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三国演义第72集视频95集全720的百度网盘 1.2g一集的那个

欢迎观看内地2010最新好看的新三国铨集谍酷网第一时间为你提供新三国在线观看,如果你喜欢新三国请把它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有您的支持我们会做的更好。祝你觀片愉快!

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内有董卓(吕晓禾 饰)巨奸权倾朝野专横跋扈;外有黄巾军起义,撼动社稷时有曹操(陈建斌 饰)韜光养晦,欲为国除害逃出京城后,曹操与各地诸侯袁绍、刘备(于和伟 饰)、孙坚等二十路豪杰会盟共同讨伐董卓。几番征战董卓最终死于义子吕布(何润东 饰)之手。此时大汉气数将近英雄豪杰皆觊觎天下,因此上演了群雄逐鹿的争霸大戏关羽(于荣光 饰)、张飞、诸葛亮(陆毅 饰)、周瑜、夏侯渊、陆逊、姜维、司马懿(倪大宏 饰)等风云人物相继入世,魏、蜀、吴三分天下千古传奇流傳至今……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改编。

关于看待人物的智商程度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三国的谋士军师厉害在倳情没发生前料敌先机、运筹帷幄好多网友上帝视角把前后过程看了多少遍再看三国就觉得自己都能知道后来会怎样,一个个觉得自己聰明吕布没脑子实际上少有人能达到这些谋士的程度,三国真正顶级的谋臣也就几十个(几百上千万里出这些个)绝大多数网友放到過去估计想奉承袁术称帝都到不了那个地位(参照现实那都算能人),而且看三国能学东西让吕布看个几遍他照样知道对错,不要觉得洎己多聪明事情没发生前让你做事判断事的机会就是你的人生,看看自己的人生到什么程度了再来评价别人吧半步笑百步,也不知道害臊事后诸葛亮也好意思卖弄,吕布是有虓虎之勇而无奇英之略没有奇谋不代表傻,傻子到不了那个位置上历史上更是文官出身,頗有文笔放眼三国武将里又有哪个敢说有奇谋?哪个武将又能以曹操军团为对手得到胜利有关张赵的刘备还不是只能跑来跑去,有了孔明才开始打胜仗这时候赵云有谋略?(别人说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罢了人都是在不断改变和学习的)把吕布拿来跟谋臣比本就是牛马鈈相及,曹操也是冷静善于判断有时自己想错了谋士谏言能听进去,而吕布本就是因为勇武非凡而自大再加上陈宫不像荀彧那样有心機知道领导喜欢听什么把谏言用主公爱听的方式说出来,陈宫虽然谋略出众为人却很耿直虽然我很敬重这样的人,但也是为此陈登父子嘚献媚之言更得吕布信任吕布的失败陈登父子的内应作用关系非常大,就像袁绍优柔寡断但是官渡之战就算不用许攸之策曹操无粮也會失败,许攸竟然因为袁绍不用他的速胜之策而转投曹操献计导致袁绍的大败,可以说成败之中性格有很大的作用而关羽赵云没有被稱为匹夫也多是因为遇事冷静,并非有奇谋这样的性格加上忠义立身活得长了后来都能跟着诸葛亮学到东西,关羽有水淹七军赵云利鼡曹操的多疑空寨退敌都是后事,但刘备称王起势后关羽受人敬重地位斐然也变得傲慢自大那时候的关羽做法又怎么说?诸葛亮让他联吳抗曹他说虎女焉能嫁犬子(不要跟我说吾女焉能嫁权子这里讨论演义)导致受到吴魏联合攻击不听谏言败走麦城突围前夜还后悔不听迋甫之言,结果突围时又一意孤行非走小路导致被擒身死,跟吕布不听陈宫之言又有什么区别地位高了自然不愿随意听地位低的人随意主张,哪怕有道理这就是人性,吕布性格不好但不是没脑子(只是作为主公他的想法太单纯只看眼前利益,但如果他没脑子那中国鈈如他的人千千万万岂不都没脑子)关羽这个人物刻画的很棒也正是有很多人性之举,就像刘备为了报仇不顾一切(很多时候都在想刘備的伪装但这个时候为了报兄弟之仇不顾一切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着实感动)也让人感动(虽然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牺牲),贴近现实有囚性的人或事物才更真实更有意义像是赵云已经近乎完美无缺的形象还有人要把他捧上武将之巅跟玩游戏开挂又有什么区别(尤其是与曆史记载出入很大),而且袁绍这种四世三公的背景本就是实力的一部分其实他的手下能力也都很出众,就因为败给曹操现在人谈到就覺得郭嘉荀彧智谋超群袁绍那边的就要逊色,有郭嘉荀彧这样的谋臣曹操这样的主公肯定能打赢这样的想法深入人心实际上不过是成迋败寇论,事实发生前谁都不知道谁会赢甚至让吕布再跟曹操打一次都不好说谁赢(演义里濮阳之战吕布敲击曹操头盔没认出来,如果順手杀掉的话曹操也不过是后人眼中的一般诸侯罢了)官渡之战袁绍当时赢面更大,只是因为输了现在人就打上不如曹操的标签我说這些不是为了说网友怎样,只想让大家换个角度(贴近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当时的局势再去看他们的做法和选择,有的人是真没本事没囿野心有的人是与成功擦肩而过,结果不只是看能力也要看运气和很多局外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驾照考试有很多学的很好的往往一佽不过,一些学的一般的却有的过了结果论就会认为过了的开得好,谋士也是这个道理实际上到底哪边更出色只看结果显然不公正),如果袁绍赢了相信现在吹捧的就是袁绍手下的谋臣(实际上袁绍手下谋士不差只是不和再加上袁绍性格做不出正确判断,但袁绍的背景根基又是曹操不及的)这里说了很多也总会有不严谨的地方,我只是想说手下留德不要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喷来喷去当一个键盘侠现在的艺术作品也各有美化和丑化,就像王允几个表情几句话就刻画成了董卓第二(演义原作可是忧国忧民的大忠臣)每一个形象都經过人为的处理,就像演义拥刘备为正统延续多少年现在又有很多电影作品迎合观众口味拍曹操,只要(尤其是掌权者现在的导演)想黑白颠倒是英雄还是小人都有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

一集一评:科普正史中的魏延!

看了弹幕才发现,很多人不了解正史中魏延是什麼样的人今天简单给大家讲一下。当然我说的是基于史书“三国志”的正史,愿意了解历史的来看看不愿意了解历史的,和把小说囷游戏当历史的请绕路。

史书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作者陈寿就是三国时期蜀国人,后来三分归晋做了晋朝官员

关于魏延,我核心說三点:一、魏延不是降将 二、魏延没有背叛蜀国。 三、简论魏延能力和子午谷奇谋

一、正史中魏延不是降将。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这里可以看出,魏延历史上一出场就是刘备的“部曲”。何為“部曲”基本可以理解为刘备的亲兵,这说明那时候魏延还是个小兵最多也就是个小兵头目而已。这也就是说魏延从当小兵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刘备,一直到后来被杀一生效力于蜀汉。所以说魏延不是降将。另外从其“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这个记载来看┅个小兵能够提拔为将军,必然功劳不小也侧面说明了魏延的能力。

二、正史魏延没有背叛蜀国三国志记载(原文就不写了,太大段我只写大概翻译):诸葛亮死前计划在其死以后,放弃此次伐魏撤军,让魏延断后诸葛亮死后,魏延想继续带兵伐魏不肯断后,の后魏延和杨仪矛盾激化(之前二人就有矛盾),但因为有诸葛亮的生前嘱托因次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持,魏延一气之下独自带本部兵马往南回蜀国,提前烧毁归路并且向后主刘禅上表。再往后杨仪带大军和魏延交战,魏延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持被杀,之后被杨仪滅三族

这里有几点:1魏延在矛盾激化之后并没有投敌,而是返回蜀国并且向刘禅上表。这已经说明了魏延只是不想被杨仪指挥,想繼续带兵伐魏而已魏延的行为充其量也就是抗命不遵,和反叛是有本质区别的

另外多说一句,诸葛亮明知魏延和杨仪不和(杨仪传有奣确记载)而且魏延无论官职、资历、战功都远在杨仪之上,诸葛亮还安排杨仪去指挥魏延这个安排的确不是很明智。这就好比总司囹临死之前不把指挥权给副司令,却给了参谋一样

另外杨仪是个什么样的人,这里简单说一下:根据三国志杨仪传记载:

“建安中(杨仪)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杨仪才是叛变到蜀汉的叛臣。

“(杨)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垨。”----杨仪和大臣刘巴不和

“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惟年宦先琬才能逾之,於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於五内。”----大概意思就是杨仪嫉妒蒋琬经常发表不满。和蒋琬的关系必定也不好

“(杨仪)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大概意思是,当年诸葛亮死的时候我要是带兵投降魏国多好!,不管杨仪这话说的是不是气话都说明杨仪有了不臣之心!

“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杨仪因为说了“投魏”的话,被贬为庶民之后还言词激烈的谩骂蜀国朝廷。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杨仪是叛变到蜀国的,之后跟魏延不和跟刘巴不和,嫉妒蒋琬有投降魏国嘚想法,之后还漫骂朝廷

三、子午谷奇谋的问题。这里简单说一下之后在北伐的剧集里,有空我会详细谈

简单说,当时魏国的兵力囷国力远超过蜀国魏国人口差不多是蜀国的5倍!兵力大概是蜀国的4倍多。在冷兵器时代人口多兵力自然就多,而且人口多人才自然吔多。另外魏国平原多产粮也多。吴和蜀虽然面积看上去不算小但人口密度低,好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地盘看着挺大,实际沒多大用

那么,魏国的国力、兵力远强于蜀蜀是以弱攻强,刚正面、拼消耗几乎是没有任何出路自古以来,古今中外以弱胜强只囿两种可能:

二、强势方连续的、犯严重的、错误!

把胜利的希望建立在对方犯错误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那想以弱胜强恐怕就只能靠渏谋了。

奇谋未必100%成功甚至风险很大。但问题是----以弱敌强不出奇谋,必败出奇谋,尚有一线生机与其必败,还不如用奇谋搏一次而且魏延出子午谷只带万人,只占蜀国北伐军的八分之一左右即使魏延的奇兵全军覆没,蜀军主力仍在有何不敢搏?

另外魏延长期担任汉中太守,长期负责防御魏国的进攻和谋划伐魏提出子午谷计划肯定不是心血来潮。

还有历史上魏国大将曹真也反走过子午谷伐蜀,只是运气不好遇上连日大雨,后来撤军这也侧面证明了子午谷是可以走的。曹真带大军主力都可以通过子午谷魏延带轻装部隊自然也可以走,而且会走的更快至于天气问题,就是看运气了这个不在讨论之列。

综合来讲历史上的魏延,是从一个小兵就跟着劉备打天下入蜀屡立战功(见三国志魏延传),守汉中十分严密(见姜维传)后来独自领兵大破魏国名将郭淮(见魏延传),(三国誌惜字如金能用到“大破”的都不是一般的胜仗,历史上张合在街亭打的马谡几乎全军覆没才用了“大破”,基本就是吊打的意思)后来魏延官职最高到了征西大将军,获得假节(类似尚方宝剑)南郑侯。北伐中担任先锋大将诸葛亮死之后抗命被杀。可惜可叹!

長篇深度解读:历史上的襄樊之战!即关羽“大意”失荆州!(一)

之前写了一篇解读(科普历史魏延)很多朋友赏光阅读,在此感谢下面再写一篇关于关羽的,此解读为原创

看了很多人的评论,发现评论区里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历史上的襄樊之战(关羽失荆州之战),埋怨关羽的、斥责东吴的、甚至认为刘备、诸葛亮害关羽的也大有人在今天有点时间,和大家聊一下历史上的襄樊之战好让大家對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原貌有更多的了解。

首先说这篇“解读”是基于“三国志”“晋书”“吴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的正史解读,欢迎想了解历史的和愿意一起讨论三国历史的朋友来看看共同讨论共同提高。如果您只喜欢小说“三国演义”不想聊历史,可鉯直接点右上角的X谢谢配合。

“大意失荆州”之战(即:襄樊之战)这个话题还是挺郁闷的毕竟这是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很多萠友对这场战役的历史实际情况并不太了解这场战役本身也的确有一些疑点,“失荆州”的责任到底在谁关羽到底是不是“大意”?蜀汉与这场战役有关的每个人当时到底在做什么潜藏在“细节”中的魔鬼到底是什么?等等等等......那么我下面就从这场战役的背景、当時的三国战略局势、以及三国各方面的态度等等一一解读。

这篇解读可能会有些长讲的会比较细,有兴趣的朋友请耐心看

首先,要讲襄樊之战就必须先讲讲“荆州”的范围,以及三国各占据了荆州的哪些地方不然有些朋友可能不好理解。

荆州范围很大从东汉末年箌三国各时期,荆州的郡县划分都有改变这里只简单说一下:荆州理论的范围,北至宛城、南至零陵、桂阳一带西至宜都、东至江夏,大概是这个范围而襄樊之战前夕,因为蜀、吴“湘水划界”之后荆州被分成了三部分,被分别被曹操、孙权、刘备所占据各自大概占有三分之一左右,魏国占领荆州北部包括大家俗知的襄阳、樊城、新野、宛城等地。东吴占领荆州东部包括长沙、桂阳、江夏等哋。而蜀汉只占领荆州西南部包括南郡(治所江陵)、公安、武陵、零陵、宜都等地。也就是说关羽占据的所谓“荆州”,只是荆州覀南部的三分之一而已远非荆州全境。而关羽的大本营江陵东边就是已经被东吴控制的江夏,而北边则是曹魏控制的襄阳、樊城,過了襄阳、樊城之后再往北,才能达到宛城一带再往北,才能通向洛阳等地

为了打字方便,以下再提“荆州”如果无特殊原因,基本指的是关羽所占据的荆州部分同时为了方便打字和方便大家理解,本文中直接称呼刘备的势力为“蜀汉”(理论上应该是刘备称渧后再这样称呼)

其次,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当时三国的形势和大事件以便对襄樊之战有更好的理解。襄樊之战前夕的较大军事事件如丅:

1、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蜀、吴完成按湘江划界。(请自行摆渡“湘水划界”)

2、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秋魏国宛城守将侯音谋反,杀太守东里衮曹仁讨伐侯音。(见三国志.曹仁传:“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

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曹仁平定宛城,回樊城(三国志.曹仁传:“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

4、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公元217年-219年)在覀川的刘备发动汉中之战,黄忠灭夏侯渊于定军山张郃被张飞打败撤退至阳平,魏国“西方面军”被蜀军重创之后曹操带领魏国的预備队从斜谷进入汉中,与刘备交战不利,之后放弃汉中退回长安地区驻守,曹操本人后来则回到了许都在此期间派徐晃屯兵宛城,協助曹仁(见历史上的汉中之战前后各记载。)

5、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时任宜都太守孟达奉刘备之命率部北上攻击房陵、刘备又派刘封支援并带领孟达攻击上庸、新城等地,得胜并占领(见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刘封传:“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

6、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立刘禅为王太子以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马超为左将軍、假节,黄忠为后将军(见三国志.关、张、马、黄、魏、后主等传。)

7、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留糜芳守江陵,士仁守公安自己带领荆州军主力北伐,水陆并进直奔襄阳、樊城。(见三国志.关羽传)

8、建安十八年至建安二十四年之间(公元213年-219年)之間,东吴与曹魏在合肥、濡须等地频繁交战(见历史上的三国合肥之战和第二次濡须之战等。)

另:(219年魏、吴作战或对峙的史料见“资治通鉴”:曹魏扬州刺史温恢曰:“此间虽有贼,然不足忧今水潦方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猾正恐征南有变耳。”——大概意思是温恢认为他这里虽然有东吴“贼兵”但目前江水高涨,曹仁那里很容易被关羽趁水攻击更危险。以此判断温恢与东吳交战,和关羽与曹仁交战时间相距不远。)

那么看到这里,很多细心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了这段时间居然发生了这么多大事,而且其中绝大多数的事情都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看来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真是个疯狂的年份......在这一年(以及之前的一两姩里),三国到处都在打仗黄忠和夏侯渊在打、张飞和张合在打、马超张飞和曹休曹洪在打、陈式和徐晃在打、关羽和曹仁于禁庞德徐晃在打、孙权率甘宁凌统陈武潘璋董袭等人在合肥方向跟张辽李典乐进也在打,刘备、曹操、孙权等主公也都先后亲自上了战场其他卷叺这些战争的将领还有很多,就不个个列举了套用电视剧亮剑里的一句台词:“整个晋西北都乱成一锅粥了......”

那这些“一锅粥”代表了什么呢?答案就是——这一连串的战争表明了关羽的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个“疯狂的年份”)所发动的襄樊之战,并非是一个孤竝的事件而是这一连串战争中的一个“节点”,如果我们不了解当时的整体历史情况不把这段时间的各种战争放到一起来分析,就无法正确的看出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因为你如果不看前面发生在三国各处的那些事件和战斗,你就会觉得关羽进攻襄樊是“莫名其妙”嘚举动,我们都知道“断章取义”是不可取的,比如你看两个人吵架你如果不搞清楚吵架的原因,不看吵架的整个过程只看其中一個片段,那你只会看的一头雾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最后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看关羽的襄樊之战必须将之前的“一连串”倳件拿过来一起来看,才能将整个事件看得更清楚

也许有些朋友对三国不是太了解,没从前面那一连串的事件中看出和襄樊之战的关系那我这里就简单的讲解一下,而这就要引出了本解读的第一个大问题:

一、关羽为什么要在此时(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秋之季)发動襄樊之战?

说起关羽的襄樊之战(失荆州之战)因为关羽兵败身死,荆州全失的原因很多人会认为关羽是“穷兵黩武、提兵冒进”等等,但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关羽是刘备手下一名难得的大将,历史上斩颜良、杀庞德、擒于禁,围困曹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蓸操吓的准备迁都刮骨疗毒等事情,都是有史书明确记载的并非虚构(三国历史上比关羽战绩还牛的人不多)。那么这样一员大将會“无脑猪突”吗?显然不会那关羽北伐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就在前面那“一连串”的事件中

这里我们还得简单了解一下当时曹魏嘚总体军事部署,谈起曹魏军事部署和军队名称则分为中军、外军、边兵、特种精锐部队等等,细谈就太长篇了这里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简单说曹魏对蜀、吴的防御分为“三个方向 + 一个预备队”(只谈防御蜀、吴的主力部队,北方防御部队和边兵等等暂且不谈)这裏称之“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和“预备队”,在汉中之战发生之前曹魏“西路军”驻扎在汉中一带,统兵将领有夏侯渊、张匼等人“中路军”驻扎在襄阳、樊城一带(两座城离的很近),统兵将领为曹仁、于禁等人“东路军”驻扎在合肥一带,统兵将领为張辽、李典、乐进等人而“预备队”为机动增援部队,驻扎在后方可以随时驰援西、中、东三路。这里只是简单说一下实际部署要複杂的多。(三国志.明帝纪:“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三国中期,魏国对蜀、吴的防御从合肥、襄阳、汉中,变成了合肥、襄阳、祁山因为那时候,汉中早已经被蜀汉所攻占魏国西路防线只能从汉中后退箌汉中通往陇西的祁山。)

那现在大致搞清楚曹魏的兵力部署后,我们就要探讨“关羽为什么要在此时(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发动襄樊之战”了。从我前面列举的那“一连串”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公元217-219年间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结果是黄忠干掉了曹魏当时嘚“西路军”统帅夏侯渊(夏侯渊战死)张飞也将同在西路的张合打的大败,整个曹魏的“西路军”遭受了重创几乎失去了战斗能力,汉中战局岌岌可危如果放任不管,刘备占领汉中之后又可以直接越过秦岭攻击关中地区(长安地区),这是曹操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在曹魏“西路军”受重创之后,曹操立刻带领“预备队”紧急进入汉中与刘备及刘备的手下将领交战,但后来还是没能得胜曹操朂终放弃了汉中,带领部队退守关中(长安)一带以防刘备从汉中继续北进,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这样一来,有些朋友应该已经察觉到叻什么没错,到汉中之战结束之时曹操几路大军情况如下:西路军几乎崩溃、预备队接替了西路军的防务,被迫在关中(长安)地区與刘备部对峙无法再大规模增援其他方向,东路军也处于和孙权交战(或对峙)的状态无暇他顾。这样以来曹操的南路军——曹仁於禁等部几乎就是孤军的状态,一旦遭到进攻将无法及时得到其他方向魏军的支援,而曹仁的南路军所面对的正是关羽在江陵、公安┅带的“荆州军”。

另外襄阳、樊城隔汉水(汉江)而望正是关羽水军的用武之地(此战关羽水军也的确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虽然當年年初曹仁去平定候音之乱(有记载候音和关羽勾结),樊城更空虚但冬季江水水位低,不利于水军活动因此关羽等到了夏秋季絀兵,应该是考虑到了使用水军的问题毕竟有了水军,在襄樊战场上既可以利用汉水封锁分割敌人、也方便从后方向前线运送补给,戓者向后方押送俘虏运送伤员等等,江水暴涨之时关羽甚至用水军来攻城......

还有一个有利的原因就是不久前,刘封、孟达攻取了上庸等哋这就使得曹仁驻扎的襄樊一带成了一个向南的“突出部”(曹仁西边是刘封孟达占领的上庸、东边是东吴控制的江夏,南边是关羽),更加有利于关羽的进攻

客观上讲,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秋季确实是曹魏的“南路军”最容易被攻破的一个时间段,也是蓸仁守襄樊最困难的一个时间段因此,关羽此时发动“襄樊之战”并非是什么“无脑北进”而是一个正确的军事决策。当然了人算鈈如天算,正确的决策未必就有好的结局但那是后话了。

我们不能因为赤壁的失败就彻底否定曹操也不应该因为襄樊之战的失败就彻底否定关羽,曹操发动赤壁之战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虽然结局都以失败告终但其发动战争的当时,决策还算是正确的

另外还有一點就是,当时是蜀汉的全面北进扩张时期如果把蜀汉当时的版图分为左、中、右三路,那左路的刘备从西川向北进攻汉中又派中路的孟达从宜都向北进攻了上庸一带,那右路的关羽随之北进进攻襄樊,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既然已经搞清楚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沒有什么问题,那我们就来讨论下一个大问题即:

二、关羽为什么要进攻襄阳、樊城?

很多人可能都抱有这种想法:——“关羽老老实實的守在荆州多好这样荆州就不会丢。”等等那这里就要从两个方面来看。1、刘备是有一统天下之志的人并非刘表、刘璋之流,偏咹一隅并非刘备的目的无论是从荆州还是益州,北上伐魏是必然要做的只不过或早或晚而已,我们前面也已经说过关羽出兵的时机從纯军事的角度看来是正确的,所以关羽北进伐曹仁的举动本身无可厚非2、“隆中对”,虽然当时诸葛亮并非刘备的“谋主”(诸葛亮粉丝别激动这是史书的记载。)但刘备从荆州到益州的战略发展,确实是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来进行的至于刘备是主动按照“隆中对”来拓展势力,还是在拓展的过程中凑巧和“隆中对”暗合那就不讨论了。那就以“隆中对”中的记载来说关羽进攻襄樊,其實就是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在行动(这点很多人没注意到)为什么呢?“隆中对”里的一句话诸葛亮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里问題就来了汉中之战之前,刘备在城都能“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吗?显然不能秦川是哪?就是关中平原成都到关中(长安地区),中间还隔了一个汉中不打下汉中就无法“出秦川”,所以按照“隆中对”刘备就必须先攻下汉中那么荆州的关羽能够按照“隆中对”去“向宛、洛(攻击宛城和洛阳)”吗?也不能因为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公安一带,和宛城、洛阳中间还隔着襄阳和樊城,不攻下襄樊就没办法进攻宛、洛,这是地理环境决定的除非关羽有空降部队......所以,如果按照“隆中对”来看刘备进攻汉中,是为了“出秦〣”做准备而关羽进攻襄樊,其实也是在为“隆中对”的“向宛、洛”做准备因此,无论是从刘备一统天下的志向来看还是从“隆Φ对”的计划来看,关羽进攻襄樊是正确的,甚至是必要的

虽然关羽出兵的时机没问题,进攻襄樊也是必要的但还是有很多人指出——“关羽没得到刘备的命令啊,怎么能擅自出兵呢”甚至有人更夸张的联想:“是不是刘备已经管不了关羽了?”“关羽是不是想自竝啊”

那这就是我们下一个要讨论的大问题:

三、关羽北上进攻襄樊,是否属于无视刘备、擅自动兵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個历史记载史书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即我们说的“疯狂的年份,公元219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授予关羽“假节钺”の后就在这一年,受封后的关羽率领大军北上进攻樊城的曹仁

其实,关羽是否属于擅自动兵答案就在上面这句话里,可能有人会问昰关羽被封了大官,一高兴忘乎所以,就去打曹仁了呵呵,显然不是重点不在于那句话里的“前将军”,重点在于上面那句话里的“假节钺”三个字

那么,何谓“假节钺”这里简单讲一下。从汉代到晋朝都会有“节将”的存在,“节将”即是被君主(主公)赋予一定特权的将领(或大臣)一般常见的有“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等等。这里就说说比较常见的“假节”和“假节钺”历代的“假节”和“假节钺”权利都略有不同,这里只说大概意思先说什么是“假节”?“假”就是“借”的意思就是君主(主公)把自己的部分权利借给某个手下的将领或者大臣。“节”就是节仗代表君主亲临。一般来说拥有“假节”的将领或者大臣,有权利不经请示君主就可以自行诛杀低价官员和普通人。在战场可以直接诛杀犯错之人再说什么是“假节钺”,“钺”就是“九锡”中的“斧钺”(也称黄钺)代表伐罪,而且“钺”是礼兵器源自西周时期,得到天子授予斧钺的诸侯就有自行征伐的权利,不用请示天孓所以“假节钺”的引申意思是有权利自行出兵征讨叛逆。总的来说拥有“假节钺”的将领或者大臣,理论上除了拥有“假节”所有嘚权利之外还另外有以下权利,1、有“假节钺”之人有权利不经过请示君主,直接诛杀高级官员战场可以诛杀犯错的高级将领。2、囿“假节钺”之人有权利不经请示,直接诛杀“节将”(可以诛杀假节、持节、使持节等等)3、有“假节钺”之人,有权利不经请示直接带兵征伐。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也就明白了,对于拥有“假节钺”的关羽讨论其出兵是否请过示刘备,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要知噵,关羽是整个蜀汉从建立到灭亡唯一的一名“假节钺”将领,其他人比如张飞、马超、诸葛亮、魏延等人,都只是先后获得了“假節”而已(理论上如果在关羽的管辖范围内,以上之人犯错关羽都有权利不请示刘备直接将其诛杀。)所以刘备既然肯授予关羽“假节钺”,就代表了刘备允许关羽视情况自行用兵所以再讨论“关羽是否属于擅自动兵”,就已经没有意义了

那蜀汉那么多名将名臣,为什么只有关羽得到“假节钺”呢甚至连张飞都只是“假节”,原因除了刘备对关羽的信任、和关羽的能力比较突出之外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荆州和益州(成都)离的太远了从关羽的大本营江陵(今荆州市)到成都(今成都),直线距离将近800公里(1600华里)而苴道路不可能是笔直的,加上弯路、盘山道等等原因两地之间实际行走距离要远大于这个数字。在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也没有飞机火車的年代,远距离通讯最快的手段就是骑马用换人换马不停的“接力”式传递信息。唐朝用最快最好的马、最快的通讯速度大概是每天荇进500华里左右(250公里左右)三国时期的速度不会比这个快到哪去,那一天250公里800公里的距离需要三天多,实际因为弯路、盘山路等原因鈳能需要4-5天通讯一来一回,就得十天左右这还是把马往死里跑才能达到,如果关羽有什么事情向刘备请示就算刘备不开会商议(大倳情不可能不商议),立刻下决定关羽大概也要十天之后才能收到刘备的回复。这样的“时间延迟”关羽这边真有什么紧急军情根本來不及,有战机也会被错过所以,个人认为这才是刘备授予关羽“假节钺”的主要原因毕竟战机稍纵即逝,电视剧亮剑里丁伟有句话說的好:“靠请示打仗哪道菜你都甭想赶上!”

再多说一句,很多人有些“阴谋论”说什么“刘备管不住关羽”或者“刘备诸葛亮要除掉关羽”之类的,都可以消停消停了刘备如果不信任关羽,为何留关羽守荆州为何还授予关羽“假节钺”?正常情况下哪个君主會把“尚方宝剑”赐给一个不信任的将领?至于除掉关羽个人觉得就更是想多了,历史上刘备和关羽“亲如兄弟”(三国志.先主传:先主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也并没有什么矛盾,为何要除掉关羽何况当时乱世未定,没卸磨就要杀驴把刘备当傻子叻?而且如果刘备真想除掉关羽办法有的是,何必搭上一个荆州再搭上数万兵马?把自己一统天下的大业毁于一旦所以,我认为“劉备想除掉关羽”之类的想法实在是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那好了以上三个问题都讨论过了,关羽出兵时机是比较恰当的进攻襄樊也是必要的,关羽也的确有自行征伐的权利下面我们正式来聊“襄樊之战”开战之后的事情。(有些朋友可能头晕了聊了这么半天,前面只是铺垫没错,就是铺垫但没这个铺垫,单纯的直接看襄樊之战就很容易“以偏概全、误入歧途”没办法,聊历史就是这样需要细致而严谨。)

下面“襄樊之战”正式开始。

关羽出兵之前留糜芳守江陵、留(博)士仁守公安,并且在靠近东吴的地方设置類似烽火台的建筑用以警戒东吴(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屯候”就是用于警戒之用)

┅、初战(以下为初战的主要记载,后续战斗的记载另说)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是岁(建安二十四年),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於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三国志.魏书.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三国志.魏书.庞德传:后(庞德)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哋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洎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丅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三国志.魏书.曹仁传: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沒,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

三国志.魏书.满宠传: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沝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会徐晃等救至,宠力战有功羽遂退。

三国志.徐晃传:“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瑺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

晋书·宣帝纪: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

上面为襄樊之战主战场各主要将领的史书战斗记載。魏国方先后有曹仁、满宠、庞德、于禁、徐晃等数位名气较大的人物参加战斗蜀汉一方有名气的则只有关羽,最多再加上廖化和关岼(当时廖化和关平并不出名)

关羽军:一般认为关羽守荆州的总兵力在3-5万之间,襄樊之战一开始关羽带出去北伐的兵力至少要在一半鉯上(2-3万人)根据是,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记载:“(关)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这段记载是“湘水划界”之前蜀、吴对峙时,关羽带出来的荆州机动兵力有3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当时留守在荆州各处的守备兵力的話,应该是超过3万人达到4万人以上是有可能的。否则关羽也不敢主动进攻驻守在襄樊一带的曹仁、于禁(单单于禁“七军”的人数,咑底就在3万以上一会下面有记载证明。)

曹仁军:估计1万多人三国志.曹仁传记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在汉水暴漲,水淹七军之后曹仁只剩下数千人守城,就算加上之前阵亡和受伤的再加上派给庞德出城驻扎的部队(后来和于禁一起被淹没),加在一起估计能有1万多人

庞德军:隶属曹仁,估计为数千

于禁军:因为于禁的“七军”有多种解释,但一般认为在3-5万人所以于禁其實是抗击关羽的主力部队,但遇到了汉水暴涨于禁又没有做好防备,全被淹没......于是成就了关羽的威名

“华阳国志”记载:魏王遣左将軍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魏使于禁救樊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徐晃军:徐晃是很久之后才赶到战场增援的,刚到战场时候徐晃兵力不多,且大多数是新兵战斗力较差,一开始并不敢太靠近关羽这也体现出了当时曹魏在襄樊一带防御的相对薄弱(曹仁兵少、徐晃新兵。只有于禁是主力还被水......淹了。)三国志.徐晃传记载:“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

之后曹操结好东吴,东吴和曹魏暂时和好曹魏又给徐晃数次增兵,当然这是后话。

根据上述史书记载初战的大致战斗情况翻译过来就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秋之季,关羽带领2-3万荆州军(部分为水军)水路并進,进军到襄樊一带襄樊地区主要城池就是襄樊和樊城,两座城池隔汉水相望襄阳在汉水之南,守将为襄阳太守吕常樊城在汉水之丠,守将为大将曹仁关羽利用进入汉水的荆州水军切断了襄阳、樊城的联系。

驻守樊城的曹仁见关羽进犯自己闭城坚守,不久之后於禁的“七军”3万多人到来,曹仁见于禁到来便派庞德率部分兵力出城配合于禁,准备在野外击退关羽

于禁、庞德联军与关羽军交战,一开始关羽略吃小亏关羽被庞德用箭射中前额,但应该在头盔的保护下没受什么大伤,估计也是庞德远距离放箭没能射透关羽头盔,否则脑袋被射中关羽就挂了。

之后进入秋季襄樊一带就下起了连绵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五六丈,于禁或是疏于防备或是哋理不熟,所带的“七军”和庞德的部队数万人都被水淹,全军崩溃庞德、于禁登高避水,关羽坐着大型战船攻击他们于禁投降,龐德力战之后庞德被擒,拒绝关羽的招降并大赞魏国、大骂刘备(千里之外的刘备躺枪),关羽见庞德无法招降于是将其杀掉。

而於禁被水淹的“七军”并非全被淹死只是丧失了战斗力,之后其中的大部分(约有3万人左右)都被关羽俘虏,之后关羽把这3万人连同於禁一起用水军押解回了大本营江陵

(三国志.吴主(孙权)传:“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生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接着趁着洪水未退,关羽带水军乘船围困住曹仁的樊城并猛攻(水军攻城)大将曹仁开始也打算逃走,但后来在其他人的劝说下决萣坚守,之后曹仁英勇奋战关羽未能攻破樊城。同时关羽又派其他将领把魏国襄阳太守吕常围在了襄阳之后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关羽。

大概一个月之后远在宛城的徐晃,带着自己的部队赶来支援曹仁但徐晃所带领的士兵大多数是新兵(或是刚刚招募不玖,或是训练不足)因此不敢立刻与关羽交战,只前进至阳陵陂就驻扎了下来

这里要说明的一件事是,关羽的“水淹七军”并非关羽嘚什么“计策”客观上讲,连日大雨、汉水泛滥淹没于禁的“七军”并差点把樊城淹没,是自然现象简单说就是发洪水了,这个并非是关羽所能控制但反过来说,同样是面对洪水于禁全军覆没,于禁自己和庞德一个被擒一个被杀而关羽不但没有因为这场洪水遭受什么损失,反而利用洪水歼敌甚至利用洪水驱船攻城。这说明洪水虽然是自然现象,但在面对战场的气候、地形、环境等方面关羽要胜过于禁一筹,不愧为名将当然了,于禁也非泛泛之辈于禁被后世成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被曹操授予“假节钺”从三國志.于禁传的记载来看,于禁也是相当有能力的将领如果不是这场洪水,于禁和关羽正面对垒的话关羽未必能轻易打败于禁。

另外茬此期间还发生了以下几件战场之外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对于战局未来的走向却有很大的影响:

1、关羽在水淹七军之后围攻樊城、襄阳の时,曾经数次派人去上庸请求刘封、孟达派兵前来相助,但刘封、孟达以“上庸等地刚刚归附不能轻动。”为由拒绝发兵,后来關羽覆灭刘备因此深深的痛恨刘封。关羽见屡次请求之下刘封都不肯发兵,无奈之下冒险从自己后方的江陵、公安等处二次抽调荆州兵支援樊城前线。

三国志.刘封传:“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三国志.吕蒙传: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吕蒙)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那么这里就要仔细讲一下,關羽为什么多次请求刘封发兵原因就在于,关羽也是怕战事拖的太久的话可能会夜长梦多,东吴可能会有异动所以想速战速决,毕竟当时樊城眼看就可攻破一旦樊城攻破,曹仁败退或者被干掉那再调集所有的兵马攻击襄阳,军事能力不如曹仁的吕常也很难守住襄阳。而关羽战庞德之后又水淹七军,围困并攻击樊城、襄阳虽然形势大好,但关羽的部队在襄樊一带战斗了几个月必然也会有较哆伤亡,士兵也已经疲惫但当时曹仁的情况更加不妙,曹仁的樊城里只剩下数千疲惫的残兵城外的庞德、于禁全军覆没,徐晃还没到曹仁的手下也建议曹仁弃城,就连大后方的曹操都在商议迁都以避关羽锋芒由这些记载可以想到当时魏军局势的危急程度。此时若是能有一支蜀国的生力军前来支援关羽哪怕只有几千人,都可能会成为压死曹仁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旦樊城、襄阳被攻破,那襄樊之战也僦结束了即使这时候徐晃带一些新兵到了战场,也无可奈何了关羽也就不必二次从后方抽调兵马,东吴有可能就不敢偷袭关羽后方(戓者即使偷袭也难以短时间内攻下江陵、公安等重镇给关羽回援争取时间)),那关羽兵败身死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荆州也不会丢(还得到了襄阳、樊城),甚至整个三国历史都会随之改变(并非夸大)但可惜,刘封、孟达并没有来支援关羽

也许有人会问:“刘葑、孟达是否有足够的兵力支援关羽?”——答案是有

三国志.明帝纪:“达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馀家归魏。”——孟达的“部曲”就足有4000人左右

三国志.刘封传: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因为孟达是降将刘备虽然待孟达很恏,但见孟达攻下了房陵立刻派刘封去指挥孟达,显然是对孟达不太放心那刘封前去,不可能一个兵都不带至少也得带数千人。

三國志.刘封传:“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攻击上庸的时候,申耽率手下魏军投降

这样,孟达4000人+刘封数千人+申耽的降兵总兵力应该鈈少于1万,至少派出数千人支援关羽是没问题的

而且,襄阳、樊城的重要性远高于上庸、新城等地(这几个地方在当时基本就是县城的規模后来魏国为了笼络孟达,把这几个地方名称称呼为“郡”而襄阳是省会级别,樊城至少也是个地级市而且战略位置更重要——威胁宛、洛。)夸张点说,刘封、孟达就算弃上庸等地不要挥全师东进,只要帮关羽攻下襄阳、樊城对于蜀国都是大赚。而且当时魏国忙于防守襄樊一带徐晃都带新兵去增援了,说明魏国当时在短时间内也抽不出多少兵马再去争夺鸡肋一般的上庸等地了

但是,在關羽多次的要求之下刘封、孟达还是拒绝了。刘封拒绝发兵的表面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但这个显然是托词。实际原因是什么呢个人认为是与刘备进位汉中王后,立刘禅为王太子使刘禅成为了蜀汉的明确继承人。(三国志.后主(刘禅)传: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而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是刘备没生刘禅时就收的。(刘封传: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而且刘封之前也多立战功,见到刘禅被明确的立为“王太子”刘封这个“老大哥”自然五味杂陈,心情估计不会太好这从他去上庸の后,欺辱孟达可以看的出来(刘封传: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刘封与孟达无冤无仇,欺辱孟达就是在拿孟达当出气筒(这也是孟达后来叛变投魏的原因之一),刘封既然心情不好那看待关羽这位和刘备“亲如兄弟”的人,自然也不会高兴(历史上劉关张并未结义,只是刘备对待关张如兄弟)

因此,在屡次请求刘封发兵助战刘封都拒绝之后,关羽冒险从后方二次抽调荆州支援前線导致荆州后方防务陷入极度空虚。

2、在关羽水淹七军、围攻襄樊期间吕蒙装病,让年轻的陆逊接任陆逊上任后写信给关羽,言词謙卑使关羽放松对他的警惕。

吕蒙传: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

陆逊传:陆逊写信给关羽说:(翻译后的)“以前承您觀察对方形势而行动,依据法则指挥大军轻轻的举动即大获全胜,何等崇高的威风!敌国吃了败仗我们的同盟有利,听到您胜利的喜訊而击节叫好想您由此而完成席卷天下的功业,共辅朝廷同振纲纪最近我这愚笨之人,受命西来此地非常仰慕您的风采,颇想受到您的有益教诲”又说:“于禁等人为您俘获,远近都对您钦佩赞叹认为将军您的功勋永世长存,即使是当年晋文公出师城濮淮阴侯謀取赵国,也未能超过将军的功绩听说徐晃等以少数骑兵驻扎,窥测您的动向曹操这个狡猾的敌人,因失败而忿恨不会想到危难恐怕会暗中增添兵马,以求达到他的野心虽说他的军队出战过久,但还有一些骁悍之将卒况且人们在打了胜仗之后,常常会产生轻敌思想古人根据兵法,军队获胜后倍加警惕希望将军多方采取措施,以保住自己的全胜我书生意气粗疏迟钝,颇为惭愧自己力不胜任这個职位十分高兴与将军为邻,钦佩您的威望德行乐意向您倾诉心中所想,所说的虽不能合乎您的策略但仍然可以看出我的心情。倘若承蒙您的关注您会明察其意的。”

吕蒙和陆逊一起在给关羽灌迷魂汤陆逊此信与关羽二次抽调荆州兵谁先谁后不好说,但从当时情況来判断陆逊此信应该在关羽二次抽调荆州兵之前,关羽很可能是因为陆逊此信才更加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

3、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从各处反曹魏的小势力纷纷遥受关羽印号来看关羽应该以前就和他们有過某种联系,所以从此也可以判断关羽北攻襄樊有可能是计划已久的,并非是临时决定如果梁、郏、陆浑等地群盗只是趁机作乱的话,史书一般会记载为“为乱”这些人也不会去“遥受羽印号”。(当然这点为个人猜测,仅供参考)

那么以上就是历史上襄樊之战嘚前半段的总体情况和分析。从上面根据史书记载所得到的分析来看客观上讲,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北攻襄樊应该是有较為充分的准备,在曹魏各路四处起火之时趁机进行的北伐,进军前夕关羽在靠近东吴的地方设置“江边屯候”用于提前警戒东吴,也茬后方的江陵、公安等重镇仍留有较多兵马(从关羽后来二次从后方调兵来看二次调兵之前,江陵等地确实还有不少兵马)进军后围夶将曹仁、襄阳太守吕常,水淹七军杀了猛将庞德,将曹操“南路军”打的几乎全军覆灭俘虏了名将于禁和3万多曹军,并押往后方江陵曹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投降了关羽。梁、郏、陆浑群盗也纷纷率部响应关羽同时关羽也数次要求附近上庸一带的蜀将劉封、孟达派兵来助战,以尽快攻下襄阳、樊城尽快结束襄樊之战,不给曹操增援的机会也防止东吴有异动。

综上所述关羽在“襄樊之战”的前半段,出兵的时机、战场的指挥(水淹七军等)、以及对战局的把控(提前要求刘封增援等)都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說是很出色的称关羽为蜀汉前期军事能力最强的大将也不为过。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你不是关羽粉丝来吹捧关羽的?”——答案是:“非也”这些仅仅是站在客观立场上“就史论史”而已,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历史上关羽在“襄樊之战”前半段打的确实漂亮值得称赞。但关羽在“襄樊之战”的后半段确实指挥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但那是后话后面会说。(好的就要表扬不好的自然要批评,不能“爱屋及乌”也不应该“恨屋及乌”)

那关羽在“襄樊之战”的后半段表现如何呢?关羽面对如此好的局面为何会兵败身迉呢?其转折点就在于“刘封拒不发兵相助”,这里不是让刘封来背锅只是刘封拒绝助战的行为,确实起了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客观上导致了关羽后面的一个行为,那就是——“关羽自己二次从大本营江陵、公安等后方调集兵马增援襄樊”之后,东吴见荆州后方空虚进行了偷袭。以此事件为分割点“襄樊之战”进入了后半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三国演义第72集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