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的夹角是60°还是120°

当入射光线与镜面 【范文十篇】
当入射光线与镜面
范文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叙述的“影”中属于光反射的是:(
A、 立竿见影
B 、湖光倒影
C 、毕业合影
D、形影不离
2.如图1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
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
的全身像是乙图中的(
3.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来自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4.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B.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C.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
D.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
6. 为了在雨后晴朗的夜晚不会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以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C.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7.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A.光的反射;a区 B.光的折射;b区
C.光的直线传播;a区 D.光的直线传播;b区
8从平面镜中看到对地墙壁上一石英钟的指针位置为3:40,那么此镜的实际示数是(
A.3:40 B.4:40 C.8:
20 D.8:40
二填空题:
7.我们都知道,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其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2,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
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这说明
光______________ 图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明同学在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看到:①岸上的树;②水中畅游的鱼;③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④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他看到以上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__________;
10.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角是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______度;
11.如图3,医生在为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_______m。
12.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角是________度。
一. 作图题:(每题5分,共15分)
15.图6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你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二. 实验和探究题:
17.如图8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请你完成以下表 图8 分析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1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3)如果在下图a 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有或者没有像)
五.问答题:
20.新学期,小明所在班搬到了一间新教室。但是上课时小明却感到玻璃黑板因“反光”刺眼而看不清上面的字。请你帮他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六.附加题:
21.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镜面转动前的入射角是(
22.如图11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一束光
线AO射到平面镜MP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AO
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α是
23.小明的房间比较狭小。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
他想个办法,使他的房间感觉大一些吗?并简述理由。
范文二:单项选择题:(38分)
1 下列叙述的“影”中属于光反射的是:(
A、 立竿见影
B 、湖光倒影
C 、毕业合影
D、形影不离
2.如图1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
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乙图中的(
3.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来自玻璃幕墙、
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白
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4.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
A.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B.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C.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
D.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6. 为了在雨后晴朗的夜晚不会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以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C.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7.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产生日食的
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A.光的反射;a区
C.光的直线传播;a区
A.3:40 B.4:40 B.光的折射;b区 D.光的直线传播;b区 C.8:20 D.8:40 8从平面镜中看到对地墙壁上一石英钟的指针位置为3:40,那么此镜的实际示数是(
8.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镜面转动前的入射角是(
9.如图11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一束光线AO射到平面镜MP
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MP
的夹角α是(
10.(2012福建福州)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图11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011.(2012福建福州)如图3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00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00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12.(2012湖南株洲)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油光可鉴
B.水中“月亮” C.墙上手影
D.镜花水月
13、(2012山东泰安)伦敦奥运会圣火于5月11日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点燃,如图所示。利用凹面镜采集圣火的过程属于下列哪种光现象?(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
14.(2012江西南昌)如图4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得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15.(2012江苏淮安)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
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
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16.(2012湖北黄石)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不能超过
17.(2012鸡西)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
A.不反射光
B.能折射光
C.发生漫发射
D.发生镜面发射
18.(2012十堰)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垂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1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他应该
A.弯腰或下蹲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D.把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二填空题:(28分)
19.我们都知道,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
闪电后才听到雷声。其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2,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这说明
光______________
21.小明同学在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看到:①岸图
2 上的树;②水中畅游的鱼;③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
④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他看到以上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__________;
22.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角是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_______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______度;
11.如图3,医生在为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_______m。
12.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
照亮井底,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角是________度。
15.(2012浙江嘉兴)今年6月6日,天空再次上演了金星凌日的
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1)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
(2)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
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
外,还能看到
凌日现象。
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
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同时,小丽玩起了手影游戏(如图3所示),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作图题:(10分)
14.完成图5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5.图6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你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22.(2012江苏宿迁)画出甲图中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3.如图甲,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24.(2012四川内江)如图所示,A′O′J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你大致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题(18分)
17.如图8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
10°。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分析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18.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
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或“B”)
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1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3)如果在下图a 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有或者没有像)
五.问答题:(6分)
20.新学期,小明所在班搬到了一间新教室。但是上课时小明却感到玻璃黑板因“反光”刺眼而看不清上面的字。请你帮他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23.小明的房间比较狭小。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他想个办法,使他的房间感觉大一些吗?并简述理由。
范文三:一、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城市夜景、极光图。
①同学们先来欣赏美丽的
城市夜景,绚丽的极光,正是有了这些色彩斑斓的光,我们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这些光是从哪儿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的直线传播。
②这些光是从一些发光的物体上发出来的,我们把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二、 二、新课教学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太阳、萤火虫、水母、电
灯、霓虹灯、点燃的蜡烛,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利用PPT展示光源图片) 例如:自然与人造光源,热与冷光源等 2.探究光的传播
①引导学生观看实验视频,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三、[问题一]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②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2.介绍光线的概念
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带箭头的叫做光线。强调:光是真实存在
的,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因此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3.应用:解释自然现象
①激光准直
列举:站队,瞄靶,掘进机指引方向等。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影。日食和月食也是影。
③小孔成像
PPT演示:点燃蜡烛置于纸板前,用白纸在后面能找到蜡烛倒立的像,换一个不同形状孔的纸板重做还能找到蜡烛倒立的像。
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m/s,近似等于3×108m/s。3×108m/s到底有多快呢?参考科学世界了解光速的快。
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
光是沿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
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3、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8min的时间,那么太阳到 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蜡烛、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 可以看的见?
进行新课: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也可以看见,是因为这 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举例说明:不同表面,光的反射情况不同,那么,光 的反射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光的反射是不是任意的呢?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可以参考课本步骤,,,,P39) 结果:填入下表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镜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法线:垂直镜面的直线(虚线?实线?)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演示试验:光路可逆,得到结论如下: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
(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
(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 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平面镜成像特点
三、情景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现象,思考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如何看到钟表真正指示的时间?(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这是从镜 中看钟表时的现象。可采取再次从镜子中看这个图的方法,显示出它真正指示的时间。)
生活中还有哪些表面能起到与镜子类似的作用?同学们还见过其它类似的现象吗?(学生讨论后得出,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表面、还有干净的大理石 地面都可起到类似镜子的作用。)
为什么从镜中看钟表、看字时会有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平面镜成像。
四、新科讲授
除了镜子,在物理学中把平静水面、玻璃表面这类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叫平面镜。
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你从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三幅图片中的物、平面镜、像。(同学看PPT的图,迅速做出 判断并回答。)
以上的表面中,哪个与我们熟悉的镜子最接近?(玻璃,平面镜是由玻璃加工而成的,背面有涂层,但玻璃是透明的)
1.提出问题:
按照日常照镜子的知识和经验,对比像的位置、大小跟和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在猜想之前,先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照镜子。对扮演“物”的同学下口令,“举左手、向后退、眨右眼等”等,扮演“像”的同学要配合进行表演,并说自己的具体动作,如举哪只手、眨哪只眼等。
表演过后,学生在笑声中进行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学生猜想出“近大远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像镜的距离相同、像与物左右相反、成
像大小由平面镜大小决定”等特点。 2.将学生的不同猜想简要列在黑板上,标好序号。
3.哪个猜想对呢?要用实验来验证。首先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吗?
在镜前放好物体后,学生拿一块白屏在镜子后面的各个位置都不能承接物体 的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没错,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不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只能看到、接不到,如何比较它和原物的大小呢?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有学生提出,可以选取两个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镜子前面,另一个放到镜后去和像比较大小。
下面请大家用平面镜做实验吧。
学生用平面镜做实验发现无法成功。障碍是只能从平面镜的前面看到像,但通过平面镜无法看到替身物体。因此无法把替身物体放到像的位置上。
选什么器材替代平面镜,能实现既可以成像,又能透过去看到成像的位置? 学生想到可用玻璃替代平面镜!虽然它成像不是很清晰,但它透光性好。能在观察到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镜后物体,这样就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问题。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这要求替身物体与镜前物体必须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4、演示:在旋转台上铺好白纸。把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镀膜玻璃板前,拿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的不同角度看上去它都和像重合,可比较大小;再把像的位置描出来,可测量距离。
要注意玻璃板必须与桌面垂直!玻璃板所在位置只画一条线。
一次实验有偶然性,必须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再重复以上步骤。 (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领会了实验操作要点。) 5、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实验,看现象、记数
据,归纳结论。 下发玻璃板,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做实验,及时记录数据。
小组内讨论并交流、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利用数学课中有关对称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为什么我们只有在镜子前方才能看到物体的像呢?
(学生对着PPT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人看镜中的像实际上是反射光进入眼睛。人误以为反射光是从镜子后面的像点发过来的,而镜子后面并不存在发出光线的这些点,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所以在镜子前方,人眼才能接收到来自物体的反射光线。
用PPT进行演示:
原来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决定的。
3、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范文四: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训练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面几个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
A.利用激光给隧道准直
B.阳光下物体有影子
C.看到了不发光的物体
D.晚上看到大街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
2.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
A.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B.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C.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
D.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
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4.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7中的数据找出正确选项(
A.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2.1米
B.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4.6米
C.小春距离她的像5米
D.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2.1米
5、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2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正
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正
6、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
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当太阳、水星、地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是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影子
B.小黑斑是由于水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而形成的
C.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像
D.小黑斑是地球在太阳上形成的像
8.关于小孔成像,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大成像越清楚 B.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小像越亮
C.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一定要是圆的
D.小孔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9.如图,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10.如图6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杂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它是(
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11.这本书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12.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二、填空题:
1.检查视力,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 m远,由于房间较小
距离不足,一般采用如图6所示的方法。若人背对视力表正
对镜面坐在离平面镜2 m处进行检查.则视力表应放在离平
2、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m,像的高度为
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3、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
灾工作。利用生命探测仪,救援队员可以找到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生命探测仪有多种:
“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利用红外热成像原理,通过探测受困者与周围温度的差异,形成人体图像,在黑夜,该仪器使用效果
(较好/较差);“可视生命探测仪”利用光纤把细小的摄像探头深入废墟的缝隙中,光信号在光纤内经多次_______(反射/折射)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在显示屏上就可以把废墟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4.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
洞中去,某同学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
M,如图3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
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a=
;午后,随
着太阳西斜,a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
5.位于我市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__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6.在某饭店的一个长方形房间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室内宽敞,主人在二面墙上装了一个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是利用了
原理达到这一目的的,这样可以使人感觉房间的大小是原来的
7.如图2所示,公路边设有一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
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是向
8.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
(选择下列有关词填空:“都正确”、“都不正确”、“甲正确,乙不正确”、“乙正确,甲不正确”);根据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你在评价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时,主要是看
(选择下列有关词填空:“画图是否认真”、“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控制的变量”、“画图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
三、作图题
1.有一束光沿AO射入一个暗盒中的平面镜上,如图
所示,若要使反射光线从小孔B射出,可以将平面镜上、
下、左、右移动,使移动后的镜面与原镜面平行,试画出此
时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2.如图9所示,光线A、B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3.窗口前有一个小孩经过,那么在室内可以看到整个小孩的范围是什么,请在图10中用图来表示出来。
四、实验探究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小明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上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屏是放在平面镜上而不是放在透明玻璃板,小明选平面镜做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光屏上标有角度数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下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5)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他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
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反射角是
_________。若反射角增大15°,反射光线和入射线的夹角是__________。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是__________。若反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则入射角是__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__。
2.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小红的实
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
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__关系。
(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3.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
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
如图5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
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
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
的位置,同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
形成的。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11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⑹图1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13中的______(填序号)。
5、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
做了如图14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
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
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
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身高为160cm,他站于平面镜前10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高为_____cm,当他向前走5m时,此时他的像高为_____cm,他与像的距离为_____m。
7、汽车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但是你知道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不竖直安装呢?有人说,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减少行车阻力,使车身造型美观,其实从行车安全来讲,倾斜安装还有重要作用,你能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来分析吗?
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黑板“反光”是光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
B. “佛山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C. “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 “水星凌日”是平面镜成像
2、小亭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表,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3、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5、下列描述的四个情境所成像中,属于实像的是(
A.树在水中的倒影
B.阳光下树林间地面的圆形光斑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
D.海市蜃楼
6、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7、右图是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8、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 是图中的
9、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
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
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
10、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杂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
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它是(
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11、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反射的是(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12、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婉转的唱歌;在距岸边2m的水中,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的游动。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和“柳树”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B.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m
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m
D.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13、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末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14、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
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
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
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
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
验结论。。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
15、如图有一个三角形物体ABC,请作出其在平面镜中的像. 图乙
原放置 玻璃板处
16、在下图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17、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点。
18、有一束光通过A点射到镜面,反射后过光源S的成像光路图B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9、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平面镜MN,并完成光线SA的光路。
20、如图太阳光与地面成40°角斜射过来,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射
入井中,求作:
(1)反射光线;
(2)平面镜的位置,
(3)计算出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
21、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某同学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3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a=a应适当“增大”或“减小”)。
22、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下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作用。(2)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 ,依据的原理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观察、讨论、归纳的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观察归纳巩固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于透镜对光的作用怎样测焦距,由于器材的限制,没有让学生动手实验,而是采用课件形势播放,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主光轴、光心的教学中对学生预期过高,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作图。对于知识的延伸不够深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在后面的学习中涉及。
范文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反射定律,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 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知道什么是虚像,掌握平面镜成虚象的作图法和和利用几何知识进行光路控制的有关计算.能力目标 1、知道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2、知道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会画成像的光路图, 3、知道像的特点,能够证明物和像是镜面对称的.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认识自然界,从而热爱生活,用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学建议关于光的反射、平面镜的教学建议(-)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其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光速,当光照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做过初步的学习,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二)教学过程 光的反射部分在内容上与初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学,而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平面镜的成像上.学生思考: 何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列举光的反射现象.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做图.教师讲解: 光的反射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 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被照明而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人根据这像来识别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B、在理解反射定律时,不能片面认为就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符合与入射角相等的直线有无数条,只有加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才能确定. C、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产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平行光线在粗糙面上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显得杂乱无章,但对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线沿反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沿入射光线光方向反射.
3.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等大、且为虚像. 关于像的问题: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一起而成的像.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在一起而成像的,而光沿直线传播的观念.认为逆着射来的光就可以找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中,平面镜中的是虚像.虚像是虚的,但人视网膜上像是实在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1)利用对称性作图.(2)利用反射定律作图.关于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建议 在初中阶段学习时只要求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作图,现在要求学生了解根据光的反射原理作图. 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等大,并且相对于镜面对称、这个结论在初中阶段由实验得出,现在可以利用几何方法证明. ②加深对虚像的理解,要让学生知道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镜面反射后的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③平面镜成像特点: 与物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与像是关于镜面对称的 注意:虚像人眼能够看到,照相机也能拍摄 ④平面镜不改变光线性质:具体是指: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平行光线、会聚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会聚光线、发散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发散光线 ⑤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1)反射定律法:从物点作任意两光线射向平面镜,由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此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即为虚像点. 2)对称法:先标出反射面,再找物点关于镇面的对称点即像的位置、由物点任意作两条入射光线,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通过像点,实际“存在”的光线或实像用实线表示,并不真实“存在”的光线即反向延长线或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光线方向冠以箭头.通常为了保证准确、方便,常用第二种方法.教学设计示例光的反射、平面镜(-)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其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光速,当光照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做过初步的学习,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二)教学过程 光的反射部分在内容上与初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学,而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平面镜的成像上.学生思考: 何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列举光的反射现象.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做图.教师讲解: 光的反射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 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被照明而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人根据这像来识别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B、在理解反射定律时,不能片面认为就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符合与入射角相等的直线有无数条,只有加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才能确定. C、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产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平行光线在粗糙面上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显得杂乱无章,但对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线沿反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沿入射光线光方向反射.3.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等大、且为虚像. 关于像的问题: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一起而成的像.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在一起而成像的,而光沿直线传播的观念.认为逆着射来的光就可以找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中,平面镜中的是虚像.虚像是虚的,但人视网膜上像是实在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1)利用对称性作图.(2)利用反射定律作图.探究活动 1. 制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制作一只潜望镜. 2. 调查生活中有关光的反射的应用情况. 3. 利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范文七:平面镜成像与光的折射
考点分析:
平面镜成像与光的折射是期中、期末考试中必考考点,同时都是中考的常考考点,在中考中考查的题型一般是选择题和作图题、实验题,分值在3-6分。
重点:1、平面镜成像特点与实验
2、凸面镜与凹面镜的使用 3、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平面镜成像实验
课前热身:
1、(2012山东德州,第2题)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水面“折”
C.水中倒影
2、 (2012江苏无锡,第5题)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1.成像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 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 的。如图所示,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S’叫S的虚像。 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 看到,而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成像特点:
(1)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线面垂直:像和物体的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 (3)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左右相反:像和物体的左右是相反的;
(5)像为虚像: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承接,且在镜后用障碍物遮挡不住虚像。
例1(天津中考):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 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 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例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所运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⑹若得到像和物距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产生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为何要点燃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如果将另一个蜡烛也点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2012四川南允)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D. 3.0m 2、(13广东省)如题17 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l)下面步骤a 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实验步骤a 、b、c、d的
合理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字母)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 A3、A3'(如题17 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 (2)如题17 图乙,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
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 入右表.请将表头中空白部分填上合适的内容
(3)如果在像A1'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几何对称法)
①过发光物体的发光点(构成物体形状的关键的几点即可)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连线跟镜面垂直);
②截取像点: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点到镜面的距离(对应像的像点与物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画出各像点,并按照物体的形状用虚线连接成物体的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①从发光物体的任一发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画实线); ②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画虚线);
③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画实线);
④作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其交点即为光点S的虚像点S’。物体的各发光点所成的各像点就构成了物体的像(主要作出构成物体形状的关键几点的虚像)。
例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某人站在木架上,眼睛P正下方的地面 有一光源S。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3m。现在人面前2m处竖直立一块 平面镜MN,如图所示。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求出光源S发出
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是
。 例4 如图 12 所示,O’是 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 AB 在该平面
例5 (2012河北,第24题)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m,他到像的距离是
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9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随堂练习】 1、(13佛山3分)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2012江苏连云港)如图(甲)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例6(2012山东泰安,第2题)伦敦奥运会圣火于5月11日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点燃,如图所示。利用凹面镜采集圣火的过程属于下列哪种光现象?(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
【归纳总结】 (1)所谓“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被遮挡,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了一个光不能达到的黑暗区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所谓“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的位置在实际光线的会聚点上,可用光屏承接。
(3)所谓“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会聚点,虚像的位置在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不能用光屏承接。
考点四: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2)如果一种介质的疏密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使,也会发生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转,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归纳总结】
(1)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偏离法线(空气中的角永远是最大的);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3)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区别
①反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
②反射角始终大于对应的入射角;折射角与对应的入射角一般不相等,其大小跟光是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还是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有关,只有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才相等,且等于0。
例7下图中画出了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例8 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
A、等于120°
B、等于150°
C、在60°~120°之间
D、在120°~150°之间
【随堂练习】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在图1中画出该条线发生的光现象的光路图
2、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2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考点五: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水底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我们顺着光的反向延长线,
看到的是水底的虚像,感到水底比实际要浅。
2.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折:筷子在水下面的部分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我们顺着光的反向延长线,看到筷子发生了弯折,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所成的虚像。
3.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海面上冷空气与高空中暖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
4.早晨和傍晚看到的红太阳:早晨和傍晚阳光穿透的大气的厚度最大,只有红光穿透力最强,所以看起来太阳是红色的。早晨,空气从地表到高空密度是不一样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折射后光线进入人眼,我们是逆着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来确定发光点的位置,所以早晨,我们看见太阳从地平线下冒出来,但实际上太阳还在地平线下。同理,傍晚,太阳已经落到地平线以下,但由于光的折射,我们还能看到一段时间的太阳。
5.“硬币升高”:碗底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我们顺着光的反向延长线,感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
6.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高:由于折射,鱼身上反射的光,折射到空气中要偏离法线,而人眼总是认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导致人认为鱼儿离水面近了。
例9(安徽芜湖中考):如图所示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 折射光线。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我们洗脸时,看盆内的水深比实
(选填“深”或“浅”)一些。
例10 蓝天、白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儿“云中”自由穿行。在这里我们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_______射而形成的________像,看到鱼儿是由光的________射而形成的_________像。
【随堂练习】
甲、乙、丙三人并排站在鱼塘边,同时正对着前方水下的鱼瞄准射击,结果甲未射中鱼,射在鱼下方,乙未射中鱼,射在鱼上方,丙刚好射中鱼,则可推知(
A、甲、乙未瞄准鱼
B、乙、丙未瞄准鱼
C、甲、丙未瞄准鱼
D、只有丙一人瞄准了“鱼”
真题演练:
1、(12佛山2分)晓琴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她看到的是自己的若她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再移动3m,最后她与像相距
2、(12佛山3分)激光笔从水中发出光线,在水面与空气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在图乙中完成光路图。
3、(09佛山3分)发生光的反射时,如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60度,则入射角是______度;使用液体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 4、(2012四川自贡)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高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D.无法判断
5、(2009·自贡中考)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如右图所示。这是由于下列什么情况引起的(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6、(2012江西南昌,第5题)如图4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得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7、 (2012江苏南京,第21题第1小题)在图甲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MN的像M′N′。 8、(2009·惠安中考)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汽车观后镜
1、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 如图8,一束光射向左右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画出光从玻璃砖左表面射出的光线,并标
出该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小.
3、 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
外路旁树的像. 图18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玻璃板和左侧树位置的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
(1)在图18中画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
(2)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______(选择“变大”、
“不变”、“变小”),与乘
客的距离________(选择“变大”、“不变”、“变小”);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___________(选择“向前运动”、“向后运动”、“静止”).
4、(2012四川绵阳,第25题第1小题)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5、(2012四川凉山,第38题第1小题)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6、(2012湖北随州,第30题)(2分)一人正对竖直平面镜站立,人的脸宽为20cm,两眼的距离为10cm,欲使自己无论闭上左眼还是右眼,都能用另一只眼睛从镜中看到自己的整个脸,则镜子的宽度至少为____________cm。
范文八:题目:
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反射.若被b反射出的光线n与光线m平行,且∠1=50°,则∠2= °,∠3= °.
(2)在(1)中,若∠1=55°,则∠3= °;若∠1=40°,则∠3= °.
(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b的夹角∠3=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经过平面镜a、b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
答案: 1)
∠4+∠5=180°-∠3=90°
∠1+∠4+∠5+∠6=180°
∠2+∠7=180°-∠1-∠4+180°-∠5-∠6=180° 所以m、n平行
范文九: 第14卷第1期
2001年3月Vol.14,No.1 BASICSCIENCESJOURNALOFTEXTILEUNIVERSITIESMar.,2001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织物镜面反射光分布曲线的模拟计算
石风俊1,徐照升2
(1.中国原工学院纺织系,河南郑州 .河南省纺织工业厅生产处,河南郑州 450007)
摘要:提出了一个较为接近实际的织物结构模型;结合织物组织结构因素对织物的镜面反射光分布曲线进行了模拟计算.从理论上证明了织物组织、经纬密度、屈曲波高、纱线长短轴之比、纤维折射率以及入射角等因素都对镜面反射光的分布具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织物模型;镜面反射光;变角光度曲线;模拟计算
中图分类号:TS10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1)01-0018-05
光泽是织物外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织物光反射的问题,已有一些作者使用简单的模型,在纱线表面面元是完全漫射或纱线表面纤维是镜面反射的简单假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但是,由于所使用的模型过于简单,无法与织物的组织结构相联系,模拟结果并不能充分说明织物光反射的情况.结合织物的实际结构状况,本文作者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光反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拟计算.[1~3]
1 织物反光模型的建立
织物是由经纬纱线相互交织而成的.考察织物的结构切片,不难发现,织物组织结构的最简单理想化情况是,纱线的截面为椭园形,即纱线外层纤维呈椭园状排列,每一根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呈椭圆状弯曲[4].织物简化模型的假设大都是如此.
取织物1/2厚度处的平面作为参考平面,经纱方向为X轴,纬纱方向为Y轴.参考平面法线方向为Z轴,如图1所示.假定经纬纱在交织时均呈椭圆状弯曲,经纬纱外表面相对于参考平面的最大弯曲高度分别为Km1和Km2,经纬纱间隔分别为2b和2a.同时,为简单起见,假定经纬纱的横截面均为椭圆形,其长、短轴长度分别为2和2k.于是,有
x/A+z/Km1=1,
及                y2/B2+z2/K2m2=1,
式中,A=a+k,B=b+k.
假设参考平面以下的部分纱线及纱线间的间隙不反光,则分析织物模型的反光时只需对参考平面以上的部分做出考虑即可.如果从不同的侧面观看,模型参考平面以上的部分如图2所示.俯视时,两组纱线均呈跑道形(在计算时,为方便起见改为长方形);侧视时,与观察方向垂直的纱线呈椭圆状弯曲.经纱和纬纱中心轴呈椭圆状弯曲,其弯曲椭圆的长轴分别为a和b,短轴分别为hm1和hm2,即短轴长度等于经纬纱屈曲波高的一半.与观察方向平行的纱线呈券门状,其下方是高度为X222(1)收稿日期:
第1期         织物镜面反射光分布曲线的模拟计算19hm1或hm2的矩形,上方是长轴为1,短轴为k的半椭圆.同样,为方便计算,纬纱改为半椭圆形,两轴分别为1和hm2+k.于是,经纬纱外表对于参考平面的最大弯曲高度Km1和hm2分别为
Km1=hm1+k,Km2=hm2+k.(2)
  由于假定纱线的截面为椭圆形,所以,可以认为纱线是由长轴相等、短轴变化的相对于参考平面呈椭圆状弯曲的纤维组成
     图1 织物模型           图2 织物模型参考平面以上的部分
在二维变角光度法中,光度平面总是与织物垂直的.通常,平行光束平行于一组纱线照射,同时它也与另一组纱线垂直.来自织物的反射光就是由这两组纱线的反射光构成的.对于镜面反射光而言,只有那些与光度平面垂直的表面才能在接收器方向对镜面反射光量做出贡献.对于与光度平面垂直的那组纱线,可以用伸直椭柱模型模拟,但只有当织物中存在伸直的纱线时这种考虑才有意义.一般情况下,与光度平面平行的纱线的反射性能远比与光度平面垂直的那组纱线重要.因而,在此仅分析平行于光度平面的纱线的光反射情况.对于长丝织物,由于长丝束的捻度很小,长丝基本上是平行于纱轴的.当光线平行于经纱或纬纱方向照射时,反光面元可以认为是连续的.在此,主要考虑长丝纱的情况.
假定平行光束以一定角度沿经纱方向入射.由于假设纱线呈椭圆状弯曲,截面呈椭圆形,于是,简化之后,可以把纱线可以看成是由长轴相等、短轴变化的椭圆状弯曲的纤维组成.如图3所示.对与光度平面平行的经纱,可以认为其长轴为A、短轴K1服从上方为半椭圆的券门状分布,其Kl为
K1=hm1+k1-y.(3)
  对与光度平面垂的纬纱,为分析和计算方便起见,看作长轴为B、短轴服从椭圆分布的纤维集合体.对应于不同的y值,纬纱横截面椭圆的短轴K2为
K2=(Km2/B)B-y
尽管纤维的表面有一定的弯曲,在此,用一个平的表面近似地代表.
2 织物镜面反射光分布曲线的模拟
假定平行光束以入射角U沿经方向入射.在距离纱线中心轴为y的地方取一厚度为dy的切片,如图4所示,则该切片为一椭柱,其方程为
x2/A2+z2/K21=1.
m为该切片上任意一点pm处微面元ds的法线与Z轴的夹角C
(5)Cm+arctan[K1x/(A-x)].(6)  在点pm,平行光束对微面元ds的入射角为?m=U+Cm;镜面反射光的接收角Dm为Dm=U+2Cm
20       纺 织 高 校 基 础 科 学 学 报       第14卷因为入射光强是一定的,假定为1.不考虑材料的内部反射,那么,在pm处微面元所反射的镜面反射光强度为
$I(Dm)=f(?m,n)(1/Xm)(dx/dl)cos?m.(7)
式中,n为纤维材料的折射率,f(?m,n)是Fresnel系数;dl是微面元ds=dldy在椭柱边界上所对应的长度元;dx/dl是面积元ds的补偿系数,可以表示为
dl/dx=22221+K21x/[A(A-x)].(8)
Fresnel系数可以表示为
2?2?2?f(?m,n)=[tan2(?m-??m)/tan(?m-?m)+sin(?m-?m)/sin(?m+?m)]/2,(9)
?式中,?m是入射角,?m是折射角.如果假定空气的折射率为1,则
??m=arcsin[(sin?m)/n].(10)
  由于临近纱线及纱线自身的遮挡,纱的一部分表面光线照射不到,没有反射光;同时,一部分表面的反射光由于反射角较大而被临近的纱线遮挡,如不考虑二次反射,它对反射光也没有贡献.当平行光束以一定的角度入射时,每一个椭柱元只有一部分表面才能对镜面反射光作出贡献,这部分表面的两个临界点分别被称为最小临界点xmin和最大临界点xmax.
首先,计算发生遮蔽现象的临界入射角.如图4所示,光线与纬纱在点P0相切,切线交经纱于点(-A,0),此时的入射角U0即为发生遮蔽的临界入角.通过计算可得
U0=arctan(-1/K2)(11)
  当U≤U0时,不发生遮蔽现象,当U>U0,光线与纬纱1相切于点(x1,z1)切线交经纱于点(xmin,zmin),该点即为最小临界点.根据已知条件,列出联立方程组,解之即可求得最小临界xmin.
平行光束以一定的倾斜角照射于纱线时,受它自身的遮挡,纱线椭柱的一部分表面光线照射不到.如图4所示,入射光在点(xm,zm)与椭柱相切,该点右边的部分处于阴影之中.椭柱上点(xm,zm)的切线角或者说光束与X轴的夹角为90°+U,于是可得
xm=A2/2A2+K21tanU(12)
  同时,还有一部分表面的镜面反射光因反射角较大,被临近的纬纱2遮挡.来自经纱椭柱上点???(Xm,z?m)的反射光与纬纱2相切于(x2,z2),则点(xm,zm)即为临界遮蔽点,其右边的部分椭柱面的反射光被遮挡.根据上述假设,可以列出联立方程组,求解得到xm,从而可得最大临界点的X坐标为xmax=min(xm,xm).对每一个椭柱元的反光量$I(Dm)求和,即可得到织物的变角光度曲线.图5是利用椭柱集合体模型来模拟织物镜面反射光变角光度曲线的计算程序流程图.??
3 结果及讨论
图6是织物的镜面反射光分布曲线,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反射峰移,
第1期         织物镜面反射光分布曲线的模拟计算21
图7是入射角为60°时经纱的镜面反射光变角光度曲线.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纱线短轴k值小者,镜面反射光峰值较大.这是因为k小时纱线较为扁平,方向接近法平面的面元数目较多
.  图8是织物经纬密度对变角光度曲线的影响.可以看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纱线的间距越大,织物的反射光强度越小.
以上模拟是在折射率为1.5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实际纤维的折射率处于1.3~1.8之间,因此,必须考虑折射率的变化.图9是纤维折射率不同情况下织物镜面反射光分布曲线.纤维的折射率n从1.3到1.8间变化.可以看出,随着纤维折射率的增加,织物的反射强度增加.因此,纤维的折射率较大者,织物观感较为明亮
图8 不同经纬密度织物的镜面反射光分布曲线   图9 折射率对织物镜面反射光分布曲线的影响U=45°,hm1=hm2=k=0.2,n=1.5;
1_a=b=1.77,2_a=b=2.0,
3_a=b=2.3 U=60°,a=b=1.77,hm1=hm2=k=0.3; 1_n=1.8,2_n=1.7,3_n=1.6 4_n=1.5,5_n=1.4,6_n=1.3
图10是镜面反射光强度分布曲线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接收角与折射率的关系,可以看出,二者实际上是一种直线关系.最大反射强度随着折射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k值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反.
22       纺 织 高 校 基 础 科 学 学 报       第14卷镜面反射光强为最大时的接收角,即最大接收角,取决于折射率.如图9所示,可以近似地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最大接收角随着折射率的增加而减小,k大者,折射率对最大接收角的影响也较大
图10 最大反射强度和最大接收角与折射率的关系
a=b=1.77,hm1=hm2=2k,—U=60°,---U=45°,○—k=0.4,△—k=0.2,□—k=0.1
本文中提出一个与实际织物组织结构较为接近的织物结构模型.结合织物的结构因素分析了该模型,计算了织物的镜面反射光.结果表明,织物的组织、经纬密度、纱线的长短轴之比、屈曲波高以及纤维的折射率等因素都对镜面反射光的分布情况具有很大影响.为实测变角光度曲线的分析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1] NIHIRAK,TSUNEYOT,GUNJIT.Goniophotometriccurvesofwovenfabrics[J].JTextMachSoc,-20.
[2] MUTON,ARAIT,NIHIRAK,putersimulationofgoniophotometriccurvesforfabrics,Part1:
Fabricmodelcomprisingofellipticcolumnscoveredwithfineellipticcylinders[J].JTextMachSoc,-89.
[3] MUTON,NIHIRAK,putersimulationofgoniophotometriccurvesforfabrics,Part3:Effectsof
refractiveindexoffilamentsongoniophotometriccurves[J].JTextMachSoc,-38.
[4] 姚穆,周锦芳,黄淑珍,等.纺织材料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Simulationonthegoniophotometriccurvesofthe
specularlyreflectedlightforwovenfabrics
SHIFeng-jun,XUZhao-sheng
(TextileEng.Dept.ZhongyuanInstitute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7,China)
Abstract:Simulationongoniophotometriccurvesoffabricswasmadewithanewmodel,whichcloselycorrelateswiththeactualfabricconstruction.Inthenewmodel,anellipticalcrosssectionoftheyarnwitharatio1/kofthemajortominoraxisisassumed.Theseparationandbdndingfactorsoftheyarnarealsoconsidered.Thefilamentsintheyarnsurfaceareconceivedtobehaveasnarrowellipticcolumnswithvariouslengthofminoraxisthataredistributedonanellipticalcurveastheluminousfluxappliedparalleltothefilamentsoftheyarn.Calculationiscarriedoutonthebasisoftheinfinitesimalsurfacesofthefabricwerespecularreflection.Itcanbefoundthattheweave,separationandbendingfactoroftheyarn,theratioofthemajortominoraxisoftheyarncrosssection,refractiveindexofthefiberandincidentangleofthelighthaveimportanteffectsonthegoniophotmetriccurve.
Keywords:gsimulation
范文十: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D.小孔成像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
B.烛焰、抛光金属板
C.太阳、烛焰
D.月亮、火把
3.当观察那些站在远处敲锣打鼓的人时,我们总是先看到他的动作,后听到锣鼓的声音,这一现象说明
A.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而声音的传播要时间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C.用人眼看物体比用耳朵听声音反应理灵敏些 D.敲打锣鼓后隔一段时间锣鼓才发出声音
4.下列关于光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55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千米/秒
B.光的传播速度的最大值为3×10千米/秒
88C.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千米/秒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千米/秒
5.关于光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B.光年是长度的一种单位
C.光年用来表示两城市间距离的单位
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
6.关于小孔成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
B.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C.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D.小孔所成的像不能用眼睛看到
7.晚上,人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变化的情况是(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8、晴天的时候,树荫下的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圆形的光斑是(
A.太阳的实像
B.太阳的影子
C.树叶的影子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折射D.平面镜成像
10、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B、发亮的钻石;
C、莹火虫;
11、对于光速的大小,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V水>V 空气>V玻璃;
B、V空气>V水>V玻璃 ;
C、V玻璃>V水>V空气 ;
D、V空气>V水<V玻璃。
1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13、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到光学知识的是(
A.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
B.高速公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
C.成语“一叶障目”
D.成语“刻舟求剑”
14、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
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A.没有完全形成漫反射
B.光滑黑板发生镜面反射的光太强
C.字发生漫反射的光太弱
D.光滑黑板发生镜面反射,字发生漫反射,镜面反射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
20.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的暗处是水
21、大自然是美丽的,当我们在公园看见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给大自然更加增添光彩。在
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
C.比白塔略大的虚像 D.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22.人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
A.比人小的实像
B.比人小的虚像
C.与人等大的实像
D.与人等大的虚像
23、在平面镜前放“F”字母,那么镜中的像是(
24.如图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电子表虚象,则实际时间是(
A.12时15分
B.15时12分
C.21时51分
D.15时21分
25、人在平面镜中的像是(b)图中的(
26、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要相距5m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二、填空题
1.若一次闪电后4s才听到雷声,则人距闪电处__________m。
2.光年就是光在1年4内通过的距离,1
___________km.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
光在真空中的光速。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雷雨天,某人看见闲电后经5s才听到雷声,打雷处距目击者
5、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如图1-9所示,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
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这是利用
6、在排纵队时 ,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 ,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
来解释;雷雨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
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8、光在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9、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的原理,光在_
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10、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形的。
12、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为2×108m/s,地球的周长约4×107m,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____
13、光在某透明物质中传播速度大约是真空中的2/5,则在该透明物质中,60s光传播的距离是
15、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16、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______度,反射角是______。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反射光线的方向改变了
17、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40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
18.使入射光线过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反射光线将逆着原来______的方向反射出
去,这说明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是可逆的。
19.如图1所示是光的反射光路图,入射光线是______,反射光线是______,NO是______。其中∠3
是______角,它和∠2的大小______。
20.如图6所示,两个平面镜成90°,AO为入射光线,作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______(选填“相交”、“平行”)。
2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
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
22.一人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他____m,若他沿着与平面镜平行的方向
以1m/s的速度运动了3s,则运动中,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
___,运动结束时像与人相距_
2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 m/s=________k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m/s.声纳是利用“超声波”或“次声波”).
24、在不同位子上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光在银幕上发生
25、一人向着挂在墙上的平面镜走去,在他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6、小兰同学的身高是1.65m
,站在竖直放置的乎面镜前1m处
。她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___m ,
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m。
27、宁静、清澈的湖面是天然的______镜,桥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湖面上桥的______像 (“实”或“虚”).
28、在某饭店的房间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室内宽敞,主人在一面墙上装了一个与墙等大的平
面镜,这是利用了
原理达到这一目的的。这样可使人感觉房间的大小是原来的
29、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米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为m。人若以0.
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
30、某人站在穿衣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m。当他距镜面1.5m时,人与
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m。
31、湖水深10m,小鸟在距湖面6 m的空中飞翔,它在湖中成的像距离该鸟__________m.
32、湖水深20m,月亮距地球3.8×108m,月亮在湖中的像距离水面__________m.
33.一个人立在平面镜前,当它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将______,他看到的像将______,像跟人
的距离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1、作图:完成下列光路图
2、完成下图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1、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
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
“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2、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粘接起来的
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
量出∠BON________∠AON(>、=、<),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__(靠近/远离)ON.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__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 射
光线及法线ON在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如图所示,测得入射角为50°,此时反射角度数为
.若增大入射角,反射角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让光线沿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
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3、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 该实验中取用玻璃而不用镜子,是为了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若有3mm厚
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 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关系;
(3) 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他________(应该/不应该)将后面的蜡烛B点燃;实验中他透过玻璃板看
到是蜡烛B实际上是B的________(虚像/实像/实物本身);
(4) 为了能够比较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他还应取用的一件实验器材是________;
(5) 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的最后,小林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能/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五、计算题
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5×108km,太阳光经多少秒才能传到地球上来?
2.长2m的竿,竖直放置时,地面上的影长2.4m,当时一个烟囱的影子的长是78m,求烟囱的高。
3、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这颗卫星离地面高度是3580 km.求从地面发射的电波到达卫星并从卫星返回地面的时间约是多少秒?(无线电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朵花放在夹角为6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