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企业2015年实现了万达轻资产转型型

摘要:冷处理互联网+,强调打破互联网神话,与现有主流政策和舆论偏离。
细心的你会发现,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到四五线小县城,大街小巷,都是“清仓大甩卖”,都是“旺铺转让”。
很多门店是空的。
商铺转让背后的经济状况堪忧
什么时候都有空门店,不过没有2015年的中国多,而且是很多。有些区域甚至整条街都不行了,非常冷清。
有些店,写的是出售,而不是出租。而且是老铺。为什么不带租出售?有些大型购物中心里不但门可罗雀,而且是好多铺是空的。
过去的20多年,拼命开发商业地产和加大商业地产的配比,造成现在大型购物中心里和临街商铺大量过剩。商铺租金大约在2012年开始大幅上扬。
大部分的存量地产,当时立项都在五年前,在那五年前的美好时光里,用全中国最聪明的大脑画的大饼是不包括电商的,在给商铺投资人描绘的都是一铺养三代的美丽传说。商铺投资人砸锅卖铁的进场,造就了今天地产商和商铺投资者都陷入了群体迷失。推贵了商铺价格,推高了商铺租金,推多了大型购物中心,成就了万达神话,推多了社区商铺。再高大的人造神话,也有被揭穿的时候。再美的花朵,也有凋谢时分。
有人已经觉醒了。那些有预见的商铺投资人,已经开始在顶峰套现,出逃了。有智慧的房东,遇到一个好房客只要不空租哪怕房租低一点也行,大家共渡难关。那些有点闲钱不懂生意却想蠢蠢欲动的人,冷静下来了;那些陷进去的,开始到处学习取经,转型了。
万达的22年4次转型
日,万达集团201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上,王健林宣布,万达集团的资产已达到5656.2亿元。到2020年,万达资产将达到2000亿美元,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收入1000亿美元,净利润达到100亿美元,全面转型服务业,而且是要“轻资产转型”。
什么是万达的“轻资产转型”?
6月23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做客新华网思客讲堂,就提出了具体的转型目标——“2211战略”。就是到2020年,做到企业资产2000亿美元、市值2000亿美元、收入1000亿美元、利润100亿美元。王健林说,“这是我们追求的长期目标,来自房地产类的收入降到30%以内。”房地产类,已经被他和万达内部视为“重资产”。王健林表示,“什么是重资产?就是万达投资并与住宅销售稍带关系的项目。而这样的项目,要坚决转让。”
经济下行的持续压力和现有地产政策下,万达已经决定:转让已经拿到地的、将在2017年以后开业的重资产项目。同时,万达已经掀起了一轮“关店潮”:万达百货截止2015年全国共有门店90多家门店,万达百货正在关闭济南、唐山、江门、温州、沈阳以及湖北荆州等多个地区共40多家严重亏损的门店,剩余的上海宝山、泉州、襄阳等地区的个别门店将进行调整,压缩经营面积。万达集团内部下发的文件了解到,要求7月完成此项工作。还有消息称,万达大歌星KTV旗下所有门店于7月底全面关闭,目前上海、武汉、济南、温州、泉州等地大歌星KTV已于7月7日宣布暂停营业,其他城市的门店也正在进行结业相关工作。
1993年万达第一次转型从地方走向全国,连锁经营变成百亿级公司。2000年由住宅向商业地产转型,万达当了222次被告,在沈阳建了一个店经营受挫,多次拆了重建,付出9亿多元的代价。这次转型过程非常艰苦,但还是成功的,如今万达每年有500万平方米面积竣工。2006年万达进行第三次转型,进军文化旅游产业,万达估计从现在算起15到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房地产市场规模一定会下来。2015年,万达启动了“轻资产转型”的第四次转型,未来将转为服务型企业,做万达商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电子商务四大产业。
万达第四次转型危机重重
我认为万达这次转型,风险比前面三次任何一次都大,这里面有危机也有生机。先说危机——
1、以地产起家,却极力抹掉地产标签,去地产化,恐失去立足根基。尽管王健林一再强调“我希望三到五年之内把‘地产’去掉,变成商业发展公司或者商业服务公司”,他要在2020年把房地产收入降到50%以下,但商业地产仍然是这个高速运转帝国的根基。万达模式发展后期,仅仅靠物业销售的资金已经无法支撑商业项目的运营了,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万达不得不借助融资来平衡现金流,于是出现了“以融养租”的方式,有“被动转型”的嫌疑。
2、船大不好调头,人事震荡,影响公司管理体系和文化氛围。人事人事,因人而事。日前,一份标记为“大万商[2015]22号文件”由万达内部流出。详细版的文件显示,本次万达人事“大地震”共任命人员72名,其中总经理级别15人,免去人员53人。王健林曾表示:“不要再对房地产行业抱有任何幻想,除了北上广深等局部地区,行业整体已经呈现过剩局面。”原本被证明十分成功的万达模式正在慢慢走向尽头。溢价幅度减少、销售速度降低的时候,就需要转型。这样一个巨型集团公司转型过程中,人心惶惶总会有的,对工作的影响程度不好说。
3、以资本并购来完成产业布局和扩张的模式,受到外界质疑。2015年上半年,万达已投入15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并购和投资,先后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澳大利亚HOYTS院线等企业,投资入股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同程旅游等企业。下半年将加大并购步伐,完成国外3家、国内3家大型企业并购,同时推进海外企业业务在中国落地,金融和互联网等领域将成为并购的重点。万达收购的这些大企业,目前看来自身增长性有限,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商业地产企业风格和管理模式也很难改变,想在电商和金融领域取得突破,挑战很大。
4、万达转向金融投资,如何建立风险防火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尤其是同一个集团内部的金融板块和项目融资之间建立合理的防火墙。
5、万达电商不尽如人意。电商CEO董策近期的离职,就受到各方关注。三年时间内,电商板块万达已经更换两任CEO和两任COO。有人认为代表了万达在电商领域遇到了难题,同时也对万达企业管理模式能否与互联网文化融合提出质疑。
6、冷处理互联网+,强调打破互联网神话,与现有主流政策和舆论偏离。王健林和万达被视为不真正懂得互联网,一定程度流失了“拥趸”,万达品牌的用户基础减弱。
7、万达百货、大歌星KTV等产业的剥离和大批关店,证明万达在过去的几年里业务还是参差不齐,在自有商业上遭遇较大的失败,损害了一部分产业链中小合作者的利益。城市新区和中小城市的招商压力使得万达不得不建立自有品牌主力店来为招商“撑场”,甚至“填场”。到最后,这种“救场”的做法使得万达商业无论选址还是从运营方面,都无法像其他专心做购物中心的业态那样运作自如。这方面的失败,在万达接下来搞融资和众筹的时候,或多或少影响投资和参与者的信心。
8、王健林本人家庭的干扰。近日传出的王健林妻子林宁涉嫌内幕交易的传闻。以及儿子王思聪的任性和在社交平台的种种表现,被网友看作是未来有实际控制权的“少东家”不成熟,广东深圳网友ROBCHEN2002说,“万达是中国未来风险最大的企业,因为他们的老板有个儿子叫王思聪。”
王健林一家
危机之中有生机,万达也在搏一把
当然,万达这次“轻资产转型”也是有生机的:
1、丰富了万达的商业模式。前不久的商业地产众筹产品“稳赚1号”,反响不错。
2、轻资产模式下,企业收入来源于租金分成,不需要通过房地产销售获得现金流,可使企业收入不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变得更加安全、稳定。
3、万达不需投入太多钱,甚至可能不投一分钱,但每年获得的收益相当可观,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减少资金压力,降低企业负债,大幅提升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并在金融方面进一步盘活。
4、轻资产模式市场需求旺盛,正契合了中国经济发展以依靠内需及消费为主的新发展模式。
5、看到了后工业时代,中国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巨大市场,万达用服务与用户连接,或许真的可以像王健林所说,“不用到2020年,可能到2018年,万达就会实现转型”。
王健林对万达“实现‘2211战略’,并在2020年排在世界前列,至少达到全世界的前三十名”很有信心。但愿万达清楚的认识到危机与生机,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李燕和他的小伙伴们对大家开放的微信公众号:天方燕谈(ID:tianfangyantan)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关键词:轻资产 开发商 凯德 万达商业地产 REITs
热门干货推荐
干货悦读导航
项目类型 &万达“轻资产转型”的危机与生机
细心的你会发现,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到四五线小县城,大街小巷,都是“清仓大甩卖”,都是“旺铺转让”。很多门店是空的。商铺转让背后的经济状况堪忧什么时候都有空门店,不过没有2015年的中国多,而且是很多。有些区域甚至整条街都不行了,非常冷清。有些店,写的是出售,而不是出租,而且是老铺。为什么不带租出售?有些大型购物中心里不但门可罗雀,而且是好多铺是空的。过去的20多年,拼命开发商业地产和加大商业地产的配比,造成现在大型购物中心里和临街的商铺大量过剩。商铺租金大约在2012年开始大幅上扬。大部分的存量地产,立项都在五年前,在那五年前的美好时光里,用全中国最聪明的大脑画的大饼是不包括电商的,在给商铺投资人描绘的都是一铺养三代的美丽传说。商铺投资人砸锅卖铁的进场,造就了今天地产商和商铺投资者都陷入了群体迷失。推贵了商铺价格,推高了商铺租金,推多了大型购物中心,成就了万达神话,推多了社区商铺。再高大的人造神话,也有被揭穿的时候,再美的花朵,也有凋谢时分。有人已经觉醒了。那些有预见的商铺投资人,已经开始在顶峰套现,出逃了。有智慧的房东,遇到一个好房客只要不空租哪怕房租低一点也行,大家共渡难关。那些有点闲钱不懂生意却想蠢蠢欲动的人,冷静下来了;那些陷进去的,开始到处学习取经,转型了。万达的22年4次转型日,万达集团201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上,王健林宣布,万达全面转型服务业,而且是要“轻资产转型”。什么是万达的“轻资产转型”?6月23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做客新华网思客讲堂,就提出了具体的转型目标——“2211战略”。就是到2020年,做到企业资产2000亿美元、市值2000亿美元、收入1000亿美元、利润100亿美元。王健林说:“这是我们追求的长期目标,来自房地产类的收入降到30%以内。”房地产类,已经被他和万达内部视为“重资产”。王健林表示:“什么是重资产?就是万达投资并与住宅销售稍带关系的项目。而这样的项目,要坚决转让。”经济下行的持续压力和现有地产政策下,万达已经决定:转让已经拿到地的、将在2017年以后开业的重资产项目。同时,万达已经掀起了一轮“关店潮”:万达百货截止2015年全国共有90多家门店,万达百货正在关闭济南、唐山、江门、温州、沈阳以及湖北荆州等多个地区共40多家严重亏损的门店,剩余的上海宝山、泉州、襄阳等地区的个别门店将进行调整,压缩经营面积。还有消息称,万达大歌星KTV旗下所有门店于7月底全面关闭,目前上海、武汉、济南、温州、泉州等地大歌星KTV已于7月7日宣布暂停营业,其他城市的门店也正在进行结业相关工作。1993年,万达第一次转型从地方走向全国,连锁经营变成百亿级公司。2000年,由住宅向商业地产转型,万达当了222次被告,在沈阳建了一个店经营受挫,多次拆了重建,付出9亿多元的代价。这次转型过程非常艰苦,但还是成功的,如今万达每年有500万平方米面积竣工。2006年万达进行第三次转型,进军文化旅游产业,万达估计从那时算起15到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房地产市场规模一定会下来。2015年,万达启动了名为“轻资产转型”的第四次转型,未来将转为服务型企业,做万达商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电子商务四大产业。万达第四次转型危机重重我认为万达这次转型,风险比前面三次任何一次都大,这里面有危机也有生机,先说危机。1 、以地产起家,却极力抹掉地产标签,去地产化,恐失去立足根基尽管王健林一再强调“我希望三到五年之内把'地产'去掉,变成商业发展公司或者商业服务公司”,他要在2020年把房地产收入降到50%以下,但商业地产仍然是这个高速运转帝国的根基。万达模式发展后期,仅仅靠物业销售的资金已经无法支撑商业项目的运营了,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万达不得不借助融资来平衡现金流,于是出现了“以融养租”的方式,有“被动转型”的嫌疑。2 、船大不好调头,人事震荡,影响公司管理体系和文化氛围人事人事,因人而事。日前,一份标记为“大万商[2015]22号文件”由万达内部流出。详细版的文件显示,本次万达人事“大地震”共任命人员72名,其中总经理级别15人,免去人员53人。王健林曾表示:“不要再对房地产行业抱有任何幻想,除了北上广深等局部地区,行业整体已经呈现过剩局面。”原本被证明十分成功的万达模式正在慢慢走向尽头。溢价幅度减少、销售速度降低的时候,就需要转型。这样一个巨型集团公司转型过程中,人心惶惶总会有的,对工作的影响程度不好说。3 、以资本并购来完成产业布局和扩张的模式,受到外界质疑2015年上半年,万达已投入15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并购和投资,先后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澳大利亚HOYTS院线等企业,投资入股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同程旅游等企业。下半年将加大并购步伐,完成国外3家、国内3家大型企业并购,同时推进海外企业业务在中国落地,金融和互联网等领域将成为并购的重点。万达收购的这些大企业,目前看来自身增长性有限,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商业地产企业风格和管理模式也很难改变,想在电商和金融领域取得突破,挑战很大。4 、万达转向金融投资,如何建立风险防火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尤其是在同一个集团内部的金融板块和项目融资之间建立合理的防火墙。5 、万达电商不尽如人意电商CEO近期的离职,就受到各方关注。三年时间内,在电商板块万达已经更换两任CEO和两任COO。有人认为代表了万达在电商领域遇到了难题,同时也对万达企业管理模式能否与互联网文化融合提出质疑。6 、冷处理互联网+,强调打破互联网神话,与现有主流政策和舆论偏离王健林和万达被视为不真正懂得互联网,一定程度流失了“拥趸”,万达品牌的用户基础减弱。7 、万达百货、大歌星KTV等产业的剥离和大批关店,证明万达过去的几年里在自有商业上遭遇较大的失败损害了一部分产业链中小合作者的利益,城市新区和中小城市的招商压力,使得万达不得不建立自有品牌主力店来为招商“撑场”,甚至“填场”。到最后,这种“救场”的做法使得万达商业无论选址还是从运营方面,都无法像其他专心做购物中心的业态那样运作自如。这方面的失败,在万达接下来搞融资和众筹的时候,或多或少影响投资和参与者的信心。8 、王健林本人家庭的干扰近日传出的王健林妻子林宁涉嫌内幕交易的传闻,以及儿子王思聪的任性和在社交平台的种种表现,被网友看作是未来有实际控制权的“少东家”不成熟,广东深圳网友ROBCHEN2002说,“万达是中国未来风险最大的企业,因为他们的老板有个儿子叫王思聪。”危机之中有生机,万达也在搏一把当然,万达这次“轻资产转型”也是有生机的:1 、丰富了万达的商业模式。前不久的商业地产众筹产品“稳赚1号”,反响不错。2 、轻资产模式下,企业收入来源于租金分成,不需要通过房地产销售获得现金流,可使企业收入不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变得更加安全、稳定。3 、万达不需投入太多钱,甚至可能不投一分钱,但每年获得的收益相当可观,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减少资金压力,降低企业负债,大幅提升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并在金融方面进一步盘活。4 、轻资产模式市场需求旺盛,正契合了中国经济发展以依靠内需及消费为主的新发展模式。5 、看到了后工业时代,中国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巨大市场,万达用服务与用户连接,或许真的可以像王健林所说,“不用到2020年,可能到2018年,万达就会实现转型”。王健林对万达“实现‘2211战略’,并在2020年排在世界前列,至少达到全世界的前三十名”很有信心。但愿万达清楚的认识到危机与生机,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李燕和他的小伙伴们对大家开放的微信公众号:天方燕谈(ID:tianfangyanta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22046.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青春在线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天...王健林的产业转战史:地产首富向轻资产转型|王健林|地产|万达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王健林的本事不是“小目标”,而是趋势观和转向能力
  王健林的“小目标”说,已经成为新的网络词汇。而关于王健林更新的热点,则是其“撤离房地产”的新闻。但当我们深究其“撤离”路线时,发现王健林最厉害的本事不在“小目标”的设定上。
  文/迟忠波
  当宝能、恒大两家房地产公司争夺万科这块大蛋糕的时候,很多人会坚定地认为房地产还会升值。但是当“十一”假期多地紧急出台房地产限购政策之后,人们越来越迷茫。
  买股票我们可以跟风巴菲特,因为他是股神。而买不买房,其实我们也可以看一个人,他就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因为他是“地产首富”。
  而这样一位靠房地产起家的大佬,却在“撤离”房地产!
  “对中国房地产现状,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2015年,61岁的王健林及其家族以22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超过马云,第二次成为中国首富,财富比前一年增长52%。同时,王健林及其家族以1200亿元(只计算其在地产领域的财富)蝉联“地产首富”,这是王健林六年内第五次名列房地产榜首位,也是第一个获得房地产榜首富“四连冠”的企业家。
  美国当地时间日,王健林接受美国CNN专访,表达了他对中国房地产现状的思考。
  王健林说:“现在的问题是,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房价持续上涨,而数千个小城市的房价却在下跌,空置率很高……政府已经出台了各种措施,包括限购限贷,但效果不明显……中国经济正在下行,但负债又在迅速增长,很多贷款都涌入了房地产市场。”
  基于此,王健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面对现在的问题,我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王健林的转型目标:瞄准轻资产路线
  2015年,王健林曾经表示,中国房地产行业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今后将成为一个平均利润行业,无论政策再怎么刺激,二三四线城市都不可能有大变化。他认为万达也坚定了转型决心,目标瞄准轻资产路线。
  王健林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对于未来公司的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路线图,而这个路线图上的数次“转向”,均来自他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我们自己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是希望在中国房地产还没有真正调整的时候,能够实现去库存化。但在王健林看来,这一切无济于事。
  他说:“因为土地的供应和现在的存量太大。假如不再增加供应,用三年时间去库存,中国地产才可能进入长时间健康的状态。但是,如果不供应土地,政府的钱从哪来呢?所以只要形势好一点,政府一定又会大量推地出来,所以对中国房地产长期趋势,我认为容易赚钱的时代过去了,今后房地产就是一个平均利润行业,而以后(七八年以后),如果只是纯粹卖房子,可能还不如一个平均利润行业。”
  “2016年万达就不再是房地产企业”
  2016年新年伊始,在万达集团工作会议上,王健林宣布:2016年万达服务业将会首次超过房地产。
  从严格意义上讲,今年开始万达将不再是房地产企业。
  这绝对不是王健林喊的口号,而是很久以前就已开始的布局。在2015年年初,王健林将万达的目标设定为:到2020年服务业收入和净利润占比超过65%。显然,这个服务业肯定不是房地产。
  在他看来,2016年万达集团的收入和净利润这两项核心指标上,服务业会首次超过房地产。再用两年时间,万达将服务业比例再提高15%,企业就算全面实现转型。
  王健林正在将万达从一个重资产的房地产公司向一个轻资产的服务公司进行转型。
  王健林的趋势观
  当然,王健林从来也没有说房地产不行了,只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来讲,已经“不够理想”。但是,万达现在布局影视、体育、旅游等服务业,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比房地产增长更大的金矿。
  王健林说:“服务业占GDP比重超50%,今后中国经济可能要看服务业的脸色行事了!”
  国家统计局2016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5%。这是继2013年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工业后,服务业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
  不论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还是从理论的研究来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工业化中后期的时候,服务业比重出现明显上升,这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趋势还在延续,这是经济大势。很显然,王健林比别人更早地看到了这个趋势,而且,已在顺势而为。
  王健林的“转战史”
  “逃离”房地产业,他这次会做对吗?从王健林的发家史中或许可以看出端倪。
  第一步:从官员转到房地产开发商
  王健林在1984年从部队转业到大连西岗区政府当办公室主任,这在当时可是前途无量的职务。但是,1988年,他却应聘到当时亏损累累、濒临倒闭的西岗区房产开发公司当总经理。
  他凭借着超出常人的眼光,拿下了别人都不愿意接的“北京街”项目的开发,首批就卖了800套房子,赚了将近千万。在1990年代初期赚到1000万,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也正是趋势判断的准确,万达发展就像火箭一样,年房屋销售量占大连市房地产销售总量的两成以上。1993年,王健林决定走出大连,到先富阶层更为集中的广东地区开发房地产。这一转型,使万达成为全国首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到1998年,万达已经到成都、长春等多个城市开发房地产,迈出大规模跨区域发展的步伐。
  第二步:从住宅地产转向商业地产
  2000年,当商业地产开始炙手可热的时候,王健林却决定,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两条腿走路。
  当时,他敏锐地意识到,住宅开发虽然赚钱快,但房子卖完就完了,公司并没有持续生财的源头。因此万达开始持有商业物业,以保证公司长期运营。
  2000年7月,万达开发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长春重庆路万达广场开始建立,并与美国沃尔玛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就是第一代万达广场。
  5年后,万达进行二次公司改革,将商业、住宅两大公司合为一家公司——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确立商业地产为万达核心支柱产业。
  无疑,这次王健林“逃离”住宅地产的转型,又成功了!
  第三步:从房地产向文化旅游产业转移
  2009年,万达集团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企业新的重点发展方向。同年1月,万达集团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建设国际度假区。新的重点发展方向全面展开……
  最特殊的一次“转战”:“逃离”中国足坛
  王健林喜欢足球是出了名的,年万达也实现了国内联赛三连冠,但是在假球、黑哨充斥的中国足坛,万达的足球路并不顺利。
  在1998赛季足协杯半决赛中,辽宁天润和大连万达在首回合比赛中1-1战平,第二回合90分钟双方依然1-1战平。但是,在加时赛中,先是郝海东带球突入禁区被铲倒,裁判没有丝毫表示,接着就是加时赛结束前王鹏门前补射,裁判判罚越位在先,补射无效。结果,在点球大战中,万达最终输掉了比赛。
  比赛结束后王健林冲进球场内质问裁判,在赛后新闻发布会时,王健林冲入新闻发布会表示:“我本来不想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但是中国职业联赛搞了五年,虽然有进步,但比赛中的黑暗面太多了。因此,我郑重提出两点:一、万达将对本场比赛的执法进行全力诉讼;二、基于目前的现状,搞足球还不行,今年联赛后大连万达将退出中国足坛,以示抗议。”
  事实证明,王健林这次“逃离”中国足坛是明智之举。
  而2016年,万达宣布转型为非房地产公司,这一次还会是对的吗?
  无论如何,“地产首富”离开房地产,其战略眼光和趋势判断的能力都值得深究。
责任编辑:李彦丽王健林在深透露谋划轻资产转型:5年内万达将实现去房地产化
来源: 深圳晚报
[ 字号:大 中 小 ]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应邀参加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家思享汇”,发表主题为“万达的轻资产模式”演讲。他表示,万达今后将彻底去地产化,启动轻资产,并首次完整地对此进行了相关阐述。
王健林。新华社 发
王健林:5年内将实现去房地产化
在深圳演讲时透露谋划轻资产转型,10年将复制1000个万达广场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应邀参加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家思享汇”,发表主题为“万达的轻资产模式”演讲。他表示,万达今后将彻底去地产化,启动轻资产,并首次完整地对此进行了相关阐述。
万达广场将无重资产项目
谈及转型轻资产时,王健林称,尽管万达已经是全球领先的不动产企业,2015年持有物业面积能做到世界规模最大,依然需要转型。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发展中小城市、产生边际效益等,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型为高科技服务业企业。
关于轻资产模式,他以万达广场为例介绍。所谓轻资产,就是投资建设万达广场,全部资金别人出,万达负责选址、设计、建造、招商和管理。所产生的租金收益万达与投资方按一定比例分成。这是一种全新模式,万达去年开始研发,现在已开始运行。
编辑: 何畅
1           
学生退学开淫窝月入过万
乘客打开飞机安全门
21名韩女澳门卖淫被捕
身高2.3米男子娶1.5米妻
女司机驾越野车骑小车
普拉提美女秀性感腹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银行轻资产转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