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光交箱如何预防山洪灾害预防等意外情况?

当前位置: >>
山洪预警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项目名称:XXXXX 一体化自动监测站 合同编号:投 标 单 位 : XXXXXXXXXXX 二O一一年六月 前言XXXXX 公司所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水利自动化技术和应用研究单位之一,为能参加本 项目的投标工作感到责任重大, 如果我所中标, 我们将依靠先进、 可靠的采集和传输技术, 投入足够的技术力量, 为将本工程建成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贡献 我们的经验和才智。 针对 XXXXXxx 年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一体化自动监测站采购的工作内 容现状和建设要求,我所在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综合实力的基础上,自信已充分具备了 高质量完成本系统的资源和能力,并制定了有效的科学、合理、安全的项目管理。以下是 我所在本项目中具备的主要优势,供相关领导和专家参考: 1)资质全面。XXXXX 公司所是水利部直属的专业从事水利水文自动化及其系统工程 的综合性应用研究开发机构, 是国内外知名的水文仪器和水利自动化仪器设备的研制生产 基地。具有“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水文遥测设备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 “AAA 级资信证书”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无线电通信组网设计资格”、 “计量合格单位证书” ,拥有产品进出口权。 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设在本所。 2)单位机构设立完备,售后服务保障完备。XX 公司总部位于 XX 市城南风景秀丽的 秦淮河畔,毗邻江宁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设 4 个事业部:遥测与通信事业部、水资源管理 与水生态监测事业部、大坝安全监测事业部、水文监测事业部,拥有 4 个全资子公司以及 1 个水文防汛仪器设备厂。 3)技术力量雄厚。XX 公司目前有员工 370 余人,高级职称以上人员 70 余人,教授 级职称 20 多人,研究生指导老师 3 名,其余绝大部分为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历经近 30 年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为止已完成研究开发 项目 500 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50 余项,获国家专利 14 项。特别是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方面,我所早在上世纪 70 末年代便开始了水情自动 测报系统的研发和建设,是国内最早开展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研究和建设的科研单位之一。 由我所承接的水情遥测系统占全国已建系统的 50%,处于主导地位。我所拥有完全自主版 权的一体化多参数遥测设备,掌握手机 GSM、GPRS/CDMA、超短波、短波、有线、卫星等 多种通讯组网技术。 4)水文仪器研发能力雄厚。我所在我国的水文仪器科研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许多科 研产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出稳固的“南水”品牌水文 仪器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提供商,并批量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在 水文仪器的研制方面,雨量传感器已形成 0.1、0.2、0.3、0.5、1.0mm 感量的系列产品, 畅销国内外。各种水位计、闸位计、测深仪、测沙采样器、流量计等产品销量具国内领先 地位,特别是 JDZ-05 雨量计、WFH-2 项浮子式编码水位计是目前国内水利自动化领域内 的主打产品。LS20B 型高流速仪经美国权威部门进行国际同类仪器比测,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E601B 型水面蒸发器通过部级鉴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被水文、气象部门全面采用; EKL 型全自动缆道测流设备通过水利部的鉴定,正面向全国推广使用。 5)系统建设经验丰富。我所对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在全国 的各地建设有上千个防汛预警、水文测报、水电厂(水库)调度自动化等水文自动测报系 统,在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我所在陕西地区先后建设了多个具 有规模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如西安市水情分中心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汉中市、三门峡市 等地市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渭河中游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水库灌区测水量水自动化系统 建设等。 我所将在本系统中使用的一体化遥测站装置是采用“法拉第筒式”一体化站形式(专 利号:ZL.9,集成有遥测终端、雨量计、通讯模块、电源等部件) ,以上设 备都是根据《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 《山洪灾害 专题数据库表结构和信息上报技术要求》和《实时水情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 (SL323-2011)的功能要求,对现有产品进行了应用软件完善,使产品更适用于山洪预警 报系统要求, 目前产品已经在江西山洪非工程措施九江修水标段、 贵州山洪非工程措施平 塘标段、 甘肃山洪非工程措施陇南标段、 山东山洪非工程措施东港区标段等山洪监测项目 中得到实践的检验和应用, 已能完全满足山洪预警报系统项目的建设要求和功能, 现在以 上项目都已建成并通过了验收。 并且, 我所自主研发的多通道水情数据采集软件具有软件 著作权证书,其功能的实现与数据采集系统无关,受遥测终端的影响较小,针对不同品牌 的遥测终端仅需更换数据交换平台加入必要设置,即可实现不同承建商的系统数据的整 合,达到统一数据查询的功能。所以我所有信心完成好本项目的工程建设。 我所承诺,一旦中标,我方将组织最精干的队伍组成工程项目部来实施该项目,严格 按照 ISO9001 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 务必使得我所实施的 XXXXXxx 年山洪灾害防治县 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一体化自动监测站采购合同所提供的设备能成为国内同类项目领先的 优秀设备。 XXXXX 公司所将秉承“提供一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使用户满意”为宗旨,深化体制 改革,健全科技创新、市场营销、科学管理、质量保证体系。把握重点,扎实工作,抢抓 机遇,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高效、务实的崭新面貌迎接挑战,创造新的辉煌,为我 国的水利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目录1 项目概述 ............................................................................................... 11.1 项目背景与建设概况 ......................................................................................................................................... 1 1.2 本系统建设引用的规范和标准 ........................................................................................................................ 12 一体化遥测站设计................................................................................ 32.1 一体化遥测站的设计思路 ................................................................................................................................. 3 2.2 一体化雨量遥测站功能设计 ............................................................................................................................. 3 2.3 一体化水位雨量遥测站功能设计 ..................................................................................................................... 4 2.4 一体化遥测站结构和设备组成 ......................................................................................................................... 4 2.5 一体化遥测站主要部件、传感器选型和技术指标 ......................................................................................... 7 2.5.1 遥测终端...................................................................................................................................................... 7 2.5.2GSM/GPRS/SMS 通信模块 .............................................................................................................................. 8 2.5.3 蓄电池 ......................................................................................................................................................... 9 2.5.4 太阳能板...................................................................................................................................................... 9 2.5.5 翻斗式雨量计............................................................................................................................................ 10 2.5.6 浮子水位计................................................................................................................................................ 11 2.5.7 超声波水位计............................................................................................................................................ 12 2.5.8 北斗卫星通讯终端 .................................................................................................................................... 13 2.7 系统优化建议 ................................................................................................................................................... 15 2.6 遥测站供电配置设计 ....................................................................................................................................... 15 2.6.1 我国各类地区太阳能年辐射量和年平均日照时间 ................................................................................ 15 2.6.2 遥测站电池容量与太阳能配置计算 ........................................................................................................ 163 数据接收站设备和软件设计 ............................................................. 193.1 数据接收前置通讯机 ....................................................................................................................................... 19 3.2 数据接收软件设计 ........................................................................................................................................... 20 3.2.1 软件开发原则............................................................................................................................................ 20 3.2.2 应用软件构架和功能模块组成 ................................................................................................................ 21 3.2.3 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需求分析 ................................................................................................................ 22 3.3 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设计 ............................................................................................................................... 23 3.3.1 功能分析.................................................................................................................................................... 23 3.3.2 信息流程................................................................................................................................................... 24 3.3.3 功能设计................................................................................................................................................... 24 3.4 数据分发模块设计 ........................................................................................................................................... 25 3.4.1 功能分析................................................................................................................................................... 26 3.4.2 信息流程................................................................................................................................................... 27 3.5 遥测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 28 3.5.1 功能分析.................................................................................................................................................... 28 3.5.2 数据库分类................................................................................................................................................ 29 3.5.3 数据库系统设计 ........................................................................................................................................ 29 3.5.4 信息流程.................................................................................................................................................... 30 3.6 命令下发与召测模块设计 ............................................................................................................................... 30 3.6.1 功能分析.................................................................................................................................................... 30 3.6.2 功能设计.................................................................................................................................................... 31 3.7 系统设备配置模块设计 ................................................................................................................................... 31 3.7.1 功能分析.................................................................................................................................................... 31 3.7.2 信息流程.................................................................................................................................................... 31 3.7.3 功能设计.................................................................................................................................................... 32 3.8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33 3.8.1 功能分析.................................................................................................................................................... 33 3.8.2 分组权限和用户管理设计 ........................................................................................................................ 344 配套土建设施建设和避雷接地设计建议 ......................................... 36 5 施工组织设计 ...................................................................................... 385.1 产品质量保证 .................................................................................................................................................. 38 5.1.1 质量保证体系............................................................................................................................................ 38 5.1.2 生产质量保证措施 .................................................................................................................................... 39 5.1.3 生产质量控制过程 .................................................................................................................................... 40 5.1.4 质量监督与检查 ........................................................................................................................................ 43 5.1.5 技术复核.................................................................................................................................................... 43 5.1.6 设备包装运输............................................................................................................................................ 43 5.1.7 储存 ........................................................................................................................................................... 44 5.1.8 施工安全措施............................................................................................................................................ 44 5.1.9 设备生产的主要检验、测试设备 ............................................................................................................ 44 5.2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 45 5.3 工期安排与保证措施 ...................................................................................................................................... 46 5.3.1 设备生产进度安排 .................................................................................................................................... 46 5.3.2 进度保障措施............................................................................................................................................ 46 5.4 系统安装调试方法 .......................................................................................................................................... 47 5.4.1 安装调试方案............................................................................................................................................ 47 5.4.2 测试检验方案............................................................................................................................................ 49 5.4.3 系统调试.................................................................................................................................................... 526 我方提供的技术文件清单 ................................................................. 556.1.1 系统设备安装手册 .................................................................................................................................... 55 6.1.2 系统测试手册............................................................................................................................................ 55 6.2.3 系统维护手册............................................................................................................................................ 55 6.2.4 系统运行操作手册 .................................................................................................................................... 55 6.2.5 系统用户手册............................................................................................................................................ 55 6.2.6 技术报告.................................................................................................................................................... 56 7 培训、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 ............................................................ 577.1 培训.................................................................................................................................................................. 57 7.1.1 培训内容.................................................................................................................................................... 577.1.2 培训计划.................................................................................................................................................. 587.2 技术服务及售后服务 ...................................................................................................................................... 587.2.1 技术服务.................................................................................................................................................. 58 7.2.2 售后服务.................................................................................................................................................. 59 1 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与建设概况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降雨出现了局部化的特性。山洪灾害是山区、丘陵地带在一定 强度或持续的降雨下, 因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 它具有突发、 破坏性大、 防治困难的鲜明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 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我国山洪灾害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都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下,水利部会同国 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于 2005 年起,在全国进行了山洪灾害的 防治建设工作。山洪灾害的防御策略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抢”,防御防治的方法是既要 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工程防洪标准,也要采取非工程措施,建立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提高 防灾抗风险能力。 在陕西建立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国家防治山洪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山 洪灾害预警系统体现监测、通信及预警一体化,由监测子系统、通信网络子系统、决策支 持子系统、预警子系统组成。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通过利用和重建高密度山区雨量站网、 水文站网,针对暴雨、汛情和灾害情况,利用先进可靠地通信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并对信 息进行加工处理,利用监控软件自动进行预测、预警,通过各种有关的预警通知和警报设 施,提前通知有关成员单位、防汛责任人,通知危险区居户,做好山洪抢险组织、转移撤 离准备,最大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提高对山洪灾害快速、全面、准确的预报、预警以 及指挥调度的技术手段。因此,建设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非常必要。1.2 本系统建设引用的规范和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SL61-2003) 5. 《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 (DLIT505-1996) 6.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SL250-2000) 7.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50179-93) 8. 《降水量观测规范》 (SL21-90) 9. 《水文基本术语和标准》 (GB/T50095-98) 10.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 (SL34-92) 11.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 (SL276-2002) 12.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1999) 13. 《水情信息编码标准》 (SL330-2011) 14. 《实时水情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 (SL323-2011) 本系统设计除严格遵循上述规范外, 还依据了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及国内其它水 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经验资料。 2 一体化遥测站设计2.1 一体化遥测站的设计思路我所选用的一体化遥测站装置的型号为 YDH-1YT,生产许可证号 XK07-002-00053,其 一体化遥测站设计形式已获专利(专利号:ZL.9) ,同时具有雨量、水位、 温度等传感器数据接口,既可以建设成一体化遥测雨量站,也能建设成一体化遥测水位雨 量站。 YDH-1YT 型一体化遥测站是采用“法拉第筒式”,其是利用法拉第筒屏蔽效应,整个 遥测站将形成等电位屏蔽体,具有良好的防雷效果。它是运用金属屏蔽筒体来阻挡和衰减 施加在筒体内设备上的电磁干扰或过电压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法拉第(金属屏蔽)筒体将 形成一个法拉第笼保护,并通过接地网可靠的电气连结,形成屏蔽网。除了筒体屏蔽外, 其通信线路、各种线缆入口、各种线缆均有采取屏蔽措施。一体化遥测站是利用现代化的 通信设备,实现雨量、水位数据自动测量、数据长期固态存储、自动进行数据传输,其数 据传输格式、存储格式严格按照本标段招标书和系统建设实际要求进行。2.2 一体化雨量遥测站功能设计1) 一体化雨量站能适用于野外环境的降雨自动监测,具有雨量数据智能采集、长期 固态存储和 GSM/GPRS/SMS 或北斗卫星远距离传输功能; 2) 雨量遥测站采用一体化结构,体积小,安装简单,具有可靠良好的防雷措施; 3) 雨量计的分辨率可选,可采用增量控制、定时控制两种数据发送机制; 4) 遥测站有大容量的 flash 存储,雨量数据本地存储时间长达 5 年; 5) 遥测站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在无日照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45 天以上; 6) 采用 GSM/GPRS/SMS 通讯方式,采用一发四收信息传递方式,即遥测站可同时向 4 个接收站发送数据,每接收站均支持 GSM/GPRS 和 SMS 主备信道自动切换; 7) GSM/GPRS/SMS 支持自报、自报-确认、召测应答三种通信方式,三种通信方式可 混合组网; 8) 支持掉电、休眠、永久在线三种电源管理模式; 9) 测站支持远程唤醒,相应中心命令。在休眠状态下,中心可以随时唤醒测站进行 数据采集、读取任意时段自记数据或修改遥测站配置信息等工作; 10) 能对设备电源电压及工作环境温度及系统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测。2.3 一体化水位雨量遥测站功能设计1) 一体化水位雨量站能适用于野外环境的水位、降雨量自动监测,具有水位、雨量 数据智能采集、长期固态存储和 GSM/GPRS/SMS 远距离传输功能; 2) 遥测站采用一体化结构,体积小,安装简单,具有可靠良好的防雷措施; 3) 水位计传感器分辨率为 1cm,雨量传感器的分辨率为 0.5mm; 4) 可以连续测得各次峰、谷和完整的水位变化过程; 5) 遥测站有大容量的 flash 存储,按水位观测规范标准能存储 1 年以上的带时间标 签的水位数据和雨量数据; 6) 遥测站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在无日照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30 天以上; 7) 采用 GSM/GPRS/SMS 通讯方式,采用一发四收信息传递方式,即遥测站可同时向 4 个接收站发送数据,每接收站均支持主备信道自动切换; 8) GSM/GPRS/SMS 支持自报、自报-确认、召测应答三种通信方式,三种通信方式可 混合组网; 9) 支持掉电、休眠、永久在线三种电源管理模式; 10) 测站支持远程唤醒,相应中心命令。在休眠状态下,中心可以随时唤醒测站进行 数据采集、读取任意时段自记数据或修改遥测站配置信息等工作; 11) 能对设备电源电压及工作环境温度及系统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测; 12) 水位传感器与一体化遥测站采用有线方式连接。2.4 一体化遥测站结构和设备组成本项目遥测站都为一体化结构形式,其设备部件和传感器主要包括:遥测数据采集终 端(RTU) 、通信模块(GSM/GPRS/SMS 模块或北斗卫星模块) 、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蓄 电池、充电保护板) 、传感器(雨量计、水位计) 。一体化遥测站内部设备组成结构框图如 下所示: 图 2-1一体化遥测站(CDMA 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 2-2一体化遥测站(卫星方式)结构示意图 2.5 一体化遥测站主要部件、传感器选型和技术指标一体化遥测站组成部件选型的原则是:具有系统所要求的各项功能,满足系统的技术 指标;符合国家相关专业标准;选择设计定型的,经过长期应用考核证明是稳定可靠的产 品;选用优质品;选用低功耗的产品;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能防止一般的破坏,在无 人值守和就近管理相结合的条件下,保证整个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各项指标符合本系统设 计遵循的标准和要求。2.5.1 遥测终端依据招标文件技术要求遥测终端选用我所自主研制生产具有生产许可证的 YDH-1 型 遥测终端,其可以同时应用在雨量遥测站和水位雨量遥测站中,其可靠性和部分技术指标 优于招标文件关于遥测终端的技术要求。YDH-1 遥测数传终端 RTU 能根据遥测站的工作 方式及通信方式实现测站测控报一体化的功能,是集数据采集、传输和监控于一体,具有 功能强、可靠性高等特点,是实现测站测、报、控一体化功能的核心设备,能完成水文数 据采集、处理、固态存贮、远程传输控制等功能。 YDH-1 遥测终端能满足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水文测验和报汛设备的有关技术要求;能实 现多信息源的水文数据采集和多信道的水文数据传输; 也能实现按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 的要求,人工键入水文信息的发送任务,自动报汛和人工置数信息有反馈确认机制。 1) 主要功能:? 自动采集雨量参量; ? 采用增量控制、定时控制两种数据发送机制,增量阀值、定时周期可任意配置; ? 支持 GSM/GPRS/SMS 通信方式, 并可任意设定其一种或两种进行数据通信, 支持省、 县、水文和气象多中心(即接收站)发送,每中心均支持主备信道自动切换; ? 能存储 5 年以上的测站数据,存储数据 20 万条以上,存储容量为 8Mbit; ? 可接受中心管理,与中心实现双向通信; ? 支持远程唤醒、远程诊断、远程设置、远程维护等,中心可以随时唤醒终端机进 行数据采集、读取任意时段自记数据或修改遥测站配置信息等工作; ? 采用法拉第桶效应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抗雷击能力; ? 具有先进的抗干扰措施,所有信息(雨量、水位等)接口都有光电隔离措施,使 得设备在较强的外界干扰环境下仍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 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可对蓄电池充、放电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如过充保护、欠 压保护等) ,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 可用太阳能浮充的蓄电池(锂电池)供电; ? 具有低电压保护模式和告警功能; ? 通信方式:同时具有 GSM/GPRS、SMS、VHF、PSTN、卫星、GPRS、光纤等通讯方式 中的任意两种通信方式组合发送数据; ? 每日定时向接收中心报送本身工作状态(电池电压、环境温度)的功能。 2)主要技术指标: ? 电源:10.8-16V 直流(太阳能浮充蓄电池直流供电) ,具有良好的电源管理能力, 支持休眠唤醒工作方式; ? 功耗: ≤2mA(自报静态值守工作模式) ; ≤30mA(工作状态,不含通信设备); ? 工作制式:自报式、应答式、混合式 ? 模拟量采集精度误差:≤0.1%FS; ? 存储容量:8MB ? 工作温度:-30℃-+60℃,湿度:0-90%; ?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80,000 小时;2.5.2GSM/GPRS/SMS 通信模块GSM/GPRS/SMS 通信模块集成在遥测终端 RTU 上,其可靠性和技术指标满足招标文件 的技术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 工作频段:CDMA 800M ? 符合 FCC/SAR 和 CDG 1/2&3 标准 ? 支持 RS-232/422/485 接口,或 TTL 电平接口 ? 数据传输支持单通道单中心或多通道多中心(最多支持 4 个) ? 自诊断与告警输出 ? 优化电磁兼容设计,适合电磁环境恶劣和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采用先进电源技 术,供电电源适应范围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 支持短消息数据传输通道(短信通道) ? 支持主备数据传输通道,数据通道和短信通道互为主备; ? 电压 :12VDC ? 功耗 :通信中平均 140mA@+12VDC 空闲时 30mA@+12VDC2.5.3 蓄电池我方选用可靠性能好、 放电率高、 体积小的锂电池, 本项目中根据不同类型的遥测站, 所配备的电池容量为 10AH、20AH、40AH、100AH 四种,其可靠性和技术指标满足招标文件 的技术要求,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 最大充电电流:≤3C ? 标准充放电电流:0.3~0.8C ? 交流内阻:≤2.5mΩ ? 壳体耐温性:≤135℃ ? 自放电率(月) :≤3% ? 比能量:85-100wh/kg ? 比功率:600w/kg ? 工作电压:单体充电:3.8V ? 电池组充电:14.6V ? 单体放电:2.5V ? 电池组放电:11.2V ? 最大放电电流:恒流:≤3C,脉冲:≤10C ? 最佳充电电流:0.5C ? 工作环境:-30℃~65℃2.5.4 太阳能板型号:10W/20W/30W 其可靠性和技术指标满足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是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输出直流电存入蓄电池中。太阳 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其转换率和使用寿命是决定太阳电池是 否具有使用价值的重要因素。 太阳能电池板特点 电池片:采用单晶硅片太阳电池(尺寸 125x125mm 或 103x103mm)。电池的减反射膜为 增强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的氮化硅膜,呈深蓝色。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在 13.5%以上。 组件边框:组件边框是由阳极氧化优质铝合金边框制成,其表面氧化铝膜的厚度为 25 微米。组件边框设有四组方便安装的螺孔和一组接地孔,完全满足国际权威机构认证 要求。 钢化玻璃: 组件的表面玻璃采用了低铁(含铁 量低于 0.02%)钢化玻璃, 其厚度为 3mm, 其大部分光波段的透光率大于 92%。 封装材料:组件由抗老化 EVA(乙烯-醋酸乙烯聚物)和耐候性好的优质 TPT(复合氟塑 料膜)材料层压而成。 接线盒:组件的接线盒是根据目前国际市场并网发电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的,采用 了优质 PP 材料作为接线盒外壳和内绝缘材料,镀银铜质电极材料作为接线柱,并配置了 逆流保护器。接线盒具有很好的密封和防水性能。 主要规格和技术参数: ? 材质:单晶硅; ? 封装形式:高透钢化玻璃层压; ? 工作电压:16.8V ? 工作电流:0.8/1.2A/1.8A2.5.5 翻斗式雨量计一体化遥测站集成的遥测雨量计其工作原理如下: 降水由环口控制面积,集水器回拢,通过进水漏斗进入翻斗,当计量到一定水量时, 引起翻斗翻转,磁铁吸合(或释放)干簧管,产生一个通断信号,供遥测或记录仪器使用。 翻斗部件是本仪器的核心部件,经过专门工艺处理,使降水在斗内成浸润状态。底部 小轴用钢玉轴承支撑,使翻斗能灵活转动。翻斗的倾斜角度可调节,并与翻斗的翻转水量 有关。 主要规格和技术参数: ? 分辨力:0.5mm ? 承雨器内径:?200+0.6mm,刃口角 40~50?; ? 测量误差:≤4%; ? 雨强范围:0.01~4 mm/min(允许通过最大雨强 8mm/min) ; ?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40000 小时; ? 误码率:&10 ; ? 具有防堵、防虫、防尘措施; ? 工作温度:-10℃~+50℃; ? 相对湿度:不限。-42.5.6 浮子水位计我方依据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选用了我所自主研制 生产的浮子式水位计, 其可靠性和技术指标满足招标文件 关于浮子水位传感器的技术要求。 型号:WFH-2 浮子式水位计; 生产许可证号:XK07-002-00053 生产厂家: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 XX 公司 本仪器是以浮子传感水位, 轴角编码器编码的机械式 WFH-2A 型水位计有线遥测水位计。其工作原理是:在测站水位计井台的测井中,安装一个浮子,作为水位 传感组件。当水位变化时,浮子灵敏地对应水位作相应的涨、落运动,同时把此水位直线 运动借助悬索传递给水位轮,使水位轮产生圆周运动,并将直线位移量准确地转换为相应 的数字量。 采集数字量用多芯电缆并行输出至终端接口。 测站终端显示器可显示即时水位, 也可使用这一数字量进行传输。 WFH-2 型细井式遥测水位计具有如下特点: (1) 浮子式传感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方便; (2) 浮子直径小,最小可采用直径 15cm 的管材作测井,工程造价低; (3) 采用机械编码,不怕掉电,抗雷击性能强; (4) 机械编码采用带滚轮的微动开关,具有作用力矩小、灵敏度好, “开” 、 “关”状 态佳,安装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寿命长等特点; (5) 计数器系采用外置进位轮间歇式传动进位机构。这种传统的进位机构具有结构简 单,设计灵巧,使用、维修方便,无读数模糊区,运行精确、可靠的特点。 (6) 编码器采用格雷码制,不存在非单值性误差; (7) 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结构设计,便于检修; (8) 关键器件采用进口优质名牌产品。 主要规格和技术参数: ?量测范围: 0~ 40 米; ?浮子直径:φ15cm; ?分辨率:1cm ; ?测量精度:≤±2cm(≤10m) ,≤±2~3cm(10~15m) ,≤±3cm(≥15m) ; ?最大水位变率:100mm/min; ?水位轮转动力矩:100gcm ?信号输出:格雷码; ?码盘寿命:106 转以上; ?工作环境:温度:-10~+50 ℃,空气相对湿度不限;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5000 小时。2.5.7 超声波水位计型号:HLF20D,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 量程:0-20 米; ? 分辨率:1cm; ? 测量误差:0.2%(满量程) ; ? 频率:200KHz/75KHz/40KHz/20KHz; ? 脉冲率:6 次/s; ? 声束角:8°; ? 盲区距离:0.8 米; ? 平均无故障时间:25000 小时; ? 显示:4 位 LCD 液晶; ? 模拟信号输出:DC4-20mA; ? 数字信号输出:RS485 标准电平; ? 通信协议: 标准 Modbus 协议; ? 具有消浪滤波功能,取采样时间内平均值输出; ? 有掉电保护功能,突然掉电后参数信息不会丢失; ? 内嵌时钟,测量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定; ? 内置温度补偿,在空气中整个量程范围内无精度下降; ? 检测周期:1 秒(可调) ; ? 环境温度:-40℃ --+80℃,95%RAH; ? 供电电源:DC12V; ? 功耗:值守电流 2MA,工作电流 50MA; ? 外壳材料:ABS; ? 外壳保护等级:主机 IP67,探头 IP68。2.5.8 北斗卫星通讯终端型号:BD-YTI-A,其兼容第一代和第二代北斗卫星通讯技术,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 首捕时间:≤2s; ? 失锁重捕时间:≤1s; ? 动态范围:≤300Km/h; ? 接收门限功率:≥-157.6dBW(仰角 50?~70?) ,≥-154.6dBW(仰角 20?~49?) ; ? 接收通道数:6 通道; ? 定时精度:≤100ns; ? 定位精度:≤20m (有标校站),≤100m (无标校站); ? 通信能力:一次最多可发送 120 个汉字或 420 个 BCD 代码; ? 定位、通信成功率:≥99%; ? 发射 EIRP:≥7 dBW(仰角 20?~90?) ; ? 发射功率:10W; ? 供电电源:+12V~+28V; ? 待机功耗:2.5W; ? 发射瞬间功耗:≤30W; ? 数据接口:2 个 RS232 标准接口(可扩展为 422 电平) ; ? 授时接口:1 个北斗 1PPS 输出接口; ? 接口标准: 《北斗一号用户机数据接口要求(4.0)版》 ,并可定制各类标准及非标 协议; ? 外部线缆长度:12m 标配; ? 工作温度:-40℃~+65℃; ? 储存温度:-55℃~+70℃; ? 降(淋)雨、雪、防盐雾指标:符合 GJB367A-2001 要求2.6 系统设备配置表序号 1 1.1 1.2 1.3 1.4 1.5 1.6 2 2.1 2.2 2.3 2.4 2.5 3 3.1 3.2 3.3 3.4 3.5 3.6 3.7 4 4.1 4.2 4.3 名称 一体化雨量站 翻斗式雨量计 RTU CDMA 模块 锂电池 太阳能 一体化机箱 一体化雨量站 翻斗式雨量计 RTU 锂电池 太阳能 一体化机箱 一体化水位雨量站 翻斗式雨量计 超声波水位计 RTU CDMA 模块 锂电池 太阳能 一体化机箱 一体化水位雨量站 翻斗式雨量计 浮子水位计 RTU 规格和型号 JDZ05-1 YDH-1YT H7710 10AH 10W YDH-1YT JDZ05-1 YDH-1YT 20AH 20W YDH-1YT JDZ05-1 HLF20D YDH-1YT H7710 40AH 20W YDH-1YT JDZ05-1 WFH-2A YDH-1YT 数量 673 673 673 673 673 673 29 29 29 29 29 280 280 280 280 280 280 280 13 13 13 产地 南京 南京 深圳 杭州 无锡 南京 南京 南京 杭州 无锡 南京 南京 大连 南京 深圳 杭州 无锡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备注 4.4 4.5 4.6 4.7 5 5.1 5.2 5.3 5.4 5.5 5.6 6 7 8CDMA 模块 锂电池 太阳能 一体化机箱 一体化水位雨量站 翻斗式雨量计 超声波水位计 RTU 锂电池 太阳能 一体化机箱 北斗卫星通信终端 数据接收前置机 数据接收软件H7710 40AH 20W YDH-1YT JDZ05-1 HLF20D YDH-1YT 100AH 30W YDH-1YT BD-YTI-A H7920 NSY-SQ13 13 13 13 11 11 11 11 11 11 40 34 34深圳 杭州 无锡 南京 南京 大连 南京 杭州 无锡 南京 西安 深圳 南京2.7 系统优化建议我们将对一体化遥测站采用压缩的远程数据存储和优化提取方案, 针对以前系统雨量 传输 5 分钟为间隔包传输中存在无降雨的无效 0 数据,传输中自动删除,提高传输效率, 降低传输费用。2.8 遥测站供电配置设计2.8.1 我国各类地区太阳能年辐射量和年平均日照时间我国各类地区太阳能年辐射量表 等 级 1 2 地 区 宁夏北部、甘肃西部、新疆东南部 青海西部、西藏西部 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 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 西藏东南部、新疆南边 云南、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 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江苏北部 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安徽北部、辽宁 广东南部、海南岛、福建南部 湖南、广西、江西、浙江、湖北 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 江苏南部、黑龙江、安徽南部 四川、贵州 年总辐射 (kcal/cm2) 160-200 150-1603120-1404 5100-120 80-120 等 级 1 日照数
(小时/年) 年辐射量 160-200 (万大卡/米年)日照等级分类表 2 30-160
120C 1404 100-1205-100说明:根据以上表格,本项目遥测站是建设在 XXXXX 境内,其年日照时间为 1400 小 时至 3000 小时之间,所有站点均以其平均值 2200 小时计日照时间。2.8.2 遥测站电池容量与太阳能配置计算1、CDMA 雨量遥测站的电源设计 (1)电池容量计算 ①日静态耗电量=静态电流×24 小时=0.002×24=0.048AH ②日工作耗电量=平均工作电流×平均发送次数(以日自报 6 次、汛期 5 个月最大降 雨 1400mm)×发送时间 =(0.03+0.14)×(6+)×60/AH 日耗电量=日静态耗电量+日工作耗电量=0.048AH+0.043AH=0.091AH 10AH 锂电池(供电效率为 90%)在满容量的情况下能维持遥测站无日照的供电时间: 供电时间=10AH*90%÷0.091AH=98 天 结合我所在陕西类似地区系统建设经验, 并根据以上计算 CDMA 雨量站配置 10AH 电池 可以保证连续阴雨 45 天以上正常运行,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2)太阳能功率计算 选用 10W 的太阳能电源板对 10AH 锂电池进行浮充的供电配置。10W 太阳能在标准光 强下充电电流为 0.8A, 流域所属地区的平均每天标准日照时间为=.02 个小时, 则晴天可充容量为:0.8A×6.02H=4.82AH,日充容量远大于日耗电量,并且能在 3-4 个晴 天内将电池充满,满足系统的需要。 2、北斗卫星雨量遥测站的电源设计 (1)电池容量计算 ①日静态耗电量=静态电流×24 小时=0.002×24=0.048AH ②日工作耗电量=平均工作电流×平均发送次数(以日自报 6 次、汛期 5 个月最大降 雨 1400mm)×发送时间 =(0.03+2.5)×(6+)×10/AH 日耗电量=日静态耗电量+日工作耗电量=0.048AH+0.162AH=0.21AH 20AH 锂电池(供电效率为 90%)在满容量的情况下能维持遥测站无日照的供电时间: 供电时间=20AH*90%÷0.21AH=85 天 结合我所在陕西类似地区系统建设经验,并根据以上计算卫星雨量站配置 20AH 电池 可以保证连续阴雨 45 天正常运行,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2)太阳能功率计算 选用 20W 的太阳能电源板对 20AH 的免维护蓄电池进行浮充的供电配置。20W 太阳能 在标准光强下充电电流为 1.2A, 流域所属地区的平均每天标准日照时间为=.02 个小时,则晴天可充容量为:1.2A×6.02H=7.224AH,日充容量远大于日耗电量,并且能 在 3-4 个晴天内将电池充满,满足系统的需要。 3、CDMA 浮子水位遥测站的电源设计 (1)电池容量计算 ①日静态耗电量=静态电流×24 小时=0.002×24=0.048AH ②日工作耗电量=平均工作电流×平均发送次数(以日自报 4 次、汛期 5 个月最大降 雨 1400mm、水位间隔 5 分钟发送一次的最大发送量计算)×发送时间 =(0.03+0.14)×(4+×24)×60/AH 日耗电量=日静态耗电量+日工作耗电量=0.048AH+0.853AH=0.901AH 40AH 锂电池(供电效率为 90%)在满容量的情况下能维持遥测站无日照的供电时间: 供电时间=40AH*90%÷0.901AH=39 天 结合我所在陕西类似地区系统建设经验,并根据以上计算, CDMA 浮子水位雨量遥测 站配置 40AH 电池可以保证连续阴雨 30 天以上正常运行,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2)太阳能功率计算 选用 20W 的太阳能电源板对 40AH 的免维护蓄电池进行浮充的供电配置。20W 太阳能 在标准光强下充电电流为 1.2A, 流域所属地区的平均每天标准日照时间为=.02 个小时,则晴天可充容量为:1.2A×6.02H=7.224AH,日充容量远大于日耗电量,并且能 在 6-7 个晴天内将电池充满,满足系统的需要。 4、CDMA 超声波水位遥测站的电源设计 (1)电池容量计算 ①日静态耗电量=静态电流×24 小时=0.002×24=0.048AH ②日工作耗电量=平均工作电流×发送次数(以日自报 4 次、汛期 5 个月最大降雨 1400mm、水位间隔 5 分钟发送一次的最大发送量计算)×发送时间 =0.05×12×24×1/3600+(0.05+0.14)×(4+×24)×60/AH 日耗电量=日静态耗电量+日工作耗电量=0.048AH+0.958AH=1.006AH 40AH 锂电池(供电效率为 90%)在满容量的情况下能维持遥测站无日照的供电时间: 供电时间=40AH*90%÷1.006AH=36 天 结合我所在陕西类似地区系统建设经验,并根据以上计算, CDMA 超声波水位雨量遥 测站配置 40AH 电池可以保证连续阴雨 30 天以上正常运行,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2)太阳能功率计算 选用 20W 的太阳能电源板对 40AH 的免维护蓄电池进行浮充的供电配置。20W 太阳能 在标准光强下充电电流为 1.2A, 流域所属地区的平均每天标准日照时间为=.02 个小时,则晴天可充容量为:1.2A×6.02H=7.224AH,日充容量远大于日耗电量,并且能 在 6-7 个晴天内将电池充满,满足系统的需要。 5、卫星超声波水位遥测站的电源设计 (1)电池容量计算 ①日静态耗电量=静态电流×24 小时=0.002×24=0.048AH ②日工作耗电量=平均工作电流×发送次数(以日自报 4 次、汛期 5 个月最大降雨 1400mm、水位间隔 5 分钟发送一次的最大发送量计算)×发送时间 =0.05×12×24×1/3600+(0.03+2.5)×(4+×24)×10/AH 日耗电量=日静态耗电量+日工作耗电量=0.048AH+2.121AH=2.169AH 100AH 锂电池(供电效率为 90%)在满容量的情况下能维持遥测站无日照的供电时间: 供电时间=100AH×90%÷2.169AH=41 天 结合我所在陕西类似地区系统建设经验,并根据以上计算,卫星超声波水位雨量遥测 站配置 100AH 可以保证连续阴雨 30 天以上正常运行,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2)太阳能功率计算 选用 30W 的太阳能电源板对 100AH 的免维护蓄电池进行浮充的供电配置。30W 太阳能 在标准光强下充电电流为 1.8A, 流域所属地区的平均每天标准日照时间为=.02 个小时,则晴天可充容量为:1.8A×6.02H=11.836AH,日充容量远大于日耗电量,并且能 在 8-9 个晴天内将电池充满,满足系统的需要。 3 数据接收站设备和软件设计3.1 数据接收前置通讯机在数据接收站需配置 GSM/GPRS/SMS 信息数据接收前置通讯机,其体积小,可方便的 安装于标准机柜或是放置在桌面上。我方选用的数据接收前置通讯机为 H7920。其主要功 能和性能指标如下: ? ? ? ? ? ? 数据终端永远在线 支持多种协议转换 支持虚拟数据专用网 支持数据中心与网络管理 在线检测与断线自动重拨 上、下线控制: 用户设备上、下线控制接口 用户数据触发上、下线控制 定时上、下线控制 ? ? ? ? ? ? ? ? ? ? ? 支持以太网接口或 RS-232/485 同步 Internet 网络的实时时钟 自诊断与告警输出 优化电磁兼容设计,适合电磁环境恶劣的应用需求 防火墙与虚拟地址转换(NAT) 支持 DMZ 主机 支持 DDNS 内置多路由(以太网或者拨号网络)自动备份 支持 CLI(命令行)操作 支持 BTS 测试 主动获取特定 PPP 服务器 IP 地址二、主要技术指标 ? ? 编码方案:CS1 - CS4 符合 SMG31bis 技术规范 ? ? ? ? ? ? ? ? ?串行数据接口速率:300 到 115,200 bits/s 以太网接口:10/100BaseT/RJ45 配置接口:WEB/Telnet 或 RS-232 电压:+5VDC(可定制+7.5~+26VDC) 功耗:最大工作电流:680mA@+5VDC 空闲时:50mA@+5VDC 工作环境温度:-10~+50?C 储存温度:-20~+75?C 相对湿度:95%(无凝结)3.2 数据接收软件设计3.2.1 软件开发原则本系统的个数据接收软件将采用相同架构和功能设计,便于系统的扩展和兼容,提高 系统可维护性。对于本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后,结合我所类似工程建设经验,本项目数据接 收软件的设计原则如下: 1、统一设计、统一处理 不同的子系统采用相同的体系来构建,便于将来系统扩展。 2、遵循标准和规范 系统建设中建立统一的标准, 包括数据类型与存储格式, 输入格式, 用户界面设计等, 标准的制定应参照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与规范。 3、可靠安全,稳定性强 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各种软件质量控制技术,保证软件系统运行稳定,各类数据准确 无误。 4、可维护 软件系统有较好的自诊断和自检测功能。系统能够在硬件发生故障时给出指示,并初 步诊断出硬件的可能故障情况,以便技术人员定位故障。在软件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记 录下发生的故障情况,通过良好的运行日志为技术人员提供软件维护支持。系统尽可能采 用了面象对象技术和组件技术进行开发,以便修改和维护。软件具备防病毒篡改、防死机 并可自检测恢复系统功能。 5、可扩展、可配置 为了适应发展的形势,软件系统必须具有相当的可扩展能力。系统的可扩展性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在现场硬件扩展后,软件系统通过适当的重配置即可完成对硬件的管理, 不需要重新编译整个应用系统。 通过引入插件技术,方便用户动态扩展系统的功能,为目前暂无法确定的功能导入提 供框架支持。 1)实时性 各控制站的响应能力满足数据采集、系统通信、控制功能的时间要求 2)界面友好 系统采用标准的 Windows 界面,通过窗体、菜单、工具条、状态条、按钮、弹出式快 捷选项、下拉框、列表框、树型结构等形式与用户交互。图形化的 GUI 界面具有典型的 Windows 风格,界面美观大方、简洁明快、信息量大、组织合理,易于学习和操作。3.2.2 应用软件构架和功能模块组成系统软件构架为软件系统提供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 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对于本系 统,从数据接收、分析、处理到表示,逻辑结构非常明显,因此, NSY-SQ 数据接收软件 包适合采用分层体系结构,有三层结构组成:数据服务层、数据业务处理层、表示层组成, 如图 3-1 所示。数据显示、转发、存储表示层数据检查处理数据处理层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层本次遥测数据原有遥测数据其他数据数据源层图 3-1系统软件的体系结构示意图由下至上,各层的功能描述如下所述: 信息源层 信息源层由来源信息的遥测站和其他数据组成,他们提供本系统软件需要的信息。 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由图中数据源层获取数据。 遥测数据通过对不同硬件通信接口 (支持 CDMA、 SMS、北斗卫星、TCP/IP 等通信方式)进行访问,根据协议配置,进行数据格式检查,正 确的数据, 流转给数据处理层; 错误的数据记录错误日志和警告信息, 通知数据显示部分。 该层通过插件支持,可动态扩展数据采集协议,以支持新的数据采集项目。 数据处理层 对采集得到的数据,按照水利、水文的数据规则和客户配置的数据检查逻辑,判断数 据的合理性,并根据用户的配置数据(如数据插补规整等) ,产生待显示数据、待入库数 据、待发送数据供成果处理层使用。 在数据处理层,可以根据规定的编报规则,自动产生水情报讯电文,电文按目前水利 部《水文信息编码标准》执行。 表示层 表示主要完成数据的显示、存储、转发等功能。3.2.3 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需求分析我方选用我所自行研发具有软件著作权证书的 NSY-SQ 数据接收软件,软件按照系统 建设的功能的要求由数据接收、分发、处理、存储、命令下发与召测、系统配置和用户管 理等功能模块组成。其主要功能如下: 1)数据接收 实时接收 GSM/GPRS/SMS、北斗卫星或其他通信信道的雨情、水情、电源电压、设备故 障等各种数据信息。 2)数据分发 数据接收站接收到所属的遥测站数据后,可根据配置文件设定的信息,将接收到的遥 测数据通过已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分发给多个数据用户。 3)数据处理 将数据帧的地址信息转化为特定的站号、站名; 将一帧中多个遥测数据转换为最小监测数据单元。 4)遥测数据存储 将原始数据写入日志文件,用于原始数据备份及系统故障核查; 将处理过的遥测数据存入遥测数据原始数据库; 为用户建立起具有数据库进行初始化、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功能的数据库管理维护应用 软件,保证数据库安全和数据的一致性。 5)下发命令/召测 中心站可向遥测站发布命令,用以读取遥测站时段自记数据或运动配置遥测站参数; 校对遥测站时钟,中心站定时自动将中心站计算机的时钟写入遥测站,以保证遥测站 内实时时钟与中心站同步。 6)设备配置 配置遥测站参数。操作人员可通过中心站计算机下发命令,向特定遥测站写入采集数 据、发送数据的时间控制参数(如改变采集数据的密度,或发送数据的频度)等。 配置遥测站参数命令集包括对遥测站地址、通信方式、数据采集及通信策略、电源控 制方式等命令。 7)用户管理 对软件的使用用户采用分组管理,不同组有不同权限。3.3 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设计3.3.1 功能分析(1)能实时接收遥测站的信息,能自动检查数据帧格式,并对数据进行合理性判断; (2)对遥测站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对收集的不可信数据,可随时发出数据采集命令 重新获得相应数据; (3)对实时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并加注时标, 按照国家防总对数据库表结构及字段等的要求分类存入数据库中; (4)能对存入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查询与维护,可对当天收集的数据进行删除、修 改; (5)将数据帧的地址信息转化为特定的站号、站名; (6)将一帧中多个遥测数据转换为最小监测数据单元。 (7)具有人工数据的录入功能,可对人工录入的数据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增、删、改; (8)在界面上具有数据备份功能按钮,便于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9)具有日志功能,对人工修改、删除数据进行留痕;3.3.2 信息流程数据接收模块采集各种途径的数据,经数据采集后,调用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数据协议转换、数据合理性检查、编制报文等操作,根据数据的显 示要求刷新显示界面;根据数据交换要求发送各单位信息;根据写库要求通过数据库中间 件写库。 其系统流程见图 3-2:图 3-2 系统数据接收与处理流程图3.3.3 功能设计一、数据采集 采集的数据可以是雨量、水位、电压、温度等信息,可以通过插件技术,采集其他遥 测信息,即需要增加其他遥测信息时,该采集软件无需修改,通过增加插件就可以了。 二、数据验证 用户通过“规则定义”可自定义验证规则,由“规则”模块保证验证规则的实现。数 据的验证与否同样可由用户来选择。 三、数据规整 对数据做修正、插补;做加减项等工作。 四、系统配置 可完成测站参数的配置,对采集软件进行远程维护和升级,如增加协议;站点配置, 用来动态增加或减少测站;功能配置,用来对采集软件的功能按照用户权限进行分配,以 保证控制等功能的实现;设备参数配置,完成设备参数的远程配置。 五、数据维护 对已经完成入库的监测数据,可以进行数据修改,同时记录下修改前后的数据和修改 时间、修改原因。 六、数据接口 提供从文本文件输入输出数据的能力。 数据接收软件交换接口支持通过数据库中间件 将遥测数据写入数据库。 七、系统插件管理 系统插件管理主要是为系统的扩展提供一个技术基础。通过接口定义的插件,一方面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其次,在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可实现所需功 能模块的动态加载,而不需要重启计算机或软件系统。 八、报表生成 生成业务相关的一些报表。如日、月和年表,各种数据的统计报表等。3.4 数据分发模块设计数据分发系统软件主要完成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数据,按事先指定的目标地址( IP 地址)通过专线定时转发。转发的对象主要是其他数据接收中心。 (1)信息分类与流程 系统信息主要包括实时水情信息、实时工况信息以及成果信息等。 实时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测站的水位、雨量(累计值)等数据信息。 实时工况信息主要包括测站电压值、故障报警、参数越限报警等数据信息。 成果信息主要包括提供决策层查询的水文资料(水文特征参数、报表等)和水情预报 成果数据。 系统转发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测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以及加工处理后水情预报成果信 息。 因此,按照信息分类和信息流程,在软件界面上可进行人工划分,该划分分两层进行 定义: 第一层是各分中心所属的测站数量; 第二层是各测站需要转发的参数信息 (如水位、 雨量、电压等) 。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测站的数量以及测站的参数进行增减转发,并预留 与其它部门的数据交换接口。 (2)数据转发与接收 实现个数据接收中心之间的信息传输以及与其他相关系统的信息交换。 中心的信息可以向多个目标地址转发,同时提供转发控制机制。对具体某一个节点, 可以转发全部信息,也可以按站号或信息分类转发(只有指定站号的信息才向该地址转 发) 。中心也可接收来自其他中心地址转发的信息,并按照规定的数据格式存入本地数据 库中,同时提供数据接收确认机制,以确保数据转发接收的正常。3.4.1 功能分析1、信息分类 将系统接收到的信息主要分为实时水情信息、实时工况信息以及成果信息等。 实时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测站的水位、雨量(累计值)以及流量数据信息。 实时工况信息主要包括测站电压值、故障报警、参数越限报警等数据信息。 成果信息主要包括供提供决策层查询的水文资料(水文特征参数、报表等)和水情预 报成果数据。 将生成的水情报文存储到传输系统的入口处。 2、操作功能 系统转发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测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以及加工处理后水情预报成果信 息。因此,按照信息分类和信息流程,在软件操作界面上可进行人工划分。该划分分两层 进行定义:第一层是所属的测站数量;第二层是各测站需要转发的参数信息(如水位、雨 量、流量、电压等) 。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测站的数量以及测站的参数进行增减转发,并 预留与其它部门的数据交换接口。 3、数据转发系统适时将中心实时水雨情数据写入中心遥测数据库,所有测站发送的 任意时刻诸如雨量、水位、电压、测站状态信息等数据,打包后将数据通过专线专网转发 至各中心并入库。 (1)每个小时段生成水情报文转发到分中心遥测数据库 (2)对各测站的所有水雨情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排错和分类整理; (3)按遥测数据库和实时水雨情数据库标准,把各测站数据写入水情中心站遥测数 据库和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各实时表中;当写库失败时,系统具备缓存能力。 (4)具有信息处理、错误分析处理、数据管理维护等功能。 4、具有将统计实时雨水情数据转存到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标准 数据库表中的功能; 5、拟定的报文可以直接存入转发队列中等候转发,也可以经过人工校核后存入转发 队列; 6、对已建遥测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去掉遥测数据库里的冗余和不合理 数据,提取遥测数据库里的特征数据并加以处理,使之成为能正确反映监测区域的水位、 雨量等水文要素变化过程的数据,如果发现数据不合理,能通过明显的告警信息(语音、 文字等)提醒管理人员进行校核,并具有人工数据插补功能。3.4.2 信息流程通过专门的通讯网络或是专线将各测站水雨情数据写入各分中心遥测数据库, 经分析 处理后将时段数据写入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各实时表中。 系统采用文件缓存机制保证数据的 完整入库。同时系统自动在内存中建立数据映射,加快各子系统的访问数据速度。本模块 采用对象/关系映射机制完成关系数据库持久操作的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设计。模块特 点:支持多数据源连接、全面支持关系的映射机制、完全屏蔽 SQL 语句,实现多记录条件 持久操作、强大的动态映射功能、灵活的事件通告机制、完整的配置、映射管理工具。 图 3-3 数据分发软件流程图3.5 遥测数据存储模块设计3.5.1 功能分析(1)实时的将接收的最新数据发送到后台数据库中。 (2)随时进行实时数据资料的备份。 (3)系统工作参数设置。包括:设置原始资料数据库路径;设置本地数据库服务器 DSN;设置转储历史数据时段;设置需要转储的测站范围;设置实时转储时间间隔。 (4)转储数据。软件具有转储历史资料和实时数据的功能,转储历史资料数据时根 据设置的转储时段和测站范围进行转储。转储实时数据时,根据设置的转储时间间隔,读 取实时资料数据库,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后转储到本地数据库服务器。 (5)采用多种数据验证规则完成数据的合理性检查。利用触发机制和存储过程对不 合理数据给以提醒。 (6)记录转储日志、显示转储数据列表。 (7)遥测数据库、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历史数据库以及资料整编库的管理。包括: 备份某段时间的数据、修改某个已经发现的转储错误数据、删除某段时段的历史数据、恢 复历史数据、人工插补数据、降低数据的冗余、数据的出版、发行等功能。 (8)数据容灾。 容灾设计是一种保证任何对资源的破坏都不至于导致数据完成不可恢复的预防措施, 容灾设计完全是针对偶然事故的预防计划,常采用备份制度。本模块设计定期备份和实时 备份两种。恢复设计分为全盘恢复和个别文件恢复。 (9)中间数据管理 实现各类数据交换数据等的提取、存储、维护和库管理。提供综合数据库数据提取接 口、中间数据库数据交换接口、省级中心系统数据交换接口,对中间数据进行查询、添加、 更改、删除,数据备份与恢复。3.5.2 数据库分类本系统的数据库将按分类建库的原则,分别建立水情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数据库包括实时水情数据库和历史水情数据库, 历史水情数据库存放本系统区间水情 站的历史整编水情信息;遥测信息要生成原始信息库和次生信息库,原始信息库存放遥测 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次生信息库存放遥测信息根据本系统需要所生成的信息。 数据库表结构应按国家有关库表结构标准予以编制。水情数据库主要依据《实时水情 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 (SL323―2011) 。 原始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实时遥测水雨情信息、系统运行工况以及遥测站基本 信息等,对该操作系统选型要求如下: 数据实时性强,具有联机分析以及在线处理功能; 可提供客户端的分类、查询功能; 不同数据类型的管理、日志管理、存贮管理能力; 数据可移植,并具有一定的安全备份功能; 支持与其它应用及平台的互操作性。 根据本系统对遥测站采集、传输的功能要求,原始数据库表结构应按国家有关库表 结构予以编制,应包括测站信息表、水位数据表、雨量数据表、CDMA 管理表、GSM 管理表、 工况数据表、错误信息表、报警信息表等。3.5.3 数据库系统设计(1)我方将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数据库结构定义应灵活,可方便地 增加数据库记录的数据项,支持快速存取和实时处理。 (2)对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行设计,安全性设计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 ? ? 数据库用户帐户及其授权方案 数据库日志更新、备份与管理方案 数据库存储设备安全方案 ? ?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数据完整性方案 数据保密性方案(3)本系统中同时有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并能达到以下要求: ? ? ? ? 数据库生成:对用户编写的数据库语言程序进行语法检查,并生成实时数据库。 数据库在线修改:允许用户在线修改或增减数据库记录。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完成对数据库及数据库中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数据库的监视及管理:完成对数据库运行情况的监视;数据库性能的调整;数据 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检查;用户帐户及授权管理。 ? ? ? ? 支持应用软件直接迅速存取数据及对数据的查询、修改和扩充。 保持数据库中数据的可靠性。应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库中数据记录的有效性。 提供数据保护,以防人为或程序造成的不正当修改。 具有直观、操作方便的图形管理界面。3.5.4 信息流程通过数据访问中间件将各测站水雨情数据写入后台数据库及备份数据库,经分析处理 后将时段数据写入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各实时表中。 系统采用文件缓存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 入库。同时系统自动在内存中建立数据映射,加快各子系统的访问数据速度。同时本模块 负责固态存储数据的现场和远程提取、入历史库、整编、转换入资料整编库。本模块采用 对象/关系映射机制完成关系数据库持久操作的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设计。模块特点:支 持多数据源连接、全面支持关系的映射机制、完全屏蔽 SQL 语句,实现多记录条件持久操 作、强大的动态映射功能、灵活的事件通告机制、完整的配置、映射管理工具。当数据库 被破坏时,具有数据库自动恢复功能。3.6 命令下发与召测模块设计3.6.1 功能分析中心站可向遥测站发布召测当前数据指令, 实时读取遥测站点当前实时水情信息和站 点的各项参数; 中心站可向遥测站发布下载数据指令,用以读取遥测站固态存储的数据; 中心站可以向遥测站发布设置指令,用以远程设置遥测站的有关参数设置; 中心站可以向遥测站发布校时指令,用以用中心站电脑的时钟同步遥测站时钟。3.6.2 功能设计中心站向遥测站通信有两种通信模式:命令下发模式和召测模式; 命令下发模式:中心站向遥测站发送参数设置指令 ,用以远程设置遥测站的有关参数 (比如定时发送间隔、采样间隔、自报/召测模式选择、起报阀值等),并具有参数回传功 能; 召测模式 : 中心站软件可以设置为定时自动召测和手动随时召测的工作模式 , 通过 CDMA 通道向遥测站 RTU 发送召测指令,召测当前水位,当前雨量和电压,温度等相关数据, 也可以发送下载指令,下载固态存储中的存储的水位或雨量等相关信息。3.7 系统设备配置模块设计3.7.1 功能分析中心通过设备配置管理模块对测站进行监视和控制,可通过通信信道查询、召测测站 的数据和运行状态信息。 远地编程功能。可在中心站对遥测站进行远地编程,修改自报段次及自报时间、参数 加报标准、传感器等设置,改变运行状态等,并对通信信道进行管理。 当接收到测站的告警信息时,可将记录告警时间、告警信息、告警站名,并通过屏幕 上专门的图形化窗口顺序列出告警信息。3.7.2 信息流程针对接收系统接收的数据,按照通讯分析检查数据的准确性、误码率、畅通率、迟报、 误报、漏报。并生成分析报告,形成运行分析结果数据库辅助数据接收系统分析遥测系统 运行状况。 图 3-4 管理软件流程图3.7.3 功能设计(1) 、向现场遥测终端机发出数据采集命令,并控制反馈信息的接收。设定 RTU 的工 作制式;自报时间间隔;校核 RTU 时间等。当 RTU 工作处于掉电模式时,数据采集处理软 件可以保存测站配置命令,当 RTU 下一次上线时,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可以根据缓冲队列中 的配置命令,自动配置 RTU 的工作制式和通信信道的管理。 。 (2) 、分析畅通率和误码率。每天统计接收遥测数据个数,根据定时自报数据和加报 次数,计算每天的畅通情况,并将应收报、实收报、加报、错报、漏报等数据存储到运行 分析结果数据库,打印统计计算结果。 (3) 、分析遥测站电源电压数据,存储到遥测系统运行档案数据库并打印结果。 (4) 、辅助数据接收系统工作,将遥测系统运行状况直观地展示给非专业人员。 (5) 、数据监控:实时监控显示网络数据服务分发的遥测站的雨水情遥测信息,并具 有对错误信息进行纠错、改错功能,同时用修改后的正确信息自动修改本地遥测数据库和 自动修改省中心遥测数据库; (6) 、报警监控:实时监控网络数据服务分发的遥测信息数据,根据遥测站设置的越 限参数, 判断警戒情况, 以声音图像的形式显示报警信息。 实时监控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 发生故障时及时给出报警驱动。 实时接收各测站上传的电压情况数据, 存储运行分析结果, 发生故障时及时给出报警驱动。 (7) 、状态监测:在各站的地理位置上,即时显示各站接收设备运行状态,并采用不 同的色彩,显示各站的工作状态,包括通讯情况、站点电源状态。 (8) 、实时数据显示:在各站的地理位置上,即时分层显示数据。显示时,可以部分 或全部显示各层数据。在数据显示时,根据定义的数据规则,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超历史 最高信息,超警戒值信息,数据跳变信息,正常信息等不同的数据类型。 (9) 、对各种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端口、通信速率的划分与定义。 (10) 、可人工设置增、减通信方式,便于系统扩充和修改。 (11)参数修改:RTU 工作参数设置修改。如自报条件、发报控制参数和阈值,涨落 增量、采集方式、时间段次等。3.8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3.8.1 功能分析此功能完成用户登录,不同的身份会有不能的功能权限。登录的过程验证用户名与密 码,同时判断用户的角色,进入相应的操作界面。另外,系统还应提供修改密码、用户注 销等功能。 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多个应用系统一般是在不同的时期开发完成的。各应用系统由 于功能侧重、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有所不同,也就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用户库和用户认证体 系。所以我们应该选用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结合的方式来开发此子系统。 统一认证将原来分散于各个应用系统的独立、分散的认证,集中到门户这个统一访问 入口和平台来进行一次认证, 而且将以前参差不齐的认证级别统一到门户这一个统一的认 证级别,如使用电子证书进行认证。由此增强了应用访问的安全性。当然,也可以根据特 殊的需要在通过门户的认证后,进入一些需要再次认证的安全性要求更高的系统的时候, 再次对用户进行认证。 单点登录允许各电子应用系统和合作网站保留自己的用户系统和用户信息。 但用户在 访问各电子应用系统时,或在各网站之间漫游时,不需要多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图 3-5 用户登录方法图解3.8.2 分组权限和用户管理设计(1)操作权限 系统操作权限是限制用户可以进行操作的控制信息,系统所有操作分受控和 两种。 1)非受控操作 非受控操作是没有限制的系统功能,任何合法登录用户都自动享受这些功能,同时, 由于所有用户自动享受这些功能,非受控操作在用户权限设置部分不出现,如果需要设置 某操作的权限,使用受控操作。 2)受控操作 受控操作是系统可以控制访问的操作,任何需要控制访问的操作均应列入受 控操作 非受控范畴,受控操作的权限授予用户组和用户,用户的初始权限(建立用户时创建的权限)从用 户组权限继承,同时每个用户的权限可以单独设置,优先级高于用户组权限设置。系统的 访问范围是登录用户的权限表授权的操作和所有非受控操作。 (2)用户组管理和用户组权限 为了方便设置用户权限,设立用户组并分配用户组权限。用户组划分如下: 1)会商员 在水情业务综合处理会议上向与会领导及其它会商人员汇报当天的水情,对系统数据 作简单维护。 2)值班员 在值班时利用本系统监测和采集水情信息,制作水情简报和水情汇报等工作文档、文 件,以备会商会议和上报之用,同时,对确认为可以公开的信息,则可以通过本系统向其 他处室和公众发布。查阅常用电话和水情通讯录。在工作过程中维护系统数据。 3)系统管理员 对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和维护,如系统用户的管理、电子地图配置、水情数据维护、水 情信息编辑和发布。查阅常用电话和水情通讯录。遥测状态管理等。 4)局领导 查阅常用电话和水情通讯录,查看系统采集的各种水情文档,在电子地图上 自己关心的实时与历史水情信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5)防办人员 可以查看系统采集的各种水情文档,在电子地图上查询自己关心的实时与历 情信息。方便地查阅常用电话和水情通讯录。 (3)用户管理 用户是系统使用者进入系统的身份验证手段。新建用户时用户自动继承所在 组的权 史水 查询限,同时可以对用户权限进行修改,用户权限优先级高于用户组权限。授权用户可以修改 自己的密码。 为了便于管理,系统设立了两个特殊用户: ●Admin 系统管理人员,出于安全考虑,不管系统权限如何设置,只有这个用户才可 以进行:用户/组以及权限管理。 ●Guest 过客,利用匿名登录的用户被授予该用户的权限,同时,该用户进入时不检 查密码,只检查用户名“匿名用户” 。所有非“匿名用户”登录均检查密码。 4 配套土建设施建设和避雷接地设计建议观测场地选择: 1、观测场地避开强风区,其周围空旷平坦,不受突变地形、树木和建筑物以及烟尘 的影响。 2、观测场不能完全避开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时,雨量器计离开障碍物边缘的 距离为障碍物高度的两倍以上。 3、在山区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或峡谷内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场地使仪器口至山顶的 仰角不大于 30 度。 4、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观测场时,障碍物与观测仪器的距离不得少于障碍物与仪器 器口高差的 2 倍,在比较开阔和风力较弱的地点设置观测场。 5、如在有障碍物处设立杆式雨量器计,将仪器设置在当地雨期常年盛行风向过障碍 物的侧风区,杆位离开障碍物边缘的距离为障碍物高度的 1.5 倍以上。 6、多风的高山、出山口地区的雨量站不宜设置杆式雨量器计,且杆式雨量器计的安 装高度不超过 3.0m。 利用法拉第屏蔽效应构建的法拉第筒式一体化遥测站房,是由法拉第(金属屏蔽)筒 体和防雷接地网,以及两者的可靠电气连结所构成的,其中与法拉第(金属屏蔽)筒体可 靠电气连结防雷接地网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主要用于雷电感应或电磁感应所导致的 法拉第筒上积累电荷的泻放,否则,可能不仅不能保护其内部的电子产品的安全使用,还 将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和造成人员的伤害。具体建设防雷接地网的必要性有如下 2 个方 面: 1)当感应雷击在法拉第筒上积累电荷,若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较高)时,导致电荷 无法立刻泻放大地,必将引起电位瞬间升高时,一方面,由于电位的太高,以至于损坏内 部的电子电路,另一方面,当雷电时人员接触法拉第筒就可能造成现场人员伤害。 2)平时的静电积累,也需要随时释放。若没有良好的接地保证,也将造成电位升高, 同样会导致内部的电子电路损坏,或造成现场无意接触法拉第筒的人员伤害。 一体化遥测站接地安装注意以下事项: (1)接地电极埋在遥测站四周内侧的几个点上。 使用截面积大于或等于 22mm2 的铜软绞 线把各个电极连接起来构成接地母线。 (2)要求接地电阻尽可能低,自动雨量站的接地电阻应&8Ω。 (3)信号线的屏蔽层等就近接到所连设备的设备接地线上,太阳能电池的引线需有屏 蔽层且与地网相连。 (4)如果电极间的距离不大于接地电极棒长度(深度)则接地无效。 (5)箱内设备的接地线以最短距离和环状导体很好地连接。 (6)箱外设备的接地电缆,接到接地导线上,使用单独的接地线。 (7)避雷器和避雷针的接地埋在地下,并在地下连接到接地电极上;其他通信设备的 接地端,如遥测设备,直流电源设备等均直接与地线相连,而不要连接在避雷针、避雷器 的地线上 对于水位雨量遥测站还需要建设水位测井或超声波水位计探头安装支架, 同时也要考 虑相应的避雷设施。 5 施工组织设计5.1 产品质量保证质量目标:优质生产,安全生产,无设备和人身事故。5.1.1 质量保证体系我所严格按照 ISO9001 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有一整套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根 据有关规范并结合科研生产单位的实际, 制定了一整套详尽实用的质量管理措施并使之规 范化,包括《技术标准》 、 《质量手册》 、 《安装操作规程》 、 《管理制度》 、 《岗位职责》等并 予以严格执行。 (1)质量目标 以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认真贯彻我所质量方针,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招 标文件要求,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确保达到优良等级,争创优质工程,为了实现质量总 目标,通过对工程及质量管理体系的综合归纳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质量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 ①建立和健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见质量保证体系过程控制框图) ,并使之保持有效 运行。其目的在于使全员、全面、全过程地重视质量,提高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 ②根据标书规定的规程、规范,项目部质检负责人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制订质量管理 监督实施办法,落实质量职能,明确质量岗位责任,并补充必要的作业指导书,质管人员 根据项目质量总目标,负责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的综合统计、考核,监督质量标准的贯彻执 行。 ③建立以质检员、技术员为主体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做好质量记录,及时准确地向 经理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汇报状况,全面把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能力,使生产过程 各工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④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技术交底深入到具体操作手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工程技术 规范和业主、 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施工。 如果发生质量事故, 及时向有关部门迅速查明原因, 制订对策,并及时处理以免造成更大的返工。 ⑤完善现场施工建设和管理,确保仪器设备安装及自动监测系统的调试数据的准确, 充分发挥其质量检验监督的功能。 图 5-1 质量保证体系过程控制框图5.1.2 生产质量保证措施针对本标段的特点,制定如下质量保证措施,以确保工程建设成功。 ⑴ 建立 XXXXXxx 年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一体化自动监测站采购合同工 程项目部,全面负责系统工程项目的实施及质量保证。 ⑵ 根据 ISO9001 要求,严格按照《过程控制程序》 、 《采购控制程序》 、 《软件开发规 定》 、 《最终检验程序》 、 《交付控制程序》 、 《服务控制程序》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施仪器 设备制造、采购、软件开发、系统联调、检验、运输、现场安装、调试、维护及验收等工 作。 对仪器设备的出厂检验,各厂家将出具报告书,在合同规定时间内提交给业主。我所 将按合同、招标文件及监理要求在进行检验前一定的时间内通知业主,业主有授权派代表 参加,有关业主参加的检验项目及试验进度见投标文件技术部分。 ⑶ 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并能顺利开展工作,合同签定后双方根据需要,在项目实施的 不同阶段组织设计联络会议,解决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问题。 ⑷ 按照我所的质量方针,坚持以预防为主及严格控制所有过程的要求,在项目实施 过程中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跟踪监督,杜绝产品和施工质量不合格现象发生。 ⑸ 做好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工作,保证运行人员掌握系统操作维护技术,确保建成 后的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承诺对施工图要求或监理人指示中明确规定用于工程的仪器、 设备和设施。 为了按合同要求完成本工程,根据合同文件、项目监理提供的有效设计文件及图纸, 制定系统监测仪器设备采购、运输、储存、检验、调试、维护、文件管理及不合格项目的 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标准和制度,建立质量体系组织机构,规定所有从事施 工工作的人员的责任、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报项目监理批准。在整个项目实施 过程中我们都将有针对地加强全员质量教育, 强化质量意识, 保证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为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我所将向监理单位提供的所有资料,包括图纸、计 划、报告、手册及数据等,所有资料都将是清楚易读的复印件或蓝图,或打印件,或磁盘 文件,其格式经监理单位认可。5.1.3 生产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检查与控制是保证将建立系统建设成为优质工程的重要控制手段。我所将按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从设备的采购,集成、调试、 检验均按照质量保证体系进行。 在系统项目的开发建设中,项目组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 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根据我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 行严格的过程质量控制,从系统总体设计、信道组网、土建、设备生产,软件研制到设备 安装,系统集成、调试、运行的全过程均实行分段控制,验收交接,从而确保系统质量符 合建设要求。 我所项目组严格按《合同书》中技术条款的规定和监理人的质量检查,详细作好质量 检查记录,编制工程质量报表,随时提交监理人审查。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竣工验收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施工过程质量成品保护质量图 5-2 质量控制框图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执行。 (1)总体设计质量控制 我们将对系统建设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和甲方人员一起对施工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修 改、补充和完善。在系统工程实施前进行技术施工设计,使系统更加实用,可靠、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便于建设和维护管理。在此系统中我们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选用可靠 性高的定型设备。 (2)电源质量控制 在电源过电压保护和接地质量方面,我们保证系统的电源稳定可靠,确保用电设备长 期正常工作。加强用电设备配置,采用节电设备。对设备采用性能优良、可靠的避雷、过 电压保护装置和接地装置。 本系统中所有我所自研设备遵照“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按照图样、 设计和工艺文件的规定、 控制影响生产制造质量的各项因素以保证制造质量符合设计质量 的要求。 工艺员对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进行工艺性审查,写出工艺报告,据产品设计要求、生 产类型和生产能力等,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措施,编制作业指导书。对关 键零部件和关键工序质量编制更加详细的作业指导书。 (3)软件研制开发质量的控制 根据 ISO 第三部分《在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实施导则》的实质内容, 为控制工程产生中应用软件的研制开发质量,保证系统运行长期稳定可靠,对软件配制开 发中的诸环节、均加以通盘考虑,实施以质量控制及管理。 软件的质量控制贯穿于软件的整个研发周期, 保证优秀的质量伴随着开发的进展而建 立,决不在产品最终形成及验收阶段才加以考虑。 软件的开发是建立在合同需方所提要求规范的基础上, 对所需的系统功能、 性能指标、 安全性、可靠性等有一个非二义的规范文档化的说明,以确保软件的开发一开始就能有一 个完整的正确的结构框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软件产品的质量立足于整个软件研发周期, 即在下述若干个阶段的软件产品开发研制 过程中,树立“下一阶段是用户”的思想严把质量关,并对上阶段的“输入”严格检查, 起到监督及信息反馈作用。 在系统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测试、维护等各阶段等均采用先进开发工具和操作环 境作为支撑,提高软件质量、缩短研制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4)外购设备质量的控制 我所设备元器件的采购按照“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由采购部门统一完 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天街拍美女意外走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