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作用真的作用很大么,一般能降多少

03:26:13 修改
液态金属散热降温效果强?结果让人震惊!  大家好,今天工头我又来跟大家吹水了,这一期呢,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编辑部自己买回来的一个好玩的小东西,液态金属散热膏!相信肯定有人听说过这个东西,我们在报着试用的态度去玩这个东西的时候发现效果让人震惊!大家要记得看到最后,我们每一期的极一刻都会有互动奖品送出哦!  话说买这个液态金属散热膏回来的是我们DIY组人称“队长”的大编,他是忠实的索(DA)尼(FA)脑残粉,笔记本只用索尼的(现在杯具了),他有一本用了四年的索尼笔记本,到用现在依然坚挺,但问题就是发热巨大,噪音感人。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都会判断是散热问题,一是散热出口被灰尘堵塞了,二是风扇老化故障,三就是硅脂老化导热效果变差了。前者,我们都认为问题不大,于是就试一下更换硅脂,但普通的硅脂明显不够我们玩,于是队长瞒着嫂子花了“巨资”买了一支液态金属散膏回来试玩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工头我抱着好奇心也一起来跟踪了全过程,开开眼界。评论这就是今天的主角,全是英文太高大上,看不懂评论实验对象,用了四年的索尼本本  更换之前什么情况呢,一进桌面就马上直飚到81度,触发保护了,真确定别的地方没坏掉吗?你真的确定有装好散热器吗?这本子真的还能用吗?噪音也达到了60分贝,队长你真要确定继续用下去?评论这个数字有点吓到人了评论好吵好吵,吹风机了评论开工前,准备了一些必要工具评论除了螺丝刀以外,还有两条散热胶带,干什么用的呢?下面会看到。  队长出马,好多螺丝要拆,估计也只有他自己大概记得住每颗螺丝的位置,因为拆得多了。老式的笔记本设计上太复杂了,集成度还不够高,一大堆的螺丝,现在的超极本,要拆开底盖,大概就只有5、6个螺丝。评论评论  拆开了底盖,拆掉了电池、光驱、硬盘,就剩下主板了,散热系统就在眼前,一大一小双热管的设计,还能热成那样,说明老化得厉害。评论评论底盖一股浓浓的上一代笔记本产品设计风格  接下来就要拆散热器,从热管表面氧化程度来看,我相当怀疑这热管的导热效率还能剩多少,换了这液态金属散热也不一定能有多少改善。&  散热部分CPU是铜底加大热管,独显是小热管加铝底(这个有个坑,大家注意),这样的散热都撑不住,以前的移动平台功耗真心比不了现在的。评论评论评论来个大合照&  接下来要擦掉,原来的硅脂,其实队长上次换硅脂看来也不是很久之前,这些硅脂看起来湿度还是很大,于是我就更加怀疑换了这个液态金属的效果会有多大了。  队长在擦硅脂用上了一个我没见过的东西,铜水,是个有机溶剂,不怕笑话,我还是第一次见擦硅脂用上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惭愧。评论评论评论评论  擦干净了旧硅脂,还不能马上就涂上液态金属,因为液态金属具有很强的导电性,加上流动性也比较强,所以以防万一,还是对芯片周围的元件做一定的绝缘保护比较好,这里我们就用了导热硅胶带。评论评论评论评论  好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开始上液态金属了。别看这家伙全英文的包装和说明,其实,它有一颗中国心“撕毁无效”。评论评论评论评论  大家可能有印象,比较早的时候零售市场上的液态金属散热,是以薄片的形式存在的,除了价格贵,使用体验也不好,要一定的温度熔化之后才会出效果,最终的散热效果也不比传统硅脂好多少。现在我们买到的这种,已经变成了我跟我们常用的硅脂着不多的半液体状,导热系数高达120。评论评论像普通硅脂一样挤去就可以了评论一坨就够了评论评论用小刷子摊开评论比传统硅脂更容易涂得均匀评论  涂好之后,装好散热器,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到底会不会有效呢?我是一直不看好的。评论   结果重新开机进桌面也就50多度,跑鲁大师的压力测试,居然最高只去到了72度,太假了吧,之前的散器没装好吧,桌面待机CPU温度前后了差不多30度。噪音确实也降了5分贝,还是安静了一些的。  对于这个结果,我个人认为肯定是之前的散热本身没装好,液态金属带来的效果最理想最极端应该也不会超过10度。不过我们暂时没有去重新验证,不知道大家想不想看看我们重新验证一下,到底是液态金属真的有那么好的效果,还真的是我们之前散热器没安装好?评论评论评论评论  最后,反正本本温度确实好了不少,用起来也爽快多了,就准备收工了。不过,盖上了之后才想起来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液态散热膏不能用在铝底散热器上,不然的话,散热底座会被严重腐蚀,666666~不过我们队长心态很好,先用着先咯,有事再说,大不了换台XPS&13什么的,我还是很好奇下次拆开之后,那个铝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看完文章,就来到我们的有奖互动环节。咦?什么时候开始多了有奖互动?反正就是最近啦最近啦最近啦,而且以后尽量都会有,本工头总是致力于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福利的嘛。本期互动奖品:超频三东海X4散热器&5份  超频三东海X4是超频三近年一大力作,4热管,让它秉承了超强导热、极速散热的特点。狼爪聚风散热,更为其增添新的个性与优势。在低速静寂的运行下极致狼性的散热表现,达到了一个“超静音散热”的高度,带给您前所未有的清凉体验。评论评论评论评论1、官网产品简介:2、太平洋评测:3、购买链接:互动规则:1、跟帖回复:&&&&&&&你认为旧本本温度下降接近30度的原因是(三选一):&&&&&&&A、液态金属散热膏确有奇效,居家必备。&&&&&&&B、小编手抖,上回散热器没安装好。&&&&&&&C、液态金属散热膏确有奇效,但是重新安装好散热器功不可没。&&&&&&&你的理由和依据是:&&&&&&&对于本次小编的试验,你有什么疑问和想法?&&&&&&2、5份奖品,2份由编辑在回帖当中评选选出,3份则由顶楼抽奖产生,抽奖公式包含在下面的压缩包当中。  3、顶楼抽奖部分,每个ID最多回复5次,超出5次部分算入无效部分。4、顶楼回复截止时间:4月8日23:59:59,奖项公布时间:4月9日。最后,再次感谢超频三对本期每周极一刻互动奖品的独家赞助!-----------------------------------------------------下期预告-----------------------------------------------------  一宗由广州的回南天引发的惨案!
所有编辑好的图片、视频等在发帖后两个星期内会删除 硬盘不足,如需索取,请尽早,请见谅
感谢各位的支持
************************************************************* 少玩手机 多看书
应该是C吧。如果不确定再拆一遍不就知道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散热鳍片那里会不会积灰有点堵住造成出风不良呢?但我看了看风扇还挺干净的说。鳍片那里也应该不会堵。
06:48:59 修改
我觉得是B,.差这么多感觉跟硅胶什么的关系不大,明显是散热器安装问题吧?而且你用了散热胶带,应该也增加了散热面积&
我觉得是B,.差这么多感觉跟硅胶什么的关系不大,明显是散热器安装问题吧?而且你用了散热胶带,应该也增加了散热面积&
我选C&&&液态金属散热膏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应该不能这么夸张&&&重装散热器&&也会有一定作用&&&&至于说奖品正好我却个散热器&&&选我选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37被浏览31,795分享邀请回答notebook.it168.com/a2010/_4.shtml
实际使用效果一般,首先,买来的液态金属是片状的,很薄,而本人的笔记本自带的导热器件是像口香糖一样的硅脂,导热一般,厚度大概在1~2mm左右。去掉硅脂后,散热片和芯片之间空隙还是很大的,直接放液态金属,螺丝固定后,仍然有空隙,因此又加了0.8mm的铜片,铜片上下加液态金属,减少空隙。实际使用结果如下:夏天,室外温度35°以上,笔记本开机一小时后,CPU占用率20%以内时自带硅脂, CPU温度在45°~50°,显卡在55°以上(本人笔记本的散热设计本身不怎么样)硅脂+铜片 ,CPU温度在40°~48°,显卡在50°~55°液态金属+铜片,CPU温度在45°~50°左右,显卡在50°~60°左右打开一些大型3D游戏后,或者大型软件,CPU和显卡处于高负载状态时自带硅脂, CPU温度50°~65°,显卡温度70°~80°之间硅脂+铜片 , CPU温度48°~60°,显卡温度65°~75°之间液态金属+铜片,CPU温度在45°~55°之间,显卡温度60°~70°之间,很少到70°以上
液态金属把CPU和显卡的平常使用时的温度略微提升了一点,但显卡温度达到60°以上后,效果明显,持续高负载时,温度基本在70°以内。
笔记本散热关键还是看机子本身的散热设计,如果CPU显卡经常在高负载状态运行时,推荐用液态金属;如果低负载状态比较多,还是用铜片+硅脂或者银片+硅脂吧。1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液态金属能给计算带来什么
关注新华网
  液态金属在溶液中活动的模拟图。
  中科院理化所供图 制图:李姿阅
  液态金属,在普通人看来,它可能是体温计中流动的水银,是高温锅炉中沸腾的铁水。可在科学家眼中,它是流动的软体生命,是连接人体神经的桥梁,是未来机器人变革的核心材料……不久前,我国一个科研小组在国际上率先将液态金属与量子器件及计算技术联系起来。更快更智能的计算,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液态金属是否预示着一场新的计算革命的到来?
  液态金属是常温常压下保持液态的一类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图景
  液态金属,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保持液体状态的金属。如镓铟合金,是常温常压下保持液态的一类合金。液态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图景。
  那么,液态金属与计算变革又有啥关系?这得从计算机的原理谈起。
  以晶体管为代表的半导体元件是现代计算机的基本逻辑单元。其原理是,通过控制晶体管电压的高低,决定一个数据是“1”还是“0”,这一经典逻辑运算模式就是二进制。在此基础上,人们构建“加减乘除”等运算单元,发展出可编程的芯片,计算机得以走进你我生活。
  目前,芯片生产进入集成电路时代。通常,单位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越多,计算性能越好。科学界和产业界不断缩小晶体管的尺寸,提升单位面积的集成量。过去40多年,半导体芯片一直遵守着“摩尔定律”,即每隔18个月集成度翻一倍,性能提升一倍,产品价格降低一半。这保证了我们享受更低价更快速的计算体验。
  不过,计算机专家预计,随着晶体管逐渐走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必定失效,计算机“进化”将遇到瓶颈。
  当前,14纳米的芯片已经量产,这一尺度相当于头发丝的七千分之一,这已经十分考验制作工艺了。未来的改进空间正逐渐缩小。
  此外,现代计算机遵循冯·诺依曼基本体系,该体系的硬件系统即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这一体系助推了过去几十年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但它要求数据存储在内存、并依赖内存进行运算的思想,使得计算机的发展受到芯片的制约。
  一方面是传统计算机可以预见的发展瓶颈,另一方面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对计算升级的需求。为了提升信息处理能力,研究人员或者发展多核芯片,或者探索有别于冯·诺依曼体系的架构,或超越经典物理世界开发新一代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就是后者的代表。
  液态金属让高度灵活性、智能性和可控性的柔性计算系统成为可能
  液态金属以其独特性能进入科学家的视野中。
  不同于一般的导电介质,液态金属在不同的环境下导电性也有差异。这一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变化,在科学家眼中则有重大价值。
  中科院理化所、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刘静是我国液态金属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和团队惊奇地发现,温度不同、氧化程度不同以及磁场强度环境不同,液态金属的导电性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因此,就像通过对晶体管电压的控制来构建运算基础一样,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外界的环境,借助对液态金属状态的控制,并以它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差异作为可控的逻辑计算单元。
  “比如,借助温度调控装置,改变液态金属所处的环境温度,使其在固液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因为固态和液态形态下电阻值不同,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为‘0’和‘1’的状态,比如把固态状态定为‘1’,液态状态则为‘0’”。刘静说,以此为基础就能构建基于液态金属的记忆与逻辑单元,甚至计算系统。
  正因为这种特性,使液态金属可以成为计算的核心逻辑单元,从而带来革新传统计算机的可能性。刘静说,不同于传统的电子计算机,从宏观到纳米尺度的金属液滴,可以通过多种物理场效应,在液体环境下组装出逻辑器件并对其进行编程。
  传统计算机以顺序执行指令的方式运行,液态金属构建的计算机,由于能通过多种方式同时进行编程,一次可同时执行多个指令,具有高度并行性的特点,因此运算速度上可能更快。液态金属也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发热量更小。此外,液态金属还兼具流体的柔性、可任意变形的特征,能够制作柔性的液体电子乃至半导体单元。
  正如物理学家与计算机专家的预测,量子计算可能是新一代计算机的重要形式。液态金属如何给量子计算机发展添薪加火?
  与传统计算机不同,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来实现逻辑运算。量子计算机的运算模式,决定了量子算法的上限和潜力远高于经典算法。不过,刘静认为,在核心的器件和物理实现方法上,当前量子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一样,都由固体的器件组成。比如,量子计算机的一种核心逻辑单元——超导隧道效应器件的结构一般由中间层和两侧构成,中间层是一块绝缘的薄层,两侧为导电介质电极。
  “理论上说,由于这些结构是固体的,形状无法变形、分割,一旦制备出来,一般只能按其特定结构实现对应功能,应用可能受到限制。”刘静说。
  如果器件全部是液态将会怎样?刘静团队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液态量子器件和制备方法,发现由于液体的柔性和可变形性,表面易于达到原子级别的完美光滑度。同时全液态量子器件的中间液层的厚度可以通过力场、电场、磁场等多种物理场来调控,液膜间隙可达到极小尺度甚至完全消失,满足实现量子计算机运行对尺度的要求。如此,整个系统要实现高度的灵活性、智能性和可控性就成为可能。刘静认为,基于液态金属的计算机架构,可能预示着下一代计算机的雏形。
  在液态金属研究上,我国处于领跑者地位
  液态金属被称为人类利用金属的第二次革命。当前基于液态金属的重大变革性应用不少仍是畅想,但它拓宽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边界。
  液态金属与计算和智能的神奇联系并非灵光闪现,而是基于科学家多年的持续研究。随着对液态金属机理认识走向深入,科研人员探索出了诸多应用方向。
  2013年,刘静团队把液态金属做成打印“墨水”,首次在纸上直接生成电子电路。一年后,研发出世界首台室温液态金属打印机,为个性化定制化电路生产提供了解决方案。
  2014年6月,针对断裂神经修复难题,刘静团队利用液态金属成功“搭桥”,建立信号通路,为人体神经功能修复重建提供了可能,打开了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景。
  看过电影《终结者》的观众,一定对影片中可以任意改变外形、迅速恢复的机器人印象深刻。2015年3月,刘静带领研究小组,首次研发出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
  2016年,液态金属机器人向前进化,能做出更复杂的运动。刘静团队发现,液态金属不仅能“吃”,还能跑、会跳,甚至载物前行。“当前全球先进机器人研发竞争激烈,液态金属打开了机器人的想象空间,有望成为机器人变革的重要引擎。”
  当然,液态金属离成为真正的“终结者”还很遥远。“以自然界生物进化的观点看,现在相当于培育出了细胞,要使之成为完整的仿生物体柔性机器人,还需要生长出肌肉、神经、骨骼等组织。”刘静表示。
  在液态金属研究上,我国处于领跑者地位,是中国向世界输出原创科研成果的代表。近些年,液态金属研究从冷门逐渐成为国际上备受瞩目的重大科技热点。
  “我国对液态金属研究积累较深,国际上不少机构是在我们所开辟的方向上做研究,但一项重大的突破就可能改变既有的格局。一些发达国家实验室凭借在学术话语上的强势地位,也可能影响科学界的判断,我们需要不断用有分量的成果说话。”刘静说。
  “一类材料,一个时代。”刘静认为,液态金属作为一类特殊功能材料,已展示出引领和开拓重大科技前沿的特质,有望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柔性机器人、生物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并催生出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希望国内外更多的优秀团队参与进来,共同应对液态金属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
责任编辑: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亚稳材料的快速凝固连接,亚稳材料,亚稳态,亚稳态结构,亚稳态的危害,快速凝固,快速凝固法,快速理赔材料,凝固汽油弹,熔化和凝固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亚稳材料的快速凝固连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态金属机器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