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城市大学生就业的好处处

大学生毕业都去哪了?城市就业吸引力指数告诉你…|毕业生|大学生|就业_新浪新闻
导读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去向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们更愿意选择哪些城市?他们的求职有何新的变化?一起看看~日前,ofo小黄车联合“城市数据团”发布了《八城市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该报告抽样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武汉、郑州八座城市数十万大学生注册用户,通过比对就读学校所在城市,与毕业后高频使用小黄车的城市,以识别其就业流向。一起看看,哪些城市对大学毕业生更具吸引力~哪里的毕业生更爱一线城市?报告显示,包括双一流、原985、原211高校在内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更高,为34%,超过三分之一。而非重点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13%。报告显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北上广深为大学生毕业流向的重点城市,杭州、南京、郑州、武汉与成都次之。对于新一线城市的大学生而言,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更高,达到34%,但也有42%的重点大学学生选择留在本地就业。数据来源ofo小黄车,制图:城市数据团从学历划分,越是高学历的大学生,留在本地的比例越低、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越高。哪些城市更受毕业生欢迎?本次报告还对八座城市的毕业生就业流向做了整体分析,并引入大学生“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通过各城市中留在就读城市的大学生数量与大学生总数的比值,衡量城市对本地大学生的吸引能力。数据来源ofo小黄车,制图:城市数据团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上海大学生留沪比例达到70%,相比北京的大学生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高出10个百分点,而广州的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为45%。新一线城市方面,成都对本地大学生的吸引力指数最高,为45%。而杭州以35%紧随其后,南京和武汉水平接近,而郑州大约为20%。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北上广深为大学生毕业流向的重点城市,杭州、南京、郑州、武汉与成都次之。城市大学生的具体去向,各城市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以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武汉为例:广州大学生相对偏好省内城市,超过30%去往深圳,前往北京上海的占12%。在南京,大学生发展去向较为明显,基本以长三角为主。杭州大学生有很高的比例留在杭州。武汉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较为均衡,45%选择前往一线城市,与留在本地就业的人数基本持平。另据《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得益于国家关于推动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各项政策,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稳步上升。为抢人才,这些城市放大招一直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颇受高校毕业生青睐。但近年来,很多毕业生开始尝试更多选择。与此同时,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些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也才采取更多积极政策留住人才。媒体梳理相关政策发现,今年更多二线城市的留人政策不再仅仅局限于高端技术人才,而是把目光瞄准近800万大学毕业生。政策着力点也放在了毕业生最为关心的户口、住房、创业扶持等多种实际需求上,“零门槛”落户、购房租房优惠、现金补助等措施基本成为“标配”。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随着2018年秋招拉开序幕,近期包括武汉、南京、成都、长沙、西安等十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应届生就业优惠政策。例如长沙推出了毕业生购房补贴政策,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生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六万元、三万元购房补贴。成都市发布的《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明确鼓励青年人才落户,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两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今年初,武汉宣布“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计划五年内留住100万名大学生,在10月1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将提供首批大学生人才公寓3600余套,今后每年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五年内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同时,意见还提出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以杭州为例,今年出台的《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中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两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三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值得一提的是,二线城市对于应届生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智联猎聘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二线城市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持平,而希望在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高达37.5%,高于一线城市的29.9%。从流入数据来看,一些二线城市更是不逊一线,其中,杭州人才流入率高达11.78%成为“领跑者”。有专家指出,人才从特大城市流向二线城市,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中、小城市更好地发展。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二线城市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与国家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和创新创业有关,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所以成为城市“必争之地”。值得大学生们欣喜的是:越来越多新一线、二线城市意识到了年轻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将他们当成人才来看待。这种人才意识,也将为年轻大学生提供更多发展平台,赢得更多可能~编辑:骆沙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班娟娟 向家莹)、湖北日报网、四川在线(张明海)、经济参考报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毕业后该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该回乡就业? - 网易河北
十天内免登录
毕业后该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该回乡就业?
大学生毕业之后是该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该回乡就业呢?高校教师给出了建议: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更要转变就业心态。
原标题:毕业后在城市打拼数年他们为何最终选择回家乡发展?网易河北讯 省会一所高校毕业一年的樊文一,上个月刚从燕郊一家外企辞职,选择回乡开创自己的工作室;而在省会一家房地产网站做了4年网编的张智,也选择了回乡做乡镇公务员。说到辞职回乡的原因,两位大男孩都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而生存、买房压力大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那么,大学生毕业之后是该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该回乡就业呢?高校教师给出了建议: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更要转变就业心态。案例在城市工作几年后他们返回家乡去年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的樊文一,如今自己做起了老板,在家乡河南洛阳和朋友合开了一间工作室,主要做市场营销,广告设计和微信公众号运营。而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是燕郊一韩国企业的职工。“毕业之后就想先去北京闯荡闯荡,趁着年轻不出去走走那岂不是白活了。”小樊告诉记者,一毕业,他就独自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学习韩语的他,很快就获得了燕郊一韩国企业的工作。“月工资5000多元,当时觉得还不错,就先留了下来。”小樊告诉记者,然而,工作了几个月后,他却因为种种原因,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和一个朋友开了一间工作室。目前工作室运营良好,除了他俩还有4名员工。“我也在不断学习中,我对这个工作室很有信心,我一定能够做好。”小樊告诉记者。今年,张智从石家庄一家房地产网站辞职,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家乡的乡镇公务员。今年已经28岁的张智,再过几天就要去新单位报到了,这一次,再也不用挤公交车,再也不用一边赶路一边吃早餐了。他的新单位就在自己家门口——乡政府,走路只需5分钟。“大学学的汉语言文学,毕业之后留在石家庄一家房地产网站做网编,一直做了4年,工作枯燥乏味。”张智告诉记者,月工资从之前的2500元涨到3000元,然而生活却没有多大的变化,4年时间没有谈过女朋友,至今也没在石家庄买房。探因买房难、生存压力大阻碍他们的城市梦樊文一和张智为什么选择回乡就业呢?他们告诉记者,留在一、二线城市买房困难,生活压力大,连找女朋友都困难。樊文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月工资5000元,除去一些基本的生活开销,一个月能剩下2000元,即使是这样也离在北京买房差得太远了。就是不吃不喝,他也得至少工作30年才能在北京买上一套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而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老师认为,不高的收入只够勉强维持生活,让一些年轻人对在一、二线城市就业既憧憬又惧怕。城市年轻群体中有一种“羞于回家”的特殊心态,觉得自己在外上了几年大学就应该留在大城市,不应该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就业。持有这样心态的人,在当前社会中绝非少数。建议选择就业地点要结合实际情况那么,大学生毕业之后到底是该留在大城市还是该回老家呢?其实,选择在哪里工作是个人自由,最关键的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就业地点。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贾喜环老师分析,一线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但是生存压力也比较大,这让很多年轻人缺少归属感。即使这样,仍然有很多大学生考虑到家乡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缺少更大的发挥空间,所以会选择到一线城市就业。所以,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点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正确认识自己,明白到底适合在哪里就业,而不是随大流到城市或者农村寻找就业机会。另外,大学毕业生也要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存有大学毕业“羞于回家”的心理,只要是能力足够强,在哪里都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相关新闻电子商务、教育培训成为企业热招行业□本报记者赵晓华虽然已经立秋,可天气依然炎热。和炎热天气一样火爆的,还有各大人才市场里求职者组成的人气。那么在今年高校毕业生的眼中,什么样的职位更能吸引他们呢?记者从河北搜才了解到,建筑、房地产、装修装饰、物业管理类职位成为了今年高校毕业生求职热点。而工商管理类高校毕业生则成为求职大军中的主力军。截至今年6月底,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3.6%,高于去年同期的68.9%。据了解,今年河北省有高校毕业生35.11万人,这就意味着还有9万多人没有就业。求职者和企业都在职场都应理性我省近期的人才需求主要为,建筑与规划类、医科医药类、机械类和会计统计类需求较多;而在求职人员排行方面,管理类、会计统计类、师范类、计算机科学技术类和营销与贸易类求职人员较多。求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避开高峰类求职人群,对求职成功会有所帮助。此外,医疗健康、电子商务、文化教育、传统的教育培训产业、金融、旅游等行业都急需人才的加入。除了职场供需双方合不上拍以外,急需人才的小企业再一次的少人问津。“不稳定”“没发展”“薪水低”则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不选择中小企业的主要理由。在接受采访的许多大学生看来,即使有去中小企业的心,“身段”放不下来总会让他们打退堂鼓。其实,要想解决“就业难”“招工难”的双重困境,不仅大学毕业生需要放下“身段”,企业更需要通过建设科学的人才培育体系来提高对高素质大学生的吸引力。大企业通常自有完善的培训系统,而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培训毕业生的能力,不仅降低了对人才的吸引力,更使得企业需要招聘的大学生是“成手”,加剧了就业矛盾。市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建议说,中小企业应建立长期的人才储备战略,建设包含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继续教育等内容的人才战略体系,增强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学毕业生也应积极转变观念,相信入职中小企业更容易发展。“在中小企业,年轻人可以实现比大企业更快的发展,为今后向高层次企业跳槽甚至自主创业提供更多机遇。”该负责人说,其实在职场,求职者和招聘企业都应理性。8月份有多场招聘会举办在找工作的同时,应届高校毕业生先要把就业手续办理清楚了。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河北省进一步优化了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开通网上办理就业调整手续业务,并将毕业生就业手续调整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区,实现就近就地、即来即办。此外,河北省人才市场8月份就为求职者们准备了多场招聘会,毕业生们可以来试一试!8月11日(周二)“精英天下” 夏季大型人才交流会8月12日(周三)大型综合性招聘会8月13日(周四)外贸、物流、教育、培训、金融类专场招聘会8月14日(周五)营销、管理、财会、文秘类专场招聘会8月15日(周六)“快乐职场”大型招聘会8月17日(周一)“英才世界”大型招聘会8月18日(周二)“精英天下” 夏季大型人才交流会8月19日(周三)大型综合性招聘会8月20日(周四)房产、建筑、物业、建材、家具类专场招聘会8月21日(周五)营销、管理、财会、文秘类专场招聘会8月22日(周六)“快乐职场”大型招聘会8月24日(周一)“英才世界”大型招聘会8月25日(周二)“精英天下” 夏季大型人才交流会8月26日(周三)大型综合性招聘会8月27日(周四)IT、电子、电气、通讯、机械类专场招聘会8月28日(周五)营销、管理、财会、文秘类专场招聘会8月29日(周六)“快乐职场”大型招聘会8月31日(周一)“英才世界”大型招聘会制表/彭之城记者田思雨
本文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HEB025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易河北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应届大学生就业调查:家乡城市获受访生青睐
&&&&来源:&&&&
原标题:应届大学生就业调查:家乡城市获受访生青睐
   漫画:郝延鹏
  智联招聘校园招聘事业部执行总监南保宁建议,在求职前,毕业生应首先对自己进行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使自己在求职中处于有利位置。在投递简历和面试时,切忌只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和内容上的繁多。面试时需更多了解职位内容与自身的匹配度,主动推销自己。
  ---------------------------------------------------------------------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眼下,毕业生求职季已渐进尾声,在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目前找工作的情况如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智联招聘网对2354名应届大学生进行的就业调查显示,在毕业去向上,88.3%的受访毕业生选择就业。32.5%的受访毕业生尚未收到offer(入职通知)。家乡城市超过北上广深成为受访大学生优先选择的就业地。
  受访大学生中,男生占46.6%,女生占53.4%。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占88.1%,211和985院校学生占10.1%,国外高校学生占1.8%。31.8%的受访大学生为专科学历,61.3%的人为本科,6.5%的人为硕士,0.5%的人为博士。
  33.1%受访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在11~30份
  “我们班80%的人都选择就业。”南昌大学日语专业本科生王声介绍,自己本打算毕业后去日本发展,但最终没去成,转而选择直接就业。“大家就业这么积极,和专业有很大关系。日语不适合做研究,大家出国的热情也不高。直接就业成为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调查显示,88.3%的受访毕业生选择就业。仅有6.2%的受访大学生选择在国内外深造,2.5%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大学生找工作时投递简历的情况如何?调查显示,33.1%的受访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在11~30份,30.2%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数在10份及以下,24.8%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数超过了50份,12.0%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数在30~50份。
  北京某211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张希,已经投了不下70份简历。她将自己投递的简历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民企外企进行分类,重点标注了自己感兴趣的互联网企业。张希的目标是互联网行业和零售行业的营销类工作,不过多数顶尖企业在笔试关就将她淘汰。
  在面试情况方面,90.9%的受访大学生获得过面试机会。其中获得3~5次面试机会的毕业生占32.0%,面试机会为3次以下的占23.4%,获得6~10次面试机会的毕业生占19.5%,有16.0%的毕业生获得10次以上的面试机会。也有9.1%的受访毕业生尚未获得任何面试机会。
  求职5个月,张希陆续收到了10多家企业的面试机会。她认为,多参加笔试和面试可以累积求职经验,提高应变能力。“目前有家乡的事业单位和一家广州的外企向我伸出橄榄枝,我觉得都不错。准备再看看成长型的互联网公司有没有比较好的机会”。
  调查中,有34.1%的受访毕业生收到了1~2个录取通知,13.5%的受访毕业生收到3个,11.1%的受访毕业生收到4~5个,8.9%的受访毕业生收到的offer数量在6个及以上。但仍有32.5%的受访毕业生尚未收到任何录取通知。
  对此,智联招聘校园招聘事业部执行总监南保宁给出的建议是,在求职前,毕业生应首先对自己进行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客观掌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强化优势,改进不足,使自己在求职中处于有利位置。在投递简历和面试时,切忌只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和内容上的繁多,不要忽视简历的敲门砖作用。面试时需更多了解职位内容与自身的匹配度,参照市场价值,多发展自我优势,主动推销自己。
  家乡城市超越北上广深获受访大学生青睐
  受访毕业生认为自己获得录取的原因依次是:有相关的实习经历(30.2%),求职目标明确(28.4%),面试准备充足(19.4%),专业就业前景看好(11.3%),学习成绩好(8.8%),名校毕业(5.1%)和有内推资源(3.9%)。
  江西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四学生申平平,目前正在入职单位实习。“当初我通过求职网站投了这一份简历,就拿到了面试机会,还是比较幸运的。公司应该是看中我刚从大学出来,可塑性比较强,而且我比较耐心,善于学习”。
  调查显示,53.4%的受访毕业生认为自己没有获得offer的原因是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其他原因还有:自身定位不清、期望过高(36.9%),就业形势严峻、机会减少(32.5%),求职目标不明确(23.2%),面试机会较少(22.3%)和投递简历较少(17.8%)。
  王声有过七八次面试机会。她认为用人单位比较看重个人综合能力,“面试并不能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具体能力,只能粗略了解大概情况,所以语言表达就很关键”。
  数据显示,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72.2%)是受访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其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8.0%)。接下来是临场应变能力(54.0%)、专业知识水平(52.3%)、外语水平(15.0%)和外表着装(13.7%)。
  毕业生最看重用人单位哪些地方?
  调查中,公司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75.0%)是毕业生最在乎的因素。薪酬福利位居第二,占63.1%。接下来依次是个人兴趣和岗位契合度(55.6%)、工作性质与内容(42.3%)、公司所在城市(38.8%)、公司实力与声望(32.3%)、离家远近程度(25.4%)和企业文化(25.4%)。
  与多年前毕业生涌向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景象不同,此次调查显示,家乡城市成为受访毕业生就业地的首选,占30.4%,超过第二选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0.4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在哪个城市就业,王声表示目前还在犹豫。“主要还是看每个人对未来的规划和定位,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她表示,如果家乡有好的工作就不会选择出去。“我对家乡还是比较依恋的,毕竟家人朋友、各种人际关系都在这边。心理上也会更轻松一些”。
  “即使要出去,也要先沉淀几年。工作的好与坏不取决于在哪个城市,而取决于所处的岗位和领导,以及你能从工作中学习到哪些东西。”申平平认为,虽然一线城市经济较发达,但竞争压力也大,生活幸福感不高,二三线城市以后会更有发展潜力。
  42.6%受访毕业生有创业设想或计划
  面对时下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毕业生的态度如何?调查显示,42.6%的受访毕业生有创业的设想或计划,其中5.5%的受访毕业生正在准备创业。1.2%的受访毕业生已经在创业。
  家住河南洛阳的吴淼打算在家乡开间青年旅舍。“我一直热爱户外运动,家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将我的梦想变成现实。”吴淼与一起创业的小伙伴分工明确,资金、人力等前期投入都已到位,目前正对河南的旅游市场进行实地考察,作出评估后再确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南保宁表示,创业本身可以全方位地锻炼人的能力,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质。同时有助于培养系统性的思维能力,创业产生的成就感无可取代。“不过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并不完善,毕业生社会经验少,容易盲目乐观,创业失败的打击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
  就读于西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程老朋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想法很少切合实际。“白手起家哪有那么容易?首先资金方面没什么保证,大学生刚入社会也没有多少经验,一旦受到挫折,会很容易退缩”。他表示,如果自己要创业,会先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济基础。
  调查中,人脉资源(61.0%)是受访毕业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首要关键因素。其次是社会经验阅历(58.6%)。接下来是足够的资金(54.7%)、敢想敢试(54.6%)、永不言败的精神(39.9%)、商业管理的专业知识(36.32%)和国家政策扶持(30.8%)。
  “创业不只需要远大的理想,还需要激情、行动力、领导能力和适应能力。毕业生不论是心智、观察市场的眼光还是领导气质,都还有一定欠缺。”南保宁建议,毕业生创业无需急于一时,可以先努力进一家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再辞职创业,这样更为妥当,成功率也更高。(王琛莹 程济安)
(责编:徐F(实习生)、熊旭)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城市扩张有利于就业与收入
(此文略经编辑修改后发表于近期《财经》杂志,。文中所引证据基于近期的研究,待正式发表后供读者参阅。我知道此文又会引起类似城市扩张不利于农业、不利于保护耕地之类的担心。这些,在我其他文章中早谈过。请读者参阅更早的文章,这样,讨论才可逐步深入。)&
发展城市 共享繁荣
城市扩张不会增加失业,恰恰相反,城市发展是创造就业和提升收入的源泉。运用歧视性的政策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将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失。
城市里的事业与家庭
朋友小陈博士毕业之后留在了北京,原因无非两点:其一,北京是中国的学术和政策中心,借助其地理优势,有利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其二,他太太是大气研究方面的博士,除了北京之外,能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地方实在寥寥。
小陈博士留在北京的原因正是当代城市经济学要说明的两个重要的道理。一方面,城市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而这在个人层面无非体现为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现代经济发展中人才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大规模的城市才能提供特别专业化的工作岗位。
小陈的故事还说明,城市发展对于已婚的专业人才是个喜讯。大城市的就业市场高度专业化,这不仅会使大量专业人才倾向于在大城市找工作,而且,对于已婚人士来说,要使双方都能够找到好工作,那么,选择大城市就不会错。最新的研究发现,夫妻双方的就业的确是大城市更能够吸引专业人才的重要原因,也正因此,在最近几十年,美国的那些吸引了更多高技能人才的城市正是那些本来就人才更多的大城市。像康奈尔这样老牌大学近年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挖人才的时候,很难给夫妇两人同时提供好的就业机会,原因就在于康奈尔的位置在所谓的&大农村&。
人力资本的外部性
几乎所有反对城市发展的论点都严重忽略了城市扩张的好处,而与城市扩张的坏处相比,那些好处往往并不直接可见。
城市发展的好处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所谓&人力资本外部性&。这个词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不仅使自己的收入有所提高,而且,在他与其他人的交往中,还能够相互的学习和影响,促进知识的传播和生产,于是,别人的收入也能够有所提高。
在当代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的职业与知识、信息、技术有关,这些职业都在不同程度上需要在与人交流中实现人力资本的提升,因此,高技能人才在空间上的聚集就非常重要了。有人认为,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可以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其实,这个趋势并没有出现,即使出现,也只是局部。以纽约为例,一些金融行业的公司将人力资源部门和IT部门搬到新泽西,但其特别依赖信息的金融核心业务仍然在曼哈顿,与华尔街紧密联系的金融业务仍然留在华尔街附近。
城市发展是不是只要大学生?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城市发展的好处来源于&人力资本外部性&,那么,城市就只需要把大学留下来就可以了。如果这样想,大错特错。人力资本外部性不只是大学生才享有的,低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在城市中也能够得到知识、技能、信息等多方面的外部性。打工仔常说,在大城市能够长见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进一步深究的话,低技能劳动者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外部性&要大于高技能劳动者。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能够从城市的高教育者那里得到&人力资本外部性&,从而提升自己的收入。但是,一个大学生留在大城市发展,却会面临大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这种竞争就会降低他们的收入,从而抵消一部分&人力资本外部性&提升收入的作用。
而低技能者却与高技能者有生产上的互补性。一方面,在同一个生产单位,两者就是互补的,比如教授要配秘书,工程师要配操作工。另一方面,如果将整个城市看作一个生产单位,那么,高技能高收入的人需要餐馆服务员和家政服务员。
请不要以为我在空谈理论。经济学家的职责就是,把那些并不是特别直观的道理讲清楚,并且,还要用数据呈现给读者。近十余年来,大多数研究(包括我自己用中国数据所做的研究)都发现,&人力资本外部性&的确是存在的,而且的确是低技能者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更大。
城市扩张,就业哪来?
通常来说,城市人均教育水平较高的城市,也是规模相对更大的城市。于是,这带来另一种担心,随着城市的人口规模扩张,城市将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从而将加剧失业问题。特别地,人们常常认为,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低技能者将面临更大的失业风险。同时,原来的城市居民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从而也会加剧原有居民的失业问题。
那么,事实是否如人们所担心的那样呢?已有的经验研究发现,外来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对本地居民失业的影响程度很小。劳动力流入并不必然增加失业,这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我们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城市人口每增加一百万人,个人的就业概率平均提高0.660个百分点。相比于城市总人口规模,高技能劳动者的集中对就业的影响更大。平均来说,一个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每增加一百万人,会使该地区个人的就业概率提高4.34个至6.61个百分点。
我们同时也发现,城市扩张的就业增加效应对于较低技能水平的居民更大。对于受教育年数小于等于9年的劳动者来说,城市中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增加一百万人,其就业概率提高8.58个百分点。而对于受教育年数在9-12年之间的劳动者来说,这种效应下降到了3.57个百分点。受教育年数大于12年的劳动者受益更小,仅为2.12个百分点。
城市规模促进就业的效应在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者之间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可能还与中国的制度有关。中国目前仍然实行着较为严格的户籍制度,并且本地户籍居民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各类福利。在户籍制度制约下,各地(尤其是大城市)的落户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均向高文凭者倾向,于是激励人们通过过度追求高文凭来获取大城市的户籍和相应的福利,加剧了大学生的相互竞争和就业难。当高技能者在城市供给过多,而低技能者受到制度制约,供给受限时,低技能者反而更容易找工作。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将效率与公平兼失
由于在城市的规模经济效应方面认识不足,实际政策往往偏向于控制城市化进程和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在城市化速度方面,政府似乎有意压低城市化的速度。&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城镇化率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5年提高4个百分点,低于当前大约1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城市体系的调整方面,政府的政策导向是重点推进中小城镇的发展,而限制特大城市的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大中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继续发挥吸纳外来人口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落户条件。&
在实际操作中,大城市人口限制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低技能者,这一点,在各个地方的落户条件上均有体现。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措施,特别是针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限制措施不仅有损于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而且限制低技能劳动者的政策恰恰限制了在城市扩张中受益更大的人群,从而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失,不利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此文为&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独家供稿。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大学生就业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