运动性疾病有哪些锻炼可以改善那些慢性病?

哪些生活方式可以预防慢性病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 我国面临沉重的慢性病负担
  · 革新饮食习惯和天天运动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病
  · 预防慢性病贵在坚持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慢性病的最有效方法
  2008年1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2007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下简称《指南》),具体地对我国居民的日常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给出了推荐。在2月底的《指南》解读会上,WHO驻中国代表Hans Troedsson医师说,营养过剩、锻炼不足可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发生。慢性病及其负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该膳食指南可能意味着中国居民5~10年寿命的改变。
  中国慢性病负担沉重
  卫生部前任副部长王陇德教授等研究发现,我国目前有80%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心血管病和癌症是主要死因。同时,慢性病危险因素日益流行,1.6亿人患高血压(大多数患者未接受治疗),大城市7~17岁儿童和青少年中的20%超重或肥胖。
  慢性疾病除了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还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心血管疾病造成我国35~64岁人群每年损失约300亿美元,其中只有1/4直接与医疗护理相关。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年我国因慢性病造成的累计损失将达到5560亿美元(Lancet 1)。
  预防慢性病:饮食+运动
  Troedsson医师指出,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造成的慢性疾病已经影响了中国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口。因此,指导人们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对于维持个人的健康和国民生产力乃至发展潜力,都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医生,我认为健康的基石不外乎合理营养与运动,”Troedsson医师说,“这是干预慢性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膳食宝塔指明的每天适宜摄入食物量和种类是为了给人们以直观印象,并非严格规定。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强调,他们推广的是“均衡”饮食的理念,提倡的是长期坚持的态度。
  饮食推荐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指出,《指南》提倡“粗细搭配”,鼓励人们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减少烹调油用量,少吃盐。
  “粗粮”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稀释人体肠道内,尤其是结肠内的毒素,促进排便,维持肠道健康。近年来还有研究认为,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有助于减少热量的摄入,从而预防肥胖。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可作为人类优选的蛋白质来源,因为摄入动物蛋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摄入胆固醇。研究也已证实,大豆及其制品可以有效降低健康人的血压水平,大豆中所含的大豆异黄酮对于调节脂代谢也有益处。
  正常人每天摄入的烹调油不应超过25~30 g,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 g。因为摄入过多油脂将引起高脂血症、超重甚至肥胖,增加罹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盐摄入量过高将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是糖尿病、卒中等多种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运动处方
  《指南》还鼓励人们“天天运动”,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保持“6000步”的运动量。每天基本活动量大约相当于2000步,以“1000步”的活动量为基本单位,分别可相当于骑自行车7分钟、拖地8分钟、中速步行10分钟或太极拳8分钟。
  《指南》提到,与成年人健康有关的运动可分为有氧耐力运动、肌肉力量训练和关节柔韧性练习。有氧耐力运动主要包括骑自行车、游泳、步行、慢跑等。肌肉力量训练可通过哑铃和健身器械等完成。关节柔韧性练习主要通过关节屈曲、伸展和旋转来进行。
  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健康有不一样的促进作用。《指南》指出,有氧耐力运动可以增进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和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骨密度,减少体内脂肪蓄积。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可以使人们发生冠心病、卒中、2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肌肉训练可以使骨骼、关节和肌肉更加强壮。这有助于延缓身体运动功能衰退。近来还有研究发现,合理的运动可以减轻压力,使人产生愉悦感,缓解焦虑情绪,改善抑郁症状等。此外,骨骼肌具有代谢调节作用,可以预防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延缓其进展。
  专家提醒,因各人体质不同,能承受的运动量也不同,因此,在开展体力活动的时候还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合理选择零食和饮料
  此次《指南》还人性化地提出,应合理选择零食和饮料。较合理的选择是奶制品、蔬果、坚果等,既可以对日常饮食中营养素摄入的做一定补充,也不会增加过多的能量摄入。研究证明,每周食少量坚果,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但过多食用可能增加能量摄入,进而导致肥胖。维持每周50 g的坚果摄入量是较为合理的。
  含糖量高和碳酸类饮料可增加能量摄入,危害口腔卫生等。过量饮酒也会增加能量摄入,每克酒精代谢过后可提供29 kJ的能量。当人体通过饮食摄入充足能量时,酒精代谢产生的能量就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因此长期饮酒过量的人往往易发生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酒精对肝脏的损害也已被各种研究证实,长期饮酒增加肝硬化、肝癌的危险。另一方面,有部分研究表明,适当饮酒,尤其是饮红酒,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对此,《指南》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 g,女性不超过15 g。
  贵在持之以恒
  Troedsson医师再三强调,饮食与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往往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来体现。并不是说一餐饭吃得健康,一天锻炼得充分,就能起多大效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人们持之以恒。
(责任编辑:邵沛)
08-01-17 08:54·
07-11-23 15:58·
07-11-22 13:46·
07-11-12 14:09·
07-10-31 11:45·
07-10-25 07:41·
07-10-11 11:06·
07-09-25 08:20·
07-04-10 06:19·
06-09-04 12:08·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导语老人运动要当心,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更需要注意。那么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下面介绍了几种情况,一起来了解。
  适当的体育对增强心肺功能有良好影响,可以促进中生理机能改善,,延缓衰老,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但不合理的体育运动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身体。有慢的老年人,运动时要特别小心。
  慢性病老人做什么运动
  1、心肺疾病老人
  可进行缓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最好不要做游泳、打球、跑步等剧烈活动,运动过程中要携带药品,如硝酸甘油等,且勿单独活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心慌气促、胸痛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就地休息,服用携带的急救药物。
  2、高血压老人
  确保血压控制好后进行运动,尽量控制在130/80mmHg左右,患者应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可能诱发血压升高的运动方式,如举重、屏气等。
  3、老人
  应避免运动强度过高,一般以平日生活中的运动量为宜,避免在血糖高于14mmol/l、空腹或降糖药物作用最高峰的时候运动,口袋里应携带一些饼干、糖果,如果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可立即服下。同时这类老人应当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运动时做好足部护理。
  4、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老年人
  应避免过度伸展,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颈部、腰部的负重,当出现颈腰劳累,手腿发麻、疼痛,以及头晕、行走不稳等情况应立即休息,若休息之后仍无法缓解,当及时就医。
  5、退行性骨关节炎的老人
  患此病的老人常常和骨质疏松症合并存在,这一类老年人在运动时需进行适度的力量性训练及负重有氧训练、柔韧性训练,如散步、瑜伽、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少做大幅度运动。避免做一些有损关节的运动,如爬楼梯、跑步、骑单车。正确的运动不仅能够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的发生,还能起到疾病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两性热门话题
在看过女性割礼的习俗之后,都会感觉这种习俗非常的残忍,但现在仍有很多国家依然存在这种风俗。那么,女性割礼的习俗主要集中在哪些国家?
肾虚跟很多因素有关,我们可以了解一些肾虚的征兆,一旦发现及时进行解决。那么,肾虚的五大征兆都是什么?
5月份左右屁股各注射15针黄体酮,没有什么不适症状,最近10天注射针剂的地方肿了有硬块,特别疼,请问是打针打的吗?还是其他原因?...
大家都在看
电话:010-
电话:010-
原创文章精选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783106",
container: s,
size: "265,100",
display: "inlay-fix"
扫一扫关注我的热心医生
快速免费咨询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1068503',
container: s,
size: '960,90',
display: 'inlay-fix'有慢性病的人应该如何锻炼身体?_百度知道
有慢性病的人应该如何锻炼身体?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不同的疾病锻炼方式不同,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锻炼的方法,这两招能让你一生受益!晚上11~1为子时,中午11~1为午时。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接的时辰,晚上子时阳气开始上升阴气下降,中午午时属于阳降阴升。中医养生注重睡好子午觉,可以健康长寿。为了健康,为了将来建议你远离药物,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保证足够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健康自然的生活。教你一招,调节呼吸法——也叫呼吸吐纳法。会帮助提高睡眠质量,让你快速入睡。呼吸的方法有自然呼吸和正呼吸两种:第一自然呼吸,也叫做腹式呼吸,因为在呼吸时,一呼一吸,必须都能达到下腹部。在吸气时,空气入肺,充满周身,肺底舒张,抑压横膈膜,使空气下降,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在呼气时,腹部收缩,横膈膜被推而上,上抵肺部,使肺底浊气,外散无余。可见呼吸作用,虽与肺叶有密切关系,但它的伸缩,常须依靠下腹和横膈膜的运动,方能合乎自然大法,使血液循环流畅。我们不但在静坐时,须用此法,实际上,不论行、住、坐、卧,应该随时使用。关于自然呼吸法的调和方法如下:(a)、呼息时,脐下腹部收缩,横膈膜向上,胸部紧窄,肺底浊气可以挤出。(b)、吸息时 , 从鼻中徐徐吸入新鲜空气,充满肺部,横膈膜向下,腹部外凸。(c)、呼息吸息,均使自然,渐渐细长,达于下腹。(d)、呼吸渐渐静细,出入很微,反复练习,久之自己不知不觉,好像无呼吸的状态。(e)、能做到无呼吸的状态,那末没有呼息,也没有吸息,虽有呼吸器管,好像不必用它;而气息彷佛从全身毛孔出入,到这一步,可以说达到了调息的极功。不过初学的人,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须听其自然。第二、正呼吸,这一方法,主张呼吸宜细长,宜达于腹部,以及使横隔膜上下运动等,都与自然法,没有两样。不过呼吸时腹部的张缩,完全相反。因为反乎自然呼吸,所以也叫做逆呼吸。关于正呼吸的调和方法如下:(a)、呼息宜缓而长,脐下气满,腹部膨胀,胸部空松,横膈膜驰缓。(b)、吸息宜深而长,空气满胸,胸部膨胀这时脐下腹部收缩。(c)、肺部气满下压,腹部收缩上抵,这时横隔膜上下受压迫,运动更为灵敏。(d)、在静坐时,呼息及吸息,宜极静细,以自己也不闻其声合宜。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不一会就会睡着。坚持,你会受益一生!再教你一招腹部按摩法,帮助你快速入睡。睡前用手心按摩腹部,方法是单手手心贴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和逆时针各按摩相同的圈数,直至手掌心感到热,累了可以换另外一只。做的同时并配合深长的呼吸,一 定 要 静 心!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按摩上。这样的按摩可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消化和提高肠道的吸收功能,并同时起到女性保健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两招可以分开练,也可以同时练,学会静心和彻底的放松!坚持就会有效果!
慢性病药物是很难治好的了,平时应该注意饮食保养,要想根治还是得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每天坚持跑步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还要其它的运动建议是打打太极、练练气功之类的,不过这些运动都是要长期坚持才有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循序渐进,温和的有氧运动,例如徒步,打太极,瑜伽。
引用jbpbc5702ff25的回答:不同的疾病锻炼方式不同,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锻炼的方法,这两招能让你一生受益!晚上11~1为子时,中午11~1为午时。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接的时辰,晚上子时阳气开始上升阴气下降,中午午时属于阳降阴升。中医养生注重睡好子午觉,可以健康长寿。为了健康,为了将来建议你远离药物,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保证足够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健康自然的生活。教你一招,调节呼吸法——也叫呼吸吐纳法。会帮助提高睡眠质量,让你快速入睡。呼吸的方法有自然呼吸和正呼吸两种:第一自然呼吸,也叫做腹式呼吸,因为在呼吸时,一呼一吸,必须都能达到下腹部。在吸气时,空气入肺,充满周身,肺底舒张,抑压横膈膜,使空气下降,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在呼气时,腹部收缩,横膈膜被推而上,上抵肺部,使肺底浊气,外散无余。可见呼吸作用,虽与肺叶有密切关系,但它的伸缩,常须依靠下腹和横膈膜的运动,方能合乎自然大法,使血液循环流畅。我们不但在静坐时,须用此法,实际上,不论行、住、坐、卧,应该随时使用。关于自然呼吸法的调和方法如下:(a)、呼息时,脐下腹部收缩,横膈膜向上,胸部紧窄,肺底浊气可以挤出。(b)、吸息时 , 从鼻中徐徐吸入新鲜空气,充满肺部,横膈膜向下,腹部外凸。(c)、呼息吸息,均使自然,渐渐细长,达于下腹。(d)、呼吸渐渐静细,出入很微,反复练习,久之自己不知不觉,好像无呼吸的状态。(e)、能做到无呼吸的状态,那末没有呼息,也没有吸息,虽有呼吸器管,好像不必用它;而气息彷佛从全身毛孔出入,到这一步,可以说达到了调息的极功。不过初学的人,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须听其自然。第二、正呼吸,这一方法,主张呼吸宜细长,宜达于腹部,以及使横隔膜上下运动等,都与自然法,没有两样。不过呼吸时腹部的张缩,完全相反。因为反乎自然呼吸,所以也叫做逆呼吸。关于正呼吸的调和方法如下:(a)、呼息宜缓而长,脐下气满,腹部膨胀,胸部空松,横膈膜驰缓。(b)、吸息宜深而长,空气满胸,胸部膨胀这时脐下腹部收缩。(c)、肺部气满下压,腹部收缩上抵,这时横隔膜上下受压迫,运动更为灵敏。(d)、在静坐时,呼息及吸息,宜极静细,以自己也不闻其声合宜。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不一会就会睡着。坚持,你会受益一生!再教你一招腹部按摩法,帮助你快速入睡。睡前用手心按摩腹部,方法是单手手心贴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和逆时针各按摩相同的圈数,直至手掌心感到热,累了可以换另外一只。做的同时并配合深长的呼吸,一 定 要 静 心!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按摩上。这样的按摩可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消化和提高肠道的吸收功能,并同时起到女性保健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两招可以分开练,也可以同时练,学会静心和彻底的放松!坚持就会有效果!
别扯了,还阴阳交接呢!
1条折叠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慢性病患者怎么运动更健康?
虽然运动对心脏健康有益,但是这并不代表任何强度的运动都有宜于心脏健康。在一些新闻中,我们有时也会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猝死的报道。相对于专业运动员,我们普通人运动目的在于保持健康,但运动也不能盲目,而要讲一定的科学性。那普通人该如何科学选择运动项目呢?得了慢性病又该怎样运动呢?
不爱运动心脏老得快
运动对人体有着诸多好处,尤其对心脏的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杨艳旗教授介绍,据资料统计显示,平时不爱运动者,其心脏较爱好运动者早衰10—15年,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出1—3.5倍。这是因为在体育锻炼时,一方面由于肌肉的紧张活动,使得心脏工作增加,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体积增大,外形圆满,搏动有力;另一方面可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从而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增强血液供应和脂质代谢,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强度过大也伤身
虽然运动对心脏健康有益,但是这并不代表任何强度的运动都有宜于心脏健康。在一些运动赛事中,常常可见到一些运动员出现胸痛、胸闷或者早搏等不适症状,需要进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等检查,而终止比赛。杨艳旗表示,究其原因,除了某些运动员患有亚临床状态的心血管疾病外,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进行了超负荷的运动。因为超负荷运动使心肌和骨骼肌的耗氧量同时剧增,心脏在这个过程中处于“缺氧状态”,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现象。
具有竞赛特点和较高技术要求的运动项目通称竞技运动。目的是通过专业的训练在高对抗、高强度、高难度的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挑战人类生理极限。但是太剧烈或超负荷的运动,会加剧人体一些器官的磨损和造成部分生理功能失调,使人更容易衰老。
慢性病患者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运动不仅有助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医生也鼓励适当运动。
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冠状动脉(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的管径有所增大,心肌供血情况改善。杨艳旗介绍,心脏病患者进行运动可以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和肺的工作效率。其次,运动可以调节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益的脂蛋白)浓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有害的脂蛋白)浓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性,从而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同时运动可消除紧张情绪,增加病人的生活信心和兴趣,进而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
适当运动当然也有助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治疗。杨艳旗指出,通过运动可改善情绪,减轻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降低机体在接受外界刺激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耐力锻炼和有氧训练可使迷走神经系统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血中儿茶酚胺浓度下降,缓解小动脉痉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运动训练时活动肌群内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密度和数量增加,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运动可以大量消耗体内能量,运动也可直接使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两者均可降低体重,这样减少了肾脏对钠的再吸收,降低了体内容量负荷,使血压降低。当然如果方式不当,则会适得其反甚而加重病情。
杨艳旗建议,对于患有上述等各种慢性疾病的朋友,适合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不过强度应低于正常健康人群,运动时的适当脉率应为(170-年龄)×(60%-70%)。
慢性病患者应该怎么选择运动?
1.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年龄、体力、爱好等进行选择,但以体力负担不大、动作简单易学、不过分低头弯腰、动作缓慢有节奏、竞争不激烈的项目为首选。对于老年人,更应量力而行,只能慢慢增加运动量,决不能操之过急,运动时以有氧训练为主,心率以不超过1O0次/分。这些运动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和体操等。
散步时间可选在温度适宜的下午、黄昏或临睡前进行,一般为15—5O分钟,每天1~2次,速度可视身体状况而定。选择慢跑时最好先经过一个时期试行锻炼,以10~12分钟行走1公里的速度急行1~2公里,如无不适反应,再转入慢跑锻炼。练习太极拳每次运动时间以30分钟以上为宜,可以每天进行。
高血压患者如合并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脑血管痉挛(有晕眩、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的心绞痛等症状,宜暂时停止运动。运动训练不要做过分低头、弯腰的动作,不要做大幅度的快速动作,对有并发症等情况的病人,只适合做一些运动量小,安全性大的运动,不要停止药物治疗,运动治疗是高血压病治疗的辅助方法,不能替代药物,冬季运动时要注意保暖。
2.糖尿病患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不仅为了增强体质,更是一种治疗手段,它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一样重要。
最好选择有减重目的及有效代谢血糖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当然不能太高,健走是最理想的运动,慢跑、自行车、体操、舞蹈、太极拳、太极舞,还有慢慢上下楼梯等较缓和的运动都合适,必须持之以恒。
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1—2小时,每次约30分钟到1小时,一周至少3次。
3.心脏病患者
初期,可以仅运动10-l5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可以坚持30分钟或更长时间,一般以20分钟到1小时为宜。每周保持3-5次,餐前、后2小时为宜。冬季在中午之前或下午,夏季在中午或傍晚为宜。在运动过程中,应能确保正常的谈话,如谈话时感到气促,说明强度过大,应加以调整。
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舞蹈、游泳或慢跑等,为保证安全,不妨让亲人或朋友一起参加锻炼。对于低危病人,可以在院外进行运动锻炼,而中高危病人,则建议在有康复治疗中心的医院进行。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和医生沟通。(记者李劼 通讯员王海芳)
[责任编辑:为什么运动能够治疗慢性病?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运动能够治疗慢性病?
跑步是有氧运动的代言人,2016年年底美国心脏协会发布权威声明:良好的有氧耐力是人的第五大基本生命体征。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2007年联合发布的报告《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 Updated Recommendation for adults and older adults》中明确指出为了促进健康,人们应当每周参加5次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3次以上大大强度有氧运动。以跑步为例,跑步时肌肉收缩身体需通过肺部从空气中摄入大量氧气,然后通过心血管系统将氧气输送到肌肉的线粒体中,最后释放能量供肌肉利用产生收缩完成动作。以上的循环过程对身体工作的综合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包括肺通气和肺弥散、左心室功能、脉管系统运输能力、肌肉细胞接收和消耗血氧的能力,以及到心血管控制中心的调控能力。循序渐进的、系统化的训练一段时间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均能得到锻炼和提升,间接带来健康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例如:1、体重、BMI、体脂率降低;2、静息心率的降低;3、同等的强度跑的更轻松或同等的心率可以跑的更快;4、精力充沛(适度运动);5、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几率;欲要达到身体素质的改善增加,运动量需要得到合理的控制(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运动强度用METs衡量强度,MET代表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时的耗氧量之比,1MET相当于3.5ml/kg/min。运动时摄氧量除以3.5就等于该项活动的MET。频率每周至少5 天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至少3天高强度运动时间1、对于大部分成年人,可以采取每天30-60分钟(150分钟每周)中等强度运动,或者20-60 分钟每天(75分钟每周)的高强度运动2、每次运动至少10 分钟步行/跑步运动强度国际标准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步治血管运动性鼻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