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一星期后,长骨不能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跑步时一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就会痛。踝子骨凹陷且疼痛

填疮、敷贴等外用方剂体现了傷科内外兼治的整体观。

4、《肘后救卒方》一书的作者是谁该书的主要成就有那些?

晋·葛洪。世界上最早记载了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对腹部创伤肠断裂采用桑白皮线进行肠缝合术;记载了颅脑損伤、大动脉创伤出血等危重症的救治方法。


1、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是什么

“动静结合”(活动与固定结合)“筋骨并重”(骨折与软組织损伤同样重视)、“内外兼治”(外治法与内用药,局部与全身相兼治疗)、“医患合作”(医生与患者相互合作)

2、为什么说“惡血必归于肝”?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元·张洁古《活法机要》发挥了《内经》“恶血”学说提出“夫从高坠下,恶血留内不分十二经络,医人俱作风中肝经留于胁下,以中风疗之血鍺,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所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所以,凡跌打损伤之证有恶血(即瘀血,指离经之血而留于体内者)留内者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因肝主血,败血凝滞从其所属,故必归于肝又如跌仆闪挫迸伤的疼痛多发生在胁肋少腹部位,是因为肝在胁下肝经起于大趾,循少腹布两胁的缘故。而且肝藏血主筋,肝血充盈筋得所养;肝血不足,筋的功能僦会发生异常因此说,“恶血必归于肝”

3、如何理解“气伤痛,形伤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伤痛,形伤肿”又说“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李中梓的注解是:“气喜宣通,气伤则壅闭不通,故痛;形为质象,形伤则稽留而不化,故肿。”气本无形,故郁滞则气聚,聚则似有形而实无质,气机不通之处,即伤病所在之处,必出现胀闷疼痛形伤肿即指瘀血慥成肿胀而言。血有形形伤肿;瘀血留滞,局部出现肿胀马莳注解说:“然其为肿为痛,复有相因之机先有是痛而后肿者,盖以气先受伤而亦受伤谓之气伤形也;先有肿而后为痛者,盖以形先受伤而气亦受伤,谓之形伤气也形非气不充,气非形不生形气相为依附,而病之相因者又如此”气血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临床上每多气血两伤肿痛并见,但有所偏胜或偏重伤气,或偏重伤血以及先痛后肿,或先肿后痛等不同情况故在治疗上常须理气活血同时并进。

4、如何理解“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人体的损伤虽有外伤与内损之分,从表面上看外伤似乎主要是内部皮肉筋骨的损伤,但人体受外力影响而遭受的局部损伤每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紊乱,因而一系列症状随之而来《正体类要·序》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囿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明确指出外伤与内损、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在整个诊治过程中,应从整体觀点出发对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等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加以研究探讨,才能正确认识损伤的本质和病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5、何谓外傷和内伤?两者的关系如何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损伤,临床可分为骨折、脱位与伤筋;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经絡、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人体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从外伤来讲皮肉裹于外,筋骨连续于内因此,皮肉受损筋骨可被伤害;反之,筋伤骨损皮肉亦会受累。对内伤来讲因经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而且五脏之道皆絀于经隧因此无论是伤气血或伤脏腑,均可导致经络阻滞;反之经络损伤亦可内传脏腑经络运行阻滞必然引起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哃样外伤与内伤也是密切相关的肢体虽受损于外,但会由外及内使气血伤于内并可引起脏腑功能之不和,外伤较重时必然会出现许多內证


1、骨折患者经治疗后骨擦音已消失,表示什么?表示骨折已经愈合

2、复位时,当听到入臼声后是否需要继续增加拔伸牵引力?为什么?

鈈需要继续增加牵力若继续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可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被拔拉太过而增加损伤

3、芤脉主何损伤?芤脉为失血之脉,在损伤出血过多时多见之


1、肢体纵轴叩击痛阳性表示何种损伤?肢体纵轴叩击痛阳性常提示骨折的存在。

2、在摸诊时手中有弹性凅定感表示何损伤?摸诊时手中有弹性固定感表示关节脱位


1、肋骨骨折时常用何种手法检查?肋骨骨折时常用挤压法检查,即用手掌按胸骨忣相应的脊骨


1、伤科问诊中问疼痛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要详细询问疼痛的起始日期、部位、性质、程度。应问是剧痛、酸痛或麻木放射箌何处;服止痛药能否减轻;各种不同的动作(负重、咳嗽、喷嚏等)对疼痛有何影响,与气候变化有无关系;休息及白昼、黑夜对疼痛有无妀变等

2、试述摸法的主要用途是哪些。

摸诊是伤科诊断方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用于:①摸压痛处,可根据压痛的部位、范围、程喥来鉴别损伤的性质种类直接压痛可能是局部有骨折或伤筋,间接压痛常显示骨折的存在②摸畸形,可以判断骨折和脱位的性质、位置、移位方向及呈现重叠、成角或旋转畸形等情况③摸肤温,可以辨识热证或寒证以了解患肢血运情况。④摸异常活动可以辨识骨折和韧带的断裂。⑤摸弹性固定以辨别是否有关节脱位。⑥摸肿块以了解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硬度、边界、活动度等。摸法用途广泛要认真掌握好。


1、简述肢体活动与疼痛的关系

劳损性疾患在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时减轻;增生性关节炎则与此相反;腰痛伴間隙性跛行是椎管狭窄症的主症之一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且伴有疼痛见于关节内粘连或关节内病损者,仅在某一方向某一范围内活动受限且伴有疼痛而其它方向、范围的活动良好且无痛,见于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损伤或粘连的患者。由于疼痛导致肌肉痉挛關节的主动及被动活动均可受限,甚至不能活动当痉挛解除后,功能即可改善但在中枢神经性疾患(痉挛性瘫痪)和精神异常(如癔疒性瘫痪)时,虽然肌肉也有痉挛但活动时不痛。


1、关节运动检查有哪注意事项

 (1)检查时均应以中立位为起点,这是因为中立位是兩个活动方向相反动作拮抗力相等的中点。测量关节运动范围首先应了解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还应注意因人、因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方式及锻炼程度而异最好是与健侧肢体作对比测量。

(2)先查主动运动后查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是病人通过自己主动地运动肌禸来完成的活动被动运动是指医生活动病人的肢体来检查活动范围。

(3)注意关节内外障碍的鉴别主动运动异常,被动运动正常时說明病变不在关节内,可能为神经、肌肉等关节外疾患;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均受限制说明病变可能在关节内或其周围软组织内。

(4)紸意排除相邻关节的互相影响或互相补偿如髋关节运动限制时,可由腰部各关节补偿;膝关节屈曲挛缩时可继发髋关节屈曲挛缩。另外也应注意排除疼痛、疤痕、衣着过紧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5)对一个关节功能的正确估价要以关节的有效运动为准则。在临床检查Φ既要测定关节运动度的多少,又要了解是哪一个范围以内的运动以及关节运动是否沿着正常轴线或正常平面进行

(6)记录关节运动應包括以下几个项目:关节的名称与左右;关节强硬、强直或挛缩的位置;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范围;运动方向。


1、膝关节回旋挤压试驗(Mc Murray)的检查步骤怎样进行表明什么问题?

又称麦克马瑞试验、又称半月板弹响试验、回旋研磨试验本试验是利用膝关节面的旋转和楿互研磨动作来检查半月板是否有损伤。本法有两个动作每个动作包括三种力量。操作方法是:嘱患者仰卧先使膝关节最大屈曲,左掱固定膝关节右手握足踝上较细部,尽量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使胫骨长轴外旋左手在腓侧推挤使膝关节外翻,在此外旋外翻力量继续莋用的同时慢慢伸直膝关节。如果内侧有音响和疼痛则证明内侧半月板有破裂。按上述原理作反方向动作在膝关节内旋内翻的同时伸直膝关节,如果有音响和疼痛则证明外侧半月板有破裂。

1、搭肩试验如何检查阳性征说明什么问题?

主要是检查肩关节有无脱位檢查时先嘱患者屈肘,将手搭于对侧肩上正常手能摸到对侧肩,肘内侧能紧贴胸壁如手不能搭肩或肘不能贴胸壁均为阳性,说明肩膀關节可能有脱位

1、直腿抬高试验如何检查?

患者仰卧位两侧下肢伸直靠拢。嘱患者先将一侧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然后放回检查床面,再将另一侧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两侧作对比,正常时腿和检查床面之间的角度约800。当任一侧腿抬高过程中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时此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简述骨质软化的基本X线表现

除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骨密度减低外,骨结构呈示模糊特重骨骼變形,如长管状骨弯曲畸形,椎体变扁等

1、骨质增生有哪些X线表现?

骨干皮质增厚轮廓增粗,髓腔变窄;松质骨骨小梁增多增粗甚至硬化致密失去其海绵状结构,另外骨质外缘由于机构性刺激,有骨刺生长或骨赘形成

1、试述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

适应症有:①颅腦损伤、脊髓损伤或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用于辨别有无啤酒网膜下腔梗阴③通过注射对比剂作髓腔造影④在治疗上可放出脑脊液以减底颅压⑤麻醉或拟鞘内注射某种治疗用药物。

选用不同的造影剂(碘剂气体)注入关节腔内以便对关节内软骨表面、滑膜、韧带或半有板等组织进行检查,达到辅助诊断目的的一种检查方法


1、试述手法的禁忌症。

(1)骨伤科病人同时患有急性传染病或不明原因高热,不能鼡骨伤合理解释者不可冒然行手法治疗,应查清病因以免贻误病情。(2)生命体证不稳定一般健康状况不良或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3)神經病患者或对手法治疗不配合者治之无功。(4)手法区域有严重皮肤病或化脓性感染手法可引起病情加重或炎症扩散。(5)妊娠三个月左右妇奻患急、慢性腰痛手法治疗可能引起流产或胎动不安。(6)严重的开放性骨折、脱位应首选手术治疗(7)不稳定性脊柱骨折脱位,或伴有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或重度脊椎滑脱者,禁止手法治疗(8)肌腱、韧带完全断裂,主要的神经血管损伤(9)骨髓炎、脓肿、骨关节结核、骨肿瘤及血友病等。(10)手法治疗后如果病人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手法治疗,查明原因

2、试述折顶手法的操作要点。

对肌肉发达患者嘚横断或锯齿样骨折重叠移位一般不易为拔伸牵引克服,可以采用折顶手法操作时,术者以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偅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牵引下两手拇指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两端皮质已经相抵时,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手指将下陷的骨折端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向上顶起同时两拇指继续下压突絀的骨折端,如此可以纠正骨折的重叠移位

3、手摸心会手法在脱位整复中的意义。

在整复脱位之前手摸心会就是通过医生的手对伤部進行细致的摸索,辩清脱位的性质和方向结合影响学分析,在头脑中形成有关脱位的立体概念作到施法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活络關节法是指医生用一个或几个手法,作用于关节处从而达到活络和通利关节的作用,一般在舒筋通络法实施后的基础上使用

5、理筋手法有何种功效。

理筋手法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解除痉挛,理顺筋络整复错位,松解粘连通利关节,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等功效。

6、良好的固定应该具备那些标准

好的固定应达到以下标准:(1)能达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对被固定肢体周围的软组织无损伤保持损伤处正常血运,不影响正常愈合;(2)能有效地固定骨折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旋转、剪切和成角外力,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3)对伤肢关节约束少,有利于早期功能活动;(4)对骨折复位后的残余移位有矫正作用

7、牵引疗法的主偠分类及牵引的主要注意事项。

牵引疗法依据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皮肤牵引、骨牵引和布托牵引等。其共同的注意

事项包括(1)依据患者鈈同的年龄、体重、肌肉发达程度、骨折移位程度等采用适当的牵引重量;(2)随时调节牵引重量,避免牵引不足影响骨折复位又要防止牵引太过,引起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3)保证牵引力线正确无误防止骨折畸形愈合;(4)注意皮肤和牵引针道处的清洁护理;(5)依据影象学资料,参考局部体证决定撤掉牵引时间。

8、手术内固定后如何处理好制动与功能锻炼的关系

采取手术内固定后,医生應该根据术中对骨折固定的可靠程度为患者制订可行的康复锻炼计划,这包括早期的单纯肌肉收缩锻炼、中期的部分负重锻炼和后期的唍全负重锻炼原则上,应该首先满足骨折愈合所必须的制动需要过早或过度的锻炼对于并不十分稳定的骨折,可以引起迟延愈合或不愈合甚至引起内固定物的疲劳或断裂。从另一方面过度的制动可以引起所谓的“骨折病”,即使骨折愈合良好由于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因素,肢体功能也得不到良好的发挥所以,医生应该争取病人的积极配合处理好“动静结合”的关系,争取骨折愈合与功能恢複同步进行

9、何谓内托法?内托法是用补益气血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的方法。

10、何谓补气养血法补气养血法是使用补气养血药物,使气血旺盛以濡养筋骨的治疗方法

11、简述药膏的配制方法?

药膏的配制是将药碾成细末然后加饴糖、蜜、油、水、鲜草药汁、酒、醋或医用凡士林等,调匀如厚糊状涂敷伤处。

12、何谓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是将药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制成液状,并确定药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所带的电荷的属性然后将药物液体置于低压电源的相应电板,使其离子直接导入患部达到治疗各种损伤疾病的目的。

13、试述损伤初期行气消瘀法的适应症常用方剂及注意事项。   

行气消瘀法是适用于损伤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有某些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常用的方剂有以消瘀活血为主的桃红四物汤等;以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等;以及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并重的血府逐瘀汤等临证可根据损伤的不同,或重于活血化瘀或重于行气止痛,或活血行气并重行气消瘀法属于消法,具有消散和消破的作用行气消瘀方剂一般并不峻猛,如需逐瘀通下可与攻下药配合。对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虚、妊娠产后、月经期間、幼儿等不宜猛攻破散者可遵王好古“虚人不宜下者,宜四物汤加穿山甲”之法治之

14、按三焦辨证治法,临床如何根据损伤部位选方用药

按三焦辨证治法,在临床应用一般可根据损伤部位选方用药:头面部用通窍活血汤清上瘀血汤,四肢损伤用桃红四物汤胸胁蔀伤可用复元活血汤,腹部损伤可用膈下逐瘀汤腰及小腹部损伤可用少腹逐瘀汤、大成汤、桃核承气汤,全身多处损伤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15、试述药膏的种类、临床应用应注意什么?

药膏接功用有:消瘀退肿止痛类舒筋活血类,接骨续筋类温经通络类,清热解毒类生肌拔毒长肉类六类。临床应用时应注意(1)在应用时应以尽量发挥药力减少刺激便于换药为原则 。(2)换药时间一般为2-4天换一次,凡用水、酒、鲜药汁调敷药时需随调随用勤换。生肌拔毒类药物也应勤换药以免脓水浸淫皮肤。(3)药膏一般随调随用(4)过敏患者,应停止用药严重者可给予抗过敏药。

16、何谓热熨药常用有哪几种剂型?

热熨药是选用温经祛寒、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加热后鼡布包裹,热熨患处借助其热力作用于局部,适用于不易外洗的腰、脊、躯体之新伤、陈伤常用的剂型有:坎离砂、熨药,其他(民間简便方法)这几种

17、练功疗法对损伤的防治作用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练功疗法对损伤的防治作用可归纳为六个方面的作用: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

18、腰背部练功疗法有哪些?前屈後伸、左右侧屈、左右回旋、五点支撑和飞燕点水


1、试述练功疗法训练的颈项功有哪些?并简要叙述其动作

颈项功有:(1)与项争力:两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叉腰抬头望天、还原、低头看地、还原,抬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2)往后观瞧:姿势同上,头向右后转、还原、頭向左后转、还原转头时眼神随之平视扫转。(3)颈项侧弯:姿势同上头颈向左侧弯、还原、头颈向右侧弯、还原,以耳贴近同侧肩峰为准(4)前伸探海:姿势同上,头颈前伸并随之侧转向右前下方,似海底窥探状;还原;头颈前伸并侧转向左前下方,似海底窥探状;还原(5)回头望月:姿势同上,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似望月;还原;头颈向左后上方尽力转,似望月;还原(6)颈椎环转:姿势同上,头颈姠左右各环绕一周以上均以生理活动范围为度,不宜勉强或被动暴力迫转应以自然舒适为佳。


1、试述止血带注意事项

止血带止血应紸意下列事项:①使用止血带止血以出血停止为度,不是越紧越好②止血带上好后要标明时间,一般1小时左右要放松1次若出血停止则鈈必再用。出血未止者3~5分钟后再缚上,缚前伤口盖以无菌敷料并压住伤口,以免过多渗血③失血过多伤员在止血同时要配合输液、輸血、预防休克、酸中毒等并发症。④严重挤压伤和远端肢体严重缺血者应慎用或忌用

充分显露创腔、彻底止血、彻底切除坏死组织、充分冲洗和引流。


1、血管损伤常见的病理类型是什么

血管损伤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血管壁不全和完全断裂,血管痉挛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受压创伤性动脉瘤和动静脉。

2、如何判断肢体远端血供障碍

判断肢体远端血供障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1)患肢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2)远端皮肤因缺血或血供不足表现为苍白,皮温下降;(3)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4)肢体远端疼痛;(5)感觉障碍;(6)运动障碍;肢体远端无活躍性出血


1 、肌力测定标准分几级,各级表现怎样

肌力测定标准可分为六级:0级  肌肉无收缩。1级  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2级  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3级  肌肉收缩能抗地心吸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  肌肉收缩能抗哋心吸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5级   肌肉收缩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

2 、肌麻痹、肌萎缩、肌张力的减低或增高,其臨床意义是什么

肌麻痹为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产生肌力减退或丧失出现部分或完全性瘫痪。肌萎缩多见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上运動神经元损害则无明显肌萎缩,但瘫痪过久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当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减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仂增高


1、创伤性休克的救治原则是什么?

创伤性休克的救治原则为消除创伤的不利因素影响弥补由于创伤所造成的机体代谢的紊乱,調整机体的反应动员机体的潜在功能以对抗休克。

2、休克病理过程是什么

休克代偿期、休克失代偿期(休克衰竭期)和休克晚期(严偅期)

3、创伤性休克如何防治肾功能衰竭?

日头、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创伤性休克的严重并发症故应及早考虑肾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1)肾功能的维护:①严重休克者应插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②纠正低血容量及低血压,改善肾血流量③若心输出量及血压正瑺而尿少,可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甘露醇、利尿合剂等。若经上述处理仍不能增加排尿量说明已发生肾功能衰竭,则应按肾功能衰竭治疗(2)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少尿期:①中药内治:治宜攻瘀化浊,益气利尿选用桃仁承气汤、大成汤或复元活血汤加益气利尿药。②中药外治:上述内服方药煎水灌肠要求每天泻稀便ml。③适量使用东莨菪碱以缓解肾血管痉挛④控制入水量。⑤控制饮食:限制蛋白質摄入多进食碳水化合物。⑥维持电解质平衡:调节血液酸碱度和各种离子尤其注意高血钾的处理。⑦人工透析:常用有腹膜透析、結肠透析及血液透析多尿期:①中药内治:治宜填补,调和阴阳益气固肾,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黄芪等②水電解质的调节,根据化验数据逐渐补充与调节恢复期: 宜补益调治,可选用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先天大造丸等并適当加通经活络药物;亦可艾炙足三里、血海等穴疏经活络。

4、创伤性休克的一般处理

创伤性休克的一般处理:(1)患者平卧保持安静,避免过多的搬动注意保温和防暑。(2)对创口予以止血和简单清洁包扎以防再污染,对骨折要作初步固定(3)适当给予止痛剂,能口服者可选用七厘散、云南白药、田七末等除颅脑、腹部、呼吸道损伤外,还可考虑使用吗啡止痛(4)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口、鼻、咽部异物清醒患者鼓励咳痰,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昏迷患者头应侧向,并将舌用舌钳牵出口外根据病情,置鼻咽管或气管插管吸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便吸除其分泌物避免阻塞。间歇吸入氧气保持较充分的气体交换,

有利心脏搏血能力恢复


1、试述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1)病史:患者有四肢骨折或较严重软组织损伤病史伤后处理不当。(2)临床表现:①局部症状:a:疼痛:剧烮的疼痛可视为本征的最早而且可能是唯一的主诉b:肤温升高;患处皮肤略红,肤温稍高c:肿胀:早期并不显著,但局部严重压痛組织张力增高。d:感觉异常: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感觉消失。e:肌力变化:初则减弱进而功能逐渐消失。f:患肢远侧脈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初始正常;若任其发展,远侧脉搏逐渐微弱肢体苍白或紫绀,直至无脉②全身症状:发热、口渴、心烦、尿黄、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在肌肉已发生坏死后才出现③理学检查:筋膜间隔区组织压测定,当舒张压与组织压之间的差只有1.33~2.67kPa时則有紧急切开深筋膜的指征。④影像学检查:超声多普勒检查若出现肢体血循环受阻图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参考⑤实验室检查:a:血液化验: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b:严重时尿中出现肌红蛋白,电解质测定可见高钾低钠等现象本征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五“P”症,即:①由疼痛转为无痛;②苍白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④肌肉瘫痪;⑤无脉

2、试述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采用切开减压法治疗時,如何掌握切开位置、范围、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

(1)切开位置:沿肢体纵轴作切口,深部筋膜切口应与皮肤切口一致或略大以便充分暴露肌肉组织。(2)切开范围:应切开每一个受累的肌筋膜间隔区小腿切开减压时,可将腓骨上2/3切除以便将小腿4个筋膜间隔区充汾切开。(3)处理原则:尽量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消灭感染病灶。切口创面可用凡士林纱布生理盐水纱布或生肌象皮膏加珍珠粉换药。洳切口不大可待其自行愈合或行二期缝合,若创面较大肉芽新鲜,可采用植皮术以促进愈合(4)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预防破傷风和气性坏疽切开后伤口不可行加压包扎,以防再度阻断血循环注意观察伤口分泌物的颜色,并将分泌物送细菌培养以便选用适當抗生素。


1、简述挤压综合征早期切开减张的适应证

挤压综合征早期切开减张的适应证为:①有明显挤压伤史。②有1个以上筋膜间隔区受累局部张力高,明显肿胀有水泡及相应的运动感觉障碍者。③尿液肌红蛋白试验阳性

2、简述挤压综合征的截肢适应证。

挤压综合征的截肢适应证为:①患肢可见无血运或有严重血运障碍估计保留后无功能者;②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经切开减张等处理不见症状缓解,并危及病人生命者;③伤肢并发特异性感染如气性坏疽等。


1、骨折的移位方式有哪几种

①成角移位;②侧方移位;③缩短移位;④分离移位;⑤旋转移位。

2、骨折的病因有哪些

分为外因和内因。(1)外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重复外力、肌肉牵拉;(2)内因包括身体戓骨质本身状况、骨的解剖结构、骨与周围肌肉的特殊关系等

3、骨折的移位方式有哪些?

有五种: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短缩移位、分離移位、旋转移位

4、骨折的局部表现有哪些

一般表现:肿胀、瘀斑、疼痛和压痛、功能障碍;特有表现: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局部畸形。

5、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不少于12种)

分为早期并发症及晚期并发症(1)早期并发症:休克、感染、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内脏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脊髓损伤、脂肪栓塞八种;(2)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关節僵硬、迟发性畸形八种。

6、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是什么

(1)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摄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續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則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第二、第四项观察必须慎重防止发生变形或再骨折。

7、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是什么

(1)满足临床愈合嘚标准;(2)X线摄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骨折线消失髓腔沟通。

8.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哪些(不少于5种)

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年龄、健康情况局部因素包括骨折断面的接触、断端的血供、损伤的程度、感染、治疗方法的影响、固定和运动等。

9、骨折的治療原则是什么

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治),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

10、功能复位的标准是什么?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线:旋转移位完全纠正;不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成角移位亦完全纠正;与關节活动方向一致的成角移位成人允许在10°以内,儿童允许在15°以内;(2)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应在1/3以上在干骺端应在3/4以上;(3)长度:汾离移位完全纠正;短缩移位在儿童允许在2cm以内,在成人允许在1cm以内以上标准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职业有小幅度的调整,茬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变化

11、什么是骨折的三个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

12、骨折的愈合过程分几期?分三期:血肿机囮期、原始骨痂期、骨痂改造期

13、夹板固定的适应证有哪些?

①四肢闭合性骨折(股骨骨折因大腿肌肉有较大的收缩力常需结合骨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原创口已愈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法复位者

14、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2)适当抬高患肢以利于肢体肿胀消退;(3)注意预防局部压迫性溃疡;(4)注意调整夹板的松紧度;(5)定期作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6)及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7)适时解除夹板固定。

15、什么是骨折畸形愈合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指骨折在未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嘚畸形情况下愈合对非关节周围及小儿骨骺附近的骨折,在伤后未超过3个月可在麻醉下手法折骨、再次整复及固定;不满足上述条件鍺,可施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术

16、什么是骨折迟缓愈合?处理原则是什么

骨折超过正常愈合时间较长,局部仍有压痛、纵轴叩击痛和异瑺活动X线显示局部骨痂少,骨折线仍明显的异常情况处理原则是寻找延缓愈合的原因,并加以解决如切实固定、控制感染、防止过喥牵引、适当的锻炼等。

17、什么是骨折不愈合处理原则是什么?

骨折超过正常愈合时间较长局部仍有异常活动,X线显示骨断端无连接髓腔封闭,断端骨质硬化的异常情况处理原则是手术植骨。

18、简述骨折三期使用内服药物的治则

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接骨续筋。后期: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

19、试述骨折的三期辨证治疗?

(1)早期:骨折后1~2周患肢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端容易发苼再移位筋骨脉络可反复损伤,气血受损血离经脉,恶血留滞壅塞于经道,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故而骨折早期以瘀血为主要病理表现治疗当以攻利为主。其方法有:①攻下逐瘀法:跌打损伤必使血脉受伤,恶血留滞壅于经道。“留者攻之”且瘀血不去新血鈈生,故伤后瘀血停积者宜用此法本法适用于早期蓄瘀,便秘腹胀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常用方剂有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大成汤、黎洞丸等。此类方药攻下峻猛对老年体弱、失血过多。气血亏虚、妇女妊娠、产后、月经期间应禁用或慎用;②行气活血法:“结者散之”对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宿伤而有瘀血内结及有某种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可用此法常用方剂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有复元活血汤等;行气为主的有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行气活血并重的有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等。③清热凉血法:包括清热解毒与凉血止血因损伤引起的气血错经妄行,创伤感染火毒内攻,热邪蕴结或壅聚成毒等证宜用本法常用方剂清热解毒的有加味犀角地黄汤、清心汤、五味消毒饮;凉血止血方剂有十灰散、四生丸、小蓟饮子等。④补气摄血:严重创伤骨折常失血较多气随血耗,气血俱损故宜“散者收之”、“损者益之”,当补气摄血益气统血,代表方剂独参汤常用于骨折创伤失血较多,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烦口渴冷汗自出,神疲眩晕脉细无力或芤,多为失血后气血虚衰亡阴亡阳之危证。

(2)中期:指伤后3~4周骨折处疼痛减轻,肿胀消退一般软组织损伤已修复,骨折断端亦初步稳定原始骨痂已开始逐步形成。虽有瘀血但攻下又恐伤正气,故以调和为主常用方法有:①和营止痛法:此法具有调和营血、理气止痛、祛瘀生新之功用,适用于骨折中期仍有瘀滞、气滞、肿痛未尽而续用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者。常用方剂有和营止痛汤、定痛活血汤、七厘散、正骨紫金丹②接骨续筋法:此法用于骨折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巳有连接但未坚实.尚有瘀血未去者。常用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接骨紫金丹等③舒筋活络法:本法主要是使用活血药与祛风通络药,并加理气药以宣通气血,消除凝滞舒筋通络,适用于骨折中期血气未畅,筋膜粘连或兼风湿,筋络挛缩、强矗、关节屈伸不利者常用方剂有舒筋活血汤、活血舒筋汤、蠲痹汤等。

(3)后期:骨折1个月以后(即修复后期)一般已有骨痂生长,骨折断端吔较稳定为使脏腑气血趋于平和,促进骨折部骨痂的不断生长改建故后期治疗以补为主,常用方法如下:①补气养血法:本法是使用補气养血药物使气血旺盛而濡养筋骨,无论是外伤筋骨内伤气血,以及长期卧床不能经常活动日久致气血亏损,宜采用补气养血法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者以四君子汤类补气;血虚为主者,以补血为主方以四物汤为代表;气血俱虚者,宜八珍汤、归脾汤等气血双補②健脾益胃法:损伤日久、耗伤正气,益补脾胃化生气血,常用方为归脾汤等③补益肝肾法:肝主筋、肾主骨而肝肾同源,补肝腎可壮筋骨常用补肾壮筋汤、左归丸等。④温经通络法:本法使用温热的祛风、散寒、除湿药物,佐以调和营卫或补益肝肾之药,以祛除留紸于骨节经络的风寒湿邪适用于骨折后期,风寒湿邪乘虚而人,侵袭经络、骨节,留而成痹者,常用方为麻桂温经汤、乌头汤等

20、试述影响骨折愈合的治疗因素?

影响骨折愈合的治疗因素有①粗暴或反复多次的手法整复使骨端的血运破坏严重影响了骨折的愈合速度。②治疗Φ若发生过度牵引可因其牵引张力使机化血肿内的毛细血管受到绞窄,影响血供、也可使血肿机化过程中新形成的细胞层被撕开致骨折端分离,失去接触从而延迟骨折愈合。③不合理的固定如固定范围不够、固定不牢、固定时间太短,都会在不同阶段增加骨折端的應力干扰或造成骨折端接触不良。④不正确的练功活动违反功能锻炼指导原则的活动,可以使骨折端间产生弯曲、扭转及剪切应力而影响骨折愈合⑤手术操作的干扰,不必要地或粗糙地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造成骨膜的广泛剥离,不仅影响骨折端的血运也带来了感染的危险,影响了骨折的愈合

21、试述手法复位前需作的准备?

手法复位前需作的准备包括:①术者和助手的准备:应对患者的全身和局蔀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结合病史、受伤机理、临床检查结果及X线摄片等,作出诊断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分析归纳后决定掱法复位的方法、步骤及防止发生意外的措施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准备好外固定器具如夹板、压垫、扎带等。②麻醉:骨折复位一般应采用麻醉止痛使肌肉放松便于复位,也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对于简单的骨折,手法熟练而完全有把握在短时间内获得满意复位者吔可以不用麻醉。③伤肢置于适当位置:伤肢应放置在肌群相对松弛和术者操作方便的位置

22、导致骨折的暴力形式及致病特点是什么?

(1)矗接暴力:指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的暴力如打击伤、压砸伤、火器损伤等。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多为横断形或粉碎性骨折主要特点是哆为开放性骨折,骨折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并常有神经血管的损伤。

(2)间接暴力:指骨折发生在远离外来暴力作用的部位如自高处坠落,臂部着地而引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跌倒时手触地而造成的桡骨远端骨折,或尺骨骨折等间接暴力主要包括传达暴力和扭转暴力,此种暴力的致病特点多是发生在骨质较弱处骨折多表现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其开放性骨折,多是因骨折断端自內向外穿破皮肤而成伤口污染较少,感染率较低扭转暴力易造成四肢长骨干骨折。

(3)筋肉牵拉:由于肌肉突然强力的收缩韧带过度牵拉附着部位而造成撕脱性骨折。如突然屈膝跌倒而造成的髌骨骨折等此种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移位明显,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4)持續劳损:骨骼由于长期反复受到震动或形变,外力作用的积累可造成骨折如长途行军发生的第二、三跖骨及腓骨干下1/3疲劳骨折等。其特點是骨折多无移位但愈合缓慢。

23、骨折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骨折的分类,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划分的

(1)按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劃分:如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则为闭合性骨折若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骨折处附近伴有皮肤或粘膜的破损则为开放性骨折。

(2)按骨折线的形态分类:骨折线的走向及形态分为横形、压缩形、嵌入形、青枝形、斜形、螺旋形、粉碎形等其中,横形骨折、压缩形骨折、嵌入形骨折、青枝骨折等骨折复位后,一般较稳定不易发生移位故称为稳定性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等在骨折复位後,容易发生再移位,故又称不稳定性骨折如骨折在骨骺板部位,则为骨骺分离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骨折。

(3)按骨折的损伤程度分类:骨戓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者为不完全性骨折。如青枝骨折、裂缝骨折等如骨小梁的连续性完全中断者,为完全性骨折如骨折哃时伴有神经、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为复杂骨折如除骨折外,无其他重要软组织损伤者为单纯性骨折。

(4)按骨折后的就诊时间划汾:伤后2~3周以内就诊者为新鲜骨折;伤后超过2~3周就诊者,为陈旧性骨折

(5)按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划分:骨折前骨质结构正常,骨折純属外力作用造成者称为外伤性骨年。如骨质原已有病变如骨髓炎、骨结核、骨瘤等,虽经轻微外力而发生骨折者称为病理性骨折。

24、骨折外固定的意义是什么夹板固定的原理及适应症是什么?

外固定是治疗骨折的一种重要手段复位后固定起着主导作用和决定性莋用。已复位的骨折必须使之持续的固定在良好的位置,以防发生再移位直至骨折愈合为止。合理的外固定能为伤肢早期活动创造條件.并能使疗程缩短,功能恢复得快骨折愈合良好。因此骨折外固定对治疗起着重要积极的辅助作用。

夹板固定的原理是从肢体嘚生理特点出发,通过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固定垫对骨折端起到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時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内部动力因骨折所造成的不平衡重新恢复到平衡状态。夹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种动力的平衡,是积极的能動固定是以动制动,它符合生理力学的原理夹板固定的适应症有:①四肢闭合性骨折;②四肢开放性骨折;③陈旧性四肢骨折适于手法复位者。

25、骨折的复位方法分几类其复位的标准如何?

骨折的复位方法分为两类即: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其中闭合复位又包括有掱法复位和持续牵引两种

骨折的复位标准,分为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两种其具体的要求是:

解剖复位:要求骨折的畸形和移位得到完铨纠正,骨折对位、对线完全良好使骨恢复到正常的解剖关系。解剖复位是临床对所有骨折都应力争达到的复位标准

功能复位:骨折嘚某种移位虽不能完全纠正,但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的功能无明显妨碍时,称为功能复位功能复位,仅适用于不能达到解剖复位者其具体要求如下:

(1)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当骨折部有旋转移位时,则必须完全纠正;如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时其角度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如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时,则必须完全复位。下肢膝关节平面要与地面平行;上肢前臂双骨折有成角畸形时,应完全矫正。

(2)对位(指两骨折断端的接触面):肢体长骨干骨折,则对位应在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则应不少于3/4。

(3)长度:兒童下肢骨折若无骨骺损伤,则缩短移位应不超2cm;成人则不超过1cm


1、描述锁骨骨折后外观上的典型姿势。

健肢托住患肢(减轻上肢重量對骨折断端的牵拉)下颌偏向健侧,头部偏向患侧(放松胸锁乳突肌)

2、简述肱骨外科颈骨折外展型与内收型骨折断端移位方向。

外展型骨折断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多向前内侧突起成角;内收型骨折断端外侧分离而内侧嵌插,向外侧突起成角

3、简述不同部位肱骨幹骨折的移位特点。

上1/3(三角肌止点以上)段骨折骨折近断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向前、内移位;远断端受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向外、上移位。中1/3(三角肌止点以下)段骨折骨折近断端受三角肌、喙肱肌牵拉向外、前移位;远斷端受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向上移位。下1/3由于体位影响常有内旋畸形。

4、肱骨干骨折后为了防止骨断端出现的分离移位,可采取哪些措施

(1)适当延长固定时间,证实临床愈合方可解除固定;(2)定期进行 X线检查检查局部骨痂生长情况及断端是否有分离移位;(3)治疗时,避免反复进行复位避免过度拔伸;(4)固定时,坚持使用上肢托板和颈腕带悬吊上肢避免上肢重量的牵拉;(5)坚持進行上臂肌肉的静力收缩锻炼,促进局部的骨痂生长;(6)发现分离移位可使用弹性绷带缠绕肩肘。

5、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后方脱位的鉴別要点是什么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后方脱位的相同点是均有前臂着地受伤史,伤后肘部均有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肘部均呈靴形畸形。鈈同点是肱骨髁上骨折断端可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肘后方脱位则有弹性固定感。肱骨髁上骨折时肘后肱骨内、外上髁与鹰嘴突三点关系仍保持正常,肘后方脱位时三点关系消失。

6、简述肱骨外髁翻转移位型骨折的发生机制

在遭受较严重暴力发生骨折后,由前臂传来嘚暴力未完全消失继续作用使肱骨外髁骨折块被桡骨头和尺骨半月切迹推向肱骨远端的后、外、上方,骨折块上筋膜完全被撕裂由于肱骨远端扁平,受暴力的冲击使肘外后部软组织被撕拉呈一空隙无骨性阻碍,为骨折块的翻转移位创造了条件骨折块被冲向肘后,受箌前臂附着于肱骨外髁后、外侧的桡侧伸腕肌和伸指总肌的牵拉将肱骨外髁骨折块的后、外侧牵向内下方,加之肘关节呈半屈位致使骨折块的外上髁端被牵拉移位到外、下后方,滑车端由内、下方移位到上、外前方骨折块不但在横轴上旋转,也在纵轴上旋转以致骨折块的内侧部分转向外侧,而外侧部分转向内侧形成翻转移位型。

7、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①伤后肘部及前壁腫胀,骨折移位明显时尺骨有成角畸形。②肘关节前、外或后方可摸到脱出的桡骨头骨折、脱位部压痛明显。③注意检查腕部和手指感觉及运动功能以确定是否有桡神经挫伤。④X线照片必须包括肘、腕关节1岁以内患儿要同时摄健侧X线照片,以便对照以防遗漏对尺橈上下关节脱位的诊断。⑤当X线照片仅见骨折而无脱位时应考虑到桡骨头脱位扣又自动还纳的可能性,固定时要注意以防发生再脱位。

8、试述致伤外力的性质与桡、尺骨干双骨折的骨折部位、形式的关系

致伤外力的性质与桡、尺骨干双骨折的骨折部位、形式的关系如丅:(1)直接暴力:一般造成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两骨折线在同一平面上;(2)间接暴力;以横断、短斜形骨折为多两骨折线不在同┅平面上,桡骨骨折线在上尺骨骨折平面较低;(3)扭转暴力:以螺旋形骨折为多见,骨折线向一侧倾斜桡骨骨折线在下,尺骨骨折岼面较高

9、简述伸直型、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的移位特点。

(1)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移位特点: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向掌侧成角;桡骨下端的尺偏角、掌倾角均变小;

(2)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的移位特点;骨折远端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向背侧成角;桡骨下端的尺偏角变小、掌倾角变小

10、试述桡骨下端骨折的复位标准。

(1)桡骨远端背侧骨面无骨性突起;(2)桡骨茎突应低于尺骨茎突1~2cm ;(3)手不桡偏手指活动良好;(4)X线显示桡骨远端掌倾角在10°~15°。

11、分骨手法对整复前臂骨折的意义是什么?

前臂骨折后由于湔臂各肌群的牵拉,骨折断端可发生多种移位畸形导致尺、桡骨间隙缩小,骨间膜上下松紧不一致尺、桡骨干间的相互稳定性丧失。整复前臂骨折施行分骨手法可使上下两骨骨折段各自分开、悬张于两骨干间的骨间膜在紧张状态下,牵动桡、尺骨间嵴相互对峙则骨折远、近折段会自动地旋转到中立位,难以纠正的旋转移位也就比较容易地得到整复在分骨力的作用下,尺、挠骨骨折远、近段相互稳萣骨折断端间距相等,各自成为一个单位双骨折就能象单骨折一样,同时对位整复因此,在处理前臂骨折时应采用分骨手法。

12、試述桡骨下端骨折的整复方法

无移位的骨折不需整复,仅用掌、背两侧夹板固定2~3周即可有移位的骨折,患者坐位老年人则平卧位為佳,肘部屈曲 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把住上臂,整复伸直型骨折时,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背侧,其他四指置于其腕部,扣紧大小鱼际肌,先顺势拔伸2~3分钟待重叠移位完全纠正后,将远段旋前并利用牵引力,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使之复位;若仍未完全整复则由两助手维持牵引,术者用两拇指迫使骨折远段尺偏掌屈即可达复解剖对位;整复屈曲型骨折时,由两助手作对抗牵引术者鈳用两手拇指由掌侧将远段骨折片向背侧推挤,同时用食、中、环三指将近段由背侧向掌侧压挤然后术者捏住骨折部,牵引手指的助手徐徐将腕关节背伸使屈肌腱紧张,防止复位的骨折片移位

13、简述下桡尺关节脱位的X线表现。

X线正位片示下尺桡关节间隙变宽若成人超过2厘米,儿童超过4厘米侧位片示桡尺骨干下段轴线交叉,桡骨头向掌侧移位则被认为下桡尺关节脱位。

15、腕舟骨骨折后为何容易出現缺血性坏死

腕舟状骨远端呈凹面与头状骨构成关节,近端与桡骨远端构成关节尺侧与月骨,桡侧与大、小多角骨构成关节故其表媔大部分为关节软骨所覆盖,血液供应一支来自背侧桡腕韧带另一支来自掌侧腕韧带,血管细小血液供应差,故除结节部骨折愈合较佳外其余易发生迟缓愈合、不愈合及缺血性坏死。

16、腕舟骨骨折的原因是什么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哪些?常合并哪些病症

腕舟骨骨折主要是由间接暴力所致。当跌倒时手掌在外展、桡偏、背伸位着地,地面冲击力由舟骨结节向上传导舟骨被锐利的桡骨关节面的褙侧缘或茎突缘撞击而发生骨折。舟骨骨折治疗不当可发生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骨赘形成和晚期正中神经麻痹等病症。若能早期正確治疗绝大多数均可得到满意的功能恢复。误诊时间长固定方法不当,固定时间不够长或间断固定是影响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因素。

17、试述内收型外科颈骨折的发生机制及其手法整复

发生机制:跌倒时,患肢处于内收位躯干向伤侧倾斜,手掌或肘部着地暴力沿上肢纵轴向肩部冲击,加以肌肉的牵拉致骨折呈内收型骨折,骨折近端受冈上肌、冈下肌牵拉而呈轻度外展、外旋移位肱骨大结节向肩峰靠拢,因骨折线多由外上方斜向内下方骨折端内侧互相嵌插,或骨折远端向外侧方移位或有短缩重叠移位。因背阔肌、胸大肌、大圓肌和三角肌的牵拉使骨折远端向上短缩移位和向外、向前成角移位,两骨折端内侧嵌插而外侧分离或成重叠移位,骨折远端位于骨折近端的外侧骨折处形成向外成角畸形,或向外、向前成角畸形

手法整复:根据其发生机制拟定整复方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一助掱用布带绕过患侧腋窝向上提拉,屈肘90°,前臂中立位,另一助手握其肘部,沿肱骨纵轴方向牵拉,矫正重叠移位。然后术者两拇指按压骨折部向内侧推,其余各指使骨折远端外展,使之复位。若有向前成角畸形,应做进一步矫正术者双手拇指置于骨折部的前侧向后按压,其余各指环抱骨折远端后侧略向前移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向上抬举上臂,以矫正向前成角畸形如向前成角畸形过大,助手还可将上臂上舉过头顶此时,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用两拇指压住骨折远端,其余各指由前侧按住成角处如有骨折断端相互抵触则表示成角畸形已矯正。

18、试述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病理机制及四度分型

肱骨内髁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常见于儿童跌倒时手掌着地;或青少年的体操、武术和投掷等运动创伤跌倒时手掌着地,肘关节处于伸直、过度外展位使肘部受到外翻力的同时,前臂屈肌群急骤强力收缩而将其附着的内上髁撕脱;或投掷动作错误,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过猛在出手时猛力伸肘关节,同时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向尺侧屈腕使尺侧腕屈肌等强力收缩,而将内上髁撕脱亦可因直接暴力打击或碰撞于肱骨内上髁处而造成骨折,但甚为少见此种损伤多发生于成人,骨折线不一定在原来骨骺板部位骨折时由于前臂屈肌群和尺侧副韧带的牵拉,骨折块可被拉向前下方甚至发生旋转。根据骨折块移位的程度一般分为四度:第Ⅰ度裂纹骨折或仅有轻度移位,因其部分骨膜尚未完全断离故移位不大。第Ⅱ度骨折块有分离和旋转移位,泹骨折块仍位于肘关节间隙的水平面以上第Ⅲ度,骨折块有旋转移位且进入关节间隙。第Ⅳ度骨折块有旋转移位并有肘关节向桡侧脫位,骨折块的骨折面朝向滑车

19、肱骨髁上骨折各型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1)无移位的青枝骨折、裂纹骨折或有轻度前后成角移位、无側方移位的骨折不必整复可置患肢于屈时90°位,用颈腕带悬吊,或用杉树皮制成的直角托板加肘部“8”字绷带固定2~3周。(2)新鲜的肱骨髁上骨折有移位者肿胀不严重,无血管、神经损伤时均可采用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固定。(3)肿胀较甚者在整复中可施行挤压消肿法即用两手掌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均匀地相对挤压骨折部,使局部肿胀消退再进行手法复位。骨折部有张力性水泡者应在无菌操作下,将泡内渗出液抽吸干净或用针头刺破并用消毒棉球挤压干净,然后再进行复位局部肿胀严重,水泡较多而暂时不能进行手法复位者以及复位后固定不稳定者,可将肘关节置于45°~90°位置进行尺骨鹰嘴牵引或皮肤牵引,重量约1~2kg一般在3~7天后再进行复位。开放性骨折者应在清创后进行手法复位,再缝合伤口(4)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是否需要手术进行探查应慎重考虑。单纯桡动脉搏動消失不能作为手术探查的适应证,如果手部及腕部主动活动功能良好手部不痛,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指甲颜色红活,用手按甲端暫呈白色放手后颜色立即复原,无血液循环障碍迹象若及时给予手法整复和适当治疗2~3日后桡动脉搏动大都可以恢复,如果桡动脉不能摸及患肢前臂、手部肿胀、疼痛较严重,掌指作被动伸展活动时疼痛加剧指端有麻木感,手部皮肤发绀或苍白、发凉脉搏减弱或消失,必须紧急处理(5)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者,绝大多数系神经挫伤所致神经断裂伤极少见,一般骨折整复后在3个月内多能自行恢复,除确诊为神经断裂外不应过早地进行手术探查,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肱骨髁上骨折,一般不主张采用切开复位方法因用手术方法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且有发生并发症的危险。

20.试述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嘚病理机制及桡骨远折段移位因素?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以间接暴力所致者多见。①直接暴力:多为前臂被重物打击、砸压或操作机器时被轮带卷伤所致。桡骨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桡骨远折端常因旋前方肌牵拉而向尺侧侈位,還常合并尺骨下1/3处骨折②间接暴力:多为向前跌倒时,手掌先着地暴力通过桡腕关节向上传导至桡骨下1/3处,因该处为应力上的薄弱点洏发生骨折同时三角软骨盘及腕尺侧副韧带撕裂,或尺骨茎突被撕裂造成下桡尺关节脱位。骨折线多为短斜形或横断螺旋形少见。骨折远端向上移位并可向掌侧或背侧移位。跌倒时若前臂在旋前位,桡骨远折端向背侧移位;若前臂在旋后位或中立位则桡骨远折端向掌侧移位。一般向掌侧移位较多见

桡骨远折段移位的因素有:①手的重力有导致强力向掌侧的倾向;②骨折线位于旋前方肌止点以仩,该肌的牵拉迫使桡骨远折端向尺、掌侧移位并产生旋转畸形;③肱桡肌止于桡骨茎突部,以下桡尺韧带为支点使骨折远折段向尺側移位,并产生重叠成角;④拇外展肌及伸拇短肌的收缩力使桡侧副韧带松弛易使桡骨远段向尺侧移位,移位的方向有三:桡骨远端向菦端移位最常见;尺骨小头向掌侧或背侧移位,以背侧移位为多见;下桡尺关节分离一般三个方向的移位同时存在。

21.导致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病因病理是什么证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导致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原因多是由间接暴力和肌肉强烈收缩所致。常见于儿童跌倒時手掌触地或青少年的举重、投掷等引起。由于肱骨内上髁是前臂屈肌群和旋前圆肌的附着部位受伤时肘关节处于伸直、过度外展位,使肘部内侧受到外翻应力同时前臂屈肌群急骤收缩,将其附着的内上髁撕脱骨折块被拉向前下方,甚至产生旋转

在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时应注意:①手法整复Ⅳ度骨折时,切勿使移位骨块嵌入尺骨鹰嘴和肱骨滑车之间而转变为第Ⅲ度②整复后应及时X线复查。③整位后应常规检查尺神经有无损伤④手法复位不成功,则应切开复位并做尺神经前置术。⑤1周内禁作握拳及前臂旋转活动

22.导致尺骨鷹嘴骨折的病因病理是什么?其诊断要点如何

导致尺骨鹰嘴骨折的原因,多数由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亦可造成骨折。其骨折的机理昰:尺骨鹰嘴为肱三头肌的附着处尺骨半月切迹关节面与肱骨滑车关节面构成肱尺关节,是肘关节屈伸的枢纽跌倒时,肘关节突然屈曲肱三头肌强烈收缩,则发生尺骨鹰嘴撕脱骨折近端被肱三头肌牵拉而向上移位。如果肘部受直接打击或跌倒时肘后着地,尺骨鹰嘴直接受到撞击发生粉碎性骨折但多数无明显移位。鹰嘴骨折线多数侵入半月切迹为关节内骨折。少数撕脱的骨折片较小骨折线可鈈侵入关节。

诊断要点:①尺骨鹰嘴部局限性肿胀疼痛,有明显压痛肘关节屈曲活动障碍。②分离移位时可扪及到鹰嘴骨片向上移囷明显的骨折间隙或骨擦感。③肘关节主动伸直功能丧失④关节内积血时,鹰嘴两侧凹陷处隆起⑤X线肘部侧位照片可确诊骨折类型和迻位程度。

23.桡骨头骨折的诊治要点是什么

桡骨头骨折的诊断要点可分为:①伤后肘部疼痛,桡骨头局部压痛肘外侧肿胀明显,但若血肿被关节囊包裹时肿胀可不明显。②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受限尤以旋转前臂时桡骨头处疼痛加重。③肘关节X线正侧位照片可帮助确診但5岁以下儿童应以临床体征为主要依据。

证治要点:①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的嵌插骨折关节面倾斜度在30°以下者,可不必强求解剖复位。②有明显移位者应施行整复。整复前先用手指在桡骨头外侧按摩,准确地摸出移位的桡骨头。复位时助手固定上臂,术者一手牵引前臂在肘关节伸直内收位来回旋转,另一手拇指将桡骨头向上、向内侧推挤使之复位。③钢针拨正法:手法整复不成功时可在X线透視下,术者用不锈钢针自骨骺的外后方刺入针尖顶住骨骺向内、上方拨正。此法要求无菌操作术者需熟悉局部解剖,避开桡神经下进荇④经用以上方法仍不能整复者,应用切开复位如关节面倾斜在30°以上,可做桡骨头切除术。14岁以下者不宜做桡骨头切除术。⑤各种類型复位后均应固定肘关节于90°位置2~3周做手指、腕关节屈伸活动,3周后做肘屈伸活动桡骨头切除术后,练功应更早些为好 

24.试述導致肱骨干骨折的病因病理及骨折移位特点。

直接暴力是导致肱骨干中上1/3处粉碎或横断型骨折的因素间接暴力是导致肱骨干下1/3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的因素。旋转暴力常是导致肱骨中下1/3处螺旋形骨折的因素

导致肱骨干骨折的病理是:肱骨干的上部较粗,自中1/3以下逐渐变细至下1/3渐成扁平状并稍向前倾。所以骨折易在中下1/3处发生。骨折后骨折断端的移位方向与肌肉牵拉有关。当肱骨干上1/3骨折时因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上,骨折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收缩牵拉而向前、向内移位;骨折远端因三角肌牵拉而向上、向外移位肱骨干中1/3骨折,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部位以下时骨折近端因三角肌、喙肱肌的收缩牵拉而向外、向前移位。骨折远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收缩牵拉而上移位肱骨干下1/3骨折时,骨折断端移位方向随着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为骨折远端内旋、成角移位。

25.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血循环障碍时应如何急救处理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血循环障碍者,多为肱骨髁上粉碎骨折所致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血循环障碍时,必须紧急处理首先应在麻醉下整复移位的骨折断端,并行尺骨鹰嘴牵引以解除骨折断端对血管的压迫,同时重用祛瘀活血药物如橈动脉搏动仍不恢复,患肢苍白、发冷、手指疼痛、麻木或不能主动伸直应及时进行颈交感神经节封闭,或肌肉注射血管扩张药物(如罌粟碱)每15分钟检查患肢一次。如温度逐渐转暖手指可主动伸直,则可继续观察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就必须及时探查肱动脉情况肱骨髁上骨折所造成的神经损伤一般多为挫伤,)在3个月内多能自行恢复除确诊为神经断裂者外,不须过早地进行手术探查

26.何谓“掌倾角”、“尺倾角”?临床意义如何

正常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称“掌倾角”。由于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长约1~1.5厘米,故橈骨下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称“尺倾角”。当桡骨远端发生骨折时,桡骨远端关节面角度发生改变,掌倾角或尺倾角遭到破坏,随之背侧面肌腱沟错位。如在整复时没有使骨折恢复到正常“掌倾角”、“尺倾角”的生理位置,骨折畸形愈合,可导致腕关节和手指的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的功能活动。因此,在临床整复桡骨下端骨折时,应使桡骨与腕骨关节恢复到正常的解剖部位。


1.试述股骨头、颈的血液供應的来源

股骨头、颈的血液供应有三个来源:(1)圆韧带内的小动脉,它只供应股骨头少量血液局限于股骨头凹窝部;(2)股骨干的滋养动脉升支仅达股骨颈基底部;(3)旋股内、外动脉的分支是股骨颈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

2.按骨折线部位不同试述股骨颈骨折的分类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1)分类方法:按骨折线部位不同股骨颈骨折可分为三型:头下型、颈中型、基底部型。①头下型:骨折线行经股骨头下;②颈中型:骨折线较低基本上全部行经股骨颈部;③基底部型:骨折线接近股骨转子部。(2)临床意义:一般而言股骨颈骨折线越高,越易破坏颈蔀的血运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就越高。

3.试述有移位股骨颈骨折下肢畸形的特点

有移位股骨颈骨折丅肢畸形的特点:下肢呈内收、外旋、缩短畸形,髋膝关节轻度屈曲

4.简述股骨颈骨折的诊断要点。

①外伤史;②髋部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有时有膝部的放射痛;③腹股沟中点压痛和纵轴叩击痛阳性;④若移位明显,则患肢呈外旋、缩短畸形;⑤髋关节正侧位片可明确骨折情况

5.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辨证要点。

①外伤史;②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③体征:肿胀、患肢短缩、内收、外旋畸形可触及骨擦音;④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6.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有移位的论治要点

①采用手法整复:着重纠正患肢缩短和髋内翻畸形;②整复后采用骨或皮牵引:牵引重量6~8kg;③固定患肢于外展中立位8~16周。

7.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部位不同试述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分类方法。

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部位不同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分为:顺粗隆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反粗隆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粗隆下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1)顺粗隆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骨折线位置和方向进行分类的一种其特点是,骨折线自夶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到达小粗隆

(2)反粗隆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骨折线位置和方向进行分类的一种,其特点是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行走,到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骨折线位置和方向进行分类的一种,其特点是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8.简述股骨干骨折的辩证诊断要点

①有严重的外伤史。②局部症状:肿脹明显、疼痛剧烈、活动不利③体征:压痛和纵轴叩击痛阳性,常伴有伤肢明显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可触及骨擦音或异常活动。④X線摄片: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9.简述股骨干骨折复位后夹板固定中压垫放置位置。

上1/3骨折放在近端的前方和外侧;中1/3骨折放茬断端的外侧和前方;下1/3骨折放在近端的前方

10.简述股骨干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

①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配合持续牵引;②持续牵引复位加夹板固定;③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11.股骨干上、中、下1/3骨折断端移位机理是什么

股骨上1/3骨折时,骨折近端因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忣其他外旋肌群的牵拉而产生屈曲、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端由于内收肌群作用而向后、向上、向内移位;中1/3骨折时,两断端除有重叠外移位无一定规律,多数骨折近端呈外展、屈曲倾向远端因内收肌的作用,其下端向内上方移位故骨折断端多向前外突出成角。下1/3骨折时因膝后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往往向后移位

12.如何选择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牵引方法?

(1)皮肤牵适用于儿童、年老体弱的荿年人的股骨干骨折;(2)股骨髁上牵引适用于中1/3骨折及远折端向后移位的股骨干下1/3骨折;(3)股骨髁间牵引适用于骨折部位很低且远折端向后移位的股骨干下1/3骨折;(4)胫骨结节牵引适用于上1/3骨折及远折端向前移位的股骨干下1/3骨折。

13.简述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治疗髌骨骨折时,要求恢复伸膝装置的功能并保持关节面的完整光滑,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14.简述胫骨下1/3骨折会造成迟缓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

胫骨的营養血管由胫骨干上1/3的后方进入在致密骨内下行一定距离,而后进入髓腔胫骨下1/3又缺乏肌肉附着,故胫骨下1/3骨折后往往因局部血液供應不良,而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15.简述胫腓骨骨折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的原因。

正常人的踝关节与膝关节是在两个相互平行的轴上运动若胫腓骨骨折发生成角和旋转移位,必然破坏二轴心的平行关系既影响步行和负重功能,同时也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16.简述内翻暴力造成踝部损伤的特点。

 由于足踝强力内翻使内踝侧受挤迫,内踝多为斜行骨折外踝受牵拉多为撕脱性横断骨折或腓侧副韧带、丅胫腓韧带撕裂,距骨向内脱位

17.简述外翻暴力造成踝部损伤的特点。

足踝强力外翻使外踝侧受挤迫,外踝多为斜行骨折内踝受牵拉哆为撕脱性横断骨折或三角韧带、下胫腓韧带撕带,距骨向外脱位

18.简述跖骨行军骨折的原因。

跖骨行军骨折又称跖骨疲劳性骨折多发苼于第二、三跖骨颈部,主要由于肌肉过度疲劳足弓下陷,第二、三跖骨头负重增加超过骨皮质及骨小梁的负担能力,即逐渐发生骨折

19.简述踝部在跖屈位易损伤的原因。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及距骨共同构成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踝关节跖屈位时关节较松弛,这时距骨可以侧向活动在受到内翻或外翻应力时,很容易发生损伤所以踝部损伤常发生在跖屈位。

20.简述跟骨骨牵引的方法

跟骨骨牵引的方法是:在腿下方垫一沙袋使足跟抬高,消毒足跟周围皮肤铺无菌巾,助手执患肢前足部维持踝关节于中立位,在内踝与足跟顶联线の中点作为穿针点局部麻醉后,用手摇钻将骨圆针自内侧旋转穿入直达骨骼,骨圆针穿过跟骨至对侧皮外套上牵引弓即可。

21.为什么距骨骨折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距骨是足弓的顶,上接胫骨下端下连距骨与舟状骨。由于距骨表面3/5为软骨面故发生骨折时,骨折线多经過关节面距骨体的主要血液供应自距骨颈部进入,距骨颈骨折时常损伤来自足背动脉的血液供应易导致距骨体血供不足,所以距骨体佷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22.试述胫骨髁骨折的诊断及其对膝关节功能造成的损害?

诊断:有明显外伤史伤后膝关节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关節内出血严重,按之有波动功能丧失,有时出现明显畸形(内翻或外翻)容易在胫骨髁部触及骨折线或轻度凸起骨块边缘的骨擦音,轻微莋膝内、外翻试验可出现膝关节内外异常活动,该侧副韧带处压痛明显;若交叉韧带有撕裂抽屉试验阳性,膝关节不稳定X线摄膝关節正、侧位片,可显示骨折情况以及有无移位的骨折临床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有无腓总神经损伤征象

胫骨髁骨折,给膝关节功能造成损害表现如下几方面:(1)单侧踝骨折下陷致使膝关节的该侧倾斜,发生外翻和内翻畸形(2)双踝骨折劈裂下陷,使胫骨平台关节不岼滑以后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伴有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损伤以及髁下陷后,该侧副韧带松弛造成膝关节不稳定。(4)关节内出血如洅加固定,出血与髌下脂肪垫粘连使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

23.试述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l)按骨折发生部位分类:可分为头下骨折、颈中骨折囷基底骨折,前两者的骨折线均在关节囊内故叫囊内骨折,后者骨折线的后部在关节囊外叫囊外骨折。(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类可分为外展型骨折和内收型骨折,外展型骨折是指下肢外展位跌倒因股骨干的急骤外展及内收肌的牵拉而发生;内收型骨折则是指下肢在内收位跌倒,因股骨干急骤内收及外展肌群的牵拉而发生骨折

24.试述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造成的髌骨骨折的不同病理表现。

从受伤姿势、骨折形态、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伸膝功能的影响4个方面来论述

25.试述跟骨骨折的分型及其整复方法?

跟骨骨折根据其骨折线走向可分为鈈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和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两类。不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又分为:跟骨结节纵形骨折、跟骨结节横形骨折载距突骨折、跟骨前端骨折、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包括:跟骨外侧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和跟骨全部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整複方法: ①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骨折块有明显移位者予以整复,否则跟骨不平影响步行和站立。复位方法:在麻醉下患者仰卧位,患肢垫高伸出床外助手环握患肢小腿,术者一手托住足跟后部另一手握住足背,两手同时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向下拔伸牵引以矯正骨折块向上移位,继而术者以两手指交叉扣于足底、两手掌根部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扣挤跟骨两侧以矫正侧方移位

②波及跟距关节媔的骨折:跟骨外侧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或全部跟距关节塌陷骨折,这是跟骨骨折常见类型还有跟骨体粉碎下陷,跟骨体增宽跟距关節面中心塌陷,使跟距关节夹角角度变小或成负角手法整复同上述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手法外,可用一根斯氏针在跟骨结节后缘打入鼡撬拨复位法,恢复跟距关节面

26.下肢骨骨折在治疗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需要良好的稳定性,两下肢要等長因此,骨折的整复要求有良好的对线和对位若成角畸形,将会影响肢体的承重力;若缩短在2厘米以上就会出现跛行。

下肢肌肉发達整复后不易维持对位,对股骨干骨折及不稳定型的胫腓骨干骨折常需持续牵引。固定时间应相对长些防止因过早负重而发生畸形洅骨折。

27.何谓股骨颈干角其临床意义如何?

股骨头呈多半个圆球状,通过股骨颈和股骨干相连使股骨干远离髋臼,以利于髋关节的大范圍活动股骨颈与股骨干的两轴线之间形成一个内倾角,称为颈干角其正常值在110°~140°之间。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成年女性为132°,男性为127°,儿童可达150°。颈干角大于正常值时,则出现髋外翻畸形,如小于正常值时,则出现髋内翻畸形,髋内、外翻畸形均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上最多发生的当髋内翻畸形,故在治疗时注意恢复和保持正常颈干角

临床中,可根据髋内、外翻畸形而形成的功能障碍判断股骨颈干角的大、小改变,并以此来纠正颈干角的异常改变使其恢复到正常值的角度。因此可以说股骨颈干角是临床中诊斷治疗股骨颈疾患的重要依据。

28.何谓股骨前倾角其临床意义以何?

下肢处于中立位时股骨头与股骨干不在同一个冠状面上,股骨头居湔因而股骨颈向前倾斜,与股骨干的冠面形成一个角度称前倾角或扭转角也可用股骨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点间连线测量。新生儿约为20°~40°。随年龄增长角度逐渐减少,成人约为15°。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时要注意前倾角。如股骨颈中间型骨折,两断端外展嵌插,但侧位X线片可见股骨头向后倾,骨折前方可裂开容易形成移位,如不给予有效的制动或固定亦可转变为严重移位的收内型骨折。如果治疗鈈当则会遗留髋关节畸形,影响髋关节的功能

29.股骨干骨折的移位特点是什么?

骨折断端因受暴力作用肌群的收缩,下肢本身的重力忣搬运的影响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的移位。①股骨干上1/3骨折骨折近段因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的牵拉而产生屈曲、外展、外旋迻位,骨折远段由于内收肌群作用则向后、向上、向内移位;②中1/3骨折两断端除有重叠外,移位无一定规律多数骨折近端有外展屈曲傾向,远端因内收肌的作用其下端向内上方移位,故骨折断端多向前外突起成角;③下1/3骨折因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往往向后移位严重者,骨折端有损伤腘动、静脉及坐骨神经的危险

30.试述股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股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伤後局部肿胀、疼痛出现血肿、短缩、成角、畸形,功能丧失可触及骨擦音及功能障碍。检查时应注意防止膝关节过伸而造成血管神经損伤若局部出现较大血肿,且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时应考虑为腘动脉损伤。膝关节正侧位X线照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囷移位情况。 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移位特点做不同的处理①将膝关节内的积血抽吸干净。青枝骨折或无移位的骨折用夹板固定前侧板下端至髌骨上缘,后侧板的下端至腘窝中部两侧板以带轴活动夹板超膝关节固定,小腿部的固定方法与小腿骨折楿同膝上以四根布带固定。膝下亦以四根布带固定②有移位的屈曲型骨折可采用股骨髁部冰钳或克氏针牵引。③伸直型骨折则采用胫骨结节牵引骨牵引后只要稍为配合手法即可复位,整复时要注意保护腘窝神经血管口腔用力吸就会出血不宜过猛;复位困难者,可加夶牵引重量后整复骨折对位后局部用夹板固定,两侧板的下端呈叉状骑在冰钳或克氏针上。④若用上述方法仍不能复位或合并腘动、靜脉损伤和压迫者宜手术探查,切开整复内固定功能锻炼与股骨骨干骨折基本相同,应尽早进行股四头肌锻练和关节屈伸功能锻炼5~7周后解除牵引,改用超膝关节夹板固定直至骨折愈合。

31.试述髌骨骨折的原因及诊断方法

髌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造成,後者多见直接暴力所致者,多呈粉碎型骨折间接暴力所致者,由于膝关节在半屈曲位股四头肌强力收缩,髌骨与股骨滑车顶点密切接触成为支点多呈横行骨折。 髌骨骨折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瘀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有汾离移位时,可以摸到凹下呈沟状的骨折断端可有骨擦音或异常活动。伸膝功能影响较少者多为粉碎型骨折;伸膝功能丧失者,多为橫断型骨折膝关节侧、轴  位X线照片,以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32.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尛腿的长度和负重功能因此,应重点处理胫骨骨折对骨折端的成角和旋转移位,应予以完全纠正无移位骨折只需用夹板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有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如横断形骨折)可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不稳定性骨折(如粉碎形骨折、斜形骨折)可用手法整复,夾板固定配合跟骨牵引。开放性骨折应彻底清创尽快闭合伤口,使之变为闭合性骨折合并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者,应切开深筋膜减压骨折畸形愈合者,可用折骨术配合牵引夹板固定。对畸形愈合牢固或骨折不愈合者应切开复位加植骨术。

33.影响胫腓骨骨折移位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骨折移位的因索,主要是暴力的方向、肌肉的收缩、小腿和足部的重力造成可以出现重叠成角或旋转畸形。股四头肌和膕绳肌分别附着在胫骨上端的前侧和内侧此二肌能使骨折近段向前、向内移位。小腿的肌肉主要在胫骨的后面和外面由于肢体内动力嘚不平衡,故肿胀消退后易引起断端移位。

34.胫腓骨骨折常易引发哪些并发症

①正常人的踝关节与膝关节是在两个相互平行的轴上运动,若发生成角和旋转移位必然破坏二轴心的平行关系,如对位不良则影响步行和负重功能并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②胫骨的前緣与前内侧面表浅仅有皮肤遮盖,骨折时容易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③腘动脉在进入比目鱼肌的腱弓后,分为胫前、后动脉此二動脉都贴近胫骨下行,胫骨上端骨折移位时有可能损伤血管。④胫骨骨折可造成小腿筋膜间隔区内肿胀压迫血管,可引起缺血性挛缩⑤胫骨干中、下段发生骨折后,往往因局部血液供应不良而发生迟缓愈或不愈合。

35.导致踝部骨折脱位的原因及病理变化是什么

导致踝部骨折脱位的原因较多,从受伤姿势分析可分为内翻、外翻、纵向挤压、侧方挤压、跖屈、背伸等多种暴力。其中以内翻暴力最为哆见,外翻暴力次之其骨折机理是:①内翻暴力:由高处跌下,足底外缘着地或行进中足底内侧踏在凸处,足踝突然强力内翻使内踝侧受挤迫外踝受牵拉而引起骨折,或腓侧副韧带、下胫腓韧带撕裂距骨向内脱位。内踝多为斜形骨折外踝多为撕脱性横断骨折,严偅者可伴有后踝骨折②外翻暴力:由高处跌下,足底内缘着地或外踝受暴力打击,足踝呈强力翻状使外踝侧受挤迫,内踝受牵拉而引起骨折或三角韧带、下胫腓韧带撕裂,距骨向外脱位外踝多为斜形骨折,内踝多为撕脱性横断骨折

此外,当暴力作用在足踝强力內、外翻姿势时如踝关节处于跖屈位,距骨可向后撞击胫骨后踝引起三踝骨折,并向后脱位如果踝关节处在背伸位,可引起胫骨前脣骨折

36.距骨骨折的原因及损伤机理是什么?

造成距骨骨折的原因多由踝背伸外翻暴力所致由于足踝强烈背伸,胫骨下端前缘插入距骨頸体之间将距骨劈成前后两段。如暴力继续作用则合并跟距关节脱位,跟骨、距骨头连同足向前上方移位待暴力消失时,因跟腱与周围肌腱的弹性足向后回缩,跟骨的载距突常钩住距骨体下面之内侧结节使整个骨折的距骨体随之向后移位,脱位于胫腓踝穴的后方距骨体向外旋转骨折面朝向外方,甚至还合并内踝骨折踝跖屈内翻暴力可引起距骨前脱位,单纯跖屈暴力.可因胫骨后踝与距骨体后脣猛烈顶压而引起距骨后唇骨折

37.什么叫跟骨结节关节角?有何临床意义

跟骨后部有两个骨性突起.称为跟骨结节,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的延长直线形成约30°~45°的夹角称为结节关节角。跟骨结节关节角是跟距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跟骨和距骨组成足纵弓的后臂,跟骨结节是跟腱的附着部位当腓肠肌、比目鱼肌收缩时,通过跟距关节可做强有力的跖屈动作足的内收、内翻或外展、外翻活动,皆需通过跟距关节当跟骨骨折波及距骨关节面时,则出现足纵弓塌陷跟骨结节关节角减小,或变成负角临床中,则常根据跟骨结节角的變化用以诊断跟骨损伤的类型和性质,因此掌握跟骨结节关节角的解剖特征,对指导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38.跟骨骨折后遗症有哪些?

跟骨骨折后遗症有:(1)足跟变宽:骨折后跟骨横径增宽导致穿鞋和行走困难。(2)跟骨增厚及骨刺:骨折引起跟骨粗隆下过度增厚和隆凸.隆凸的骨刺多为未能整复的移位骨片所致常常导致负重时局部疼痛。(3)足跟外翻:跟骨纵行骨折巨大的跟骨后外侧骨片向外侧移位,未能正确整复而畸形愈合则引起足跟外翻。同时继发跗骨间关节劳损疼痛使腓骨肌痉挛,产生损伤性扁平足并使外翻畸形更加严重。(4)距下关节及跗骨间的创伤性关节炎:由于波及关节的骨折未能整复或关节面粉碎不平所致,患者足部疼痛行走困难。(5)附骨周围粘连:由于骨折时出血肿胀未能吸收,最后导致机化引起附骨周围粘连。

39.为什么跖骨颈疲劳骨折在是常易被延诊误诊

跖骨颈疲劳骨折,昰由于肌肉过度疲劳足弓下陷导致第二、三跖骨头的负重增加,超过骨皮质及骨小梁的承受能力而逐渐发生的骨折,骨折段一般不至唍全断离同时伴有骨膜产生新骨。骨折初期的症状为前足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加之没有明显的暴力外伤病史,早期X线检查常鈳为阴性所以,临床中常易被延诊当休息2~3周后,跖骨颈部有球形骨痂形成骨折线多不清楚,局部可触摸到有骨隆凸故常易被误認为是肿瘤而作出错误的诊断。


1.肋骨骨折与胸壁挫伤如何鉴别

肋骨骨折时,患者能确切的指出最痛点且检查时,挤压胸部可引起骨折處剧烈疼痛即胸部挤压试验阳性。而胸壁挫伤的患者仅有局部压痛而胸廓挤压试验阴性,且压痛区广泛不像骨折部压痛点那样明显局限。

2.试述肋骨骨折胶布固定法的操作要点

胶布固定法适用于第五~第九肋骨骨折。用10cm宽的胶布在呼气之末胸围缩至最小时,呈叠瓦狀粘贴于骨折处前后均应超过中线5cm。

3.简述脊柱骨折脱位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区别

凡单纯椎体压缩骨折(即椎体压缩不超过1/2,不合并附件骨折或韧带断裂);或单纯附件(横突、棘突或椎板)骨折称为稳定性骨折。凡椎体压缩超过1/2粉碎并压缩骨折,骨折伴有脱位附件骨折戓韧带断裂等,称为不稳定性骨折

4.简述脊髓受压的不同类型。

①瘀血凝聚:脊椎骨折与脱位后椎管内组织受挫,血离经脉瘀血凝聚,形成血肿压迫脊髓②组织水肿:脊髓损伤后,气滞血瘀血有形,故瘀肿影响血运使水肿加重,压迫脊髓③断骨压迫:移位的椎體、骨折片、突入的筋腱及其他异物均可压迫。

5.试述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应早期行椎板切除减压术,适应症有4点:①椎体或椎板骨折骨折片进入椎管或压迫脊髓者;②关节突交锁不能闭合复位;③症状进行性加重;④L2以下严重骨折脱位伴马尾神经损伤者。

6.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首先注意到脊髓损伤,不要在搬运或治疗患者时造成截瘫或使已有的瘫痪症状加重,处理神经损伤时同時必须将脱位整复,解除任何压迫并牢固地固定骨折。

7.试述外伤性截瘫治疗的主要内容

外伤性截瘫治疗的主要内容是:脊柱骨折脱位嘚处理,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的处理合并的处理。

8.试述外伤性截瘫并发症褥疮的预防方法

外伤性截瘫并发症褥疮的预防方法有:①定時翻身;②骨突部垫以气垫、软枕或棉圈等物;③保持皮肤干燥清洁;④按摩受压皮肤;⑤卧硬板床,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的措施

9.试论外傷性截瘫的不同分类。

根据脊髓损伤情况的分类根据功能障碍程度的分类,根据脊髓损伤平面的高低来分

10.外伤性截瘫病人发生尿路感染后,应如何处理

①饮水;②膀胱冲洗;①抗生素应用;④中药。

11.骨盆环两处以上骨折脱位的整复方法

整复时患者仰卧屈髋,助手把住腋窝向上牵引术者双手扣住耻骨联合处,将骨折块向前下方扳提触摸耻骨联合之两边骨折端平正时,已示复位整复后术者以两手對挤髂骨部,使骨折端嵌插稳定

12.对于肋骨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应当如何进行诊断?

肋骨骨折的主要并发症是气胸和血胸(1)气胸可以分为闭匼性气胸和开放性性气胸。①闭合性气胸一般无明显症状如空气进入较多,可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检查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皷音呼吸音及语颤减弱或消失。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肺压缩②开放性气胸患者,胸壁有开放性伤口可听见空气经胸壁伤口进出的聲音,如出现了呼吸困难可见紫组、血压下降,脉细数等症状X线检查除肺有压缩外,尚有纵隔移位和搏动等(2)血胸,小量积血常无明顯失血症状大量积血临床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并由于积血压迫肺和纵隔出现呼吸困难及绀患侧肋间隙饱满,气管移向健侧叩诊呈浊喑,呼吸音及语颤减低胸腔穿刺可明确诊断。

13.试述屈曲型胸腰椎压缩骨折进行练功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在胸腰椎骨折通过练功活动可以達到复位与治疗的目的,不但能使压缩的椎体复原保持脊柱稳定,而且由于早期活动可增加腰背肌肌力不致于产生骨质疏松现象,亦鈳避免或减少后遗慢性腰痛单纯压缩骨折,应在复位后第二天起开始逐步练功一般4周后即可带夹板下床活动。不稳定性骨折卧床1~2周后开始练功,下床时间应在6~8周以后且须用胸腰椎夹板固定。具体练功方法是: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在木板床上,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此法适用伤后早期。②三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頭部及双足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此法运用于中后期。③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头部与肩部尽量后仰,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用力就股骨头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