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五更转对研究唐诗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道教对游仙诗的影响。
1、唐玄宗开元时,对于道教大加重视,促使道教全面兴盛,神仙之说颇为盛行,重道与重仙合而为一。2、道教的一些传说成......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佛教为唐诗提供了广泛的创作题材。
2、佛教丰富了唐诗的表现方法。
3、禅理与诗理地融合拓宽了唐诗的境界。
1、辑录唐诗轶诗,敦煌诗大概都是唐人作品。
2、校证唐诗异文,校勘空间非常大。
3.问答题 1、唐人原编,后世翻刻。2、唐人原编已经散秩,后世流转的集子是宋人重编的。3、唐人别集在宋元时期散秩而明清时......4.问答题
1、诗文合集型。
2、诗集型。
3、文集型。
4、分体型。
5.问答题 1、受传统诗教说的影响,强调&体状风雅&,倾向于比较正统的儒家论诗原则。2、&理致清新&强调......在历史的筛选中升华
您的当前位置是:
——“唐人选唐诗”文化现象考察
保护视力色:
作者:陈绍伟
发表日期:
字体大小:大&中&小
  唐代自618年至907年,经历290年。唐代是诗歌大国、强国,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御选唐诗》下云:“诗至唐,无体不备,亦无派不有……随所撰录,无不可各成一家。”清·彭定球等编纂《全唐诗》约收入2200余人、 48900首。其中有重编、误编、漏编,故这不是唐代存诗的准确数量。《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1月第1版),把陈尚君修订、增辑的《全唐诗补编》全部收入。增补佚诗4600首、新作者800多人。正在编辑、出版的《全唐五代诗》增补佚诗5000首、新见作者1000多人。面对浩如烟海的唐诗,唐人选唐诗看似轻松,实是难度相当大的事情。它必然选家纷至,各有建树;却又良莠不齐。故这是一个值得考察的文化现象。一
  唐诗的存世与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编辑选集是重要的方式之一。选本是选家对作品筛选的话语权表现,它树起指引创作的风向标,从而产生示范效应。同代选家的选本,必然引起后人的重视。遗憾的是,唐代距今约1100年,唐人选唐诗的总集原本已经不多见了。据五代·刘昫撰《旧唐书·经籍志》、北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艺文志》、元·脱脱等撰《宋史·艺文志》、北宋·王尧臣等编撰《崇文总目》、南宋·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南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明·胡应麟撰《诗薮》、明·胡震亨撰《唐音癸签》等记载,约存选本集目130余种。目前存世的选集版本,主要集中在三种重印本刊行(以下统称“今刊本”)--  (一)《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9月新1版),内收入:  1.佚名选编《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一说经考证为李昂选)。这是在敦煌石室发现的手写唐诗选残卷。今刊本收入6人、71首(残者2篇)。  2.元结(719-772)选编《箧中集》。序写于乾元三年(760年),云:“凡七人诗,二十四首。”   3.殷璠(约生于玄宗、肃宗、代宗年间)选编《河岳英灵集》。所收录诗作始于开元二年(714年),止于天宝十二年(753年)。今刊本收入24人、230首(原序云:“……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诗二百三十四首。”有异。)   4.芮挺章(约生于开元、天宝年间)选编《国秀集》。今刊本收入88人、218首(上元年间[759-760]集序云:“见在者凡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六云:“实八十五人,诗二百十一首。”今刊本“前记”云:“所载诗人为八十五人。”有异。)   5.令孤楚(765-836)选编《御览诗》。今刊本收入30人、286首。(陆游跋云:“凡三十人,二百八十九首。”有异。)主收大历和贞元时代的诗人。  6.高仲武选编(约生活于肃宗、代宗、德宗年间)《中兴间气集》。从至德元年(756年)至大历十四年(779年)。今刊本收入26人、134首。(自序云:“二十六人,诗总一百三十四首。”有异。)  7.姚合选编《极玄集》。今刊本收入21人、100首(自序云:“凡二十一人,共百首。”)  8.韦庄(836-910)《又玄集》。今刊本目录收入142人、297首(据比勘后为146人、299首)。(写于光化三年 [900年]序云:“才子一百五十人;诵得者,名诗三百首。”有异。)  9.韦縠(五代人)选《才调集》。今刊本收入196 人、1000 首(“集叙”云:“总一千首。”)  10.佚名选编《搜玉小集》。今刊本收入34人、61 首(毛晋跋云:“共计三十七人,诗六十三首。”有异。)  (二)傅璇琮编撰《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该版本除收入《唐人选唐诗(十种)》中2至10的9种外,随着唐诗研究深入发展,收入新发现的4种唐人选唐诗版本:  1.佚名选编《翰林学士集》。主据日藏写刊本,今刊本收入太宗时君臣唱和诗51 首、分属13题。  2.崔融选编《珠英集》(又称《珠英学士集》)。存敦煌遗书残卷二卷,今刊本收入14人(其中阙名2人)、59首(其中7 题无诗)。  3.殷璠选编《丹阳集》。清·尹继善等于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江南通志》卷一九二“艺文志”集部云:“辑包融、储光羲等十八人诗。”辑自北宋·蔡传编《吟窗杂录》、明·吴琯编纂《唐诗纪》。今刊本收入18人(其中2人仅存名无诗)、20首、残句12则 。   4.李康成选编《玉台后集》。辑自宋·刘克庄撰《后村诗话》《郡斋读书志》、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明·解缙编《永乐大典》等。今刊本收入71人(其中8人仅存名无诗,另2人疑有误)、106首(其中10首为残句,1首仅存题,另存疑2首)。  (三)傅璇琮、陈尚君、徐俊编《唐人选唐诗新编·增订本》(中华书局2014 年11月第1版)。收集16种(但仍没有收入《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对前已收入的 13种作了调整、复校,新增3种;并为每集撰写“前记”,是迄今收集最多,编校最精细的新编本。新增:  1.佚名选编 《元和三舍人集》。有署名“汉老”序。今刊本收入王涯58首、令狐楚29首、张仲素32首,共119首。  2.褚藏言选编《窦氐联珠集》。今刊本收入窦叔向五子窦常、窦弁、窦群、窦庠、窦巩各20首,共100首。这与前一集并非严格的选集,更似合集。  3.蔡省风选编《瑶池新咏集》(又称《瑶池诗咏》《瑶池集》瑶池新集》)。是现存唐人选唐诗中唯一的女性诗选,原本收入23人、115首。俄版敦煌写本残缺,今刊本收女诗人李季兰、元淳各7首、张夫人8首、崔仲容1首(内有不少残缺句)。(以上据《唐人选唐诗新编·增订本》比勘统计)  此外,据孙琴安著《唐诗选本提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年1月第1版),有一批珍贵的唐人选唐诗集目:  1.孙季良选编《正声集》(又称《唐正声》),专选初唐诗人作品。我国最早的唐诗选本。   2.佚名选编《奇章集》。《唐音癸签》卷三一“集录二”云:“录李林甫至崔湜百余家奇警者” 。  3.曹恩(约在大历年间)选编《起予集》。盛唐诗人选本。  4.刘明素选编《丽文集》,《新唐书》卷六○“艺文四”云:“兴元中集。”  5.唐僧法钦选编《唐僧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总集类”云:“集唐僧三十四人、诗二百余篇。”(一说三百余篇)  6.窦常选编《南薰集》,元·辛文房撰《唐才子传》卷四云:“集韩翃至皎然三十人……诗合三百六十篇。”  7.顾陶选编《唐诗类编》。《直斋书录解题》云:“凡一千二百三十二首。”  8.李戡选编《唐诗》(又称《诗选》)。  9.韦庄选编《采玄集》。  陈伯海、朱易安编撰《唐诗书目总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新增两种唐人选唐诗集目:  1.商正臣辑《商氏三宴诗集》。收入商氏在三次会宴中与陈子昂、周彦晖、长孙正隐等21人唱和诗作。每宴编诗1卷,合3卷。  2.陆龟蒙编《松陵集》。收入皮日休、陆龟蒙等在苏州的唱酬诗,10卷。  以上所录,唐人选唐诗存集19种,存集目约9种,合计28种。&二
  前已述唐人选唐诗存集目约130种,根据部分今刊本(约仅占已知总量的14.6%)来评论选本的得失,难免偏颇。尽管如此,不仿试评。  唐人选唐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有助于文化的积累。任何一个人、一个朝代的诗歌发展,都要借助别人或前朝的积累。唐人选唐诗其可信性一般较高,因此显得珍贵。有助于诗歌的传播。写诗如不是附庸风雅、孤芳自赏,都渴望通过传播发挥更大的作用。唐诗声誉大振,与广泛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选集的诗歌信息量大,也较全集更易传播。唐人选的唐诗流传至西域,《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就是明证。  有助于研究唐人对本时代诗歌的评价。《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著、章培恒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93页)指出,唐代诗坛:“大都可分两派。为艺术而艺术,如殷璠、高仲武、司空图等 ;为人生而艺术,如元结、白居易、元稹等。”在上述6人中,殷璠、高仲武、元结等都有选集传世,可印证上述观点。当代有学者对殷璠的选本评价甚高(参见孙桂平著《唐人选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殷璠的确有建树,他提出兴象说、音律说,不失为一家之言,但这是否就能“鲜明地反映了盛唐时代诗歌高峰期的创作特色和理论特色”(第19页),就值得存疑了。  殷璠片面推崇“声律”,冷落杜甫是必然的了。有当今论者不明此理,认为殷璠不选杜诗,是因杜甫在当时“诗名不彰,甚至被边缘化了”。(戴伟华《想起杜甫心微凉》,2015 年1月7日《羊城晚报》。另参见《新华网》六神磊磊《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转引自日《文摘报》)评论者不该忽略韦庄《又玄集》选杜甫7首,排在首位;也不该忽略唐人阙名编《杜甫集》、樊晃辑《杜工部小集》、阙名编《古本杜甫集》、阙名编《杜员外集》、阙名抄《唐写本杜诗》、佚名撰《杜氏诗律诗格》等(张忠纲、赵睿才、綦维、孙微编著《杜集叙录》,齐鲁书社2008 年10月第1版)。并非是杜甫“诗名不彰”,而是当时两种诗学观的不同抉择。这不是正好用来了解唐人选唐诗的走向吗?《中兴间气集》序云:“今之所收,殆革斯弊。但使体状风雅,理致清新,观者易心,听者竦耳。”据此,反映现实的诗不取。  选本比较多样。《箧中集》选元结好友的五言古诗,可视为友人结集。《国秀集》主选初、盛唐诗作。《御览诗》主选大历至元和时诗人。《中兴间气集》多选五言诗、五言律诗。《才调集》选诗千首,在唐人选本中规范较大,引人注目。有清人的多种笺注本:何焯《批才调集》,吴兆宜《才调集注》,赵执信《才调集批校》,周桢《才调集注》,殷元勋《才调集补注》,佚名《才调集补》,天阙山人《才调集七律诗选》等。《瑶池新集》专选女性诗作,也开了先河。多样化也体现了唐诗美丽的风景,满足不同读者对选本的需要。
  唐人选唐诗的历史价值虽然值得肯定,但它的不足显而易见。  唐代选本显得单薄。现存世的唐诗人选唐诗版本多是两三百首以下,在诗人林立、数量惊人的唐诗面前,缺少前代《诗经》《楚辞》《文选》那样厚重的,足以令后人信服的选本。这不能不说是十分遗憾的事。  选家过分强调个体意识。选家有个体意识,艺术追求本来是好事,但要有分寸,否则就适得其反。上文提及对杜甫诗的态度是典型的个案。  “顾陶《唐诗类选》于元、白、刘、柳、杜牧、李贺、张祜、赵嘏皆不收”(清·胡寿芝《东目馆诗见》卷四),恐怕不能以“其家集浩大,不可雕摘”作为“今共无所取”(顾序)的借口的。仍是个人意识所致。《国秀集》选初唐诗,却不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作也说不过去。  选编比例时有失当。由于不能客观包容不同诗人,或选家缺乏准确的艺术判断,造成选诗欠缺公平。不妨把《唐人选唐诗(十种)》中除“唐写本”外的 9种版本,统计前6名诗人的篇数(篇数相同的并列,但不超过总名数)。  《箧中集》:孟云卿5首,排第一位,沈千运、张彪、元季川各4首,并列第二位,赵微明3首,排第三位,王季友、于逖各2首,排第四位。其他诗人未收。《河岳英灵集》:王昌龄16首,排第一位,常建、王维各15首,排第二位,李颀14首,排第三位,李白、高适、崔国辅各13首,排第四位。杜甫未收。  《国秀集》:卢僎13首,排第一位,崔颢、王维、孟浩然各7首,并列第二位,孙逖、宋之问、崔国辅各6首,并列第三位。常建1首、贺知章2首。李白、杜甫、岑参等未收。  《御览诗》:李益36首、卢纶32首、杨凝29首、杨凭18首、杨凌17首、皇甫冉16首,各排一至六位。张籍仅1首,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未收。  《中兴间气集》:皇甫冉13首,排第一位,钱起、郎士元各12首,并列第二位,崔峒、刘长卿各9首,并列第三位,李嘉祜8首,排第四位。张九龄、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等未收。  《极玄集》:耿湋、司空曙、钱起、郎士元、皇甫冉各8首,并列第一位,刘长卿、戴叔伦各7首,并列第二位。王维3首,李白、杜甫未收。   《又玄集》:杜甫7首,排第一位,杜牧、温庭筠、武元衡、贾岛、姚合、李远各5首,并列第二位。李白、王维、李商隐等各4首、白居易2首,都被挤出入选诗最多的 6 位诗人之后。  《才调集》:韦庄 63首、温飞卿 61 首、元稹 57 首、李商隐40首、杜牧 33 首、李白28首,分列1至6位。高适、孟郊、李贺仅1首。  《搜玉小集》:宋之问6首,排第一位,崔湜4首,排第二位,沈佺期3首,排第三位,徐晶、魏徵、张谔各2首,并列第四位。骆宾王、陈子昂各仅 1首。以上的入选篇数较多的诗人,有的是实至名归,有的却不尽合理,太混乱了。虽说是各花有各眼,但耳熟能详的诗人不入选,或太少诗篇入选,很难服众。况且入选的作品,不少不是诗人的代表作。如《又玄集》入选7首杜诗,显示选家对杜甫的重视。但当中只有《春望》(“国破山何在”)是名篇,其他更有名的诗篇统统不见。吴河清、李爽从现存唐人选唐诗中收录的200余人进行比对、排序,并最终得出入选频率最高、收入诗歌最多的30名。如以现存的唐文献述评对照,也不见得很合理(《从唐人选唐诗看唐人著名诗人诗作排行榜》,《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 1 版)这只能说是被某些选集误导了,只能从中看到部分选家对唐诗的偏颇取向。如祖咏(排名第二),崔国辅、沈佺期(并排第六),李嘉祜(第九),李瑞(第十七),陶翰(第十九),灵一(第二十)等等,都说不上是唐代的一流诗人。杜甫、白居易、杜牧等榜上无名,这难以使广大读者认同了。  欠缺完备的选本编辑体例。在选本中有的也有序(叙)、跋之类,但大多写得粗疏,尚未出现如《毛诗序》(作者无定论)、东汉·王逸撰《楚辞章句序》、西晋·陆机撰《文赋》那样有真知灼见,启迪后人的序论。有的选集编辑很不严谨。《四库全书》(卷一八六集部)总集类认为《搜玉小集》:“编次参差,重出迭见,莫能得其体例。”诚如傅璇琮先生指出《又玄集》:“目录与卷内所载不合”“诗之作者张冠李戴”“诗篇分合不当”“重见”“缺字”等等(《唐人选唐诗新编·增订本》第 770-771页)。这些失误,并非全是在流传过程中所致的。如此硬伤,在其他选本中并不少见。
  唐代不缺少大诗人,却缺少大选家。这是笔者研读唐人选唐诗的总体印象。唐人选本是珍贵的,却又是令后人难以满足的。选家不是一般的编书人,他应该是评论家、编辑家;要有极高的文学艺术素质,有娴熟的编辑技巧,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选家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独具慧眼的功力,才能把好诗留在人间。面对这些要素,唐选家参差不齐,影响提升整体水平。  选唐诗的唐人,殷璠、高仲武等在选集的序、跋、点评中,也对诗歌创作提出一些见解,但仍然是碎片化的,谈不上是系统的诗歌理论。倒是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杜甫《戏为六绝句》、皎然《诗式》、白居易《与元九书》、李商隐《上崔华州书》、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一说此是伪作,非司空图撰,现依旧说。参阅陈尚君著《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180-197页)等都有精辟的诗歌创作论述。可惜他们既没有参与编诗选集,也未能对选家产生重大的影响,选家依然各行其事。白居易有鲜明的诗学主张,苦心自编诗集。他在临终前一年(会昌五年[845年])还在编七十五卷本。但是,他的诗在已见的各家选集中入选率并不高。这些现象,在唐人选本中不是绝无仅有的。  从陈子昂发展到白居易、元稹的重视现实内容及社会意义的路线,与皎然的《诗式》发展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比较侧重诗歌艺术的路线,两者一直在平衡发展。这本来不是水火不相融的关系,但有的选家片面地理解,对不同诗派的优秀诗作失之公平。而为体现某种诗学观所选的又是平庸之作,这就大大削弱了选集的权威性。五代后蜀·赵崇祚编纂《花间集》,是明显的流派词集,它“大致规范了词体的文学体性和美学特征,在中国词史乃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李冬红著《〈花间集〉接受史稿》,齐鲁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1页)。《花间集》编辑严谨,恰当地体现“词为艳料”的词学主张。这是不少唐人选唐诗本都不能媲美的。唐人选本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被后世公认的唐诗优秀选本、总集都是后人完成的。现在重印《唐人选唐诗》的各种版本,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的需要,一般读者恐怕不大乐意选读了。而明·王夫之著《唐诗评选》、明末清初·金圣叹选批《金圣叹选批唐诗》、清·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清·孙洙、徐兰英编《唐诗三百首》等不断再版,长盛不衰。选家应该树立长远的阶值观:选本不是只给当代人看的,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作者、诗友文友的;它应该能够留给后人看,经受得起历史的筛选。我们不苛求古人,但要重视前人有益的启示。这是唐人选本留给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长期以来,学者对唐人选唐诗的研究,主要精力投入发掘、校勘、整理选本上,难得的是有学者已对某一选本作深入地研究。《唐人选唐诗新编·增订本》的出版,标志这一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的学术成果,功不可没。现在需要对唐人选唐诗的研究有新的开拓。其可探讨的课题不少,拙文仅是一次尝试而已。
&&&&&&&&&&&&&&&&&&&&&&&&&&&& ——摘自2017年《广州文艺*白云专刊》第一期
【】 【】 【】黄永武先生与敦煌学及其敦煌唐诗研究之成就--《敦煌研究》2016年03期
黄永武先生与敦煌学及其敦煌唐诗研究之成就
【摘要】:黄永武先生是敦煌学界较为特殊的一位学者,既在文学创作上,以独树一格的优雅风貌而称著文坛;又在小学、经学、中国诗学等诸多学术研究上有所成就。尤以中国诗学的研究成果最为卓著,学林共称。他在敦煌学方面也是贡献良多,特别是在敦煌文献的编纂与敦煌唐诗的研究上,更是影响深远。文章介绍其学术简历,藉以彰显其学术背景,论述其总体学术成果与特色;说明其对敦煌文献编纂工作的贡献,析论其在敦煌唐诗研究的重要成就,以及其他有关敦煌文献丛考的具体呈现;并附录黄永武先生敦煌学研究论著集目,以供学界完整之参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K870.6【正文快照】:
浙江虽与敦煌一在东南一在西北,远隔千山万水,遥遥相望,但在中国敦煌学发展史上却始终是居于重镇的地位。自1910年以来,以罗振玉()、王国维()为首的一大批浙江籍以及在浙江长年工作生活的学者,一直为推动中国敦煌学的形成与研究发展而努力,并做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籍成山;[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李亮伟;[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4期
胡建次;[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张起;[J];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04期
王志清;;[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王志清;;[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岳德虎;;[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杨恩成;[J];人文杂志;1982年03期
刘倩;[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J];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美玲;;[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董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江秀如;;[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静;[N];河北日报;2004年
编辑;[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韩宁;[N];中华读书报;2004年
杨合林;[N];中华读书报;2004年
陈尚君;[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云海;[N];中国民族报;2004年
孙微(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N];人民政协报;2001年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吴振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黄桂元;[N];中华读书报;2010年
朱易安;[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思;[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孙春青;[D];南开大学;2005年
曾艳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黎氏玄莊;[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海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张红;[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钟祥;[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王红丽;[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琛;[D];华侨大学;2015年
黎家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岳磊;[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王文杰;[D];河南大学;2015年
贠晓娜;[D];河南大学;2015年
刘文先;[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刘志勇;[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刘树晓;[D];汕头大学;2010年
郭沫含;[D];河南大学;2013年
张梦;[D];河南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九、司空图《诗品》;司空图的诗论主要是《诗品》以及《与极浦书》、《与;思考题:;1.上官仪“六对”“八对”之说的具体内涵与历史贡;2.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怎样提出“风;3.杜甫《戏为六绝句》,在当时与后代有什么意义?;6.白居易的诗论主要表现为美刺教化的理论,其主要;第五章唐诗文献;第一节,唐诗文献的种类、流传和散佚一、总集种类与;唐人编纂的文学
九、司空图《诗品》 司空图的诗论主要是《诗品》以及《与极浦书》、《与李生论诗书》等散篇文章。《诗品》又称《二十四诗品》,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等二十四品类,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区分了诗歌的不同风格和意境。第二,比喻的品题方法。第三,标举“韵外之致”和“象外之象”。 思考题: 1.上官仪“六对”“八对”之说的具体内涵与历史贡献是什么? 2.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怎样提出“风雅”与“兴寄”口号的,在他的作品中又是如何表现的? 3.杜甫《戏为六绝句》,在当时与后代有什么意义? 4.王昌龄的《诗格》主要谈到了诗歌理论的哪些内容? 5.皎然的《诗式》主要提出了哪些诗歌理论? 6.白居易的诗论主要表现为美刺教化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7.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在诗论发展史上有什么贡献? 8.《河岳英灵集》与《中兴间气集》的品评标准各有哪些?
唐诗文献 第一节,唐诗文献的种类、流传和散佚 一、总集种类与源流 唐人编纂的文学总集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国家组织修纂的文学总集,第二是私人修纂的文学总集。有关唐诗的总集主要是宋以后人编纂的,因为宋承五代乱离之后,以文治作为立国方针,故对于前代文化极为重视,由国家组织编写了很多大型的书籍,对学术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宋人所编文学总集包含唐诗者甚多,有诗文合集、通代总集、分体总集、分类总集、地方文献总集等。 二
别集种类与源流 别集是指四部图书分类中集部的分目,同总集相对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唐人别集,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唐诗文献资料。 唐人别集命名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以名字命名。其二,以官职命名。其三,以年号命名。其四,以地点命名。其五,以其他方式命名。 唐人别集的体例种类颇多:一,诗文合集型。二,诗集型。三,文集型。四,分体型。 后世对唐人别集的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唐人原编,后世翻刻。第二,唐人原编已经散佚,后世流传的集子是宋人重编的。第三是唐人别集在宋元时散佚而明清时人重编的,因为距唐较远,故常常出现讹误。 三
作家传记资料 这一类著作较多,主要有正史传记与编年杂史、石刻碑版等,与此相关的还有《唐才子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等。 四
敦煌文献 敦煌文献是唐诗文献的一个大宗,埋藏了千年,在二十世纪初又与世人见面。敦煌文献大部分是写本,一小部分是木刻本。敦煌文献对于唐诗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一,辑录唐诗的佚诗。二,校证唐诗异文。 第二节,唐诗重要别集叙录 1.王勃《王子安集》。2.杨炯《盈川集》。3.卢照邻《卢N之集》。4.骆宾王《骆临海集》。5.陈子昂《陈伯玉文集》。6.孟浩然《孟襄阳集》。7.王维《王右丞集》。8.高适《高常侍集》。9.岑参《岑嘉州集》。10.韦应物《韦苏州集》。11.李白《李翰林集》。12.杜甫《杜工部集》。13.孟郊《孟东野诗集》。14.韩愈《昌黎先生集》。15.柳宗元《柳宗元集》。16.李贺《李长吉歌诗》。 11 17.白居易《白氏长庆集》。18.元稹《元氏长庆集》。19.刘禹锡《刘宾客集》。20.杜牧《樊川文集》。21.李商隐《玉溪生诗集》。22.温庭筠《温飞卿诗集》。23.皮日休《皮子文薮》。24.《韩翰林集》。25.韦庄《浣花集》。 第三节,唐诗重要总集叙录 1.许敬宗等《翰林学士集》。2.崔融《珠英集》。3.殷[《河岳英灵集》。4.殷[《丹阳集》。5.芮廷章《国秀集》。6.元结《箧中集》。7.李唐成《玉台后集》。8.令狐楚《御览诗》。9.高仲武《中兴间气集》。10.姚合《极玄集》。11.韦庄《又玄集》。12.韦e《才调集》。13.佚名《搜玉小集》。14.顾陶《唐诗类选》。15.胡震亨《唐音统签》。16.御定《全唐诗》。17.沈德潜《唐诗别裁集》。18.孙洙《唐诗三百首》。 思考题: 1.唐诗总集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总集的主要书目有哪些? 2.唐人别集的命名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3.敦煌文献对研究唐诗的作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4.历史上著录唐人诗集的主要书目有哪些?重要的唐诗别集、总集、选集又有哪些?你是否能说出有关其版本源流、编次体例及历代流传的大致情况?
唐诗与政治 第一节
武周革命与文学环境的变化 一、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第一,增加进士的录取员额。第二,开辟制科。第三,完善考试制度。第四,以诗赋取士。二、降低士族威望。三、政治与文学中心的东移。四、《三教珠英》的编纂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五、从“北门学士”到“珠英学士”。六、文化环境从儒学化到文学化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唐诗转型 一、文人的爱国之情与书生之气。二
文学重心的多元化。(一)唐代文学重心的转变。(二)安史之乱后的南方文学集团 第三节
永贞革新与元和新变 天宝至元和,士风与文风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论述较为精当。从天宝之党、大历之浮、贞元之荡到元和之怪,反映了从天宝到元和士风与文风的变化历程。士风的变化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而造成社会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政治的动荡反复。安史之乱、建中之难、永贞革新则是士风突变的重要关节,对文风与诗风的影响也就尤其重大。 第四节
牛李党争:政治漩涡中的文人命运 牛李党争,起源于元和三年(808)的科场案。但党争最激烈时,则在穆宗以后,尤其在文宗、武宗朝,至宣宗大中初,以李党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文人与党争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的是牛李两党中的骨干分子,有的是依附者,有的出入于两党之间,而成为党争的牺牲品,有的本人无意于党争,但因时代或家庭的关系,与党争发生牵连。在与牛李党争牵连的文人中,李绅、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是受党争影响最为典型的例子。 第五节
甘露之变与文士全身远祸的心态 唐文宗时期发生了重大历史事件甘露之变。在这一事变中,不仅四宰相遇难,即使是无辜朝官与平民百姓,也被杀戮无数。士人们逐渐意识到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经世报国的信念逐渐被全身远祸的心态所代替,对于社会,也由改革弊政的追求,变为对每况愈下的局面的叹息,由积极参与的姿态,一转而为冷眼旁观者。其中以白居易、刘禹锡与杜牧等人的变化较为典型。 思考题: 1.武则天时期,唐代的文学环境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2.安史之乱以后,唐诗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从天宝到元和,文风与士风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12 4.牛李党争对于中晚唐诗人有什么影响? 5.甘露之变对文人心态产生的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唐诗与宗教 第一节
唐代三教的调和与对抗 武则天时期,儒、佛、道三种思想呈现并兴的局面,这样就扩大了人们的思想空间。三种思想的矛盾与斗争,排斥与融合,也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在其影响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就更趋于活跃,革新的意识无疑也增强了。玄宗时期,由于国力的强盛,思想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唐时期,儒佛的对抗渐趋激烈。中唐的几位皇帝,即使如事功较大的唐宪宗,也是著名的佞佛之徒。因皇帝佞佛,其弊日益明显,晚唐武宗皇帝颇思振作。故在会昌间有灭佛之举。总体来说,唐王朝三教的关系,是逐渐由三教对抗而趋于调和的。 第二节
唐诗与佛教 一、佛教对唐诗的影响。首先,佛教为唐诗提供了广泛的创作题材。其次,佛教丰富了唐诗的表现方法。再次,禅理与诗理的融合拓宽了唐诗的境界。 二
唐代僧诗考察。《全唐诗》著录的诗僧有一百一十多位,他们留下的诗篇多达两千多首,说明在唐代僧诗已相当繁荣,这是佛教与唐诗融合的直接结果。唐代僧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或表现僧人的生活情趣,或描写与文人的交往,或表现闲远的意境,或呈现尖冷怪异的风格。唐代诗僧多出于江南,盖与唐代南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三
佛教与唐代白话诗派 受佛教的影响,唐代还产生了白话诗派,或称通俗诗派。这种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与语言特征。它通过宗教的语言来表达群众的社会意识,既依赖于佛教的基本思想,又自然地越过其烦琐的推论和各种不必要的预设,直接选择佛教与民众意识相吻合的若干结论,用感受的方式和直接的生活语言来唤起宗教情绪。这些诗人的代表人物是寒山、拾得、王梵志等。 四、王维与佛教 王维一生崇尚佛教,有一定的家世渊源。就王维诗歌与佛教关系来分析,可以分为直接表现佛理的诗和间接表现佛理的诗。直接表现佛理的诗,又有描绘佛寺诗和称颂禅师诗。间接表现佛理的诗指寓佛理于山水风光之中的禅意诗。 第三节
唐诗与道教 一
道教对唐诗的影响 道家在唐朝一建国就受到了李唐王朝统治者的推崇。当时的不少诗人,如唐太宗、王绩、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宋之问、陈子昂等,均不同程度地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或借道家思想抒发自己际遇的悲慨,或通过诗歌表现自己隐逸的情怀。在受到挫折时,想寻找灵魂的安身立命之所,故而忧生惧祸成了他们的共同心理,幽栖岩谷成了他们的崇尚之所。 唐代皇帝中,唐玄宗是最崇尚道教者之一。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道教极为发达,道观遍布全国,与道教相关的各个方面,也都在诗歌中有所反映。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代的国势由盛转衰,适应于盛世,追求无为而治以显太平气象的道家思想日益式微,而追求道教方术以求长生的皇帝却没有减少。到了晚唐时代,唐王朝已经走向了灭亡的边缘,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市场,黄巢起义后,战乱频仍,现实政治没有出路,因而很多文人都在追求虚无缥缈的仙境,隐逸之风盛行,随之而来的是游仙诗的发达与兴盛。 二、三李与道教。 (一)李白与道教。李白崇尚道术,与其性格、行为、抱负连在一起。李白以神仙作为自己的抱负,思想上神游八极之表,他的诗想象力极富,也就是追求神仙世界的表现。过于追求就与现实相隔太远,太浪漫也就变得太天真,而越天真也就越使人觉得越接近自然。天真自然和放荡不羁,是李白性格的特点,也是李白诗的特点。 (二)李贺与道教。李贺的不少诗作,如《梦天》、《天上谣》、《帝子歌》、《仙人》、《神仙曲》 13 等,都在表现超脱人间的自由与逍遥。与李白相比,李贺表现的也是非人间、非现实的境界,但却有极大的不同。李白境界阔大,李贺就显得局促一些了。李白将情怀投向仙界,以追求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因而在表现仙界时,往往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盛唐的精神在李白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李贺表现更多的则是人生的苦闷,为了解脱这种苦闷,则向仙间与鬼界寻求灵魂的逃避之所。 (三)李商隐与道教。李商隐早年曾有“学仙玉阳东”的经历,与学道相关,就是他与道士交往的情况。与李贺相比,李商隐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偏重于理,因而在思辩方面较为深沉。李商隐诗既长于写情,又长于造境,这些都受道教影响甚大。他用道家语表现深沉缠绵的情感,打造空灵渺远的境界。 三、游仙诗的繁盛与道教的影响 道教对于游仙诗的重要影响在于道教的一些传说成为一些游仙诗创作主题。重要的传说有:其一,沧海桑田传说。其二,刘晨、阮肇传说。其三,西王母传说。其四,王乔吹笙传说。其五,丁令威化鹤传说。道教对于游仙诗的重要影响还在于,其存思观念为游仙诗提供了宽广的想象空间。唐代作游仙诗的人很多,李白、卢仝、李商隐等都堪称大家,他们的游仙诗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貌。晚唐诗人是曹唐则集唐代游仙诗之大成,堪称郭璞以后又一个以游仙诗著称诗史的诗人。 思考题: 1.唐代儒释道三教此起彼伏,关系复杂,请谈谈终唐一代,三教是如何调和与对抗的? 2.王维与佛教的关系怎样? 3.唐代著名的诗僧有哪些,其诗歌主要有哪些风格? 4.道教对李白产生了哪些影响? 5.道教对李贺的影响与对李白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6.唐代游仙诗的繁盛与道教有什么关系? 7.道教对李商隐诗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唐诗与科举 第一节
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唐代科举考试的流程。1.通过学校或乡贡进行初步选拔。2.至京师后接受资格审查。3.参加考试。4.录取和放榜。5.谢恩宴集。 二、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 唐代科举考试,大体来说,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构成“常科”,即基本上常年按制度举行的科目。制举是用以待非常之才的,要随皇帝的制诏举行,故属于非常科。 第二节
进士试与省试诗 一、唐代的进士科考试。进士科最初与秀才、明经、明法等科目并列,只是六科之一,但不久它就远远超过其他的科目,成为最受唐人看重和艳羡的科目,号称士林华选。唐代进士考试的内容,曾经过多次变易。中唐以后,进士试改为第一场诗赋,第二场帖经,第三场策文,后来甚至把帖经放在第三场了。进士考试的三场试,每场定去留,即前一场考试通过后才有资格参加下一场考试。 二、省试诗。进士所试诗,因作于尚书省礼部所主持的试场上,故亦名省试诗。唐代的省试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形式上有严密的规定。2.题材相对宽泛。3.在内容和作法上有一定限制。4.评判标准重词采、近齐梁。 第三节
行卷风气与行卷诗 一、唐代举子行卷的社会风尚。1.行卷风气及其背景。2.行卷的主体和对象。3.行卷活动的方式。4.行卷的内容。 二、行卷诗。行卷诗都是举子们精心结撰之作,又是举子们精心挑选之作。行卷诗在创作上有较高的自由度。其一,与省试诗相比,行卷诗可以较自由地选择题材和主题,不必受到考题的拘束。其二,可以较自由地展现个人的社会、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抱负和胸襟,可以作不平之鸣。其三,因为有较富裕的时间从事艺术构思和推敲,所以举子们可以较自由地实践自己的艺术理念及文学主 14 张。其四,可以用较多的篇章、较大的篇幅以及各种各样的诗歌体制,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艺术风格和才华。 第四节
赴举诗、及第诗和落第诗 一、赴举诗。唐代文人交往颇重友情,朋友进京赶考,送行、赠别、饯宴,乃是惯常之举,因此在这些活动中,必然常常产生送人赴举的诗作。 二、及第诗。唐代举子及第后,在参加吏部关试之前或之后,往往先归故乡,探省父母,以示庆贺和荣耀,在举子离京前,同科进士及在京友人,不论已及第或未及第的,都宴集相送,赋诗相赠。一般是在灞陵送别,列坐宴饮,每人赋诗一首,然后汇为一编,推举一人作序以纪其事。 三、落第诗。1.叹己落第之诗。落第诗中,描写自己久举不第的感叹之作,为数不少。2.慰人下第之诗。多以同情的笔调劝慰举子不必因一时的不遇而灰心丧气,勉励他们修志增业,再来应试,以期折桂。 思考题: 1.唐代重要的举项目有哪些?为什么进士科在当时最受重视? 2.什么叫“行卷”?在唐代为什么会出现行卷的风尚? 3.行卷的风气对于唐诗的发展具有什么作用?行卷之中有哪些佳作? 4.唐代进士科考试的大体程序与内容如何? 5.除进士科之外,唐代制科与明经科有哪些特点? 6.唐代赴举诗、及第诗与落第诗的大体情况如何? 7.什么是“省试诗”,唐代省试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本课程除了要求学员掌握《唐诗研究》所引用的作品外,还要注重作品的仔细阅读与深入分析,需要重点学习与掌握的篇目如下: 王绩《野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行路难》
骆宾王《在狱咏蝉》
沈缙凇抖啦患
宋之问《登大庾岭》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感遇》(兰若生春夏)
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
王维《观猎》《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鹿柴》《送元二使安西》
高适《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出塞》《闺怨》
李颀《古从军行》
王之涣《凉州词》
崔颢《黄鹤楼》
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蜀道难》《将进酒》《行路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峨嵋山月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杜甫《兵车行》《丽人行》《月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三首》《北征》《石壕吏》《新婚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孟郊《游子吟》《秋怀》
韩愈《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张籍《野老歌》
李绅《悯农二首》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渔翁》《江雪》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
元稹《遣悲怀》《行宫》
白居易《卖炭翁》《上阳白发人》《长恨歌》《琵琶行》《轻肥》《钱塘湖春行》
李贺《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泊秦淮》《山行》《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李商隐《安定城楼》《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隋宫》《锦瑟》
温庭筠《商山早行》
皮日休《橡媪叹》
聂夷中《咏田家》
杜荀鹤《山中寡妇》
四、题型举例(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1、填空题 唐代许多诗人都喜欢用诗来评画论画,________________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曹将军画 15 马图歌》是其中的精品。 2、单项选择题 《沧浪诗话》的作者是(
) A.司空图 B.严羽 C.杨士弘 D.欧阳修 3、多项选择题 元结论诗,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其论诗作品有(
) A.《箧中集序》 B.《二风诗论》 C.《河岳英灵集序》 D.《修竹篇序》 E.《中兴间气集序》 4、作品阅读理解题 阅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试解释: ①官军: ②河南河北: ③这首诗表现了杜甫什么样的心情? 5、名词解释 香奁体 6、问答题 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16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浙江自考唐诗研究考试大纲96等内容。 
 绝密★ 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 2014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唐诗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42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  浙江省2014年10月自考00422唐诗研究试题标准版【高清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浙江省2014年10月自考00422唐诗研究试题标准版【高清版】2014年10月自考试题,...  [00422] 《唐诗研究》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06 年 12 月 指定用书: 《唐诗研究》 ,沈松勤、胡可先、陶然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 月第 1 ...  自考唐诗研究题目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唐诗研究...26、唐代进士考试在内容上与试赋有关始于唐高宗时期...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唐... 4页 免费
浙江省...  浙江省2014年4月自考汉语言文学唐诗研究试题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自考,唐诗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备考制作 浙江省 2014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唐诗研究试题课...  专业备考制作 浙江省 2013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唐诗研究试题答案及解析 课程代码:0042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  唐诗研究-最全笔记_唐诗宋词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自考 《唐诗研究》笔记 第一...通俗诗特点: 内容:劝世讽时、注重教化; 语言:通俗平浅、富有理趣; 诗风:...  唐诗研究自考笔记串讲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今日推荐 78份文档 百度图片明星相册 星光上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