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3 0沙特阿拉伯商船和阿拉伯商船有什么区别

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
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
我有更好的答案
C项内容是新航路前的现象,D项与史实不符合,所以答案选择A项。西班牙殖民的方向是美洲不是东方,所以排除A项: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材料提供的时间及地点,葡萄牙与西班牙垄断东西贸易是在16世纪初
采纳率:7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葡人航海东来之背景与缘起;15世纪初,当规模庞大的郑和船队将东方海上贸易推;14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开始出现商业资;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端,东面和北面与西;葡萄牙古称卢济塔尼亚,自公元1世纪起,先后受罗马;5世纪初,日耳曼部族中的西哥特人占据了伊比利亚半;葡萄牙人在摆脱外族统治、建立独立国家的过程中,也;早在14世纪初,葡萄牙王国已经有了
葡人航海东来之背景与缘起
15世纪初,当规模庞大的郑和船队将东方海上贸易推向高潮之时,欧洲海上贸易区域亦开始由地中海向大西洋延伸。之后,郑和下西洋因其自身的种种弊端而无以为继,中国海外贸易开始全面收缩;而西欧则在社会经济动力和航海体制等方面孕育着进一步走向世界活力,并终于在世纪之末掀起了打通世界航线的航海高潮。
14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开始出现商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货币关系逐渐深入到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资本原始积累在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展开,西欧社会掀起了一股强烈的“黄金热”。同时,西欧国际贸易重心也开始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14世纪以来,西欧各国之间以及西欧与亚洲的商业往来日益频繁。西欧不仅需要东方的金银,同样需要东方的珠宝、香料和丝绸等。为了进一步扩大同亚洲各国的商业联系,得到那里的资源,西欧商人必须走出地中海,开辟新的航线。于是,位于地中海到大西洋连接处的葡萄牙,便积极着手海外扩张的准备。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端,东面和北面与西班牙接壤,西面和南面濒临大西洋,拥有8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8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葡萄牙发展海外贸易和海上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葡萄牙古称卢济塔尼亚,自公元1世纪起,先后受罗马帝国、日耳曼部族和阿拉伯人的统治。在罗马帝国长达4个世纪的统治期间,葡萄牙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罗马人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兴建了城市,修筑了灌溉工程;他们输入的罗马法,几经修改之后构成了葡萄牙法律体系的基础,而拉丁语则逐渐演变为葡萄牙语。
5世纪初,日耳曼部族中的西哥特人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建起西哥特王国。西哥特人的统治持续了近3个世纪,至711年被日益强大的阿拉伯人征服。阿拉伯人对半岛长达几个世纪的统治,为葡萄牙带来了东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推广了水利灌溉,引入了新作物和新产品,促进了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的发展,为葡萄牙最终摆脱外族统治奠定了基础。11世纪末,阿拉伯人的统治开始削弱,葡萄牙国内信奉基督教的莱昂王国趁机兴起,其国王阿丰索?恩里克斯经过长期武力斗争,于1143年推翻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国家。
葡萄牙人在摆脱外族统治、建立独立国家的过程中,也逐渐具备了走向世界的社会经济条件。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葡萄牙的波尔图和里斯本等一些城市,日益发展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葡萄牙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建造兵船和从事海战的战术,并且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它在葡萄牙争取独立的斗争中锻炼成长,进而为其海上扩张奠定了实力基础。
早在14世纪初,葡萄牙王国已经有了一支规模可观的航海舰队,葡萄牙商船与荷兰、英国保持经常性商业往来,向西南方向则航行到加那利群岛。国王费尔南多一世(年)时代,葡萄牙商业出现空前兴盛的局面,里斯本已成为大西洋沿海的重要外贸港口。随着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具备了海外扩张的基本政治前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牙民族统一国家形成于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王权、贵族和新兴商业资产阶级三者之间有了相当程度的利益一致性,形成了一股推动海外扩张事业的合力。重商主义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将王权的财政需求同对外贸易联系在一起。发展国内外商业和进行海外拓植成为王权开辟财源的重要途径。因此,自14世纪以来,历代葡王都把发展海上势力作为传统政策。例如,他们开放王家森林,以木材供应造船业;赏赐骑士特权,以奖励优秀造船官员;招揽热那亚水手,以培养优秀海员;强制实行海上保险,以发展壮大海运业;鼓励贸易,以吸引外国人,等等。这些都为海上扩张奠定了基础。大批中小贵族,因为通货膨胀,地租收入不断下降,所以不惜冒死远航,把海外掠夺视为唯一的发财之道。至于那些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分子,他们的利益“与那些贵族的利益并不冲突”。13~14世纪,波尔图和里斯本的商人即垄断着从直布罗陀至北海的香料贸易,他们对打通亚洲的香料贸易航线自然是非常积极的。于是,国家联合商人和贵族的力量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进行了向南挺进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远洋航海活动。 东方航路的开辟 亨利王子时期的航海探险活动
以航海家著称的亨利王子(O Infante D. Henrique),是西欧航海事业中推进组织活动的第一人,对葡萄牙航海技艺和海上拓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葡萄牙西南海岸的萨格里什(Sagres)创办航海学校,培训本国水手;设立专门研究航海技术的观象台,广泛收集地理、气象、造船、航海、海流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聘请热那亚和加泰罗尼亚等地的航海人才为师,以提高本国船员的素质;在格拉斯修建海港、码头、船坞,建造和维修远洋船只。不仅如此,他组织进行了深入大西洋和南下非洲海岸的一系列探险活动。
1415年,亨利王子派遣探险船参与了由葡王若昂一世(D. Joao I)亲自指挥的海上远征活动,首先占领了非洲北部重要港口城市休达(Ceuta)。是年7月23日,一支由19000名陆军、1700名水兵、近200多艘战船组成的远征队从里斯本出发。8月21日,船队抵达城下。进攻开始后不久,葡萄牙人由一扇城门攻入城内,至傍晚时候,休达城落入葡萄牙人手中。该城位于直布罗驼海峡,控制着通往大西洋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它还是陆地和海上的贸易中心,其附近有富庶的农业地区。因此,占领休达城,不仅提高了国王的威望,而且为进一步的对外扩张提供了一个前进的据点。占领休达城成为葡萄牙一系列对外扩张和海上探险活动的开端。
年,亨利王子派人探索和考察了加那利群岛及其附近地区。大约在年间年,若昂?贡萨维斯?扎尔科(Jo?o Gon?alves Zarco)和特里斯唐?瓦斯?特谢拉(Trist?o Vaz Teixeira)成功地航行到了圣港岛(Ilha de Porto Santo)和马德拉岛(Ilha da Madeira),并由此开始了对马德拉群岛(Arquipélago da Madeira)的垦殖和开发。
大约在1427年或1432年,迪约戈?德?席尔维斯(Diogo de Silves)发现了除佛罗雷斯岛(Ilha das Flores)和科尔沃岛(Ilha do Corvo)以外的亚速尔群岛(Arquipelago dos A?ores)。1439年,摄政王唐?彼得罗(Dom Pedro)授权亨利王子向该群岛移民,1445年以后,移民垦殖过程全面展开。对这些大西洋岛屿的发现和开发,为葡萄牙人探索西非海岸的航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434年,受亨利王子之命,吉尔?埃亚内斯(Gil Eanes)完成了绕过博哈多尔角(Cabo Bojador)的艰巨任务。次年,吉尔?埃亚内斯和阿丰索?巴尔达伊亚(Afonso Baldaia)再次出发,安全通过该角,并向南航行了50里格,到达了一个被命名为鲁伊沃斯湾(Angra dos Ruivos)的地区。此后几年,他又进行了几次航行,到达了加莱(Galé)和黄金河(Rio do Ouro)地区。
于是,除了北非摩洛哥的休达城,葡萄牙人还拥有了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并且已经沿非洲沿岸进行了多次航行,到达过博哈多尔角以南。显然,继续向南航行的基础已经奠定。
1441年,亨利王子选派其贴身卫士安唐?贡萨尔维斯(Ant?o Gon?alves)为船长,驾船前往非洲西海岸。他从黄金河地区把首批黑奴带回了葡萄牙。第二年,安唐?贡萨尔维斯和努诺?特里斯唐(Nuno Trist?o)又到那里捕获了更多的黑人。事后,安唐?贡萨尔维斯返航回国,而努诺?特里斯唐则继续向南航行,一路顺风地到达了布兰克角(Cabo de Blanco,意为白色之角)。迪尼什?迪亚斯(Dinis Dias)和贡萨罗?德?辛特拉(Gon?alo de Sintra)亦在该地区进行了探险活动。
1443年,安唐?贡萨尔维斯再次出发,前往黄金河地区购买奴隶。葡萄牙人向当地人购买了10名奴隶,以及一些金粉、一把匕首和几个鸵鸟蛋。这是在非洲海岸进行的第一次奴隶买卖。鉴于最初几次航行的结果令人满意,摄政王签署命令,授予亨利王子向博哈多尔角以南地区航行的专有权。
同年,努诺?特里斯唐继续向南航行,到达了一个叫阿尔金(Arguim)的深水大海湾,湾内分布着几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年间,兰萨罗特?德?拉戈斯(Lan?arote de Lagos)经王子授权,组织了远征队前往阿尔金,在纳尔岛(Ilha de Naar)和蒂德尔岛(Ilha de Tider)捕捉了大批奴隶。
1444年,努诺?特里斯唐到达了塞内加尔河(Rio Senegal);同年,迪尼什?迪亚斯(Dinis Dias)发现了佛得角(Cabo de Verde)和帕尔马岛(Ilha Palma)。这一年的航行,使葡萄牙人与撒哈拉大沙漠(Deserto do Sara)以南的黑人进行了首次直接接触。1446年,阿尔瓦罗?费尔南德斯(Alvaro Fernandes)到达了现在称之为几内亚-比绍(Guiné-Bissau)的地区,因而成为第一个进入非洲内陆的人。
1455年,亨利王子选派富有航海经验的意大利海员路易斯?德?卡达莫斯托(Luis de Cadamosto)为船长,命他继续组织向南航行。3月 22日,他的船队起锚南行,仅3天就到达了圣港岛。此次航行过程中,他到达了冈比亚,途中访问了马德拉岛、加那利群岛、阿尔金湾、布兰克角、塞内加尔、布多迈尔(Budomel)王国、佛得角等。卡达莫斯托用带去的马匹等货物交换了布多迈尔王国的奴隶。
1456年,迪奥戈?戈麦斯(Diogo Gomes)和卡达莫斯托再次率3艘船远航探险,因被风吹离了航线而发现了佛得角群岛的几个岛屿。1460年,佩得罗?德?辛特拉(Pedro de Sintra)到达了塞拉里昂(Serra Leoa)。同年,安东尼奥?达?诺里(Antonio da Nori)又发现了佛得角群岛的另外几个岛屿。于是,至1460年,佛得角群岛的主要岛屿已经被发现,由此开始了系统的移民垦殖活动。
通过这些连续性的探险活动,葡萄牙人建立了深入大西洋的前哨阵地;海外拓植已由少数人的自发性行动,演变成一种在一定权力支持下、有领导有组织的持续不断的运动,初步形成了各阶层联合扩张的格局。尤其重要的是,随着海外探险活动的推进,经济联系也不断扩展,葡萄牙人在加那利、马德拉、亚速尔从事最初的殖民垦殖活动,购买这里的蔗糖、酒和谷物。直接的经济联系甚至扩伸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这里出产的谷物、黄金,甚至奴隶成为交易对象。西欧人对海外资源的追求更加迫切,扩张大西洋已显示出有利可图的利润前景。15世纪末,西、葡两国终于掀起了打通世界航线的航海高潮。
跨越非洲南端的探险航行
亨利王子逝世后,葡萄牙当局继续推进沿非洲西部海岸向南部航行的探险活动。1469年,唐?阿丰索五世(Dom Afonso V)与里斯本的商人资本家费尔南?戈麦斯(Fernan Gomez)签定合同,授予他与非洲西海岸居民进行贸易的专有权,条件是,他必须每年沿海岸至少发现100里格,并每年向王室交纳20万雷阿尔(reis)的款项。在合同期内(年),戈麦斯组织了航行,先后发现了从塞拉利昂到圣卡塔莉娜角(Cabo de Santa Catarina)的土地,包括米纳(Mina)、圣多美(Ilha de S. Tomé)和普林西比(Ilha do Principe)诸岛以及费尔南?多波岛(Ilha de Fernan Dulmo)。在最后一次的航行中,指挥者西格拉第一次越过了赤道。
费尔南?戈麦斯的合同结束后,唐?若昂亲王亲自担负起海上探险活动的组织工作。他首先组织舰队保卫几内亚沿岸免受西班牙人的进攻。经过努力,1478年,葡西两国签定了阿尔卡索瓦条约(Tratado das Alcá?ovas),其中规定:葡萄牙永远放弃对加那利群岛(Ilhas Canárias)的占有权,而西班牙则答应不派船向该群岛以南航行。于是,待发现的世界以穿过加那利群岛的纬线(约北纬28度半)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的发现权归西班牙,南部则归葡萄牙。这是葡西两国第一次瓜分世界。
1481年,唐?若昂亲王继位,称唐?若昂二世(Dom Jo?o II)。他下令在米纳(Mina)建立一座城堡,以加强这一在商业交换中最有利可图的非洲地区的防卫。为此,国王挑选了最优秀的船长,组成了一支由9艘卡拉维拉船和2艘乌尔卡船(Urca)构成的远征队。同年12月12日,迪奥戈?德?阿赞布雅(Diogo de Azambuja)指挥远征队抛锚起航,日正式开工。城堡建成后以国王最诚信的圣徒圣?若热之名命名为“圣若热的米纳城堡”(Castelo de S, Jorge da Mina)。这是继阿尔金之后葡萄牙人在西非沿岸建立的第2个殖民据点。
唐?若昂二世在致力于巩固已经发现的地区的同时,制定了更为远大的计划:发现经大西洋通往印度的航道。为此,他下令打造船只,雇佣曾在非洲沿岸的巡逻船队中为其效劳的迪奥戈?康(Diogo C?o)为船队总指挥,继续推进向圣卡塔莉娜角以远地区航行的探险活动。1482年春天,迪奥戈?康奉命率领船队出发,船上除带足了供长时间所用的食物以及用于途中与当地人交换和送礼的物品外,还有一样新鲜的东西:带有葡萄牙徽章和十字架的纪念石柱(Padr?es de Pedra)。船队走过已知的海岸后,继续南行,到达了扎伊尔河口(Rio Zaire),他在北岸竖起了第1根纪念石柱。然后继续向南航行,发现了洛勃角(Cabo do Lobo),即今之“圣玛利亚角”(Cabo de Santa Maria)。他误认为他所到达的圣卡塔利纳角就是非洲的南端。
1485年,迪奥戈?康再次出发向南航行。到了扎伊尔河,与刚果国王进行了友好的接触,双方交换了货物。他又在圣玛利亚角以南的黑山竖起了第2根石柱。为了进一步证实他在第一次航行中确实发现了通往印度的航线,他的船队继续向南航行了1400公里,结果来到了塞拉?帕尔达(Serra Parda),在这里竖起了第3根石柱。然后返航,于1487年上半年回到了里斯本。迪奥戈?康的两次航行,发现了冲赤道到南纬22度长达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并进入了西南非地区。他还开创了在所到之处竖立纪念石柱的先例,为后来各国的探险家所仿效。
1487年,唐?若昂二世组织了另外一支远征队,起用在前几次航行表现突出的巴托洛梅乌?迪亚士(Bartolomeu Dias)为总指挥,驾船向塞拉?帕尔达以远航行。该船队于8月从里斯本出发,沿着熟悉的航线,顺利到达了米纳。在此补充了淡水和新鲜食品,并竖起了第1根石柱,然后向扎伊尔河口前进,进而越过了塞拉?帕尔达。1488年1月间,船队在南纬33度遇到风暴。由于风向不定,一连5天在一个小海湾打转。于是,船队离开海岸,在风暴中进行了13天的远海航行。风暴稍微平息后,迪亚士决定改变方向,先向东航行了几天,因没有发现陆地,又转而向北航行。2月3日,终于看到了陆地――圣?布拉斯(S. Brás),船只停泊地稍前一点的地方是个海湾。因看到那里有许多当地黑人在放牧,迪亚士便将此湾命名为“牧人湾”(Angra dos Vaqueiros)。这里已是非洲的最南端。此后,船队又毫无目的地航行了一小段距离,于是,便绕过了非洲南端(南纬33°线)的全部海岸,由大西洋进入了印度洋。船队来到了一个小岛,在那里竖起了第2个十字架石柱,并把若奥?英凡特那艘船上的水手们所望见的那条河流命名为“英凡特河”(Rio do Infante)。
因没有再发现新的陆地,船员们一致要求返航。在返航途中,将船队所经过的非洲最南端命名为“针角”(Cabo das Agulhas,今译厄加勒斯角)。过了该角,在望见一块海边巨石时遇到了强烈的风暴,迪亚斯就称之为“风暴角”(Cabo das Tormentas),并在此竖起了第3根纪念石柱。后来,若昂二世听了迪亚斯的汇报,下令把“风暴角”改为“好望角”(Cabo da Boa Esperan?a)。船队回到西海岸的小湾时,人手已经不够驾驶3艘船,于是,迪亚士下令烧掉了小船,把船员分配到卡拉维拉船上。迪亚士在小湾竖起了第4根石柱,补充了航行所需,然后沿着海岸顺风北航。停经普林西比岛后,船队来到了米纳城堡,进一步补充饮水。此后的航行与来时不同,船队离开海岸深入远海,绕过了一个大圈,于1488年年末,即出发16个月后,船回到了特茹河,受到凯旋式的欢迎。
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印度洋的航行,是航海探险进程中的一大突破,它意味着通往印度的航路已经打通,对后来的地理发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达?伽玛船队首航印度的航行
1492年,为西班牙服务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成功横渡了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此事在欧洲引起了轰动,也引起了西葡两国对发现权利的争夺。经过教皇的调解,双方于1494年达成《托德西拉斯条约》,以代替原来的《阿尔卡索瓦条约》。该条约规定:以佛得角以西370里格的经线为界(约西经41度),以东地区的发现和占据权归葡萄牙,线以西归西班牙。该条约签定,实际上肯定了此前葡萄牙在探险中取得的利益。
1495年唐?曼努埃尔一世(Dom Manuel I)于1495年即位后,通往东方的探险航行重新纳入议事日程,并由此进入了决定性阶段。他首先命令迪亚士建造了新型船舶――三桅方帆圆形大船。他精心挑选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为船队长,令其组建船队。伽马的船队由4艘船组成,它们分别是: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圣拉法埃尔号”、“贝里奥号”和一艘运送补给品的小船。队员约有170人,包括水手、士兵、翻译和十来个罪犯。在船队长所乘的圣加布里埃尔号上,有国王赠予伽马的一面印有红色十字架的白色旗帜。
日,伽马的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在总领航员佩罗?德?阿伦克尔(Pêro de Alenquer)的带领下,沿着迪亚斯的航行路线行进。已被任命为米纳要塞长官的巴托洛梅乌?迪亚斯与伽马同行,前去赴任。8月,各船相继到达佛得角的圣地亚哥岛(Ilha Santiago),迪亚斯与伽马分手,沿非洲海岸前往米纳。伽马船队在当地停留一个星期,进行了小规模的修补并补充了淡水。尔后,按照迪亚斯的建议,船队离开海岸,深入南大西洋航行。从8月3日至11月8日,船队在茫茫海洋中航行了整整3个月,最后,西风将船队吹送到了好望角附近。在选择好了合适的登陆地点之后,伽马决定在一个海湾抛锚,并将之命名为圣?埃列娜湾(Baía de Santa Helena)。
在圣?埃列娜湾,伽马船队与当地的黑人建立了和平的接触,并送给他们许多礼物。不久,船队拔锚起航,继续向东航行,来到了非洲东海岸的圣布拉斯湾(Angra de S. Brás)。伽马下令烧掉了运输补给品的小船,将船上的水手和货物分配到其他船上。伽马一行与当地的黑人友好相处,用软帽和金属链交换了当地人的象牙手镯,并在此立下了第1根石柱。12月25日,他们在航行中望见了一片陆地,并将其命名为纳塔尔(Natal,葡文意思是圣诞节)。日,船队在今莫桑比克境内一条河口处抛锚。因当地人的友善,伽马将所到之地称为“好人地”(Terra da Boa Gente),把一条水色呈青铜色的河流命名为“青铜河”(今名伊尼亚里梅河)。伽马一行与当地人进行了友好的接触,两名水手还在当地人的草房里睡了觉,这是自出航以来第一次在陆地上睡觉。
5天之后,刮起了顺风,船队长下令起航。为了避开流向陆地的海流,船队离开海岸,继续向北航行,远远经过了著名的索法拉港口(Porto de Sofala)。1月22日,船队的水手们望见了一片长满树木的平原和一条河口很宽的河流。伽马的人与当地人民进行了友好的接触,了解到摩尔人(Mouros)乘大船在印度与索法拉之间南来北往的重要消息,阿拉伯语言成为贸易活动中的沟通工具。这些消息使伽马相信,此次航行的目的地印度已经不远了。于是,就把这条河命名为“吉兆河”(Rio dos Bons Sinais,今名克里马内河Rio de Quelimane)。他们在此河口停留了32天,完成常规性的任务:修理船只、补充给养、治疗伤员。出发前,伽马留下了经过此地的标志:圣拉法埃尔碑。
3月2日,船队来到了南纬15度的莫桑比克港(Mo?ambique)。在此,伽马了解到了当地的居民构成、与印度的贸易关系和贸易货物等重要信息。这使他更加确信,离印度不会太远了。同时,他也认识到,必须找一个领航员。为此,伽马给莫桑比克岛的苏丹送去礼物,结果得到了一名领航员。临行前,伽马船队遭到了当地人的袭击,因为他们知道了新来者是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31葡萄牙的航海史等内容。 
 大航海时代的真实历史_社会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一,&教皇子午线&与早期殖民掠夺 新航路开辟后, 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积极向外扩张, 最早走...  自此,葡萄牙成 为十四世纪欧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 二、葡萄牙崛起的大致历程葡萄牙海上霸权的建立,始于 15 世纪的亨利王子时代。这位被历史学家称作“航海家” 的...   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历经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航至 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成为中国航海史上的创举。1420 年葡萄牙创办了航海...  葡萄牙此时正处于“航海家亨利”统治时代。亨利是葡萄牙历史上最为雄才大略,富有战略眼光的领袖。亨利王子 生于 1394 年,其父是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母亲是莎士比亚...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一:Portugal nautical motif 葡萄牙航海动机 1:Portugal is ...Looking back on the history of thinking:回望历史的思考: 1Dare to do ...  葡萄牙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向外发展的基础已经具备和逐渐成熟。如长期的海上生 活使其掌握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航海经验,并且具备了较高的航海技术和水平。14 世 纪...  正是凭借着对于地理学和航海战略 的痴迷,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葡萄牙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为航海而 建的天文台和图书馆。他还召集了意大利人、...  49、1143 年 50、葡萄牙大航海时代从什么时候开始? 50、15 世纪之后 51、葡萄牙历史上著名航海家都有谁? 51、恩里克王子,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 52、葡萄牙重大...一个是造船用钢材不同,现在军舰设计要考虑低可探测性, 不单单是外形上的,还有比如磁性等等要考虑、、
二是水下部分的设计也不尽相同,军舰最大速度一般都在30节左右,民船因为要考虑经济性最大速度一般都在15左右、、所以军舰的水下部分都设计成能适应高速航行需要的形式、、大部分舰船为考虑航行稳定性,船底外部还设有减摇鳍等、、、
三是外形上的长宽比的区别、、军舰要兼顾高速性能、适航性能等等,长宽比一般在10:1到8:1之间,像提康德罗加级是10.2:1,在提级舰体基础上发展来的阿利。伯克级是8:1左右、、个别的像新加坡的可谓级是6.9:1、、、、而民船考虑的是装载量,一般长宽比都比较小、、但也不是绝对、、像破冰船之类的长宽比也比较小、、
四是动力方面、军舰现在主流的是燃气轮机,...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商船的船员是“老乡”。
这要从解剖学的角度去理解。每个人各个部位生理貌象都不一样。对同样的问题的看法、感觉、评价都相差很大。因此,我认为只要你自己觉得满意就行。
简言之,智利海军防护巡洋舰“艾斯米拉达(I)”号
这是俄国在18世纪初的驱逐舰,属拉乌克埃级,是从法国订购的,一共是11艘,1904年开造,1905年下水,1906年入役,是当时的主力驱逐舰,主要布防海域是波罗...
楼上的没有考虑到两栖舰艇的情况,我认为1965年以前我国海军最大的军舰应该是LST坦克登陆舰.
排水量: 标准1,653吨,满载4,080吨
运载能力:...
答: 醫生技術高明,經驗豐富,態度服務好,救死扶傷,工作不分晝夜,能夠治好我的病真是很多謝曾醫生。
答: 三战 60%是由核冲突爆发的,40%则是资源掠夺,土地纠纷,或其他原因
答: 以下回答不针对任何组织.如有雷同,哀其国家.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实行西式民主是否认民主,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句话没问题.国情不同.民主的方式也不一样.成功的如韩日匈...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成语故事相关推荐&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知识点 & “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功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然而,长城还曾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对外开放功用。从秦朝开始,长城和烽燧(即烽火台,是古代报警系统,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证域内交通大道畅通的重要条件。汉代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长城烽燧正是沿此道修筑。使节往来,商旅往还都是走的这条大道。长城成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屏障。&&&&&&&————选自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材料二& 1500年以前的历史实质上是欧亚大陆的历史。一条“丝绸之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在这条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把中国古代文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材料三&欧洲人能够多在15世纪末开辟新的航路,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并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海员。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王希望能够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香料等商品,对远洋事业很支持。15世纪时,东西方传统的陆路商路被阻断。哥伦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选自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1)依据材料一,归纳长城的功用。(3分)(2)说出材料二中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史实。(2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3分)(4)综上所述,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具备的共同条件有哪些?(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山西盂县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功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然而,长城还曾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对外开放功用。从秦朝开始,长城和烽燧(即烽火台,是古代报警系统,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本题考查的是长城的功用。根据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的观点可以看出,古代长城的主要功用包括:防御扰掠;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对外开放功用;保证域内交通大道畅通;保护“丝绸之路”的屏障。(2)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把中国古代文明,如指南针、火药等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文化。(3)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分析材料三的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造船水平和航海知识的掌握;指南针传入欧洲并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地圆说流行;西班牙、葡萄牙对财富的向往;传统的东西方商路被阻断;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等。(4)本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具备的共同条件。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综上所述,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具备的共同条件有政府政策的支持,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经济发展;便利的交通条件;杰出历史人物的推动等。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功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然而,长城还曾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对外开放功用。从秦朝开始,长城和烽燧(即烽火台,是古代报警系统,如有敌情,白...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功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然而,长城还曾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对外开放功用。从秦朝开始,长城和烽燧(即烽火台,是古代报警系统,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与“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功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然而,长城还曾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对外开放功用。从秦朝开始,长城和烽燧(即烽火台,是古代报警系统,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相似的题目:
“欧洲人说,他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是一个有功之臣;印第安人说,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这里的“他”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前后七次下西洋西洋是指今天的大西洋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国家的联系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历史事件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启蒙运动宪章运动文艺复兴
“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功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然而,长城还曾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对外开放功用。从秦朝开始,长城和烽燧(即烽火台,是古代报警系统,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证域内交通大道畅通的重要条件。汉代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长城烽燧正是沿此道修筑。使节往来,商旅往还都是走的这条大道。长城成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屏障。————选自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材料二 1500年以前的历史实质上是欧亚大陆的历史。一条“丝绸之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在这条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把中国古代文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材料三欧洲人能够多在15世纪末开辟新的航路,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并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海员。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王希望能够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香料等商品,对远洋事业很支持。15世纪时,东西方传统的陆路商路被阻断。哥伦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选自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1)依据材料一,归纳长城的功用。(3分)(2)说出材料二中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史实。(2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3分)(4)综上所述,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具备的共同条件有哪些?(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材料一著名长城学者罗哲文指出:关于长城的功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然而,长城还曾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对外开放功用。从秦朝开始,长城和烽燧(即烽火台,是古代报警系统,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证域内交通大道畅通的重要条件。汉代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长城烽燧正是沿此道修筑。使节往来,商旅往还都是走的这条大道。长城成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屏障。————选自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材料二 1500年以前的历史实质上是欧亚大陆的历史。一条“丝绸之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在这条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把中国古代文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材料三欧洲人能够多在15世纪末开辟新的航路,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并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海员。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王希望能够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香料等商品,对远洋事业很支持。15世纪时,东西方传统的陆路商路被阻断。哥伦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选自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1)依据材料一,归纳长城的功用。(3分)(2)说出材料二中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史实。(2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3分)(4)综上所述,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具备的共同条件有哪些?(2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牙语和英语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