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样健身才不会像施瓦辛格头像那样的身材

如何健身才能有施瓦辛格那样的身材?
如何健身才能有施瓦辛格那样的身材?
要回答“如何”,首先要回答“是否有机会练成施瓦辛格那样强壮的身体”,其次才能回答“如何健身才能练成像施瓦辛格那样强壮的身体”。另外,“强壮”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没有标准的衡量标准,既然题主的对比标准是施瓦辛格,那么我们就从健美的角度来分析“强壮”的概念,即肌肉纬度和清晰度,不包括绝对力量(注意与大力士区别开来)。题主的“健身”应该指的是广义的健身,即包括健美。明确那上面的定义后,我们首先回答“是否有机会练成施瓦辛格那样强壮的身体”;我的答案不像上面得票最多的那个答案和大家的评论那么悲观,而是觉得题主当然“有机会练成像施瓦辛格那样强壮的身体”。大家悲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决定论”,黄种人与白人和黑人在基因上的差别,基因的区别决定了亚洲人(黄种人)无法练到像施瓦辛格等健美先生的体格。因此,该问题的重点变成了“黄种人是否有机会练成像施瓦辛格那样强壮的身体?”。最好的判断方式就是对比,那我们来对比分析下目前黄种人中在奥林匹亚健美中取得最高成就的——山岸秀匡。山岸秀匡是一位真正意义上出生、成长、训练在亚洲而打入奥赛的亚洲健美运动员,,2007年,应该是他的巅峰时刻,取得了“铁人”职业邀请赛第七名,阿诺德传统赛第十三名、IFBB职业赛第三名,并获得参加当年奥林匹亚先生大赛的资格。(虽然没有进入前十名,但是2007年的比赛非常激烈,甚至连曾经无限风光的8届健美冠军罗尼.库尔曼最后也不过得了个第四名。)介绍完山岸秀匡后,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山岸秀匡和施瓦辛格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对比:大家是不是在视觉上并不觉得山岸秀匡比施瓦辛格体格上要差,甚至在某些方便比施瓦辛格还要强壮;施瓦辛格最大的优势是在胸部和二头肌,这两个部位的肌肉纬度和清晰度甚至是划时代的,但是腿部明显显得纬度较小,那是因为他们那个时代(古典健美)不太重视腿部训练。你要是看下现在的健美冠军的腿部纬度,那简直不是一个级别的,如下图2012年的健美冠军菲尔·西斯的腿部。可能施瓦辛格的拥护者会辩解要是施瓦辛格那个时代重视腿部训练的话,他腿部的纬度不会比菲尔·西斯差,但是如果你要是健过身就知道,每个人的肌肉部位增长难易度是不一样的,有的部位容易练出纬度,有的就非常困难(相对其他健美者),就像四届健美冠军乔·卡特的背部就是其大弱点;而且施瓦辛格要是分出大量的时间在腿部训练,能否保证上半身的训练质量……(不是否认施瓦辛格的天赋,只是不抱有那么绝对的看法)。这是题外话,回归正题吧!我们再来看看施瓦辛格和山岸秀匡身体部位各肌肉的数据对比,如下:处于颠峰状态时的施瓦辛格,身体各部份的尺寸为:身高: 6.2英尺(188.976厘米)体重: 235磅(106.千克)上臂围: 22.5英寸(57.15厘米)胸围: 57英寸(144.78厘米)腰围: 32英寸(81.28厘米)大腿围: 28英寸(71.12厘米)小腿围: 18英寸(45.72厘米)现在能查到的山岸秀匡的数据是2005年的数据:身高: 170厘米体重: 80~90千克上臂围: 50厘米胸围: 125厘米大腿围: 70厘米是2005的数据,要知道2007年山岸秀匡的状态更好,现在据说体重达到100千克了。我们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山岸秀匡的身体肌肉强壮度(肌肉纬度、清晰度)并不比施瓦辛格差,甚至在某种角度上来看要更加强壮,因为要知道山岸秀匡的身高才170cm(有的数据是168cm)却达到100公斤,施瓦辛格188.9cm才106公斤。下面是生活状态中的山岸秀匡,你可以感受一下他在生活中的强壮感!
所以我的观点是,黄种人完全有机会达到施瓦辛格般的强壮程度,只是非常困难,不是不可能,只是黄种人中具有优良的健美基因的人数概率相对更小,我们相对白种人和黑人更加难以练出来而已,而且我们的健美理论、营养条件、训练方式、甚至是大众的审美观念都落后于西方,都会影响黄种人取得施瓦辛格般的成就(要知道除去基因外,这些条件对健美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随着健美运动的发展,训练方法的进步,训练理论的科学,营养条件的提高,健美运动员的水平越来越高,亚洲运动员(或者说黄种人)的健美成就会越来越好!例外,可能有人会说,西方那么多健美冠军,整个亚洲就举得出一个例子,而且是日本人。那我们再来看看国内的健美先手们(刘兴刚、林佩渠等)吧!下面是我国健美运动员刘兴刚和山岸秀匡的对比图:大家可以看出,我们的差距并不是非常明显,要知道早期的山岸秀匡和他们对比时没有任何明显优势啊(当年在长城上摆pose)。总之,我的结论或者推导是这样的:刘兴刚、林佩渠们与山岸秀匡的差距并不是非常明显(基因一样,差别应该是在训练理论和方式以及营养条件上,随着科技的和健美理论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而山岸秀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比施瓦辛格更加强壮。因此,我的观点是乐观的,而不是像大家那么悲观,你是有机会练成施瓦辛格般强壮的。那问题就回到了“如何健身才能练成像施瓦辛格那样强壮的身体?”,你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必要条件:必须走专业化的健美道路而不是大众化的健身(必要条件);亚洲人中较优秀的健美基因,例如骨架的大小等(不是基因决定论,只是说较优秀的基因能使你更有效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非常刻苦并且科学系统的训练;充分的营养补剂;上面的健美方式只是一些概括的几条必要条件,具体细化的健美方式,肌肉训练方式有很多专门的教程…这里就不多说了!题外话,其实,我更喜欢古典健美,最后上一张我的偶像弗兰克赞恩的图片,从他身体上才知道什么是雕塑般的美感,“健美”的“美”是如何体现的淋漓尽致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踏实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作者最新文章在日本历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趣闻轶事?-博宝头条
在日本历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趣闻轶事?
谢邀以下为【平家物语】1.敦盛“我是个平常的人物,我是武藏国住人熊谷次郎直实。”“这样说来,碰到了你,我倒不想通名了。对你说来,我算得上是个象样的对手,我不用通报姓名,你砍了首级去问吧,人们会认得出的。”熊谷次郎闻听,想道:“果真是个了不起的大将军。杀了他一个人,该打败的仗也胜不了;不杀他,该胜的仗也败不了。自家的小次郎受了轻伤,我心里就难受;假如杀了他,他父母又该是如何悲伤呀!算了,饶了他吧。”可是往后面一看,土肥和梶原率五十左右骑跟了上来。熊谷忍泪说道:“我本想不杀你,可是我们的大队军兵赶上来了,无论怎样你是逃脱不了了,若落在别人手中,同样难免一死,倒不如由我动手,以后给你祭祀供奉吧。”“那么,就请快动手吧。”熊谷非常怜惜这个少年,不知如何下手,但觉眼前发黑,心内恍惚,竟至分不清前后了。可是事情并不能如此了结,他只好哭着取了这少年的首级,并且嘴里嘟哝着说:“唉,身为武士是最可憾的了,若不是生于武勇之家,哪能落得如此下场!我也只好狠一狠心动手杀戮了。”他举袖掩面,悲哀哭诉。过了很久,因为不能如此哭个没完,便割下那人铠甲下面的直裰,把首级包裹起来,同时把那人装在锦袋里的笛子取过来挂在腰间后来,当他把这笛子呈给九郎御曹司看时,人们无不流泪。事后才知道,这少年乃是修理大夫平经盛的儿子,官任大夫,名叫敦盛,生年一十七岁。人生五十年,万事如梦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2.幼帝投海二品夫人见此情形,因为平时已有准备,便将浅黑色的夹衣从头套在身上,把素绢的裙裤高高地齐腰束紧,把神玺挟于肋下,将宝剑插在腰间,把天皇抱在怀里,说道:“我虽是女人,可不能落入敌手,我要陪伴着天皇。凡对天皇忠心的,都跟我来。”于是,走近船舷。天皇今年刚八岁,姿容端庄,风采照人,绺绺黑发,长垂背后,其老成懂事,超逾年齿,看到情景,不胜惊愕地问道:“外祖母,带我去哪里?”二品夫人面向天真的幼帝拭泪说道:“主上你有所不知,你以前世十善戒行的功德,今世才得为万乘之尊,只因恶缘所迫,气数已尽。你先面朝东方,向伊势大神宫告别,然后面朝西方,祈祷神佛迎你去西方净土,与此同时心里要念诵佛号。这个国度令人憎恶,我带你去极乐净土吧。”二品夫人边哭边说,然后给天皇换上山鸠色的御袍,梳理好两鬓打髻的儿童发式。幼帝两眼含泪,合起纤巧可爱的双手,朝东伏拜,向伊势大神宫告别;然后面朝西方,口念佛号不止。少顷,二品夫人把他抱在怀里,安慰道:“大海之下也有皇都。”便自投身到千寻海底去了。让我想起刘宋末帝·刘准,九岁即位,十一岁被萧道成篡位,降为汝阴王后不出一年就被杀害了,临死前道:“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3.木曾之死(平家物语里本人最喜欢的章节)木曾从信浓出发时,带有两个美女,一个叫阿巴,一个叫山吹。山吹因病留居京城。这位阿巴,肤白发长,容貌超群,并且善用强弓,不论马上步下,无不百发百中,神鬼皆愁,算得上以一当千的英雄。她善骑不逊的烈马,在艰险处也能上下自如,打起仗来身披优质铠甲,手持长刀强弓,率先直取对方主将,屡立战功,几乎没人能和她相比。 ......... 经过辗转拚杀,左冲右突,到了后来只剩主从五骑了。在这五骑中,这位阿巴仍然健在。木曾说道:“你是女流之辈,不管往哪里突围,快逃出去吧。我是决心拚个一死的。你如若落入敌手,就是自尽身亡,也会有人议论我木曾在临终一战还带着女人,多难听啊。”可是阿巴仍不想离去,经再三劝说,她心想:“快来个强敌吧,让我作最后一战给你看看。”便勒马等待时机。这时武藏国有名的大力士御田八郎师重率三十骑闯来。阿巴杀上前去,与御田八郎并马交锋,猛然间将他擒过马来,按在鞍前,使他动弹不得,立即割下首级抛于荒野。然后她尽弃铠甲等物,朝东国逃去。
现在只剩下今井四郎和木曾公主从二骑了。木曾说:“这铠甲平素没啥感觉,如今怎如此沉重!”今井四郎说道:“您身体也没疲乏,战马也没困顿,为何这一件铠甲就觉得沉重呢?恐怕是因为部下丧尽,有些气馁了!我兼平即使剩下一个人,也会让他们如临大敌,现在还有七八支箭,还足以抵挡一阵。那边看到的就是粟津松林,您就在那松林里自尽吧。” 边说边策马前进,忽见又有无名的军兵大约五十骑迎面追来。今井说道:“您快进松林里去,由我来抵挡。”木曾却说:“义仲本想在京城战死,逃遁到此就是为了要和你死在一处,与其我们分别战死,不如我们一同与敌人拚死吧。” 他们原是两马并头前进,今井听了这话,立即跳下马来,紧靠着木曾的马头说道:“手执弓矢之人,虽然平日负有盛名,若最后的时刻不能自己地暴露出软弱来,那将是永世难忘的缺点。您身体已经疲乏,又没人来接应,若敌军隔开我们,被那些无名之辈打败,死于他们之手,日后说起来,全日本赫赫有名的木曾公最后死于无名鼠辈之手,未免是千古遗恨,赶快进松林里去吧!”木曾说:“好吧,”便驰往粟津松林去了。 .......... 木曾单人匹马向粟津松林驰去。那时正当正月二十一日黄昏,地面结起了薄冰,辨认不清这是一片深水田,跃马进去,深陷于泥水之中,连马头都给淹没了。任凭他踏着马镫驱赶,挥舞马鞭抽打,那马只是丝毫不动。只因心中牵挂着今井四郎,不觉回过头去张望,这时从后面追来的三浦石田次郎为久,正觑着他面部嗖地射出一箭。木曾受了重创,俯下头来,把头盔抵在马头上,石田的两个从卒追至近旁,终于取了木曾的首级,挑在刀尖上,高高举起,大声喊道:“闻名全日本的木曾公,被石田次郎为久射死啦!” 今井四郎正在酣战,听得这个喊声,说道:“事已至此,我还为谁而战呢!请看吧,东国的诸位!这就是日本第一的硬汉自尽的榜样!”说完,把刀尖插入口里,一头栽于马下,穿透咽喉而死。 说个坂本龙马和*的故事吧。龙马学习北辰一刀流剑术,却是出了名的爱用*。在寺田屋被袭击的时候,据说也是拔出*防御。龙马的*是长这样的史密斯韦森2型左轮*(S&W Model 2)全长27.4厘米,装弹量6发,口径32毫米,重0.7千克。1861年开发后大量供给美军将校,美国内战中表现出色。有名的使用者包括阿姆斯特朗·卡斯特将军(George Armstrong Custer)。龙马也曾入手其他型号的*,都是S&W一家生产,大同小异。回到正题,龙马有个朋友叫桧垣清治,和龙马一样是土佐藩出身。土佐藩士流行佩戴长剑,龙马却腰挎短刀去见清治。他说:“短刀最好用没有之一,长剑什么的我就呵呵了” 清治觉得龙马说得很有道理,就换了把短刀。二人再见的时候,龙马像黑猫警长一样掏出小*biubiubiu,说:“这么时尚的洋枪,我就问你见没见过”清治更不服气了,也去买了*。第三次见面,龙马拿出《万国公法》说:“真男人就应该像我一样把握世界大势,打打杀杀真心弱爆了好吗”我觉得清治的表情应该是这样的:这个故事出自千头清臣于大正三年(1914年)出版的传记《坂本龙马》。原文如下『或る日、龍馬途上に同志檜垣直治(なおぢ)に會ひ、其の長刀を帯ぶるを見て、無用の長物、緩急に応ずる能はざらんと言ひ、自ら短刀を示せしかば檜垣大に悟る所あり、長刀を棄て.短刀を帯び、重ねて龍馬に會ふ。龍馬短銃(ピストル)を執り、轟然一丸を放ちて曰く、是れ西洋の新武器なりと。数旬を経て、檜垣また龍馬と邂逅す。龍馬曰く『将来は武のみを以て立つべからす、學問が必要なり。僕今や萬國公法を読む、頗る面白し」と。龍馬が時勢に恩恵するもの概ね斯くの如し。』桧垣清治早期叫正路,后来改过正治、清治、直治、直枝(ひがき),在中文里读音都差不多,在日语里区别其实还挺大的。关于这人我读过的资料不多,难免有错漏。了解的朋友烦请帮忙补充指正。借了NHK历史剧的东风,这个故事流传甚广。怀疑真实性的人也不在少数。龙马入手洋枪肯定是没有疑问的,重点在《万国公法》上。这本书原题“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由美国人亨利·惠顿(Henry Wheaton)所著,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京师崇实馆发行中文版。传入日本也是1865年左右了。桧垣清治在文久二年(1862年)12月30日因杀人获罪下狱,直到维新成功之后才被释放。龙马不可能在1862年以前就拿着《万国公法》的日文版去找清治玩耍。不过这本书在1848年就出了第四版,龙马拿原版英文书装逼当然也是有可能的。历史中有趣的故事太多了,要不那么吸引人呢。找点相对小众的介绍一下……姑且神话三则,平家两则,江户一则&神话&1、日本武尊(小碓命)女装刺杀熊曾建兄弟
當此之時,小碓命者方御髮結額之少年也,御衣御裳乞於其姨倭姬命者,以劍納於懷而幸行. 到熊曾建之家而見者,於其家邊軍圍三重作室以居,人人熱鬧為御祝御室新設而備食宴.故,小碓命遊行其傍,待其宴日.臨其宴日,小碓命便偽童女之髮,梳垂其結御髮,服其姨之御衣御裳,既成童女之姿,交立女人之中,入坐其室內.熊曾建兄弟二人見感其倭建命所偽孃子,坐於己中而盛樂.其兄弟臨酣之時,小碓命自懷出劍,取熊曾之衣衿,以劍自其胸刺通之時,其弟建見畏逃出.乃追至其室之椅本,掠取熊建之背,劍自尻而刺通. 於是其熊曾建兄弟告言:「莫動其刀,僕有白言!」小碓命故暫許押伏.熊曾建兄弟者於是白言:「汝命者誰?」 小碓命詔:「吾者坐纏向之日代宮治大八島國之大帶日子淤斯呂和氣天皇之御子,名倭男具那王者也.爾天皇禮詔:『熊曾建二人,不伏無禮聞看而取殺意』因而遣!」日本伪娘第一人,其他亮点自寻。2、令雄略天皇惶畏的一言主神 亦一時,天皇登幸葛城山,百官人等悉賜著紅紐之青摺衣.彼時有其自所向之山尾登山上人,既等天皇之行列,其裝束人眾皆悉相似於天皇而不傾. 雄略天皇見狀而令問曰:「於茲倭國除吾亦無王!今誰人如此而行?」然其所答之言亦如天皇之命詔.天皇乃大忿而矢刺,百官人等悉矢刺弦上.其人等亦皆矢刺架弦,故天皇復問曰:「然願汝者告御名,我等互告名而收御矢.」於是答曰:「吾先見問於汝,故先名告.吾者雖惡事一言,雖善事一言,皆以言斷之神,名曰葛城一言主之大神者也!」 於是天皇惶畏而白:「恐我大神!吾未覺汝真大神而冒犯!望汝諒之!」如此白而降其大御刀及弓矢,令百官人等褪所服之衣以拜獻.其一言主大神擊掌而受其捧物.故天皇還幸之時,此一言主大神聚滿山末人眾於長谷山口以為送奉.而此一言主之大神者,是為彼時所顯也.何等霸气!这是712年成书的《古事记》中的记述。顺带一提,到了720年的《日本书纪》中这段变成一言主与天皇共出猎,797年的《续日本纪》变成触怒天皇流放土佐,这可能与祭祀一言主的贺茂氏地位下降有关。3、夜刀神退治
古老のいへらく、石村の玉穂の宮に大八洲馭しめしし天皇(継体天皇)のみ世、人あり。箭括の氏の麻多智、郡より西の谷の草原を截ひ、墾闢きて新に田に治りき。此の時、夜刀の神、相群れ引率て、悉尽に到来たり。左右に防障へて、耕佃らしむることなし。(俗いはく、蛇を謂ひて夜刀の神と為す。其の形は、蛇の身にして頭に角あり。率引て難を免るる時、見る人あらば、家門を破滅し、子孫継がず。凡て、此の郡の側の郊原に甚多に住めり。)是に、麻多智、大きに怒の情を起こし、甲鎧を着被けて、自身仗を執り、打殺し駈逐らひき。乃ち、山口に至り、標の梲を堺の堀に置て、夜刀の神に告げていひしく、「此より上は神の地と為すことを聴さむ。此より下は人の田と作すべし。今より後、吾、神の祝と為りて、永代に敬ひ祭らむ。冀くは、な祟りそ、な恨みそ」といひて、社を設けて、初めて祭りき、といへり。即ち、還、耕田一十町余を発して、麻多智の子孫、相承けて祭を致し、今に至るまで絶えず。
其の後、難波の長柄の豊前の大宮に臨軒しめしし天皇(孝徳天皇)のみ世に至り、壬生連麿、初めて其の谷を占めて、池の堤を築かしめき。時に、夜刀の神、池の辺の椎株に昇り集まり、時を経れども去らず。是に、麿、声を挙げて大言びらく、「此の池を修めしむるは、要は民を活かすにあり。何の神、誰の祇ぞ、風化に従はざる」といひて、即ち、役の民に令せていひけらく、「目に見る雜の物、魚虫の類は、憚り懼るるところなく、随尽に打殺せ」と言ひ了はる応時 、神しき蛇避け隠りき。謂はゆる其の池は、今、椎井の池と号く。池の回に椎株あり。清泉出づれば、井を取りて池に名づく。即ち、香島に向ふ陸の駅道なり。简而言之就是公元6世纪时,常陆国有种称为夜刀神的蛇身有角的神明,见到它就会有灭门之灾,开拓者箭括麻多智怒而被甲执杖驱打神明,还给自己建起神社。7世纪壬生连麿在此地筑堤时夜刀神又聚集在树上不散,被壬生连麿怒斥吓退。那句“何神谁祇,不从风化”实在是意气昂扬,意思是即使天神地祇也要按照基本法!&平家物语&1、平判官康赖与丹波少将成经的情谊康赖入道也颇有感触,法衣袖子都湿透了。本来说等日落后便启程前去京城,因为流连不舍,竟逗留了一夜。随着夜色越来越深,便从枯朽的檐隙漏下缕缕月光,这是废弃的屋宇常见的景象。直到鸡笼山出现曙光,仍不肯归家上路。但滞留不归也不是办法,再说家中已派车来接,叫他们久等,也于心不安,少将便洒泪别了洲滨殿,往京城去了。这时候的心情一定是悲喜交集吧。康赖入道家中也有车子来接,但他并没有坐上去,只说:“到了此时,更难离别了。”说着便坐到了少将车子的后面,一起来到七条河原。按说在这里应该分手了,但两人更加难舍难分。即便是在一起赏过花的游客,同在月下度过一夜的旅伴,同在一棵树下避过雨的路人,在分手时尚且依依难舍;何况两人在岛上共患难,在船中海上共甘苦,这样两个宿孽相似,报应相同的人,自然缘分不浅。(七 少将还都)这段故事发生在二人遭流放后得到赦免(康赖把思乡的歌刻在板塔上放入海中,漂回日本被捡到后传入入道相国耳中,使生恻隐之心而得赦),准备归家分别之时。就是感觉这段的感情描写非常纤细而美。2、日本内大臣平重盛先生向中国捐赠黄金大臣又说:“即使在日本积下莫大善根,要想子孙相续,为我祈祷冥福,也是很难做到的。为了修行后世冥福,我还应在外国积些善根。”于是在安元年间()从镇西(九州)召来一个叫妙典的船主,叫众人远远地避开,与他相见。大臣取出黄金三千五百两,对他说道:“听说你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这五百两黄金是给你的,其余的三千两请你带到宋朝去,到了育王山将其中一千两送给那里的僧侣,另外二千两献给宋朝皇帝,作为买田地的钱捐给育王山。请育王山僧众为我祈祷冥福吧。”妙典领命,乘万里波涛,远渡宋朝。见到了育王山的方丈德方禅师,细说情由,禅师不胜欣喜,万分感叹,遂将一千两赠给僧侣,二千两献给皇帝,详细奏明了重盛大臣的心意。皇帝大为感动,于是捐赠给育王山田地五百町。因此,在那里为日本大臣平重盛公来世生于善处的祈祷,至今不曾断绝。 (十四 捐赠黄金)出现了中国皇帝,有意思吧。其实《平家物语》的每一节就是一个小故事,言辞优美,内容丰富,不仅把源平兴衰的主线写完,相关的当时的风土人情也一览无余,非常值得一看。&江户时代&1、关于秋田藩矿山的一些事情a.秋田郡# 大葛金山,传说发现于708年,产金被用于东大寺佛像、金阁寺的营造# 天文年間()大葛金山于浅利越後、右市鳥沢管理下大繁盛,有「越後県見」之称# 佐竹氏転封初期(1602),与南部藩发生了争取(关于大葛金山的)出产坑木、薪炭材等的山林的边界纠纷(南部·秋田の争い)。后大葛为民间与藩共经营,再后成为藩的直営山# 1772年江戸時代の鉱山技師でもあった平賀源内と吉田利兵衛が荒谷忠右衛門の案内で大葛鉱山を廻山した(荒谷家相关)# 1661年,阿仁銅山開坑(『秋田金山旧記』)# 开发之初产出金银,17世紀开始作为铜山,利用米代川的舟運运输。秋田藩的産銅占幕府御用銅的4割至5割,而且占長崎輸出銅的主要部分,又是銭貨鋳造的原料,很是重要# 人员聚集形成鉱山町,加之採坑普請用的土木資材及作为燃料的薪炭不可缺少,阿仁近辺一時深受森林乱伐的弊害# 1740年(元文5年)、秋田藩設置銅山掛山(かかりやま)作为銅山奉行的支配# 阿仁銅山经营採掘到「荒銅」的精錬。其中二ノ又·板木沢ついで萱草的銅含銀量很高,前二者在大坂的相場(行情)很高。另外,扇平·三枚的銅因为含銀量少而属于高品質的铜# 1716年阿仁銅山的銅産成为日本一(占幕府御用銅的4割-5割,長崎輸出銅的主要部分,还作为銭貨鋳造的原料)# 1744年又開発七山,与其他五山并称「阿仁十一山」# 1764年(宝暦14年),秋田藩突然接到江戸幕府「阿仁銅山と麓村落の1万石の上知(知行召し上げ)」的通知# 这是因为占長崎輸出銅大部分的銅山産額激減,幕府希望用代替地换得銅山直轄,以图増産# 对此巨大损失秋田藩很是驚愕,与当时的老中田沼意次进行交渉,终于使上知撤回# 1773年,秋田藩向幕府借入1万両,招聘了有开发幕府直営鉱山実績的平賀源内。同年平賀源内与鉱山士吉田理兵衛来到阿仁鉱山。进行了石見銀山的水抜き工事的吉田指出阿仁銅残余金银的问题# 二人在阿仁滞在了1个月(一说3个月),传授了「山下流の銀絞り法」,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荒銅与鉛共烧(合吹),因融点及比重不同,銅与銀·鉛合金分离(南蛮絞);銀·鉛合金在灰上溶解,只有鉛进入灰,便可单独抽出銀(灰吹)。这一连串技术被大坂銅吹屋独占# 不过经过种种努力,安永3年(1774年)在米代川支流阿仁川·藤琴川的合流点的山本郡二ツ井建立了加護山製錬所的銀吹分所、鉛吹所,从此秋田藩也可以从荒銅中精錬銀了# ↑此段可参考桧山郡的加护山制炼所一段# 1784年前后,因天明大飢饉阿仁銅山開発中絶# 1790年,秋田藩将鉱山復活# 1825年·1838年年間大葛金山灰吹金生産量19kg·26kg(1837年最高,为44kg),与佐渡金山齐名# 1826年大葛山的患者由藩医陪同前往江戸医学館接受鉱山病的診察b.桧山郡# 太良鉱山,慶長时作为藤琴銀山,1661年歌川庄兵衛采铅,1817年久保田藩直营,1855年为古河市兵衛所有,产铜与铅# 江戸時代には藤琴川下流の加護山製錬所で阿仁鉱山から採掘される鉱石から銅を製錬するために必須な鉛を主に生産した# 加護山製錬所,享保年間()为了卖阿仁銅山的粗銅到大阪而創設# 1773年,久保田藩的江戸藩邸御用人太田伊太夫访问医師千賀道隆宅,在那里认识了源内和吉田理兵衛,告诉他们「秋田的銅山没有残余很多的銀,所以大阪的商人很喜欢秋田的銅」# 太田很快向藩上申,久保田藩于是聘请来平賀、吉田。但他们被幕府厳命禁止传授当時的最新技術「南蛮絞り」# 造访久保田藩时平賀、吉田在院内鉱山、阿仁鉱山、加護山精錬所巡回指導,似乎没有特定的日程安排# 1774年太田伊太夫为了学习没能从平賀、吉田处学到的南蛮吹き法而被派遣去了大阪。他与有一族有在秋田经营矿山者、与秋田有很深关系的大坂屋久左衛門交好,得到了传授技术的许诺# 大坂屋向秋田派遣手代善右衛門,1775年7月开始依靠新技術建设精錬所,日开始真正的使用「南蛮吹き法」生産銀和銅(1809年大阪屋不再参与,成为久保田藩直営)# ↑此段可参考秋田郡的阿仁铜山一段# 1806年菅江真澄(旅行家·博物学者)访问此地,留下了许多记录# 1862年加護山製錬所作为銭座进行了久保田藩貨幣的鋳造排版奇怪是因为这是我为某个MOD整理的资料(咳,犯个懒),严格而言这并不是趣闻轶事,只是一段段小故事组成的秋田藩矿山的大故事罢了。不过在这看似微小的藩国之中也有如此起伏的一个又一个因果,不是也很有趣嘛?以下内容是关于石田三成的一些逸话 1、佐吉诞生 石田三成是江州石田村佐五右卫门的儿子。三成的母亲怀孕满月左右,就得病濒临死亡。近江国长光寺的观世音菩萨因圣德太子曾在这里祈求夫人安产而闻名。因为这位观音的光明普照,照及佐五右卫门家,使他的妻子也受到庇护,于是身体很快康复并顺利产下了佐吉。虽说世人给长光寺寄予厚名,不过,因为佐五右卫门参诣长光寺的观音、为妻子祈愿,使得妻子能够安产。这样的事情还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石田军记》 2、三献茶 秀吉还是近江长滨城主的时候,访问了位于鹰狩途中的寺院。“羽柴筑前希望能在贵寺喝杯茶。”一位后脑勺突出的少年拿着一只盛着微温茶水的大茶碗,缓缓走来。因为鹰狩后口中干渴,秀吉一口气就把茶喝光了。“痛快!希望能够再来一杯!”第二杯的茶碗比前一个要小了一些,茶汤也比前一碗的要热一倍。秀吉仍然一饮而尽,命令再来一杯。第三杯的茶碗是个昂贵的小茶碗,茶汤热得直烫舌头。秀吉突然间了解到少年的用意,于是把他带回了长滨城。而这位后脑勺突出、用心周到的少年幼名佐吉,被人称作三也,也就是后来的石田治部少辅三成。 ——《武将感状记》 3、侍马者的无礼 三成18岁时,有一次因事要骑马到白州去。侍弄马匹的男仆想弄好三成不慎挂在腰带扣结上的下摆,居然直接伸手过去,“啪啪”地拍打带扣。当时在场的人都对侍马者的无礼行为感到吃惊。不过,三成好像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似地,立刻赶赴当天的工作了。第二天,三成召来了那位侍马者。侍马者也对当时自己的无礼感到后悔,自以为要遭到三成的严厉处置了。然而三成却说道:“前些时候你的态度不好。这样的话,先暂且不提你在这里办事、家里人看了会怎么想;若是在他家这般行事想来必视为对主人的蔑视,开除你恐怕都是很轻的处罚了。”然后送给侍马者15两黄金。暗自决心不负三成的情义的侍马者一边表示深深的感谢,一边离开了石田家。 4、淀川的芦苇 秀吉想赐给还是小姓众的三成500石知行。然而三成却说:“殿能不能把宇治川和淀川上芦苇的收割、运输权交给我?”而且他还说,如果能得到那个权利,他甘愿辞退500石知行,并承担一万石的军役。秀吉感到十分吃惊。他从没听说附近村民常常在收割的芦苇居然有那样高的价值。惊讶之余秀吉满怀兴趣地答应了三成的请求。然后,三成下令禁止民众随意收割还未成熟的芦苇。到了秋天,充分长成的芦苇让当地人民获得了莫大的利益。之后在战场上,从芦苇贩运中得利的人们组织起来,加入了三成的军队。而这些人恰好相当于一万石知行能够动员的人数。 5、水防 某夜,连续的大雨引发的洪水冲破了淀川的堤坝。当地的大小名、村民全体出动积极防汛,可是修补堤坝用的土袋远远满足不了现场的需要。因为担心水灾的损失进一步加大,三成单骑冲向了修堤现场:“打开米仓!用米袋代替土袋修补堤坝!”大家都觉得这样实在很可惜。不过,这个方案应该足以应付目前的情况。翌日,三成又下令:“把那些湿了的米袋,用为奖励赏给那些修补堤坝的人。”结果壮夫们的士气大涨,堤坝的修复很快就结束了。 ——《翁物语》 6、挖井 三成督办伏见城内的掘井工作。虽然是紧急的工作,可是壮工们因为偷懒,谁都不愿意下到井里去。可是三成不发怒,而是让家臣向井里丢了几枚小判(金币)。并说:“谁先捡到就送给谁。”壮工们于是都争先恐后地跳下了井。 7、暴风雨之夜 某日,是三成的休息日。当晚下了暴风雨,三成因为深夜时在城内进行警戒巡逻,于是详细了解到城内各个损毁的地方。第二天早上秀吉刚一起床,三成就立刻向他报告了。三成报告完以后,普请奉行才匆匆赶来,而且他的报告还不如三成详细。于是秀吉对普请奉行很是不满。普请奉行后来得知此事,对三成的过分勤勉感到十分苦闷和头疼。 8、贱岳合战 本能寺之变以后,秀吉先是讨伐了明智光秀,然后在贱岳与老对手、织田家笔头宿老柴田胜家争夺天下霸权。三成命令浅井郡称名寺的僧徒们去打探消息,结果得知胜家正在向柳濑进军,三成立刻向秀吉报告了这件事。(《称名寺三成文书》) 同时,在得知胜家方的将领佐久间盛政奇袭己方阵地的消息后,秀吉从大垣城急速返军北上。而三成就先行通知行军沿道的住民,命令他们手持松明为军队照亮道路,使大军得以顺利北返。 之后柴田方的前田利家叛变,秀吉大军追击佐久间盛政队。而在追击战中建立武名的秀吉近习众就有后世闻名的“贱岳七本枪”。不过,得到一番枪的功名的,却是所谓的“先悬众”。而其中就有三成、大谷吉继、一柳直末等人。而在白刃战中建立武名的三成在战斗中也有很活跃的表现。 9、傲慢的人(一) 某次的普请现场,三成与五奉行的一人、浅野长政一起站在篝火边。恰巧五大老的笔头德川家康带着一大队人从边上路过。长政向家康行礼,三成却摘下头巾,仿佛没看到家康似地拍打着头巾。生气的长政一把夺过头巾,顺手丢进篝火中。三成也佯作不知,摆出一副茫然的样子盯着面前的篝火。 ——《宽元闻书》 10、傲慢的人(二) 三成在普请现场检查的时候,用于现场指挥的竹杖不知为什么掉到了地上。当时家康偶然路过,便拾起竹杖并递给了三成。而三成没有行礼也没有任何表示感谢的话,只是接过竹杖,掉头就往别的地方去了。 ——《淡海落穗集》 11、大谷吉继(一) 三成元服的时候,作为贺礼,秀吉提出要为三成加封2000石的知行。可是,三成在表示了感谢之后却推辞了这份贺礼,同时还提出请求,希望用这份贺礼来雇用当时还是大友家牢人的大谷吉继(当时的纪之介)。并且还向秀吉极力推荐吉继。因此吉继受到了秀吉的召见。 12、大谷吉继(二) 大谷吉继是秀吉手下能够指挥百万大军的人物,但是因为被麻风病感染,皮肤发生异变,使得面容也发生了改变,连眼睛也几乎看不见东西了。秀吉主持的一次茶会上,茶碗在传到吉继手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病情仍在发展的吉继不慎将一滴脓液滴到了茶水中。当时的人们对于麻风病是没有任何治疗手段的,在座的诸侯们害怕被传染,都窃窃私语起来。平时,茶碗传到吉继手里以后,接过茶碗的诸侯们也只是做个喝茶的样子而已,并没有真的喝下去。而这一次,连茶碗都没有人愿意接过去了。吉继,这个有着很强自尊心的男儿,在如此场合顿时有种茫然若失的感觉。“刑部(吉继),我口中干渴,等这碗茶已经等了很久了。请您快些传过来。”这样说完,三成立刻从吉继手里接过茶碗,一口气喝干了茶水。茶会结束后,吉继回到自己的房中,偷偷地哭了。而这件事,进一步加深了三成和吉继之间的友情。 13、雇用渡边新乃丞 三成还是一个领有500石知行的小姓时,渡边新乃丞就是他的家臣之一了。后来,柴田胜家以1万石知行、秀吉以2万石知行招聘新乃丞。新乃丞却说:“如果不是10万石知行,决不转仕。”很豪迈地谢绝了这些招请。“是什么缘故使得他愿意仕奉只领500石的三成呢?”秀吉觉得很困惑。“我的500石知行全都给了新乃丞。现在,我正在新乃丞那里当食客哩。”三成很平静地回答道。再来,三成与新乃丞约定:日后如果三成取得百万石知行,那么将分给新乃丞10万石。于是,新乃丞就将一生托付给了最初只有500石知行的三成了。 14、雇用岛左近 事情发生在三成领有水口4万石的时候。才智过人的三成在加封之后会雇用什么样的家臣?怀着这样的疑问,秀吉满怀兴致地向三成问起。出乎意料的是,三成却回答道:“加封以后,我只雇用了一个人。”“什么?只有一个?他是谁?”“一个叫作岛左近的人。”“左近是有名的将领。他怎么会轻易仕奉一个身份低微的年轻僧人出身的人?”秀吉吃惊地问道。于是三成回答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用我知行的一半,也就是2万石,来雇用他。”秀吉回答说:“主从之间如此分配知行,还真是前无古人啊。”后来左近上京,受到秀吉的召见。秀吉恳切地对左近说道:“听说贵殿各方面都很优秀,那么也应该帮助治部少辅打理全国的政治才是。”然后亲手送给左近一领绘有菊桐纹的羽织。后来三成转封近江佐和山19万7000石,三成也准备加封左近。可左近却谢绝了:“即使您成为50万石的大大名,我现在所领的知行也已经足够了。所以请您把这一部分石高赐给那些下人们吧。” 15、佐和山城 “三成有两件过人的东西,岛左近和佐和山城。” 正如当时民谣传诵的那样,佐和山城的堂堂威名传遍天下。它位于中山道与北国街道的交界地带,并且掌握着当时琵琶湖的水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要冲之地。一说,佐和山城拥有五个曲轮,本丸的中心耸立着五层天守阁。而且,一条名叫“百间桥”的桥梁将搦手门一侧的湖心小岛与城连接到一起。 现在,滋贺县多贺町一带传诵的“かんこ踊り”(译注:一种民间曲艺表演)里还有称赞城的威容的歌谣: “俺は都の者なれど、近江佐和山见物しょ见物しょ(中略)や、や、见事、见事。” 16、佐和山城徭役 三成的领地包括了长滨地方。长滨城是秀吉早年的居城。秀吉在成为太阁之后便授予长滨地方“永代年贡免除”的墨付(注:墨付=判物。将军、大名授予臣下的证明书)。佐和山城筑城之际,长滨也被要求派出壮工。长滨的领民们立即拿出太阁的墨付,表现出坚决的抵制。他们甚至选出代表,到伏见城向秀吉提出直诉。伏见方向表示承认这份墨付,并要求三成按照墨付上的意思,免除长滨领民的徭役。 可是,三成却表示拒绝:“‘永代年贡免除’是没错,不过‘年贡’跟筑城普请的徭役是不同的。” 三成对领民代表们到伏见上诉的行为表示不快,于是决定不免除他们的徭役。因此,三成的奉行须藤权右卫门通光在动员町民的时候,只能一边劝说领民代表,一边替三成向领民代表表示歉意。 17、领国政治 在丰臣政权中,能称得上领国统治出色的,可能就要数三成了。三成很好地规划了领国的内政。他为领民们制定的掟书(译注:法令)分9条和13条两种。关原合战以后,作为战败者的三成,与他相关的一切记录几乎都被销毁了。可他颁布的法令一直被在地的村民们视为全村之宝,慎重地保存了下来。三成严于规则和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决不是那种温和的领主。不过,后来领民们对他的评价也是挺不错的。 江户时代的政策中有一条以连带责任制和相互监视为基础的“五人组制度”。其实这一制度是模仿了三成在近江乡村颁布的7条“御掟”。就是说,这个“五人组制度”,说白了其实是三成的独创。 18、石田正继 石田家统治的近江4郡是整个丰臣时代中最好的民政地。而三成作为太阁的近侍、代替他在日本全国四处奔波,很少回到自己的领地。所以石田家领内的民政,就主要由三成的父亲石田正继(隐岐守入道)来做。正继学识丰富而且性情温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藤右卫门殿”。正继对农民们说:“如果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提出来。”在限制农民的同时也采取了直诉Z义的作法。可以说,在江户时代,没有人能够像正继那样仁慈地对待、照顾农民。石田家的领地里有个叫上坂乡的地方。在近江浅井家灭亡以前,这个地方就有了一伙称为“上坂氏”的有力国人众。浅井氏灭亡后,上坂氏便渐渐衰落了。正继对此感到十分痛心,于是向丰臣家推举了上坂氏内部的一个人,并把他的故乡上坂郡(译者按:近江貌似没有叫作“上坂郡”的地方……疑是“上坂乡”的讹误)的一部分作为他的知行地。然而,从前一直受上坂氏压榨的上坂郡农民们不高兴了。他们说:“尽管现在上坂氏借着殿样(正继)的颜面回到上坂郡,可我们还是感到很为难。”所有人都不同意这件事情。然而,正继是那种能够很好照顾地各个群体的领主。他虽然作为治理当地的大名,可还是派出了一个调停者,下到民间向领民们、尤其是上坂郡的农民们作出解释。文书中正继说道:“如果回想从前,那位(上坂氏)不就是你们的旧主吗?而你们要做的,只不过是在路上遇到他时,向他弯腰鞠个躬就可以了。”意思就是说:上坂氏虽然还是高高在上,但他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压榨百姓了。所以人们只要向他行礼、尽尽礼仪上的职责就可以了。文书最后甚至还开玩笑似地加了一句:“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恐怕草木都会枯萎了哦!” 19、大山伯耆的本事 岛左近的家臣中有个叫下河原平太夫的人。当时,岛左近的家臣中有人胡作非为、违背士道,所以左近命令平太夫杀死那个人。虽说平太夫是个战场上的勇士,可当时不知为何,只是斩伤了对方。对方流着血从廊下逃了出去。这个时候,同是岛左近家臣的大山伯耆恰巧在隔壁房间内。虽然他当时只是个元服前的少年,可他立刻反应过来,拦下了那个人,拔出肋差一刀刺死了对方。 知道了事情真实以后,大山伯耆一边在心中埋怨为什么不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来做,一边走到城外。而被杀者的父亲和弟弟都住在城下町外面。他们立即向伯耆寻仇。当然,伯耆当时完全可以向城里的人求助。可是,伯耆打算避开那对父子的攻势、造成他因害怕而逃亡的假象。于是,他避开平坦的本街道,反而向难走的胁街道走去。 于是正如伯耆推测的那样,那对父子立即跟进。伯耆冷静地思考:如果先斩杀父亲,儿子也许会逃跑;可要是先斩杀儿子,父亲是绝对不会逃跑的。于是他出其不意地斩倒了那个儿子。那个父亲感到吃惊,正打算从马上下来。伯耆立刻冲上前一刀将其斩杀。 这个少年时代就有着冷静的头脑和过人的胆气的大山伯耆,后来成为石田三成的直臣。 ——《武将感状记》 20、弗洛依斯[注]眼中的三成 路易斯·弗洛依斯著的《日本史》中有关于三成的描写: 两个月以后,关白殿任命了两名堺的代官。其中一个是小西ジョウチン(小西行长),即海军总司令官小西アゴスチイノ(小西弥九郎)的父亲。这位小西ジョウチン是京都最早信奉基督教的人之一,是教会和教徒们的老朋友。 另一位代官是同为关白殿家臣的佐吉殿(石田三成)。他是推动关白的暴政的人物,是小西ジョウチン的大敌,乃至于是整个基督教会的敌人。是个有着很深嫉妒心肠的、傲慢的野心家——总之,是个恶贯满营的角色。 (参考:完译弗洛依斯的《日本史》。松田毅一、川崎桃太译本。中公文库) [注]弗洛依斯:フロイス【Luis Frois】。葡萄牙传教士。永禄6年(1563年)来到日本。得到织田信长信任,并在畿内和九州传教。传教的同时还著有《日本史》一书。后于长崎病逝。 21、严岛神社的和歌会 天正15年(1587年)秀吉征伐九州岛津氏,而三成就在九州远征军中。途中,秀吉在安艺宫岛的严岛神社停留了一段时间,并在那里的水精寺召开了和歌会。后世还流传说当时秀吉与三成所作的和歌: 秀吉:“ききしより 眺めにあかぬ 厳岛
见せばやと思う 云の上人” 三成:“春ごとの 顷しもたえぬ 山桜
よも雾岛の 心ちこそすれ” 22、选拔相扑 秀吉九州征伐之际,在胜山城召集诸大名,让他们各选出一个大力士进行相扑比赛。大名们选出的大力士有: 羽柴秀长家的安田作兵卫 田中吉政家的渡边勘后卫 加藤清正家的木村双藏 福岛正则家的可儿才藏 加藤嘉明家的塙团右卫门 黑田如水家的母里太兵卫 蒲生氏乡家的横山喜内(后改名蒲生真令并出仕三成。被认为和蒲生乡舍是同一人。也有认为他就是蒲生赖乡) 各家推荐的大力士们开始互相比试技艺。上面所记的人物都是当时有名的豪杰,都是名家的“名物”。 而石田家推荐的是大山伯耆。 大山伯耆与横山喜内后来都在关原合战中为了武名而奋战,最终壮烈战死。 23、奥州一揆的讨手(译注:讨伐军司令) 秀吉平定奥州回京,途中却意外收到奥州发生一揆的消息。当时三成正在秀吉房间的隔壁等候,正好看到面见秀吉后退出的浅野长政。三成从他的脸色上看出,他一定是向秀吉请求派遣自己作为奥州一揆的讨手。于是,三成说: “我向日本的八百万神明发誓,你一定不会被派往奥州。” 听了这话的长政却答道:“除了狡辩,您已经没有别的话可以说了吗?” 这时秀吉从房内走了出来,可他却不提要派谁讨伐奥州一揆。三成立刻觉察到,这是由于案内者(译注:向导)的人选没有决定的缘故。于是他上前说道: “此次奥州一揆讨伐,想必是缺少适合的案内者。所以还是请您快点做出决断、Z压一揆。” 秀吉听后大喜,道: “正是如此!那么你就早些到奥州去,Z压一揆势。我现在立即归京,很快就会增派军队北上。” ——《烈公间话》 24、大桃 某次,毛利辉元把反季节的大桃作为礼品送给大阁秀吉。代为传递礼品的三成却对使者说: “在这个季节吃大桃,可能会让太阁殿下的病更加沉重。而且,送这份大礼的毛利家也会遇上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毛利家忠义的心意,太阁殿下就收下了。这次献上的东西就请拿回去吧。” 此后,毛利家再也不送反季节的东西了。而且对于礼品的事情也更加小心。 25、名刀正宗 益田元兼是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辉元的家臣。而肋差正宗是益田家代代相传的*。得知了这事的三成立即向毛利家表示希望得到这把肋差。辉元觉得很难拒绝三成的要求,于是有点犹豫地劝说元兼,并且以增加100石知行作为交换条件。最后好不容易才换得正宗、并送给了三成。 26、远征朝鲜 三成反对秀吉的朝鲜远征计划。 据《博多记》的记载,博多的豪商岛井宗室跟从宗义智赴朝鲜进行交涉。他回国以后,带着详细记录朝鲜国情的报告谒见了秀吉。而这时,三成在事前就已经和宗室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而三成的话中就包含了阻止朝鲜远征的意思。 可是与三成的愿望相违的是,宗室在秀吉面前说朝鲜国的要害之地连年遭到鞑靼的进攻(译者按:- -b八成是女真…),并借此阐述侵朝的可能和必要性。三成听此,担心如果自己贸然进言可能会遭到秀吉的嫌恶,于是就不作声了。 (译者按:按以往的印象,三成都是一个侵朝的积极鼓吹者。在这里居然看到不一样的记载。真真匪夷所思。) 27、黑田如水和浅野长政 出兵朝鲜以后,西渡朝鲜的黑田如水和浅野长政在下围棋。这时,三成为商量作战事宜来拜访他们。而向来把三成当作小和尚对待的如水和长政却对三成的来访视而不见,只是继续着刚开始不久的棋局。直到下完棋,两人才慢悠悠地到等候室去见三成。可三成早已生气地踢翻了铺席,转身离开了。 两人从朝鲜回国以后,莫名其妙地被秀吉大骂一通,并禁止他们再次谒见。如水出于谨慎考虑,便落了发,出家入道了。 (译注:此节与史实严重不符。如水、长政、三成似都没有参加渡海作战。疑有讹误) 28、加藤清正(一) 加藤清正因在朝鲜的种种行为而受到秀吉的责难,不但被从朝鲜召回,还被罚在家谨慎。那时清正请求增田长盛帮他向秀吉求情。长盛却说,如果清正不能与三成和解,那么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谁知清正言辞激烈地说: “八幡大菩萨为证,我此生决不与治部(三成)和解。纵使被勒令切腹也决不与之和解!” 长盛责备道:“当今这个世道,只有治部一个人说的算啊。” 清正大怒,踢翻了铺席就回去了。 29、加藤清正(二) 大DZ袭击大阪地方的时候,清正虽是处于谨慎的处分之中,却还是第一个跑到伏见城去看望秀吉。见此,秀吉却说:“不要让那个家伙进来。”秀吉怒气未消,结果让清正守在门外作护卫。 之后,同样赶来看望秀吉的三成却被清正顽固的配下坚持挡在了门外。秀吉苦笑着下令给三成放行。清正只能勉勉强强地同意了,怒气冲冲地对看门的配下吼道: “让那个身材矮小的家伙进来!” 30、加藤清正(三) 秀吉死后日本与朝鲜停战,三成调集了300艘船运回了所有的渡海部队。三成等奉行众在博多港迎接归来的部队。这时,浅野长政慰劳诸将说: “诸位经历了在朝鲜的许多事情,真是辛苦你们了。在向秀赖样请安之后,大家就可以回到各自的领国去了。” 三成却道:“来年秋天的时候,请各位上洛。到时候会召开一次茶会,邀请在此的诸位。” 清正一边走上前去,一边回头看看后边的诸将,说: “可是,我们长年在朝鲜战场上作战,国内已经连一粒军粮也没有了。既然能用暖烘烘的茶来招待我们,我想还不如给我们一碗冷粥来得实际。” 因为这席话,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清正记》 31、大一大万大吉之旗 “大一大万大吉”的旗印是石田三成在关原合战使用的有名旗印。一般认为其中的意思是: “大”字有着“天下”的含义,“大”字以下的“一”字和“人”字代表的是世间万民……并期望世上万民都能够得到“吉”(幸福),达成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另一种说法是,“大一大万大吉”的六字纹的含义是:“一”读作“かつ”,与“胜”字谐音;“万”(よろず)代表着万年的繁荣;而“吉”是吉利的文字。在这三个字前冠以“大”字,所以这个六字纹其实代表的是三成祈求幸运的一种愿望。其实,这个旗印是镰仓时代的武将石田为久(射杀木曾义仲的人物)用过的。 32、点评五奉行 《甫庵太阁记》中记载了秀吉选拔五奉行的情形。浅野长政形同太阁的兄弟,而且在在座众人当中是公认的性情温和的人;前田玄以一直被已故的织田信忠当成是贤将,而信忠殿的眼光也应该不会有错吧;长束正家从前仕奉丹羽长秀时就被称为名判官;增田长盛、石田三成是从长滨时代起一直对秀吉尽忠职守的家臣,长盛也因他的明辨损益、性格刚毅而闻名。 而关于石田三成,书中是这样写的: “石田は諌めに付ては、吾気色を取らず、诸事姿有を好みし者也” 就是说:三成在向秀吉进谏时,并不会顾忌秀吉的脾气,而总是直爽地报告每一件事情。 由此可见秀吉是何等喜欢三成刚正直爽的性格。 33、天下的智慧者 一次与诸将的夜话,秀吉开玩笑似地说道: “我死了以后,谁将接替我来治理天下。你们不必顾忌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在那个场合,人们可以畅所欲言。有人说“前田利家”,也有人说“毛利辉元”,其他人的答案也几乎相同。听了这些话的秀吉说: “你们说的一开始想想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不过我觉得不对。我死之后,天下恐怕要由德川家康来治理。不过出于对我的忠诚,家康说不定不能得到天下。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那天下就要由石田治部少辅来治理了。治部少辅也是有觊觎天下的想法,而且,他的智慧也是足以治理这个天下了。” 34、高丽版的《大藏经》 三成与高野山的木食上人应其很是亲近。为了给亡母祈求冥福,他便向高野山奥之院献上了《一切经》等经藏。然则这些经藏在文禄5年正月被火灾烧毁了。就在奥之院重建的时候,三成又拿着一本从朝鲜拿回的高丽版《大藏经》,又献给了新建的奥之院。 这部大藏经的卷末写着这样的话: “三成为亡妣所附也”。 35、九州物主 小早川秀秋转封九州时的庆长3年(1598年)5月22日三成写给家臣大音新介的书状(《宇津木文书》)中有着这样的记录: “上様が我らに筑後、筑前をくだされて九州物主に遣されそうとされたが、そうすると佐和山に遣わされる人も見当たらなく、御用をお申し付けられる人も少なければ、我らにはこのままこの分にてあるようにと???” 大意就是:秀吉曾考虑让三成成为统治筑后、筑前的九州大大名。可是,代替三成把守要塞佐和山城的适当的人材却一直都没找到。因此,与其加封三成领地、让他到远国去,还不如把他留在丰臣政权的中枢、协助秀吉处理政务。 于是,秀吉只好让三成和浅野长政两人兼任直辖地的代官。三成的代官地为20万石。长政为18万6千石。 这时三成就召募了被小早川家解雇的有名的勇士曾根高光。而且打算以5000石召募清水景治。这个清水景治就是在高松城自尽的清水宗治的儿子。出于对丰臣家的憎恶,景治并不打算接受三成的召募,并为决定无俸禄出仕毛利辉元。 后年,关原合战之前,三成曾对增田长盛说: “病床上的上样(秀吉)曾打算各给贵殿和我100万石的知行。当时我们都辞退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啊。如果现在有100万石的知行,我们现在也就用不着这么辛苦了。” 因此,世人就有了关于三成后悔推辞加封、嫌自己石高太低的传言了。 ——《遗老物语》 36、朝鲜的沙汰(译注:沙汰,处断、决断、处理的意思) 秀吉卧病期间曾把三成召到病床前。秀吉命令道: “我现在身体变弱,也开始厌倦处理朝鲜战场的事务了。你这就到名护屋去。大事就向我报告,寻常的军务,你就代我处理吧。” 三成大惊失色。他再三推辞这个过于沉重的大任。然而秀吉却不允许: “我在病中也在时常考虑,能够承担这一重任的人只有你而已。将来我还打算任命你为镇西探题。既然这样了,你还打算继续推辞吗?” 秀吉对三成的依赖让三成十分感动。于是三成就接下了这个任务,从伏见出发了。 37、黑装束 太阁秀吉死后,痛恨家康的专横、一心想除家康而后快的四大老、五奉行与家康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了。然而,四大老、五奉行一方的首领前田利家,却首先访问了家康。此后,家康与利家之间来往的事,被人视作二者之间达成某种协议的标志。 利家卧病之后,众多亲德川派的大名们也来前田家探望。而家康也刚刚慰问过了利家。在家康面前,大名们纷纷表示愿意响应前田家的做法、跟从家康。 正当众人讨论热烈的时候,一个黑色的物体突然闯进了房间。 是……三成! 据《落穗集》记载,当时,这个不速之客全身上下都穿着黑色的衣物。黑色的裃(译注:肩衣和袴的组合。肩衣比起前代的羽织,肩幅要更宽一些,前面有褶,领子不重叠。江户时代是作为武士的公服和庶民的礼服),黑色的小袖,黑色的袴——完全是打破当时着装常识的异样服装。前田家的人没办法,只好为三成设了个临时座位。 三成无言地就座,无言地怒视在座的大名。 大名们都躲开了他的目光。 现场气氛顿时僵住了。有的大名开始急急忙忙地退了出去。连家康也变得如坐针毡,逃一样地离开了座位。 此次的聚会不仅是德川、前田进行背后交易的场合,而且打破了秀吉关于“在秀赖15岁以前,诸侯同士不得私自聚集召开宴会”的遗命。 三成正是以这种形式弹劾打破太阁遗命的大名们。 38、七将袭击 得了重病的前田利家死去了。据说利家临终之时,腹中突然一阵剧痛,于是抄起傍边的肋差新藤吾国行,拔出刀鞘用力地抵在自己的胸口,然后就很快断气了。 这时三成刚来到前田邸进行慰问,没想到哥哥石田正澄却来了。 “佐吉,这个房子已经被包围了!” 正澄说:得知利家的死讯之后,加藤清正等七将为了讨取三成而举兵。在城内听到了清正等人密谈的桑岛治右卫门立即向石田家报告。这个治右卫门是太阁之弟丰臣秀长原来的家臣,后来受三成的推举成为秀赖的旗本武士。 三成为了从七将手中逃脱,乘上了正澄的轿子,好不容易才逃出了前田邸。三成的父亲正继和哥哥正澄所用的家纹与三成的不同,是五三桐纹。据说这个纹是天皇家的家纹,后来由天皇家传给了足利将军,再由足利将军赐予近江守护京极家,最后由京极家赐给了石田家。 39、石田正宗 从前田邸逃出的三成最先逃往备前岛的宇喜多邸。之后三成去寻求保护的地方——德川邸,是谁听了都会感到吃惊的。因为太阁死后,三成的最大政敌就成了德川家。 七将来到德川邸,不断要求家康交出三成本人。然而,家康拒绝了七将的要求。在这种场合交出三成,那么,在太阁死后担任笔头家老的德川家的威信将难以维持。 逃离虎口的三成经过了这一次的事件,也听从了家康的劝告,自动辞退奉行的职务,隐退到自己的领国佐和山去了。 在三成前往佐和山时,家康令他的次子秀康担任警护。在作太阁的养子时就与秀赖形同义兄弟的秀康与三成之间互相都有好感。临别之际,三成还将自己的佩刀五郎正宗送给了秀康。 关原合战之后,大名们忌惮幕府,都禁口不提三成的名字。不过,据说秀康把五郎正宗改名为“石田正宗”,并作为终身的爱刀,收藏了起来。 40、大恶日 佐和山的出阵日就在明日,这时,福束城的丸毛三郎兵卫来了。他劝谏三成: “明日是恶日,出阵恐有不利。请另择吉日。” 三成却说:“如果秀赖公在恶日赐予领地10万石,到时候,你还要推辞吗?” 丸毛脸红了,很不好意思地回答:“不推辞。” 听到这话三成哈哈大笑,接着说道: “这次战斗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之战,虽说是凶日,可一天也不能耽搁。” 最后,三成还是按照预定的计划,从佐和山出阵了。 41、鸟居元忠 西军进攻由鸟居元忠部1800人守卫的伏见城。元忠的茶道师父神埼竹谷被捕了。三成从神崎竹谷口中得知元忠临死前奋战的样子,深受感动,于是像元忠之子一样对竹谷说话,并送给竹谷一匹马,让他回到江户去。 伏见城陷落之后,城将岛居元忠的首级被示众。京都的吴服所(译注:吴服所,江户时代为幕府、禁内、大名提供衣料的所在)佐野四郎右卫门曾蒙受元忠的恩德,为了报答元忠的恩情,他便盗走了元忠的首级,并郑重地安葬了。听说首级被盗,大坂方面立即命令京都奉行进行寻找。而这时,佐野四郎右卫门却向三成自首了。三成听完他的话之后,对他的义勇大加赞赏,于是把他放走了。 42、赤尾四郎兵卫和作藏 赤尾四郎兵卫作为石田家宿将河濑左马助的助手,加入了岐阜城织田秀信的援军中。 最初河濑队领500兵在岐阜城外廓守卫,后来见形势不利便退入了本丸。四郎兵卫却站在原地,与聚拢而来的大群敌人作战。不过,一般认为,被压倒性优势的兵力包围的人是很容易被讨死的。这时,赤尾四郎兵卫的下郎有个叫作藏的,却拉着主人突入敌阵中,和主人四郎兵卫揪在一起,故意滚下了谷底。敌兵以为作藏是己方的人,都疏忽大意的时候,作藏突然发现了脱缰的马,于是载上主人四郎兵卫一起逃出战场。 敌方都很赞赏作藏的机运和勇气。 43、杭濑川 得知家康到达美浓赤坂,东军士气高涨,西军却意气消沉。石田家笔头家老岛左近向三成进言: “现在请您派一队人马去打垮一队敌人,以提升我军的士气吧。” 得到三成的许可之后,左近带着自军500兵士和宇喜多家的援军出阵杭濑川。部队进入当地的稻田之后,当着东军的面就开始收割稻谷。东军忍受不了这样的挑衅,中村一忠队立即打开栅栏,让骑马队突入了。 形势上东军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左近队不慌不忙地渡过了杭濑川。这时,埋伏在芦苇丛中的石田队、宇喜多队突然出现,开始向中村队射击。 这时,中村家有名的勇士野一色赖母被宇喜多家的武士浅香三左卫门讨取。同时,石田队的林半介也取得了一番首的功名。 当时,正在吃午饭的家康得知了这一消息,惊慌地扔掉了筷子,让本多忠胜传达撤退和收拾战场的命令。 两军撤退的时候,石田家的使番、夺取一番首功名的林半介作为殿军,面对本多忠胜军而独自奋战。 看到这种情况的家康感叹道: “那个插着白色旗指物的林半介,真是个大胆的武士。” 经过这次战斗,西军的士气大大地提高了。 44、左近和丰久 关原合战前日的军议上,三成的家臣岛左近为了提高本方士气,说道: “哎呀呀,明天的合战必定是我方的大胜利。也许我们还可以看到家康败走的狼狈相哩!” 岛津义弘的侄子岛津丰久(已故的家久之子)对左近说:“我们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家康打过败仗?”。 听到这话,左近答道:“家康年轻的时候,也曾在三方原合战被甲斐武田家家臣山县昌景打败过……” 丰久却不以为然:“当时的家康与今天的家康已经完全是两个人了。如果把他们当作相同的人来看待,那么我们以后必然会后悔的。您如果不能理解这个道理……”说到这里,丰久却用一连串的苦笑结束了自己的话——笑中带着些许怜悯的意味,然后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45、左近的激励(译注:激励,原文为“叱咤”) 关原合战石田队的先头部队是由岛左近率领的。当年与岛左近队对阵的黑田长政队武士们后来都对左近队的表现感叹不已。 当关原合战已成遥远的过去时,筑前福冈城黑田家中,参加了当时战斗的老武士们对年轻的近习们讲起了当年的故事。当时左近的队伍大声吼道:“掛かれ、かかれぇ~”以激励士气。这句有名的话至今似乎尤在耳边。 在座老武士们都表示有同感。接下来他们开始讨论当时左近的着装。老武士们不停地讨论着,不过因为经过了太长时间,他们并没有得出什么共同的结论。正好当时,有一个以前出仕石田家、并且在关原时仕奉过左近的人在黑田家里。人们叫来这个人,试着问他关原当日左近的着装。可是,那个人的回答却和在座老武士们的说法完全不一样。老武士听了那话,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苦笑,并且对年轻的近习们说: “话说回来倒也是。可能会被你们笑为胆怯。不过我们当时害怕那个激励的吼声,不要说看到敌将的样子,我们连头都不敢抬起来。这不,连左近的着装都不知道,这件事不就是证据么?” 46、岛信胜 岛信胜是石田家的名物岛左近的嫡子。关原合战正是他的初阵。当时他17岁。战场上他身着富有古风的当世具足,头戴锹形似的星兜,身着绯色縅系的铠,奋勇地与东军的藤堂队作战。 在战场上,信胜在搜寻敌将时,恰好遇上了藤堂高虎的从兄弟、玄蕃头良政。于是两人开始了一骑打。两人很快就扭打在一起,没过多久,被人称为大力士的玄蕃头就被信胜按倒在地,割下了首级。但是格斗让信胜精疲力竭。这时,玄蕃头的郎党们包围了上来。信胜背上被砍了几刀之后,很快就被讨死了。 47、蒲生大膳 蒲生大膳是石田家家老蒲生赖乡之子。关原出阵的前一日,母亲训戒他,要他把名声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 关原战场上,大膳在父亲赖乡的队伍中战斗。战斗中大膳取下了敌人的首级,于是拿给父亲看。可父亲却说:“这次战斗,巧名又有什么用处?” 于是大膳丢掉那颗首级,又杀进了敌阵中。之后,在得知己方军队崩溃、父亲战死的消息之后,大膳冷静地高声作歌: “まてしばし、我ぞ渉りて三瀬川、浅み深みも君に知らせん” 然后自尽而亡。 到生命的最后,都不忘记母亲的教诲,这真是一个出色的武士! 48、矶野平三郎的狂歌 在关原合战的进行过程中,三成的使者八十岛助左卫门到岛津阵中要求作为后诘部队的岛津队立即出击。然而,助左卫门在传达命令时没有下马,被岛津武士们斥责为无礼,助左卫门只得无功而返。之后,看到己方败局显现,助左卫门二话不说,单骑逃出了战场。见此情景,三成的近臣矶野平三郎即兴作了首狂歌: “関が原、八十島かけて逃げ出でぬと、人には告げよ、あまり憎さに。” 然后哈哈大笑。周围的人听到了也一同大笑起来。 49、蒲生真令(横山喜内) 蒲生真令(旧名横山喜内)见己方败局已定,便集合残部,毅然向敌势发起了最后的突击。很快,他们将敌势推回了半町之远,不过,因为人数太少,他们很快便被敌兵包围,兵士们不断地被讨取。真令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于是自己也下马,徒步走进东军最后面的织田有乐阵中,想和织田有乐见上一面。 “在战场上自在轻松的织田有乐样不在吗?原蒲生家武士横山喜内来见。”真令这样喊道。他称呼自己的旧名,是因为“喜内”这个名字的武名已经广为流传了。 “哦哦,我知道了。来和我相见真是你的幸运了。我会请内府饶你一命的。”有乐说道。 真令听到这话,哈哈大笑:“您不是信长公的弟弟吗?你以为我是为了乞命才来见你的吗?” 说罢,真令便向有乐发起攻击,一刀砍在有乐的大腿上。有乐当即翻身落马。没想到真令只身一人来袭击自己的大将,织田队的士兵们惊慌起来。不过,真令是以一人之力敌大队人马。在讨取两个敌人之后,被数十个敌人包围的真令壮烈地战死了。 50、佐和山落城 关原合战胜利之后,东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三成的佐和山城。家康以井伊直政、田中吉政、小早川秀秋为先锋,亲自出阵佐和山。总势高达一万五千。相对的,守备佐和山城的石田正继、正澄只有2800兵,而且大部分是老弱和没经验的新兵。 此役中有出色表现的是老兵福岛次郎作。次郎作是用弓的名手,他的箭像云霞一样射向东军。自己的箭用光了,就用刻上山田嘉十郎名字的箭矢。看到不断射下的箭矢,东军误以为这是嘉十郎射的,都对他的技艺大加赞赏。其实当时,真的嘉十郎听到关原战败的消息,已经从城中逃走了。大坂援军的将领长谷川宇兵卫与东军小早川家相勾结。结果,除本丸以外,其他丸都次第陷落,落城已经成了一个时间问题。家康向正继送出了降伏劝告的使者,并放回了在关原上捕获的青木某。正继由是得知西军的溃灭。正继以一族自刃为条件,请求开城之后不伤害城兵的性命。家康同意了。 翌日,就在开城的时候,田中吉政军突然突入城内。城兵们早已战意全无,只能任人宰割。得知东军违反约定,正继感叹道:“内府也是个富于心计的人啊!”然后带领一族在天守安静地自尽了。 石田家臣土田东云斋在自尽之时,将宝库中的宝物统统丢进了敌兵阵中。从大火中逃出的女人们为了不受敌人的侮辱,陆续跳入一条山谷之中。这条山谷后来被人称作“女郎谷”。 违反命令的田中吉政是否遭到家康的处罚和斥责,这件事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51、没有积蓄 佐和山城落城之后,东军的兵士都对石田家的朴素感到吃惊。 “佐和城山城落城之前,人们都认为虽然石田家只有18万石,可住处也一定很华丽。然而落城之后,人们却看到石田家的居所都是简单涂抹的粗墙,房中只是简单地铺了地板;庭院中也没有什么风流别致的树木,洗漱用具也都是用石头做成的。人们都觉得出乎意料。”(《甲子夜话》) 跟从家康的从军医师板坂卜斋的手记中也记载: “佐和山落城之后,城里并没有什么金银,治部(三成)并没有什么积蓄。”(《庆长年中卜斋记》) 人们都认为,三成作为秀吉的宠臣,长期处于政权的中枢,一定聚焦着天下的财富,生活也一定很华美。可实际上,石田家朴素的家风却与世人的猜想完全相反。 三成自己也常常这么说: “奉公人(译注:事奉主君的武士)不能私自扣留主君分派的东西。扣留了便是偷盗。与其做一个犯错的愚人,还不如老老实实去借钱。”(《老人杂话》) 52、平塚越中守 平塚越中守是平塚因幡守为广的弟弟。因力大无比而闻名于世。 以前越中守还是浪人的时候,德川家康就用尽各种手段打算雇用他。不过,越中守却说:“据说内府是个小气的人,不过,他在别人索取知行时却不怎么吝惜。”结果拒绝出仕德川家,最后成了石田三成手下的奉行。家康听说了之后大为气恼。 关原合战西军惨败,越中守被生擒,拖到了家康面前。 家康嘲笑道:“当时讨厌我而出仕三成,现在您的身姿看上去还真是漂亮啊!” 越中守听此,怒视家康,骂道:“武士在战场上被生擒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不像传说中的某位殿,年幼时是今川家的人质,接着就被户田氏捕获、送给了织田;结果在尾张天王坊过了3年的惨痛的俘虏生活。这位殿不提自己被生擒的事,反倒是腆着脸皮到处说别人的遭遇,实在是滑稽可笑。而且,屡次写起请文(译:誓文),结果还是违背了太阁的遗命、背叛了秀赖公。正是因为这位殿有些太多不齿的事迹,我才不愿让这样的人成为我的主人。所以,还是请你们快点砍了我的头吧!” 家康听后大怒:“真是可恶的东西!现在砍了你的头简直是便宜你了!我要让你长久地受苦,让你生不如死。解开他的绳子,轰他出去!”然后就下令追放了越中守。 侧近们听说了这件事,都问家康为何不杀了越中守。家康回答道:“越中守是无人能比的大力士,而且他明晓事理,口齿灵俐。现在放他一条生路,以后也能让秀忠、忠吉他们这些孩子能够好好利用这个出色的武士。所以我才饶他不死的。” 53、小幡信世 小幡信世在缺少谱代重臣的石田家中,是从小姓身份被提拔,成为近习众之后又成为领有2000石的纳户头。 关原战败之后,三成从战场上逃脱了。信世却被捕获,被带到家康面前,质问三成的行踪。信世却答道: “我就算知道也不会告诉你们,更何况我不知道。你们尽管来拷问好了!” 态度堂堂地庇护了三成。敌我两方的武士都很是赞赏。他不辱没主君的态度也令家康大加感叹,于是下令释放了他。 然而,信世自己也不知道主君三成的行踪。在得知佐和山城落城之后,他担心再次蒙受被俘的耻辱、让自己死无葬身之所,于是在就近的一间寺院里自刃了。据说死时只有23岁。 54、家中的三义士(译者按:原文“家ノ子三人”) 三成从关原伊吹山逃脱之后,经由近江国浅井郡草野山逃往大谷山,并暂时在那里休息。在这里有“石田家的三义士”陪伴着三成。这个“三义士”是矶野平三郎、渡边勘平和盐野清助。矶野、渡边二人出身江北,所以对这里的地形都很熟悉。 三成对这三人说:“我想暂时在这片山野里藏身,却又想到萨摩劝岛津义弘为了对丰家的忠义而再度起兵。你我还是在一别,后会有期吧!” 听了这话矶野平三郎说:“我等蒙受您的恩情,都决心与您生死与共,永远仕奉您。所以,我不打算离开您。” 三成听了,又说:“我想到千田采女的领地去,不想到别的地方去了。” 平三郎却说:“采女在战场上步战,又是放任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恐怕已经战死了。我有一个兄长在盐津出家。与其去找千田采女,我们不如去找我那位兄长,让他帮我们找一条船,从大津渡口出发到大坂去,如何?” 三成说:“现在的大坂恐怕已经被敌人控制了吧?我已做好了一死的觉悟,可是我不希望你们当中有谁因为陪我而送命。所以,我们还是在这里分别吧。如果你们不听我的话,那我除了在这里切腹自杀,就再没有别的可做了。” 听了三成的话,三个人都难过地哭着与三成告别了。 《武功杂记》还记载,当时“其中一个家臣不愿离开,三成逼不得已取下肋差来威胁他”。这件事,会不会是矶野平三郎做的呢? 55、鸠八之纹 这是在谷口村流传的传说。 从关原战场上逃得一命的三成来到了谷口村村长家中。当时“治部少辅身上受到多处重创”(《日本西教史》)。遍体鳞伤的三成的突然出现使村长十分吃惊。于是,他立即弄破自家卧室的地板,将三成藏到地板底下。据说,三成在那个地方藏了一两天。他在向村长表示感谢之后很快就离开了这里。临别之际,他将“鸠八之纹”、“石田之姓”和“短刀”留在村长家中。 此后,那把短刀就一直吊在村长家的顶棚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因为害怕担负太重的军需供给,便把它献给了村里的神社。可短刀不久以后就丢失了。而“鸠八之纹”和“石田之姓”现在还在。当时三成藏身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石田神社、受到人们的祭拜。 现在的石田会馆(三成出生地)附近有一所石田八幡神社。神社的神使正好是鸠。所以也有人认为鸠八的家纹跟这个有关系。 (石田八幡神社) 参考:《湖北地域情报志》第63期 56、古桥村(一) 在关原被击败的三成,化妆成农民在伊吹山彷徨着。饥饿的时候,他就摘一些山上稻田里的稻穗,用石头磨去稻壳之后吃那个糙米。结果吃坏了肚子。身体每况日下的三成便向在自己领国里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古桥村三珠院请求帮助。可寺院的主持害怕招来祸患,并没有给三成开门。 在那里,帮助藏匿三成的是普通百姓与次郎太夫。从前饥荒之时,三成曾送给古桥村一百石大米。为了报答这一恩情,与次郎太夫才决定冒险帮助三成。村民们召开紧急的集会,秘密商讨帮助与次郎太夫藏匿三成的方法。而藏匿的地点有这么三种说法: 1、藏在附近的石洞里 2、藏在自家的阁楼里 3、装进袋子里,跟米袋一起吊在顶棚上(译者按:- -|||亏他想得出来……) (传说中三成曾经藏身的山洞) (照片提供:コスモさん) 57、古桥村(二) 田中吉政是近江出身,而且与三成关系密切。于是家康命令他追捕三成。于是吉政立即向当地住民发出下面的命令: “活捉三成者,永久免除年贡;无法活捉而将其杀死者,当场赐予金子百枚;如有协助其藏匿者,其本人、同族及那个村子的人都将受到严惩。” 知道了那条命令,三成觉得自己不应该给村里的人添麻烦,于是便向与次郎太夫道谢,并让他把自己的行踪告诉当地官员。与次郎太夫断然拒绝,并且劝说三成在追捕者到来之前赶快逃离。可最后,他还是接受了三成的劝说,去找来了追捕者。 不过,也有人认为,三成被捕与三成、与次郎太夫两人的做法都没关系,而是从其他村子到古桥村来的与次郎太夫的养子告密的结果。至今,在古桥村还有一些与这件事有关的现象: ★
不与其他村子的人结养父子关系:因为三成被捕是由于来自别村的养子告秘。 ★
不在上午播种:三成被捕的时间是上午。如果在上午播种,那么因为三成的怒气,种子将会被吹出土地。 ★
味噌汁要经过沉淀:这是因为三成吃的最后一顿饭就是味噌汁。 ★
夏天时要吃韭菜做的菜粥:这是为了供养患有胃肠病的三成公。 ★
晨雾不会进入古桥桥:这是因为三成的悔恨犹存。 ★
野生茶树还在村里的各个地方生长着:这个会不会是跟三成三献茶的故事有关系? 58、捕获三成 捕获了三成的田中吉政不仅是三成的同乡,而且曾蒙受三成的恩情。吉政曾是丰臣秀次的家老,后因秀次事件的牵连而沦为浪人。当时,三成向秀吉提起吉政,并使他成为丰臣家的直参大名。如今,吉政非常谨慎认真地对待三成,对他说:“这次战斗实在是精彩。到底是治部少辅殿,才能够有这场二分天下的大决战啊!” 吉政的话没有一丝破绽和漏洞,三成听罢连连点头,傲慢地答道:“田兵,我听到你的话了。这次,我已经打算回报太阁殿下的厚恩了。不过,却落到了这一地步。胜败乃时运之故,我已经没有任何悔恨的心情。” 到这个时候,三成还能像以前一样用“田兵”(“田中兵部大辅”的简称)来称呼吉政,吉政不由咋舌。 三成把以前从秀吉手中拜领的肋差赠予吉政。这把肋差,就是名刀切刃贞宗。 59、虎斑 三成曾说,猫狗也有虎一样的斑纹。可是人们喜欢的却是猫狗而不是虎。而如果聪明而巧妙地掩盖了自己身为老虎的事实,那么虎也有可能混入猫狗群当中。而这时人就可能会把虎误认为猫狗从而犯错误、受伤害。 60、在大津城:与福岛正则 三成被带到家康所在的大津城,却不被允许立刻面见家康。于是就在大津城城门前放置一块榻榻米,用绳子捆住三成,把他放在榻榻米上曝晒。而登城的东军诸将都会从那里经过、看到三成。 第一个登城的是福岛正则。他看见了三成便骂道:“挑起无益的战乱,最后就落得如此地步吗?这个可是你作为五奉行之一、施展权势的必然结局?” 三成却一点也没有战败后的卑屈之态,而是毅然地回击道:“胜败全凭天运。我不能生擒你,实在是我的遗憾。”
61、在大津城:与黑田长政、细川忠兴 第二个登城的,是偶然同行的黑田长政和细川忠兴。这时,长政嘲笑三成:“把自己弄成这副样子,虽然还活着,倒不如死了干净!” 三成却答道:“甲斐守,为何说如此的蠢话?我即使被斩去两臂,可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要取家康的性命。”周围的随从都说“嘴巴还是那么厉害哟”,一起嘲笑起三成来。可是,细川忠兴却看都不看三成一眼,只是说家康公还在城上等候,便一言不发地驱马前行了。 ——《细川家记》 62、在大津城:与黑田长政 关于黑田长政当时的表现,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黑田长政一认出三成就立即下马,出人意料地安慰三成道:“胜败虽说是天命,不过你败得挺遗憾的。”然后就脱下自己的羽织、给三成披上。没想到受到长政的同情,三成最后还是一句话都没有说。 ——《校对杂记》 (译者按:比较黑田长政的两种做法,个人觉得前一种的可信性更大一点。试举一例:后藤又兵卫基次因为得罪黑田长政而出奔,结果长政怨恨不已,不但到秀吉那里告了一状,还到处威胁其他大名不许雇佣后藤基次。从此事看来,长政是那种睚眦必报的人。说他会在关原战后突然改变对三成的态度,窃以为实在不合情理。) 63、在大津城:与藤堂高虎 藤堂高虎一看到三成就立刻下马,用与战败前一样的诚恳口气对三成说:“这次战斗中看到您部队奋战的样子,虽然是敌人,不过我还是觉得您的部队打得实在漂亮。如果你觉得我的部队中有许多缺点,那么您无论如何都请赐教。” 三成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答道:“如果您能提拔铁炮队指挥者的身份,那么,铁炮队的威力将会大大改观。” 高虎对三成的指导表示感谢,之后便在家中规定:藤堂家先锋的铁炮队长都可以拥有一千石以上的知行。 64、在大津城:与小早川秀秋 在三成被放在城门口示众之前,小早川秀秋就已经登城了。 “治部少那个可恶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细川忠兴如此劝告小早川秀秋,可秀秋却摆脱了忠兴的阻止,躲在城门的阴影处偷偷地窥视三成。眼尖的三成很快就发现了他,于是厉声骂道: “即使看遍日本全国,也找不到像筑前(秀秋)一样怯懦的家伙!忘恩负义之徒!见风使舵的两面派!” 秀秋顿时面红耳赤,屁滚尿流地逃开了。 ——《小须贺觉书》 65、本多正纯 三成在古桥村被捕之后,被家康交给本多正纯看管。正纯在自己的房子里供给三成提供饭食。正纯讽刺道:“秀赖公还年幼,您不为秀赖公考虑太平之道,反而挑起无谓的战事。结果一朝战败,落得如此地步。真是愚蠢至极!” 三成却轻轻微笑着回答道:“我考虑如果不消灭德川家,那么对丰臣家就会相当不利。于是我决定以宇喜多、毛利为首,勉强邀请那些与我们不同心的家伙加入我们的阵营,发起战端。所以此战的责任,只与我一个人有关。此战原本应是我们获得胜利,却因怀有二心的鼠辈的背叛而输掉了,实在可惜!这一切都是天命啊。” 正纯接着追问道:“果然是口齿伶俐。不过我还有一点不解。智将应当审时度势、通晓人情,勉强邀请不同心的人加入,轻率地举兵又轻易地被人背叛。战败之后又不自尽,却被人用绳子五花大绑扔在这里,又是何缘故?” 三成答道:“既已被人背叛,那么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但是,我苟活至今,就是为了等待时机。宁可被擒也不自尽,是为了看看战后那些人都怎么样了,分辨善恶之后再到黄泉之下向太阁殿下诉说。跟您谈论大将之道,恐怕,这不是您可以理解的吧?” 正纯听此,几乎无地自容。之后无论正纯再说什么,三成都没再开一次口。 66、本多忠胜的安慰 三成的痢病愈发严重,只好每日都在正纯的房子里睡觉。这时,本多忠胜来到这里慰问三成。 忠胜来到三成睡觉的房间,拱手寒暄道:“治部殿,分别不久,您的身体何以变得如此……” 不过,三成什么都没回答,只是继续睡觉。 ——《板坂卜斋觉书》 注:真田家文书里保存着大量三成寄给真田信之的书状。当中有三成关于收到本多忠胜的信件并予以回复一事的信件,并且有书信表现了请求信之代为将信件转交给忠胜的意愿。(信之是忠胜的女婿) 虽说此事出典不明,不过,据说三成隐居佐和山之后,忠胜一直作为家康与三成联系的使者。三成甚至曾赠刀给忠胜。 67、鸟居成次的想法 家康召见了在伏见城战死的鸟居元忠的次子、鸟居久五郎成次。 “治部少是你的敌人吧?”家康这样说道,把三成交给了成次。 可成次带回三成以后,先是给他松绑,接着请他入浴,并给他穿上了新衣服。总之,友情地款待似乎看不出一丝含恨的样子。三成由此感受到成次不一般的想法。 次日,成次谒见家康时这样说道:“您将亡父的敌人治部殿交给我,虽然只是一个晚上,不过我还是十分感激。不过,父亲彦右卫门是为了尽忠于您而亡命,大家各为其主,所以,我对治部殿一点也不怨恨。” 家康称赞了成次的想法。 68、上样 被捕的三成、小西行长、安国寺惠琼三人被分别赐予一领小袖。行长和惠琼嘴里说着客套话,坦然地收下了小袖。可是三成却用可怕的目光看着小袖,问道:“这是谁给的东西?” 小姓答道:“是上样(家康)下赐的东西。” 三成听此,脸色大变,斥责道:“上样(秀吉)谢世才不多时,你们这么快就改称家康为‘上样’了!”于是,就没接受小袖。 69、大将的器量 家康叫出三成来,说:“作战也要看时运如何。自古以来,落得像你一样的下场的名将也为数不少,所以,这并不是什么耻辱。” 听此三成却一点也没有卑屈之色,只是平静地说道:“天命不在我这边。请快点把我斩首了吧。” 家康见此情形,说:“三成到底还是有大将的器量。这跟平宗盛真是大大不同啊!” (译注:据《平家物语》,平宗盛于坛浦海战被源氏军队生俘,在镰仓面见源赖朝时卑躬屈膝、丑态百出。) 70、干柿·痰毒 战败关原的三成被押往六条河原刑场的途中突然口渴,想喝几口白开水。因为附近民家没有白开水,便有人拿干柿子给他。 三成却推辞道:“非常感谢,不过,干柿子会让人生痰毒。所以还是算了吧。” 押送的人都笑他:“过会儿就要掉脑袋的人还谈什么养生!” 三成却说:“也许对你们这些家伙来说,这是正确的想法。不过,胸怀大志的人,即使在脑袋落地的瞬间都要体恤自己的身体,想尽办法实现自己的夙愿。” ——《茗话记》 71、剿灭残党和消灭残迹 德川幕府开创以后,井伊家入封近江。每年年初,井伊家都会在石田家领地内的每个村落里要求联名的证文:“与石田三成有血缘关系的人一个也不留。”全体村民署名之后,还要按上手印。 之后,井伊家还把象征着石田家的佐和山山顶削平了60米,将山顶削为平地。甚至在三成诞生的石田村破坏了石田家的祖坟,把破碎的残渣埋到土里。并且还宣传住在石田家祖坟附近的人都出现头痛、腹痛的不祥情况。 72、唐来肩衡 关原合战爆发之前的庆长5年(1600年)9月,鵙屋宗庵(满代屋宗安)来到大垣城访问三成,说要到阵地中慰问士兵。三成大为高兴,并拿出从前以三百金从宗庵手中购得的茶器“唐来肩衡”交给宗庵,并嘱付给他道:“如果我军在此战武运不兴,那么这个名茶器可能化为灰烬。现在还是把它交还给你。将来听说我战死的消息,你就每天用这个茶器点茶,权当是对我寄予追悼之心。如果我军得胜,那么我还会以适当的价格买回这个茶器。” 关原合战以后,想得到唐来肩衡的家康命人搜寻宗庵的踪迹。不过,宗庵一直杳无音讯。最后,总算在博多找到了他。于是找到他的黑田长政就向他寻问唐来肩衡的下落。宗庵说:“这个茶入是由三成公转让给我的,现在是作为我吊唁三成公的器物。” 长政没收了唐来肩衡,并把它献给了家康。此后,宗庵便出仕了黑田家。 ——《武功杂谈》 73、三成评 “富有才气、又与我不同的人,只是治部少辅一人。” ——丰臣秀吉 “治部少辅集五奉行之权力于一身,是权倾天下的人物。如果有人背叛了他,可能就会很快地毁灭自己。”——高野山的木食上人 “治部一死,生活便再无乐趣。” ——佐竹义宣 “我与石田三成交恶。他在世的时候,不论什么事都要插一手;并总是把别人做不好的事揽到自己手下、令人难堪。” ——浅野幸长 “江州佐和山城主石田治部少辅是太阁的股肱之臣。其威势世间无人可与匹敌。” ——岛津义弘 “世人皆认为石田治部少辅三成不擅长武道。不过,这与事实相背。三成礼贤下士,爱惜武者名誉。被石田家雇佣的人们在关原战场上都奋力作战,结果都很壮烈地战死了。” ——《天元实记》 74、光圀和西乡对三成的评价 水户光圀的言行录《桃源遗事》中,记载了光圀对三成的评价。 “石田治部少辅三成并非可憎的人。人各为其主,凭心行事,即使行事不利于自己,也不可因此就认为他是可憎之人。做君臣与做朋友,其间的心得当然是不同的” 幕末维新的英杰西乡隆盛也有类似的评价。《读关原军记》还有他的一首题诗 東西 一決 関ヶ原に戦う 嗔髪 冠を衝く 烈士の憤 成敗 存亡 君 説くなかれ 水藩 先哲 公論あり 大意是: 东西两军在关原决战。 三成燃起烈士的义愤,怒发冲冠。 可是胜败由时运而定,战败也没有什么可以责难的。 对于三成的志向,已经有水户藩的贤君(光圀)给出了公平的评价。 75、三成的和歌 《残红叶》 散り残る紅葉はことにいとおしき
秋の名残はこればかりぞと 《辞世歌》 筑摩江や芦間に灯すかがり火と
ともに消えゆく我が身なりけり (石田神社内三成绝命歌之碑) 76、异说:三成生存说(佐竹家) 关原合战之后两年的庆长7年,三成经过米泽,出现在了秋田。秋田是与三成来往密切的佐竹义宣的领国。义宣在城外的八幡村建起了一座归命寺,供三成居住。为了掩人耳目,义宣就从京都的知恩院招来名僧住进这里。 此后,仰慕三成的石田残党不断地来访秋田,总数超过100人。因此世间盛传三成将在秋田再度举兵,幕府得此风闻,对秋田藩的态度变得严厉起来。于是义宣就对外宣布归命寺主僧已经圆寂。 佐竹家的调查书这样写到:“归命寺的开祖长音上人为石田三成之弟。不过,义宣也曾将其他僧人招至当地。这实在没有什么不合规矩的作法。” 此后,义宣病死的时候,三成曾写了一首和歌追悼他。 相传,因义宣的死而心灰意冷的三成于宽永十年自行了断,时年71岁。归命寺在不久以后就毁于大火,所以三成确切的归天日期不得而知。 (秋田市的归命寺) (参考:《石田三成与佐和山城址》) 77、异说:三成生存说(榊原家) 石田三成在六条河原被斩首。不过,也有人传说榊原家接受德川家康秘令、偷偷藏匿三成以保全他的天寿。 据说三成临死之前,解下腰间的肋差贞宗,送给了当时的榊原家当主,并说道:“今天的我也没有别的感谢方法。这个贞宗是不同寻常的名刀。希望把它作为纪念,送给你。” 据说这件事,一直通过榊原家宗家代代当主流传下来。传达这件事的时候,即使是重臣家老也不可以靠近,而且所有人都要穿上正装,以威仪的姿态出席。 (译者按:感觉这一异说就像是天方夜谭。以三成刚烈的个性,很难想象他会接受仇敌德川家的恩惠。而他临死之时说的那席话,更令人觉得他简直是对德川家感恩戴德、卑躬屈膝。简直难以想象!!!) 78、三成的其他 ★用糨糊粘住信纸、把信纸打成“め”字结、用别的纸作带子绑住信纸,这些作法都是为了防止信纸在传递过程中被打开而泄漏秘密。而这一作法就是三成首创的。 ★三成法名:江东院殿 正岫 因公大禅定门 葬于京都大德寺三玄院,有坟。(一般不能参观参拜) ★三成的长相:明治40年,人们在京都大德寺三玄院发掘石田三成的坟墓时,找到了一块头盖骨。人们据此推测:“优男的骨格;长头;龅牙;身高大约156cm”。 附:小议石田三成 遍览整个战国、桃山安土时代,可能再也找不到像石田三成这样复杂的人:有人说他为丰家躹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却说他是个在太阁耳边搧风点火的奸佞小人;他的家臣、朋友都感念他的忠义、为他赴汤蹈火,可他的仇敌却对他恨之入骨、都恨不得手刃他而后快。为什么这些看上去矛盾的现象都会集中到同一个人身上?这就要从三成平时的为人说起了。看过以上的78条逸话集,结合三成的其他史实,笔者总结了三成为人上的三条弊端。 第一,三成在办事时不懂得为他人设身处地地考虑。正如浅野幸长对他的评价:“不论什么事都要插一手;并总是把别人做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施瓦辛格健身全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