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央企总经理退休年龄什么时候退休

咨询热线:400-676-8333
手机找法网
您的当前位置:
我们单位是股份制公司,以前是国有企业,后来改制的,职工退休后,公司老总要求退休职工将自己持有的股份转
我们单位是股份制公司,以前是国有企业,后来改制的,职工退休后,公司老总要求退休职工将自己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在职的职工,这样合理吗
新疆 - 昌吉
如果是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般企业章程就是这样规定的,合法。
其他类似咨询
当面咨询律师
咨询工商局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合伙公司为一人法人,可以根据合伙协议确定股东,因公司股权发生纠纷需要帮助请您联系律师。
要看具体案情。
不一定需要与厂家建立经销或代销关系,只要你从合法渠道进货即可。
可起诉解决。
直接向当地税务部门咨询……
你好:法律规定,董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股东大会和召集、主持董事会会议;  (二)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三)签署公司股票、公司债券。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公司年度
法律规定,董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股东大会和召集、主持董事会会议;
  (二)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三)签署公司股票、公司债券。
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四)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五)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六)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七)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八)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经理列席董事会会议。
需要搞清楚所谓借你的名义开公司,是以你做法定代表人呢还是股东,不同的种类所需设定的权利义务不同。
更多类似咨询(7)
相关咨询标签:
免费在线咨询
年累计为超过
用户提供了在线咨询服务
版主/行家律师招募
企业改制咨询律师
最新法律咨询
来自苏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杭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肇庆用户的咨询
来自成都用户的咨询
来自成都用户的咨询
来自苏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南昌用户的咨询
来自南昌用户的咨询
来自驻马店用户的咨询
来自漯河用户的咨询
来自哈尔滨用户的咨询
来自深圳用户的咨询
来自南通用户的咨询
来自锦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玉林用户的咨询
来自定西用户的咨询
来自聊城用户的咨询
来自亳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南通用户的咨询
来自临沂用户的咨询
来自杭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北京北京用户的咨询
来自宁波用户的咨询
来自昆明用户的咨询
来自中山用户的咨询
来自烟台用户的咨询
来自福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大庆用户的咨询
来自南昌用户的咨询
来自武汉用户的咨询
来自重庆重庆用户的咨询他的最新文章
他的热门文章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吉利总经理孙晓东退居二线 半年前称要带出新团队再退休
来源:新金融观察&&&
作者:张沙莎&&&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孙晓东重归旧位
吉利酝酿新局
  新金融记者 张沙莎
  两年的时间里,孙晓东在吉利完成了从幕后到台前再到幕后的身份转变——主管战略规划的副总裁,这个角色是孙晓东在吉利的开始,也是卸任销售公司总经理后其身上所剩的唯一一个吉利标签。
  有人说,之于孙晓东而言,这是一场阴谋,退居二线的处境早晚会“逼”其出走;也有人说,之于吉利而言,这是一场阳谋,被抽出身来的孙晓东将另有重用。不过无论剧情如何发展下去,这或许都将为吉利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或者是更多的弯路,或者是更大的机会。
  阴谋?
  有人说,退居二线的孙晓东或许早晚会离开吉利。
  随着吉利汽车公关总监杨学良在微博与微信上发出声明,孙晓东卸任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的消息终于得到确认。声明指出: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吉利控股集团任命林杰为销售公司总经理,孙晓东不再兼任销售公司总经理职务,但其仍将继续担任控股集团副总裁,负责品牌、市场和产品战略规划工作,主管战略市场部。
  其实,2012年9月加盟吉利的时候,孙晓东正是以此职出现在吉利内部的。在此岗位工作了8个月后,孙晓东才从已被任命为集团新能源汽车营销工作副总裁的刘金良手中接过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全面负责销售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番的调整,大可看作是孙晓东的一次回归而已。
  但在不少人看来,对孙晓东而言,这种回归也许未必是一件好事——从台前重回幕后,从一线退居二线,这种落差对于孙晓东这类明星经理人来说,未必甘心。因而,出走吉利,或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犹记得半年前,孙晓东还曾高调表示,吉利将是他的最后一站:“做到55岁,带出一个新的团队,达到董事会和经管会给我的目标,就可以退休了。”可如今,孙晓东不过48岁而已。
  “也许有(最终出走)这个可能性。因为每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会在岗位上不遗余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你不让他做事,他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向新金融记者表示,对于心存抱负的职业经理人,大多不会选择甘于寂寞。
  倘若接下来的剧情真的照此发展,那么难免显得“阴谋”了一些。因而不禁要问,吉利为何会出此一策?目前看来,更容易被外界联想到的一个理由是:为吉利当前的低迷埋单。
  今年年初,吉利汽车为2014年定下了58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较2013年增长约6%,相对于前几年高达15%的增长率,这个数字已经是四年来增幅最低的一次。但即便如此,吉利仍然没有交出满意答卷。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仅实现销量18.7万辆,较去年同期下跌29%;在营业额方面,101.58亿元的成绩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2%。其中,主力车型帝豪EC7在上半年仅销售出了6.45万辆,降幅达到25.9%。
  一方面,随着完成年度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吉利不得不将全年任务量重新调整,下调至43万辆;另一方面,随着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的全面下滑,其在中国汽车市场中所占份额也已不足2%,这导致早在2005年就跻身国内十大汽车集团的吉利,如今已跌出前十名之外。
  “(销售总经理因销量低迷而卸任)这种可能性不是说没有,但我认为可能性不是很大。虽然不排除企业在某一个岗位上不停寻找契合这个岗位人才的这种可能性,但是企业留住一个人才不易。况且最近一段时间不只是吉利,所有的自主品牌经营得都不太顺畅。不应该说因为经营业绩就让一个高管来埋单,这是企业不理智的做法。”罗磊坦言。
  阳谋?
  有人唱衰就有人看好,不同于被逼出走这样的“阴谋论”,“阳谋论”的观点则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将对孙晓东另有重用。有趣的是,这似乎也有“足够”的论据。
  首先,造成吉利当前低迷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归结于孙晓东的领导。一方面,自去年9月起,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12连降,在大环境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吉利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本就疲软的大势下,吉利遭遇了新品“空窗期”,除改款GX7及今年7月才上市的新帝豪EC7外,吉利已很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车投向市场。与此同时,大刀阔斧的战略转型与品牌调整,多多少少也都会给吉利带来阵痛。
  其次,吉利现在的势头其实是向上的。据一位吉利经销商向新金融记者透露,自从新帝豪上市之后,“大家的日子开始好过多了”。数据显示,今年9月,新帝豪销量达到了17952辆,同比增长19.12%。其中,国内销量为15985辆,同比增长49.9%,重新夺回了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第一宝座。在新帝豪的带动下,吉利9月销量达到了39019辆,环比增长约41%。
  “这个市场起起落落很正常,关键是现在的方向、策略、操作是否正确,如果是对的,这个过程很快就会有好转。”在吉利此前最为低迷的日子里,孙晓东曾如此对媒体表示。如今吉利刚刚显露出反弹迹象,孙晓东却要“下课”,显然不合逻辑。除非,李书福不认同孙晓东所讲的这个道理,不认可现在的方向、策略与操作。但现实是,如果不是李书福点头同意,回归“一个吉利”这样的战略又岂能达成。
  再者,在汽车圈,孙晓东也算得上是明星级别的职业经理人,且有着不错的口碑。自走出同济大学校门开始算起,孙晓东至今已在汽车行业浸淫23年。加盟吉利前,他的身份是PSA标致-雪铁龙亚洲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而在此之前,他的角色则是上海通用的功勋元老——作为创始成员之一,孙晓东在上海通用操盘市场与营销整整12年,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而李书福刚好是一个惜才之人。赵福全、沈晖、童志远、马征鲲、付强、孙晓东、侯海靖……这几年,李书福从各处挖来了不少高端人才,足见其求贤若渴之心。那么费尽心思挖来的人才,不让其发挥价值,甚至将其变相逼走,这显然不是一个爱才之人的明智之举。
  另一个“巧合”则是,今年8月,沃尔沃中国区CEO童志远与沃尔沃中国区总裁王召兴也纷纷辞去现有职务,调回吉利集团总部。虽然吉利方面表示具体任命将另有安排,但直到现在,这所谓的安排也没有公布出来。
  有知情人士揣测,李书福或许在寻找新的机会,密谋新的布局,比如互联网汽车。在不久前刚刚召开的2014全球汽车论坛中,李书福高喊“汽车界所代表的传统汽车工业正在走向破产”,直言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如果李书福真的把此当作吉利未来生死存亡的关键,那么现在也是时候要搭台唱戏了。也许,这就是这几位被束之高阁的明星职业经理人的下一站。
  新局?
  “可能我们都还太边缘了,对现在的情况看起来还是有些雾里看花。”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告诉新金融记者,虽然大致上对吉利此番变动有所判断,知道哪种可能性更高,哪种几率更小,但还是不敢言之凿凿断言,“束之高阁还是另有重用,这可能会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走向。一个是对过去的否定,这意味着不是过去走了弯路,就是接下来要走弯路;一个是对未来的探索,也许也有碰壁的可能,但它象征的是积极、向前。”
  对此,新金融记者试图从吉利方面获得明确答案,但多次尝试均无功而返。不过,无论是主动的布局谋变还是被动的收拾残局,吉利接下来的日子,还是需要一天一天地过、务实地过。毕竟,吉利当前需要应对的局面一点也不简单。
  经历了连续12个月的市场份额下滑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终于在9月实现止跌。据中汽协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2014年9月份产销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共实现新车销售65.36万辆,环比增长19.89%,同比增长6.9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54%,占有率环比提升1.41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19个百分点。然而在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看来,单月销量数据并不足以证明什么。是否触底、能否反弹,目前尚不得而知。
  相反的,来自外界的压力,或许反而越来越大。正如李书福前几日在由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持召开的“新能源格局下的自主品牌汽车之路座谈会”上所言,过去是因为外来品牌没有估计到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如此之快,产品供不应求,才给当时刚刚起步的自主品牌留下了生存空间;但眼下市场形势已经发生巨变,外来品牌、合资品牌已完全改变了初来中国市场的战略,从各个方面向自主品牌发起攻势,挤压后者的生存空间。
  而来自内部的挑战则是:与沃尔沃合作车型带来的收效至少要等到2015年底或者2016年初,近一两年内仍要面临畅销车型品牌过少的掣肘,“一个吉利”战略的深化与调整仍有可能带来产品、品牌及渠道上的不适与阵痛,出口业务仍旧疲软,技术研发能力仍有待加强,品牌形象的向上拉升仍是一场持久战役……
  其实,不只是吉利,对大多数自主品牌而言,当前的境遇都大抵如此。从过去看过来,或许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往未来看过去,也许这就是一个新生的最好时机。因而,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切莫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悲剧上演。
  解码孙晓东
  ■ 1997年
  进入上海通用,任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
  ■ 2009年
  调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公司质量与经济运行部执行总监
  ■ 2011年5月
  转投PSA,担任PSA亚洲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
  ■ 2012年9月
  加盟吉利汽车,任主管战略规划的副总裁
  ■ 2013年5月
  兼任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
  ■ 2014年10月
  卸任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重回主管战略规划的副总裁之位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总经理退休前的心病_检察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05版:明镜周刊
| 标题导航 |
2012年,俞龙泉到了退休年龄,他正在办理退休手续。陈祖伦和王文学此前也因病退等原因先后离开了公司。此刻,俞龙泉脑子里一直盘算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离开公司前处理他们隐匿的数百万元公款——
总经理退休前的心病
马菲菲 沈飞 杨宏
要退休了,钱还没分完,这成了俞龙泉的心病。  姚雯/漫画
办案人员正在查阅账目
&&&&位于太湖之滨的金庭岛,傍山依水,风景如画。江苏省苏州市太湖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坐落在这座小岛上。太湖建材集团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水泥、仪器、仪表生产销售的老牌国有企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该公司生产的产品不仅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都小有名气。该公司总经理俞龙泉也曾是本地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然而到了“知天命”之年,他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方向,晚节不保,令人痛惜,发人深省。&&&&&务实肯干,曾经模范&&&&&年轻时的俞龙泉也曾是一名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家。1952年,他出生于苏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当兵退役后,1974年来到原吴县市西山水泥厂工作,先后当过工人、班长、车间主任、副厂长。由于他为人低调,脑子活络,肯吃苦,很快就脱颖而出,38岁时他就成了一厂之长。&&&&&1995年4月,原西山水泥厂、吴县仪表厂和吴县建材厂合并成立吴中区太湖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太建集团公司),这次组建是跨行业的,由领导非常赏识的俞龙泉负责,他本人也被任命为集团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太建集团公司在俞龙泉的带领下,企业生产蒸蒸日上,销售额和利润连年攀升,一跃成为全省建材行业的著名企业,年产值超亿元,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数千万元。&&&&&与此同时,荣誉也接踵而至,在俞龙泉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劳动模范”、“优秀青年企业家”等荣誉奖状和证书。&&&&&然而在1999年5月,当地政府因保护太湖环境需要,宣布对太建集团公司实施停产关闭,除保留包括俞龙泉本人在内的二十多名企业管理人员留守企业外,其余企业职工全部买断工龄下岗分流。在公司面临“停产”的关键时刻,俞龙泉也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心态失衡,渐渐迷失&&&&太建集团公司的停产,意味着俞龙泉以及跟随他多年的公司管理人员今后将失去丰厚的待遇,只能领取为数不多的留守人员工资,而此时他已经47岁。自己为国家辛苦了大半辈子,却没得到很大的实惠,实在太亏太傻了!俞龙泉的心理失衡了,伴随着数个不眠之夜,他酝酿了一个“自谋福利”的计划。&&&&&按照计划,他首先需要“找帮手”。身为公司多年领导的俞龙泉,对公司管理层的情况了如指掌,也善于做下属的思想工作。他找来了私交密切的分管公司财务的副总经理陈祖伦(另案处理)和财务部部长王文学(另案处理)。&&&&&平时在公司,太建集团公司资金的进出都是由俞龙泉“一支笔”审批的,公司资金的支出和付款,包括费用报销、工资发放等,最终要由他审批。俞龙泉审批后,由陈祖伦、王文学负责执行,并进行日常的资金管理。&&&&&俞龙泉先是通过言语试探,一番交谈之后,知道了陈祖伦和王文学也有和他一样的“不平衡”心态。俞龙泉趁热打铁:“公司停产了,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出路了。为了将来能给这些留守职工谋点福利,我们在账外挂点钱吧。”&&&&&陈祖伦和王文学“心领神会”,一把手提议说账外挂钱,还来和他俩商量,这不明摆着以后他俩也有份儿吗?陈祖伦和王文学当即同意,还积极献策:“我们还可以用这些账外的钱去购买理财产品,既能保护公司资金安全,又能增加公司收入,实现公司资产保值增值。”从此三人同流合污,组成了贪腐“黄金搭档”,也一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王某原是太建集团公司的一名副总经理,2003年离开公司创业,成立一家建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资金短缺,王某想到了自己以前的同事,多次找大家参资入股,但最后却只有两三个职工答应入股,这对王某来说是杯水车薪。无奈,王某找到老上司俞龙泉,提出向太建集团公司借款20万元。&&&&&单位的公款借给个人使用肯定是不可以的,俞龙泉不愿意表态,他找到陈祖伦、王文学商量,“王某本来可以留在公司混日子的,他现在出去创业有困难,我们不帮他没人帮他了,他资金上有困难我们就借给他吧”,陈祖伦、王文学同意了。&&&&&王某借去20万元后,不久先还了一笔10万元。一段时间之后,俞龙泉突然想起这笔钱是否全部归还,就问王文学,王说还没还清,但账面上没什么问题。俞龙泉说时间太长了要出问题,王文学说问题不大,这个钱是在“那里”支出的。俞龙泉明白了,他所说的“那里”,是指20万元借款是从单位的“小金库”里支出的。王某从2006年至2012年先后归还了这笔借款(含利息)共计人民币29.5万元,最后都进入了他们的“小金库”。&&&&瞒天过海,截留公款&&&&金钱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是人生价值本身。俞龙泉、陈祖伦和王文学却把金钱当成了其后半生的主要目标。&&&&&经过谋划后,他们精心设计了实现目的的计划——逐步截留公款存放在公司账外,积累大量金钱,再伺机而动予以侵吞。&&&&&首先,由王文学负责开设公司账外账“设下埋伏”。王文学利用和银行工作人员熟悉的便利,假借“俞龙泉”、“吴太建”、“吴西农”等名义先后在多家银行分别开立了个人账户,账户数量最多时居然达到十几个。&&&&&这么多账户既方便了转移资金,也给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机关发现和查处制造了极大的困难。&&&&&其次,他们逐步将公司公款转移至账外“小金库”。俞龙泉交代:“这个小金库存在很多年了,当时公司债务多,银行要冻结钱款,我让王文学想办法保证资金安全,他就去开了这个账户。这个账户不在单位账面上反映出来,银行不知道,也不能冻结。这个账外账只有我和陈祖伦、王文学知道。”&&&&&开设好小金库账户后,俞、陈、王三人开始了转移公款的行动,自1999年8月至2012年2月,他们采用虚假发放工资、虚增支出、公司资金理财收益不入账、变卖公司资产不入账等手段,疯狂截留公司公款,共计244万余元。&&&&&这些钱款全部进入由他们控制的账外“小金库”中,脱离了太建集团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贪欲膨胀,无法收拾&&&&贪婪总让人疯狂,侥幸又往往使人盲目。如果说在最初的几年时间内,俞、陈、王三人设立“小金库”还是为太建集团公司留守人员谋利益考虑,但到了后来他们三人逐步开始了“独吃”。&&&&&检察机关查明,2001年7月,俞龙泉、王文学、陈祖伦合谋将太建集团公司的公款200万元人民币转至苏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购买理财产品,2002年8月上述理财产品到期后,三人私分所得收益款中的4万元,其中俞龙泉个人分得人民币1万元;2002年8月,俞龙泉、王文学、陈祖伦合谋将太建集团公司的公款500万元人民币转至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购买理财产品,2003年9月上述理财产品到期后,三人私分所得收益款中的人民币10万元,俞龙泉个人分得人民币3万元。&&&&&从1999年到2012年,在这段长达13年之久的时间里,被他们截留的公款数额累计已达数百万元,而数十次截留公款,特别是两次私分公款的行为居然一次都没有被人发现,这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私欲的膨胀,强化了侥幸心理。&&&&&到了2012年初,俞龙泉到了退休的年龄,此时他也正在办理离退休手续。陈祖伦和王文学也因病退等原因,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先后离开了太建集团公司。&&&&&此刻,在俞龙泉的脑子里一直盘算着在离开公司前,如何处理他们隐匿的数百万元公款这个问题,这是他的一块心病。&&&&&就在2012年1月,农历春节前的几天,俞、陈、王三人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他们认为:一方面截留隐匿公款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这些款子已“太平”了,私分公款也不会被人发现;另一方面,如果将钱款返还公司,只能用上缴并附说明的方法,必须将钱款来源和获利等事情和盘托出,三个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与其这样,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些钱分掉,在退休时捞一笔。在2012年5月和8月,在俞龙泉和陈祖伦的指使下,王文学先后两次从其掌管的“小金库”账户中分别领取了30万元分给了俞和陈,每人每次分得10万元,两次共私分60万元。&&&&&检察机关查明,自1999年至2012年间,俞龙泉、陈祖伦和王文学先后截留隐匿单位公款累计人民币244余万元。三人还曾计划将“小金库”中剩余的钱款以后逐步分掉。2012年4月,俞龙泉正式退休了,公司继任总经理是原办公室主任宋某,办理移交手续时,俞龙泉隐匿了“小金库”的存在。&&&&法网恢恢,东窗事发&&&&就在俞、陈、王三人认为自己所做的事“天衣无缝”的时候,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反贪局收到一封群众举报信,反映太建集团公司总经理俞龙泉、副总经理陈祖伦、财务部长王文学存在贪污公款的嫌疑。&&&&&办案人员在对此案进行调查后,决定采取内外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策略,判断一旦突破其中一个人的防线,其他人就会全面崩溃。&&&&&办案人员选择其中年龄相对较轻、为人相对厚道老实的王文学展开攻势,因为他担任财务部部长多年,对公司财务情况最清楚,查清了他的具体问题也就能够了解其他人的问题。办案人员对王文学进行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他痛哭流涕,开始积极向办案人员提供有关线索,争取立功表现。此后,办案人员根据办案过程中掌握的新的事实证据,顺藤摸瓜,对副总经理陈祖伦展开调查,陈很快就交代了犯罪事实,案件侦破进展迅速。&&&&&但是俞龙泉归案后故作平静,拒不承认自己有问题。针对该案时间跨度长,涉案数额大,财务管理账目异常混乱等情况,办案人员决定兵分几路,寻找有足够分量的证据。&&&&&其中一路人马组成查账小组,从该公司上千本财务账簿入手,在苏州市检察院司法会计人员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的会计、审计技能寻找线索,逐页逐笔查看了该公司13年来的所有账目,从中发现了俞、陈、王存在虚列工资、空收支票等多项套取资金的问题。另一路人马则瞄准了与太建集团公司存在资金来源的金融系统账户。经过一番艰苦的取证工作,侦查人员不但查清了俞、陈、王三人共同非法侵吞公司公款的犯罪事实,还查清了俞龙泉个人挪用公款20万元、王文学个人贪污9万余元等犯罪事实。&&&&&随着证据准备到位,当检察官对俞龙泉摊牌时,只见他额头上黄豆般大小的汗珠纷纷滚落,人立刻瘫坐在椅子上。&&&&日,苏州市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俞龙泉、王文学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决定逮捕,对犯罪嫌疑人陈祖伦以贪污罪决定逮捕。&&&&&案发后,检察机关追回了全部赃款。庭审中,俞、陈、王三人及其律师对贪污金额持有异议。&&&&&日上午,苏州市吴中区法院国徽高悬,庄严肃穆。公诉人宣读的起诉书指出:被告人俞龙泉、陈祖伦身为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采用隐匿、侵吞的手段合伙贪污共计258万余元,被告人王文学身为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贪污268万余元;被告人俞龙泉身为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20万元进行营利活动……法院没有对本案当庭宣判。&&&&案后点评&&&&“小金库”,通俗的说法就是“账外账”、“私房钱”。这些钱,有的是收入不进账,有的是虚报开支侵占财政资金或截留公款。小金库虽然名之“小”,但其“肚量”却大得让人不能小觑。本案中,数百万元公款存在小金库里,直到俞龙泉等三人退休离开公司了还没分完,以至于成了他退休前的心病。&&&&&小金库往往“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分”,公款被截入暗中操作的“黑箱”,不受财务制度制约。长期以来,“小金库”的存在,已成为铺张浪费、奢靡享受、违法乱纪的重要资金来源,诱发和滋生了一系列的腐败现象。&&&&&治理小金库除了依靠群众的检举揭发,还要加快完善法律惩治“小金库腐败”的步伐,对于数额巨大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从根本上防止“小金库”的滋生与蔓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性什么时候退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