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微信多开分身双开每次打开都是重新开启

查看: 9491|回复: 8
[日常闲聊]
我挺想知道像b站那些mad amv都是用什么软件做的
签到天数: 76 天[LV.6]常住居民II
╱人????人╲定下契约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签到天数: 183 天[LV.7]常住居民III
MAYA或者ZB之类的吧==AE大概也可以?
签到天数: 763 天[LV.10]以坛为家III
签到天数: 283 天[LV.8]以坛为家I
楼上都回答的不全诶。。。
纯剪主要是PR vegas为首的剪辑软件& &而比如静止系特效/合成的mad主要是AE(几乎不会又人去用nuke什么的吧)
mad里有空间关系的3D(也算是2.5D) 是 AE做的。 而如果是较为复杂的模型测需要c4d maya 3dsmax blender... 的配合(真?大触)
签到天数: 6 天[LV.2]偶尔看看I
只有剪辑的话用Adobe Premiere
后期特效用Adobe After Effects
签到天数: 95 天[LV.6]常住居民II
楼上都回答的不全诶。。。
纯剪主要是PR vegas为首的剪辑软件& &而比如静止系特效/合成的mad主要是AE ...
哦,原来是这样,来到这个楼太好了。
签到天数: 92 天[LV.6]常住居民II
签到天数: 106 天[LV.6]常住居民II
pr和ae啦……我主要是用这俩,ae主要做效果
然而大角虫可能会用到3d max……像我这种在3d max里只能建纸盒子的渣渣……【眼神死
签到天数: 187 天[LV.7]常住居民III
为了任务水一水~NEVERMIND
Hello Hacker
哎哟,不错哦!後使用快捷導航沒有帳號?
查看: 39865|回復: 0
威望57 金錢1073 推文311 最後登錄註冊時間精華1積分2327閱讀權限99帖子
本帖最後由 一個點 於
10:56 編輯
注意:此篇為CS5 版本不同操作可能有些許差異
首先 先來看個影片吧!
此MAD絕大部分都是用本篇教學的功能所做
也就是看完這篇教學
你將能做出屬於自己的MAD!
那麼我們開始吧!
可以左鍵兩下選擇檔案
或是直接把素材拖曳到這裡
可以新增資料夾
2.工作區域
可以直接把素材拖到這裡作編輯
例如移動旋轉放大等等
下方圖示依序是:
顯示比例/輔助線/遮罩MASK線顯示開關
(Half)是顯示解析度: Auto代表自動隨著畫面比例變換
網格圖案是背景透明的顯示開關
可以選擇預覽畫面/聲音/畫面+聲音
預覽的fps(每秒格數)/跳格預覽
所有特效和擴充插件都放在這裡
有文字特效 轉場特效 調色 變形等等
還有一些預設效果可以直接套用
5.圖層控制
運動模糊總開關
圖層有使用運動模糊 必須透過這個開關預覽
之後會另開一篇說明
按F4可以切換到另一個介面
或是下面的Toggle Switches/modes
6.時間軸/編輯區
製作動畫的地方
垂直紅線代表當前時間點
必須要在時間刻度才可以移動指標
可以看到當前時間點上有三個圖層
依序是文字 人物 粉紅色背景
在上面的圖層會蓋住下面的 形成畫面中的前後關係
即是圖層觀念
(PS.在英文輸入法才可以使用快捷鍵)
Ctrl+N 創建合成(Comp/Composition)
或是選擇上面工作欄的Composition&New Composition
任何素材、圖層都要放在合成裡才可以編輯
(Comp也算是圖層)
要更改此合成的設定可以按Ctrl+K或上面的Composition&Composition Settings...
Ctrl+Shift+C 合併圖層
可以選擇你要的圖層 並合併成一個Comp
Ctrl+Y 創建純色層
和創建合成相似
變更此純色層設定按Ctrl+Shift+Y或Layer&Solid Settings...
Ctrl+T 創建文字
滑鼠變為文字模式
即是上面工具圖示的T
(按住圖示可以切換文字的橫式/直式 或是Ctrl+T按兩次)
(依序對應上圖)
A 軸心 旋轉和放大縮小的中心點
T 不透明度
U 顯示關鍵影格
例如Position有設關鍵影格 選擇圖層按U會直接顯示有設關鍵影格的選項
UU 顯示所有有變動過的數值
例如Position有設關鍵影格
也改變了Scale大小 但沒有設關鍵影格
按UU會顯示Position和Scale
Page Up/Down 時間點指標前進/退後一格
(工具欄圖示依序)
V 一般編輯工具 即工具欄滑鼠圖示
空白鍵按住(或H) 畫面拖曳移動工具 也可以拖曳移動時間軸
滾輪 縮放
W 旋轉工具
C 攝影機工具
Y 軸心移動工具
G 鋼筆 瞄點MASK工具
B 選擇預覽範圍開始的位置
N 結束的位置
空白鍵 只預覽畫面
. (數字鍵) 只預覽聲音
0 (數字鍵) 預覽畫面+聲音
可以直接搜尋關鍵字
或從分類裡面找
以下列幾個個人比較常用的分類
Blur & Sharpen 模糊&銳利
Color Correction 調色
Distort 變形
Generate 生成
Noise & Grain 雜訊&紋理
Perspective
Stylize 風格化
Transition 轉場
直接把特效拖曳到圖層上即可使用可同時使用多個特效或同樣的特效
特效也可以設關鍵影格做動畫
I/O 時間軸移動到圖層開始點/結束點
[/] 圖層的開始點/結束點對準時間軸
Alt+[/] 切割圖層將時間軸作為開始點/結束點
Alt+Page Up/Down 圖層在時間軸往前/往後移動一小格
Alt+方向鍵 關鍵影格在時間軸往前/往後移動一小格
Alt+滾輪 放大縮小時間軸
調整數值時按住Shift可以加快改變數值
     按住Ctrl可以微調數值
` (鍵盤波浪符號) 將目前滑鼠位置的視窗放到最大
Enter 改變圖層或素材名稱 不影響原始檔案
按下Position左邊的時鐘圖示即可開啟關鍵影格功能
最左邊的菱形可以新增關鍵影格
也可以直接改變Position數值 會自動新增關鍵影格
快捷鍵J/K或菱形左右的箭頭
可以跳到上一個或下一個關鍵影格
圖中Position有兩個關鍵影格
即是上方工作區域中的兩點
兩點的線就是移動路徑
任何A/P/S/R/T/特效/文字特效都可以設關鍵影格
也就是動畫
圖中設了三個關鍵影格
一三位置不變
第二個在兩點中間下方
但在時間軸較靠近第一個關鍵影格
也就是一到二的時間較短 二到三時間長
所以可以明顯看出上方路徑上的密度不同
(每點代表時間軸的一小格)
關鍵影格移動的路徑預設是貝茲曲線
也就是這個
有時候兩個點太近會因為貝茲曲線導致路徑變得很奇怪
這時候只要用滑鼠框選全部的關鍵影格
然後右鍵選擇Keyframe Interpolation
第二個選Linear
(直接Ctrl+Alt+左鍵點路徑點也可以在貝茲跟線性間作切換)
常見的關鍵影格種類
代表等速度前進
在曲線看起來就像這樣
代表第一段快第二段慢
關鍵影格按F9會變沙漏
代表漸進 從快隨時間變慢
按住Ctrl+左鍵點關鍵影格就可以還原
設定Output Module
第一個選擇輸出格式
常用的輸出格式有
AVI H264(MP4) QuickTime(mov)
AVI應該沒什麼要改的 可以直接按OK
要輸出聲音記得把Audio Output打勾
輸出AVI檔案很大(一分半影片4G多)
選H264設定Format Options
下面數值調到最高300
選QuickTime設定Format Options
Video Codec選動畫或照片-JPG或H264
下面數值調到最高100
格式OK之後
Output To:設定輸出的檔案位置和檔名
最後按Render
一個熱騰騰的MAD就誕生了
此MAD專案→
(=゚ω゚)ノ謝版主, 但想.
很實用的教學
(?∀・) 謝謝!!很棒的教學
認真食用ing 。(ゝ∀・)
( ゚∀゚)補推點點!
有教學啊啊啊啊ヽ(●’∀`●)&#.
總評分:&威望 + 3&
Powered byMAD制作软件入门介绍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MAD制作软件入门介绍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人求问 B站的MAD都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bilibili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新人求问 B站的MAD都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收藏
求大神解答,身边没有懂做MAD的大神,无法求问,所以只能在这里问了,看能不能自学
vegas ae 会声会影
vegas AE主流这些
第一眼看成AMD…
身边能有做MAD的我肯定哭了,问题是没有。
动画系的用vegas较好,静止系还是用AE.ae中的很多效果vegas都能做,当然你得下载个newblue的全套插件,个人觉得vegas已经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了。
vegas 入手简单~ 自学的话先做做AMD~熟悉基本操作再考虑滤镜什么的~MAD不仅仅涉及软件操作,从构思,过场,画面,声乐等等,说实话这东西没点艺术底子还真难做。 然后找素材,下载,转换就会让人先发疯的,得先顶过这第一道坎。
具体更多的细节,楼主可以去mad吧问问,我记得那里人还是有些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多开分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