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何时成为发达国家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日本何时成为发达国家

从今天的日本看十年后的中国!(看完都沉默了)
来源:金羊毛工作坊整理自华尔街日报、徐静波
日本一直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之路?
不管我们从日本经验中看到多少泡沫幻灭众生相,能拯救泡沫的不是个体,生活在通胀周期的中国国民也无法理解一个通缩了20年的日本国民的日常经济与人生。
本文节选了华尔街日报最新文章《日本年轻人心已老,还能拿什么能拯救经济?》、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近期两篇日本观察《这个国家买房的人为何越来越少?能给我们哪些启示?》、《日本企业为何不要银行贷款》,帮助我们观察日本泡沫破裂20年后的众生相。
日本年轻人心已老,还能拿什么拯救经济?
在日本经济高歌猛进的80年代,柴田广美曾豪掷一整月的薪水买了件羊绒大衣,穿过几次后便束之高阁。而今,她女儿对疯狂购物的理解,就是到静冈市母亲的衣橱里去“淘货”。
生活在东京的26岁的柴田奈奈子说:“我衣柜里大约三分之一的衣服都是妈妈当年穿过的。”为了节省东京到静冈180公里旅程的路费,她选择坐大巴,而不是曾象征日本崛起的子弹头高速列车。
世界其他国家似乎正在美国的带领下奋力走出经济低迷期的阴影,那些国家的央行一度依赖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以及刺激措施来推动发展,阻止物价下滑。现在美联储已经采取了加息行动,欧洲央行也在考虑削弱刺激力度。
然而,尽管勇往直前地进行了长期超低利率实验,日本却依然束手无策。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萎靡不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显得缩手缩脚,因为他们目之所及的只有经济不景气、工资增长停滞和通货紧缩。
“我认为日本人将继续活在对通缩的恐惧当中,而且这种阴影会延续很多年。”
——汇丰亚洲经济联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
通缩将一直持续的观念深植于日本人心中,似乎成了货币政策无法克服的挑战。对行进在类似道路上的其他国家来说,这是个值得警惕的教训。
日本央行的经济刺激行动已经开展了近四年,其中包括印钞数万亿日圆,调低利率至负水平等,力度之大或许堪称全球之最。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2013年4月推出的令人震惊的刺激措施曾一度推动经济和物价反弹,但终以失败告终。日本去年重新陷入通缩。前不久,通胀率有所回升,徘徊在近零位置。
去年11月,黑田东彦推迟了实现2%通胀率的时间表,几乎相当于承认自己江郎才尽。去年他在一系列讲话中指出,根深蒂固的“通缩心态”扼杀了工资或物价上涨的希望,限制了负利率等货币政策的影响力。黑田东彦拒绝通过发言人置评。
近几个月来,日本通胀率略高于零,经济学家将其归功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美元升值和油价上涨等不属于日本经济基本面的因素。几乎没人认为日本踏上了增长强劲和物价回升的复苏之路。
通缩之所以对经济不利,在于它对经济增长有破坏作用。企业盈利变少,因而减少投资、下调工资并停止招聘。在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民众不再花钱消费,而这将进一步加重物价的螺旋式下行趋势。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图片来源:Kiyoshi Ota/Bloomberg News
日本央行推行超低利率背后的考量是,低利率可重启通胀,进而可以刺激消费者和企业进入消费模式。但日本人总是一成不变地认为通缩的情况将继续,不管央行把利率压得多低,消费者和企业在花钱方面都十分克制。有证据表明,超低利率起到了事与愿违的效果,因为惊慌失措的消费者一直在未雨绸缪地存钱,而不是花钱。
在这个央行措施花样百出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这样做到了极致。日本央行1999年率先将基准利率降至近零水平。几乎10年后,欧洲、英国和美国才为了应对2008年的经济危机出此下策。2001年,日本给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现金以刺激通胀和经济增长,而此举便是后来西方国家亦步亦趋的“量化宽松”。
黑田东彦从2013年起向金融系统注入的现金之多(每年约7,000亿美元),不禁让一些投资者担心日本会出现恶性通胀或资产泡沫。这一担心并未变成现实。去年,日本央行追随欧洲央行的做法,将利率降至负值,试图以激进的方式迫使银行增加放贷规模。如果银行不愿这么做,将付出不菲的代价。
在经济如火如荼的80年代,几乎没人会想到日本能沦落到眼下这般田地。当年,日本大亨动辄买下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这样的地标性建筑,东京的房地产价格也高居世界榜首。1989年,日本发起的加息行动戳破了房地产和股市泡沫。
此后,受周期性衰退的影响,日本经济年均增速不到1%。90年代末,物价开始下滑。
被中国赶超后,日本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滑落为第三大经济体。日经指数目前徘徊于1989年高位时的一半。房地产价格25年来大面积下跌。
去年,日本冰冻甜品公司赤城乳业25年来首次提价约1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毛钱)后,忙不迭播出了一条道歉广告。而实际上,日本企业坐拥近2万亿美元现金,政府官员主张把这些闲钱投资于日本市场。
20到34岁的日本人大约有2,000万,他们成长于物价开始下跌后的日本,通缩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加薪、股价上涨或是银行给存款支付一定利息,这些对他们而言都属于假想。现实世界里,任何东西的价格明天都有可能比今天更低。所以他们的本能是稳妥行事,节衣缩食。
他们不认可父辈的消费主义,觉得那无异于挥霍浪费。有些人住在“团体家屋”里,和室友共享一室(日本新兴现象),吃3美元(约20元人民币)的牛肉饭。要说他们肯在哪方面花钱,那就是旅行。在一个通缩的社会里,你买的所有东西都可能贬值,但经历不会。
一些上了年纪、经历过二战后缺衣少食日子的日本人不免担心,年轻人缺乏进取心。日本用“啃老族”一词形容不处于“读书、工作或培训”中任何一种状态的年轻人,用“飞特族”指那些工作不稳定的兼职者或合同工。“单身寄生虫”说的是那些从未离开父母家的人,还有遭女性抱怨、对女性不感兴趣的“食草男”。
很多经济学家本以为,日本央行2013年的刺激政策足以推动该国走出增长乏力和物价下跌的漩涡。黑田东彦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政府的其他内阁成员表示,通胀和增长初现起色是刺激政策终将奏效的明证。也有人认为,货币政策本来是有效的,但2014年上调消费税后,效果打了折扣。
日本央行去年10月的一份调查发现,只有5%的受访者打算来年增加开支,48%的受访者则打算勒紧裤腰带。
30岁的龟山启太是香川县一名公务员,每年工资收入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7万元)。他将约四分之一的收入存起来,为的是最终能和相恋多年的女友修成正果。他和母亲住在一起,开一辆老旧的本田车,很少购物。
日本央行的刺激政策对龟山的消费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他仍雷打不动地把钱存入银行账户。他不仅担心日本的长期停滞会吞噬掉自己的养老金,还担心没有足够的钱来照顾母亲。老龄化是日本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60岁以上老人是20至34岁年轻人的两倍。
虽然日本实行短期负利率,但长期存在银行里的钱还是会有利息,尽管少得可怜。在龟山看来,把钱放进银行是唯一的攒钱之道。香川县最大的百十四银行(Hyakujushi Bank, Ltd.)存款利息只有0.05%,一笔钱如果从1995年存到现在,利息还不到1%。
龟山说:“香川县的人们热衷于存钱。我听说日本央行为了让民众花钱动了很多脑筋,但我觉得我是不会敞开了花钱的。”
很多年轻人如此省吃俭用,是因为他们真的没什么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做的是临时工,不仅薪酬低,还没有员工福利。
有人分析称,汽车、啤酒和化妆品公司大幅削减了针对年轻成年人的广告预算,集中火力瞄准退休人士。父母和子女的角色现在反过来了,泡沫时代的父辈仍很孩子气,希望买漂亮的车子,而后泡沫时代的子女则对父母的大手大脚忧心忡忡。
33岁的齐藤隆是名未婚企业家,2015年决定创业时,住在东京的集体宿舍里。当时他想创建一个网上租衣公司,服务于那些既不想花钱置装、又想拥有琳琅满目衣橱的女性。只需每月4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10元),顾客就能一次租用三件衣服,不想穿了可以还回来,再借其他衣服。
齐藤以为可以很容易获得贷款,因为日本的低息政策就是要刺激银行增加对小企业的贷款。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向专为小公司提供融资的日本金融公司申请了20万美元贷款。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他拿到的贷款不足5万美元。一年后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他想申请更多贷款,但却被拒。日本金融公司不予置评。
银行业分析师表示,日本金融机构变得更为保守,特别是对那些提供不了任何抵押品的初创公司,因为利率过低侵蚀了金融机构的利润。在去年日本利率降为负值后的11个月里,日本金融公司的贷款组合规模反而缩小了。
齐藤动用了存款,也问家人借了些钱,目前仍希望拿到风险投资。
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成了通缩时代的明星公司,其好穿不贵的休闲服装吸引了精打细算的日本国民。但2015年提价后,消费者不再趋之若鹜,优衣库只好又被迫削价以提振销售。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认为,是央行的负利率和量化宽松等政策让消费者提心吊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对未来不放心。必须停止愚蠢的负利率政策。”
柴田奈奈子减少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搬入了一件更便宜的公寓。图片来源:Jeremie Souteyrat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摩根大通的日本经济学家Masaaki Kanno说,通缩心态之根深蒂固在于它的合理性。在工资25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年轻人不相信未来能挣得更多。
一些经济学家主张,日本政府应当尝试更多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刺激政策让日本背负了太多债务(目前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30%),最终可能引发经济崩溃。
前文提到的那位在母亲衣橱里淘衣服的东京姑娘柴田奈奈子,前不久把自己在职业介绍所的工作时间减到了每周三天。为此,她搬到了租金只有之前一半的公寓里,干脆不再逛街。她觉得把时间投在工作上毫无意义。现在她学起了现代舞。
柴田奈奈子说:“我认为把自己完全耗在工作上不公平,反正也不指望能加薪。”
这个国家买房的人为何越来越少?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春节前,日本某大型公寓楼建设公司的执行董事大门先生请我吃饭。他带我去的那一家意大利餐厅在东京都的麻布。
麻布位于六本木的边上,是东京一个有名的高级住宅区。这一个住宅区有两大特点:一是外国的大使馆多,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就在那里。二是高级公寓楼多。
麻布的高级公寓楼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楼层都是5层以下,隐隐约约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大门先生说,日本所谓的高级公寓楼,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楼层不高,一栋楼里就十几户,最多也就30来户人家。二是必须是在市中心,但是不是在市中心的繁华街区或者商业区,而是在宁静的住宅区。三是外观并不豪华,但是室内装修绝对顶级。
在麻布,这样低层的高级公寓时常可遇
我问他一个问题:“这些高级公寓楼的主人都是哪些人?”
大门先生告诉我,首先是成功的企业家,其次是高级商务人员,在其次是演艺界明星,最后是外国人的企业高管。但是,他也告诉我,高级公寓楼基本上是出租房为主,很少有普通的住家。原因是租金收益很好,一个月多则200万日元,少则60万日元,按人民币计算的话,每月房租就是3万6000元到12万元之间。
在东京首都圈,上下班坐轻轨地铁一个小时,是一个很正常的时间,或者说是标准的上下班所需要的时间。从东京市中心坐轻轨地铁1个小时,可以到达哪里?可以到达神奈川县的横滨市、埼玉县的埼玉市,千叶县的船桥市。换成上海的概念的话,可以到达江苏的苏州、昆山,浙江的嘉兴和上海郊外的青浦、松江。也就是说,600万白领们每天都是从这些地方离开家到东京市中心来上班的。
东京首都圈的白领们买第一套房子,平均年龄是在35岁,而在中国是27岁。东京人从22岁大学毕业,在30岁结婚,生下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不少人才感觉到自己需要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于是考虑买房子。
在距离东京市中心一个小时车程的东京卫星城市,一套3室一厅的精装修公寓楼,实用面积100平米(按照中国建筑面积算的话,是130平米),售价一般在3500万日元之间,大约是200万元人民币左右。因为日本年轻人结婚没有向父母要婚房的习惯,因此,要买这一套房子,一般是首付20%,其余的20年分期付款。也就是在55岁,自己退休前,把最后的房贷还完。这是日本人买房子的普通的套路。
日本的一个白领在其一生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工作的调动。三年一换岗,是日本大企业的普通做法。因此,作为企业战士,常常会被派往地方工厂或者海外分公司去工作,甚至中央机关的干部也会被派往地方城市的政府中去担任不需要经过选举就可以任职的职位,接受基层工作的锻炼。因此移动性很大,有的时候,一家人举家前往,有的是企业战士一个人前往,一个人去外地工作,日语中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单身赴任”。
一旦单身赴任,妻子和孩子就变成了留守妇女与儿童,就要守家。有的人因此感觉到,如果不买这一套房子的话,就没有住房的负担,一家人跟随丈夫走到哪里就可以在那里安家。譬如来到中国工作,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北京,租房子居住,房租还可以申请公司补贴,几乎可以白住。
大门先生所在的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一家专门开发建设公寓楼的公司,他说日本社会最近出现了一个新动向,那就是买房的人越来越少,租房子的人越来越多。
东京大学生生活协会的调查数据称,东京年轻人结婚,85%的人是租房子结婚,还有10%的人是住在父母家里或者单位宿舍里结婚,真正买房子结婚的比例只有5%。
出现这一种情况的原因,第一是年轻人没钱买房子,第二是日本没有父母亲掏钱给孩子买婚房的习惯,必须自力更生。第三,丈母娘也没有一定要女婿买房子才允许嫁女儿的要求,不存在“丈母娘经济”。
像这一类的公寓楼,在日本是属于普通的公寓楼
年轻人买不起房子,最大原因是因为没有钱,这可以理解。但是过了30岁,或者人到中年,还不买房子,在我们国家会觉得有点奇怪。
那么,日本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买房的人越来越少,租房的人越来越多呢?最大的原因,是日本人开始考虑自己的居住环境必须符合自己生活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寻求居住环境的绝对合理性。
譬如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家要安在学校的附近,便于接送孩子,也方便孩子上学。同时,有两个孩子的话,必须要有三室一厅的空间。但是,当孩子长大,考上大学,离开家独立,或者结婚之后,家里就剩下2个父母两人,这时候,三室一厅的房子就显得太空空荡荡,而且每年的房产税也要多交。年纪大了,不再希望自己的家还在学校的边上,希望离超市近一些,希望离轻轨地铁车站近一些,希望离医院近一些。这时候,就要考虑搬家,但是买新房将要动用养老钱,而且旧房子已经不值钱,卖不出高价。因此,以前自己买下的房子于是就变成一种负担。
如果租房子住的话,孩子上学时,房子可以租在学校的边上,孩子长大后,房子可以租在离公司近一点的地方,减少上下班的体力消耗。等孩子上大学结婚离家后,房子可以租的小一点,省下一些房租。等自己年纪大时,就可以租到离医院离超市近一点的地方,便于自己看病和买菜。这一种根据生活形态变化而变化的租房生活,越来越多地被日本人所接受,因此日本的房地产市场,租房市场好过买房市场。
也有人会说,租房子虽好,但是,如果每月支付租金,支付到最后,房子还不是属于你的。但是如果买房的话,每月还贷,还到最后,这房子就变成自己的了。这话没有错。
但是,有不少日本人是这样认为的:我租房子生活,虽然支付的房租和每月还贷的金额差不多,但是,我不需要另外承担房产税,同时设备坏了也不需要我自己掏钱去买,通知一下房东就会过来给你修好。有钱时,我房子租的好一点,没钱时,我房子租的差一点,人生有许多难以预测的变故,譬如离婚、譬如失业,如果是自己租房的话,这一笔张可以变得清清爽爽,但是如果是自己买房的话,夫妻之间的财产分割,失业后付不起房贷等等的问题就会迎面而来。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有一个“财产赠与税”和“遗产继承税”,父母亲要把自己的房子转让给孩子,或者过世后,父母亲的房子需要孩子来继承,都要支付“财产赠与税”或者“遗产继承税”,最高税额是40%,等于是将近一半的房子钱需要交给政府。当孩子付不出这一笔钱时,那也等于是父母亲给孩子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反而给孩子添了麻烦。在日本空房率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老房子不一定,说卖就卖得出去。
正因为日本一直有一种租房的市场,因此在日本,尤其是像东京、大阪、福冈等这样的大都市,许多的公寓楼从设计阶段开始,就是确定是出租的不是出售的。日本的租房市场是十分的成熟,而且很有规矩:譬如房东希望你是长期租用,不会出现中国那一种突然要把房子卖了把房客赶走的事情。第二,可以租用的房子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地段不同价位的房子。第三,房型从单身公寓到家族公寓,应有尽有,而且每一套房子不管新旧,厨房、卫生间、洗浴间是一应齐全,生活十分便利。
现在我们国家的社会情况与日本社会还是有较大不同的。我这几天回浙江老家陪伴爸妈过年,家里是一栋三层楼的房子,如今只有2个老人在住。前几年经济好的时候,外地民工多,或者旧城改造,拆迁户多的时候,房子还能租出去,现在民工也少了,旧城改造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租房子的人也越来越少。突然发现,有房子也是一个负担,如果抛弃就有的观念,日本人那一种租房生活也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
日本企业为何不要银行贷款
这两天,我在北京采访中国两会。在两会期间,我遇到了一些搞企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问我一个问题,那就是“听说日本百年以上的企业有3万多家,日本人到底是如何做企业的?”我跟他们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做长久,除了自身的谨慎经营之外,政府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内外因的有机结合,才使得日本企业能够成为常青树。
日本有一家负责企业调查的公司,叫做“东京商工调查株式会社”,他们在去年,对五千家企业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这一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企业表示根本不需要银行贷款,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企业,考虑会向银行申请贷款。这一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一个真实,那就是,有八成以上的日本企业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日本商业银行的企业贷款的年利息,最高的3.5%,最低的只有0.9%,一般是2%。为什么利息有这么大的跨度,银行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来作决定的。那么,与别的国家相比,这一贷款利息是偏低的。
即使利息那么低,企业为何还没有贷款积极性?我想这里面有两大原因,一个原因,是企业本身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可以应对自己的经营,也就是说“不缺钱”。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会去追求“高大上”,不会盲目的去扩大产业规模,也不会盲目地去从事跨行业的投资,因此几乎没有资金需求。
日本企业的这一种经营模式,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安全驾驶”。他们把企业看作是一辆汽车,以安全驾驶为第一目标,不求高速不求超越,只求平稳发展。
所以,日本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银行求企业贷款。
去年11月,日本新泻县的一家地方银行邀请我去讲演中国经济,这家银行邀请了当地100家左右的企业老板来听讲。这一个活动的主办方是银行,所有活动经费也是银行出的,最后,讲演结束时,100多号人的晚餐费,也是银行掏的。
我当时很纳闷,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企业请银行吃饭,而不是银行拍企业马屁,然后这家银行的行长跟我说,像我们这一类地方银行,企业就是我们的父母,如果企业不贷我们的款,或者不把钱存到我们银行的话,那我们的银行就无法生存下去,银行和企业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听了这位行长的话,我就很理解银行为何要拍企业的马屁,这么多的企业表示不需要贷款,银行的日子就显得十分的难过。
难道说,日本企业没有经历过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吗?他们的日子真的有那么好过吗?
我们把日历翻到2008年。
2008年,世界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中国和日本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企业面临破产。中国政府动用了4万亿元的资金实施救市,但是日本政府没有掏一分钱。而是在国会通过了一部特别的法案,叫“金融救济法”。这一部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政府出面担保了所有企业向银行的贷款,但是要求银行允许企业的还款期限延长5年。也就是说,本来需要在今年归还的贷款,可以拖到5年之后去还。同时政府还减免了企业的法人税。
这一法案通过后,使得许多面临订单减少,银行贷款又催着归还双重压力的日本企业,尤其是制造业,获得了难得的喘息的机会。结果,日本政府没花1元钱,就帮助无数的日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度过了难关。这么多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这些企业开始慢慢积累资金,出现了如今多数企业不需要银行贷款的状况。
但是,这也并不是说,在过去几年当中,日本没有大型企业破产的案例,日本航空公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一个破产重建案。日本航空公司由于在泡沫经济时期大量购置耗油极大的播音747双层客机,加上预购油价出现价格反弹,导致经营陷入困境,濒临破产。日本航空公司要不要让它破产?日本政府和企业界内部有许多的争议,但是当时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决定,必须拯救日本航空公司。
日本政府是如何拯救日本航空公司的呢?日本政府组建了一个“产业再生支援机构”,他们通过出资3000亿日元,来换取日本航空公司20%股权,这种政府代持股的方式,解决了日本航空公司的资金难题。同时鸠山内阁还聘请了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请这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担任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长。结果,日本航空公司在稻盛和夫先生的治理下,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扭亏为盈,并重新上市。
日本政府通过代持股的方式出资3000亿日元帮助日本航空公司不倒,其结果,是日本航空公司在重新上市后,这3000亿日元变成了6000亿日元,日本政府从股市里赚了一倍的钱。于是把20%的股份退出,重新交还给日本航空公司去独立经营。
日本政府的这一种通过“产业再生支援机构”出资来拯救濒临破产企业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让众多日本企业避免了破产的困境,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但是,网友也一定会说,那个夏普公司被台湾鸿海集团收购,日本政府为什么没有出手相救呢?其实,日本政府出手救过,政府的产业再生支援机构准备出资1600亿日元给夏普公司,但是夏普公司需要3000亿日元才能度过难关。产业再生支援机构希望夏普公司提供更为严厉的裁员和重建方案,但是夏普公司无法答应日本政府的要求。于是,表示愿意掏3000亿,甚至承诺可以掏5000亿日元的台湾鸿海集团,最终买下了夏普公司,让日本这一家著名的家电制造企业划归于台资企业的旗下。
我跟日本的几位经济学家讨论过夏普收购案,他们告诉我一个很直接的理由,说日本政府最终没有下定决心来拯救夏普,日本各大商业银行也袖手旁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夏普公司只是一家家用电器的制造商,没有任何军工企业的背景,它存在与不存在,对于日本的国家安全没有任何的关系。
那么,最近一段时间,日本的东芝公司也遇到经营难题,他们收购的美国西屋公司在核电站建设工程中出现了700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奇怪的是,东芝公司虽然有这么大的负面新闻,但是它的股票,却没有出现很大的波动。为什么呢?因为东芝公司在IT领域,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在日本是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它虽然算不上标准的军工企业,但是它开发研究的一系列半导体产品对于日本的国家安全,甚至国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日本社会相信,日本政府是不会让东芝公司破产的,更不会让东芝成为一家外资控股企业。
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再来聊一聊日本企业,它为什么不需要银行贷款?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经营理念的问题,也就是说,日本人做企业,没钱是不做的。我们有时候恰恰相反,没钱时才想到要去开公司。日本企业对于资金,有一个基本的概念,那就是企业必须准备半年以上的流动资金,也就是说,企业在半年内接不到一份订单,也能扛过去。所以,“半年准则”是日本人经营企业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正因为有这一个原则,日本企业它才会做到信步而走,不急不火。
也正因为有这么一些理念,日本企业,尤其是家族型企业是拒绝风投基金的靠近,更不会轻易接纳风投基金的参股。
从我们看来,日本企业这种缺乏闯劲的做法会失去许多的机会,但是日本不少企业认为,做企业不是放烟火,不求一时的灿烂,但求长久拥有。
版权声明:“金融行业内参”所推送文章,使用图片,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值班编辑:谷峰 jinrongbanker】,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投诉反馈邮箱:
一生当中,暴富的机会抓住一次就够了!
万事万物都有周期,经济有周期,人生也有周期。房地产暴利周期结束之后,下一个行业暴利周期在哪里?关注暴财经,帮助你抓住一生中难得一次的暴富机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日本当年繁荣到什么程度?!像极了今天的中国......(上)
我的图书馆
日本当年繁荣到什么程度?!像极了今天的中国......(上)
版权:&来源&&知乎&作者 玩光荣游戏玩出来的日本历史达人,文嘉&原文链接:http://dwz.cn/3r2I5S 原文名《上个世纪日本泡沫究竟是怎样的一副光景?到底繁荣到什么程度?和中国现状相比如何?(上)》现代提起日本泡沫经济时代主要原因是对比时下中国社会。二者还是存在些差异化的。但国内介绍这段历史只有空洞的经济数据上,全面性回答凤毛麟角,答主详细说一下吧,后段主要集中于社会面上,看看泡沫经济虚假繁荣鼎盛与破灭后日本世相……如果大家玩过世嘉在2015年所出的PS大作《如龙0》,其实会留有一点印象,游戏内容背景就是泡沫时代。游戏中很多幕与情节都是当时社会问题的反映。比如开场第一章CG动画中所描述:挥舞着万元大钞在东京大阪街头都打不到计程车,现实中确实这样。(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出租车行业也堪称是主要见证者,打的就跟刷公交卡一样。生意火爆,只有出租车司机挑乘客,哪轮得到乘客挑三捡四? 虽然都知道日本的计程车收费老贵,但比起那时来简直就是毛毛雨。东京都内,赤坂到六本木五公里不到距离现在计程车价也就円左右。但1989年的起步价是1万円,完全不按规定价格。别嫌贵,还有个夸张的例子,1988年『週刊文春』8月刊里甚至记载,夜10点,银座附近区域五分钟车程有位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竟然砸了100万円。你觉得多了,其实不多,当时野村证劵给每位社员年平均交通津贴是300~400万円,中层干部一年是3200万円,还有曾经领过1亿円的超级传说。放到今天恐怕就是中国的土豪,BAT三巨头也不见得如此出手阔绰。)以上只是一例,现在具体分段讲解:1、泡沫的形成——政府的过策:所谓泡沫时代大抵分为两个时代,1986年~1992年,是泡沫诞生以及亢进期,1992年~1997年是泡沫幻灭时代。现在日本人讲到那段历史,追究历史责任第一个想到的是年的首相中曾根康弘。中曾根任内大规格的公共投资刺激政策与金融放宽政策被认为是祸根。日,当时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政大臣,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日本的财相是接中曾村班的竹下登。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四国对美元汇率迅速升值。日元由1美元兑换240円一年不到时间内徐徐上升至120円。(美国纽约市广场饭店)(会谈前G5国财相合影:从左往右西德财长施托尔滕贝格、法国财长贝雷戈瓦、美国财长贝克、英国财相罗恩,日本藏相竹下登)近些年国内沿海出口型企业饱受人民币升值苦恼,所以汇率升值的恶果也不必多说了。现在说说日本的应对措施。为了弥补升值带来的企业出口经济上的损失,第一选择是扩大内需,当然因为日本是自由市场,扩大内需必然要应付外资的进入。(每日新闻1985年11月广场协议后,成田机场外币兑换处一位入境美国游客与日本职员表情强烈反差,当时日元对美元是222:1,上个月是239:1,升值惊人。所以当这位美国游客用美钞兑换时,一眨眼感觉只兑这么点日元,一脸惊愕。)当时世界形势对日本非常有利。首先是经济上,日,纽约道琼斯工业指数开盘从2246.74跌到1738.74点,整整跌了508点,跌幅22.6%,创历史最高,史称黑色星期一。同日欧美香港各区域指标股市纷纷大跌。唯一不受羊群效应影响的是日经指数,反而逆势增长了9.3%,创开盘以來第二,至今历史第五的高成绩。(日至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振荡图)日经指数从1986年初的13,113.32円到日到达历史最高位的38,915.89円,当时的股评家胸有成竹地说,“4万点开头,年末5万点,三年后10万点都不成问题!”这个说法,看下面的上证指数图,诸君何曾相似,绝对想骂娘。日本股市繁荣与美国股市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背后是1970年后半端以日本丰田汽车为首的制造业产品在欧美大获成功。日货的横行,给美国制造产业冲击最大。1984年美国贸易赤字1233亿美金,其中对日赤字最大达368亿美金,1985年这个数字扩大到496亿,砸日本车成了美帝汽车产业工人常态化发泄。大量工厂倒闭,失业人口增加,导致犯罪率提高,治安不好的社区房价大幅下跌,资本外流向热钱市场。另一个超级大国的苏联的日子此时更不好过,从1979年起卷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中10年之久。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波及周围15个国家的农畜业,苏联政府的公关应对粗暴而无能,又使得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威信堕失,东欧剧变潮开始。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内部经济重轻工业失衡,官僚主义盛行,民众生活质量下降,爆发不满,最后导致苏联解体。冷战末期两超级大国的式微,无疑利好的是第三位的国家,这个道理就跟2001年后的911,美国侵略阿富汗后,中国趁机大发展一个道理。战后日本从50年代后半期发力经过25年高速增长,政府与民间皆财力雄厚,泡沫危机前的1985年根据美联储预估当时日本政府的财政积蓄与外汇储备两项合计有545亿美元,为世界第一。1986年7月日本大藏省向国会缔交报告,宣布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当时日本对外净资产为1298亿美元,而美国对外债务却有1114亿美元。1985年美国金融杂志《American banker》评选当年世界世界银行储蓄榜上,日本银行有7家进入了前十位。第一至第四全部被日本银行(劝业 富士 住友 三菱)霸占,日本全国银行储备额超过100兆円,底气十足。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资金充裕的日本政府开始了公共事业大投资。日经济对策阁僚会议上了通过了总额为3兆6320亿的“特別综合经济对策”,其中2.8兆全部用于大型公共建筑设施道路兴建上。此后连年增加预算,整个80年代日本公共事业投資合计为291兆3,439億円。90年代变为460兆2,869億円,翻了1.6倍。1992年日本公共事业投资占GDP的6.4%,约为英国的3倍,美国的3.8倍。公共事业投资费用膨胀一直是日本财政赤字主要原因,至今仍然困扰着日本政府。年开始的公共事业大投资主要为三类:①公路桥梁,②港湾地域开发,③旅游度假国民福祉设施。现在看有些投资是纯粹浪费,但有些投资在如今看来,也是相当值得的。首先是公路桥梁。(1972年开始起工1987年竣工,纵贯七县的东北大动脉,日本最长高速公路的东北高速全线679.5公里通车,如果没有1986年追加预算,可能要拖到年度。青森到东京8个小时成为可能,过往青森到东京,只能坐普通列车先到岩手盛冈,然后转乘东北新干线到东京,一般要1天多。这条公路意义不言而喻。)(日,本州青森县和北海道函馆地区之间津轻海峡之下的青函隨道通车,全长53.9公里,计划投资6890亿円,实际支出9126亿円。因为铁道建设的庞大开支,国铁累年亏损,中曾村政府于1986年开始国铁分割民营化,连年拖迟的青函隨道被划管JR北海道,一度差点开不了工,谣言后來是初代社长大森义弘领着隨道专务与高工跑去跪在当时运输大臣三塚博家门口,方才取得765円亿追加投资。在离海面135米以下,本州青森县中小国站32.5公里处有个名叫龙飞海底的车站,这个站台现在是不下车的,除非紧急情况。但每趟都会停留3分钟并报站,名字的起源因为本州最北端岬角叫龙飞崎,这里也建有全工程34名殉职者慰灵碑。)(年连接四国与本州的三条跨海大桥线[濑户 明石海峡 今治尾道] 相继竣工通车,五座大桥总工期历时21年,花费4兆日円。本四大桥事业耗资过大,小泉内阁执政后把其又剥离出去,减少政府开支。但以濑户大桥通车为象征,算上1973年贯通的九州至本州关门大桥,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日本四大区域陆上交通从此被彻底联通,无论从军事还是民用意义均十分重大。)下面就是有点浪费的工程:(1989年开工,1997年竣工的全长15.1公里東京湾横断高速道路,设想是从东京湾神奈川县川崎,直接连接房总半岛一端的木更津。主体是由木更津一侧4.7公里桁橋与川崎侧9.5公里海底隧道组成,建成以后原来千叶以南到东京需要90分钟减至半小时内,同时也缓解首都圈公路压力,形成京滨房总两地联动性,每年至少为沿线3县1都带来5兆円经济附加产值。这条公路原定计划资金1.15兆円,实际花费1.44兆円。因为建设前期属于日本泡沫经济鼎盛之时,该公路海底隧道用上当时日本最先端的土木技术,建造两座换气塔用于通风。建设后原定每日可通行各类车辆3.3万车次,偿还贷款期为30年。但梦想虽然美好,现实是残酷的。竣工前一年,公告通行费普通车辆是4900円,但时代己经不是泡沫虚幻时代,日本老百姓手里没钱。京叶高速收费不过1200円,4900円可以来回跑两趟,中间还可以买瓶矿泉水。JR京叶线更方便只要740円。所以公告一出,遭到社会媒体非难。当时交通大臣龟井静香跑出来站台,说大家放心5年后必定降到4000円,被人扔了鸡蛋。开通后普通车收費降为4000円,搭载ETC 3320円,但即便这样现在日均通行辆只有1.1万辆,绝大多数还是半夜凌晨段,节假日的ETC 800円大优惠时段, 从通车至今一直亏损,更不可能带来5兆円附加值。现在偿还期限已经升为50年,在这条路白天开车基本可以“无人驾驶”,被千叶人称为无用的长物。)②港湾开发;8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沿海大都会洛杉矶、纽约、旧金山把旧有的港湾闲置仓库地区改造为观光旅游经贸新兴区为象征,日本也很快在神戶、东京、千叶、大阪、横滨、福冈等地进行港湾区的开发大建设。(1987年开工,神户人工岛港岛第二期开发现场与2011年从神户市章山远眺摄影图。二期占地390公倾,2010年完全竣工。原定是神户医疔产业都市区,建设大型医院与养老福祉机构25家,吸引日本乃止亚太区域中坚富裕阶层。但生不逢时,1995年阪神大地震,1996年资金不足,工程被废止了两年半,计划中19个医疗机构因负债累累,经营不善撤出,改为居民小区与贸易屯货港囗,但听说最近中国南方某医疗大企要投资介入,道理嘛,你懂的!)(千叶县千叶市与习志野交接处,靠近成田机场 面向东京湾的千叶幕张新都心,占地552公顷。该开发实际1967年便计划,1980年运土填岛公程完毕,开始进入发展快速期。1989年随着标志性的幕张国际会展中心开业,当时千叶县知事沼田武喊出了10年内超过横滨,15年后成为新东京的的豪言壮语。县企化厅打出「職住学遊」四位一体未来国际化大都市模板。口号熟不熟悉,有没有不过不要以为他们吹牛,当时东京地价太贵,有不少大企业为了海外与新事业部门发展都纷纷与千县政府签订搬迁入驻备忘录或协议。如索尼、日本航空、三得利、夏普10余家。但泡沫一破,通通不认账了。他们一走,三井为首不动产公司立即停止开发计划。截止2016年1月还有116.2公顷地域被闲置,计划常住人口2万6,就业人口15万。实际常住人口1万人不到,就业人口5万多。而某些地方现在只能屈就,改为小卖店,连锁超市,杂货铺。至于那位县知事沼田先生自知愧对千叶人民,2001年宣布退休不再竞选,2011年去世。不过也不是他的错,2000年他一年跑了十四个国家27个城市,172家海外企业作推介会,还能责怪他?截止2015年,幕张新都心开发事业带来的地方专项県債是31.96億円,这个债务预计还需要6到7年消化。不过“好消息”是现在他们千叶人攀上了上海绿地集团,先期投资100亿円。)除了这些比较失败,当然也有成功的。主要是传统经济地区强势,比如东京的佃岛,天王洲,台場,横浜市未来港,大阪的天保山。(东京佃岛)(横滨未来港)(大阪天保山)1987年5月日本政府出台了一部『総合保養地域整備法』,旨在鼓励地方政府兴建国民福祉的度假疗养设施。最初设想是全国36县至少一县一所观光酒店,一座疗养设施,总投资计划25兆円,全部参照欧美风格式样,希翼带动日本第三产业大飞跃,如上图所示。为了能够让这个计划实现,日本出台、修正多部法律,比如为了保证度假村的充分利用与客流量,劳动基准法规定企事单位用工不得少于每人10天带薪休假改为20天。土地整备法案中农林用地转换审批由农林省权限下放至县厅,银行优先贷款以及前3年免息还贷方案。在这样的优渥条件下,各县市纷纷上马大大小小新项目,1991年总务省会计局统计全国41道府共计有9000个己建成或正在施設,计划中项目,占国土农林面积19.2%,总计划金额高腾至365兆円,近乎到了疯狂的境地。这个计划带来了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助长了土地投机行为。当然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彼祸我福,现在去日本各地旅游,住的高级旅游酒店大多数都是日本泡沫时代的遗产,建得相当漂亮,有的现在成的我国国资境外资产。下面就介绍三处度假村,真心浪费。(1):北海道勇払郡占冠村旅游度假村(1984年由北海道官厅提案,四家民间会社开发,年建成四座30层高以上,总容纳1万5千人的大型旅馆。是当时日本唯一在山岳地带建成的大型旅店,该酒店特色便是天台观云海。整个度假村总投资2000亿円,占地6000公顷。但其最鼎盛时期客流量不过1万1千人次,要知道该郡总人口不过2万3,村人口1300余。1993年经营困难,负债142亿,转手给北海道拓殖银行,但1998年该银行也宣布破产,几经转手,2015年该度假村归上海复星集团豫园旅游商城股份公司所有,买断金额为183亿円,委托日本星野酒店集团管理。)(2)九州宫崎县宫崎市日南海滨度假中心(九州东南端的宫崎县算日本几个倒数经济发展的“穷县”,为了追赶时代潮流,1988年该县上马立项了九州地区最大的度假避暑中心,总投资2157亿円,建成拥有世界最大的室内沙滩与海水浴场,能仿真夏威夷的开闭式模拟采光系统。初年度入場者目標250万人次,实际最高峰也只一半。但建造时候就有人提出质问,我们这儿出去3公里不到便是大海,为什么非得搞室内游泳池?这不是胡闹嘛?然后截至2001年负债总额3260亿円,每年200亿赤字,2001年卖给了美国公司,2009年美国公司又甩手给了宫崎县厅,现在成了宫崎人心痛,据说宫崎县观光科从去年开始在中国各地广泛游说,诚招接盘侠!)(3)千叶县船桥市室内滑雪场。(1989年建造,1993年开业,总工费400亿的船桥SSAWS室内滑雪场,【SSAWS】取英文'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in Snow',汉语就是一年四季都在冰雪世界的意思。建成后成为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和上面宫崎的例子一正一反,一个是画蛇添足,这个是无中生有。构思层都是心血来潮的奇葩。当时日本流行滑雪热,最有钱的当属东京人,但新泻,岩手,青森太远,来回不方便。不如我们千叶造一个,就在旁边地利人和。有人问,我们这没雪没山啊?真是笨蛋,没雪不会造一个室内嘛?于是项目立马。开业后门票是7千円,前三年客流量是100万人次勉强保本。但1996年泡沫崩坏后,就情况不妙了。首先客流量降到了70万人次,门票也降到了円区间,来的大部分还是中高校的青少年,半价、优惠卡、打折券不说,这些小鬼还TM尽挑最热的时候来滑雪。滑雪场一天空调与制冰机电费就要3400万円,门票收入才1300万円,不亏本才怪。每年赤字约20亿円,因为该设施不能另作他途开发利用,钢结构复杂解体都要18亿円经费,所以连买家都没有,于是该滑雪场到2003年9月不得不正式拆除。该地拆除后变成了宜家商场)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的就稍微列一下图:(长崎的荷兰风情村,開业1983年、閉園2001年,建造资金389亿円,倒闭后债务39.5亿円)(北海道带广市的Gluck王国,取自德语幸福之意,意为筑造格林童话般的乐园。1989年开业,2003年破产。债务23.8亿円)(左图为三重县志摩市的西班牙风情村,1994年开业,1999年关门,右图是香川县丸亀市REOMA WORLD 公园,1991年开业,2000年倒闭)(新泻县柏崎市土耳其文化村,96年开园,2001年闭园,该县同时期还有1个俄罗斯文化村,瑞典文化村。)以上是日本政府公共投资过热现象一环,但不要以为他们的眼光只停留在日本中。1988年日本政府在当年日韩FTA交流大会上野心勃勃提出建立环黄海经济圈,并承诺每年不少于15亿美元对中对韩城市投资,次年为了吸引日资投入,开发沿海城市。姚依林副总理访日,科学技术部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成为官定合作机构,曾经有计划让鹿岛建设,三井地产出资在中国大连,青岛,天津,上海,开设“游乐地”与“度假村”,但后来这个计划因为1989年夏的一系列事件告吹……地价是如何推高的:左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面积约为41万平方公里,右图是东京都心部日本皇居,面积为3.4平方公里。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日本泡沫时代的一句不动产界的流说:如果天皇肯卖皇居,我们可以拿整个加州跟他换。皇居肯定是非卖品,美国人也不可能拿加州卖给日本不动产商人,这句当然是玩笑话。同时期还有东京都23区的全部土地可以买下整个美利坚合众国(后面会说道)。但从这些狂悖之言中也可以看到泡沫时代日本房地产投机的疯狂。日本当时不动产价格有多高,看下面几张图:1989年东京银座5丁目鸠居堂前,当时国土交通厅公布的当年土地公示价格1平米1亿1千万円,折合97万美元,这也是当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高地价,1991年最高时为1亿2千万円,从1986年开始此地一直蝉联日本地王30年,现今价格4000万円,跌了差不多有2/3。下面再看看,泡沫期日本全国平均地价的变化:从1983年开始日本全国总平均地价从11万涨到了最高峰1991年的59万,整整翻了5.36倍。1986年广场协议后次年是个重大转折点,年全国土地价格近乎翻了一番。2015年日本全国平均地价是14.99万円,可以对比一下。再下面是东京的历史地价,2015年是84.15万円,折合人民币5.25万,仍然要比中国上海贵。推高房价的因素当然有很多,投机肯定是主因,但为什么会产生投机行为的土壤,这是最值得深思的。广场协议后,大家都知道日元兑换美元升值了一半,出口企业利润受到下降,仅1986年一年日本企业在因日元升值问题上便损失了8兆円。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日银采取了降低企业贷款低率,放宽企业贷款融资条件办法,由过去连续8年的5%以上一下子减低为2.5%。以此希翼减轻企业债务。一般而言这种做法在通常都会产生利好结果。但这次的问题有点复杂,虽然贷款优惠了,企业融资压力减轻,但因为对欧美海外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高工资,都不肯在国内加大设备投资,何况日元升值进口原料成本便宜了不少,很多企业为了省钱省事,就更不再寻求产业链式发展。大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劳动力廉价的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与这些国家交易摩擦,通常选择当地生产及设备投资。而中小企业则没有那个能力,把精力放在出囗转内销。这样虽然看似企业仍然维持景气面,但实质日本产业空洞化。比起这个更严重的是贷款利率阧降了一倍,过快过急过松又不及时做调整,企业手上流动资金增多,形成了过剩的局面。据三井住友信托银行经济研究课1999年报告,三年内,日本银行业一共向日本民间企业提供融资67.5兆円,由贷款利率下降产生企业过剩资本高达20兆日円,这么大一笔资金在社会上流动,肯定是要出问题的。不久随着1987年中曾根政府公共事业建设大规划公布,建筑地产业大利好形势下,这些企业为追求利润,肯定把这部分钱投到房地产上,推势助长了地价也成自然。另一方面,银行给企业贷款利息减低,势必也要降低付给民众的存款利率,减轻自身压力。同时降低存款利率也被认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不二法宝,实际也不见得,至少在中国银行钱转入各种理财产品中,后面就不说了……1986年「公定步合」同时,日银把1.75%的活期存款利率降为0.26%,利息降低,一些日本老百姓看到不动产翻倍增长,怎么可能忍住,也把毕生储蓄压宝了上去。同时因为外汇套利关系,国外热钱也拼命涌向了日本的房产与股票市场。(年日本银行普通贷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变化图,可以看到1991年开始贷存两种利率开始突然上升,这是日本政府认识到资本过剩性的重大问题,大藏省与日银的官僚菁英认为此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结果是木己成舟,悔之晚矣。)很多人肯定要问泡沫时代房地产投机问题有多严重疯狂,日本1988年末全国公示土地总价是1842兆円,美国的地价总额为403兆円,换句话说,一个日本列岛可以买下4个美国不止,而东京23区总地价是411兆円,所以才会说一个东京绝对可以把美国买下笑话。泡沫有多严重呢? 1989年日本地价攀升至2137兆円、1998年末最低时候是1388兆円,749兆日円的泡沫值,相当于1989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2倍。(70年代初8%高存款利率时代与泡沫经济时代土地投机收益比较图,两者获利比较,看了这便一目了然。)当然数字是空洞的,最震撼的社会实情。中国炒房最高峰只听过夫妻离婚,父子对状公堂,但从没听说过为此杀人恶性案件,日本就有一件:1989年11月东京杉并区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位叫冈下香的42岁中年人,杀死了一位居住在东京杉并区的82岁名叫远藤的孤寡老太。事情起因很简单,这位老太和子女别居,最重要有一幢公寓,市值4亿円。冈下香假意交往,并打听到这位老太长女何子身体不好长期住院,于是找到以前做保险认识的一个叫清水芳三同事,和何子交往并结婚,婚后不久,两人欺骗母女二人,把名下公寓财产改为何子名下,并伪造一份房产契约书把公寓以2.8亿円成功卖出。事发后三人(还有1人是冈下香的情人,本案从犯)本想卷款逃跑,但被远藤发现,冈下香便一不做二不休绞死了老太,逃跑途中又黑吃黑,把清水芳三射杀。冈下香与情人辗转日本各地潜逃,于1995年在茨城县被捕,2005年冈下香被执行死刑。这件事背景无疑是东京地区房价炒高过于夸张,1990年在东京买一户60平米小户都要5千万円以上,基本上按当时4百万円工资标准,这要不吃不喝干15年,这让很多怀泡上京梦的日本年轻人忘而却步,甚至很多日本国民认为东京人不劳而获,在吸地方上血汗钱,批评政府哄抬地价。(88年东京都港区青山南骨董通一座民宅,立牌上写 “此土地家屋绝对不卖,结局是1991年该地变为小商住两用楼,推测转卖价格1.6亿円。96年时这座楼变卖,价格只要730万円,跌了22倍)注:量化对冲基金产品发行,交流合作,详情请平台内直接点击“他说”——&“项目(新)”查看!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成为日本户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