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的父母微信使用手册玩微信的

大家的父母用微信吗?现在真的头都大了!
自从我妈妈用了微信 每天刷朋友圈心灵鸡汤 乱七八糟谣言也就算了天天群发 什么姨妈姨夫舅舅舅妈表哥表姐天天发之前一起吃饭 被我表姐吐槽 让我告诉我妈妈以后可不可以不要总是建群聊 讲真 每次我妈妈发的群聊 只有我理我妈妈 其他人完全不理 我觉得真的很尴尬真希望赶紧把我妈妈从这个雷区拉出来刚刚我在烤点心 发现我妈妈又弄了好几个群聊 烤完之后 我就跟她说 咱家的微信群是这个 你别总是建群了 转发到这里就好结果我跟她说了半天 她一直在吃我就很郁闷 我说你怎么不看看我怎么弄的阿 刚我说烤点心 你不让我烤 我烤完了你就吃 我先告诉你怎么弄 然后我妈就怒了 直接把点心给我扔地下 就走了我也没恶意额 我就希望我教她的时候 她能看一下 我滴个乖乖 微信问题已经不止一次吵架了 好烦 真的好后悔让我妈妈用微信用QQ啊话说八er们 父母有超级爱用微信的吗T.T现在好困扰!!!
推荐到广播
60838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北投阿宏)
第三方登录:有多少老年人在玩微信?他们最喜欢转发什么? 06:44:45
你为什么把朋友圈里的父母屏蔽?
昨天快报记者做了个蛮有趣的小调查
昨天10:56,快报的一个微信公众号“热线”收到一条留言:我因失眠去方回春堂就医,药中有一味酸枣仁应该是30克,但却要我承担15克的费用,一共42元,不知何故?据说政策有变更。我叫唐恩森,退休人员,今年72岁……
唐大伯说,他60多岁开始失眠,多年来靠吃中药治疗失眠,前几天去方回春堂配中药,发现一味叫“酸枣仁”的药材,用量超过15克以后就要自掏腰包,可以前都不是这样的。
从方回春堂了解到,根据杭州市医保新规,部分中药超出部分的用量做出了调整,酸枣仁确实是超过15克后就要自费承担了。
我把情况反馈给唐大伯后,接着和他聊:您怎么连微信都会玩啊?
“怎么,70多岁就不能玩(微信)了?”唐大伯笑了起来,“现在每天的国家大事,我都要看看微信的!”
唐大伯说他用微信一年多了,平时和子女聊天,都不太打电话,有事直接像对讲机一样——方便。
这让我产生好奇:现在有多少老年人像唐大伯这样在用微信?他们是怎么使用这个年轻社交工具的?
昨天下午,我走进环城西路上的浙江省老年活动中心,先去了2楼舞蹈房,刚练完国标的老人们正在休息。
“叔叔阿姨好!我想问一下,你们平时用不用微信的?”
离我最近的一位大伯听到我的问题,先是不紧不慢拿起一只装满浓茶的水壶,一饮而尽,然后笑着掏出一只三星老式键盘手机,“(微信)太高级,我们都不用的。”
“谁说不用的?你凹凸(OUT)不代表我们凹凸,”大伯的舞伴是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阿姨,姓赵。赵阿姨拿出一只国产智能手机,说要给我看她的微信,但微信刚点开,赵阿姨马上又关掉了,“不好意思,才想起来,微信只能家里用,外面要扣流量费的,我让儿子帮我设置过,在外面时网络是关闭的。”
在2楼跳舞的老人中,用微信的比例比我原来以为的要高,20多人中,六七个人都玩微信。
走上3楼,老年活动室乒乓球房十分热闹。趁他们休息问了一下,十几个老年人中,用微信的比舞蹈房略少一点,也有两三成。64岁的韩叔叔说,他以前一天要转发10条朋友圈,现在越转越少,因为朋友圈里的消息有真有假,有些他根本无法辨别。
但是乒乓球房对面的棋室,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不会不会,这都是小孩子玩玩的东西!”77岁的杨大伯说。我问了一圈下棋的老人,只有一位说他有微信,是过年孩子们给装的,后来一次也没用过。
从我问过的几十位老人中,似乎发现几个规律:
1.老人中用微信的比例,和年龄有直接关系,70岁似乎是道分水岭,70岁以上用的很少。
2.同龄老人中,爱跳舞的老人用微信最多,爱打球的老人次之,爱下棋的老人最少。我发现,用微信的老人性格几乎都蛮活跃,和我聊天时就明显觉得他们积极主动许多,而他们平时也有更多的集体活动。
3.女性老人明显比男性老人用微信多。为什么呢?一位大伯笑说,“因为女人家爱‘轧是非’”,他的话立即招来旁边几位大姐叽叽喳喳一阵反驳。那几位大姐,都有微信。
健康养生内容转发最多
只在有Wi-Fi的地方上网
老人们是如何开始接触微信的?
我发现,一半是子女帮着在手机上安装,并且教会他们使用的,另外一半,大部分是老朋友之间互相介绍开始用的。
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使用微信的习惯上也有很多不同:
所有老人都只用手机上微信,大部分人不知道微信还有电脑版,网页版。
老人使用的智能手机,以国产大屏智能机最多,特点是屏幕大,待机时间长,价格便宜。年轻人最喜欢的苹果手机,我发现没一个老人在用。“屏幕太小!”63岁沈阿姨说。她觉得苹果手机样子好看,但屏幕小,字体小,不适合老年人。
老人们平均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大约1个小时。他们最多是在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刷一刷。
来源:都市快报&&&&作者:记者 蒋大伟&&&&编辑:高婷婷&&&&
我也来说两句: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说!究竟是谁开始让父母用微信的?
  看不到我朋友圈要问
  不知道怎么张阿姨视频要问
  不知道怎么给王叔叔发红包也要问!
  马化腾:
  好的,干爸说什么就是什么!爸妈们亲戚们!都把微信用起来呀喂!
  这个微信用起来吧,还就是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问题
  突然在微信中发现自己不是亲生的:
  眼花缭乱的朋友圈和花里胡哨的鸡汤文已经让父母们神情恍惚!更别说下面的这些网络语言
  你妈觉得你冷系列
  众网友纷纷表示:一个世界,一个妈
  这还没完,妈妈还和女儿演了一出连续剧
  妈,儿赚钱了毛毯换着颜色买到时候带回来孝敬您啊!
  当然,还有让妈妈大惊失色的:
  要是到时候有宝宝了,和丈母娘发&宝宝也是醉了&,丈母娘不是要直接冲到你面前问
  ”为什么给我孙子灌酒!“
  当然也有机灵的妈对孩子各种钓鱼执法:
  上课期间:
  孩子啊,这种事情怎么就能没有点机灵劲儿!
  正确示范:
  不禁有孩子要问了
  那也不行!妈妈这个心机girl照样会找机会骂你!
  妈妈的段数真的是real高!你这傻孩子感觉也没有继承到妈妈优秀的基因!
  请看下面的正确示范:
  看见没,妈妈只给爱学习的好boy打钱!
  不过妈妈是谁?吃过的饭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治你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虽然明知道这是钓鱼执法,但你还是不能生气啊!
  蠢货!看哥给你正确示范again:
  看到没!做的一个好的boy在月底要生活费就会容易很多,而不会受到下面这样的重重刁难
  下面这位还想用小饵钓大鱼,结果分分钟被爸爸识破!
  感觉爸爸也说的蛮对的
  当然如果爸妈太坏型(fashion)
  也不是什么好事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旅行作家 ,自由撰稿人,搜狐旅游专栏
环球旅行作家、绿色生活家
旅游名博,搜狐金牌自媒体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旅游达人和父母一起玩微信 80、90后有点不淡定_无锡教育_无锡新传媒网
您的位置: >>
和父母一起玩微信 80、90后有点不淡定
  微信网友“小静曦”发现,最近几个关系还不错的朋友们在微信的朋友圈里“销声匿迹”了,“他们以前可都是发状态、发照片不会停的人啊,这是怎么了?”原来,这些朋友从微信朋友圈“销声匿迹”的原因就是―――爸妈也开始玩微信了。  80、90后:不多说话是不想让他们担心  记者采访到了“小静曦”的朋友之一小赵,她已经很久没在朋友圈里“发声”了,小赵解释,自己少发状态、少吐槽其实是不想让爸妈担心。“也怕他们不理解,或者问太多。”在小赵的观点里,年轻人发在朋友圈里的很多内容就只是说说而已,有的话说完连自己都很快忘记了,“可爸妈不是这样,我们说的他们不一定懂就不说了,还会按照他们的思维模式想问题,怕我遇到了什么难事。他们会瞎担心,我还得在后面解释。”  网友Luna有一个很爱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各种信息的妈妈,“我妈妈经常分享一些名人语录或者养生资讯给我,有时候还会发‘遇到碰瓷如何破’这种信息。”让Luna反感的并不是妈妈的转发,而是朋友圈的大环境,“一些信息真是害死人啊,酸了吧唧、根本不存在的名人语录已经是小儿科了,还有各种谣言被转来转去的,更可恶的是转发有好运这类的,这不是诅咒嘛!”为了不再看见朋友圈里的垃圾信息,Luna说,现在自己的主阵地是豆瓣网。  微信网友DEDO说,自己和妈妈平日里相处的很融洽,母女关系在她家更像是闺蜜之间的关系。DEDO自认为不是一个经常发状态的人,之前工作上遇到了不愉快的事让她有些“气不过”,就在朋友圈里吐槽了几句,让她感动的是,妈妈给她的关注刚刚好,“她听完我的吐槽就开导了我几句,既没有很紧张我,也没有因为别人黑我而失去理智。”  60后:我们只是想和孩子们多交流  在微信上,一名60后的妈妈这样为自己解释道:现在孩子工作了,回家以后跟我们说的话越来越少,再加上他工作的确很辛苦,我就想通过微信多跟他交流一下,他不想打字的话看看我发的内容也行。这位60后妈妈姓李,孩子24岁,参加工作两年了。“我发给他的信息好像是有点多,但都是有用的啊。发名人语录给他是希望他在精神上少走弯路,发养生信息给他是想让他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专家:孩子追求共鸣,渴望被倾听  无锡市源沐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部主任树宇飞表示,家长想要关注、关心孩子,无可厚非。在关注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过多评判才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有的家长在看到孩子内心想法的表述后,喜欢说‘你怎么能这么想,你应该怎样怎样’。”如果想要更多的了解孩子,应该学会倾听。面对家长的各种评判,孩子很容易就会有心理防线,把自己和负面情绪包裹在一起。作为年轻人,也要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而不是随意给家长的做法下定义。“有些年轻人会给家长的过多关注下定义为:不给自己空间或者是想窥探我隐私。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家长,如果他们过分关注自己,自己会产生哪种情绪,这种情绪无法让我感到快乐。”(朱安琪)
[责任编辑:李霁]
loading...
权威新媒体传播新速度无锡新传媒网新闻热线:2&文明办网举报热线: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095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0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苏新网备2006009苏ICP备-号
Copyright(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新传媒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父母用微信全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