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身体左半边肌肉比右半边大,除了胳膊肌肉拉伤怎么办整体比右边大,练时候泵感也是左边强。

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肯定會猜到以下的内容了没错,本文的主题就是二头肌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习惯于把二头和三头的内容一起学,但实际上别看二头肌的体積不大、训练模式也非常单一,但如果真对这块肌肉细扣的话也会展开许多的内容小瑀我做什么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在刚接触健身时就對二头肌的训练有很多的疑问比如:

训练二头肌仅仅是单纯的弯举就可以了吗锤式弯举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用曲杆杠铃做弯举这些嘟是我当初的疑问,如今已经拨开迷雾找到了答案现在分享给各位读者。

肱二头肌位于手臂前侧分为长头和短头两个部分,长头在手臂外侧短头在手臂内侧,肱二头肌属于长肌长肌的构造比较简单,其两头为肌腱中间为肌腹,肌腱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结缔组织鈈能收缩,肌腹为可收缩的单元由于不同人的二头肌肌腱长短不同,所以在弯曲手臂时二头肌展现的样子也是形态各异的那么当我们看到有的人在手臂弯曲的状态下能拱起很高的肌峰时,就不要羡慕也不要刻意的追求因为那是天生的。

肱二头肌的上端连接着肩胛骨外側下端连接着小臂的桡骨,所以当肱二头肌收缩时既能以肩胛骨为着力点抬起整个手臂也能以肘部为着力点拉起小臂,注意很多人茬训练肱二头肌的时候只关注到小臂的抬起和下放而忽略了整个手臂上抬对于二头肌的刺激,所以上抬大臂是弯举动作的技巧之一

除了彎曲手臂之外,肱二头肌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小臂外旋我们从人体正面的解剖图中很难发现肱二头肌的这一功能,因为肱二头肌的生长方姠几乎是与地面垂直甚至还有一点点偏向身体的外侧,从表面上看如果肱二头肌收缩也是拉着小臂向内旋怎么可能向外旋呢?

但是我們仔细观察肱二头肌在肘部的连接点就能够找到答案虽然肱二头肌连接在桡骨上,但并不是连在桡骨的外侧而是与桡骨内侧的结节相連,当人体自然站立时虎口冲向前方就会把肱二头肌拉长一点点,那么当肱二头肌收缩时桡骨内侧受力自然会向外转(如下图所示)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做下这样的实验,一只手摸着另一只胳膊肌肉拉伤怎么办的肱二头肌然后这只胳膊肌肉拉伤怎么办的小臂做向外旋嘚动作,你会发现随着小臂的外旋,那只胳膊肌肉拉伤怎么办的肱二头肌会逐渐变硬所以,外旋小臂是肱二头肌的功能之一当然也昰它的锻炼技巧之一,而且也是反手引体向上比正手引体向上能更多地刺激肱二头肌的原因之一

根据上文我们知道,肱二头肌主要有3大功能分别是:

上抬小臂上抬整个手臂小臂外旋虽然这几种动作都非常的简单,但是把他们组合在一个动作里就会因为做出的顺序不同而對肱二头肌产生不同的刺激效果以哑铃器械为例,最有效的动作顺序如下:

小臂先弯曲当小臂弯曲到90°时逐渐的向外旋当小臂弯曲到顶端,整个大臂再向上抬一点以充分的挤压肱二头肌下放动作时先让整个大臂向下降然后再解锁小臂小臂解锁时仍然保持外旋的姿态,当小臂下降到90°再回归到内旋的状态

按照以上的步骤做3组之后肱二头肌的整体会有很强的泵感那么除了这种常规动作以外还一种变式能够对肱二头肌的下部进行良好的刺激,那就是牧师凳弯举这种动作主要刺激肱二头肌的下部,在牧师凳上做弯举的时候我们的大臂是不需要迻动的所以肱二头肌的上部就不会发力,发力的主要部位是下部

除了牧师凳弯举,在哑铃弯举的时候稍微的做一下改变也能为手臂的外旋增加阻力改变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能够看出我的手并不没有握在哑铃的正中间而是让哑铃从小拇指侧延长出了一大段,这麼做的目的是给小臂的外旋增加阻力让我们在哑铃弯举中外旋的更加困难从而增加肱二头肌的收缩力量。

其实针对于普通的健身爱好者來说把常规的弯举以及这两种变式都做好就足以对肱二头肌进行良好的刺激了,但我猜肯定有人说我落了一种动作那就是锤式弯举,嘚确锤式弯举在各大健身房非常的流行但我想说这种弯举动作有点多余,在网上的说法是锤式弯举主要锻炼肱肌那么这种说法准不准確?我们先对这块肌肉好好地了解一下再进行判定

在了解了肱二头肌的结构之后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能抬起小臂的肌肉只有肱二头肌而已,肱肌可以说是完成这个动作的幕后工作者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肱肌只是一小块肌肉位于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但其实肱肌也是┅整块大肌肉位于肱二头肌的深层,只有一小部分在大臂的外侧暴露出来

肱肌的是一个跨越单关节的肌肉,它在上端的起点在肱骨下端连接在小臂的尺骨上,由于这块肌肉仅仅跨越肘关节所以只要我们的小臂做出上抬的动作,肱肌一定在发力做弯举时不论虎口冲向什么方位,肱肌始终都在发力所以锤式弯举是锻炼肱肌的专属动作的这一说法并不准确,那么做锤式弯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要从肱橈肌说起。

根据前文我们知道负责肘部弯曲的肌肉有肱二头肌和肱肌,但其实肱桡肌也会在这个动作中参与进来肱桡肌的起点在肱骨外髁上方,止点在桡骨茎突所以当肘部弯曲时,肱桡肌会以肱骨的连接处为参考点拽着小臂向上抬除此以外,由于肱桡肌的这种走向對于我们维持手臂的姿态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我们正常站立,双手下垂会发现我们的虎口永远是指向前方的,不管我们把手臂向外旋还是向内旋当放松之后虎口永远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这就是肱桡肌的作用

所以,说锤式弯举能练到肱肌的人应该是按照这样的逻輯思考的即,“在锤式弯举的动作中由于肱桡肌的参与从而减小肱二头肌的发力最终导致肱肌的收缩感变强“,但其实这种做法对肱肌的刺激没有太明显的提升与其说刺激肱肌,不如说是主要刺激肱桡肌而且在肱二头肌的训练中顺带的就把肱肌练到了,不必对肱肌進行刻意的训练

曲杆杠铃几乎是每家健身房的标配,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我们做杠铃弯举的时候用一根直杆就可以了,用曲杆杠铃反洏会让小臂处于内旋的状态不利于肱二头肌的收缩那么这种形状的杠铃是不是多余的呢?

当然不是曲杆杠铃是为了保护训练者的手腕洏设计的,从上图手腕的结构会发现桡骨在手腕的端点要比尺骨在手腕的端点粗的多,而且桡骨与腕骨的接触更加的严密尺骨与腕骨の间有很大的缝隙,所以在手腕处桡骨承担重量的能力要比尺骨强得多当我们使用曲杆杠铃的时候,手臂向内旋避免了尺骨的受力从洏很好的保护腕关节。

所以使用曲杆杠铃是以牺牲小臂外旋为代价来保护手腕那么在杠铃弯举的时候,除非你上非常大的重量不然不建议使用曲杆杠铃训练,在中等重量的训练中用直杆就可以了因为中等重量不会对手腕有很大的损伤而且小臂还可以向外旋,一般情况丅的训练安排都是用曲杆杠铃进行6RM左右的训练后再用直杆杠铃进行8—12RM的训练

如果说你一定要在用大重量训练的时候让小臂安全的外旋,那么我建议你做反手引体向上或者反手高位下拉在这两个动作中,由于阻力方向向上所以手腕并不会有压迫感,但是这种动作也会由於背阔肌的参与而干扰了训练者对肱二头肌的感受所以在背部训练的那天可以多练练反手引体向上,这样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
你现在是减肥还是增肌会怎样咹排饮食?

看完文章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当我们在做哑铃卧推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

相信有非常多的小伙伴就是在拼重量。觉得如果不能推更重都不好意思占着卧推架。不能推更重在健身房都抬不起头。

但实际上你只是为了更大更厚的胸肌而来对吗?特别是对一些噺手小伙伴杠铃卧推又不安全,完成起来还吃力何苦呢?

那么 amuscle 劝你倒不如先把杠铃换成哑铃,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带来惊喜

1. 躺在長凳上,双手各拿一个哑铃放在肩膀两侧。

2. 起始位置手掌应该面向脚。如果肩部有问题可以选择对握握姿,让手掌相对

3. 将哑铃向胸前上方压,直到手臂伸直然后慢慢将哑铃下放到起始位置。

4. 为了利用哑铃所提供的运动范围下放时哑铃可以低于肩部。

5. 在动作的最高点使两个哑铃靠近不过不要碰到,因为碰到会减少对肌肉的张力

与标准的哑铃卧推相比,上斜卧推更着重训练到上胸部和肩膀的前束这个动作能增强肌肉力量,还可能增加你在做平板卧推时能够举起的重量

将上斜板调节到 30-45 度,双脚平放在地板上背部靠在长凳上。将哑铃举到胸肌高度手掌向前。呼气把哑铃向上推,直到手臂伸展胸肌发力来带动这个动作。不要让哑铃相碰在动作最高点停┅秒钟,一边吸气一边慢慢地放下哑铃。

上斜卧推的目标是上胸肌下斜卧推会刺激胸肌下缘,还会发现下斜时能举起的重量比上斜戓水平时更大。

将板凳调成向下 45 度角左右坐在下斜板上,向后躺把哑铃举到胸前,慢慢地把哑铃向上推慢慢地下放回胸部。如果你苐一次做这个动作时让小伙伴检查你的动作。

如果用哑铃训练的时候为了解决身体的力量不平衡,应该熟悉交替哑铃卧推这个形式囷标准的哑铃卧推不一样,一次举起一侧负重另一个保持在胸部稳定。

哑铃交替卧推能孤立身体的单侧比标准的动作更有效。从身体仂量较弱的一侧开始很快会发现一次举起一个重量是多么大的挑战。

与标准卧推握法不同用掌心相对的握法握着哑铃,可以增加针对肱三头肌的刺激调节板凳为水平或者上斜角度,后者更注重于训练上胸肌的肌肉

把哑铃下放在与胸部同高的位置,对握握紧向上推起,直到手臂伸直在最高点停顿,然后慢慢地把负重下放

哑铃卧推更安全,更容易掌握要求训练者更高的的完成质量。同时 amuscle 提醒你哑铃卧推也无需贪图负重的大小,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照样有非一般的泵感

5 节超详细干货?想跟全国健美冠军突破瓶颈吗

保护肌肉还能提高训练状态!他是怎么做到的?

}

邵苏——古德体育小编老师

除了專业我还能说什么?

一段标准格式的装逼定场诗结束之后咱们聊聊正经内容。首先我非常赞同 教练的回答有专业有逻辑,其次我吔非常赞同高科教练的这种无奈,太多的伸手党太多的拿来主义,实际上我们作为知识传播者已经将很多问题的答案公示了。另外健身是自身受益的事情,主动探索答案也是对自身的负责因为指不定你碰到的“传播者”就是个喷子,毫无辨别是非能力的盲从受害的呮有自己!再次给高科教练10086个赞!

好了下面小编老师从体能训练专业角度来给大家剖析这到题!

所谓流程,既是先后顺序一系列事情按照前因后果有逻辑的排列,每一件事情所处的位置都是对前后有影响的所有事情的排列顺序则决定着整体的优化程度。对于体能训练戓者是健身来说该流程有两个维度的逻辑,一个是宏观逻辑告诉你应该先发展什么,后发展什么然后最终要发展什么,就像从幼儿園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一样;另一个是微观逻辑指导一节课应该怎么去做。

这两个维度目前大多数人接触最多的是后者,一堂課的顺序而前者,发展顺序一直是做的乱七八糟的,而且确实不太好理解那么咱们就先从易到难吧!

首先一堂训练课应该由三个部汾组成,1.准备活动;2.训练;3.放松

准备活动,一堂训练课的开始!人们在安静状态下和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激素分泌不同,神经适应不同血液分布不同,哪哪都不同而这两者之间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就好比开车不能直接挂4档一样霸王硬上弓容噫熄火,那么对于人来说损伤的风险会成倍增加,同时运动中会引起各种不适如头晕恶心什么的,而且你的运动状态会很差训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简单的说准备活动就是连接安静状态到运动状态的桥梁,它可以提高体温降低肌肉粘滞性,加快肌肉收缩速度同时降低拉伤的风险;它可以把体液调节调整到运动状态促进各种运动相关激素分泌,比如肾上腺素让你更加兴奋且注意力集中心跳加快什么的。它可以改善血液分布状态增加肌肉等运动器官血流量,而降低胃肠道等非运动器官的血流量(这就是运动和吃饭短时间内冲突嘚原因之一);它可以唤醒你大脑中储备的动作模式激活神经反射,提高你动作的协调性以及运动的效率

那么准备活动都包括什么呢?从专业角度讲准备活动有两个板块,一个是一般热身在前,另一个是专门热身在后。一般热身是指非常普适性的慢跑、快走、关節活动之类非常轻柔的身体活动主要目的无非是初步提高体温,唤醒注意力之后是专门热身,之所以叫专门热身就是和你将要从事嘚训练内容或者运动高度相关的热身,一般包括动态牵拉和专项运动模拟练习(简单地说是这两者,展开说还包括筋膜放松肌肉激活,神经激活灵敏训练等等。)

动态牵拉简单的说就是在动态中完成牵拉动作但是并不是以往那种在关节活动度末端duangduang震颤那种,那种叫震颤牵拉他会激发肌肉的牵张反射,并不会有很好的热身激活效果反而存在一定损伤的风险,很早就不推荐了动态牵拉一两句话说鈈清楚,参考我以前回答的跑步前动态牵拉吧——(更多的信息在微信订阅号【古德体育】里面回复“热身”获取)

然后是专项运动的模拟,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比如打篮球之前先简单投投篮找找感觉,打拳击之前做做空击对于健身或者力量训练来说,也有专门的热身一般来说是你将要进行练习的低强度版本,比如你要练习深蹲那么热身中就应该有徒手深蹲等肌肉激活的练习。

我估么大多数看帖嘚以健身房一族为主那么在此分享一个简单地力量训练前热身动作吧。

力量训练前专门热身的基本原则:力量训练的技术动作相对简单但是需要有很高的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本体感觉活化程度和动作模式唤醒,所以我们在选择力量训练前的热身动作时尽可能选择相菦的、涉及相同肌群、相同动作模式的动作,但是在强度上要低在细节上要更精细,同时还要加上平衡因素来激活本体感觉另外,核惢深层肌肉有时候喜欢打瞌睡我们得先把它们叫醒,否侧关键时刻容易出叉子

下面小编老师来介绍几个动作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高脚杯深蹲就是深蹲的变种,所以动作模式完全一样而负荷强度远比杠铃深蹲小的多,很好控制所以在“双腿蹲”动作模式唤醒上效果没嘚说!比如说高脚杯深蹲可以强化躯干角度控制,在哑铃的辅助下如果躯干过于前倾,哑铃下端会离开身体如果躯干过于竖直或者前傾下蹲节律有问题,那么动作会很僵硬并且失去平衡

其次,高脚杯深蹲在哑铃的辅助下让动作控制变得更加精细,特别是躯干部分所以对于激活相应的核心肌群来说效果很好。比如挺胸问题和收腹问题等

第三点,高脚杯深蹲的负荷很轻可以让你有条件审视自己技術动作的缺陷,比如深度问题膝关节朝向问题,站距问题和呼吸节律问题等等在这里小编老师特别想说一下呼吸,呼吸方式和节律是囷动作中核心收紧密切相关的很多大重量试举失败都和呼吸异常导致的核心崩溃有关,所以借这个机会正应该细细体会一下深蹲中呼吸與核心收紧的关系


剪蹲在任何和下肢有关运动的热身中使用率是很高的,在力量训练中也是如此即便你不打算练习下肢。

偏载剪蹲是剪蹲的一个进阶形式它主要是增加了核心控制的挑战。首先对于剪蹲来说它和深蹲一样,是下肢基本动作模式的一种所以在力量练習之前是很有必要做的。

其次剪蹲前后腿分别侧重于不同的肌肉,前侧腿侧重于伸髋而后侧腿侧重于伸膝,所以在相应肌肉激活上效果不容小觑

另外,剪蹲两条腿同时做着不同的运动而且不稳定性要明显高于深蹲,在加上偏载哑铃的参与所以在动作控制系统激活,本体感觉激活和核心稳定性激活上有不错的效果



这个动作很多人都把它当做一个训练项目来做,但是谁说又不能作为热身呢小编老師还经常以3×10杠铃深蹲作为硬拉的热身呢!

单腿硬拉的好处远不只是臀大肌激活,由于不稳定因素的加入它对于髋关节一圈的肌肉激活效果都很好。另外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对你脊柱姿态的要求非常苛刻那么你脊柱周围那些深层小肌群就被敲醒了。


(呃~图没找到類似于上面的动作,只不过我要单手完成)


不要被现象蒙蔽,这个动作是激活核心和动力链的和卧推什么的没关系,所以如果要是双側手同时做就没啥意义了!

首先这个准备姿势并不是完全站直的因为那根本不是一个运动状态,我们需要躯干微微前倾同时微微屈髋屈膝。然后在我们做单臂抗阻前推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收紧核心保证身体的稳定,同时体会力量沿着身体的对角链传递比如从左手到右腹。


在专门热身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喜欢做一点爆发力练习,特别是将要练习爆发力动作的时候原因很简单,爆发力练习的神经肌肉系統工作模式和中慢速力量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必要专门激活一下,另外爆发力练习往往需要各环节运动无缝衔接,所以较轻的爆发力热身正好可以整合一下动力链!

以上动作并不是标准而是一种参考模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增减以及在此理论上设计新的动作比如今天的练习以卧推等上肢力量为主,那么热身中就可以出现平衡垫俯卧支撑之类的激活练习

另外,专门热身是专门热身一般热身是一般热身,两者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所以此文内容只是专门热身的补充,并不能取代一般热身所以该跑两圈还得跑两圈,ok~


看完上面嘚文章我想大家应该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流程以及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原则有所了解了,那么接下来谈谈训练

热身完成之后自然昰训练,既然谈到健身那么在此小编老师就以力量训练为题说这件事吧!

力量训练顺序的编排会有N层逻辑混合,

第一层强度顺序(越赽,越重强度越高)

不同的练习对神经兴奋性肌纤维的动员和刺激程度等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爆发性练习和极限力量练习对于神经興奋性要求最高几乎绝对动员快肌纤维,对精力的消耗是最大的但是对于肌肉本身的刺激并不明显,所以练完之后是犯困但是肌肉鈈累。对于次极限力量练习来说对于神经兴奋的要求和对肌肉的刺激都挺大,所以练完之后是又困又累对于大重量练习,比如10RM左右的对于神经兴奋地要求一般,但是会充分动员快肌和慢肌纤维所以练完时候身体疲劳感明显。

所以根据上面这种情况比较合理的训练咹排应该是以爆发性快速力量训练为首,然后是极限力量训练次极限力量训练,大重量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等这么个从重到轻,从赽到慢的顺序

一般来说,力量训练会先练复合性多环节参与的动作后练习孤立刺激的动作。这个很好理解像高翻、深蹲、硬拉这种铨身性参与的动作,自然需要较高的注意力去控制动作而且它会均匀发展所涉及的所有肌肉,不偏不倚整体协调流程,所以要先做嘫后再用孤立练习针对薄弱环节重点补差。

那如果反过来先练孤立动作呢?想想看拿硬拉为例,臀大肌是硬拉的核心动力肌群同样,臀推这个练习对于臀大肌的刺激又集中又孤立如果先练习臀推,先把臀大肌练累了然后再做硬拉,玩那!拉不起来多重不说,还特别容易弯腰驼背各种代持各种错误而且竖脊肌和腘绳肌等都不能一起愉快的锻炼了……等于说你用一个孤立的动作先刺激了一块肌肉嘫后废了整个身体在这一堂训练课中的收益……(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用孤立练习预先激活某块肌肉但是并不产生疲劳,所以算是热身而不是训练)

很多人都知道力量训练中要先练习大肌群,后练习小肌群简单的解释一下,腰腹部深层的核心肌群相对于臀部和腿部肌群来说是小肌群了如果你先用各种核心训练吧这些肌肉整疲劳了,然后做深蹲发展下肢你会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因为核心撑不住了所以深蹲训练效果也不会好,而且容易受伤道理就是如此!

而且小肌群往往在动作中起到稳定的作用,你先把小肌群练废了然後做大肌群大负重训练,你不跪谁跪!

这个不多说了,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最好的状态留给最重要的练习,我要练胸那么必然先练卧嶊之类的然后再做卷腹啊!

第N层,实践中发现吧……

训练完成之后很多人直接洗个澡回家,开始没啥事然后慢慢积劳成疾,最后激惹絀来各种损伤所以说,训练完之后放松是很重要的!

放松方法太多了歪招儿也特多,比如大保健什么的其实对于广大健身爱好者来說,比较经济实惠易操作的就是泡沫轴肌筋膜放松和静态牵拉了

一般来说先做泡沫轴肌筋膜放松,就是拿一根泡沫筒子身体压在上面,滚啊滚各种疼痛各种爽。说是肌筋膜放松但是实际上对于肌肉本身也有一定的放松效果。具体操作和原理在此不多说了考虑到篇幅,有需要大家 @我个问题专门回答一下。一般来说每块肌肉滚个三五分钟全下来时间也不短了。

然后是静态牵拉静态牵拉和动态牵拉相对,动态用于热身静态用于放松,不过现在好些牛逼的NFL球队在赛前训练后也采用动态拉伸说是要保持肌肉活性,对于大众来说個人推荐静态牵拉,因为舒坦~

静态拉伸就是把肢体摆放到关节活动极限附近然后不动,休息默默地感受肌纤维被拉扯的感觉,哈哈恏变态,有感觉就好不要太疼,太疼容易扯到蛋!

这个回答中后面有一系列牵拉的动作,大家可以简单参考一下有需要可以去【古德体育】微信回复牵拉获取系列文章,另外我这边在准备写一个【360°牵拉】的总结性文章,回头写好了分享给大家。

以上三点准备活动,正式训练放松,基本构成了微观健身流程的三要素在时间安排上,一般来说推荐1:2:1比如说两个小时的训练,30分钟热身1小时训练,30汾钟放松但是根据运动水平和需求的不同,这个比例是有变化的比如极限爆发力或者力量练习,训练时间可能也就30分钟所以会是1:1:1的仳例。但是无论怎样再短时间的训练,这三点都是要具备的比如30分钟的训练,我也要热身10分钟然后10分钟HIIT,然后10分钟牵拉当然这么莋肯定放松不充分,所以晚上回去还得再补充

另外,训练水平越高所需要的热身时间和放松时间就越长。

好了微观的说完了,说说宏观的

宏观简单的来说就是你个人发展问题比如一个健身小白说想像罗尼库尔曼一样强壮,你不能上来就告诉他周一深蹲周二硬拉,周三卧推无限循环这种,它肯定是要先学习基本技术然后进行简单的基础训练,待拥有一定的力量储备之后再追求更大的力量和更大嘚围度再采用各种变态的暴力的训练方法,如果其中出现问题恐怕还要打回原点重新来过,所以说这个宏观的流程是非常重要的。泹是这个流程并非凭空想象而是真的有一个发展思路,一个构架一个体系——体能训练理论体系!

因为小编老师是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專业出身,所以深受这种逻辑严密的体系思路熏陶处理任何训练相关的事情,包括是带普通大众训练都会在这个框架中走一遍。

基本框架如上图是一个5层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最顶端我称它为“专项”其实这是一个源于竞技体育的词,意思就是你专精于某一运动项目很多人可能觉得用它套在大众健身上有些装逼,但是我不这么觉得其实很多人在健身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给自己定义了专项,这個专项是广义的可以认为你项重点提高某一运动上的表现,此运动是你所好的这就可以定义为普通大众的专项了,比如在线下和我训練的古德体育小伙伴中有的就是为了隔人暴扣有的就是为了打拳更好,当然也有追求能强壮或者更美的但是后来慢慢地也被套上了专項,比如橄榄球另外,专项的意义很广泛不仅局限于我们常说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其实像健美fitness model那种,还有路跑一族都算是专项囮的了,因为他们参与训练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实现某一个具体的目标。甚至于想减肥或者获取健康这种明确的目的导向也可以认為是专项的一种,因为专项在此的意义并不是给你贴上某种标签然后排队而是指导你后面的训练!!!!

从上往下数第二层,我写的是“更牛逼的训练”实际上有点不太准确,夹杂了个人情感在里面专业角度讲,叫专项体能训练指的是一切和专项表现有高度相关性嘚体能训练,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边际而是根据需要对很多训练内容不同程度的选取。对于大众来说可以叫做更多元化的训练,因为這里可以涉及爆发力灵敏,耐力最大力量等等很多很多的内容。但是当大众有了他所谓的“专项”或者说是明确的目标之后这里的訓练内容就是经过甄选的,比如健美专项需要用健美的一套思路和技术去训练,比如篮球专项那么会涉及到大量的下肢爆发力练习,腳步灵敏训练再比如马拉松爱好者,那么可能会进行肌耐力训练和增强身体控制的各种功能性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之类。无论选择什麼练习这些都是与你的“专项”高度结合的,每一个动作的选择都会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但是这一部分的训练不能一开始就进行,洇为所有的一切“更牛逼的训练”都需要一定的基础来承载!

第三层基础力量训练,就是承载“更牛逼的训练”的基础!很多人拿着80kg不箌的深蹲成绩跟我谈高翻谈发展下肢爆发力,谈灌篮……我有的时候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基础决定上层,基础有多扎实决定了你上层能发展到多高,训练就是如此爆发力训练,灵敏训练甚至是有氧耐力训练or高强度能量代谢训练,看起来训练形式和基础力量训练完全鈈一样但是其中每一个练习都是有肌肉承载的,都是由基本动作模式发展的没有最基本的基础力量,这些所谓的“牛逼的训练”只能昰一堆祥霸王硬上弓只能废!简单的道理,看看那些天天在公园跑步减肥的主儿不俩月一半都得抱怨膝盖疼,这就是没有好的基础的問题!(跑步虽然看起来easy 但是仍然位列于基础力量之上的上层训练没有基础,只能摇摇欲坠!)

倒数第二层动作模式,这是基础力量訓练的前提条件

基础力量需要基本的动作来表现,而这些动作的合理程度功能性程度决定了你所发展的能力的价值高低。力量训练基夲动作模式最抽象的概括是双腿蹲(深蹲)单腿蹲(剪蹲or保加利亚单腿蹲),上肢水平推&竖直推(俯卧撑、实力举)上肢水平拉&竖直拉(引体向上、坐姿划船or仰卧划船),屈伸髋(硬拉)旋转(砍举)。这些动作模式被具体成了后面括号里的练习动作动作模式的特點是功能性,而功能性体现在力学结构的完美和符合人体基本解剖功能上说白了就是做人体被设计来该做的动作或者是擅长做的动作,洏非那些蹩脚的动作比如说伸髋带动伸膝发力起跳就是很合理的,换成伸膝带动起跳就是很蹩脚的跳不高,还容易受伤(这块就不展开说了,有需要我回头录个视频)

承载动作模式的是最基本的关节功能&核心姿态,所以这两个是在金字塔最下端的基石动作模式简單的说可以认为是诸多关节合理的协同工作而产生的表现,所以每一个关节本身的功能是动作模式的重要元素当一个关节功能出现障碍,或者灵活性不足或者稳定性差,整个动作模式都将无法完美的完成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单个关节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予以纠正和訓练。这块工作比较复杂有可能涉及医学领域,那么需要大夫也有可能未达到病理级别,那么康复师也能做一些特别简单的紧张or激活的问题,可能体能师也可以处理的

这块小编老师说的有点多,但是我认为作为健身者或者将要健身者无论你初衷如何必将是正能量嘚,所以你有必要知道这些以免冒进出问题或者被无良教练忽悠!

基本上宏观的健身流程,应当从6个基本动作模式学习这块既是学习吔是测试,如果出现问题那么下降到关节功能&核心姿态去分析和纠正,如果没有问题熟练掌握之后上升到基础力量训练,以6大基本动莋模式为出发点逐步加强相应的力量、耐力、基本围度,待整个人都强壮起来了或者具备了一定的运动习惯,运动常识正确认知,基础体能再上升到更牛逼的训练,根据你的专项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当然如果其中出现问题or意外,可能还要被打回原点重新来过!

本文很长 纯理论性知识分享 有点枯燥 但是意义重大,希望广大健身者能够坚持看完!

版权所有转载请先获得作者授权,否则必将维权箌底!

最近小编老师的文章老是被抄袭在此感谢知友的提醒,谢谢大家!


最后欢迎关注【古德体育】微信订阅号,我的文章都在那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胳膊肌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