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为什么不一直缠斗 by domoto1987

我的位置:
这只“狗”,为啥不一般?刘知青谈人工智能与围棋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璐 曹飞
摘要:人类和机器,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这只是开始
一年前那场人机对弈带来的震惊与轰动,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以至于说到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杀伤力,我们就不得不提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九段的AlphaGo。
但这只是开始。
2017年伊始,一个名为“Master”的ID在网络测试中以60盘全胜的战绩,横扫包括世界冠军在内的中日韩多位顶尖棋手。就在全世界对其身份进行各种猜测的时候,Master宣布自己就是AlphaGo的升级版。
本月初在某围棋网络平台上,一个新的“十段”高手诞生,这个ID名为“绝艺”的神秘棋手,接连战胜了一众国内外高手。从所展示的套路来看,围观者纷纷猜测“绝艺”是类似于AlphaGo的人工智能棋手。而据此前跟“绝艺”直接对战过的古力个人微博暗示,它很可能是腾讯AI团队打造的人工智能体。
坐拥数千年历史的围棋,一向因其复杂多变的下法被认为是人类在智力游戏上的一个“堡垒”。现如今,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类棋手却屡屡败给人工智能,几乎引发了围棋界的信仰颠覆。人工智能为什么会在围棋领域如此迅猛发展?接下来它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围棋研究所所长刘知青教授近日在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开讲,与著名围棋学者胡廷楣畅谈“从阿尔法狗(AlphaGo)到马斯特(Master) ——人工智能和文化”。
“阿尔法狗”的“见、闻、知、行”
AlphaGo,俗称“阿尔法狗”。“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在刘知青看来,出自《荀子·儒效》的这句话,概括“阿尔法狗”的学习能力特别贴切。荀子认为学一样本领需要做到听、看、理解和实践四位一体,而“阿尔法狗”对围棋的掌握,恰恰体现了“学习”这件事的精髓。
视觉与形象思维,是人类智慧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围棋充分运用到了这两点,刘知青认为,这是很多人用学下围棋开发孩子智力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选举围棋突破的原因。机器是怎么学习的?所谓听之、见之、行之、知之,这个“之”就是数据。没有数据,什么也“见”不到。这里说“见”到围棋,不是指看到了围棋的游戏规则,围棋真正的智慧通过棋谱表达出来,可它背后是围棋的所有数据,这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人工智能必须在数据中,进行基于数据的机器学习,从有监督的指导学习过渡到无监督的自主学习
解决了两大难点
刘知青认为,围棋有两个相对特殊的难点:一个是面对围棋盘面,如何进行选点和落子;另一个是如何在下棋的过程中,准确判断形势,预测不同围棋盘面的胜负可能性。
过去计算机围棋一直使用一种叫做“蒙特卡洛树搜索”的技术,其底层有坚实的数学基础,上层则采用计算、模拟、采样、优化等一系列数学方法。最近几年,又引入了“神经网络”,实现了对上述两个难点的解决。神经网络的作用有二:一是通过学习高水平棋手的棋谱,获得盘面落子的直觉,即通常说得“棋感”;二是通过机器的增强型学习,判断形势,通过运用盘面优劣评价函数,及时识别那些非最优的招法,并停止搜索相关的决策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是什么
这种能够帮助人工智能打败世界冠军的神经网络,究竟是什么?
通俗地讲,神经网络类似于人类大脑的组织结构,通过神经元的某种联结来组成。人工智能所使用的神经网络并非生物神经网络,而是一个由计算机模拟,有联结、权重和不同组织结构的神经网络,它所仿照的模型就是人类大脑。因此这种神经网络目前被称为“人工神经网络”。
事实上,人工神经网络这一概念几十年前就已提出,只是最近才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而它之所以变得越来越重要,就在于获得了数据和大规模超级计算的支持。大量的数据能够对神经网络进行有效的训练,再加上神经网络本身也发生了一些结构上的根本变化,使其可以实现图像识别的适应。
“阿尔法狗”就是经过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它通过向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像素点,实现对围棋图像的理解。基本原理就是把围棋视作19乘19的像素图像,并输入像素点及相对应关系,它所训练出来的神经网络会得出一个概率分布,判断对手即人类在某个点落子的可能性有多大,从而自动得出应该如何落子的直觉,然后采取相对应的策略。
3000万盘棋VS 15万
经过训练的“阿尔法狗”,又是如何进行形势判断的呢?
所谓形势判断,是指面对一个围棋盘面,可以看出到底是黑棋还是白棋终将获胜,并且这种对输赢的判断还必须具有定量方面的基础支撑。而定量需要使用一个数值来表示胜率多少。当然,此种意义上的胜率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神经网络就具备这种功能,它可以判断一个围棋盘面胜率的大小,继而采取相对应的下棋策略。
令人类自叹弗如的是,“阿尔法狗”已经自我对弈了3000万盘棋,这个数字是人类根本无法企及的。那么人类一生可以自我对弈多少呢?据测算,15万盘,可能就是人类棋手的极限了。
新的“闯入者”
简单地把专家的思维方式和条理逻辑输入计算机,是过去的老办法了。如今的人工智能会传授关于学习的方法,因此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能力很强。
刘知青与不少相关领域专家都认为,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通用性, 能够应用到不同领域,除了围棋,也可以是自动驾驶、医疗影像等等。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类似的重要领域都在使用这种技术。他提出,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司机、医生及其他职业的部分工作是否可以被机器替代,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尽管只有数十年历史的人工智能,相较于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人类而言,还是一个非常新的“闯入者”。但是人工智能已经表现出颠覆性的特征,通常认为只有人类能做的一些事情,现在机器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机器取代的人类的恐慌,也以科幻、艺术等形式被提出和蔓延。
作为学者,刘知青认为人工智能颠覆性的背后,还有很多法律、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他举例说,假如未来出现一家具有垄断地位的公司,同时掌握了先进的人工智能,那会不会一家独大而让其他人统统成为附属?类似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互相离不开
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深信一点——人类和机器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人类离不开机器,因为人类需要机器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拥抱人工智能,而不是出于种种原因对此排斥。
而机器也离不开人,因为正是人类给机器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数据,才让机器能够进一步地优化和学习。
不过,在另一名演讲嘉宾胡廷楣看来,无论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发展得多么强大,有一点仍然是它无可取代的,那就是机器跟人下围棋的时候,没有“人文氛围”——赢棋的时候不能唱歌,输棋的时候不能骂人。
(本文首发于上观,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栏目主编:刘璐
编辑邮箱: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海辟谣平台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Master也许无法战胜,但人类仍然有理由继续下围棋_网易新闻
Master也许无法战胜,但人类仍然有理由继续下围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Master也许无法战胜,但人类仍然有理由继续下围棋)
一、横空出世去年年末,一些关心围棋的棋友就已感受到一些信号。由专业棋手主持的野狐围棋网上,出现一个高手“刑天”,极为厉害,业余棋手完全不是对手。即使职业棋手出手对付刑天,也感到极为头疼,胜少负多。很多人推测,“刑天”是一个国产的人工智能,或许是几个月前神秘ID“绝艺”的升级版,现已拥有战胜职业高手的能力。很少有人注意到,12月29日,临近元旦跨年,一个新注册的账号Magist登录弈城围棋网。横扫中日韩棋手斩获59胜的Master发话:我是阿尔法狗。Magist选择的对弈规则是20秒读秒的超快棋,可以3次超时,很主流的网棋比赛节奏。Magist迎战的都是带P标志的职业棋手,先是轻松战胜“满汉”,接着是“燕归来”,然后“圣人”和“卧虎”和“无痕”,差不多都是二三十分钟一盘。Magist无论执黑还是执白,都显得游刃有余。当时的围观群众恐怕不多,也不知道Magist的来历。但他车轮大战各位职业高手,显然出手不凡。这几年,围棋界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所有第一线高手都在网上下棋,不习惯在网上下棋的老同志肯定已被淘汰。现在的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自称就是连续多年每天几盘网棋这么磨砺出来。不仅中国高手如此,韩国高手也都一直在网站上下棋。过去的高手只有在世界大赛上才有交手机会,可现在年轻一代棋手早就在网上过招无数次。柯洁和朴廷桓还常在正式国际比赛前,网上相互训练好几盘。他们的网络ID“潜伏”和“XIUZHI”也在棋迷群体中津津乐道。这次Magist挑战的高手,有些ID是群众熟悉的ID,例如卧虎是13岁就进入世界大赛四强的谢尔豪,无痕是当今女子围棋第一人於之莹,可他们面对Magist没有任何机会。Magist没有停顿,继续迎战翱翔、重逢时、三齐王以及愿我能。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这些ID的背后分别是李翔宇、乔智健、韩一洲和孟泰龄这几位年轻棋手。结果仍是一边倒,孟泰龄的第九局坚持得最久,最终输了4目半,但节奏仍牢牢掌握在Magist手中,没有机会。第二天一早,Magist又登录弈城,改名为Master,开始一段梦幻般旅程。Master一上来就连续战胜包括严在明在内的四位职业棋手,结果都是一样。下午一点,XIUZHI决定出战Master,引发小小骚动。大家都知道,XIUZHI就是韩国的朴廷桓,代表了当今围棋的最高水平。朴廷桓下了一盘功夫棋,与Master苦斗内功,但不知不觉就落后很多,无力回天。紧接着,另一个大家熟悉的ID剑术即连笑七段,上场挑战。连笑素以凶悍著称,但第一盘速溃,第二盘也没有找到机会。下午四点,一个很有人气的ID吻别挑战Master,大家一般认为这就是柯洁的小号。这一盘Master下得自由流畅,大开大阖,经历转换又扩大优势,完胜吻别。半小时后,吻别再次挑战,也许受到上一盘打击,吻别显得无心恋战,速败。接着,XIUZHI朴廷桓也再战一盘,稳扎稳打,却对Master的模样无能为力,5目半的差距败下阵来。这个匿名Master两天连胜20盘,包括反复击败朴廷桓、柯洁、连笑等数一数二的高手,在围棋圈里已经传开。第二天12月31日是跨年,但众多职业棋手一早汇聚到弈城网上等待Master。ID龙胆的陈耀烨九段率先出场,仍然施展他最出名的抢实地的战术,狠狠地捞了三个角和一条边。到了终局,一数棋,还是贴不出目。陈耀烨不服气,再战一盘,这次用了去年AlphaGo曾使用过的布局套路。Master又出新手,恢复盘面均衡,稳稳把优势保持到最后。再接下来,韩国金庭贤速败。朴廷桓再一次上阵,改换激烈攻杀战术迎战Master,仍没讨得什么便宜。朴廷桓鼓足勇气再战一盘,仍然中盘就被Master击溃。但Master面对朴廷桓的坚持,无意扩大战果,一路忍让,最终仅以半目小胜,让人哭笑不得。下午5点,史上最年轻的九段范廷钰上阵。从这盘棋开始,规则改为30秒读秒,多给人思考10秒。范廷钰少年老成,擅长中盘发力。但Master利用打劫转换,打得范廷钰毫无招架之力。最后两个上场的是芈昱廷九段和唐韦星。Master对芈昱廷时,开局就在大雪崩定式走出新招,在中盘奠定胜局,最后又照例一路忍让到半目胜。连胜30盘后,Master表示休息一天。棋迷们都还在震惊中。Master可以一天下10盘,连下三天、滴水不漏,显然并非人类,柯洁也发出了反思败绩的微博。有人认为Master就是AlphaGo,但大家对AlphaGo的棋风记得很清楚,远非Master这么灵活犀利,一时网上充满各种说法。说好休息一天,但Master晚上突然出现在野狐围棋网,也许是调试程序,用刚刚直升九段的李钦诚试了试,全都用本份的棋赢了对手。第二天一早,古力九段在野狐网迎战Master。Master走得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然后党毅飞、江维杰、辜梓豪、朴永训、柁嘉熹、金志锡轮番上阵,甚至较少露面的日本第一人井山裕太都披挂上阵,全都不敌。对井山这盘,Master毫不在意走成超级愚形,仍然用准确的侵削击败了井山。最后两天,Master在野狐下棋已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新闻,棋手也不再隐藏身份。1月3日一早,杨鼎新、姜东润、安成浚、时越、连笑、檀啸陆续败下阵来。古力宣布,晚上已联系三位顶级棋手,与Master做殊死一战。到了晚上,朴廷桓、元晟溱以及柯洁陆续登场,虽然竭尽全力,各种手段层出,但仍不是Master的对手。至此大家已基本放弃战胜Master的奢望。古力甚至在网上用10万元悬赏能战胜Master的棋手,大家也只是笑笑。1月4日,大家已经隐约意识到这可能是Master网上下棋的最后一天,还没来得及登场的一线棋手陆续登场,很多网站也开始直播。甚至早已离开一线的棋圣聂卫平也登场下了一盘,Master还人性化地把时间放宽到1分钟读秒。结果已不重要,人类在快棋中几乎不可能战胜Master,只想留下一些高质量棋谱。在古力下当天最后一盘时,Master终于公布自己身份,即谷歌公司开发的AlphaGo的升级版。它在弈城、野狐各下30盘棋后会暂时退隐江湖,稍后会有正式的慢棋比赛以及与人类高手共同研究、开发围棋项目。古力不出意外地败北,让Master取得60连胜的传奇和60张精彩棋谱。聂卫平和Master对弈。二、棋路棋风去年AlphaGo五番棋大败李世石,成为世界人工智能界的一件大事,也极大地推动了围棋的传播。自聂卫平中日围棋擂台赛连胜以来,几十年过去,虽然围棋界水平在不断提高,却再也没有在媒体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虽然人们意识到在围棋上电脑战胜人脑的时代已经到来,但仍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围棋。职业棋界对AlphaGo的看法并不一致。李世石是围棋界的顶级高手,AlphaGo也确实下出很多令人难忘的妙手,但并非AlphaGo的每一手都令人信服。有人解释说,电脑追求胜率而非追求每一步最优,这种思维迥异于人类。所以很多高手觉得,李世石是被一种古怪的力量所打败,这套东西不可学。而且AlphaGo的招数必然还有破绽可寻,并不完美,“神之一手”导致AlphaGo崩溃就是一例。但AlphaGo还有一些“可被理解”的布局招法已早早地被年轻棋手所采纳。它与李世石最后一局的布局,是现在许多国际大赛中最流行的布局。而它对一些定式变化的看法,也已获得大批棋手的认同。AlphaGo已经给围棋界带来无数宝贵财富。李世石和AlphaGo对弈。更多人在反思AlphaGo无法学的那种大局观、总体观。很多人都会想起吴清源大师的一些说法,如下在高处、重视全局、灵活对待定式等等。说来容易做来难,AlphaGo走出的一些棋颇有吴清源的风范,但总体而言却更像是石佛李昌镐。AlphaGo对厚势、对中腹有远超人类的理解和判断,而不愿局部混战和纠缠,如果遵循与人类对弈的正常进程,最终棋局总会向这个方向发展。AlphaGo的棋总体而言并不像吴清源。而这次Master一露面,大家都大吃一惊。它的棋风快速、稳定、犀利,很容易让人想起吴清源。熟悉古谱的一些棋友还说,Master还能让人想起当年的本因坊秀策。这次Master在网上横扫中日韩顶级棋手,经常让人联想起动漫《棋魂》里的情景。而《棋魂》里佐为的原型就是本因坊秀策。秀策的棋堂堂正正,很少怪招,也不大力扭杀,常常“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次的Master正是如此。如果说AlphaGo留下大量人类看不懂的棋的话,这次Master绝大多数棋都符合棋理,在人类的认知范畴之内,从棋风来看,比AlphaGo要人性得多。下得多了,Master自然也会下出一些超出我们想象的妙手,但在更多时候,它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灵活与准确。下棋时的时机极为重要,每一步下在准确到位的地方,更为重要。柯洁在这些方面很突出,也是他现在能够称霸棋坛的重要原因。而Master显然更强。与Master下棋时,很多人都表示会很别扭。因为Master每一步普通的棋,都下在对方最难受的要害上,处处制约。对手没有办法,只能跟在Master后面走,疲于奔命。费尽心机走出的好棋,在Master面前也只能活命,局势上仍然大幅度落后。好在Master对棋的死活没有特别偏好,多次在优势的情况下放对方一条生路,自己顺势在包围之外收取足够好处。这正是我们所理解的最高明的棋。唐韦星总结说,他读Master棋谱,能感觉到人工智能总是用最普通、最本原的招数,破解了各路高手的拿手绝技,Master的棋直指围棋真理本身。这是一种我们能够理解却可望不可及的境界,似乎比起AlphaGo又高了不少,以至于一开始有很多人不同意这棋是由AlphaGo所下。我们仔细揣摩棋谱,还是能在不少地方看出AlphaGo的影子,尤其是在围空和打入这些相对虚无的选点上。但总体而言,Master已经把AlphaGo的优点尽数优化和吸收,化作另一种棋风。在更多时候,Master表现出对实空和外势的均衡认识,灵活转换。在必要时候,Master不像AlphaGo那样避免劫争,而是会主动挑起劫争,并趁着劫争继续占便宜。所以经过这一年的机器学习,Master确确实实涨棋了。从AlphaGo到Master,人工智能终于走到人类智力不可及的地方。但我们反而发现,它的棋逐渐变得可以为我们所理解。在我们初学围棋的时候,和遥不可及的高手下棋就是这种感觉。对手步步符合棋理,不用什么奇怪招数,就能把低手制约得无处发力。两者的差距不在于一两步好棋,而在于对围棋的整体认识。今天,Master正显示出它在厚薄、轻重、孤棋等我们籍以分析局势的概念理解上的巨大优势。之前我们的很多棋下错了,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太肤浅。或许理解其中奥秘,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新概念。总之,这次下超快棋,我们的顶级高手并非败在计算上,而是败在了对围棋的理解上。AlphaGo声明:我只是最新测试版。三、围棋历史围棋的历史很悠久,但竞技水平一直在发展之中。我们很难评价不同时代人对围棋境界的理解,但单纯从棋谱内容来看,竞技水平一直在提高。过去几百年里,日本围棋一直代表着世界围棋最高水平。1961年,一个日本老太太伊藤访华,横扫中国棋坛,十余场比赛保持全胜。这对中国老一代棋手是难以忘怀的奇耻大辱。中国老棋手也承认,自己多擅长中盘绞杀,对布局、棋理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1970年代,中国开始崛起,陆续有棋手能战胜日本棋手。直到1980年代中期,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多次力挽狂澜,终于使得中国成为国际棋坛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直到那时,围棋理论体系和大量边角定式仍是由日本围棋界确定。日本棋院曾出过很多“定式大词典”,是所有棋手必备工具书,有空就加以钻研。但到了1990年代,韩国棋手崛起,前有曹薰铉,后有李昌镐与李世石,极大地改变了全世界对围棋的认识。韩国棋手不在乎日本传统棋理的约束,不怕走愚形,一切从实战出发。只要战斗有利,不管是直接触碰,或是下到二路,都可以接受。这些棋手彻底抛弃了过去对日本棋手“美”的判断(所谓的美,也因为棋形有效率,看多了觉得美),而直面胜负。韩流兴起是一次重大的围棋革命。许多中日棋手都鄙夷这套蛮不讲理的战法,但拿不出很好的对策。韩国棋手拿下无数世界冠军,现实倒逼理论,终于使得一些招法被主流围棋理论所承认。一些中日老棋手的棋风,完全不能适应蛮横、粗野的棋坛竞技环境,不得不黯然远离竞技场。而到了2000年以后,一大批青年棋手涌现,受到韩流的影响,把韩流的优点再往前推一步,竞技围棋风格又为之一变。李世石的僵尸流的风格影响极大,抛弃了过去死活分明的思维定式,把过去较少使用的“弃子战术”上升到竞技的核心技巧。在他的带动下,大批中国青年、少年棋手都纷纷加入这股洪流,没有一盘棋不弃子转换,没有一盘棋不打劫争斗。这股潮流把原先重视局部的指导思想引向全局。因为双方全盘都有多块棋动辄不活,牵一发而动全身,棋盘上的优劣胜负瞬间转换,惊心动魄,引人入胜。这样一来,围棋的激烈程度极大提高,不要说老棋手,就是30余岁的棋手都很难保持这种对抗强度,在与小棋手的争斗中败下阵来。应该说,这也是围棋历史上的重大革命,把过去的布局-中局、角部定式-边的手筋等区分完全打破。老棋手都有先排兵布阵站稳脚跟,然后中盘开战的思维定式。但现代围棋经常不给人这种机会,从一开始就缠斗在一起,不死不休,让人都没有机会腾出手占角拆边。这样一来,过去的很多定式都需要改变。比如挂角可以不应,尖顶可以不应,小目的托退定式可以只走一半等等,都改变了人们对局部和整体的认识。去年AlphaGo的对局在某种意义上是这种革命潮流的反动。李世石本是贴身扭斗的专家,但AlphaGo却无意陪他这么下,甚至总是弃下取上,利用自己对厚势的深刻认识,很自然地围起大空,兵不血刃。AlphaGo并不是不会对杀和开劫,但他显然对这种作战没有兴趣,尽量简化局面,让李世石空有一身本领无处发挥。而这也正是众多观战高手不服气的原因,虽然同样是围棋,但人工智能用一种人类很不熟悉的战法打败了人类。而这次的Master,重新回归人类熟悉的领域。他保留了AlphaGo大局观突出的优点,同时也掌握了很多不同的棋风。有些棋手希望战斗,他就奉陪战斗;有些棋手希望打劫,他就打劫;有些棋手希望后发制人,他就抢占实地,看你如何后发。60盘棋下来,棋手们尝试了各种风格,都没占到任何便宜,这对所有棋手都是很有价值的一课。Master显然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围棋上帝。以我们的认识水平,甚至都还远不能看清楚Master的所有水平。就从他展示给我们的一角来看,他并不是偏爱实地,也不偏爱外势;他不喜欢战斗,但也从不害怕战斗;他并不害怕走出愚形,但他更多地走出有弹性的好形。他的节奏感奇佳,总是牢牢地控制着局势。翻遍60张棋谱,我们甚至找不出什么它在落后时候的犀利反击。从落子起,Master就看着我们的前方。这是他对当代围棋的启示,相信不同棋手可以从这个启示中悟出不同的东西。谷歌AlphaGo团队拜会聂卫平。四、未来展望自从AlphaGo战胜李世石,我们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价值网络、赋值、剪枝、概率这些概念都已不陌生。而且世界上早已不止一台AlphaGo或者Master了。比如中国的“刑天”,韩国的“石子旋风”,还有中国棋友最熟悉的日本程序ZEN,都有了能够对抗顶级高手的实力。有了之前的研究基础,短时间内涌现出更多的超强围棋程序也不会令人意外。就在Master在弈城、野狐大杀四方的这几天,另一个ID名为DeepZenGo也登录弈城,毫不厌倦地与高手对决,几天就下了几百盘,胜率奇高。好在这个ID的名称直接表明身份,即大家熟悉的、刚刚与赵治勋三番棋大战的程序ZEN。目前ZEN的战绩略逊于刑天,更不如Master,但能与一流高手战成这种成绩,差距已经很小。过不了多少时间,ZEN就可能超过人类。尤其有了AlphaGo和Master,战胜人类已算不上什么大目标了。ZEN已把过去几个单机版本都公布了,很多人的电脑里都装过天顶围棋5.0或6.0。对于顶级高手而言,它们的水平还不行。但对于业余棋手而言,它们已是很不错的教练和陪练,不仅是随时可下的对手,还可用它来分析棋局,提高水平。所谓当局者迷,业余棋手拆解棋局时常有思维盲点。而ZEN既可以当黑棋又可以当白棋,很轻松地陪你摆出各种参考图、变化图。所以在我们关注顶级高手与人工智能对决的同时,人工智能早已成为业余棋手电脑上的有力工具。随着Master横扫人类,人类站在围棋巅峰的时代结束,人类围棋高手也终于可以放下这个包袱。有网友戏称柯洁为“末代皇帝”。王朝结束了,新时代拉开序幕。不管是顶级棋手,还是业余棋手,当然还会继续下围棋,但不同人的“终极目标”可能会有所变化。有些棋手希望求道,那么Master给我们开辟了新的方向。聂卫平喜欢引用藤泽秀行的名言,“棋道一百,我只知七”。Master显然比我们知道得更多。从棋道而言,现在众多职业高手都承认Master高于自己,但也不是一个夸张的差距,减少一些贴目就可能补上。所以有不少高手以此作为目标。另有一些棋手希望求胜,这同样是个重要目标。不管人工智能是否战胜人类,每一次坐在棋盘前面,总是希望战胜对手,这是竞技围棋的意义所在。人工智能没有欢乐、痛苦、胆怯、绝望等感情,但人一定有,而且不可能完全摆脱。围棋除了数字计算之外,还与我们的生命有关。不管本因坊秀策、藤泽秀行还是李世石、柯洁,他们的每一张棋谱里都包含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对生命的理解。人工智能却没有。人工智能不会觉得被杀一块棋,提起十个子,与被抢一个大官子损失二十目有什么差别。但对于人而言,这就是死与活的差别。就像与Master最后一天的作战中,黄云嵩选择了最激烈的对杀。他最终恶狠狠地杀死Master一块棋,同时也被Master紧紧包围而损失更多周边的目数。黄云嵩在确认杀棋后投子认输,他一定狠狠出了口气,因为自己至少吃了电脑一块棋,够本了。而Master对此毫无知,它又赢了,却不知道同样是赢,会对人类心理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人工智能只是人工智能,作为一个下棋机器,是人赋予它意义。现在所有棋迷在经历震惊之后,可以摆脱诸多困扰,重新思考每一盘棋对于生命的意义。上海一些公园里,还有很多老人每天来公园下棋,数十年不懈。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没有手机,不要说在网上观看Master的最新对局了。经过数十年磨练,他们的水平多还不错,却还达不到业余高段水平。经过专业训练的十多岁孩子应该都可以打败他们。这些老人似乎也不理解外部世界里的围棋发生了多大改变,但不管Master是否打败人类高手,都不会影响他们每天在公园的长凳上对弈获得快乐。
(原标题:Master也许无法战胜,但人类仍然有理由继续下围棋)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缠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