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精神现象学交互现象?

3被浏览51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姚狄心理咨询师工作室二级心理咨询师蚌埠市
森田疗法是一种顿悟疗法发布于 22:46浏览:98分类:
森田疗法是一种顿悟疗法——&&&&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关于神经症的治愈》,里面提到了很多森田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这篇文章只能作为参考,因为森田疗法是不拘泥于形式的,强调的是顿悟。&&&&我曾经对来访者说,你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森田疗法的理念,比如,和症状有关的想法和感受都是无法消除的,不要在乎,做该做的事。你的症状正是因为你把本来是正常的情感当成了异物,过于关注和敏感,由于精神交互作用,形成了症状。&&&&明白道理之后,来访者可以给自己写篇文章,分析病因和应对技巧,如果能通过文章产生顿悟,胜过十次心理咨询。&&&&另外,写日记也是不错的方法,每天先给自己的心情打个分,说说高兴事,再简单介绍下落实“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具体行动,重点写行动的内容和与之有关的身心反应。&&&&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是它对发病机制的解释,也就是精神交互作用。精神交互作用就是指某个人原本就有过于细心,过于敏感的性格基础,又遇到了生活中的挫折,也就是神经症的诱因,从而产生了一种不好的感觉。患者越是关注,这种感觉就越是强烈,越是想克服,这种想法就越是厉害。这种恶性循环就是精神交互作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口诀,指的是难受就难受吧,不舒服就不舒服吧,我不去管他了,做该做的事。当强迫,焦虑,社交恐惧等症状发生时,可以把症状理解成一种烦恼,先把烦恼放一边,暂且做点别的事,一心一意把该办的事办好,很有可能做着做着心情就能好,不管信不信,先干起来。就好比我的脸上贴了张纸条,看电视的时候,会忘记脸上有张纸条。笔者的网友金刚(网名)论森田疗法&&&&有人说森田疗法很抽象,不好领悟和操作。其实我感觉真的是很简单的方法,就是跟搞对象的道理是一码事儿嘛!森田疗法治疗症状是“曲线救国”,是“围魏救赵”,而不是直接治疗所谓的症状,虽然症状很痛苦,但是把症状当病去治疗会越来越重。森田疗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症状当成了烦恼,一种感受,一种情感,让我们带着这种烦恼也可以去做该做的事情,而且要慢慢的学会全心全意的去做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那种精神交互作用才有可能被阻断,症状在这个过程中才会逐渐的淡化,甚至是消失。&&&&为什么说像搞对象呢?你搞不定喜欢的对象的时候可以从她的闺蜜下手嘛!还可以先搞定她的妈妈,这就是森田疗法的伟大之处,不让神经症患者盯着症状当病治,而是在有建设性的行动当中去淡化症状,搞不定症状的时候,就不搞了,坚持一个事情去做,最后即使症状还是存在一些,那么也不重要了,因为根据目的本位,所做的事情因为持续的坚持没准儿还成功了呢,就是说跟喜欢的对象没有成功,没准儿跟她的闺蜜更合适呢!人生就是这么不确定。笔者的森田疗法老师,四军大施旺红教授论森田疗法&&&&森田疗法被公认为治疗强迫症的首选疗法,效果最佳,能自我学习,轻松调节,可是,国家心理咨询师教材不论是三级还是二级,竟然没有这个疗法的介绍,也许有的人说这个疗法太浅薄了,就那八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说等于没有说一样,当每每听到这样的言论时,我感觉到大家对这个疗法产生误解了,或者说根本没有理解这个疗法的真正意义。&&&&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在《森田疗法的学习技巧》课程中列举05年的一个个案。&&&&一位美女老师,马老师,30多岁,主要是强迫意向,整天有个念头,想拿刀砍自己的孩子,痛苦不堪,大量服药,严重时每天百忧解都用11片也没有任何效果。去北大六院看,改用舍曲林也没有效果。曾几天几夜不能入睡,准备去上海瑞金医院做开颅手术。&&&&后经人介绍找我咨询,总共只用三次,就基本康复了。她带着感恩的心帮助我推广森田疗法,曾几十次来我课堂讲座,讲述自己接受我的咨询,自己运用森田的心路历程,感人肺腑。&&&&马老师在认识我的几年前,也曾接触过森田疗法,用了没有效果,还加重了自己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年来她也一直在治疗,为什么没有康复,接触森田疗法时候,她治疗的欲望太强烈了,整天想着干掉自己的强迫思维这个症状,最后变成“问题因解决而存在”,她越把注意力放在强迫思维这个症状上,症状就被强化了,症状强化后他的注意力就越明显在这个上面,注意力越在这个症状上面,反过来又强化了这个症状,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遇上森田疗法后,她把森田疗法的理论和概念当成一把刀,希望切除自己的症状,结果,森田理论也变成她症状的一部分。&&&&而我对于这个个案的治疗其实很简单,总共三次,首先和她探讨了症状的实质,其次,认真分析了发病的机制,她的性格特点,如何发病的过程,最后,教她一些和症状共存的技巧和方法。她按我的方法去实践,效果非常明显,药物全部停了,现在完全康复了,连当年的许多症状都记不起来了了。&&&&为什么有人自学我的专著《强迫症的森田疗法》,或自己系统学习我的《强迫症的森田疗法》的课程能轻松自我调节强迫症?为什么许多人学习各种疗法,包括森田疗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走不出来?不是疗法不管用,而是自己理解错了。&&&&许多朋友为什么多年来一直不能康复,是因为一直在关注症状,而并没有用心生活。通过这个个案来看看森田疗法的作用机制,像对于强迫思维,或者叫强迫观念这些机械刻板不随意地闯入到脑海中,有的是观念,有的是冲动,有的是表象,这些症状很顽固地反复出现,当事人难以控制,想摆脱又摆脱不了,最后引起焦虑不愉快的感受。&&&&如强迫联想,反复联想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举一个例子,如当听到他人说到“门”时,他马上联想到刚才出去时有没有把门关好,要是没有关好,家里东西被小偷偷了怎么办,然后想到被偷后的后果,他另一个想法在告诉自己,已经关好了,不用担心,可以还是不放心,有时这种担心过于强烈时,就会回家看看门有没有关好,回家一看确实关好了才安心。&&&&对于一位多年的强迫症朋友,他的症状通常是严重泛化,这样强迫思维可以是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种不同变型的变种,你想想看,这些不同的变种强迫思维每时每刻在强迫症朋友大脑里,能不焦虑吗?能不累吗?&&&&而森田疗法思想对于这样的强迫思维的处理原则是允许这样的想法存在,不用去理会,也不用去分析,更不用去对抗,让这个强迫思维存在,当然这个过程是很焦虑,很痛苦的过程,按森田理论解释是不管多么的痛苦,不管多么地难受,还是坚持不用理会症状,让症状顺应自然,让症状自生自灭。当每提到这样的说法时,会有不少人,甚至是心理同行说都认为,这样不管症状不是放任之流吗,不是一种消极对待吗?表面上看是有点像消极对待一样,难怪有人会说森田疗法是一种安慰人的疗法,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可是当他们看到很多严重的神经症个案别的疗法无能无力时,而通过森田疗法几次,甚至一次就痊愈时,他们对这个疗法又充满了好奇,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打个比喻,一杯混浊的水,如何让这杯水澄清,如果你用力摇摆杯子想达到这杯水澄清可能吗?或者你想用一根筷子搅拌这杯水来达到澄清可能吗?相信只能让这杯水更加的混浊,而让这杯水澄清非常简单,你什么也不用去做,这杯水过后因地球的引力会让这杯水自动澄清。当你听明白这个比喻后,你就知道为什么强迫思维你不用去管它们时,他们就会自生自灭的道理了。这就是森田疗法的顺应自然哲学思想,一种无为而治的理念。&&&&很多人并没有弄明白这个疗法的真蒂,最后把顺其自然也当成一种治疗强迫症的方法了,这又是一个误区,最后做什么事都在问一下自己是不是顺其自然了,这等于不但没有领悟顺其自然的道理,反而多了一个对“顺其自然”的症状了。&&&&因此当用森田疗法来治疗强迫症或者社交恐怖症时,一定要让对方真正领悟到森田疗法的真蒂,正如森田博士本人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看起来对一个森田术语的理解,稍不用心就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森田疗法其实中一种东方的思想,与佛学和道学的思想是同源的,可以说他不光是一种心理学的疗法,也是一种人生哲学与智慧,当今这个疗法的运用范围很广,已经被国际公认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心理治疗。不但对于强迫思维、社恐、惊恐发作、疑病、厌食症、心因性失眠等神经症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普通人修心养性,减轻压力,提高生活幸福度也有很大的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525心理网,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对用户或第三方的以下损失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最近访客数据加载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浏览45次浏览74次浏览43次浏览14次浏览221次
大家在专栏文章热门城市: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第二单元知识串讲30_中大网校
>> >> 正文
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第二单元知识串讲30
发表时间:日14:1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
探知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
二级基础知识
二级专业技能
二级综合评审
三级基础知识
三级专业技能
八、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是日本森田正马()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一种基于东方文化背景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生前称之为对神经症的特殊疗法。后其弟子以其姓&森田&命名,并进一步完善、发展而成今日的森田疗法。其本质是通过亲自体验和理解,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要点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所以又称&顺其自然疗法&&不问疗法&。
1.基本理论
采取的行动,即:&与其想,不如做。&
此外,还需认识并接受的是,人对生的欲望和对死亡的恐惧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心理状态,不必为出现对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以致拼命排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即&不安常在&。如,人伫高处,恐被摔下去,此乃常情,神经质者却认为这是异常现象而与之对抗,越对抗,越感到要被摔下来。要改变这种症状,只有从思想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接受&不安常在&&唯事实为真实&的观点。
3)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规律,接受症状。森田认为神经质者本无任何心身异常,只因其疑病素质,将某种正常的感觉视为异常,并将注意固着在这些感觉上,造成感觉增敏,结果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相互加强,不断恶化,这种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
认清这一点并接受症状,就不会再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同时,接受这种症状的感觉,逐渐注意也就不再固着在症状上,进而&忘却&症状的存在,以此来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而减轻或消除症状。
例如,社交焦虑障碍者,见人则觉脸红、气促、发抖,越怕就越注意自己的表现,越注意就越紧张,越紧张脸越红,虽然反复自我告诫&不要脸红&。这样恐惧症状就固着、发展了。相反,接受脸红、气促、发抖的状态,带着&红就红、抖就抖&的态度与人交往,会使自己不再注意这些感受,从而使脸红、气促、发抖的反应慢慢消退,即&不安心即安心&&烦恼即解脱&。
4)认清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按照森田疗法的观点,疑病素质是神经质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个体不能够&顺应自然&而产生的思想矛盾。主观上的&应该如此&,客观上却&事实如此&二者之间的矛盾形成思想矛盾。出现思想矛盾的人精神十分痛苦,又企图消除痛苦,最终疲惫不堪,犹如抽刀断水,想一浪平静一浪,反出现更多的波浪。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森田指出:&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逆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何谓自然,冬寒夏暑乃自然,想冬不寒、夏不热,悖其道而行之,就是人为的拙策。按照自然规律,服从之,忍受之,就是顺应自然。因此,顺应自然,就是认清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包括每个人的感觉、情感、精神活动以及神经质症状的形成与改变都有一定的规律,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即&事实为真&。
(2)&为所当为&的原则。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分为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两大类。通过个体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和改变的事物称为可控制的事物;相反,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者称为不可控制的事物。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者接受顺应自然的观点,不去控制那些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要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动。所以,为所当为就是在顺应自然的观念指导下的行动。如高良武久所述:&顺应自然的态度并不是说对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要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来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1)忍受痛苦,为所当为。神经质者本来具有强烈的生的欲望,但为死的恐怖所束缚,原有的精神能量均投入到对症状的关注上,从而影响了其正常社会功能的发挥。社会功能越差,注意就越固着在症状上,越把症状当做必须排除的异物看待,进而加重其症状。
要改变症状,一方面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接受症状;另一方面要随着本来固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即虽然症状存在,并且痛苦,也要接纳忍受,采取行动,做当做之事。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所谓做当做之事,就是按照生的欲望所表现出的上进心,认为自己应该做的那些事情。这样就会把一直指向内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同时,因为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上而使症状得到改善,也不必等症状消失,而是带着症状行动,虽然痛苦,但行动本身会增强信心,原来自己并非一事无成。
例如,特殊场合恐怖的不敢坐车者,想到坐车都害怕,因此回避&&&我会紧张,我会受不了的&。森田疗法要求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害怕没关系,但该坐还得坐。带着恐惧行动,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注意自己是否紧张了。坚持以往,恐惧就会逐渐减轻。
2)面对现实,陶冶性情。人的行动会影响其性格,一定的性格又会指导人做出一定的事情。行动会造就我们的性格,神经质性格是可以通过行动得以陶冶的。重要的是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逃避现实。
实际行动是提高对现实生活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所以,要求神经质者无论怎样痛苦也要忍受痛苦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如恐惧坐车,只有坚持坐车,在实际过程 中采用顺应自然的态度,才能使恐惧感减弱。
许多神经质者固执地认为,只有先除掉症状,才能做好要做之事。&等我不害怕,敢坐车了再坐车&,为此他们其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不做事情或少做事情,减少了实际生活的机会,并且使精神能量更集中指向内部,只关注自己的症状,使疑病素质进一步发展。
为所当为有助于症状的改善。重要的一点是,将注意由主观世界引向客观,精神能量移向外部世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内向型性格产生某种改变的过程。
相关内容:
推荐: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
(责任编辑:)
共2页,当前第1页&&&&&&坦然面对手抖紧张的方法
对于手抖紧张的心理,要培养一种接受理念。单纯语言上的接受现实是表层的,要学会深层次地面对紧张手抖。即如何坦然面对紧张手抖的方法?比如紧张是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每个人心中都出现过紧张的心理,当情绪紧张时,往往精力特别集中。可能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任务的完成,心中紧张会消失。这些都是方法,除此之外,我该如何坦然地面对手抖紧张?请大家帮我解决心理问题,我将不胜感谢!
08-09-28 &
根据你的情况我初步考虑你这是社交恐惧症.这和你的生长生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社交恐惧症是与别人交谈时紧张恐惧,不敢讲话,脸红,脚软,甚至交谈时会语无伦次,包括特别熟悉的亲人以外的所有人,尤其是上司或你认为对你的前途事业有影响的人.这个疾病严重影响你的工作和前途.我建议你采用中医中药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运用“3联安神”疗法,通过中药调理,心理梳理,情趣调理使你自己能够走出来,坦然面对属于你的一切,让自己有信心,挺起胸膛,敢于面对,你才是最出色的.祝你早日摆脱困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主要原因是你的心理原因啦,我以前也有个朋友,一紧张就说不出话来,特别是与陌生人说话,更是紧张得嘴都会哆嗦,脸更是淤青,后来朋友们就都帮助他,但越帮越乱, 有一次,我发现我和几个好友在聊天,他在一边听刚好有一个他不熟悉的朋友来玩,我们便聊了起来,突然,我那个朋友问了他一句话,他便回了我那个朋友的话,但是脸色却没有变,等他说完后脸色才变,后来,我就和几个他熟悉的朋友聊天,然后再找一两个他不熟悉的朋友在其中,让他们在我们聊的开心时不经意的去和他聊上一两句,慢慢的发现他比以前好多了,现在更是全好了。 所以有些事有时也不必太需注重,你越精神集中越历害,自己放宽心,所以呢,你要学着先从小事做事, 比方说,你试着去穿缝衣服针的线,针孔很小,线也细,所以要集中精神,但不要紧张,第一次穿不进去,再试第二次,第二次也没有穿进去,打住,不要再试了,因为你越穿心里越烦燥,越烦燥就会更紧张,因此你别再试啦,等心情平静下来或先去别的事去,等有空时再试,这个例子就是 说,凡事都不要太客观的去注意,心里更不要想一定会做好,要不你就试试反过来想, 希望这个方法能帮上你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的手抖纯粹是心理原因所致。它是社交障碍的一种表现。但是,在心理上,我们对待这种现象的对策应该是一样的。我可以篾视发抖,包容发抖,不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你当然也可以。换言之,就是抖,你也可以象我一样抖得坦然。很有趣的是,一旦你抖得坦然了,这抖也就会不知不觉地趋于缓和甚至消失了。信不信由你。 怎么才能坦然呢?要回答它,先让我们检查一下发抖的深层心理原因。 你谈到了发抖的直接原因,是心理紧张。紧张背后的原因何在?你说,是做事时“有个人在旁边看着我”。再追究,为何有人看着就会紧张呢?那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事情(比如打字)做得不好,被人家发现了以后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看法与评价,影响自己的社会形象。为何社会形象与舆论对你这么重要呢?因为你生活在对别人关注的依赖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没有得到足够的来自他人的关爱、呵护、赞扬、肯定、支持、帮助、包容、理解、信任……你就觉得没法活下去,至少是活得很糟糕。你的生活的意义在于尽力地取得自己周围人的好评,避免他们的非议。——这便是根本性的原因了。 根本性的原因是那些与症状有关的个性因素。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你的手抖问题,克服自己的社交障碍,一定要从个性缺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才好(你如果愿意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你可以进入我这里开设的“长线咨询”程序,它是专门用来完善你的个性的)。与手抖有关的个性问题简单地可以概括为:对爱的过分渴求;对舆论的过敏与“在乎”;虚荣心过强;自信缺乏。 现在我们找到了原因,再来分析你手抖现象中的“不由自主”,它实际上就是某种强迫性。 强迫性意味着你在手抖出现时即对自己的手部运动失去了自主性控制。它是由“精神交互作用”造成的。精神交互作用是一种恶性循环,意思是你越是努力去控制手抖,让它停下来,它就越是抖得厉害,不听使唤,而越是不听使唤,你内心中欲要控制手抖的愿望越强烈,就越抖得厉害。这正是你的“不由自主”的内部精神过程。控制欲越是强大,恶性循环中精神交互作用的速度就越快,形成激烈的震荡,手抖就越是无法控制,强迫性就越是明显。处于强迫性的手抖中,自己的感受变得很害怕,很紧张,是当然的,是条件反射似的。这意味着自己对自己的躯体失去了支配的能力,处于某种潜在的危险中。所以,紧张加倍了,焦虑加倍了,手抖越来越不可控制。 这种手抖要一直持续到自己采取了一些消积的应对措施时,如离开,才会停下来。落荒而逃,这个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方法是“外求”的。即以逃避的行为来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它的害处在于,自己的行为令自己感到丢脸,影响到了自己对局面进行有效控制的自信心。这样,加剧了自己对下一次相似情境下的反应的担忧,消蚀了自我控制的能力,等于是为下一次的手抖进行了不良的预期。因此,从一直维持手抖这种现象来说,逃避行为正是最有害的。所以说,虽然逃避一时解除了这一次手抖的精神交互作用,但为这一次与下一次之间的手抖现象的恶性循环提供了持续性的动力。 逃避是不可取的。外求是不可取的。结论是,必须从心理上进行对精神交互作用的突破。 找到了原因也分析了整个过程,现在让我们来看对策,相信它们就容易理解与接受了。 运用反向意念法,阻断精神交互作用:它是指当出现手抖等症状时,不与症状作对,不努力对自己说要让手抖停下来,(这是你以前通常有的想法),相反,倒是要包容它(抖就抖吧!)、怂恿它(你抖啊,你抖得厉害点,看你能把我抖成什么样!)。这样,就有效地从心理上打破了精神交互作用,进而防止了手抖的恶性循环。 合理定位,接受自己,包容问题:我是一个平常的人,有缺点有问题,包括心理问题,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原谅的。我接受我自己的问题。我不必有罪恶感,不必自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只不过我的问题有些特殊罢了,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增强自信,消除紧张。 放弃逃避心理与行为,勇敢面对挑战:当我出现手抖现象时,我不回避,不逃跑。别人如果问我,我泰然承认自己心理确实有点紧张,所以一时间手会发抖。让别人知道真实的我,比维持一个假象的我更让我感到踏实。我决不在发生手抖时匆匆忙忙离开,那是一种过分懦弱的表现。 摆脱不良舆论预期的钳制,战胜虚荣:我需要别人赞扬与肯定,需要爱,但我不需要人人都来爱我;我重视舆论,但我也不在乎。我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好坏是由我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由别人的评论来左右。只要自己行得端,不必害怕说三道四。走自己的路,任别人去说。 独自一人也会手抖,与你自己的联想有关。你看着自己的手,为自己如何让它不抖所困,联想到自己的手淫,担心自己可能在生理上有问题,害怕、焦虑、恐惧……进入了精神交互作用。其中最关键的是你的联想引起的紧张。其实你是胡思乱想。根本不可能有这回事。手淫就是手淫,手淫无害已是性科学上的公论。你没有理由这样担心的。 以上即是我对你的问题的回答,祝你:学习天天向上,恋爱蒸蒸日上!还有,快乐时时相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手抖,要引起重视,我院专家治疗手抖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