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mer的企业饥荒联机社交模式式在中国能行得通吗

|||||||||||
最新播报:
聚焦任务管理 企业社交软件 iWorker帮企业提高执行力
在国内的企业社交软件市场,将 Yammer 的方式照搬到国内是行不通的,这一点已经经过好几家想做“中国的 Yammer”的公司验证了。究其原因,还是水土不服。Yammer 更偏向一个沟通和协作平台,比较适合国外追求效率、管理相对扁平的公司文化,沟通起来也更加随性。反观国内,尝试着走做“中国的 Yammer”路线的企业社交软件,都因为国内企业 2.0 概念并未普及、强调知识管理和沉淀的企业凤毛麟角,于是开始各自以不同的切入点做起了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企业社交软件。
  iWorker 工作家 (iPhone版(iPad版)/Android/Web) 就是其中一家,它的切入点是通过细化任务管理,帮助企业提高执行力,这也是 iWorker 有别于明道、纷享科技的点。具体表现是,在 iWorker 中企业战略被分解为月、周计划,整体任务也分日常、项目、客户、流程等几个类别。同时为了把控执行过程,员工之间 (并没有层级之分) 可随时查看任务进展情况,未来还会引入评价和评分体系,将客户管理和项目管理同个人绩效挂钩,以提高个人和企业的整体执行力和效率。iWorker 目前分免费版和付费版,付费版管理功能更加完善,收费在 30 元 / 人 / 月,这也是 iWorker 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
  国外类似的企业社交软件有Yammer、Jive、Chatter、Batterill、NationalField、Asana、Trello,Jostle.me,国内类似的公司有明道、纷享科技、Teambition、Tita、Tower.im、云之家等(点此查看36氪+ 企业社交相关项目)。
  iWorker 工作家联合创始人周全表示,目前国内的企业社交网络市场,大家尚处在各自找寻切入点、贴近中国企业现实需求、共同培养市场的“阵痛期 "。随着条件的成熟,像 Yammer 这种在沟通协作中激发个体能力、沉淀团队智慧的诉求会越来越凸显。未来的企业社交网络将逐步替代 Email 和 IM,并突破企业的边界,形成真正的“网络”。以沟通、分享、协作为基础,企业社交网络还能嫁接各类管理插件,比如工作流、CRM,乃至财务、进销存、HR 等。从功能上蚕食 OA 和 ERP 市场,成为工作者的唯一入口的同时,彻底颠覆企业级的市场格局。
  可以说前景是美好的,关键得看谁能够熬过这个痛苦的市场培养阵痛期了。(36氪)
[责任编辑:第1期 总第451期
直播早在2008 年就在PC 端出现了。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2015 年开始,移动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冒出,用户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加入直播大军,直播行业在2016 年成为“网红”,站上风口,故2016 年也被称为“直播年”。
金蝶社交化软件给我们带来什么?
企业管理软件老牌厂商用友和金蝶几乎在同一时间推出类似微信朋友圈的产品&工作圈&,主打企业社交市场。不管是创新也好,转型也罢,工作圈能&圈&住用户吗?对于企业用户的价值又在哪里?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金蝶的&工作圈&历史:
金蝶早在2009年之就致力于企业2.0的转型,尤其强调企业社交媒体的运用。2009年11月,金蝶推出新浪微博,公司几乎全员开博,超过2/3的高管,包括董事长徐少春在内,都是活跃的博主。
金蝶在日,正式推出&金蝶微博&平台,作为金蝶集团向互联网转型的重要步骤与载体,&金蝶微博&定义为&私密的企业社交平台&,该平台是以企业为核心的安全、独立、私密的员工协作产品。同年8月份,升级为&云之家&,致力于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多工作应用,打造企业社交化工作空间。
之后,金蝶在ERP三大产品线KIS、K/3、EAS融入社交功能,即工作流审批的社交化、业务指标的社交化、任意业务对象的社交化。
2013年底金蝶云之家推出了&工作圈&应用,此次&工作圈&的推出,社交化工作不再局限于相同企业邮箱的用户了,用户在团队空间中可以邀请公共邮箱用户或其他公司用户,进行社交化协作。
金蝶社交化软件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重要。我们只有不断地与各类人员进行交往和信息沟通,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的流行,带来了个人社交的革命。企业内部,除了协作,还有社交。作为职场人士的我们需要朋友圈,更需要工作圈。
但无论是用户的需求、还是工作和思维的方式,国外的企业社交和国内的企业社交是完全不同的。单纯的企业社交在中国可能行不通:既解决不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更不可能改变国内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协作、分享、讨论&类的功能一直出现在协同OA软件中,但实际情况时,企业老板并不喜欢这样的功能,企业的核心还是在经营上,如何快速获取订单、野蛮式增长、抢占市场份额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企业软件一定要帮助企业取得成功。不然,企业为什么要花钱投入在企业软件上?企业真需要的两类软件:直接帮助挣钱的软件和帮助提升工作任务效率的软件。
2年的时间,金蝶对于企业社交的&中国化&做出来有益的尝试。尤其是Yammer在美国的成功毫无意外地引发了国内公司在此领域的开疆扩土。但国内的社交化软件一定会进行分化更加关注企业的实际需求,比如纷享销客: 一切为了销售,这样的定位很清楚,就是服务销售过程和销售人员管理;另外泛微的eteams定位于企业成员每个人每天的工作任务管理,一目了然地知道:今天做了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
完全照搬国外Yammer的企业社交模式在中国能行得通吗?
[ 作者: ]企业互联网是下一个大事件--百度百家
企业互联网是下一个大事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据内部消息,微信计划在订阅号、服务号后推出企业号,杀入企业服务市场。据说在账号完成认证后可以将员工微信导入、微信打卡、微信报销、微信会议等功能都可以在微信上完成,以此布局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级软件行业。消息一出,一片赞誉,但丁哥本着业界良心,对不了解企业互联网市场的朋友们要浇一浇凉水。本文将全景扫描企业互联网的服务市场!
消费互联网如火如荼,京东、聚美优品纷纷上市,阿里黄雀在后。无论是娱乐、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都是在C端消费者发力。而企业互联网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缺乏关注。风险投资不愿投钱,企业的互联网服务市场也就依旧不成熟。2014年开始,企业互联网服务市场开始有所升温,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爆发给企业互联网带来了飞跃转型的契机。
无论你是一个企业的CEO、还是人力资源经理,CIO、或者是一个普通的销售、项目经理,你都应该仔细阅读本文。文章写的是企业互联网服务的市场格局,实际上也就是帮助大家普及如何用最新的互联网工具提升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效率。
企业互联网服务市场在国外已发展成熟
我们都知道中国互联网有个Copy to China现象,就是把美国成熟的新互联网模式复制到中国。但在企业互联网服务市场,这就变得很有挑战。因为相比较消费者C来,中国的B跟美国的B相差更大,市场更不成熟;而相对成熟的市场又很容易被美国公司的解决方案所服务。就拿Word这个软件来讲,WPS干了这么多年,也到不了微软的一个零头,以至于雷军最后需要通过小米来打翻身仗。美国服务餐饮企业的订座软件OpenTable,在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干成这个事情,连大众点评都干不了,可见中国企业互联网服务市场成熟度跟国外的相差程度。
既然我们说国外已经形成了成熟市场,让我们看看这个领域内都有哪些知名的玩家们。
IBM——整合硬件、软件、业务咨询和IT服务,提供完整、全面的业务解决方案。其“让我们共建智慧的地球”的口号征服了各种高大上企业客户。具有传统的硬件优势,在大型服务器领域占有极高话语权。
甲骨文oracle——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滩,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甲骨文的产品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及软件工具(主要竞争对手是IBM、微软),企业应用软件(主要竞争对手是德国SAP)和Oracle职业发展力计划。
SAP——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德国,是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其产品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可以为各种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黑莓BlackBerry——黑莓是加拿大的一家通讯公司,独家提供BBM/BIS的通讯服务,具有安全、稳定、可靠的特点,2001年因快速传播911事件的现场图片一举闻名,并迅速赢得美国商务人士青睐,在苹果手机问世之前是美国政商界最受欢迎和信赖的通讯工具。这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黑莓开始走下坡路。
微软 MicroSoft——比尔盖茨创立的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在个人桌面操作系统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但在企业服务层面一直被Oracle这样的厂商压制。微软的Office软件是全球企业使用最频繁的文字处理软件,微软甚至推出了基于云端的 Office 365 希冀进一步加强企业的云办公服务。
yammer——2008年推出的一个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有投票、聊天、活动……的功能,是“企业社交”类产品的先驱,开启了国内以明道为代表的一批模仿者。
SalesForce——Salesforce 属于近年异军突起、是全球按需 CRM 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有另外个名词大家更熟悉SAAS,Salesforce算开创了软件即服务的先河。它拥有业界无可比拟的客户成功率。当前,全球有 29,800 多家公司和 646,000 名注册用户正使用 Salesforce 的强大功能分享客户信息,以及开发具有更高收益的客户关系。
国内企业IT服务的发展
前文叙述了国外比较成熟的企业互联网服务市场,那么中国的市场又是怎么样的呢?实际上,中国企业目前在互联网服务方面的发展依旧比较缓慢。大部分企业无非是两样,第一是金蝶,用友这样的传统ERP式财务软件。我们可以简称为传统软件,也就是自己建服务器,做重型应用。其他厂商还有“办公自动化”口号而崛起的泛微、致远等,他们做的是协同办公(OA),还有王志东(新浪创始人)早年个人主导开发的国内首套商用协同软件“竞开协同之星”(GK-Star)和竞开系列协同软件。这些都属于传统软件范畴。除此之外,企业的另外一个必用的工具就是Office系列了。然后再通过QQ或者Email等方式进行沟通。可以说,大部分的企业的IT系统都是这样的。
QQ因为娱乐化的本质会很多企业老板很头疼。对于腾讯来讲,一度用RTX这样的套装软件来打企业市场,以此和个人市场进行分离。RTX最后还是被腾讯放弃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套装软件依旧属于传统软件范畴,需要安装,缺少云端能力,出了问题无法进行到位及有效的客户服务。恐怕没有读者会质疑腾讯的云端能力,但RTX确实没有在这方面发力。
实际上企业互联网是目前企业服务市场的一块蓝海。应该说从各类传统的套装软件往互联网化的转变过程中,现在正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时期。各家已经开始兵刃相见,前年就曾发生过IMO状告腾讯的故事,缘由是以企业即时通讯切入到企业服务市场的知名厂商IMO认为腾讯抄袭了IMO的产品。为此双方甚至把产品发布会开到了同一个酒店,两边员工几乎发生肢体冲突。IMO这家公司,等下我会重点提到,是金沙江投资的。据说是当初金沙江的老大丁健亲自看中的项目。丁健在这个领域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原来在中国电信做企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商务导航的乔月猛,那个时候乔带领他的团队已经在电信级企业IM市场拼杀了数年。
企业互联网服务市场的四种代表模式
重点探讨下目前国内各家厂商都是如何切入到企业互联网市场的吧!
模式一:Yammer模式——基于员工个人社交关系进行分享
以Yammer这样的企业社交模式切入到企业服务市场的,是国内知名的创业团队“明道”,老大是任向辉,也是梅花网的创始人!明道在企业互联网化的解决方案是通过Yammer模式来进行企业内部沟通、协作和知识管理等目标。Yammer模式是什么呢?用户可以想象为企业版的Twitter,或者企业版的微博!在明道上,员工能够分享项目进度、团队协作等各种关于工作的信息流。
Yammer模式的优点可以说就是微博模式的优点,但是也有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地方。首先就是文化,在美国相对层级较少,员工和老板之间较为平等,Yammer这样的平台有生存空间。但在中国,上下级往往级别森严,特别是传统企业。明道也一直在鼓吹用明道的协作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沟通方式,但我觉得那是一个文化问题,除非是创业公司,不然很难改变。第二个潜在问题是收费不易,Yammer也有类似问题,最后被微软收购。
模式二:Asana、trello团队协作模式
在美国,Asana、trello等团队协作工具很流行,通过简单的协作、沟通和分享,实现团队交互与任务管理的协作。包括项目、任务文档、事件、活动流、通知和日历等。在中小研发、设计等类型的团队中很受欢迎。
现在追逐这个概念的国内创业团队有不少,像是worktile、teambition、tower.im、组织力和纷享科技等等,不少团队还拿到了投资,他们在努力寻找除了yammer模式之外新路。但目前这些模式还处于探索中,用户体量还都非常小,是否会在国内水土不服还有待观察。
模式三:以即时通讯为入口切入企业协同——IM+企业协同
以IM服务切入2C市场的,腾讯可谓是一个成功典型。在PC互联网,QQ是独一无二的流量入口,而即使是在垂直领域里生存的阿里旺旺和YY语音,后者也已撑起了一个上市公司。微信出来后,腾讯又手握移动互联网的大船票,哪怕去年股价大涨,折算下来微信的价值仍在600亿美金;而流量远不如微信的陌生人聊天软件陌陌,也以15亿美金的估值刚做完新一轮的融资。
由此可见,聊天——即时通讯(IM)服务——是中国人的刚需,PC时代我们离不开QQ,移动时代我们离不开微信,这跟美国人很不一样,老外可能更喜欢电子邮件。所以,要想在中国占领企业互联网,不可能无视IM。借IM切入企业服务市场——其实也就是切入到企业经营的日常沟通执行中——实现“企业协同”。据这个模式的领先者imo的对外公开数据:。企业平均每天有近乎全员的87%的使用率,使用时间超过9个小时。(可见中国基本是每个企业都加班的)目前,其客户端已经融入流程审批、在线考勤、网络存储、电子白板、远程协助、视频会议等企业协同工具,入口战略初现端倪。
imo的产品形态是一个企业版的QQ,但没有QQ的娱乐功能。Imo通过客户端的形式,牢牢占据用户的工作电脑,能提供稳定的即时通讯、视频对话、文件传输等服务,丝毫不逊于QQ。对企业来说,imo可管可控,可以按部门来分配账号,也可以在员工离职后回收账号。Imo还开发了很多小组件,比如员工位置组件能绘制企业的员工位置图,方便找人。针对企业有多个管理系统的现状,Imo支持所有MIS系统的接入,企业都可以在Imo上一次登录,启动任何系统或软件,甚至是办公软件Word。除了强大的PC端版本,imo很早就推出了自己的手机版,支持实时语音聊天,其使用体验酷似微信。
模式四:轻量级在线OA模式
时至今日,传统的OA应用对中国各行业各规模的企业来说都不陌生,但部署、操作之繁琐也是让企业员工印象深刻。为此,免费的、在线的、而且操作简易的OA产品开始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今目标就是其间代表。
今目标,是为企业和组织打造的一套目标管理软件,不仅为企业和组织在互联网上创造一个专属的网络办公环境,而且引入协同概念协助企业管理、帮助每一个职业人自我管理与成长。
在今目标企业工作平台上,已经集成了20多种企业工作所需的工具和应用,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人员沟通、观点分享、信息发布、文档管理、知识积累、信息搜索、团队协作、工作主线、企业社交和综合办公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在今目标最近的版本中,还强化了即时通信的功能。看得出来,今目标也希望借助IM打通企业服务,往统一平台方向走。但其IM系统离电信级能支撑亿万在线的级别还有不少距离。
企业服务市场很明显已经开始成为了一块肥肉,连微信都杀入开始要分一杯羹。中国企业服务市场注定和美国不同,这是和两国的信息化程度以及文化不同所决定的。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块市场美国企业很难做的好。其次,我们也很怀疑腾讯这样的娱乐帝国能服务好企业市场。事实上在不久之前的百度联盟峰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提到了对企业级互联网服务市场的看好,但他也认为BAT三家都做不了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注定是属于新的血液。微信是个很好的工具,但微信的问题除了娱乐化的基因外,另外一个弱点是只有移动端,而目前几乎所有80%的企业信息系统仍然是基于PC的,而基于PC的QQ显然不适合办公。BAT可以连接一切个人服务;而一切企业服务,未来势必要由专业的企业服务巨头来接管。
在Yammer、团队协作、即时通讯+企业协同、轻量OA这四种切入模式中,我最看好的是Imo为代表的即时通信+企业社交模式。这是因为IM+社交是人之本性,是真正的“平台级”。Imo的盈利模式,不可能只是按人头收取的软件授权费,真正赚钱的将是未来针对企业的各种服务;无论是专业的视频通话,云存储,各种企业行业应用、乃至对接到外部的外卖送餐甚至企业采购系统,这些服务才是真正持续赚钱的商业模式!试想,当Imo成为企业的一切信息入口时的想象空间,这恐怕才是这家企业真正的野心吧。
各位读者,你们认为这四种模式,你最看好哪种,或者你最喜欢哪种呢?丁哥已经表态了,看你们了!
(喜欢本文请转发,并关注丁哥微信公共号:丁辰灵)
---------------------
作者介绍:丁辰灵,国内知名的互联网电商专家,科技自媒体人。2013年成为DCCI评选的科技自媒体30人。致力研究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等。是强生,中青旅,联想等知名企业的互联网顾问和培训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系,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修读过美国商业证书课程。欢迎关注他微信公共号:丁辰灵
阅读:600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601
阅读:7519
热门文章HOT NEWS
能黑一把清华北大,就是在以一己之力,黑一下社会向往的主流轨迹。
大数据文摘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当前位置: >
>Yammer:企业社交平台
网站详情来源:
收录时间:
名称: Yammer:企业社交平台
英文网址:
Yammer:企业社交平台是一个针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社交化沟通协作平台,企业不仅仅是只在内部局域网,还可以拓展到广域网上来,在企业社交处于增长状态。
Yammer社交平台需要用企业帐户注册,主要的使用对象是企业的内部员工,而且使用目的也主要在工作的沟通与协作上面。
企业付费用户数从30万增长到80万,总用户数从160万增长到400万,公司员工数量从80人增长到250人。目前有20万家企业在使用Yammer进行内部交流与协作,这其中包括财富500强85%的企业。
分享给小伙伴们:
赫赫无敌:探索互联网世界,收集和分享实用互联网资源,推荐国内和国外知名、实用、创新、科技、优质的站点资源!互联无极限,探索无止境;分享求真知,网络无国界!
本文地址:/topics/3060.html 转载请注明
同类站点推荐微软涉足企业社交 Yammer中国市场或将开启
微软周一宣布,以现金支付的方式,同意12亿美元收购企业社交网络服务商Yammer,将其并入Office部门,此交易标志微软正式进军企业社交领域。Yammer作为企业社交网络的标杆会不会借此开拓中国市场,这对国内既有企业社交网络的厂商又存在哪些影响?
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内领先企业社交网络金蝶微博的负责人、金蝶集团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王天宇。王天宇表示:“我相信如果Yammer进入中国,对于国内的企业社交网络来说是危机和机遇并存的。”据悉,Yammer满足了一些从前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比如一个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可以用社交网络方式进行私密交流,在团队知识分享、进度跟踪、情感沟通等方面发挥作用。目前中国的SNS市场竞争激烈,王天宇认为如果是个人创业,成功机会并不大。金蝶微博作为金蝶集团向互联网领域进军的重要载体,基于金蝶集团强大的运营实力,拥有与Yammer类似的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应用和中国百万客户群的成功管理实践,将不断推出领先业界的先进功能,在帮助公司团队协作、扁平化交流、减少信息沟通成本、管理层观点传达与倾听员工声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此之前,无论是Facebook、Twitter或是国内新浪微博的风靡,都使消费者以及企业更多地暴露在社交网络中。中国企业通过社交网络在给消费者及合作者提供实时反馈的同时,对于商业隐私的需要也愈发强烈。业界普遍认为,Yammer最大的价值是和企业的邮箱系统进行整合,即提供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又防止了企业敏感信息外泄,减少管理、注册和验证企业员工的成本,合理验证企业员工身份,帮助企业员工进行信息协作和分享。Yammer先是在去年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之后又在今年的3月初拿到了85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紧接着完成了对Onedrum的收购。
金蝶微博王天宇表示:“内部社交网络成为企业的全新管理平台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利用社交元素实现企业内部的高效沟通、协作以及后续的全员管理,将成为提升企业未来运作效率的关键点。”据统计Yammer拥有超过500万用户,包括财富500强企业中85%的公司的员工,企业员工可以在该网站上进行协作并分享信息。微软表示,此项收购将使其能够向企业用户提供类似Facebook式的服务。目前几大企业级软件巨头都开始了产品的“社交化”尝试,IBM、甲骨文、SAP都在其OA、CRM中加入Facebook、Twitter类似的功能。
(本文来源:南方网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09972条
评论155219条
评论148972条
评论127427条
评论101643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饥荒社交和合作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