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前膝盖交叉韧带撕裂自建手术后怎么锻炼,手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一期重建的手术方法
移植物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各种移植物的优缺点,由患者及家属自行选择移植物。根据选择移植物不同采用不同意植物准备方法:取双侧自体腘绳肌腱组织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将半腱肌腱对折成总长度约8.5-9cm作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另外两条对折成长度约11cm作为后交叉韧带移植物;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者:取四条同种异体肌腱,浸泡于质量百分比为0.9%氯化钠250ml+庆大霉素24万单位液体中进行复温,反复冲洗3次,将2条韧带折叠编织缝合成总长度约8.5-9cm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剩余两条编织成长约11cm后交叉韧带移植物;置于工作台上预牵拉,时间为15min,拉力为15磅。取自体或异体骨-腱-骨移植物者,将骨栓修整大小为2.5cm&1.0cm&0.8cm
,腱宽1.0cm ,取异体跟腱-骨移植物者将一段肌腱编织,一段骨栓修整大小为2.5 cm&1.0cm &0.8
cm。将以上移植物以可吸收缝线编织缝合后15 磅15min 预张。
镜下同时ACL及PCL重建方法:采用美国Smith-nephew提供的ACL、PCL重建器械进行重建。镜下常规清理关节内交叉韧带残端及髁间窝,术中见髁间窝狭窄者行髁间窝扩大成行术,先建立PCL胫骨骨隧道,屈膝90°,入口点选择胫骨结节前内侧10-20mm,出口点位于胫骨后缘平台下10-15mm原后叉止点中心点偏外侧。导针角度余胫骨轴约成60°。PCL股骨端定位,屈膝90°,在PCL股骨附着区前上方1:30或10:30,用导针定位后,钻取骨隧道。ACL入口点选择胫骨结节上方10mm,出针点位于ACL解剖止点中心,导针与胫骨轴约成55°,沿导针钻取胫骨隧道。ACL股骨隧道定位于髁间窝外壁原前交叉韧带止点处(右膝10:30左膝1:30),钻入导针,沿导针钻取股骨隧道。依次将后叉及前叉移植物拉入骨隧道,并以可吸收界面螺钉(美国Smith-nephew公司)固定,于屈膝70°位拉紧肌腱,进行反复多次的关节屈伸活动后检查前后抽屉试验以及Lachman征无异常后挤入界面螺钉,观察重建后ACL、PCL的形态。
3.其他韧带修补或重建:前后交叉韧带重建过程后检查膝关节稳定性,评估膝关节各向稳定性,对内外侧副韧带以及关节囊相应修补或重建。对于3度内的副韧带急性损伤进行修补,对于慢性损伤进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两端以双固定螺钉解剖止点固定;对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物进行重建,以6mm空心钻钻取骨道,以可吸收挤压钉进行固定;探查后关节囊及后外侧结构,并进行修补
术后康复计划
术后麻醉过后即开始进行肌力训练,以直腿抬高训练加踝泵训练锻炼下肢肌力,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每日进行20~30组,每组30次;术后4周开始进行CPM训练(进行侧副韧带修补、后关节囊修补者延迟进行),2次/
d,6周内达屈膝120°。术后6周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8周后改用数学卡盘可调式支具固定去拐完全负重。3个月后进行游泳等锻炼,6个月慢跑,12个月参加较为剧烈的体育活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同时损伤多由于高速或慢速膝关节脱位引起,通常造成膝关节不稳而继发其他结构的损伤,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关节镜技术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对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手术重建已成为常规术式,但是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的联合重建文献报道不多,尤其是中长期的研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做完前交叉韧带手术后三个月,康复训练也一直在做,但...
我做完前交叉韧带手术后三个月,康复训练也...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我做完前交叉韧带手术后三个月,康复训练也一直在做,但,膝盖还没完全消肿。肌肉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中医治疗颈腰椎病、关节炎等
擅长: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脊柱炎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护士
专长:妇产科、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56016
问题分析:你好,如果现在术后三个月了,即使膝盖还没有消肿,那么也必须进行术后的锻炼。意见建议:除了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以外,你应该试着下地走路,以免肌肉萎缩。
问我做完前交叉韧带手术后三个月,康复训练也一直在做,但...
职称:护士
专长:妇产科、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56016
问题分析:你好,如果现在术后三个月了,即使膝盖还没有消肿,那么也必须进行术后的锻炼。意见建议:除了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以外,你应该试着下地走路,以免肌肉萎缩。
问前交叉韧带断裂手术后需要康复训练在辽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蜂胶片,维生素E,芦荟,健康调理
&&已帮助用户:52535
健康指导:前交叉韧带断裂手术建议饮食清淡,注意膳食平衡,要有营养,易于消化,补充新鲜水果蔬菜,以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修复。忌吃高脂肪食物;少食不宜消化食物;如肥肉、蛋糕、点心、油条等少食;忌食干燥食物;控制有刺激性食品。同时建议你调整饮食结构,提高机体那能力。
问右膝前交叉韧带断裂手术后是否需要正规的康复训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
&&已帮助用户:840
问题分析:患者中年女性右膝前交叉韧带术后意见建议:根据你说的情况建议最好能有正规的康复训练
问右膝前交叉韧带断裂手术后是否需要正规的康复训练
专长:颈腰椎病、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
&&已帮助用户:0
患者中年女性右膝前交叉韧带术后根据你说的情况建议最好能有正规的康复训练
问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三个月了,走路基本正常,但上下...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外科相关疾病
&&已帮助用户:13172
病情分析: 根据你的病情,你这个是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后的功能锻炼,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意见建议:建议你一方面要尽量的避免再次的损伤,要先在不吃重的情况下进行锻炼,比如说平躺下进行伸屈腿,再就是要关节达到功能位置,肌肉关节有力量了再进行下地走路。
问前交叉韧带断裂手术后康复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面神经炎,晕厥,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
&&已帮助用户:164564
指导意见:膝部韧带损伤手术后至少需要休息3个月,在这3个月内要禁止负重行走,促进术后恢复,以免影响将来的关节功能,半年以后再考虑适当的活动,逐步促进关节的功能恢复正常,运动量要适中,一年以内都要禁止剧烈活动,平时要避免关节受凉。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好,建议避免颈部受凉、长时间低头,平时要有正确的坐姿
膝盖疼痛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
请求医生帮助,患有腰椎间盘突出1年久,未治疗,想问需要怎么治疗
上肢疼痛无力是因为受椎间压迫神经根引起,可同时引起躯体两侧
您好,您的这种情况为腰椎的退行性改变,需要减少腰部活动
百度联盟推广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晗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术后康复指导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既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不同,在医生知道下完成2.功能练习中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照成损伤 应予以耐受。3.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侧键。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4.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量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回复。5.早起膝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度角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复屈伸和多次练习6.活动度练习后即可给予冰敷15到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明显,可每隔两小时冰敷一次。7.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连增加而增加即属于正常现象,知道角度及肌力基本回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即使复诊。8.术后前9周复古爱,患足不着地行走,术后第10周的第一天患肢开始部分负重着地行走,不可以丢拐。初期:0到4周【手术当天为0天】目标:减轻,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起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症性反映,且重建的韧带尚为脆弱。故以静力练习【膝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之态直至肌肉疲劳】为主。慢慢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1.手术当天: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不明显,可尝试收紧大腿上侧肌肉,即四头肌。2.术后1到3天:肌力练习:——用力,缓慢,全方位屈伸踝关节,要求消退收紧至极限处保持两秒,然后反向活动至极限处保持2秒。全天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长期练习:即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在不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收缩至最大程度,维持5秒钟,休息2秒钟,在不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做【大于500次每日】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期练习:维持5秒钟,休息2秒钟,在不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做【大于500次 每日】正确体位摆放——足下跟垫枕头,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逐渐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不可忍受,则在医生知道下摆放于舒适体位。开始尝试直抬腿——大腿股四头肌绷紧保持膝关节本质,伸膝后直腿太高至足跟离床15cm处,保持至力竭,缓慢放下。10次每组,每日一组【练习是属于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开始侧抬腿练习,10次每组,每日一组到二组,组间休息30秒。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cm处为1次,每组10次,每日1到2组,组间休息30秒。术后4到7天:肌力练习同上关节活动度练习:上午弯腿练习:加压包扎【棉花腿】拆除后方可开始弯腿练习,屈曲角度术后7天达到90度。方法:去除夹板,坐于床边,膝关节以下悬于床边,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消退自然下垂,足跟紧贴床挡,达到角度后保持10分钟不懂,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辅助力量。下午伸直练习,每天长时间练习大于等于8小时。方法:足跟下垫枕头,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4.术后2到3周肌力练习同上关节活动度练习;上午弯腿练习:屈曲角度术后3周至100度。方法:坐在床上,下午伸直练习:同上【术后4到7天】5.术后4周肌力练习:其他项目同上,直抬腿,侧抬腿,后抬腿,一次抬腿时间达3分钟 每组10次,每日两组   新项目:卧位勾腿练习  10次到20次每组  每日2次。关节活动度练习:上午弯腿练习:屈曲角度术后4周至105度。方法: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踝缓慢接近臀部。下午伸直练习:同上【同术后4到7天】中期:5周到3个月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回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能力。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每组  2组练习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6.术后5周到6周:肌力练习:其他项目同上,直抬腿,侧抬腿,后抬腿,一次抬腿时间达6分钟,5次每组,每日1组。 卧位勾腿练习 20次每组  每日2次。关节活动度练习:上午弯腿练习:屈曲角度术后5周到110度,6周到120度。方法: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下午伸直练习:术后5周练习方法:同上【同术后4到7天】座位伸膝:【术后6周开始】座位 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1斤】。完全放松肌肉,保持5分钟一组  每次3组  每日1次,于弯腿相隔3小时后开始练习7.术后7到12周:负重练习:术后10周开始负重及平衡——保持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每次5分钟,每日1次。肌力练习:其他项目同上,直抬腿,侧抬腿,后抬腿,在腿上加负荷,20次每组,每天各一组。卧位勾腿练习梧桐可加负荷,20次每组 每日2组。关节活动度练习;术后7 8 9周屈膝角度在术后6周的120度基础上,逐渐达到与正常膝关节相同,但不可太快,每周可逐渐增加15到20度。术后3个月:可进行慢跑——即慢慢跨步前进,而非真正意义的“跑” 速度要慢。关节活动度练习:上午弯腿练习:屈曲角度术后9周到12周屈曲角度与好腿角度相同,12周后与主动角度【自由收缩弯腿】与好腿相同。  方法: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  座位抱膝角度与健侧完全相同后,开始跪坐练习。下午伸直练习:与弯腿练习相隔4小时后开始练习。座位伸膝:座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2斤】。完全放松肌肉,保持5分钟,15分钟为一次,每日1次。后期:5个月后到7个月术后5个月后可以去健身房进行肌力训练,在此之前不建议到健身房进行该类活动。*** 在此起见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带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恢复运动期:7个月到1年目的:全面恢复运动。强化肌力,及跑跳过程中的关节的稳定性。后是支具佩戴问题:术后1个月24小时佩戴,术后2到3个月白天佩戴,晚上无需佩戴,满3个月拆掉护具,运动时可佩戴护膝。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9:59
王晗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王晗大夫
王晗的咨询范围: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膝关节慢性疼痛性疾病,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髋关节慢性疼痛性疾病,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膝关节运动损伤性疾病,小儿四肢骨折,良恶性骨肿瘤等
王晗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关节外科好评科室
关节外科分类问答膝盖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后多久可以走路,手术后有哪些恢复运动??
膝盖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后多久可以走路,手术后有哪些恢复运动??
父亲57了,膝盖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用的自己其他部位的韧带,就想问问,多久可以下床做恢复运动,有哪些恢复性的运动比较有效???
由于膝关节功能主要体现在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所以康复的主要内容是ROM锻炼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增强锻炼。此外,为配合行走及恢复体力,可附带进行体力恢复锻炼。
1、 ROM锻炼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增强锻炼的一般问题
(1) 运动量:运动量以运动强度×时间来表示。决定运动量时,必须考虑多种因素。首先,初次量限制在最小限度,与其过量,不如小量渐增;其次,根据运动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局部肿胀、疼痛等)予以增减运动量。与其让病人十分疲劳,影响次日的锻炼及康复信心,不如逐渐增量,还能让病人看到每日锻炼后的功能进步,有助于增强康复信心,最好锻炼后不发生局部疼痛、肿胀等,如发生也宜在几小时内缓解,不允许持续到第二日。再次,均匀分布运动量,给病人短时间休息。另外,与隔日长时间运动相比,每日短时间的运动更有效。最后,根据不同康复时期的需要及功能恢复的情况,调节运动强度、时间及方式。
(2) 康复前、后的处理:康复锻炼通常事先不必做准备,但如有可能,在轻微的全身体力恢复锻炼后,再正式开始为好。另外在膝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时进行红外线、超短波、热敷等温疗法,或应用寒冷疗法,使局部由于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得到缓解,推拿、按摩等亦有类似疗效。对膝关节屈曲挛缩或屈曲受限进行伸展时,为缓解疼痛、软化组织、松弛肌肉,可进行水疗法中的温热疗法。疼痛严重或对疼痛比较敏感的病人,锻炼时可加小量镇痛药,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等
。对术后2周,膝关节ROM仍达不到90°(或术后9°~10°天,屈膝达不到75°~90°,伸膝达不到-5°~-10°),应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被动活动膝关节。
(3) 康复锻炼的场所:锻炼本身的场所没有特别的要求,几乎所有的地方均可锻炼,但为便于病人集中注意力,场所宜安静,锻炼最好在监督下进行,尤其是对康复意愿不强烈者。
(4) 康复锻炼前准备:服装宜宽松,但不要影响活动,穿底面不滑的鞋,以免摔倒。锻炼前特别是老年人,必须排尿排便,避免醒后30~60MIN内或起床后马上锻炼。
(5) 听觉刺激:在锻炼中,用声音给病人以刺激,可以给病人以鼓励,使病人最大限度地发力,特别是对肌力低下和活动度受限者,锻炼时家属或医护人员说“坚持一下”、“在来一次”、“再加把劲”等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在出现疲劳时。经验证明,这种方法有时可以使运动能力倍增。
(6) 不同锻炼形式的配合;膝关节疼痛会引起关节活动度受限,严重时导致肌力下降,相反,锻炼时ROM及肌力应同时锻炼,不可偏废。事实证明,即使被动的膝关节ROM已达到要求,如果患者肌力低下,那么已获得的ROM也会部分丧失。
(7) 维持性康复锻炼;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经一段时间康复锻炼,患者的肌力及ROM几达正常水平,此时必须长时间甚至终生维持康复锻炼,否则已获得的功能可能减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尤其如此。因为通过运动可能使失用性肌萎缩得以改善,但肌炎引起的肌萎缩仍然存在,必须持续地锻炼才能保持或增进已获得的功能。
(8) 对患者的讲解:锻炼前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锻炼的目的和方法,共同配合努力锻炼。常常是让患者了解到锻炼的结果,增加其康复信心。
(9) 相关关节功能的锻炼;膝关节只是负重行走关节中的一个,其他关节及肌群的锻炼也十分重要。尤其髋关节ROM及肌力锻炼。
(10) 术后锻炼时伤口的保护:术后锻炼过程中,如伤口尚未确切愈合,必须特别注意避免污染伤口,一旦伤口暴露,应马上消毒,更换敷料。
2.ROM锻炼
术后通过ROM锻炼,牵拉挛缩软组织,避免粘连,使周围组织能保持适当应力刺激,避免退变,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前ROM锻炼亦十分有益,ROM锻炼在术后2周内尤为重要。
根据Kettelkamp报道,在日常活动中膝关节所需的屈伸范围是:不行约需67度,上台阶需83度,下台阶需90度,从椅中站起则约需93度.上下台阶时膝关节所需范围还与身高和台阶高度有关.
(1) 方法
1) 持续被动活动器练习(contionuous passive motion,CPM):一般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于伸直位2~3天后开始使用CPM。2~3天的固定可以使术中松解的软组织得到牵拉,这对术前屈膝挛缩严重者尤其重要。另外2~3天的制动可以减少术后出血。术后使用CPM可使关节活动比较容易,防止纤维挛缩和避免粘连,缩短恢复时间,增强康复信心。但是,CPM可能引起膝关节伸展滞缺和屈曲受限, 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患者大腿和小腿与CPM各臂的长度及固定牢固而加以避免。此外,术后6~12个月时,即使不用CPM,通过主动活动,仍可获得满意的ROM。
2) 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用于股四头肌及过腘绳肌肌力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且术后疼痛较轻时,在使用CPM锻炼的同时进行。应要求患者尽可能地在CPM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锻炼ROM及肌力。具体方法包括辅助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随意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和抗阻力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辅助主动膝关节伸直锻炼股四头肌肌力,辅助主动膝关节屈伸锻炼胭绳肌肌力,抗阻力主动膝关节屈曲需要胭绳肌收缩,抗阻力主动膝关节伸直需要股四头肌收缩。
3) 伸展滞缺及屈曲受限时的ROM锻炼:用于术后2周膝不能完全伸直或屈膝不能达90。目的在于剥离较新的粘连,伸长挛缩的软组织,增加ROM。为使效果更好,一般手术后9~10天时患膝伸展滞缺超过5°~10°,屈曲小于75°~90°时,即开始以手法矫正,否则时间越长,效果越差。在病室麻醉、监护条件下,手法使膝关节被动伸直,并且屈曲达90°以上。麻醉作用消失后,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继续原锻炼。
(2) ROM锻炼注意事项:
1)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患者舒适的松弛体位,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
2) 手法矫正时慎重考虑固定支持点和受力点,防止损伤。
3) 不要急噪和使用暴力,要缓慢、均匀、分次进行。
4) 锻炼后最好能用固定装置维持一段时间,以保持疗效,一般长期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即使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也会因腘绳肌的挛缩发生轻度膝屈曲畸形,而且正常人在休息位时膝关节也倾向于轻度屈曲,所以在睡觉时,伸膝位固定有助于维持ROM,一般术后须持续6~8周,以防止出现伸展滞缺。
5) ROM锻炼与假体有关,由于人工膝关节假体很多,每一种假体均有其屈曲限值,这是在假体设计时就确定了的数值,如全髁型假体为100°~120°,PCA型为105°, YS型假体为140°,因此术后ROM锻炼时,屈膝不能超过此限度,否则会改变假体膝关节的生物力学,或引起组织损伤,此外胫骨平台应后倾3°~7°,如果呈水平位或前倾,势必会影响屈膝,因此ROM锻炼前必须通过X线片了解胫骨平面假体的倾斜度。
6) 相关关节功能亦影响膝关节ROM锻炼,尤其是同侧髋关节功能。由于股直肌及缝匠肌分别起于髂前下棘和髂前上棘,止于胫骨结节和胫骨内上方,它们跨越髋、膝两关节,收缩时既可屈髋,又可伸膝,所以屈髋位屈膝和伸髋位伸膝比较容易。故膝关节ROM锻炼时,髋关节应置于相应的体位。另外,髋、膝同为负重关节,其中一个的病废势必将影响另一个的功能,所以在锻炼膝关节ROM的同时,应同时锻炼髋关节ROM及肌力。对于髋、膝同时有关节置换指征的病人,为便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锻炼,目前多主张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7) 膝关节ROM锻炼时应注意到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等。如果用倒“U”字形入路,术后锻炼ROM时必须注意避免过度牵拉股四头肌,以免发生髌腱从其止点处撕脱。如果术前或术中证实有严重骨质疏松,锻炼时应注意避免发生骨折,特别是在手法矫正伸展滞缺和屈曲受限时。严重屈膝畸形时,胫骨旋转比较大,术中难以准确安放假体,术后锻炼时应注意在整个膝关节ROM中保持关节面对合良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中ROM是在麻醉下软组织松弛状态时的ROM,术后如发现腓总神经牵拉伤,术后锻炼伸展膝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进一步牵拉腓总神经,以免影响今后的康复。如术后发生感染,不管是否二次手术,均应暂时制动膝关节,停止ROM锻炼,直至感染控制后。
3.肌力增强训练
患者由于患膝长时间病废,活动减少,股四头肌及胭绳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在术前、术后均有必要进行肌力增强训练。一般O~5级肌力,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1) 肌肉功能再训练: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合并腓总神经麻痹时胫前肌群的肌力增强训练,此时胫前肌群完全不能收缩(O级)或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使踝关节背屈。这种方法类似被动ROM锻炼,但强调下意识地传到中枢里的肌肉运动的感觉。
方法如下:医生用手指触摸侧胫前肌群,并对患者说:从现在起锻炼胫前肌群,它的作用是使脚面上抬。这样把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胫前肌群上,接着被动使踝关节背屈,让病人体会肌肉运动的感觉,可让患者在健侧做踝关节背屈,让患者体会肌肉收缩和踝背屈的感觉,要求病人精神集中在胫前肌群上,无论肌肉有无收缩能力都要努力用劲,医生通过言语鼓励“往上抬脚面,再抬一次”,同时用手替病人背屈踝关节,让病人努力实现此动作。训练时医生用手固定踝关节,每次做1~2组,每组由数节组成,每节之间休息1~2分钟。开始出现肌肉收缩时,即肌力达1级,应尽量多做被动的踝背屈运动,以保持运动记忆。
(2) 辅助主动运动:股四头肌及胭绳肌力达Ⅱ级时,即应设法减轻肢体自身重量造成的阻力,进行辅助运动。从肌力低下,始终需要辅助运动,一直到能克服轻微阻力全关节屈伸活动,这个恢复过程要随肌力恢复程度不断改变辅助方法。侧卧位在滑面上主动屈伸膝关节,不能达到的部分用手力协助,肌力增强后逐渐增加运动面倾斜度。浴池中侧卧位利用浮力协助主动屈伸膝关节,因浴池可兼有温热疗法的作用,故特别适合于伴有疼痛的患者,而且水的浮力既可作阻力,亦可作助力,如果配用水中运动阻力板,能适合各种肌力水平患者作肌力增强训练。肌力弱时在水平面运动。肌力稍能克服阻力后将挂钩后移,使运动面倾斜,在斜面上运动,或用手加阻力。股四头肌稍强可在垂直面上运动,达不到的部分由手协助;仰卧位主要锻炼股直肌,坐位主要训练股中间肌及内、外侧肌。
(3) 主动运动:肌力恢复到Ⅲ级能克服自身重力时即应开始主动运动,包括直腿抬高练习、仰卧起坐练习等。肌力Ⅲ级时(主要是股四头肌),下地负重及行走有助于提高股四头肌及腘绳肌力,改善肌肉协调性,改善身体状况,避免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增强康复信心,但必须避免摔倒、剪切运动等意外的发生。如果膝关节不稳,可带膝关节支架。以患肢单独直立,负担全部体重,通过体重纵向加压,使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均等长收缩,借此增进肌力。用骨水泥的病人术后可早期下地,不用骨水泥的病人则应推迟5~6周,以免影响骨组织长入,达不到假体生物固定的目的。由于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患者的行走姿势可表现为屈髋后摆动骨盆,使髋外旋后,屈膝位将下肢摆向前方,同时弯腰向前探身,臂部后翘。这样的姿势起不到肌力增强的效果,是一种假性代偿运动。正确的姿势是抬头挺胸收腹,站立位伸膝屈髋,通出第一步,站稳后身体略前倾,再迈出另一条腿。
(4) 抗阻力主动运动:这种肌力增强训练适合肌力已达Ⅳ~Ⅴ级,能克服外加阻力的病人。具体做法与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相似。利用徒手、滑车和重锤、摩擦力、浮力流体阻力等进行锻炼。比如,屈膝90°坐位抬直腿锻炼,能够抬50次以后,可在踝部加重物,从1kg开始,每次增加lkg,直至4.5kg;伸髋站立位屈膝能连续50次以后,可在踝部加重物,从o.5kg开始,直至2.25kg。此外,还有屈膝坐位起立、下蹲位起立、上下楼梯、静态自行车等锻炼方式。
等长运动适合于肌力Ⅱ~Ⅴ级。股四头肌等长运动方法是尽力背屈踝关节,尽量伸膝,股四头肌收缩,使膑骨向近端牵拉,然后数5下,放松,即为一次。每小时可做50次,亦可手法加阻力以阻止膝关节主动屈伸而不出现关节活动,以此来使股四头肌或胭绳肌等长收缩。此外,患肢伸膝位单腿站立亦为等长运动,可同时使股四头肌及胭绳肌等长收缩。
等动运动用于肌力达Ⅲ~Ⅴ级者。在等动装置上,病人在一选定的速度下做功,而等动仪将任何超过此速度的运动力量转化为一种对抗运动的阻力,即超速越大,产生的阻力越大。这种阻力称为适应性阻力,是在整个运动范围内任何一点上随病人发挥的力量的大小自动调节,此项锻炼要求病人尽力而为。
(5) 肌力增强锻炼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条。
1) 方法选择:为了选择最适宜于病人的训练方法,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训练目的(是维持原有肌力还是增进肌力,瞬时爆发力还是肌肉耐久力)、姿势与体位、全身状态、体力、地点、现有肌力、康复时期(术前、术后早期、中期、晚期)等。从肌电学立场考虑,下肢及躯干肌的主要功能是长时间保持肌紧张,故等长运动在锻炼肌力的同时亦使ROM得到锻炼。所以,选择锻炼方法时要综合应用。此外,由于锻炼方法众多,应根据已有条件选用或加以修改。
2) 阻力调整:根据患者现有肌力及ROM,必须适当增减阻力,并对姿势、体位适当调整。
3) 固定:对股四头肌及腘绳肌锻炼时,应固定大腿,如固定不稳,肌肉难以用上力量。
4) 运动姿势与体位;姿势体位要便于运动,还要防止假性代偿运动,以免过度疲劳或达不到锻炼目的。股四头肌的代偿肌包括内外旋肌(代偿运动表现为髋内外旋同时伸膝)、臀大肌、腓肠肌(代偿运动表现为站立位踝关节运动应该是“矢状面上伸膝”)。腘绳肌的代偿肌包括腓肠肌、展髋肌群、缝匠肌(代偿运动表现为不支持体重情况下,屈髋后出现屈膝动作,同时髋关节外旋),因此正确的腘绳肌力增强运动应该是“矢状面上屈膝”。
4.体力恢复训练
为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使患者的行走负重功能得到增进,必须进行体力恢复训练,尤其是长期卧床者、有激素使用史者、合并其他全身并发症者。这些病人体质弱,肌力差。这种训练并不是针对肌力低下或关节活动度受限这一类损害,而是为了训练全身所有肌肉、关节及心、肺功能等,是提高全身体力的训练。此外,为适应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习步架及拐杖,必须锻炼上肢及背、腹部的肌肉。
体力恢复训练有一系列的训练体操,可参阅其他康复书籍。针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简化为“二、三、四、背、腹”锻炼,即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背肌、腹肌。简单的方法有引体向上、支撑起坐、飞燕点水、五点支撑、仰卧起坐等。亦可根据肌力增强训练的原则选择相应的方法。
术后康复除上述内容以外,还包括作业疗法、ADL训练、综合基本动作训练,物理治疗等等,因这些方法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并非主要,故不赘述,可参考有关书籍。
上海开元骨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祝早日康复
最新热门问答
精彩健康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盖交叉韧带损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