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变换里n分之一 求和公式式中n为什么不取-1到0

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求助】有关于数字信号处理抽样Z变换的问题【已搜无重复】
序列x(n)对应的Z变换为X(Z),
那么对其进行M抽样后的序列x(Mn)对应的Z变换应该如何计算。
PS:这不是简单的变量代换,因为抽样后的序列有采样点丢失,
求和的范围会发生改变。
希望大家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是新虫,谢谢。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 1、
,该序列是
A.非周期序列 B.周期N2、 序列x(n)??aA.3、 对
C.周期N?6?
D. 周期N?2?
u(?n?1),则X(Z)的收敛域为
x(n)(0?n?7)和y(n)(0?n?19)分别作20点DFT,得X(k)和Y(k)F(k)?X(k)?Y(k),k?0,1,?19,f(n)?IDFT[F(k)],n?0,1,?19, n在
范围内时,f(n)是x(n)和y(n)的线性卷积。
4、 x1(n)?R10(n),用DFT计算二者的线性卷积,为使计算量尽可能的少,应使DFT的长度N满足
x2(n)?R7(n),
5.已知序列Z变换的收敛域为|z|&1,则该序列为
A.有限长序列
B.右边序列
C.左边序列
D.双边序列 二、 填空题(每题3分,共5题)
1、 对模拟信号(一维信号,是时间的函数)进行采样后,就是
信号,再进行幅度量化后就是
信号。 2、要想抽样后能够不失真的还原出原信号,则抽样频率必须
,这就是奈奎斯特抽样定理。 3、对两序列x(n)和y(n),其线性相关定义为
4、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 5、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滤波器的基本结构有直接Ⅰ型,
,______ 和
三、x(n)??n
求该序列的Z变换、收敛域、零点和极点。(10分)
1?z?11?2z?1
,1?z?2 的反变换。(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2分,每小题3分)
1、x(n)?cos(0.125?n)的基本周期是
。 (A)0.125
2、一个序列x(n)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变换定义为
X(e)?X(z)?
X(k)??x(n)e?j2?nk/N
X(zk)??x(n)A?nWkn。
3、对于M点的有限长序列,频域采样不失真恢复时域序列的条件是频域采样点数N
。 (A)不小于M
(B)必须大于M
(C)只能等于M
(D)必须小于M。 4、有界输入一有界输出的系统称之为
(A)因果系统
(B)稳定系统
(C)可逆系统
(D)线性系统。 三、填空题(本大题10分,每小题2分)
1、在对连续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时,频谱分析范围受
速率的限制。 2、
3、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如果对于任意时刻n0,系统在该时刻的响应仅取决于在时刻及其以前的输入,则称该系统为
4、对一个LSI系统而言,系统的输出等于输入信号与系统单位采样响应的线性
5、假设时域采样频率为32kHz,现对输入序列的32个点进行DFT运算。此时,DFT输出的各点频率间隔为
Hz。 七、综合题(本大题20分)
已知连续时间信号xa(t)
?cos(16000?t),用T?1/6000对其采样。
(1)求最小采样频率; (2)图示其频谱特性;
(3)分析其频谱是否有混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对连续信号均匀采样时,要从离散采样值不失真恢复原信号,则采样角频率Ωs与信号最高截止频率Ωc应满足关系(
) A.Ωs&2Ωc
C.Ωs&Ωc D.Ωs&2Ωc
2.下列系统(其中y(n)为输出序列,x(n)为输入序列)中哪个属于线性系统?(
) A.y(n)=y(n-1)x(n)
B.y(n)=x(n)/x(n+1) C.y(n)=x(n)+1 D.y(n)=x(n)-x(n-1) 3.已知某序列Z变换的收敛域为5&|z|&3,则该序列为(
A.有限长序列
B.右边序列
C.左边序列 D.双边序列 4.实偶序列傅里叶变换是(
A.实偶序列
B.实奇序列
C.虚偶序列
D.虚奇序列 5.已知x(n)=δ(n),其N点的DFT[x(n)]=X(k),则X(N-1)=(
C.0 D.-N+1
6.设两有限长序列的长度分别是M与N,欲通过计算两者的圆周卷积来得到两者的线性卷积,则圆周卷积的点数至少应取(
C.M+N+1 D.2(M+N) 7.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为周期连续函数 B.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为周期连续函数 C.离散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为周期连续函数 D.离散周期信号的频谱为周期连续函数
8.下列各种滤波器的结构中哪种不是I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 A.直接型
C.频率抽样型
D.并联型 9.下列关于FIR滤波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IR滤波器容易设计成线性相位特性 B.FIR滤波器的脉冲响应长度是无限的 C.FIR滤波器的脉冲响应长度是确定的
D.对于相同的幅频特性要求,用FIR滤波器实现要比用IIR滤波器实现阶数低 10.下列关于冲激响应不变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数字频率与模拟频率之间呈线性关系
B.能将线性相位的模拟滤波器映射为一个线性相位的数字滤波器 C.具有频率混叠效应
D.可以用于设计低通、高通和带阻滤波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6.线性移不变系统是因果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_______。
17.傅里叶变换的四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8.使用DFT分析模拟信号的频谱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栅栏效应和________。 19.下图所示信号流图的系统函数为________。
20.对于N点(N=2)的按时间抽取的基2FFT算法,共需要作________次复数乘和________次复数加。 四、计算题
23.(10分)考虑一个具有系统函数H(z)?1?z?4
的稳定系统。
1)求系统的零点和极点,并作出图表示; 2)画出系统的级联型结构图。
24.(10分)有一用于频谱分析的FFT处理器,其抽样点数必须是2的整数次幂,假定没有采用任何特殊的数据处理措施,已知条件为:1)
频率分辨率小于10Hz;2)信号最高频率小于4kHz。试确定以下参量: 1)最小记录长度tp; 2)最大抽样间隔T;
3)在一个记录中的最少点数N。
25.(10分)将双线性变换应用于模拟巴特沃兹滤波器Ha(s)
式中模拟巴特沃兹滤波器的3dB截止频率为 Ω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对连续信号均匀采样时,要从离散采样值不失真恢复原信号,则采样周期Ts与信号最高截止频率fh应满足关系
,设计一个3dB截止频率?c
的一阶数字滤波器。(注:
D.Ts&1/(2fh)
2、下列系统(其中y(n)为输出序列,x(n)为输入序列)中哪个属于线性系统?(
B.y(n)=x(n)x(n+2)
C.y(n)=x(n)+2
D.y(n)=x(n2
3、已知某序列z变换的收敛域为|z|&1,则该序列为(
A.有限长序列
B.右边序列
C.左边序列
D.双边序列
4、设两有限长序列的长度分别是M与N,欲用圆周卷积计算两者的线性卷积,则圆周卷积的长度至少应取(
5、计算N=2L
(L为整数)点的按时间抽取基-2FFT需要(
)级蝶形运算。
6.、因果FIR滤波器的系统函数H(z)的全部极点都在(
7、下列对IIR滤波器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n)是无限长的
B.结构必是递归型的 C.系统函数H(z)在有限z平面(0&|z|&Q)上有极点
D.肯定是稳定的
8、线性相位FIR滤波器主要有以下四类
(Ⅰ)h(n)偶对称,长度N为奇数
(Ⅱ)h(n)偶对称,长度N为偶数 (Ⅲ)h(n)奇对称,长度N为奇数
(Ⅳ)h(n)奇对称,长度N为偶数 则其中不能用于设计高通滤波器的是(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序列x(n)
?n)的周期是
。 2、序列R4(n)的Z变换为__
____,其收敛域为____
__。 3、对序列 x(n)??(n?n0),0?n0?N
的N点的DFT为
4、用DFT对连续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和DFT的分辨力。 5、下图所示信号流图的系统函数为H(z) =_____
6、有一模拟系统函数Ha(s)
,已知采样周期为T,采用脉冲响应不变法将其转换为数字系统函数H(z)是
7、在利用窗函数法设计FIR滤波器时,一般希望窗函数能满足两项要求:①
。但是,一般来说,以上两点很难同时满足。
8、IIR滤波器的有限字长效应与它的结构有关,
结构的输出误差最小,
结构输出误差其次,
结构的输出误差最大。
五、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一个三阶巴特沃思数字低通滤波器,采样频率1.2kHz,截止频率为400Hz 。要求⑴求该数字滤波器的系统函数,并画出其级联型结构;(归一化的三阶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的模拟系统函数为
六、用矩形窗设计一线性相位低通FIR滤波器,设计要求:(1)若截止频率?C、窗口长度N为已知,求该滤波器的单位抽样响应;(2)若?C
1?2s?2s2?s3
?0.25? ,N=33,
?anu(n)的Z变换为
,x(n?3)的Z变换是
2.设采样频率fs?1000Hz,则当?为?/2时,信号的模拟角频率?和实际频率f分别为。 3.N点序列x(n)的DFT表达式为
,其物理意义是
1.序列x(n)
4.序列x(n)和h(n),长度分别为N和M(N&M),二者线性卷积的长度为
N点循环卷积中混叠的点有
个,循环卷积与线性卷积的关系是
5.全通系统的极零点分布特点是
三、分析计算题:(共 50分) 1.(15分)已知序列x(n)?{?1,2,?3,2,?1},n=0,1…,4 (1) 该序列是否可以作为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为什么?
(2) 设序列x(n)的傅立叶变换用
X(ej?)表示,不用求X(ej?),分别计算X(e
) 、X(ej?)、?X(ej?)d?、
(3) 求x(n)与序列
y(n)?R4(n)的线性卷积及7点循环卷积。
2.(15分)已知一因果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21?z?1?z525
试完成下列问题:
(1) 系统是否稳定?为什么?
(2) 求单位脉冲响应h(n) (3) 写出差分方程;
(4) 画出系统的极零图; (5) 画出系统的所需存储器最少的实现结构。关于傅立叶变换推导对于exp(i*2*pi*r*n/N)从n=0到n=N-1求和,为何当r不等于mN时,其求和为零?m是任意整数
以下是一个证明方法:把n=0对应的数记为a0,n=1对应的记为a1,等等.那么这N个数为方程x^N=1的所有解.也就是说x^N - 1 = (x-a0)*(x-a1)* ...*(x-aN)所以 -(a0+a1+...+aN) 等于式子 x^N-1 的x^(N-1)的系数,所以为0.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西格玛求和那个式子第二步m=0到n 为什么等于第三步m=1到n啊,没看懂.概率论&
我说是打印错误,你相信吗
第三行错了,依然是m=0开始
艹,原来如此,真害人啊,我刚学百思不得其解,烦死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z变换的意义是什么?
z变换的意义是什么?
09-10-18 &
快速傅氏变换是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它是根据离散傅氏变换的奇偶虚实等特性对离散傅立叶变换的算法进行改进获得的它对傅氏变换的理论并没有新的发现但是对于在计算机系统或者说数字系统中应用离散傅立叶变换可以说是进了一大步设x(n)为N项的复数序列由DFT变换任一X(m)的计算都需要N次复数乘法和N-1次复数加法而一次复数乘法等于四次实数乘法和两次实数加法一次复数加法等于两次实数加法即使把一次复数乘法和一次复数加法定义成一次“运算”(四次实数乘法和四次实数加法)那么求出N项复数序列的X(m),即N点DFT变换大约就需要N2次运算当N=1024点甚至更多的时候需要N2=1048576次运算在FFT中利用WN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把一个N项序列(设N=2k,k为正整数)分为两个N/2项的子序列每个N/2点DFT变换需要(N/2)2次运算再用N次运算把两个N/2点的DFT变换组合成一个N点的DFT变换这样变换以后总的运算次数就变成N+2(N/2)2=N+N2/2继续上面的例子N=1024时总的运算次数就变成了525312次节省了大约50%的运算量而如果我们将这种“一分为二”的思想不断进行下去直到分成两两一组的DFT运算单元那么N点的DFT变换就只需要Nlog2N次的运算N在1024点时运算量仅有10240次是先前的直接算法的1%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搜了一下,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具体的还要看你选择什么学校。搜来的比较长,把文档传上来好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1、 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就业领域:  (1)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2)数控编程与加工;  (3)机械设计与制造;  (4)机械电子工程;  (5)机械设备与管理;  (6)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国策,使我国迅速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大国。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已成为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需要大量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辅助设计,又能应用数控技术进行制造的人才非常紧缺,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machine design),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各产业对机械的性能要求不同而有许多专业性的机械设计,如纺织机械设计、矿山机械设计、农业机械设计、船舶设计、汽车设计、机床设计、压缩机设计、内燃机设计、汽轮机设计、泵设计等专业性的机械设计分支学科。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该学科培养从事机械设计、机械系统性能分析和相关理论研究的人才。本学科强调坚实宽广的基础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学习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包括近代设计方法(如智能设计、并行设计)、机器人机构学理论、机电磁一体化理论等。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1、智能设计理论及其应用智能设计是智能工程方法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智能工程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系统工程、现代管理以及复合知识建模方法等理论,对复杂系统和过程的知识自动化处理和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的计算机应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复杂系统建模、复合知识模型建立及处理、优化理论、智能空间布局、智能交通、智能控制与设计、先进制造技术及过程故障诊断等。2、机器人学机器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高科技交叉学科,其研究的领域广,内容多,涉及到机器人机构学、机械设计、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机器人机构学、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和机器人运动智能控制等,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及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为研究目标。3、机电磁一体化理论及应用机电磁一体化是一门涉及到机械、电子、磁学、纳米科学、医学等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1. 微机电系统(MEMS)的理论及应用研究。2. 现代磁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3. 研究电磁场的数值计算。4. 磁性液体功能材料的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如:低温、高温、大直径等特殊条件下的磁性液体密封;磁性液体传感器;磁性功能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纳米磁性液体的制备及流变学特性;磁性液体动力学理论。5. 研究磁流变液的理论及应用。4.现代机械传动理论与技术现代机械传动主要针对现代机械高速、重载和高精度等特点,研究新型机械传动设计方法和技术,以满足现代机械的性能要求,研究内容包括高承载能力齿轮传动原理与设计、限滑差动传动原理与技术、防松紧固件设计理论等。  机械设计大体可分为 :  ①新型设计(开发性设计)。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可行的新技术,设计未曾有过的新型机械,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  ②继承设计。根据使用经验和技术发展对已有的机械设计更新,以提高性能、降低制造成本或减少运行费用。  ③变型设计。为适应新的需要对已有的机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删,从而发展出不同于标准型的变型产品。  机械设计的主要程序为:  ①根据用户订货、市场需要和新科研成果制定设计任务。  ②初步设计。包括确定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形式,进行运动设计、结构设计并绘制初步总图以及初步审查。  ③技术设计。包括修改设计(根据初审意见)、绘制全部零部件和新的总图以及第二次审查。  ④工作图设计。包括最后的修改(根据二审意见)、绘制全部工作图(如零件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等)、制定全部技术文件(如零件表、易损件清单、使用说明等)。  ⑤定型设计。用于成批或大量生产的机械。对于某些设计任务比较简单(如简单机械的新型设计、一般机械的继承设计或变型设计等)的机械设计可省去初步设计程序。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对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执行机构、控制器、检测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本专业以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本学科点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运载工具控制工程、传感与测控技术、流体传动及控制、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1.运载工具控制工程运载工具控制工程主要研究航天、航空、船舶、兵器、铁路等行业运载工具的控制问题,内容涉及电液伺服控制和电机拖动中的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重点研究运载工具的数字控制、冗余控制,以及现场总线的应用问题。2.传感与测控技术传感与测控技术主要研究机电系统的电量与非电量状态参数的检测技术(包括智能仪器与设备的研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追踪国际上该领域内先进技术与方法,如现代传感器、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模糊识别、图象处理等技术,实现对机电系统的状态评估与监控,保障系统安全可靠,提高运用效率,并为建立机电设备的“状态修”提供科学技术保障。3.流体传动及控制流体传动及控制方向主要研究机电液气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液压伺服控制、电液比例控制、模糊控制等理论为基础,研究机电液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和控制方法;研究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的静、动态特性;研制新型机电一体化系统装置和传动介质的净化及污染控制装置等。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主要研究机电系统的各种控制方法、机械量及电量的检测方法、机电液执行元件的传感器性能、微计算机及接口技术、系统集成与优化,根据设计要求,设计系统特有的工作机构,选择适宜的动力与传动装置、检测装置、控制器和微计算机,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和优化配置。应用数值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对机电系统进行空间干涉检验、模拟运行、动力强度校核和性能外观评价。该方向另外一个研究特色是机器人控制技术,主要研究机器人的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及机器人运动的智能控制方法,致力于提高和完善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着重开发机器人的视觉、触觉及临场感应功能及其工程应用,主要研究对象为并联机器人和串联机器人。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专业内容:电子材料是电子信息工业的基石。该专业侧重于半导体材料、敏感材料、光电材料及电子陶瓷材料以及相关元器件的研究和制备,是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主要学习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各种功能效应及其机理,学习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的结构理论、设计、工艺原理、制备技术及测试分析技术。    课程设置: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半导体物理、电子功能材料及元器件、结晶学、电介质物理、微观分析与表面分析技术以及相应的实验等。    适应领域:适合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半导体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企业生产部门的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的研制、设计、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专业前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是电子工业、信息工业、机械、航天、国防、自动化等各领域的基石,并对农业、医疗卫中、环保等领域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它的发展对其他各学科的发展都会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本专业将继续发挥在半导体材料、敏感材料及器件、热力学和表面科学等方面在国内的优势,培养的高技术人才将会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其更大作用。微电子技术专业专业概述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半导体材料、器件、工艺、集成电路原理、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主要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测试、封装、版图设计及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等半导体制造行业急需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半导体制造方面的动手能力为第一,根据半导体制造业设备自动化的特点加强学生电子技术、计算机、设备维护等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较大的专业发展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理论课:半导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与测量、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制造技术、微电子封装技术、半导体可靠性技术、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路设计、电工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工程化学、电路CAD基础、可编程逻辑器件、专业英语、电子测量、单片机原理、品质管理。   主干实践课:集成电路制造实训、半导体器件测量实训、半导体器件课程设计、半导体工艺课程设计、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微电子综合课程设计、电工实训、电子整机装配实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电路CAD课程设计。   专业证书   大学英语三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劳动部颁发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调工中级证书(或半导体芯片制造中级工)等。   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微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半导体芯片制造、封装与测试、检验、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工艺改进以及中小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技术工作,生产管理和微电子产品的采购、销售及服务工作。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态电子学”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核与支柱。本学科主要研究内容:(1) 信息光电子学和光通讯。(2) 超高速微电子学和高速通讯技术。(3) 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功率集成电路。(4) 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物理。(5) 现代集成模块与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方向简介:     信息光电子学和光通讯  研究内容:具有全新物理思想和创新性器件结构的高效半导体激光器、高效高亮度发光管和新型中远红外探测器,研究光通讯、光电信号、图象处理,研究光电探测、控制等激光、发光、红外光电子信息技术和应用系统。本方向有项目博士后流动站。  超高速微电子学和高速通信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具有全新物理思想和结构的异质结超高频(高速)器件及超高频(高速)电路,特别是超高频低噪声SiGe/Si HBT、IC和光通讯、移动通讯、高速计算相关的电路和通讯应用系统,具有极重要科学价值和极广阔的应用前景。  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功率集成电路  本方向包括两方面研究内容:电力电子器件与灵巧功率集成电路研究以及微波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微波集成电路研究。分别简介如下:   电力电子器件与灵巧功率集成电路研究的根本用途是进行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它的应用已渗透到通讯、机电一体化等各个领域。本室在从事处于国际前沿地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不少具有国际创新思想的新的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如:新结构的超高速双极功率开关管、新结构超低损耗IGBT、新结构高速集成电路等。  微波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微波集成电路研究是微波通讯、雷达、各种军事电子对抗等微波设备与系统的心脏。本研究室正在从事着具有国际创新结构的新器件及集成电路的研究。   半导体器件可靠性   本方向从事微电子器件可靠性物理的研究(各种类型的分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模块)。可靠性被列为四大共性技术之一,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活跃的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领域。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方向:   VLSI/ULSI互连技术及可靠性的研究:随着电路的高密度化、高速化,互连技术已成为VLSI/ULSI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瓶颈。本研究室在此领域处于国际前沿的研究工作。  高速微电子器件及MMIC的可靠性研究:主要研究GaAs基和Si/SiGe HBT高速器件、MMIC的可靠性及评价技术。   GaN宽带隙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及评价技术:重点研究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器件及相关的可靠性问题。   半导体热测量,热失效分析和热设计:主要研究各种功率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各种热测量技术(nm级区域),热失效分析及热设计,本研究室在这一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地位的研究工作。  现代集成模块与系统集成技术   本方向包含两方面研究内容。其一是研究以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MCM(多芯片组件)为代表的现代集成模块及组件:模块和组件工作原理、设计及制作方法,封装热应力设计,应用与可靠性,系统测试方法和模拟设计;其二是研究半定制ASIC设计和现代系统集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简介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是教育部根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方针,为适应信息技术学科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而最新设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研究内容为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而且越来越注重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因此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掌握集成电路基本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方法,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工具,熟悉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相关系统知识,从事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及应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基础课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大学物理等。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基础、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微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半导体器件电子学、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硬件描述语言、集成电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信号与系统、通信系统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课程体系能够使学生既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应用开发和创新能力。  培养特色:  我校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充分考虑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掌握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掌握计算机、电子、通信、信息、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开发和创新能力。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就业范围宽,可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消费类电子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集成电路设计以及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各种信息系统的设计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国从2001年才开始在少数几所高校设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缺乏,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电路与系统专业专业研究方向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验证和测试、近代电路与系统理论及其CAD技术、专用芯片设计 、非线性理论与网络优化 、智能信息处理与神经网络、模拟电路故障诊断课程设置   自然辩证法概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语、矩阵理论、随机过程、电路最优化设计方法、现代电子测量技术与实验、高等网络分析、VLSI测试方法学、VLSI设计方法学、模拟集成电路理论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理论与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实践、通信理论与系统、VLSI工艺与可靠性、系统与结构、集成电路封装技术、超高速电路特性分析、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微波与高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信号检测与估值、随机过程与排队论、计算机图形学、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基础、人工智能、语音处理与识别、模式识别   等等毕业研究生适合从事的工作 培养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用其进行交流和撰写学术论文。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从事微波在介质中的传输,电磁场目标识别、成像,微波波谱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微波、光纤传感器,微波波谱仪、微波吸收材料的开发研制,微波、微波波谱、微波声及微波光等技术在军事、通讯、医学生物工程及石油探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微波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机理、化学反应器的研究,微波信号的传输、交换的理论与技术及其在通讯遥感领域的应用。本专业的特点是微波与多学科、多种现代技术的结合和交叉应用,大大开拓了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微波理论与技术(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麦克斯威尔的电磁理论麦氏方程的边界条件解,波导理论,同轴与双线理论,不均匀传输线理论,最低模式的传输、调谐与匹配技术,史密斯阻抗圆图的应用,微波产生、传输与检测,微波卫星通讯等。磁共振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Technique)磁共振原理,共振信号的检测技术,共振与弛豫,锁相技术,计算机叠加技术,接口技术,磁谱图的计算机程序的自动分析,洛仑兹与高斯的线形分析,谱线的固有线宽与外来加宽的分析。电介质物理(Dielectric Physics)介质的固有电矩能量变换,电矩吸收能量的弛豫和施放,电介质的共振吸收,微波与物质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微波测量(Microwave Measurement)散射距阵理论,S参数测量,传输和反射系数测量方法,微波网络分析仪系统,微波测量线系统技术等。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Treatment)CT原理与技术,图像的断层与扫描,数据的采样与变换,Z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相关处理,平滑处理与锐化处理方法,滤波反投影建像,数字滤波器设计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研究模拟生物智能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基本目标。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为技术手段,研究人工智能(包括符号计算学和神经计算学)和人工生命(包括生命信息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并基于这些原理和方法,构造具有智能特性的系统和装置,其应用研究领域涉及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系统、智能仿真与建模、智能控制等。&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中国教育在线等&BR/&附件:&a href=&/browse/download.php?path=/84/91/73/..rar&filename=专业.rar& target=&_blank&&专业.rar&/a&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有点长洛伦兹变换 Lorentztransformation 狭义相对论中关于不同惯性系之间物理事件时空坐标变换的基本关系式。设两个惯性系为S系和S′系,它们相应的笛卡尔坐标轴彼此平行,S′系相对于S系沿x方向运动,速度为v,且当t=t′=0时,S′系与S系的坐标原点重合,则事件在这两个惯性系的时空坐标之间的洛伦兹变换为x′=γ(x-vt),y′=y,z′=z,t′=γ(t-vx/c2),式中γ=(1-v2/c2)-1/2;c为真空中的光速。不同惯性系中的物理定律必须在洛伦兹变换下保持形式不变。 在相对论以前,H.A.洛伦兹从存在绝对静止以太的观念出发,考虑物体运动发生收缩的物质过程得出洛伦兹变换。在洛伦兹理论中,变换所引入的量仅仅看作是数学上的辅助手段,并不包含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与洛伦兹不同,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立足于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着眼于修改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重新导出洛伦兹变换,并赋予洛伦兹变换崭新的物理内容。在狭义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是最基本的关系式,狭义相对论的运动学结论和时空性质,如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收缩、时间延缓、速度变换公式、相对论多普勒效应等都可以从洛伦兹变换中直接得出。 伽利略变换的完美证明 摘要: 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之初,对牛顿力学中使用伽利略变换研究惯性系理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伽利略变换中默认了两惯性系采用相同的时间标准即t’ =t,如果没有这个默认,就会有t’≠t,于是爱因斯坦提出并证明了另一个变换即洛仑兹变换,作为否定和替代伽利略变换的唯一正确的变换。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的指责一直成为牛顿力学的隐痛,成为人们怀疑牛顿理论的出发点,也成为相对论的立足点。本文证明了满足惯性系平权原理的变换只有伽利略变换,在伽利略变换中,t’=t可以被证明,从而消除了蒙在牛顿力学上的阴影。 爱因斯坦用其光速不变假设证明了洛仑兹变换,并得到了一个错误结论即“光速是最大速度”,这一错误结论深刻地印在了接触和学习相对论的人们的意识里。人们普遍认为在相对论里或在物理学里,讨论大于光速c的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一些认识到相对论是一个荒谬理论的人也总是试图寻找一种超光速运动粒子以期得到相对论的反证据,这些错误观念都是对洛仑兹变换及相对论盲目接受而造成的。我在《洛仑兹变换的困难》一文中论证了洛仑兹变换中的速度可以大于光速以至于无穷大,洛仑兹变换与伽利略变换的区别不在于它们所使用的速度的有限与无限,而在于粒子在一个惯性系中的速度趋于无限时,它在另一个惯性系中的速度有限还是无限。如果粒子在一个惯性系中的速度趋于无穷大,而在另一个惯性系中的速度趋于一有限值,就得到洛仑兹变换,显然这一条件违反惯性系平权原理。如果粒子在一个惯性系中的速度趋于无穷大,而在另一个惯性系中的速度也趋于无穷大,就得到伽利略变换,下面使用这一极限条件给出伽利略变换的严格证明。 设惯性系K’(x’,y’,z’,t’)沿惯性系K(x,y,z,t)的x轴正向以速度U=(u,0,0)匀速运动,自惯性系K到惯性系K’的正交线性变换为A=(aij) (i,j=1,2,3,4),即 (x’,y’,z’,t’)=(x,y,z,t)A ① 令R=(x,y,z),R’=(x’,y’,z’),A11=(aij) (i,j=1,2,3),A12=(ai4) (i=1,2,3),A21=(a4j) (j=1,2,3),A22=(a44), 则由K到K’的线性变换可改写为 R’=RA11+tA21,t’=RA12+ta44 ② 于是 dR’/dt’=((dR/dt)A11+A21)/((dR/dt)A12+a44) 令dR/dt=V,dR’/dt’=V’,则V、V’分别表示运动粒子在K与K’系中的速度,上式可改写为 V’=(VA11+A21)/(VA12+a44) ③ 满足上述速度变换的初始条件有(1)洛仑兹变换与伽利略变换的公共条件:“V’=0,V=U”与“V=0,V’=–U”;(2)满足伽利略变换的极限条件:|V|→∞时,|V’|→∞。 将条件(2)代入,并令V/|V|=V0得 |V’|=|(V0A11+A21/|V|)/(V0A12+a44/|V|)|=|V0A11/V0A12|=∞ (|V|→∞) 上式成立,必有A12’=0=(0,0,0) [注1],于是③式变为 V’=VA11/a44+A21/a44 ④ 再将条件(1)代入④式,得 UA11/a44+A21/a44=0,A21/a44=–U 由此得 A21=–UA11,A21 =–Ua44 由于U=(u,0,0),代入上式便得a12=a13=a42=a43=0,a41=–a11u, a44=a11,再由A12’=(0,0,0)得a14=a24=a34=0,代入④式,并令V=(vx,vy,vz),V’=(vx’,vy’,vz’),便得 (vx’,vy’,vz’)=(a11(vx–u)+a21vy +a31vz,a22vy +a32vz,a23vy +a33vz)/a11 ⑤ 由于对于vx’=0的点,vx =u,代入便得a21=a31=0;对于vy =0的点,vy’ =0,代入便得a32=0;对于vz =0的点,vz’ =0,代入便得a23=0,于是有 a12=a13= a14= a21=a23=a24= a31=a32=a34=a42=a43=0,a41=–a11u,a44=a11 将上述条件代入①式得 (x’,y’,z’,t’)=(x,y,z,t)A=(a11(x–ut),a22y,a33z,a11t) ⑥ 又当t=0时,K与K’两惯性系重合,故当t=0时,有x’=x,y’=y,z’=z [注2] ,代入⑥式便得a11=a22=a33=1,这样就得到了伽利略变换为 (x’,y’,z’,t’)=( x–ut,y,z,t) 证毕。 [注1] A12’表示A12的转置。 [注2]显然这一条件是相对论所不容许的,但其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如果在式⑥中直接代入洛仑兹变换证明中的假定a22=a33=1,或根据洛仑兹变换证明中使用的惯性系平权原理:自K’系到K系的线性变换为A(-U),且A(U)A(-U)=E,亦能得到a11=a22=a33=1,从而得到伽利略变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洛仑兹变换  洛仑兹变换因其创立者荷兰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亨德里克·洛仑兹而得名。洛仑兹变换最初用来调和19世纪建立起来的经典电动力学同牛顿力学之间的矛盾,后来成为狭义相对论中的基本方程组。  洛仑兹变换的提出  19世纪后期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标志着经典电动力学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经典力学的伽利略变换下并不是协变的。  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得到电磁波的波动方程,由波动方程解出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常数。按照经典力学的时空观,这个结论应当只在某个特定的惯性参照系中成立,这个参照系以前假定是以太。其它参照系中测量到的光速是以太中光速与观察者所在参照系相对以太参照系的速度的矢量叠加。然而1887年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测量不到地球相对于以太参照系的运动速度。1904年,洛仑兹提出了洛仑兹变换用于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根据他的设想,观察者相对于以太以一定速度运动时,长度在运动方向上发生收缩,抵消了不同方向上由于光速差异,这样就解释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  洛仑兹变换的数学形式  洛仑兹提出洛仑兹变换是基于以太存在的前提的,然而以太被证实是不存在的,相对于任何惯性参照系,光速都具有相同的数值这个现象一时难以解释。爱因斯坦据此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不同惯性参照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式在数学表达式上是一致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为洛仑兹变换结果提供了依据:  洛伦兹公式是洛伦兹为弥补经典理论中所暴露的缺陷而建立起来的。洛伦兹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是经典电子论的创始人。  坐标系K1(O1,X1,Y1,Z1)以速度V相对于坐标系K(O,X,Y,Z)作匀速直线运动;三对坐标分别平行,V沿X轴正方向,并设X轴与X1轴重合,且当T1=T=0时原点O1与O重合。设P为被“观察”的某一事件,在K系中观察者“看”来。它是在T时刻发生在(X,Y,Z)处的,而在K1系中的观察者看来,它是在T1时刻发生在(X1,Y1,Z1)处的。这样的两个坐标系间的变换,我们叫洛伦兹坐标变换。  在推导洛伦兹变换之前,作为一条公设,我们必须假设时间和空间都是均匀的,因此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必须是线性关系。如果方程式不是线性的,那么,对两个特定事件的空间间隔与时间间隔的测量结果就会与该间隔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与时间发生关系,从而破坏了时空的均匀性。例如,设X1与X的平方有关,即X1=AX^2,于是两个K1系中的距离和它们在K系中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将由X1a-X1b=A(Xa^2-Xb^2)表示。现在我们设K系中有一单位长度的棒,其端点落在Xa=2m和Xb=1m处,则X1a-X1b=3Am。这同一根棒,其端点在Xa=5m和Xb=4m处,则我们得到X1a-X1b=9Am。这样,对同一根棒的测量结果将随棒在空间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为了不使我们的时空坐标系原点的选择与其他点相比较有某种物理上的特殊性,变换式必须是线性的。  先写出伽利略变换:X=X1+VT1; X1=X-VT  增加系数k,X=k(X1+VT1); X1=k1(X-VT)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K和K1是等价的,上面两个等式的形式就应该相同(除正负号外),所以两式中的比例常数k和k1应该相等,即有k=k1。  这样, X1=k(X-VT)  为了获得确定的变换法则,必须求出常数k,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假设光信号在O与O1重合时(T=T1=0)就由重合点沿OX轴前进,那么任一瞬时T(由坐标系K1量度则是T1),光信号到达点的坐标对两个坐标系来说,分别是 X=CT; X1=CT1  XX1=k^2 (X-VT)(X1+VT1)  C^2 TT1=k^2 TT1(C-V)(C+V)  由此得  1  k= ────  ────  √1-V^2/C^2  于是  T-VX/C^2  T1= ────  ────  √1-V^2/C^2  T1+VX/C^2  T= ────  ────  √1-V^2/C^2  洛仑兹坐标变换  洛仑兹坐标变换  洛仑兹变换是描述狭义相对论空间中各参考系间关系的变换。它最早由洛仑兹从以太说推出,用以解决经典力学与经典电磁学间的矛盾(即迈克尔孙-莫雷实验的零结果)。后被爱因斯坦用于狭义相对论。  1632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名著《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书中那位地动派的“萨尔维阿蒂”对上述问题给了一个彻底的回答。他说:“把你和一些朋友关在一条大船甲板下的主舱里,让你们带着几只苍蝇、蝴蝶和其他小飞虫,舱内放一只大水碗,其中有几条鱼。然后,挂上一个水瓶,让水一滴一滴地滴到下面的一个宽口罐里。船鱼向各个方向随便游动,水滴滴进下面的罐口,你把任何东西扔给你的朋友时,只要距离相等,向这一方向不必比另一方向用更多的力。你双脚齐跳,无论向哪个方向跳 过的距离都相等。当你仔细地观察这些事情之后,再使船以任何速度前进,只要运动是匀速,也不忽左忽右地摆动,你将发现,所有上述现象丝毫没有变化。你也无法从其中任何一个现象来确定,船是在运动还是停着不动。即使船运动得相当快,你跳向船尾也不会比跳向船头来得远。虽然你跳到空中时,脚下的船底板向着你跳的相反方向移动。你把不论什么东西扔给你的同伴时,不论他是在船头还是在船尾,只要你自己站在对面,你也并不需要用更多的力。水滴将象先前一样,滴进下面的罐子,一滴也不会滴向船尾。虽然水滴在空中时,船已行驶了许多柞(为大指尖到小指尖伸开之长,通常为九英寸,是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鱼在水中游向水碗前部所用的力并不比游向水碗后部来得大;它们一样悠闲地游向放在水碗边缘任何地方的食饵。最后,蝴蝶和苍蝇继续随便地到处飞行,它们也决不会向船尾集中,并不因为它们可能长时间留在空中,脱离开了船的运动,为赶上船的运动而显出累的样子。”   萨尔维阿蒂的大船道出一条极为重要的真理,即:从船中发生的任何一种现象,你是无法判断船究竟是在运动还是停着不动。现在称这个论断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萨尔维阿蒂的大船就是一种所谓惯性参考系。就是说,以不同的匀速运动着而又不忽左忽右摆动的船都是惯性参考系。在一个惯性系中能看到的种种现象,在另一个惯性参考系中必定也能无任何差别地看到。亦即,所有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等价的。我们不可能判断哪个惯性参考系是处于绝对静止状态,哪一个又是绝对运动的。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地静派对地动说的非难,而且也否定了绝对空间观念(至少在惯性运动范围内)。所以,在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过渡中,许多经典力学的观念都要加以改变,唯独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却不仅不需要加以任何修正,而且成了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之一。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原理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的奠基性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关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他写道: “下面的考虑是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依据的,这两条原理我们规定如下:   1.物理体系的状态据以变化的定律,同描述这些状态变化时所参照的坐标系究竟是用两个在互相匀速移动着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并无关系。   2.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c运动着,不管这道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射出来的。”   其中第一条就是相对性原理,第二条是光速不变性。整个狭义相对论就建筑在这两条基本原理上。   爱因斯坦的哲学观念是,自然界应当是和谐而简单的。的确,他的理论常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特色:出于简单而归于深奥。狭义相对论就是具有这种特色的一个体系。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似乎是并不难接受的“简单事实”,然而它们的推论却根本地改变了牛顿以来物理学的根基。   洛仑兹变换的数学形式  洛仑兹提出洛仑兹变换是基于以太存在的前提的,然而以太被证实是不存在的,相对于任何惯性参照系,光速都具有相同的数值这个现象一时难以解释。爱因斯坦据此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不同惯性参照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式在数学表达式上是一致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为洛仑兹变换结果提供了依据:  洛伦兹公式是洛伦兹为弥补经典理论中所暴露的缺陷而建立起来的。洛伦兹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是经典电子论的创始人。  坐标系K1(O1,X1,Y1,Z1)以速度V相对于坐标系K(O,X,Y,Z)作匀速直线运动;三对坐标分别平行,V沿X轴正方向,并设X轴与X1轴重合,且当T1=T=0时原点O1与O重合。设P为被“观察”的某一事件,在K系中观察者“看”来。它是在T时刻发生在(X,Y,Z)处的,而在K1系中的观察者看来,它是在T1时刻发生在(X1,Y1,Z1)处的。这样的两个坐标系间的变换,我们叫洛伦兹坐标变换。  在推导洛伦兹变换之前,作为一条公设,我们必须假设时间和空间都是均匀的,因此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必须是线性关系。如果方程式不是线性的,那么,对两个特定事件的空间间隔与时间间隔的测量结果就会与该间隔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与时间发生关系,从而破坏了时空的均匀性。例如,设X1与X的平方有关,即X1=AX^2,于是两个K1系中的距离和它们在K系中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将由X1a-X1b=A(Xa^2-Xb^2)表示。现在我们设K系中有一单位长度的棒,其端点落在Xa=2m和Xb=1m处,则X1a-X1b=3Am。这同一根棒,其端点在Xa=5m和Xb=4m处,则我们得到X1a-X1b=9Am。这样,对同一根棒的测量结果将随棒在空间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为了不使我们的时空坐标系原点的选择与其他点相比较有某种物理上的特殊性,变换式必须是线性的。  先写出伽利略变换:X=X1+VT1; X1=X-VT  增加系数k,X=k(X1+VT1); X1=k1(X-VT)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K和K1是等价的,上面两个等式的形式就应该相同(除正负号外),所以两式中的比例常数k和k1应该相等,即有k=k1。  这样, X1=k(X-VT)  为了获得确定的变换法则,必须求出常数k,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假设光信号在O与O1重合时(T=T1=0)就由重合点沿OX轴前进,那么任一瞬时T(由坐标系K1量度则是T1),光信号到达点的坐标对两个坐标系来说,分别是 X=CT; X1=CT1  XX1=k^2 (X-VT)(X1+VT1)  C^2 TT1=k^2 TT1(C-V)(C+V)  由此得  k=1/ (1-V^2/C^2) ^ (1/2)  于是  T1= (T-VX/C^2) / (1-V^2/C^2) ^ (1/2)  T=(T1+VX/C^2) / (1-V^2/C^2)^(1/2)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图像边缘检测matlab源代码(在Matlab7.0下运行)
I = ind2gray(X,map);imshow(I); I1 = imadjust(I,stretchlim(I),[0,1]);imshow(I1); [N,M] = size(I); h = [0.125,0.375,0.375,0.125]; g = [0.5,-0.5]; delta = [1,0,0]; J = 3; a(1:N,1:M,1,1:J+1) = 0; dx(1:N,1:M,1,1:J+1) = 0; dy(1:N,1:M,1,1:J+1) = 0; d(1:N,1:M,1,1:J+1) = 0; a(:,:,1,1) = conv2(h,h,I,'same'); dx(:,:,1,1) = conv2(delta,g,I,'same'); dy(:,:,1,1) = conv2(g,delta,I,'same'); x = dx(:,:,1,1); y = dy(:,:,1,1); d(:,:,1,1) = sqrt(x.^2+y.^2); I1 = imadjust(d(:,:,1,1),stretchlim(d(:,:,1,1)),[0 1]);imshow(I1); lh = length(h); lg = length(g); for j = 1:J+1 lhj = 2^j*(lh-1)+1; lgj = 2^j*(lg-1)+1; hj(1:lhj)=0; gj(1:lgj)=0; for n = 1:lh hj(2^j*(n-1)+1)=h(n); end for n = 1:lg gj(2^j*(n-1)+1)=g(n); end a(:,:,1,j+1) = conv2(hj,hj,a(:,:,1,j),'same'); dx(:,:,1,j+1) = conv2(delta,gj,a(:,:,1,j),'same'); dy(:,:,1,j+1) = conv2(gj,delta,a(:,:,1,j),'same'); x = dx(:,:,1,j+1); y = dy(:,:,1,j+1); dj(:,:,1,j+1) = sqrt(x.^2+y.^2); I1 = imadjust(dj(:,:,1,j+1),stretchlim(dj(:,:,1,j+1)),[0 1]);imshow(I1); End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的理解是离散傅里叶变换要收敛对函数有绝对可求和要求。引出z变换就是为了在复频域上给它一个收敛域,就可以对付不可绝对求和的函数。至于是怎么做到的,我也很想知道,如果你有答案,可以跟我交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的n次方求和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