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松非松"在太极拳中有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表现

这两天,朋友圈都被一位不幸罹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笑笑的故事刷爆了,数以万计的热心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捐赠,希望为这个悲伤的家庭送去温暖。然而很快就有各方爆料来了,你们怎么看?  深圳本土作家罗尔5岁多的爱女罗一笑,被检查出白血病,住进了深圳市儿童医院。医疗费每天1至3万。父亲心急如焚,但他没有选择公益捐款,而是选择"卖文",大家每转发一次,小铜人公司向罗尔定向捐赠1元;保底捐赠两万元,上限五十万元;截止11月30日零时。  @作家文道 :罗一笑,刷爆的不是朋友圈,而是怜悯与良知。&从阅读点赞情况分析,双10万+,早过50万次转发,这是一篇过千万级的文章。也就是所谓机构早已经到达捐款上限。你刷的是什么呢?也许是怜悯,也许只是善意的传达。但是,你知道每天又有多少的罗一笑?如果可能,不是跟风的转发,而是每年,少抽几包烟,少买一点无用品。用心,去关爱一下真正需要帮助需要帮助的那些人。也许你帮的,就是你自己。  也有网友提出异议:  网友:人心没底线的案例就是那个挂在罗一笑父亲救女信下面的公司,消费一个病重的小女孩,消费一个悲伤绝望的父亲,消费观者的同情心和爱心,还有什么比这公司更残忍的呢?  想起比利林恩里的一句话:这真是怪异,有人来表扬你这辈子最悲惨的一天。 我想说,这真是无情,有人来用你最悲惨的故事做广告。报道中称:  罗尔向记者坦承,笑笑生病后,手头上的积蓄几乎一无所有。文芳一直在家相夫教子,自己则在深圳某杂志社工作,曾任杂志《新故事》主编10余年,“自从《新故事》在去年停刊后,我每个月只拿基本工资4000多元。”由于杂志社经营不善,今年6月开始的工资也堆到了10月才发。笑笑的巨额医疗费,狠狠地敲击着这个家庭。  医疗费“沉重”,罗尔对家人的愧疚也一样沉重。因为手头拮据,罗尔今年回湖南老家看望老父亲时,不再开车和坐地铁,就像当年出门流浪一样,只乘坐便宜的普通列车。原本约定好中秋节回家看父亲,却因笑笑生病而耽误。“我想打电话给父亲撒个谎也没办法,因为他听不见。”罗尔还对在哈尔滨上大学的儿子感到愧疚,好不容易凑齐了学费,却没法给第一个月的生活费。  昨天,罗尔通过媒体再度发声: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通过各种途径给他汇钱,“出乎意料”,同时“非常感激”。他告诉记者,现在笑笑的治疗费已经足够了,很感谢大家的关注,希望大家不要再给他“砸钱”了。  小悦随后百度搜索了,承诺按照转发量给罗一笑进行捐款的公司,为小铜人公司,据百度百科称,该公司全称是深圳市小铜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她是一家专注于新金融领域新媒体运营和数字营销的初创企业,创始团队主要来自新金融企业和知名媒体机构。每周热门资讯,尽在悦己美业!详情请点击原文链接悦己美业(YJ011123)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YJ011123关注悦己美业,即时收取养生美容信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YJ011123关注悦己美业,即时收取养生美容信息。&&&&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太极拳种类 【范文十篇】
太极拳种类
范文一:维普资讯
第2 8卷 
辽 宁 体 育 科 技 
L AO NG S O   C E I NI   P RT S I NCE AND T CHN O      E OL GY
V1 8 N . 0.   o5 2  
20 0 6年 1   0月
Oe . 2 0   t 06
太 极 拳 的 分 类 
刘和 臣 ,吴俊清 z    
(. 1 东北大学体育部 , 辽宁 沈阳 100 ; , 104 2 辽宁公安 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体育部 , 辽宁 沈 阳 103 ) 10 1  
要: 通过 大量的调 查 、 究、 研 分析认 为 , 太极 拳应从 以下 4个方 面进行分 类和发 展 : ) 1 竞赛 太极 拳 ; ) 2 传统 太极 
拳 ; ) 身太极 拳 ; ) 3健 4 对抗 太极拳 。 这为太极拳爱好者能 更清楚地认识 各种太极拳的 实用价值 , 其能更好 的为广 大  使
人 民群 众服 务 , 国 际 推 广 和 发 展 打 下 良好 的 基 础 。 向  
关键词 : 太极拳 ;分类  中图分类号 : 5 .1 G82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0 7 6 0 (0 6 0 — 03 0  10 — 2 4 2 0 15 0 7 — 1
太极 拳是 中国武术项 目中具有独特 运动 规律 和特点 的拳  种 , 其发 展 过程 中形 成 庞大 体 系 , : 在 如 陈式 、 式 、 式 、 杨 吴 武 
各式太极拳已经形成 了各成一体 、 独成一派的格局。  
3 健身太极拳 
式、 孙式 、 星太极 拳和国家规定 的各种 竞赛太极拳 、 三 太极推手 
等拳 种。这些拳种都有各 自的运动形式 和特点 , 自成一 家 。科 
学、 系统地划分太极拳 的运动形式和种类 , 对推广 、 普及 、 发展 中 
健身太极拳 主要是以争强体质 , 锻炼身体为 目的。 它包括 二  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 四十八式太极拳 、 三星太极拳 、 极扇 、 极  太 太
刀、 太极剑等。 健身太极拳 的内容简单 易懂 、 容易掌握 , 并伴以优  美的音乐演练 ,是深受广大人民群 众所喜爱 的体育项 目。其特 
国传统武术文化 , 弘扬 中华 民族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1 竞赛太 极拳 
点 :1健身太极拳是全 身运动 , () 包括各 关节 、 韧带都 在动 , 大大 
提高了肌体 的运动能力 , 加速 了身体 的新 陈代谢 , 使其 保持旺盛 
竞赛太极拳是指 国家规定的竞赛太极 拳套路 ,是专 门为参 
加 国际 、 国内大型 、 正规 的专业 比赛所编排 的太极拳竞赛 套路。  
的精力 ;2健身太 极拳作为一种 有氧运动 , 够增强血 液循环  () 能
系统 的能力 , 使人 的吸氧 量增加 , 提高人 体抗衰老 能力 , 从而保  持身体健 壮 , 精力 充沛 ; 3 健身 太极 拳动
作意领 身 随 、 () 上下 协  调、 左右对应 、 连绵不断 , 对小脑的支配能力要求非常 高 , 经常 练  习能够提高人体 四肢 的协调能力和灵敏能力 、 反应能力 , 增强 大  脑 的记忆力 ;4 太极拳练 习到一定程度要求结 合呼 吸运 动。做  () 到气与意合 、 意与力合 、 力与身合 、 身与形合 、 形与神合 。使气 围  绕着 大周天 、 周天运行 , 小 达到气与 脉相通 的境界 , 提高 呼吸系 
统和肺活量的能力 。因此 , 在我国从事健身太极拳 的人特别多 ,   是我 国全民健 身运动的重要运动项 目之一 。   4 对抗太极 拳 
如 :1 1届北京 亚运会武术太极 拳 比赛套路 为四十二式综合太 极  
拳, 世界太极拳锦标 赛 比赛套路 为陈式五十六式 、 杨式四十式太 
极拳 。 这类太极拳的特点是套路严谨 、 衔接细腻 、 动作难度大 , 方 
向、 路线 、 角度 、 动作幅度要求 严谨 。 严格按着教材规定的动作进  行评判 , 并要求在规则限制的范围内完成 , 不允许附加或删减任 
何动作。 竞赛太极拳是适应武术竞技项 目 向世界 , 向奥运会  走 走
所设立的 比赛套路 ,是国际武术联合会为规范武术动作和标准  所设 立的套路 。 它只适合于各 省 、 市专业队的武术运动员参加 比  赛所用 , 是纯粹 的竞技体育 比赛项 目。 由于竞赛太极拳动作难度  大, 要求高 , 有一定危险性 , 所以不适合锻炼 身体者练 习。  
2 传 统太 极 拳 
对抗太极拳是指运 用太极动 作进 行对 抗实战 , 如太极接手 、  
太极拆手 、 太极推手等 。 对抗太极拳 是太极 拳项 目的一个重要组 
首先要清楚各式传统太极拳 之间的传承关系。 1 陈式太极  () 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由著名拳 师陈王廷所创 , 它包括 陈式老架 、 陈  式新架 、 陈式一路 、 二路等 ;2 杨式太极拳是 由著名拳师杨露禅  ()
(7 9 17 ) 其 子杨 健 侯 ( 89 1 1 1其 孙 杨 澄 哺 (8 3   19 —82及 13 — 9 7 、 18—
成部分 , 因为太极拳动作包含着很 多技击实 战内容 , 是传统太极  拳必不可少的技术特点 , 如杨 式太极 老六路动作接 、 、 、 、 领 顶 靠   沉、 、 、 粘 挤 随等 , 都是其技击实战动作 , 两人 动起手来生龙 活虎 、   你来我往 、 咄咄逼人 、 互不相让 , 现了对抗太 极拳 实战特点 和  体 技击实用价值 ; 陈式太极拳 动作 刚柔 相济、 动作疾 速 、 紧凑 、 发  爆
力强 , 运用粘 、 、 、 的方法 以求得动劲 , 连 攒 随 要求一动 全动 , 节  节
13 ) 9 6 等人 在陈式老架太极拳 的基础上发
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  包括杨 式大架 、 中架 、 小架 、 式老六路 等 ;3 吴式太极拳是从  杨 () 杨式小架拳式基础上发展创新的。吴式太极拳 始于满族人全佑  (8 4 10 1后经其 子吴鉴泉 ( 13 — 9 2 , 从汉姓吴 ,80 14 )I 1 7 — 9 2  ̄ 以改进  修 润而形成 的一个 流派 , 如吴式老路等 ;4 武式太极拳是 由著  (1
贯通 , 相连不断 , 一气呵成 , 运用起来进攻性极强 , 具有很 高的实  战价值 ; 吴式太极拳姿势紧凑 , 动作舒缓 , 步法严格虚 实分清 , 进  退旋转 始终保 持 中正 , 完全是 用内动 的虚 实转换 和“ 内气潜转 ”  
来支配外形 , 进攻实战能力极强。 对抗太极拳 在我国大部分地 区 
名拳师武禹 襄(82 18 ) 陈式新架太极拳 的基础上发 展创  1 1— 80在
编的 ;5 孙 式太极拳是 由著名拳师孙禄堂所创。孙式太极拳是  () 聚三家拳术 之精 义 , 即形意 、 卦 、 极 , 八 太 融会一体 而创 , 如孙 式 
都有 习练者 , 并深受国外爱好者喜爱和欢迎 , 是广大 青年人锻炼  身体 , 掌握一技之长 的好项 目。因此 , 应提倡青少年 积极参加到  对抗太极拳运动 中来 , 使其掌握太极拳 的精髓 , 发扬 中华武术文  化, 弘扬民族精神 。  
收 稿 日期 -0 60 —4 修 回 日期 :0 60 —4 20 —4 1 ; 2 0 —80 
七十三式等。 通过对传统太极 拳之间传 承关 系的分析 , 可以看出  
各式太极拳之间都是相互联系 、 相互促进 、 发展的。 相互 在拳理 、   拳论方面都有内在联 系 , 但在拳术的风格 和特点 上 , 又有各 自独 
到 的传统练功方法 , 形成各 自的独特风格 和特点 。 可以说现在 的 
7  - 3  
范文二: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一种,归类为内家拳。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作为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推手。
派别和种类
传统太极拳门派当中,论源流久远,广被承认,修习者众的,以 武当 、陈、杨、吴、武、 孙、赵堡太极(和式、忽雷架) 等派为最。
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流派
历史上各大派之太极拳,依据其练习的需要。本身的套路种类就极为多样化,例如陈氏太极拳便有了老架、新架等等。由于再传的后人的发扬,在原有拳架长年的实践的基础上,终必有了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支派”,在太极拳界也极为普遍。其中武当太极拳一直在道庙内单线秘传,而门规甚严,故难得一见。
以下介绍一些衍生自太极拳的支派:
陈氏太极拳:洪式(洪均生)、陈式心意混元太极
杨氏太极拳:
~杨露禅~载漪~溥俊~毓巍~御?汉之锖1952- ~曌皈道主~僲掰神搿~悬针垂露锥雪漏痕~曌罡镇刹殛紫电皈?勰化御飞风~[1]
杨露禅大弟子王兰亭传李瑞东,有李氏太极一派。传杨露禅在京城所授第一个套路[杨氏太极六十四式老架]于周玉祥,周玉祥传吴锦园,吴锦园传台湾叶金山,有宗岳门王府皇家太极一派。 富周- 富英- 萧公卓- 翟英波- 李正1953-府内派太极 杨露禅也教过武禹襄()太极拳,后来武禹襄经过赵堡镇,从学于陈清萍,学会赵堡太极拳。后来,其兄武汝清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得到一本《太极拳经》,送给武禹襄。武禹襄刻苦参透《太极拳经》,参照所学,创立武氏太极拳。武禹襄 李亦畬 郝为真 孙禄堂 董英杰 乐奂之 杨露禅的满族弟子中以神机(火器)营中的万春、凌山、全佑受益最佳。其中全佑()的太极拳善于柔化。其子从汉姓“吴”,所以称为吴鉴泉。吴鉴泉开创吴氏太极拳。他的徒弟有王茂斋、郭松亭、常远亭、夏公甫、齐阁臣等
杨班侯()(杨露禅子)杨班候自小在杨露禅的严格教导下,得杨露禅的真传。全佑 吴鉴泉 王茂斋 杨禹廷 马岳梁 祝大彤1932- 高壮飞1932- 马长勋1933- 杨良方1955- 李万成(),杨班候的弟子。林金声()和贾治祥()是李万成的弟子,习得班候系列拳架。 杨健侯(1839年-1917年)(杨露禅子)杨健候也是自小在杨露禅的严格教导下,得杨露禅的真传。老六路溥伦 汪祟禄- 汪永泉 朱怀元 朱春煊1939- 如意太极石明 杨少侯(1862年-1930年)
杨澄甫(1883年-1936年)(杨健侯子) 杨澄甫先习文,弱冠之年才刻苦习祖传之拳。后来他的闭门用功果然使他的功夫在六年内突飞猛进。杨澄甫在北京教拳,武德高尚,并先后出版两本专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太极拳使用法》。 陈微明依据杨澄甫的口述编成《太极拳术》。 另杨澄甫弟子董英杰南传香港成董氏太极拳、郑曼青到台湾美国成郑子太极拳。杨澄甫徒弟郑曼青为了推广太极拳,将杨氏太极拳简化成37式,人称郑子37时太极拳,黄性贤2 , 太极寻中道王辉钧1955- , 徒孙王子和将老架拳,剑,枪,散手传入台湾 杨振铎(1926年-)、杨振声、杨振铭(1910年-1985年)又名杨守中、杨振基(1921年-2007年)(杨澄甫子) 杨玛莉(杨守中女) 当时,田兆麟、武汇川(1890年-1936年)、褚桂亭(1892年-1977年)、陈微明(1882年-1958年)、董英杰(1897年-1961年)、崔毅士(1892年-1970年)、李雅轩(1894年-1976年)、傅钟文(1908年-1994年)诸君,同为杨澄甫先生入室弟子。 吴图南式太极拳(杨少候小架)、王氏太极(王壮弘)、郑子太极(郑曼青)、董式太极(董英杰)、田式(田兆麟)、熊式(熊养和)、府内派、老六路
吴氏太极拳:郑式(郑天熊)、例程(常远亭)、吴图南式(大架)
武氏太极拳:郝式〔郝和(郝为真)〕
孙氏太极拳:傅式(傅振嵩)、沙式(沙国政)、顾式(顾汝章)
其他源流难考的“支派”
其他源流关系难考的还有宋式太极(相传为宋远桥学自张三丰)、宗岳门太极拳、玄门太极拳、八卦太极拳、犹龙太极、龙形太极、龙蛇太极、蛇雀太极、猴形太极(丁鹤翔)、武当太极、峨嵋太极、鸳鸯太极、形意太极、平衡太极、循经太极、松溪派太极长拳、如意太极(石明)、昆仑太极(陈太平)、原地太极、咏太极、螺旋十三势太极、无极门太极、四维太极(薛安日)、东岳太极、龙岳太极(张伯夷)、张氏两路太极(冼孟豪)、樊氏太极(樊锦洲)、三星太极(李蓉)、Holistic Tai Chi,,,,多不胜数。
这些“门派”除了“历史”很短外,所传习的武术,或有把其他派的拳稍作更改,或有加入其他的招式,或变换风格,有的甚至根本跟太极沾不上关系,只是自创新拳(套用维基的说法叫“原创研究”),然后托“太极”之名,比如说李蓉的“三星太极”,她声称是看了三星堆出土文物后有所感悟而创作的,打的时候手指总是捏著
“支派”众多的原因
出现“支派”众多这现象,有时候只是一些便称或误解(比如说董英杰一支虽有创编新拳,但董英杰、董虎岭父子并没有另外开宗立派,仍然以其师门杨澄甫的杨式太极为宗),有时候是因为同门阋墙,有时候是有人想开山立派,跟五大派分庭抗礼,有时候是因为门派内不同支的师兄弟间的套路出现了不同的演化方向。
此外,“支派”的出现,也有些时候是因为某门派出了杰出后人,该杰出者虽未必想离宗自立,只是杰出者死后,其再传弟子或想仰仗师傅名号,或想给师父面上贴金,先在“甲家太极”的门墙下以“甲家乙式”的称呼标榜自己的支派,后渐渐改称为“甲家乙派”,到最后完全摒弃师门名称,改称“乙派太极拳”或“乙家太极拳”,而“乙”姓宗师可能本非叛逆之徒,后人想给师傅“流芳”,却得了反效果。
“义”不离宗
其实拳术代代相传,每代传人出了不同的发见、体会、领悟者,本是正常事。而具良心、对师门存忠义者,即使功夫已别树一帜,仍以师门称号承传排列,以表“异不离宗”的忠义传人,历史上还是偶尔会出一些的,最具代表性的故事莫过于赵堡太极陈清平见弟子和兆元武功已足以独当一面,建议他开宗立派称和式太极拳,但和兆元感于陈师之胸襟豁达,为谢师恩,向师言:“和式太极拳仍以赵堡传承排列,标异不离宗。”节义可风,后世人却努力标榜支派,拳不异却离宗,离古人高风远矣。
国家新编套路
所谓新派太极是中国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以杨式风格为主,并吸收了陈、吴、武、孙多家太极的特点,自1957年以来先后创编的多套新编太极套路。国家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和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坊间多以“国家体委套路”、“国家套路”、“新编套路”、“简化套路”、“竞赛套路”或“新派太极”。
国家体委此举主要有以下原因:
位制) 去除传统套路以门派、家族为本之色彩 减低传统太极的技击色彩,使之更适合可作为一种全民体育活动 简化以利普及、推广 规范全民武术,以便建立教材、建立国际武术竞赛制度,以及建立武术锻炼的等级制度(段
由于国家套路重体育而不重技击,普遍被传统太极习练者视为“太极操[2]”而非“太极拳”。当今各地常常表演的“太极”大多以此为根据。
英语系08104班
杨氏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02.左右野马分鬃(3)
03.白鹤亮翅
04.左右搂膝拗步(3)
05.手挥琵琶
06.左右倒转肱(4)
07.左揽雀尾
08.右揽雀尾
10.云手(3)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21.转身扳拦捶
22.如封似闭
3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02、右揽雀尾
03、左单鞭
04、左琵琶势
05、进步搬拦捶 06、如封似闭
0 7、搂膝拗步
08、右单鞭
09、右云手
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
12、闪通背
13、右揽雀尾
14、转体撇身捶
15、捋挤势
16、右拍脚
17、左分脚
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
20、左右穿梭
21、肘底捶
22、倒卷肱
23、右下势
24、金鸡独立
25、左下势
26、上步七星
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
29、弯弓射虎
3 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42式太极拳谱
2.右揽雀尾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二)
8.捋挤势(二) 9.进步搬拦捶
10.如风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二)
15.玉女穿梭(二)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21.右分脚
2225.进步栽捶
2629.退步穿掌
3033.转身大捋
3437.退步跨虎
3841.十字手
42.野马分鬃(二)
19.双峰贯耳
23.斜飞势
27.虚步压掌
31.歇步擒打
35.转身摆莲
.云手(三).左分脚
24.单鞭下势
28.独立托掌
32.穿掌下势
36.弯弓射虎
40.独立打虎
.转身拍脚
.金鸡独立(二).马步靠
.上步七星
.左揽雀尾
48式太极拳拳谱
1、 白鹤亮翅
2、 左搂膝拗步
3、 左单鞭
4、 左琵琶势
5、 捋挤势(3)
6、 左搬拦捶
7、 左掤捋挤按
8、 斜身靠
9、 肘底捶
10、 倒卷肱(4)
11、转身推掌(4)
12、右琵琶势
13、搂膝栽捶
14、白蛇吐信(2)
15、拍脚伏虎(2)
16、左撇身捶
17、穿拳下势
1821、右左分鬃
2225、左蹬脚
2629、右左分脚
3033、左云手(3)
3437、虚步压掌
3841、撩掌下势
4245、弯弓射虎
、独立撑掌(2)
19、高探马
23、掩手撩拳
27、搂膝拗步(2)
31、右撇身捶
35、独立托掌
39、上步七星
43、右搬拦捶
20、右蹬脚
24、海底针
28、上步擒打
32、左右穿梭
36、马步靠
40、独立跨虎
44、右掤捋挤按
48、右云手(3)、双峰贯耳
、如封似闭
、退步穿掌
、转身大捋
、转身摆莲
、十字手收势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05 提手上势
06白鹤亮翅
07 左搂膝拗步
08 手挥琵琶
09 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5 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撵猴
18 21左搂膝拗步
2225进步搬拦捶
3033左右搂膝拗步
3437右蹬脚
3841双峰贯耳
4245如封似闭
4649左右野马分鬃
5053揽雀尾
5861提手上势
6265扇通背
7073十字腿
7881弯弓射虎
23 上步揽雀尾
31进步栽捶
35左打虎势
55金鸡独立
59白鹤亮翅
63转身白蛇吐芯
71进步指裆捶
75上步七星
79进步搬拦捶
83提手上势
28左右分脚
32翻身撇身捶
36右打虎势
40转身右蹬脚
44抱虎归山
56左右倒撵猴
60左搂膝拗步
64进步搬拦捶
72上步揽雀尾
76退步跨虎
80如封似闭
84白鹤亮翅
转身撇身捶
进步搬拦捶
回身右蹬脚
进步搬拦捶
上步揽雀尾
高探马带穿掌
吴式太极拳45分解教学
2、右揽雀尾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进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十字手
11、左揽雀尾
12、右单鞭
13、右下势
1417、左闪通背
1821、玉女穿梭
2225、左分脚
2629、斜飞势
3033、左海底针
3437、回身指裆捶
3841、左迎面掌
4245、收势
、金鸡独立
15、撇身捶
19、云手(向左)
23、左右打虎
27、右迎面掌
31、右闪通背
35、左下势
39、转身摆莲
43、左、右倒卷肱
16、肘底看捶
20、右高探马
24、右蹬脚
28、十字摆脚
32、云手(向右)
36、上步七星
40、弯弓射虎
44、右海底针
、左、右野马分鬃、右分脚
、双峰掼耳
、搂膝左栽捶
、左高探马
、退步跨虎
、退步搬拦捶
武当38太极拳拳谱
2.退步崩式
5.提手上式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右搂膝拗步
11.虚步亮掌
12.提手上势
13.白鹤亮翅
14.左搂膝拗步
17.上步搬拦捶
23.狮子右蹬脚
24.狮子左蹬脚
25.转身左搂膝拗步 26.右搂膝拗步
27.上步伏虎锤
29.上步搬拦捶
30.小擒拿手
32.左打虎式
33.右打虎式
35.上步搬拦捶
36.如封似闭
38.抱虎归山
顺口溜、巧记三十八式武当三丰太极拳
起崩揽雀鞭提鹤,左右拗肱斜掌提。鹤左拗针闪搬揽,云中二鞭马狮随。 左右搂拗虎闪搬,擒拿右踢打虎时。
独立上搬如封闭, 十字手抱虎归奇。
32式太极剑剑谱
1、并步点剑
2、独立反刺
3、仆步横扫
4、向右平带
5、向左平带
6、独立抡劈
7、退步回抽
8、独立上刺
9、虚步下截
10、左弓步刺
11、转身斜带
12、缩身斜带
14、跳步平刺
15、左虚步撩
16、右弓步撩
17、转身回抽
18、并步平刺
1922、进步反刺
2326、弓步挂劈
2730、丁步回抽
2. 5.左弓步拦
6. 9. 蹬脚前刺
10. 13. 弓步崩剑
14. 17. 虚步下截
18. 21. 分脚后点
22. 25. 仆步横
26. 29. 右弓步劈
30 .33. 独立上托
34. 37. 转身下刺
38. 41. 弓步直刺
42. 、左弓步拦
20、右弓步拦
21、反身回劈
24、虚步点剑
25、虚步抡劈
28、撤步反击
29、旋转平抹
32、弓步直刺
四十二式太极剑
3. 弓步削剑
4. 左虚步撩
7. 右弓步撩
8. 跳步平刺
11. 转身下刺
12. 歇步压剑
15. 进步绞剑
16. 右左平带
19. 弓步劈剑
20. 仆步穿剑
23. 蹬脚架剑
24. 弓步下截
27. 弓步下刺
28. 后举腿架剑
31. 丁步点剑
32. 进步挂剑
35. 歇步崩剑
36. 提膝提剑
39. 行步穿剑
、左弓步拦
、独立平托
、进步平刺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 扎 依
4、六封四闭
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
1417、青龙出水
1821、白鹅亮翅
2225、六封四闭
2629、右擦脚
3033、击地锤
3437、右蹬一跟
3841、六封四闭
4245、野马分鬃
4649、懒扎依
5053、摆脚跌叉
6265、指裆锤
6670、下步跨肱
7174、收势
、掩手肱拳
15、双推手
27、左擦脚
31、踢二起
35、掩手肱拳
43、六封四闭
47、六封四闭
51、金鸡独立
55、闪通背
63、白猿献果
67、转身双摆莲
72、金刚捣碓
16、肘底看拳
20、闪通背
28、左蹬一跟
32、护心拳
36、小擒打
52、倒卷肱
56、掩手肱拳
60、高探马
68、当头炮
73、撇身捶
、掩手肱拳
、前趟拗步
、抱头推山
、玉女穿梭
、白鹅亮翅
、六封四闭
、金刚捣碓
范文四:第一段 1 白鹤亮翅 2 左搂膝拗步 3 左单鞭 4 左琵琶势 5 捋挤势(三)6 左搬拦捶 7 左掤捋挤按 第二段 8 斜身靠 9 肘底捶 10 倒卷肱 11 转身推掌 12 右琵琶势 13 搂膝栽捶 第三段
14 白蛇吐信(二)15 拍脚伏虎(二)16 左撇身捶 17 穿拳下势
18 独立撑掌(二)48式太极拳拳谱
19 右单鞭 37 虚步压掌 第四段
38 独立托掌 20 右云手(三) 39 马步靠 21 右左分鬃 40 转身大援 22 高探马 41 撩掌下势 23 右蹬脚 42 上步七星 24 双峰贯耳 43 独立跨虎 25 左蹬脚 44 转身摆莲 26 掩手撩拳 45 弯弓射虎 27 海底针 46 右搬拦捶 28 闪通背 47 右援助援挤按第五段 48 十字手 29 右左分脚
30 搂膝拗步(二)
31 上步擒打
32 左右穿梭
33 左云手(三)
34 右撇身捶
35 左右穿梭
36 退步穿掌
2、右揽雀尾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左右蹬脚
17、掩手肱捶
42式太极拳拳谱 (国际竞赛套路):
18、野马分鬃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20、 独立打虎
37、退步跨虎
21、右分脚
38、转身摆莲
22、双峰贯耳
39、弯弓射虎
23、左分脚
40、左揽雀尾
24、转身拍脚
41、十字手
25、进步栽捶 42、收势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四十二式太极拳
混沌初开法为先, 气贴背走沉丹田, 心静体松精神注, 平腕坠肘势自然。
初运鸿濛阴阳现, 起落开合太极圈,掤捋挤按为总手, 雀尾动作技法全。
单鞭多用可防攻, 左像箭来右似弓,体正松腰勾屈下, 翻掌前推转腰行。
胸部被击用提手, 截合断封妙无穷,上提虚步相一致, 身势含蓄合手肘。
白鹤亮翅立鸡群, 左采右掤两臂分,沉气落胯腰拔起, 开中寓合须用心。
搂膝拗步(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 拗步推掌沉腕肘,搂推弓步相一致, 头领身正左右走。
横截压带闪正中, 翻拳按掌劲宜整,手眼身步要协调, 双臂翻转随腰动。
捋挤势(二)
捋势变挤圆又连, 手随腰动劲不断,劲从根起形于梢, 节节贯串一气连。
9.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 搬拳之后立掌拦,拦掌过后捶急进, 上下相随劲不断。
10.如风似闭
臂下穿手十字封, 后坐分掌闭于胸,两臂推按腹前下, 跟步助劲显奇功。
第二段 11.开合手
两手开合于胸前, 开吸合呼法自然,沉肩坠肘
掌相对, 意念存在两掌间。
12.右单鞭
右脚横开体微转, 两掌侧分一条鞭,沉肩坠肘虎口对, 侧弓步子裆宜圆。
13.肘底捶
扣脚掩掌接抱球, 迈步跟脚连摆手,捶居肘下前劈掌, 三尖相照合要求。
14.转身推掌(二) 撤步碾脚把体转, 搂按举掌转体间,上脚跟步掌前推, 左右式子紧相连。
15.玉女穿梭(二) 捋后搭手于胸前, 跟步转体掌平摆,弓步上架前推掌, 左右式子紧相连。
16.右左蹬脚
转体穿掌两臂展, 两掌交叉抱胸前,分撑两掌勾脚蹬, 左右蹬腿紧相连。
17.掩手肱捶
两掌掩合于面前, 开步叠掌外分展,外旋两臂合拳肘, 护腹弓步前打拳。
18.野马分鬃(二) 转身旋臂横挒掌, 翻掌托于膝上方,上步弓腿前穿靠, 左右式子紧接上。
第三段 19.云手(三)
两手交替环形转, 势如行云圆连绵。腰领手转目随视, 步子横行轻灵缓。
20.独立打虎 撤步翻掌向前穿, 双掌左摆握成拳,提膝架拳打虎式, 身正稳立似如山。
21.右分脚
两掌叠抱于胸前,右上摆踢臂分展,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2.双峰贯耳
屈腿收掌于膝上, 落脚上步分两掌,重心前移成弓步, 力贯双拳取太阳。
23.左分脚
转体叉掌抱胸前, 左上摆踢臂分展,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4.转身拍脚
扣步落脚随势转, 两掌交叉抱胸前,右脚绷平向上踢, 右掌拍击右脚面。
25.进步栽捶
落脚转体右掌翻, 进步搂手要当先,重心前移成弓步, 前下栽打出右拳。
26.斜飞势
后坐左转两掌分, 两臂叉抱右脚跟,右脚上成侧弓步, 斜展双臂似鸟飞。
27.单鞭下势
重心偏移左腿弓, 左勾侧举下屈腕,屈膝仆步成下势, 右掌顺腿向前穿。
28.金鸡独立(二) 左腿蹬直右腿弓, 落勾挑掌似斜行,提膝上挑同侧掌, 左右式子皆相同。
29.退步穿掌
撤步弓腿后闪让, 右掌下按左穿掌,横掌下按胸前护, 穿掌取喉人难防。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
左脚内扣体右转, 左掌上举右掌按,提转落成右虚步, 横压按掌于膝前。
31.独立托掌
左腿独立右膝提, 身正直立似如松,右掌翻转向上托, 左掌体侧横向撑。
32.马步靠
下落右脚体右转, 右捋摆掌劲不断,左前上成半马步, 左臂挤靠向内旋。
33.转身大捋
后坐带掌向上翻, 绕上右脚体左转,右掌侧托提左掌, 撤步平捋一周圈。
34.歇步擒打
重心右移体右转, 右肘上撑右拳穿,回身盖步下屈蹲, 左拳背上打右拳。
35.穿掌下势
收脚提掌向右摆, 左脚侧出体右转,右腿全蹲成仆步, 两掌顺腿向前穿。
36.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左腿弓, 左掌前挑与肩平,右腿前上成虚步, 两拳叉架成七星。
37.退步跨虎
撤步撑掌体右转, 收脚挎虎连又圆,左腿前举
立站稳, 右掌左勾一条鞭。
38.转身摆莲
扣脚转体掌平摆, 空掌平抹势不断,左转身体右摆脚, 两掌依次拍脚面。
39.弯弓射虎
捋掌屈落右腿弓, 重心前移似挽弓,右提左拂随转体, 炮架当头左拳冲。
40.左揽雀尾
收脚抱球体自然, 迈步分掌臂捧圆,捋掌搭手前挤出, 后坐按推掌向前。
41.十字手
上体右移扣脚转, 两掌外分似挑担,合抱胸前十字手, 收脚直立庭前站。
翻掌前撑同肩宽, 徐徐下落腿外边,左脚收至右脚旁, 收式并立身自然。
范文五:杨式太极拳88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5、提手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脚    
32、左分脚
33、转身左蹬脚 
34、左右搂膝拗步
35、进步栽捶  
36、翻身白蛇吐信
37、进步搬拦捶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峰贯耳  
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  
50、横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 
52、进步揽雀尾
53、单鞭    
54、左右穿梭(四斜角)
55、进步揽雀尾
57、云手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
61、左右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
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针   
67、闪通臂    
68、转身撇身捶
6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3、单鞭    
74、高探马   
75、左穿掌    
76、转身十字蹬脚
77、搂膝打捶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转身摆莲脚 
 84、弯弓射虎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收势还原
太极口诀 
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动作干脆,发力刚猛
挨、帮、挤、靠无处不到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练功要领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
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
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始于尾闾,发于项梗。
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
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实战步型要求
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太极拳各势白话歌
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
裹裆护肫须下势,含胸拨背落自然;
初势左右懒扎衣,双手推出拉单鞭;
提手上势望空看,白鹅亮翅飞上天;
搂膝拗步往前打,手挥琵琶躲旁边;
搂膝拗步重下势,手挥琵琶又一翻;
上步先打迎面掌,搬揽捶儿打胸前;
如封似闭往前按,抽身抱虎去推山;
回身拉成单鞭式,肘底看捶打腰间;
倒撵猴儿重回势,白鹅亮翅到云端;
搂膝拗步须下势,收身琵琶在胸前;
按势翻身三甬背,扭颈回头拉单鞭;
云手三下高探马,左右起脚谁敢拦;
转身一脚栽捶打,翻身二起踢破天;
披身退走伏虎势,踢脚转身紧相连;
蹬脚上步搬拦打,如封似闭手向前;
抱虎推山重下势,回头再拉斜单鞭;
野马分鬃往前进,懒扎衣服果然鲜;
回身又把单鞭拉,玉女穿梭四角全;
更拉单鞭真巧妙,纭手下势探清泉;
更鸡独哦立分左右,倒撵猴儿又一番;
白鹅亮翅把身长,搂膝前手在下边;
按势青龙重出水,转身复又拉单鞭;
纭手高探对心掌,十字摆连往后翻;
指裆捶儿向下打,懒扎衣服紧相连;
再拉重下势,上步就挑七星拳;
收身退步拉跨虎,转身去打双摆连;
海底捞月须下势,弯弓射虎项朝前;
怀抱双捶谁敢进,走遍天下无人拦;
歌兮歌兮六十句,不遇知己莫轻传.
范文六:对中年人来说,打太极拳,实在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方式。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打太极拳对身体的益处多多。   在学太极拳之前,我因长期过度使用电脑,严重透支了体力,经常腰酸背痛,浑身不舒服,到医院却检查不出毛病,医生说这是亚健康状态,平时要注重锻炼。无意中接触到一些打太极拳的朋友,在他们的引导下,我开始学练太极拳,打了两年多,受益颇多。   太极拳打起来,静如处子,动如猛虎,刚柔相济;动作舒展大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学练了一段时间后,竟有些痴迷,每天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练习。最初练拳上瘾,最重要的原因是觉得太极拳打起来动作优美,看起来别有神韵,没想到练了一段时间,却发现打拳原来有许多好处。   一是强身健体。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鼻吸口呼,气沉丹田,久之,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当然,学会用腹式呼吸并不容易,要有专业老师指导,持之以恒坚持练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腹式呼吸可以改善腹部脏器的功能,有益于身心健康。一向体弱的我,练拳一年多,腰酸背痛的症状基本消失,体质逐渐增强。   二是陶冶性情。打了一段时间太极拳,发觉自己不知不觉中,不再动辄焦躁,逐渐变得心平气和,把很多事都看淡了。老公笑言自从我练拳以后,很少找他的麻烦,家庭变得更加和谐了。想想也是,打拳时习惯用腹式呼吸法,气息深、匀、细、缓、长,时间久了人自然会变得心静如水。练习太极拳时配上禅乐,静心打拳时耳边伴着那似近犹远、似有犹无的音乐,仿佛置身飘渺峡谷,顿时气定神闲,人世间一切的喧嚣杂乱,在这一刻,似乎都随乐声远去,只留下宁静美好,让人不由忘却烦恼,沉醉于与世无争的淡泊意境之中。久而久之,性情自然温和如水。   三是姜容养颜。人到中年,岁月这把刀恶狠狠地把我打磨得面黯肌瘦,一副黄脸婆形象。打了半年太极拳后,我变得面色红润,久不见面的朋友竟问我在哪做的美容。自信似乎又找回来,打拳的劲头也更足了。   打太极拳的好处何止以上三条,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如今我已经是一天不打太极拳就会觉得缺少了什么,浑身难受。每天打半个小时左右的太极拳,真是通体舒泰,美妙至极,不信,你也可以试试!   (编辑 林妙)
八式太极拳
八式太极拳简介
八式太极拳也叫一段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段位制初级技术规定教程的一段太极拳,即初段位中的一段考评套路。它包含十个动作(含起势、收势),吸取了杨式大架太极拳中最为主要和基础的八个动作。八式太极拳动作舒展大方,柔和平稳,圆活连贯,由简至繁;练起来轻松自如,均匀缓慢,若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以连续弓步为主要步型变化,手法动作以中国传统太极拳的正手即棚、捋、挤、按为主线变化而成。整套八式太极拳基本上都是由原地左右对称的单个动作组成,简单易学、动作全面、突出重点、对称均衡,按中等速度练习用时两分钟左右,对于初学者是一套行之有效、体验杨式太极拳动作风格的拳术。 八式太极拳拳谱
1、卷肱势 2、搂膝拗步 3、野马分鬃 4、云手 5、金鸡独立 6、蹬脚 7、揽雀尾
八式太极拳动作要点
1、 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一、 卷肱式
1、 转身翻手摆掌 2、屈臂卷肱 3、前推后收 4、转身翻手摆掌 5、屈臂卷肱 6、前推后收
二、 搂膝拗步
1、 转腰摆手收脚 2、上步屈臂 3、弓步搂推 4、后坐摆脚 5、转腰摆手收脚 6、上步屈臂 7、弓步搂推
三、 野马分鬃
1、 转身坐腿分手 2、收脚抱球 3、转身上步 4、弓步分靠 5、坐腿扣脚转身 6、收脚抱球 7、转身上步 8、弓步分靠
1、摆手翻掌 2、转身左云 3、翻手收脚 4、转身右云 5、翻手出脚 6、转身左云侧翻手
7、转身右云 8、翻手收脚 9、转身左云 10、翻手出脚 11、转身右云 12、侧弓步翻掌
五、 金鸡独立
1、 坐腿转腰落手 2、提右脚独立挑掌 3、落脚落手 4、提左脚独立挑掌
1、 落脚抱手 2、提右膝抱手 3、分手蹬脚 4、落脚抱手 5、提左膝抱手 6、分手蹬脚 7、落脚抱球
七、 揽雀尾
1、转身上步 2、右弓步前棚 3、提左手旋臂 4、后坐下捋 5、转身后捋 6、转腰搭手 7、弓步前挤 8、弓步(平分)抹掌 9、后坐引手10、弓步前按 11、转身分手扣脚 12、收脚抱球 13、转身上步 14、 弓步前棚 15、提右手旋臂 16、后坐下捋 17、转身后捋
18、转腰搭手 19、弓步前挤 20、弓步(平分)抹掌 21、后坐引手 22、弓步前按
八、 十字手
1、 撇右脚、右弓步分手 2、扣右脚、左弓步棚掌于胸前 3、收右脚、 两脚成开立步4、两手举抱
收势:1、翻掌分手 2、垂臂落手 3、并步还原
范文八: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棚捋挤按采洌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棚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洌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起初举动,未能由已,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截,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已,后身能从心,由已仍从人。由已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
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务使气敛入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蓄,呼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运气也。
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根,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五曰神聚。上四者俱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数,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力从人借,气由脊发。何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入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内固精神,外显安逸。须要从人,不要从己。从人则活,从己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彼 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以动。以己从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 乃能不后不先精神能提得起,则无滞重之虞;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 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
打手歌 王宗岳
19/10/07:45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全体大用诀
21/10/7:32
太极拳法妙无穷,棚捋挤按雀尾生。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招封。
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
贴身靠近横肘上,护中反打又称雄。进步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
十字手法变不尽,抱虎归山采挒成。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招法用不空。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驾功。
撇身捶打闪化式,横身进前招法成。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三进臂上功。
高探马上拦手刺,左右分脚手要封。转身蹬脚腹上占,进步栽捶迎面冲。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右蹬脚上软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双峰贯耳招法灵。左蹬脚踢右蹬式,回身蹬脚膝骨迎。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单鞭下势顺峰入,金鸡独立占上风。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
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捶下靠为峰。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跨虎闪正中。
转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如封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式完成。
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十三字行功诀
十三字: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下为口诀:
棚手两臂要园撑,动静虚实任意攻。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还招势难逞。
按手用招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十三字: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三前:手前、足前、眼前。
七星:肩肘膝胯头手足七个出击点)
拿闭敌血脉,扳挽顺势封。软非用拙力,棚臂要园撑。
搂进园活力,摧坚戳敌峰。掩护敌猛入,撮点致命攻。
坠走牵挽势,继续勿失空。挤他虚实现,摊开即成功。
附:十三法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中);
正偶,虚实,收放,吞吐,刚柔,单双,重(轻)。
打手秘诀:擎、引、松、放。(象)敷、盖、对、吞。(气)
六合劲:拧裹、钻翻、螺旋、抖搜、惊弹、崩炸。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变换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尤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撒放密诀:擎、引、松、放四字 李亦畲修订
擎开彼力借彼劲(中有灵字)。
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
松开我劲勿使屈(中有静字)。
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拳经总歌 明末清初时人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搁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沉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截前压後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藏头盖面天下有,惯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注:此歌见於陈氏两仪堂本拳谱,歌词显受戚继光(拳经)影响,为总括太极拳五路、长拳一百八势捶一路之理法,唐豪考定为陈王廷原著。】
太极拳真义
无形物象,全身透空。
应物自然,西山悬磬。
虎吼猿鸣,泉清水净。
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
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
腹松气敛入股。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
心地为第三之主宰。丹田为第一之宾辅,
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十三势行功要解 武禹襄
以心行气,务沉着, 乃能收敛人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须留意」也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发劲须沉着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曲中求後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以气运身,务顺遂,乃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周身大用论
一要心性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
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
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
如询大用缘何得,表里精细无不到。
武式太极拳白话歌
提顶吊裆心中县,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护臀须下势,含胸拔背落自然;
初势左右懒扎衣,双手推出拉单鞭;提手上势望空看,白鹅亮翅飞上天;
搂拗膝步往前打,手挥琵琶躲旁边;搂膝拗步重下势,手挥琵琶又一番;
上步先打迎面拳,搬揽捶儿打胸前;如封似闭往前按,抽身抱虎去推山;
回身拉成单鞭势,肘底看捶打腰闾;倒撵猴儿重回势,白鹅亮翅飞上天;
搂膝拗步须下势,收身琵琶在胸前;按势翻身三甬背,扭颈回头拉单鞭;
云手三下高探马,左右起脚谁矛拦;转身一脚栽捶打,翻身二起踢破天;
披身退步仗虎势,踢脚转身紧相连;蹬脚上步搬揽打,如封似闭手向前;
抱虎推山重下势,回头再拉斜单鞭;野马分鬃往前进,懒扎衣服果然鲜;
回身又把单鞭拉,玉女穿梭四角全;更拉单鞭真巧妙,云手下势控清泉;
金鸡独立分左右,倒撵猴儿又一番;白鹅亮翅把身长,搂膝前手在下边;
范文九:怎样打好太极拳
本人喜爱太极拳,七三年习得二十四式太极拳后,经常练习,现已五十多岁,还像个三十几岁的小伙子,这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预防疾病的手段,它不但能增强体质外,还是辅助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的好方法,而且有一定的疗效。我是一名医生,常把太极拳介绍给我的慢性病病人,使他们作为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段,获得了健康。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特别是一些中老朋友练习打太极拳,防病健身,使自己的身体健康、生活的有质量 。
许多中老年朋友希望我把我三十多年的打太极的经验体会告诉他们,使他们也对太极拳有所了解,也得到煅练。我知道的也不多,但我愿意把我知道的点滴告诉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所写之处难免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同行们给予批评指正。
太极拳概论
太极拳是内家拳,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民族体育项目和文化遗产之一,被西方誉为“东方的芭蕾”,它起能到祛病、强身、健体的效果,但是在旧中国,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捏造太极拳是什么神仙传授,影响了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太极拳运动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太极拳著书立派的有陈氏、杨氏、武氏、孙氏、吴氏五家,这五家又都起源出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氏,但在陈家沟陈王廷之前有张三丰、许宣平、李道子等创始内功拳的种种说法,因缺乏专著流传下来,尚待进一步考证。清代乾隆年间山西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开始用阴阳、动静、虚实、刚柔的辩证关系阐明太极拳的原理被世人奉为经典之论,民国初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对拳理拳法运动要领阐发甚祥。开始了太极拳自立门户的分派立家。自陈长兴传杨露禅,杨露禅传子杨建候,杨建候传子杨澄甫,杨澄甫著书《太极拳体用全书》成为今日流行的舒展大方的杨氏大架子。武禹襄得杨露禅、陈清平的传授,成为紧凑的《武氏太极拳》,后传给郝为真,郝为真传给孙禄堂,孙氏结合形意、八卦之长著书《太极拳学》成为孙氏太极拳,又称开合太极。满族人全佑从杨露禅及杨班候学太极拳,全佑传其子吴鉴泉,吴鉴泉在上海开拳社传架式紧凑、速度均匀的《吴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形成了各种流派。
然而,从五派拳的演变,架子不外大小繁简之别,风格不外舒展、紧凑、轻灵、松柔相成,刚柔相济之别,而套路结构及动作名称大体仍有相同之处,锻练原则和基本要求仍是一致的。
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把群众中流传较广的原有太极拳套路进行了整理,按照内容简明、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要求,编写了《24式简化太极拳》,以期使初学者易学易练,易于掌握。一九七九年国家体委为了使太极拳初学者提高技术水平和丰富锻练内容,又编写了“四十八式太极拳”,名字就叫《太极拳运动》,八三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近年来国内外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
切需要规范化的竞赛套路,国家体委又编写了包括太极、长拳、南拳、刀术、剑术、棍术、枪术在内的七个竞赛套路。太极拳的竞赛套路因为有四十二式,又称为四十二式太极拳。九九年北京人民大学体育部的李德印教授又编著了《太极拳入门与提高》。这对太极拳的规范化和对武术的普及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太极拳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这是无可置疑的,一千八百年前华陀曾编写了“五禽戏”作为健身运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也曾这样说:“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导引也就是一种体操活动,这都说明“体育”在防病和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有良好的训练作用,打太极拳时要求“完整一气”,前后连贯,绵绵不断,这就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的紧张度,活跃了其它系统与器官和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打太极拳时精神的影响就可使血液化学、血液的动力过程、气体代谢过程发生改变,对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说,它不仅可以活跃各种生理机制,同时能够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
二、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增强体内的代谢产物的排泄、胆固醇的堆积,有效的防止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同时全身各部骨胳的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回流,以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血液循环状况好,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使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充足、收缩有力。横膈的运动给肝脏有规律的按摩,能消除肝脏的淤血,改善肝脏的功能。
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能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对肺的通气功能和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都有很好的影响,一能增进肺泡的通气能力,二能通过腹压的有节律的改变使血液加速。太极拳动作要求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可以使呼吸自然,不会发生面红耳赤,颈部血管弩张的现象。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胸部呼吸肌和膈肌有力,肺组织的弹性好,肋软骨骨化率低。
四、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练拳时要求“含胸拔背”,“腰脊为第一主宰”说明太极拳对腰部活动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常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结构都有好处。有数字表明,常打太极拳的人,脊柱畸形、驼背和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远比打太极拳的人要少的多。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的关节都能得良好的活动,所以打太极拳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前面已经说过,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的刺激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
以促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
六、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打太极拳十到三十分钟,血内胆固醇会下降,以胆固醇增高的人下降尤为明显;经过五到六个月的煅练,血中蛋白蛋含量增加,而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的代谢有良好的作用。
太极拳的特点
一、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无明显的忽起忽落的激烈跳跃,所以练习一两遍虽感微微出汗,但很少发生气喘的现象,给人以练拳之后轻松愉快的感觉。
二、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式”到“收式”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看不出有明显停顿的地方,速度均匀前后贯串,好象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三、园活自然 太极拳不同于其它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去,通过弧形铧锻炼,有利于运用的园活自然,体现柔和的特点。
四、协调完整 太极拳动作要求上下相随(即上肢与下肢)内外一致(即意念、呼吸、和躯干、四肢动作)身体各部分要密切配合,打太极拳时,必须以腰为轴,动作由躯干来带动,并互相呼应,不要上下脱节。
太极拳动作要领
一、意识引导动作 所有都要注意用意识去支配,意识不停动作亦随之不停,就好象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串起来一样,要掌握这个要领,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安静:打拳时从心理上安静下来,不再考虑别的问题,检查自己是否周身放松,安静才能保持意识的集中,精神贯注到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之中。
2,集中请注意力:在心理安静的前提下,把注意力放在引导动作和考虑要领上,专心致志地练拳,经久练习,就可意动身随,手到劲发。想象力自然地与肢体的活动密切配合。
二、注意放松,不用拙力:放松不等于松懈,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动作时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太极要求上体正直、安舒,不要前俯后仰或左右偏钭,两臂该圆的就要圆满,腿该屈的就必须屈到所要求的程度。
三、上下相随、周身协调:上下相随,就是下肢和上肢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不要下肢的动作完成了,上肢的动作还没有完成,比如像“搬拦捶”,弓步动作已经完成,拳还没有打出去。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要以腰部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完成动作,但做起来往往不能密切配合,所以先通过单式练习,以求四肢的协调,然后再通过全部动作的连贯练习,逐渐达到全身的协调和完整,从而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锻练和发展。
四、虚实分清、重心稳定: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姿势动作要领后、就要进一步请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问题,一个姿势到一个姿势牵扯到姿势的连接、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贯穿着步法的穿换和重心的转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即要分明,
又要连贯不断。虚实不清,进退一定不灵,就容易发生动作迟滞,重心不稳和左右歪钭的毛病。“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就是形容太极拳脚步轻灵和动作的均匀。
五、呼吸自然:太极拳要求呼吸自然,不要因为运动而引起呼吸急促,初学时该呼就呼,该吸就吸,呼吸和动作不要相互约束,待动作熟练之后,再根据个人锻练体会和程度,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要求与动作自然配合。
以上要领不是彼此分离,而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心里不能“安静”,就不能意识集中和精神贯注,也就难以使意念与动作结合进行,更达不到连贯和园活的要求,如果虚实与重心掌握不好,上体过分紧张,也不可能做到动作协调、完整一体,从而呼吸也就谈不上自然了。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要求
一、头部:太极拳对头要求是严格的,所谓“虚领顶劲”“头顶悬”“或“提顶”“吊顶”的说法。、都是习练者头向上顶,避免颈部肌肉硬直,更不要东偏西歪或自由摇晃,面部要自然,下颏里收,口自然合闭,舌轻顶上颚,眼随身体转动,目视前手或前方。
二、躯干部:
1、胸背部:拳中指出“含胸拔背”或“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意思是说在锻练过程中要避免胸部外挺,也不要过分内缩,应顺其自然,背部肌肉随着两臂伸展动作,尽量地舒展开,同时注意胸部肌肉要自然松弛,这样胸就有了“含”的意思,背也有“拔”的形式,呼吸也就自然了。
2、腰脊部:拳经中说“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说明了腰部的重要性,如在运动中起不了车轴的作用,就不可能做到周身完整一气,练习时,无论是进退或旋转,凡是由虚到实的动作,腰部都要有意识地向下松垂,以助气的下沉,注意腰腹不可用力前挺,腰部的松垂可增加两腿的力量,使下盘得到稳固。
3、臀部:练拳时要求垂臀或敛臀,这是为避免臀的突出破坏身体的自然形态,在松腰正脊的要求下,臀部要有意识的收敛,以维持躯干的正直。
三.臂部:太极拳中的“沉肩坠肘”就是要求两个部位放松,能沉肩就能坠肘。对掌的要求是,凡收掌的动作,掌应含蓄,但又不可软化飘浮,掌向前推时,腕要微向下塌,但又不可弯的太死。掌要松握,不要太用力。
四、腿部:练拳时进退的变换、发动的根源和周身的稳定主要在腿,练拳人常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传于臂,形于手指”说明腿脚这个“根”的主要性,整个动作除了“起式” “收式”外,避免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腿上,这样进退转换不仅动作灵活,而且可使两腿轮换负荷与休息。
太极拳修炼的基本原则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武术老前辈的经验忠告,也是一些打拳多年仍处于划道道程度的主要原因。清代太极拳大师王宗岳也强调“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说明拳艺的提高要名师的指点,也需要个人的不断钻研修炼,两者缺一
要学习太极拳,先要弄清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简单地说是一项松静自然,正稳柔绵的武术运动项目。有些人动作质量不高,姿势不到家,常受到身体素质的限制,以致力不从心,太极拳的基本素质着重于下肢的力量,桩步稳固的程度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的调节能力。这些是完成技术动作的物质基础,我们经常所说的练功,就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基础套路,三者的手段、目的各有侧重,具体方法也要不断充实,然后不管采取何种手段进行太极拳的基本修炼,遵守以下原则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 循序渐进、因人而异
俗话说“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是功”对老年体弱、初学入门的人宜从低起点、小强度入手,循序渐进,对年轻体强,基础较好,训练有素的人,则要针对弱点,从难从严,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训练,同时也要分层次逐步提高,要求过低会使学者松懈满足、失求进取,要求过高过急,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也会挫伤学者的信心。
二、 坚持经常,持之以恒
人的体和素质的的提高是渐进过程,由于体育锻练具有超量恢复的特点,只有坚持不懈,经常锻练的人才会使起点具有新的高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只能进退相抵,原地不前。
基本训练比较枯燥,这是一些人不能持之以恒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可先学个套路,提高兴趣,但这不能提高。基本训练是集中力量清除障碍,补充不足,攻克难关的过程。只想学套路,不搞基本训练,就如同只想开快车,不想给机器加油一样,结果是只能中途搁浅,停滞不前。
三、方法正确、刻苦认真
每次训练,一般有基本功和套路两部分的内容,但重点可以调整轮换。基本训练不同于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是为身体进入运动状态、防止事故而安排的,而基本训练应由静而动,由弱而强的步骤安排进行的,而且要保证质量和正确要领,不能勉强凑数,马虎应付,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训练时刻苦训练,训练后做好整理活动,教育学员发扬自讨苦吃的精神,武术话说:“光说不练嘴把式,光练不想傻把式”,在训练中要发扬手脑并用,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
四、 有的放矢,学用一致
武术运动有多种功能,有的人为了健身养生,有的人为了体育竞赛,有的人追求攻防实践,教学中要有的放矢。
1、健身养生: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站桩的练习、运臂的练习、高势行走的练习、动作的协调性练习。②培养自我控制身心的能力。③掌握身法中正、步法稳定、手法松柔,呼吸顺畅。
2、体育竞赛:除了上述练习外,应在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在难度、强度上下功夫,全面提高专项技术水平。
范文十:武当太极拳是由张三丰所创的其中一种武当内家拳,将道家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的理学、中医学和道家内功与民间武学熔为一炉,运用阴阳变化、相生相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道理融入拳理之中创立了武当太极拳。[1] 武当太极拳得到武术界很高的评价,故素有“天下太极出武当”及“南尊武当”之说。 目录
武当太极拳的起源[编辑]
武当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的道教文化哲理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受老子《道德经》的影响。至于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经过则有以下传说︰一种说法是张三丰在修炼时看到蛇鹤相争从而领悟出太极拳,至于另一说法则是张三丰得到真武大帝神受。
太极拳的流传[编辑]
当今太极拳可归纳为四大派系,即南派太极拳、北派太极拳、本山派太极拳、散派太极拳。这四大派中,南派太极拳源自北京张三丰,至明时又得张三丰点拨,并融汇江南八家名拳而自成一家。北派太极拳则由张三丰之徒传入民间,首传山西王宗岳,王传河南温县赵堡人蒋发,蒋发之后一直在赵堡传到至今的有十三、四代,名曰赵堡太极拳。蒋发又传陈沟人陈王廷,陈将家传“炮捶”与太极豢嫁接,发展形成为陈式太极拳。陈氏后人陈长兴尽得蒋发所传太极真缔,因受本族限制将艺传与河北永年人杨禄缠,杨氏父子又得道门高人点拨,形成杨式太极拳一派。[2] 继而再发展出其他各个太极拳门派。
秘传武当太极拳[编辑]
武当功夫承传隠秘,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长期以来,武当派始终坚守“宁可失传,不可乱传”的古训,且历代传人云游四方,大多归隐山林,密不外宣,影响了武当功夫的传播与发展。[1] 因此,武当太极拳如神龙不见首尾,甚至世间一度出现武当太极拳失传的说法。事实上,武当太极拳没有失传,而是秘传,且在庙内单线秘传,而门规甚严,故难得一见。[3]
武当太极拳的特点[编辑]
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上乘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种多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