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样滑冰陈露个人资料冠军的陈露女儿

简介/陈露[花样滑冰运动员]
陈露陈露(—),中国长春人,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运动员。她在中获得了中国第一枚(亚洲第二枚)花样滑冰冬奥会奖牌,于1995年在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成为中国第一位(亚洲第三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并在中获得了中国第二枚(亚洲第三枚)花样滑冰冬奥会奖牌,成为亚洲第一位连续两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都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因在数场比赛和表演中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女主角为恋人殉情并蜕变成蝴悲剧,陈露被观众与媒体暱称为“冰上蝴蝶”。
成长经历/陈露[花样滑冰运动员]
崭露头角陈露在1990年代初,作为一名年轻的运动员,陈露就已展现了她的运动才华和天赋。她能完成五种三周跳(后外点冰三周跳、后内三周跳、后外三周跳、后内点冰三周跳、勾手三周跳)和两周半跳,以及含有三周跳的联合跳跃。与同时期的世界顶尖选手包括、伊藤绿、托尼亚·哈丁、Surya Bonaly和相比,陈露常常能完成更多的跳跃。例如,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1991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自由滑阶段中,年仅14岁的她完成了七个三周跳(包括一个后外点冰三周跳接后外点冰三周跳的联合跳跃),比前五名都多。那时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刚刚步入三周跳时代,因此年轻的陈露受到了广泛关注。当时的美国体育评论员,例如和桑德拉·白齐克都赞赏她的才能。1991年秋天,她成为首位在美国参赛的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加州奥克兰举办的这届花样滑冰冠军系列赛(后更名为大奖赛)站中,她获得第四名,而一同参赛的克丽斯蒂·山口和是当年的世界冠亚军。陈露在1992年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中蝉联季军后,随即在中获得了第六名。在这届冬奥会中,她的跳跃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例如,她是极少数尝试在联合跳跃中完成勾手三周跳的的选手之一。尽管她完成了这个复杂的联合跳跃,但由于在其它规定动作上出现问题,短节目阶段结束后仅列第十一名。随后的自由滑阶段里,她完成了六个三周跳,比前五名都多。她也是该届冬奥会前六名中唯一没有在跳跃环节摔倒的选手。早期的成功陈露在1992年冬奥会中的成功,表明她将在此后成为女子单人滑奖牌的有力竞争者。随后,陈露在1992年和1993年两届世锦赛中都获得了铜牌,这是中国运动员的第一枚和第二枚花样滑冰世锦赛奖牌。在1994年第十七届冬奥会中,她在日本作曲家久石让为动画大师宫崎骏制作的电影配乐伴奏下,完成了六个三周跳(其中一个后内点冰三周跳落冰后单手扶冰),并赢得该项目第三名,成为首位获得花样滑冰冬奥会奖牌的运动员。但她的这次成功并未立即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当时新闻媒体的焦点,一是美国女子单人滑运动员南茜·克里根和托尼亚·哈丁之间的论战,二是如流星般昙花一现的该届冬奥会女子单人滑冠军、年仅16岁的少女巴尤尔(Oksana Baiul)。在1994年2月的第十七届冬奥会后,该届冬奥会女子单人滑冠亚军巴尤尔和南茜·克里根都不再参加业余比赛,于是该届冬奥会季军陈露成为同年3月世锦赛冠军的热门人选。然而,突然而来的骨折,令她在参加完世锦赛资格赛、即将参加短节目阶段比赛前的最后一刻被迫退出,并威胁着她的运动生涯。同年秋天,在名古屋举办的冠军系列赛(后更名为大奖赛)站中,陈露获得冠军,成功复出。
陈露成为世界冠军在1995年英国伯明翰举办的世锦赛中,陈露在电影的配乐下,成功完成五个三周跳(其中一个为勾手三周跳接后外点冰两周跳的联合跳跃)。她最终力压法国选手Surya Bonaly、美国选手Nicole Bobek和、以及俄罗斯选手Olga Markova,成为中国第一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当时美国NBC电视台体育评论员和艺术编导桑德拉·白齐克在陈露自由滑节目开始时解说道:“在这套自由滑中,她(陈露)说她要在这个源于西方的体育运动里融入她的亚洲传统。”
个人评价/陈露[花样滑冰运动员]
达到技术和艺术的巅峰陈露在1995年世锦赛成为世界后,陈露出现了状态下滑。赛季,她的比赛成绩起伏不定,且受到了不断涌现出的更年轻的对手们的挑战,例如美国的关颖珊和俄罗斯的。尽管她在1995年秋季的冠军系列赛(后更名为大奖赛)三个分站中获得冠,但还是遇到了麻烦。例如,在法国站,她的短节目仅列第七,而自由滑却是第一。在日本站中,她在短节目阶段和自由滑阶段都克服了困难,获得第一。然而在冠军系列赛总决赛上,她短节目排名第一,却因在自由滑阶段出现一系列失误最终落到第四,而关颖珊和斯卢茨卡娅分获冠亚军,这成为她在该赛季的最低点。  在1996年世锦赛中,陈露没有任何明显失误,却输给了关颖珊而屈居第二。在自由滑阶段,她俩都因出色的表现分别获得了两个艺术分(Presentation)6.0分的满分,但关颖珊的技术分(TechnicalMerit)更高。自由滑阶段的9名中,有6人认为关颖珊领先于陈露,另外3人则认为陈露领先于关颖珊,最终陈露卫冕世界冠军失败。有一种解释认为,关颖珊比陈露多做了一个后外点冰三周跳(难度最低的三周单跳),有更复杂的旋转,因此技术分更高。但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陈露比关颖珊多做了一个两周半跳,且陈露的后内点冰三周跳接后外点冰两周跳的联合跳跃的难度比关颖珊的后外点冰三周跳接后外点冰两周跳的联合跳跃高些。又如,在自由滑的最后一分钟里(此时选手往往因为体力下降而不能很好的完成高难度的跳跃动作),陈露完成了三个三周跳和一个两周半跳,其中一个是难度很大的勾手三周跳;而关颖珊只安排了两个三周跳。但在步法的难度和整体的舒展程度,关颖珊又强于陈露。由于题材和表演风格的迥异,两人的艺术分到底谁应该更高,更是见仁见智。  尽管陈露在1996年世锦赛只获得亚军,但她在短节目和自由滑中的精彩演绎却成为了经典。尤其是自由滑的那套第二乐章(Rachmaninoff's Piano Concerto No.2,secondmovement),被普遍认为是该世界名曲在花样滑冰中的最佳演绎版本之一,是陈露同时在技术和艺术上达到的个人巅峰。
跌入低谷/陈露[花样滑冰运动员]
陈露陈露在赛季跌入低谷。一方面因为她有伤在身,另一方面她与多年的教练关系破裂。她退出了1996年秋季的比赛,一边养伤,一边为1997年世锦赛作准备。然而,由于技术水平下降、体重明显上升,她在1997年世锦赛短节目的技术环节出现了严重失误,仅位列第25名,失去了继续参加自由滑比赛的资格,也导致中国失去了直接参加次年于日本举办的第十八届冬奥会女子单人滑比赛的入场券。  1997年5月,成为陈露的新教练,为争取参加次年的冬奥会作准备。此后的数月,她不仅要大幅减轻体重,克服伤病,还要提高自己的技术难度,因为涌现出来的美国的和俄罗斯的伊琳娜·斯卢茨卡娅等一批新星都能完成难度很高的技术动作。在同年第四季度举行的冬奥会落选赛中,陈露获得第一名,终于踏上了通往奥运会的末班车。尽管勉强拿到了的参赛资格,陈露此时的竞技状态早已大不如前。很多媒体都把美国的塔拉·和关颖珊、俄罗斯的玛丽亚·和伊琳娜·斯卢茨卡娅等人看作冬奥会奖牌的有力争夺者。
告别陈露与刘翔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陈露宣布她将在冬奥会后告别花样滑冰国际业余大赛。因此,她在长野冬奥会上的表现,有着特殊的双重含义:既表明了她已回来,又意味着她将再次离去。她的短节目音乐是《再会诺尼诺》(AdiosNonino),自由滑音乐是(Butterfly Lovers'Violin Concerto)。尽管在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然能够与其他选手竞争一枚奖牌。在自由滑阶段,她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俄罗斯的和伊琳娜·斯卢茨卡娅。这三人的表现都较好,但各有失误。现场的9名裁判给这三人的名次投票极为接近,意见明显不一致。在陈露和布特尔斯卡娅两人的自由滑名次投票上,5人认为陈露胜,4人认为布特尔斯卡娅胜(5:4);陈露和斯卢茨卡娅两人的自由滑名次投票是6:3;而布特尔斯卡娅和斯卢茨卡娅两人的自由滑名次投票则是5:4。有趣的是,9名现场裁判的大多数认为自由滑阶段中,陈露拿不到第三名,也就得不到奖牌(对布特尔斯卡娅和斯卢茨卡娅也一样)。但他们把自由滑阶段第三名到第五名的投票按照不同的顺序分散到陈露、布特尔斯卡娅和斯卢茨卡娅三人,且布特尔斯卡娅和斯卢茨卡娅得到了相对更多的第四名和第五名投票,因此陈露最终获得自由滑阶段的第三名,从而再次拿到了冬奥会铜牌,并成为历史上第十位(第一位)蝉联两届冬奥会奖牌的女子单人滑运动员。  后来,陈露在上的表现被看作花样滑冰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回归之一(oneofthegreatcomebacks)。她在完成自由滑节目后,滑到自己的新教练面前,单膝跪冰鞠躬,以感谢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对她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这个特殊的举动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
技术特点/陈露[花样滑冰运动员]
陈露是1990年代最优秀的女子单人滑业余运动员之一,但她的技术实力并不是同时期最顶尖的。跳跃陈露美国的在1998年冬奥会中出色的完成了后外三周跳接后外三周跳的联合跳跃(3Loop+3Loop),以及后外点冰三周跳接后外半周跳再接后内三周跳的连续跳跃(3Toeloop+1/2Loop+3Salchow+SEQ)这两种难度极高的跳跃动作。俄罗斯的伊琳娜·斯卢茨卡娅也多次在重大赛事中完成了三周跳接三周跳的联合跳跃。日本选手伊藤绿在1992年冬奥会中成功完成了三周半跳,的SuryaBonaly更是在1992年冬奥会上尝试四周跳(但未成功)。  相比而言,陈露的跳跃难度并不高。尽管她早在1991年世锦赛上就完成了接后外点冰三周跳的联合跳跃(3Toeloop+3Toeloop),但在此后的世锦赛和冬奥会中,她没能完成其它类型的三周跳接三周跳的联合跳跃,或者没有编排这些联合跳跃。例如,陈露在做勾手三周跳接的联合跳跃时,有时会根据勾手三周跳的落冰情况决定后面接的后外点冰跳是三周还是两周:如果勾手三周跳落冰较好就接后外点冰三周跳,从而成为接后外点冰三周跳的联合跳跃(3Lutz+3Toeloop);如果勾手三周跳落冰一般就接后外点冰两周跳,从而成为勾手三周跳接后外点冰两周跳的联合跳跃。然而,她从未在世锦赛和冬奥会上成功完成勾手三周跳接后外点冰三周跳的联合跳跃。另外,陈露在她所参加国际业余大赛的最后一个跳跃是1998年冬奥会自由滑的结束跳——后外点冰三周跳接后外点冰三周跳的联合跳跃,但该联合跳跃的第二跳出现了明显的存周(即空中旋转的周数等于或超过两周半、但不足三周)。当时她的竞技状态远不如赛季,因此她在自由滑即将结束时安排这样一个联合跳跃,冒了很大的风险。幸好这个联合跳跃除了第二跳存周外没有别的大问题。  陈露尽管难度上不及同时期的最高水平,但陈露的跳跃动作很标准,反映出其基本功很扎实。例如,她很少出现“Flutz”这种变形的。而同时期的某些,如以技术难度著称的塔拉·利平斯基有时把勾手跳做成了“Flutz”,甚至连在1998年冬奥会夺冠的那套自由滑中也出现了这种动作变形。旋转  不少欧美选手的旋转技术较为全面,因此她们的联合旋转兼顾了难度和美感。而陈露不擅长蹲转,她很少在短节目中采用这一姿势;另外她做联合旋转时经常出现旋转轴在冰面上的移位。这会影响她在联合旋转上的技术得分。步法相对美国选手关颖珊这一类能把步法同时做到复杂和美观的选手而言,陈露的步法比较简单,有时因为直线接续步和燕式接续步难度不高而影响技术得分。
艺术才华/陈露[花样滑冰运动员]
陈露与丈夫1990年代有三位获得世锦赛金牌和冬奥会奖牌的女子单人滑运动员因出众的艺术才华被广泛认可。她们是乌克兰的(Oksana Baiul,1993年世锦赛冠军、1994年冬奥会冠军)、中国的陈露(1995年世锦赛冠军、1994年和1998年冬奥会季军),以及美国的关颖珊(1996年和1998年世锦赛冠军、1998年冬奥会亚军)。陈露是这三人中年龄最大的,也是艺术风格最多样的。在1990年代通行的6.0分评分体系里,如果某裁判给两位选手短节目的技术分和艺术分之和相等,则技术分高者名次靠前;如果某给两位选手自由滑的技术分和艺术分之和相等,则艺术分高者名次靠前。尽管陈露的技术实力不是最强,由于自由滑比短节目更重要,她依靠艺术表现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席之地。除了由身体摆出的各种姿势和恰当的面部表情,她还通过从到指尖的灵活多变来表达音乐,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艺术魅力。这成为了她和同时代很多女子单人滑业余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区别。另外,陈露还有个人独创的动作造型,在联合旋转中出现。身体各部位的详细分解动作如下:在冰上旋转时,右腿向前右侧弯曲作半蹲状,同时抬起左腿并将脚踝放在右腿上;上身略向前弓;左臂举过头顶并与旋转轴呈约135度角,右臂与旋转轴呈约45度角,使两只手臂在一条直线上;仰头。该造型来自中国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人像。这个特殊的旋转造型是陈露的招牌动作,在她参加1992年世锦赛时就已出现。此后,她的很多著名节目中都包含了这个动作,如1995年世锦赛自由滑的第1分04秒,1996年世锦赛自由滑的第3分41秒,以及1998年冬奥会自由滑的第2分47秒。陈露在艺术表现方面的是1994年。此前,尽管她的艺术分并不低,不少人还是把她当作“跳跃的豆子”(theJumpingBean),这或许是因为那个时候能够在各大国际赛事中出色完成多个三周跳的女运动员并不多见。直到1994年以后,她独具特色的艺术才华逐渐被广泛认可。陈露1994年后,陈露在短节目和自由滑的音乐风格明显改变,赛季自由滑、赛季短节目和赛季自由滑的音乐都有显著的风情。这三个赛季中,她的短节目和自由滑音乐如果一个有西方风格,另一个必定有东方特色。显示出她试图在发源于西方的花样滑冰运动中结合自己的亚洲背景,融入一些从前很少出现的新元素——同时将面对这样的风险,即西方裁判和观众也许无法很好的理解东方文化,从而可能会影响她的艺术得分。然而,她成功了。在1995年世锦赛中,她的自由滑选曲是电影《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的配乐。在这套自由滑中,她有一段长达1分11秒的冰上舞蹈(背景音乐是《末代皇帝》的主题曲),在场的观众忍不住附和着音乐为她打拍子。尽管她的自由滑节目只有五个三周跳,数量上不如其他几位竞争者,但裁判们认可了她所表现出来的浓郁的东方风情,给出了一系列艺术分高分。于是,这套华丽绚烂的自由滑不仅让年仅18岁的陈露成为当年的世界冠军和中国第一位(亚洲第三位)获得该荣誉的运动员,也成为她整个运动员生涯中最著名的节目之一。1995年世锦赛的巨大成功令她倍受鼓舞,给她更多的信心来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1996年世锦赛短节目,陈露选择的音乐是(SpringBreeze),一首具有古典音乐风格的台湾民谣(邓雨贤作曲,五声调式),这是世锦赛上首次出现有台湾文化背景的音乐。在这套短节目中,她通过不断变幻手臂和身体的各种姿势充分展示了歌曲的意境。她的精彩演绎得到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以及裁判打出的2个5.9分和5个5.8分的艺术分。这是她在冬奥会和世锦赛中成绩最好的短节目。她的自由滑音乐是世界名曲——《拉赫曼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Rachmaninoff'sPianoConcertoNo.2,secondmovement),历史上已经被其他花样滑冰选手通过多种方式演绎过。她只有更深入的领悟、更专注的表演,才能超越之前其他选手演绎的版本。结束后,观众的掌声和赞叹声一直持续到裁判公布她的得分。9名裁判的分中,有4人给了5.8分,3人给了5.9分,2人更是给了6.0分的满分——这是自女子单人滑全面进入三周跳时代后第二次在奥运会或世锦赛中出现极为罕见的艺术分满分,因此不少现场的观众起立为她鼓掌欢呼。这套自由滑成为了她最知名的节目,是花样滑冰历史上的经典之作。陈露1997年世锦赛,陈露的短节目音乐是“TakeFive”,著名爵士乐,又换了一种新的风格。然而,技术环节的严重失误几乎毁了这套节目。陈露因此跌到了业余运动员生涯的最低点。1998年冬奥会,她的短节目音乐是探戈名曲——《再会诺尼诺》(AdiosNonino)。这套短节目中,她再一次突破了个人以往的艺术风格,将一位女郎的性感妩媚演绎得惟妙惟肖。因此,这套短节目成为她风格最为特别的节目。她的自由滑音乐来自华人地区家喻户晓的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ButterflyLovers)。这是她的最后一场国际业余大赛,和历史上很多富有艺术才华的花样滑冰选手一样,此时的她早已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中去。伴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她将女主角祝英台的快乐、悲伤、抗争和憧憬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像是在演绎自己作为业余运动员的人生。当音乐停止后,百感交集的她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激动得泪流满面,久久的跪倒在冰面上。这套自由滑节目是她艺术表现最强烈的一次,现场的9名裁判认可了她的倾情演绎,给她打出了8个5.8分和1个5.7分的全场第三高的艺术得分。此后,她告别了影响她一生的花样滑冰国际业余大赛。因为陈露在冰上精彩演绎了《梁祝》女主角祝英台为恋人殉情并蜕变成的经典悲剧,观众与媒体送给她“冰上蝴蝶”的雅号。迄今,冰上蝴蝶仍为滑冰界耳熟能详的知名运动员。
参赛历史/陈露[花样滑冰运动员]
业余运动员时期:陈露赛季(12-13岁)第一名,1990年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
赛季(13-14岁)第三名,1991年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布达佩斯)第12名,1991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德国)第一名,1991年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赛季(14-15岁)第四名,冠军系列赛(后更名为大奖赛)美国站(美国)第三名,1992年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加拿大赫尔)第六名,1992年第十六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国阿尔贝维尔)第三名,1992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美国奥克兰)第一名,1992年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赛季(15-16岁)第三名,1993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布拉格)第一名,1993年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赛季(16-17岁)第一名,冠军系列赛(后更名为大奖赛)加拿大站陈露第三名,1993Piruetten(挪威哈马尔)第三名,1994年第十七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挪威利勒哈默尔)因伤退出,1994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日本千叶)第一名,1994年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
赛季(17-18岁)第一名,冠军系列赛(后更名为大奖赛)日本站(日本盛冈)第一名,199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英国)第一名,1995年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赛季(18-19岁)第二名,Tri-CitiesPro-Am'95第三名,BestoftheBest'95(美国东拉瑟福德)第一名,1996年亚洲冬季运动会(中国哈尔滨)第二名,冠军系列赛(后更名为大奖赛)美国站(美国底特律)第二名,冠军系列赛(后更名为大奖赛)法国站(法国波尔图)第一名,冠军系列赛(后更名为大奖赛)日本站(日本)第四名,冠军系列赛(后更名为大奖赛)总决赛(法国巴黎)第二名,1996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加拿大埃德蒙顿)第一名,1996年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赛季(19-20岁)第25名,1997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洛桑)第一名,1997年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陈露赛季(20-21岁)第四名,大奖赛法国站(法国巴黎)第三名,大奖赛日本站(日本长野)第三名,1998年(日本长野)第一名,1998年中国花样滑冰全国比赛
职业运动员时期:年(21-24岁)第四名,1998FirstUnionGrandSlamofSkating(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第四名,1998MastersofFigureSkating(美国)第二名,1998U.S.ProChallenge(美国)第四名,1998WorldProfessionalChampionship第一名,1999KeriLotionFigureSkatingClassicw/Team第二名,1999USAvs.WorldFigureSkatingChallengew/Team(美国华盛顿)第五名,2000GrandSlamofSkating:TheSuperTeamsChallengew/Victor
奥运火炬手/陈露[花样滑冰运动员]
陈露:用圣火传递关爱陈露日,“东方明珠”迎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里,熊熊燃烧的“祥云”圣火照亮了上海市民的脸庞,也以另一种方式传递了人们对灾情的关注。我国著名花样滑冰运动员陈露,作为三星火炬手,高举圣火,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向世人展现了风采、传递了关爱。奥运圣火传递的当天,道路两边人头攒动。很多人打出了“关注四川、关注灾区”的标语,而有着“冰上蝴蝶”之称的陈露,在传递完火炬之后,也向记者表示希望人们关注灾区,呼吁人们为救灾、抗灾贡献力量。
“奥运火炬传递的距离,很短也很长。我希望不仅传递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也希望通过火炬传递关爱,让更多人的目光和力量聚集到四川灾区,为我们的同胞点燃希望和未来之光。”完成了自己火炬传递使命的“冰上蝴蝶”陈露,道出这番肺腑之言。作为国内著名的女子花样滑冰选手,陈露曾经代表中国队参加了1990年、1994年冬奥会,实现了中国花样滑冰奖牌零的突破。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在一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乐曲中,陈露以一套完美而精湛的动作,演绎了女主角为恋人殉情并蜕变成蝴蝶的爱情悲剧。伴随着最后“化蝶”后在冰面上长跪不起的一幕,一块来之不易的奥运会铜牌挂在她颈间。从此,她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冰上蝴蝶”。虽然与她失之交臂,但她奥运金牌的梦想永不破灭。自从退役以来,陈露一直从事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目前,陈露在深圳创建的“缤纷万象滑冰场”已被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定为南方训练基地,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此次参加上海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陈露感慨良多。在火炬传递前夕,她刚从湖南参加完赈灾义演,而在早先召开的火炬手接待大会上,陈露不仅表示将向四川灾区捐款,还倡议大家共同行动,为灾区人民献上爱心。她向记者表示,目前四川的地震灾害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火炬传递将奉献关爱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个人,也希望用奥运精神激励人们坚强面对,共渡难关。事实上,陈露心系灾区、传递关爱的行为也正与三星的企业理念相一致。据悉,截至5月21日,中国三星向地震灾区捐助金额达到3450万元人民币,以及价值100万元的赈灾物资。其中,于5月16日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三星通过韩国红十字会转达中国的1.5万套被褥于5月21日送达四川。由各位员工自发提议并在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三星公司组织的募捐活动,目前为止募集到的资金已经超过450万元。有些分公司通过地区对策委员会把筹集到的款项捐给了地方红十字会,其余地区也计划以地区对策委员会和员工代表为核心,把募集到的款项转交给地方红十字会或地方政府。同时,在四川工作的三星员工已经着手开展灾区电子产品检查和维修以及灾区重建等活动。
明星轶事/陈露[花样滑冰运动员]
陈露陈露的母亲是运动员,父亲陈喜勤是教练。陈家有三个女儿,陈露排行老三。陈露的英文名字是LuChen,一些西方媒体和观众喜欢称她“Lulu”。陈露身高163cm,在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运动员中属于个子较高的一类。高个子的女运动员因重心偏高,相对不利于完成高难度的跳跃动作;但完成同等难度的跳跃动作,却比矮个子的女运动员更富观赏性。这与女子体操运动极为相似。正如人有惯用右手和惯用左手之分一样,花样滑冰运动员根据个人完成跳跃动作的习惯也分为逆时针旋转和顺时针旋转两种类型。陈露与大多数花样滑冰运动员相同,是采用逆时针旋转完成跳跃动作。陈露在短节目和自由滑的第一个跳跃动作,常常是勾手三周跳,或者是含有勾手三周跳的联合跳跃。除了1996年和1997年世锦赛,陈露参加的所有世锦赛和冬奥会中,每次短节目的成绩都不如自由滑的成绩,即她往往在自由滑阶段追赶和超越短节目阶段排在她前面的若干选手。陈露在1995年世锦赛自由滑中所穿的服饰,是由她的艺术编导TollerCranston设计的。陈露[花样滑冰运动员]陈露近况:陈露和她的丈夫丹尼斯(俄罗斯花样滑冰双人运动员)在的一家花样滑冰担任总监。前一段出任了俄罗斯索契的申奥(冬奥)形象大使,并取得了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主办权。陈露07年还为中国花样滑冰国家队运动员许斌姝编排了一套表演节目。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3次
参与编辑人数:1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51:11
贡献光荣榜
陈露[花样滑冰运动员]冬奥荣耀之冰上蝴蝶陈露:“镜”中奇缘舞翩跹
1995年花滑世锦赛女单冠军,中为陈露
陈露(左)和混血女儿
初春的上海,花样滑冰世锦赛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光洁如镜的冰面上,中国首位花滑世界冠军、“冰上蝴蝶”陈露翩跹起舞,一下子将开幕式上的观众带回到整整20年前--1995年的英国伯明翰,她为中国首夺花滑世锦赛女单冠军的那晚。
镜子,可能是陈露最易忽视又亲密无比的朋友。童年在长春,透过镜子般晶莹的玻璃窗户,家不远处的露天冰场开启了她与花滑最初的缘分;最沮丧难过时,她对着镜子用坚定的语气告诉自己“我可以”,从而换来98年长野冬奥会上最完美的复出;前几天,正准备花滑演出的女儿,一手端着化妆盒,一手举着口红,冲着小镜子格外认真地涂抹起来……这一幕,似曾相识。
“当年我就是国家队”
一早就是注定的。
76年冬天,冰球前队长与乒乓球女将组成的体育世家迎来了第三个女儿。陈露还记得第一次上冰的情景:“两个姐姐驾着我,两圈之后就能走了。”那种驰骋带来的眩晕、凉风拂过脸庞的畅快让小陈露着了迷,“后来每天都让爸爸跟邻居家借冰鞋。”
家门口的露天冰场成了她最爱去的地方,哪怕轮到这群业余孩子们上冰时已是半夜12点之后。“每天两点起床,爸妈一说‘训练啦’,我一下子就起来了。”如果用电影语言来还原,镜头里这个已经会两种三周跳的小姑娘,倏地一下,帽子飞了出去;为了不让脖套被鼻子的呵气冻住,一定要过一小会把它转一圈儿;而画外音可以是跟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后座上长竹子做的画圆器“噔噔噔噔”拖地的动静……
“真是冷啊!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就不会觉得这是苦的。”除了这些现在被陈露点评为“好玩儿”的小故事,最让她难忘的还有家人的付出。为了减缓刀刃的损耗速度,陈爸爸每天都要用油石棍磨冰刀足足三小时,“真的是铁杵磨成针,最开始是圆的,后来磨得比小手指都细。”
很快陈露就滑出了名堂,爱跳舞的她在考军艺和继续滑冰之间毅然地选择了后者,更成了中国花样滑冰队成立之初唯一的一位正式队员,“当年是‘两道一单’,‘两道’是大道和短道,还有一个单人滑,当年我就是国家队。”
正是这根“独苗”,为祖国实现了一次次零的突破。先是于1990年的世青赛上斩获女单铜牌;1994年,18岁的陈露又在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获得季军;一年后,伴随着电影《末代皇帝》的配乐,陈露力压美国名将关颖珊等登上伯明翰世锦赛的最高领奖台,而中国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世界冠军的殊荣至今仍只属于她一人。
每天都走在悬崖边上
国外冰迷们亲切地喊她“Lulu”,国内各种报道里更喜欢称之为“冰上蝴蝶”,难忘其在98年长野冬奥会上随《梁祝》起舞的动人画面。而台上台下,陈露都正在演绎着“破茧成蝶”的故事。
问鼎世锦赛后,陈露却陷入了困境。一度退出大奖赛、挥别合作15载的恩师李明珠;1997年更是跌至最低谷,当年世锦赛仅列25位的她无缘直接获得奥运会席位……“那是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日子。从身体机能来看是最鼎盛的时候,是外界的干扰造成了运动成绩的直线下滑,自信心摔得粉碎,重拾自信的过程非常艰难。一想到训练和比赛,就会止不住地大哭,情绪的波动非常大。每天都在随时崩溃的边缘,像是在悬崖边上行走,好像一失足就会摔得粉身碎骨。镜子里有两个“陈露”,在拉锯着、对抗着。
“你知道自己可以,但不知道是否能坚持下去。天天给跟自己对话,你还要继续吗?你能行吗?”好在仿佛是与生俱来的,陈露的内心马上就会有另一个声音毫不犹豫地告诉她,“我可以!我一定行!”
于是,当一曲终了,通过落选赛第一名踏上长野冬奥会舞台的陈露久久地跪于冰面,早已泪流满面。“跟蝴蝶的整个过程非常相似,我也是从那之后,对破茧成蝶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凭借这枚宝贵的铜牌,她成为亚洲第一位蝉联两届冬奥会奖牌的女子单人滑运动员!担任NBC解说的美国男子单人滑奥运冠军斯科特-哈密尔顿不由感慨:“What a comeback!”
那一刻,她不仅是在重现那段传奇的东方故事,更是真实在演绎属于自己的蜕变。“冰上蝴蝶”用这样的方式,动情地完成了职业生涯的谢幕演出。
最美的“北冰南展”推广人
与花滑的缘分还在继续。
一不找老外,二不找同行。这是当初陈露对另一半的要求,但当真爱来临时,一切规则都不复存在。2005年,陈露与相恋五年的92年冬奥会双人滑亚军、俄罗斯人丹尼斯-潘采夫,在深圳迈入婚姻的殿堂。
两人的牵手竟是因为一块薄荷糖。2000年,在美国参加巡回演出的大巴上,陈露拿着最后一块薄荷糖问周围的人有谁要吃,见大家都不感兴趣,她直接放到了自己嘴里。可没想到这时一旁的丹尼斯才说:“我要吃”。陈露很是为难,帅小伙突然靠了过来。“他吻了我一下,把我的薄荷糖拿走了……其实我先生是比较含蓄的人,也不知道那次哪来的勇气。”陈露甜甜一笑。
后来陈露才知道,原来还在当运动员时“洋老公”就跟队友们一起给她起过外号,“当时我是短头发嘛,他们叫我‘Chinese Boy’(中国男孩),太坏了!”如今儿子已经八岁,女儿也五岁多了,丹尼斯更是一路从美国追随爱妻到了中国。
当年一次与大公司合作的商业项目,开启了陈露对滑冰俱乐部的尝试。在深圳这个从来不下雪的南方特区,历时11年的探索,无疑让她成为了“北冰南展”的最美代言人。再过两个月,位于北京朝阳体育中心的“陈露国际滑冰俱乐部”也将落成。
她的愿望很简单,希望更多的人感受到花样滑冰,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不断摔倒,站起来,重新前行……这就是人生的缩影。通过学习花滑,可以让孩子们学会怎么去面对成功和失败。”有时望着冰场上旋转飞舞的学员,听小女儿吵着说“我要练,要不别人要超过我了”……陈露的嘴角总会轻轻上扬,眼前的孩子不正是年轻时的自己吗?(何霞)
责任编辑:温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样滑冰陈露个人资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