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原著朗读下载》原著描写关羽外貌的句子有哪些

《三国演义》一书对关羽的成功描写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不仅“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史册相表里”(《金圣叹原序》),而且用浅近的文言,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波澜曲折、摇曳多姿,明快流畅、雅俗共赏。
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战争和人物描写上,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的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全书共写了1798个人,其中有名有姓的1191人,这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和三国及晋朝皇裔后妃宦官128人、其他176人。其主要人物个个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善于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其中对关羽的描写,就是相当成功的一例。陈寿所著《三国志》中,虽然把关羽作为蜀国武将第一人立传,但由于其“每下一字一句,极有斤两”(《三国志》序),所以全传只有1082个字。在《三国演义》中,自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至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只要涉及刘蜀政权,一般都有对关羽的描写。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长时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后来,则“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到清代时被光绪帝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佛教中称其为“伽蓝菩萨”。应当说,这些与早期民间传说特别是《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写不无关系。
一、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体貌
小说通过他人眼见、口述和关羽自己的言行,对关羽的体貌形象作了全面生动、富有个性、极具特色的描述,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是相貌。小说第一回关羽一出场,是通过刘备眼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最后总括一句:“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然后再由自己介绍:“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要说明的是,世上本无凤凰,人们想象中的凤眼其实与孔雀相似,平时半睁不睁的样子,怒时则“凤眼圆睁,蚕眉直竖。”(第二十五回)所以后人说关羽“凤眼圆睁”就要杀人。还有对关羽美髯即胡须的描写,是在第二十五回关羽投降曹操后,在一次宴会上,曹操问道:“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自此以后,人皆呼关羽“美髯公”。
二是声音。对关羽声音的描写在第五回“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中,袁绍联军征讨董卓时,在汜水关前遇华雄,被华雄连杀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将,孙坚也在战败时丢了头巾。正当联军中“众皆失色”的时候,“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声如巨钟,立于帐前。”曹操教酾(shi)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门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这一段绘声绘色的描写,“声如巨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是体态。小说第一回刘备与张飞饮酒时见“一大汉”,这是首次说明关羽体态是大汉的形状。这大汉大到什么程度,在第二十五回,曹操又一次宴请关羽散席时,见关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曹操这时才把赤兔马送给关羽。通过马常瘦来说关羽大汉体重,比直接的介绍更加有趣。
四是情感。关羽过关斩将,遇到张飞后,却闹了一场误会。直到解除误会,“至衙中坐定,二夫人诉说关公历过之事,张飞方才大哭,参拜云长。”这时,小说却未对关羽作任何表述,直到在关定庄上,见到了刘备,才写道:“关公迎门接拜,执手啼哭不止。”同是兄弟相会,同是生死离别之后又重逢,一个大哭,一个啼哭不止,把张飞与关羽的不同性格写得恰到好处。
五是读书。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荥阳太守王植派从事胡班,夜晚放火欲烧关羽。胡班寻思:“我久闻关云长之名,不识如何模样,试往窥之。”“见关公左手绰(chao)髯,于灯下凭几看书。”胡班见了,竟失声叹曰:“真天人也!”须知,关羽此时灯下读书,非闲情逸致,而是在不辞而别、逃出敌营途中险象环生的情境之下的灯下读书。非大智大勇,何来此等气定神闲。正因为关公是武将中好读书者,在遇到不务正业的郭常之子时,才欲“我以正言教之。”(《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也正因为如此,小说中才有“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的评价。
六是仗义。在第一回关羽向刘备、张飞作自我介绍时就说道:“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短短数语,一个为人仗义、不畏强豪的英雄形象就在小说中出场了。这种仗义,是关羽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发展为后来的忠义双全的基础。
七是神威。最典型的故事是第七十五回的“刮骨疗毒”。关羽在樊城中了曹仁毒箭之后,华佗说:“某自有法治。--但恐君侯惧而。”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于是饮酒数杯,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八是他人评价。曹操说道:“吾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之以为己用”。“云长义士,必不失信。”“云长挂印封金,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关羽败走麦城后,孙权派诸葛瑾劝降,被关羽拒绝。孙权说:“真忠臣也!”另外,在《三国志》中,还有以下记载:温恢说:“关羽骁锐。”吕蒙说:“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郭嘉、程昱称张飞、关羽“万人敌。”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傅干称关羽、张飞“勇而有义,皆万人敌”。陈寿在《三国志·关羽传》中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活脱脱的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就在我们的面前。
二、威猛刚毅、雄烈过人的神武
《三国演义》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包括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是把主要笔墨用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因此,对蜀国五虎上将之首关羽的战争描写,也同样用笔不多。尽管如此,也使人对关羽威猛刚毅、雄烈过人的神武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武器。冷兵器时代,刀、枪、剑、戟而已。小说凭空送给了关羽一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以此奇名、大刀来烘托关羽这个大汉形象。再配上后来曹操赠送的赤兔马,一个完美神武的武将便出现了。首战黄巾,“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此即“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关羽最早带兵,亦五百校刀手,可谓大刀率小刀,一刀率群刀。对这刀的威力,还要看第六十六回“单刀赴会”。“辰时后,见江面上一只船来,艄公水手只数人,一面红旗,风中招飐,显出一个大“关”字来。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旁边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跨腰刀一口。酒宴中间,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埋伏的吕蒙、甘宁,遂不敢动。这鲁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看罢这一段故事,真可谓人借刀威,刀借人勇。
二是战场。小说对关羽战场上的描写,多为“手起刀落”即获胜,当然也有几十回合几百回合的争斗。第一战,杀程远志,“刀起处,挥为两段。”第二战,斩华雄,只写关羽“提刀上马”,“其酒尚温。”战况则是用众诸侯的耳闻来描述:“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军中,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第三战,“三英战吕布”,写“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第四战,北海救孔融,与管亥“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第五战,与袁术先锋纪灵“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副将荀正出马时,“交马只一合,砍荀正于马下。”斩车胄,“手起一刀,砍于马下。”斩颜良、诛文丑时,一个是“手起一刀,刺于马下”一个是战三合,“脑后一刀”,斩下马来。过五关斩六将时,或“两马相交,只一合”,或“手起刀落,斩于马下”,或“拦腰一刀,砍为两段”,无不杀得干净利落。这样简洁的介绍读来并不觉得乏味,反倒证明了关羽的神勇。当然,也有最后战庞德时,“二将战有二百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这些战场上情景描写,虽然只有几字几句,却出神入化地说明了关羽万人敌的神武神威。
三是智勇双全。勇而无智,贲育之勇;智勇双全,方为将才。小说写关羽之勇之智,既有像单刀赴会那样的大勇大智,也有像闻声而退、闻声丧胆那样的神威神勇。单刀赴会是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而赤壁之战前随刘备东吴劳军则是单刀赴会之前的热身。周瑜原本打算在宴席间埋伏刀斧手杀掉刘备,这一宴可谓险象环生。开始,已在东吴执行联吴破曹计划的诸葛亮听说刘备来会周瑜,大为吃惊,待见到刘备背后站着关羽时则转忧为喜曰:“吾主无危矣。”等到周瑜把盏,猛见关羽按剑立于刘备背后,竟大惊,以至于汗流浃背。第四十五回的这一段描写也不乏神来之笔。再比如,关羽挂印封金,经北门时,“门吏挡之,关公怒目横刀,大喝一声,门吏皆退避。”斩颜良时,关羽“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诛文丑时,“战不三合,文丑心怯。”在襄阳战曹仁时,“云长勒马横刀,拦住去路。曹仁胆战心惊,不敢交锋”。《三国志》还有一段小说中没有的记载:“梁、郏(jia,河南郏县)、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梁即开封,郏在许昌西,陆浑在嵩县东北。难怪“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至此,关羽的事业达到了巅峰。写关羽智勇双全,则有第二十二回在徐州生擒王忠。“云长左手提宝刀,右手揪住王忠勒甲绦,拖下鞍鞒,横于马上,回本阵来。”对刘备说:“某知兄有和解之意,故生擒将来。”还有第六十六回,诸葛瑾到西川讨要荆州,刘备写信让关羽交割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给东吴,关羽见信,早已识破孙权诡计,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而不还。一头保全了诸葛兄弟的面子,一头保住了荆州的土地。这些,都足以说明关羽的大智大勇。统领荆州期间,除后期失误之外,为政为军、为文为武均有分寸,使腹背受敌的荆州得以无虞。
三、义重如山、忠贞不贰的信念
后人评说《三国演义》有“三绝”:曹操为“奸绝”,奸诈过人;诸葛亮为“智绝”,机智过人;关羽为“义绝”
义重如山。第一回编写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虽然是小说家语言,但由于符合了动乱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接下来又围绕忠义做文章,渲染关羽忠心跟随刘备,义薄云天。正是忠义二字,成就了关羽的神圣。
一是忠于汉。关羽与张飞的性格大不相同,一个是勇中不乏沉稳,一个是火暴脾气。自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之后,张飞一见吕布就怒,一味地斗狠。而关羽的一次大怒,却是在第二十回许田打围对曹操的僭(jian)越之怒。这一段故事本来是说曹操,在打围时赶出一鹿,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以为天子射中,连呼万岁。“曹操以马直出,遮于天子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玄德背后云长大怒,竖起卧蚕眉,睁开凤眼,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这一怒,怒出了关羽与曹操的忠奸之分,怒出了关羽的凛然正气。其他如屯土山约三事时“降汉不降曹”的说法,都是为了表现关羽的忠。
二是忠于友。以关羽之才能性格,能与之为友的自然不会很多。然既与之为友,则不忘相助。斩颜良之后,曹操赞关羽“将军真神人也!”关羽此时不忘张飞,说“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第二十回曹操破吕布之后,“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前面。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尤其是第五十回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描写,更加生动感人。本来关羽是立了军令状的,看到曹操兵败势危,加之曹操一番话的打动:“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书中写道:“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这次违军令冒死放曹操的故事,虽然是著书人的无中生有,却让人觉得恰是情理之中。以关羽之义气,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必有此为。
三是忠于信念,即忠于刘备。桃园三结义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已成千古名句。刘、关、张三人“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不倦。”此事《三国志》原有记述。恰恰是吃、住、行这等小事,说明了刘、关、张三人不是一般的朋友、兄弟,而是在政治上获得统一、以追随刘备争霸天下为目标的结盟。也正是同桌同床与一坐一立,把刘、关、张关系升华到了最高层次。相形之下,那些“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酒肉朋友和“以同利为朋”小人朋友是何其丑陋。对此后所有的关羽忠诚于刘备的描写,都不应只看作是一般的朋友关系,离开了政治信念看关羽与刘备的关系,甚至会说成是关羽的“愚忠”。比如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关羽、张飞不见了刘备,两个人竟“撞入后园,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降曹之后,为保护二嫂,不乱君臣之礼,“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受曹操新战袍穿在里面,仍用旧袍罩之,是“不敢以丞相新赐而忘兄长旧赐”;受美女金帛不拜,得赤兔马称谢,是“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见刘备信而大哭,挂印封金,过关斩将,是“义不负心,忠不顾死。”
以上这些记述,从根本上树立了关羽义重如山、忠贞不二的人格形象,这才是后人神化关羽的主要来由。
四、傲视群雄、旁若无人的自矜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一人而非一神。人无完人,必有其短。关羽之短,就是其傲视群雄、旁若无人的自矜自傲。“刚而自矜”是《三国志》对关羽的评价,而且说关羽“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一是意气用事。第六十五回刘备自领益州牧之后,关羽听说马超武艺超群,竟然要放下统领荆州的重任入川,与马超比试高低。对此致败之骄,刘备这个当大哥的没有及时提醒,诸葛亮的回书言诸将“未及美髯之绝伦超群”之说,恰又助长了关羽之骄。关羽接信后,“遍示宾客”,越发骄傲,自此走上了人生的下坡路。第七十三回刘备封五虎大将后,关羽又一次意气用事,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二是不顾大局。联孙攻曹,本是诸葛亮出山时既定的战略方针,关羽当初镇守荆州时,诸葛亮就很担心他“分兵拒之”的军事战略,告诫他牢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八个字,关羽也表示:“军师之言,当铭肺腑。”到了第七十三回诸葛瑾来为孙权求婚时,竟不分皂白,不由分说地“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涉及孙刘两家外交关系的大事,处理得如此草率鲁莽,不仅完全违背了联孙攻曹战略,而且为自己兵败身亡埋下了伏笔。
三是刚愎自用。本来三国时期决策前讨论论证已成风气,但刘蜀政权有关的记载却最少。关羽攻占襄阳之后,随军司马王甫曾提醒关羽预防吕蒙,而且直接建议由忠诚廉直的赵累总督荆州,以防止糜芳、傅士仁不竭力不胜任。关羽拒绝了王甫的建议,加上被关羽瞧不起恰又深知关羽的陆逊、吕蒙用骄兵之计,直接导致了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关羽遇害,卒年五十八岁。关羽遇难以后,魂附吕蒙,致其七窍流血而死。人头被送至曹操后,因“口开目动,须发皆张”,又惊倒了曹操。以致于玉泉山显圣护民,第九十四回又显圣破羌兵救关兴,这些神化的说法都是作者为了使关羽的形象更丰满更完善。当然,这些也为后人进一步神化关羽作了铺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描写关羽的诗句
您当前位置: &
描写关羽的诗句
发布:&|&分类:&|&
  描写关羽的  1、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只因云长武艺强,致使猛将束手亡。&&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2、望盖挥鞭骑若风,将军飞入万军中。马奔赤兔翻红雾,刀偃青龙起白云。虎豹堕牙山鸟静,凤凰坠羽树林空。历观史记英雄将,谁似云长白马功?&&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3、巴山汉水本兴刘,诸葛才华备赞留。但得关髯师广武,北州韩信在南州。&&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一  4、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5、气盖世,勇而强。万众中,刺颜良。&&宋人黄茂才《武安王赞》  6、剑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加一国,敌号万人。&&宋无名氏《武成王庙从祀赞》  7、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鼓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8、白马当年事困危,将军立效干功时。斩头出阵来无阻,策马提刀去莫追。壮志威风千古在,英雄气概万夫奇。堂堂庙貌人赡仰,忠勇惟君更有谁?&&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9、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三国演义》诗一(颂关羽)  10、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唐人郎君胄《壮缪侯庙别友人》  11、惟凭立国安邦手,先试青龙偃月刀。&&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12、北人更欲生关羽,犹倚糜芳信士仁。曹操雄心怀白马,董昭空自弄精神。&&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三  13、跃马斩将万众中,侯印赐金还自封。横刀拜书去曹公,千古凛凛国士风。&&元人郝经《重建庙记》  14、治病然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陀。骨上肉开应刮毒,盆中血满若流波。樽前对答犹谈笑,青史英名永不磨。&&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15、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月缺魄易满,剑折复铸良。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男儿有死节,可杀不可量!&&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16、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17、开疆施妙略,决水运良谋。功盖三分国,英雄敌万夫。孙权应丧胆,曹操欲迁都。华夏威风震,声名绝代无。&&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18、羽血未乾蒙陨命,蒙妻正哭妾分香。天地有心诛汉贼,但迟数月取襄阳。&&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四  19、东吴赴会,单刀往还。足摇地轴,手撼天关。鸿门小可,渑池等闲。关公之名,威震江山!&&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20、誓把功勋建,须将恩义酬。奋身诛虎豹,用命统貔貅。白马颜良死,延津文丑休。()英雄谁可似?不负寿亭侯。&&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21、将军气概与天平,匹马单刀独自行。干里寻兄恩义重,五关斩将鬼神惊。鼓声响处人头落,旗影开时血刃红。堪笑蔡阳无计算,山鸡要与凤凰争!&&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22、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虽为感恩者,竟是思归客。流落荆巫间,裴回故乡隔。离筵对祠宇,洒酒暮天碧。去去勿复言,衔悲向陈迹。&&唐&郎士元《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  23、将军降汉不降曹,千里寻兄岂惮劳。送别许都关外路,刀尖曾挑锦征袍。&&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24、功成自合归玄德,解印封金离许都。不羡金银光照室,惟思恩义走长途。人言俊杰千年少,我道将军万古无。不是追兵无铁骑,曹公尤重去时书。&&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25、来往军中胆气高,平欺许褚胜张辽。又夸益德真勇猛,致使当阳喝断桥。&&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26、寝席羹杯几载同,不知玄德访隆中。吕蒙陆逊诚奸贼,消为孙登作妇翁。&&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二  27、粗豪车胄运机筹,要害仁慈刘豫州。赖得云长施义勇,青龙刀劈乱臣头。&&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28、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做深渊。怪风怒拨汉江水,巨浪齐吞罾口川。八月霖霪飞黑雨,七军偃仰丧黄泉。关公神策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29、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振乾坤。忠勇国,神谋陷七屯。至今千古下,军旅拜英魂。&&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号-3 |《三国演义》里描写关羽性格的句子,我要的是句子!原文的句子!
爱刷3FM2HE
 且从关羽的出场看来:“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入眼的关羽自是一副威武忠诚之面目,先教人好感滋生三分.紧接着桃园三结义,又是一番誓言:“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关羽既于刘张二人结为金兰,自当肝胆相照,又是教人感叹五分.再随后初出江湖,“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更被世人称赞其真威实勇,再得佩服七分.一个武艺高强、威勇盖世的关羽形象便映入人的心中.  再看关羽首次独出大显身手、"温酒斩华雄"这一段——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罗贯中《三国演义》五回)何其震撼!何其神勇!作者并没有描写关羽如何奋勇厮杀,但通过这种气氛的渲染、背景的烘托却足以使关羽勇冠三军的英武神威跃然纸上,同样收到了传神的效果.骁勇善战,武艺绝伦、光明磊落,如此一位铮铮铁汉,岂不是可得九分!.  在《三国演义》的一百二十回中大约有十八回是着重写关羽出生入死,纵横倥偬的戎马生涯: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直至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在大部分回目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惊险曲折的战斗行动,而是运用"神似"的手笔,以精炼的笔墨,渲染人物的精神威力.这一特点在"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等章节中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不同角度的体现.  尤其是在"刮骨疗毒" 中更是将关羽的威勇表现的淋漓尽致,“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 (罗贯中《三国演义》七十五回)文中并未用什么精致的言语,单单一个“悉悉有声”就让读者崇拜的五体投地了.  以上这些都是描写他的武勇神威,但是看《三国演义》中关羽,就必须提到“义”,而且全书中有关关羽的描写也都是围绕“义”为主线.关羽之超越众将、妇孺皆知,独具深远影响者,莫过于"义"了.作者苦心孤诣地描写了他的义重如山,舍生取义的重义品质,把他塑造成"义"的化身.  从他的刚一出场的“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可以看到一个一面之交即结手足之缘的凛凛义汉形象.再到"屯土山约三事"这一情节中,作者便突出地表现了关羽在生死危难中义无返顾、视死如归的品质.当时,徐州失陷,兄弟离散,关羽被围困于土山,迫于无奈,他向曹操提出"三约"并要曹操答应之后才肯就降,"三约" 为“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还有一约是"降汉不降曹",表现了关羽的忠义为骨,义字当头.  对于关羽的“义”的描写在"身陷曹营"中得到了最具说服力和最精彩的描写.其中赠袍一段最为平实亦最为精彩:“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而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由此可见其忠义之心.在其后又有曹操赠马之事亦极富意味,原文为: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尽皆显示关羽之忠义之心.  且关羽还将曹操所送美女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还“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便’,关公方退回.” “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等等这些都将一个关羽的形象塑造的伟岸而细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原著有声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