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海水稻高产图片”将使人类饭碗多了个重要支撑点吗?

&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4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国家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据此回答下题。1.切实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要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②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③加大政府补贴,赋予居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居民收人④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 A.①②
D.③④2.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意义在于①增强独立自主能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②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维护人民生存权益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赢得更多的战略伙伴④对粮食生产实行高度保护和强制,实现高度的粮食自给率A.①②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辽宁省大连市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4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国家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据此回答下题。1.切实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要...”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B 2.A1.根据材料中的“国家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可知要保障粮食安全,就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故题肢①④正确;题肢②与题意无关;题肢③说法错误;故答案选B。2.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可知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增强独立自主能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维护人民生存权益,故题肢①②正确;答案选A。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4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国家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据此回答下题。1.切实保障我国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4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国家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据此回答下题。1.切实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要...”主要考察你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与“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4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国家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据此回答下题。1.切实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要...”相似的题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理想的实现需要必要的社会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20l0年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这一意见的实施有利于①统筹城乡发展& &&&&&&&&&&&&& 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①②③①②④②③④①③④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46%,而汽车工业所消耗的燃油占到整个中国石油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有鉴于此,我国应该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鼓励发展低油耗、环保的经济型轿车&&④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①②③①②④②③④①②③④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4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国家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据此回答下题。1.切实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要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②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③加大政府补贴,赋予居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居民收人④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 A.①②
D.③④2.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意义在于①增强独立自主能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②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维护人民生存权益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赢得更多的战略伙伴④对粮食生产实行高度保护和强制,实现高度的粮食自给率A.①②
D.③④”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4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国家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据此回答下题。1.切实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要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②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③加大政府补贴,赋予居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居民收人④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 A.①②
D.③④2.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意义在于①增强独立自主能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②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维护人民生存权益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赢得更多的战略伙伴④对粮食生产实行高度保护和强制,实现高度的粮食自给率A.①②
D.③④”相似的习题。我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 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米粮仓
我的图书馆
我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 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米粮仓
  9月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测产专家组专家在对取样海水稻进行面积测量。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新华社青岛9月28日电 题:我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 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米粮仓
  新华社记者
  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举行的“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上,“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一经宣布,现场人群沸腾了——这个亩产意味着我国在“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测算,我国盐碱地总数约15亿亩,其中有约3亿亩具有改造潜力。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能养活8000万人口。
  “海水稻”不一般,稀释海水来浇灌
  走进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南侧10余亩试验田,被整齐分成了12块,总共种植了1000多份不同的水稻材料——技术人员解释说,通过品种审定前,这些不同的水稻不能称之为品种,只能称之为材料。
  其中,7号和8号试验田中种植了312份具有较强耐盐碱性的“海水稻”材料,平时用3‰至6‰不同盐度的咸水浇灌。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最西侧是一个海水调节池,周边海水被引入调节池中,再加入一定比例淡水,配制出不同浓度的咸水,专门用于灌溉7号和8号试验田,从而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的盐碱地情况,测试不同材料的耐盐碱性,选育优秀品种。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邹丹丹说,“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传统水稻在较高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无法正常生长结实。目前,这里的“海水稻”已能在6‰盐度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结实,未来随着相关研究进一步推进,期待新的海水稻材料能用更咸更碱的水进行灌溉。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由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眼下,这些“海水稻”进入成熟期,稻穗已经金黄。随手捏开一粒稻谷,籽粒十分饱满。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杨红燕最近一直“泡”在试验田中。“无论刮风下雨,我每天都会来这里看苗情、测盐分,记录它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看着这些珍贵的‘海水稻’长势良好,我很有成就感。”杨红燕说。
  2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权威科研机构在青岛举行了“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和“盐碱地改良技术评测会”,对“海水稻”产量等相关技术成果进行评测。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原来的预期目标为300公斤,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扬州大学教授、“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测产组组长刘世平在经过“确定测产水稻材料”“收割”“数据测量”等多个步骤后,宣布了“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现场嘉宾和工作人员欢呼雀跃,“我们成功啦!”
  此外,还有三个材料亩产测产突破了400公斤,分别为547.72公斤、490.47公斤、438.14公斤,都远远超过了原先预计的300公斤数值。
  年近九十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通过视频连线观看了实测结果后,高兴地对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个成绩非常好,如果用优良中差来评判,可以达到优了。”
  “海水稻”真神奇,突破高产大难题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说,这次培育的“海水稻”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最重大的技术突破在于可以用含盐6‰的咸水直接灌溉并且产量大幅提高,620.95公斤的亩产量,已超过了目前已知含盐6‰咸水中生长的“海水稻”最高产量。
  “其实,‘海水稻’本身并非新事物,高产高耐盐的‘海水稻’才是‘稀罕物’。”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技术处处长王克响说,通常水稻品种的耐盐度在3‰以下,在国内外的“半咸水”地区也已发现了多种耐盐度为3‰至12‰野生水稻资源,但普遍存在产量低、米质差、株叶形态不佳等缺点,多年来相关技术难题一直难以攻克,造成现有“海水稻”品种无法直接推广。
  袁隆平说,现有“海水稻”品种多为半野生状态,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农民种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如果亩产能提高到300公斤以上,农民种“海水稻”就划得来,种植积极性就会提高。
  这次“海水稻”低产技术难关取得突破,离不开科学的技术路线。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以杂交路线为特色开展“海水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张树寅认为,把野生稻的耐盐碱基因鉴定出来,通过现代育种技术,与现有优质品种相结合,进行品种培育,特别是利用杂交水稻技术,培育出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品质好、株型优、能够产业化推广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这样真正意义上的“海水稻”就研发成功了。
  高产“海水稻”将使人类饭碗多了个重要支撑点
  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总部所在地,青岛国际院士港16号楼的一楼大厅显著位置挂着一张我国盐碱地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盐碱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分布,盐碱度也各有不同。
  这张盐碱地分布图,就是袁隆平正在攻克的“堡垒图”,而“海水稻”就是最好的武器。它不仅能改造盐碱地,而且能增加粮食总产量,对保证我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袁隆平说,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占全球的1/3以上。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3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如果种上高产“海水稻”,粮食增产前景十分广阔。
  推广“海水稻”还有更多好处。专家们认为,一是“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二是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三是“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目前,“海水稻”已走出青岛迈向全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今年成立了国内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并首次制定了耐盐碱水稻相关审定标准,组织35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系)在全国23个区试点进行了区域试验。
  袁隆平团队破解粮食安全问题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们提出了一个分“两步走”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第一步,要用3年时间,让耐盐碱水稻的抗盐碱能力超过6‰且亩产300公斤以上;第二步,再用5年时间,实现稻作改良盐碱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并推动全球化发展,帮助更多耕地资源稀少的国家拓荒变田,助力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
  盐碱地里稻花香,美丽的画卷已展现在眼前……(记者余孝忠、徐冰、潘林青、袁军宝、王子辰)
盐碱地水稻盐碱袁隆平亩产
责任编辑:
馆藏&118556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点击切换各地市新闻内容
点击按钮取消订阅
  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举行的“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上,“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一经宣布,现场人群沸腾了——这个亩产意味着我国在“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测算,我国盐碱地总数约15亿亩,其中有约3亿亩具有改造潜力。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能养活8000万人口。  “海水稻”不一般,稀释海水来浇灌  走进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南侧10余亩试验田,被整齐分成了12块,总共种植了1000多份不同的水稻材料——技术人员解释说,通过品种审定前,这些不同的水稻不能称之为品种,只能称之为材料。  其中,7号和8号试验田中种植了312份具有较强耐盐碱性的“海水稻”材料,平时用3‰至6‰不同盐度的咸水浇灌。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最西侧是一个海水调节池,周边海水被引入调节池中,再加入一定比例淡水,配制出不同浓度的咸水,专门用于灌溉7号和8号试验田,从而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的盐碱地情况,测试不同材料的耐盐碱性,选育优秀品种。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邹丹丹说,“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传统水稻在较高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无法正常生长结实。目前,这里的“海水稻”已能在6‰盐度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结实,未来随着相关研究进一步推进,期待新的海水稻材料能用更咸更碱的水进行灌溉。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由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眼下,这些“海水稻”进入成熟期,稻穗已经金黄。随手捏开一粒稻谷,籽粒十分饱满。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杨红燕最近一直“泡”在试验田中。“无论刮风下雨,我每天都会来这里看苗情、测盐分,记录它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看着这些珍贵的‘海水稻’长势良好,我很有成就感。”杨红燕说。  2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权威科研机构在青岛举行了“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和“盐碱地改良技术评测会”,对“海水稻”产量等相关技术成果进行评测。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原来的预期目标为300公斤,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扬州大学教授、“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测产组组长刘世平在经过“确定测产水稻材料”“收割”“数据测量”等多个步骤后,宣布了“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现场嘉宾和工作人员欢呼雀跃,“我们成功啦!”  此外,还有三个材料亩产测产突破了400公斤,分别为547.72公斤、490.47公斤、438.14公斤,都远远超过了原先预计的300公斤数值。  年近九十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通过视频连线观看了实测结果后,高兴地对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个成绩非常好,如果用优良中差来评判,可以达到优了。”  “海水稻”真神奇,突破高产大难题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说,这次培育的“海水稻”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最重大的技术突破在于可以用含盐6‰的咸水直接灌溉并且产量大幅提高,620.95公斤的亩产量,已超过了目前已知含盐6‰咸水中生长的“海水稻”最高产量。  “其实,‘海水稻’本身并非新事物,高产高耐盐的‘海水稻’才是‘稀罕物’。”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技术处处长王克响说,通常水稻品种的耐盐度在3‰以下,在国内外的“半咸水”地区也已发现了多种耐盐度为3‰至12‰野生水稻资源,但普遍存在产量低、米质差、株叶形态不佳等缺点,多年来相关技术难题一直难以攻克,造成现有“海水稻”品种无法直接推广。  袁隆平说,现有“海水稻”品种多为半野生状态,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农民种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如果亩产能提高到300公斤以上,农民种“海水稻”就划得来,种植积极性就会提高。  这次“海水稻”低产技术难关取得突破,离不开科学的技术路线。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以杂交路线为特色开展“海水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张树寅认为,把野生稻的耐盐碱基因鉴定出来,通过现代育种技术,与现有优质品种相结合,进行品种培育,特别是利用杂交水稻技术,培育出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品质好、株型优、能够产业化推广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这样真正意义上的“海水稻”就研发成功了。  高产“海水稻”将使人类饭碗多了个重要支撑点  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总部所在地,青岛国际院士港16号楼的一楼大厅显著位置挂着一张我国盐碱地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盐碱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分布,盐碱度也各有不同。  这张盐碱地分布图,就是袁隆平正在攻克的“堡垒图”,而“海水稻”就是最好的武器。它不仅能改造盐碱地,而且能增加粮食总产量,对保证我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袁隆平说,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占全球的1/3以上。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3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如果种上高产“海水稻”,粮食增产前景十分广阔。  推广“海水稻”还有更多好处。专家们认为,一是“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二是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三是“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目前,“海水稻”已走出青岛迈向全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今年成立了国内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并首次制定了耐盐碱水稻相关审定标准,组织35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系)在全国23个区试点进行了区域试验。  袁隆平团队破解粮食安全问题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们提出了一个分“两步走”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第一步,要用3年时间,让耐盐碱水稻的抗盐碱能力超过6‰且亩产300公斤以上;第二步,再用5年时间,实现稻作改良盐碱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并推动全球化发展,帮助更多耕地资源稀少的国家拓荒变田,助力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  盐碱地里稻花香,美丽的画卷已展现在眼前……  延伸阅读  “海水稻”生长在海里吗?吃起来咸吗?  “海水稻”其实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据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技术处处长王克响介绍,耐盐碱水稻可以在海边滩涂生长,是在“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但“海水稻”生长的地方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  虽然“海水稻”暂时还不能生长在海水里,但我国有大量的海滩和内陆盐碱地,这里将是“海水稻”的用武之地。据了解,我国目前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王克响说,海水的含盐度为3.3%-3.5%,目前中心培育的“海水稻”用0.3%-0.6%调制海水灌溉,随着“海水稻”研究的继续推进,期待能够用更咸更碱的水灌溉。  “海水稻”吃起来味道如何?“首先肯定的是不咸,其次有很多品种的口感也很好。”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育种工程师邹丹丹说,他们试种很多种“海水稻”材料(未正式审定成为正式品种前称之为材料),它们有的耐盐碱性好,有的口感好,有的抗虫害好,研究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杂交等手段集取各家之长,优中选优,最终选择培育出优质的“海水稻”品种。  “海水稻”在绿色、营养等方面,还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专家们介绍,首先从品质上看,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其次是“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
寻常巷陌中的身边味道
扫一扫下载山东24小时客户端
15:20:51 发布
05:53:17 发布
14:16:59 发布我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 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米粮仓
  新华社青岛9月28日电 题:我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 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米粮仓
新华社记者
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举行的“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上,“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一经宣布,现场人群沸腾了——这个亩产意味着我国在“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测算,我国盐碱地总数约15亿亩,其中有约3亿亩具有改造潜力。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能养活8000万人口。
“海水稻”不一般,稀释海水来浇灌
走进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南侧10余亩试验田,被整齐分成了12块,总共种植了1000多份不同的水稻材料——技术人员解释说,通过品种审定前,这些不同的水稻不能称之为品种,只能称之为材料。
其中,7号和8号试验田中种植了312份具有较强耐盐碱性的“海水稻”材料,平时用3‰至6‰不同盐度的咸水浇灌。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最西侧是一个海水调节池,周边海水被引入调节池中,再加入一定比例淡水,配制出不同浓度的咸水,专门用于灌溉7号和8号试验田,从而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的盐碱地情况,测试不同材料的耐盐碱性,选育优秀品种。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邹丹丹说,“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传统水稻在较高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无法正常生长结实。目前,这里的“海水稻”已能在6‰盐度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结实,未来随着相关研究进一步推进,期待新的海水稻材料能用更咸更碱的水进行灌溉。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由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眼下,这些“海水稻”进入成熟期,稻穗已经金黄。随手捏开一粒稻谷,籽粒十分饱满。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杨红燕最近一直“泡”在试验田中。“无论刮风下雨,我每天都会来这里看苗情、测盐分,记录它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看着这些珍贵的"海水稻"长势良好,我很有成就感。”杨红燕说。
2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权威科研机构在青岛举行了“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和“盐碱地改良技术评测会”,对“海水稻”产量等相关技术成果进行评测。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原来的预期目标为300公斤,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扬州大学教授、“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测产组组长刘世平在经过“确定测产水稻材料”“收割”“数据测量”等多个步骤后,宣布了“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现场嘉宾和工作人员欢呼雀跃,“我们成功啦!”
此外,还有三个材料亩产测产突破了400公斤,分别为547.72公斤、490.47公斤、438.14公斤,都远远超过了原先预计的300公斤数值。
年近九十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通过视频连线观看了实测结果后,高兴地对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个成绩非常好,如果用优良中差来评判,可以达到优了。”
“海水稻”真神奇,突破高产大难题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说,这次培育的“海水稻”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最重大的技术突破在于可以用含盐6‰的咸水直接灌溉并且产量大幅提高,620.95公斤的亩产量,已超过了目前已知含盐6‰咸水中生长的“海水稻”最高产量。
“其实,"海水稻"本身并非新事物,高产高耐盐的"海水稻"才是"稀罕物"。”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技术处处长王克响说,通常水稻品种的耐盐度在3‰以下,在国内外的“半咸水”地区也已发现了多种耐盐度为3‰至12‰野生水稻资源,但普遍存在产量低、米质差、株叶形态不佳等缺点,多年来相关技术难题一直难以攻克,造成现有“海水稻”品种无法直接推广。
袁隆平说,现有“海水稻”品种多为半野生状态,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农民种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如果亩产能提高到300公斤以上,农民种“海水稻”就划得来,种植积极性就会提高。
这次“海水稻”低产技术难关取得突破,离不开科学的技术路线。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以杂交路线为特色开展“海水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张树寅认为,把野生稻的耐盐碱基因鉴定出来,通过现代育种技术,与现有优质品种相结合,进行品种培育,特别是利用杂交水稻技术,培育出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品质好、株型优、能够产业化推广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这样真正意义上的“海水稻”就研发成功了。
高产“海水稻”将使人类饭碗多了个重要支撑点
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总部所在地,青岛国际院士港16号楼的一楼大厅显著位置挂着一张我国盐碱地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盐碱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分布,盐碱度也各有不同。
这张盐碱地分布图,就是袁隆平正在攻克的“堡垒图”,而“海水稻”就是最好的武器。它不仅能改造盐碱地,而且能增加粮食总产量,对保证我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袁隆平说,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占全球的1/3以上。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3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如果种上高产“海水稻”,粮食增产前景十分广阔。
推广“海水稻”还有更多好处。专家们认为,一是“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二是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三是“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目前,“海水稻”已走出青岛迈向全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今年成立了国内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并首次制定了耐盐碱水稻相关审定标准,组织35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系)在全国23个区试点进行了区域试验。
袁隆平团队破解粮食安全问题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们提出了一个分“两步走”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第一步,要用3年时间,让耐盐碱水稻的抗盐碱能力超过6‰且亩产300公斤以上;第二步,再用5年时间,实现稻作改良盐碱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并推动全球化发展,帮助更多耕地资源稀少的国家拓荒变田,助力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
盐碱地里稻花香,美丽的画卷已展现在眼前……(记者余孝忠、徐冰、潘林青、袁军宝、王子辰)
作者:余孝忠 徐冰 潘林青 袁军宝 王子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植水稻的古人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