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 年,怎样让中国成为世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向往的留学地

海外网:2049年成全球最向往留学目的地 中国要做什么
来源:海外网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10月22日的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会上称,204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虽然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从外国来华学习和交流的学生和教师的数量考虑,数量并不多,因此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还处于较浅的层次。
  据中国之声报道,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10月22日的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会上称,204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近年来,中国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中国教育报》数据显示,如今,来中国求学的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人,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教育、理科、工科、农学等专业。在基础教育方面,中国也成为各国专家和学者理想的学习与访问目的地。
  根据教育部网站数据统计,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连年增长,连续5年占GDP比例4%以上。其中,2016年,教育投入就达到了31373亿元。这5年来,教师队伍层次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由2012年的1461.4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1578.2万人,增长率为8%。
  中国不仅注重提高国内教育资金投入和资源,也注重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中国教育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走出国门,孔子学院在世界多个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高校也在世界不同角落开设了海外分校区。教育合作、交流和援助项目还在中国与世界不同的国家和重要的国际组织之间有计划地展开,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中外教育的融合与发展,还提升了国家软实力。
  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随着20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教育国际化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大学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中最关键的一步。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任何一个高水平的大学都不能关起门来办学,一定要有教师的流动,教师的流动,和跨国的合作。
  虽然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从外国来华学习和交流的学生和教师的数量考虑,数量并不多,因此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还处于较浅的层次。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认为,四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来华留学规模的增长:一是目前来华留学定价政策,对收费标准、调整幅度限制过死,使得高校很难通过向留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盈利,导致高校留学生招生动力不足;二是我国现行留学政策规定外籍留学生毕业以后不能直接在我国就业或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外国人才;三是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国际学生往往由国际学院单独管理,课程设置、宿舍安排等都不能真正融入中国,难以形成文化吸引力;四是我国为非英语国家,又缺乏全英语教学课程,外国留学生来了多数要先学习语言,加大了他们的学习难度。
  对此,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分析称,要撬动来华留学市场,国内高校应尽快建设以英文为教授语言的课程体系、针对外国学生设立混合学制的学位课程,并改变落后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同时,在现阶段,来华留学的重心依然应该放在亚洲,放在“”沿线国家,而不是美国等发达国家。
  此外,WEB学社分析,应从以下4个方面,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化水平:
  首先,推动资源全球化。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跨国流动日益频繁,领先大学纷纷全球布局,因此高校应该引入更多优质国际教学研究人才和国际学生。
  其次,促进筹资多元化。国内外顶尖公立大学筹资渠道非常多元(横向或纵向科研经费、学费、校友或社会捐赠等),降低了对政府补贴的依赖,有利于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深化产业合作。高校与产业在互荣共生中共同发展。产业合作的主流不再是以创收为目的的短期合作,而是走向科研前沿且对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的长期关系。
  最后,实现教学数字化。近年来,网上课程平台层出不穷。2015年,500多家大学开设了网上课程平台。中国也应积极拓展这样的数字平台。(综编/海外网刘思悦)
  (综合中国之声、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报》、搜狐网、腾讯网、《光明日报》等相关报道)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何佳佳&14726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教育部长说2049年中国将成“世界第一”,怎么算出来的?
【编辑/刘姝蓉 统筹/纪欣】在今天(10月22日)上午的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表示,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站立在世界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标准将成为世界的标准。
陈宝生介绍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大白新闻注意到,截至2016年底,累计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留学生在中国求学。“留学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已成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十九大报告里面勾勒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说了2049年要实现怎么样的中国,请各位部长设想各自领域到2049年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
陈宝生展望称,204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将有各国愿意和中华文化实现交流融合、学习交流中国发展经验的有知识的学生、老师来中国交流,并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世界教育发展的规则,中国将有更大的发言权,并为世界教育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的教材、包括汉语拼音的教材也将走向世界。另外,到那个时候,中国人民受教育的权利会得到全面维护,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可以保障。
陈宝生认为,过去五年是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的五年。现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们国家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有4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们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就是说双方之间的学历互认了,走向国际了。我们在140多个国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学院,1000多所中小学课堂,对汉语教学、中华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陈宝生还说,这五年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已出台,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起来。我们现在整体上已经进入了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阶段,像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上海、浙江今年落地,经第三方评估获得了成功。
67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数量不到100人。年初,作为政府交换奖学金生,33名东欧学生抵华,在清华大学“中国语文专修班”学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接受的首批外国留学生。此后的28年间,我国累计接受培养了12800余名留学生,几乎全部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资助,这期间接受留学生的规模、国别和数量都十分有限。
1978年至八十年代末,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持续增长,1989年的奖学金人数达到3871人,生源国逐步扩大,资助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自费留学生从无到有,人数迅速增长。
67年后,来华留学生数量从两位数跨越到六位数。截至2016年底,累计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留学生在中国求学。“留学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架起中外友好交流的桥梁。
据报道,此前中国政府在2010年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在华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的战略目标。
更多外国人留学中国,打破以汉语学习为主的格局
今年,中国出台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国际学生”一词,接受和培养国际学生的宗旨也改为为国际学生在中国境内学校学习提供便利,增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国际学生”不仅是提法的变更,也是姿态的转变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体现。
留学是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包容开放的重要体现。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华留学生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并实现了学历生和研究生占比双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增长明显。
据了解,目前,中国国际学生学科分布更加合理,并打破了以汉语学习为主的格局。学历生中,就读人数最多的学科依次为西医、工科、经济和管理,汉语专业从2012年的第2位,下降至2016年的第5位。
据英媒去年9月报道,选择到中国留学的英国学生人数过去一年迅猛增加。权威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可能超越英国,成为海外学生留学的第二选择。
英媒报道称,2015年有超过39.7万外国学生赴中国学习,是十年前的两倍以上,这使中国排在加拿大、德国和法国之前,成为海外学生最喜爱的留学目的地之一。其中,到中国攻读学位或交流的英国学生数量增至十年前的三倍。
专家们认为,中国政府作出的努力、中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为攻读学位的学生提供的奖学金项目,是造成这种趋势的部分原因。
据留学生公寓网的一份调研报告预测称,到2020年中国将超越英国成为第二受海外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并将对最受海外学生欢迎的美国构成挑战。利物浦大学的研究报告则表明,英国脱欧后,随着英国大学为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向东看,赴中国留学的英国学生数量还将大大增加。
报道称,中国的教育水平已得到认可。对年轻人来说,中国已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特别是对攻读商科和经济相关专业学位的学生来说。
英国文化协会的一位发言人说:“中国正在对教育大力投资,它显然已确立了自身作为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一个关键角色的地位。”他说:“学生们越来越认识到,有竞争力的在华学习经历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所以,到中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利物浦大学负责中国研究项目的戴维·古德曼教授认为,到中国留学的学生将在接触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受益,尤其是因为中国经济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增长。他说:“我并不认为所有人都要变成中国的传声筒,但每个人都需要对中国有所了解和接触。各类学生到中国学习都能从中受益。用英语讲授的课程很棒。外国学生还可以周游中国。”【资料来源:中国之声、新华社、新华网、参考消息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正文
2049年 怎样让中国成为人们最向往的留学地?
  从高等教育大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表示,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站立在世界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标准将成为世界的标准。他展望,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
  再过32年,中国教育会不会成为世界教育中心?中国能否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从过去五年来华留学生的快速增长和我国大学排名的快速提升上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是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的五年。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有4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不含港、澳、台地区)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3年增加20555人,增长比例为5.77%。之后,来华留学生人数持续增加,2016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长比例为11.35%,来华留学生增幅加大。
  而另一方面,中国大学也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在2018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我国内地有6所高校进入100强。其中,清华稳居全球第25,超过了加州伯克利(27名)和东京大学(28名)。北京大学居全球38名,学术声誉全球第14,雇主声誉第12,中国第一。在学术声誉上,北大超过了康奈尔大学(20名),在雇主声誉上,北大超过了耶鲁(13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内地高校在各大世界排行榜上都会有更优秀的表现。
责任编辑:lisa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教育强国的未来展望:成为全球留学中心,中国还需做哪些努力教育强国是世界潮流,经济强国呼唤教育强国,世界经济中心呼唤世界教育中心。204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建设世界性教育中心,是中国教育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来华学习和交流的海外学生和教师的数量并不多。要想成为全球留学中心,中国还要做出哪些努力?四大因素阻碍来华留学规模的增长四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来华留学规模的增长:一是目前来华留学定价政策对收费标准、调整幅度限制过死,使得高校很难通过向留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盈利,导致高校留学生招生动力不足;二是我国现行留学政策规定外籍留学生毕业以后不能直接在我国就业或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外国人才;三是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国际学生往往由国际学院单独管理,课程设置、宿舍安排等都不能真正融入中国,难以形成文化吸引力;四是我国为非英语国家,又缺乏全英语教学课程,外国留学生来了多数要先学习语言,加大了他们的学习难度。国内高等教育要形成多样性竞争局面中国高等教育要成为世界中心,至少要在国内形成多样性竞争局面。通过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来强化高校的内涵建设,来带动整体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发展。它有两个直接目标,一个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一个是在本世纪末把中国由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高校要开创前沿科学技术及英语授课体系要撬动来华留学市场,国内高校应尽快建设以英文为教授语言的课程体系、针对外国学生设立混合学制的学位课程,并改变落后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完善国际教育政策,促进跨境人口流动学校聘任教师对世界应是开放的。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留学集中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在二战后吸纳了很多来自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教师。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教育部长:2049年中国将成世界最向往留学地据中国之声10月22日消息,在今天上午的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表示,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站立在世界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标准将成为世界的标准。图自中国网他展望,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将有各国愿意和中华文化实现交流融合、学习交流中国发展经验的有知识的学生、老师来中国交流,并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世界教育发展的规则,中国将有更大的发言权,并为世界教育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的教材、包括汉语拼音的教材也将走向世界。另外,到那个时候,中国人民受教育的权利会得到全面维护,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可以保障。
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们向往的生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