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焦虑抑郁症主要表现状态常有哪些表现

焦虑状态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紧张,坐立不安,伴随以及一些的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怀,可以通过缓解。
焦虑状态概述
焦虑是最的一种情绪状态,比如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这时,通常会抓紧时间复习应考,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
焦虑状态焦虑症
很常见,国外报告一般人口中发病率为4%左右,占门诊的6~27%。美国估计正常人群中终身患病机率为5%,国内发病率较低,平均为7‰。战时焦虑症占战时的1%。常于青年期起病,男女之比为2:3。
焦虑是预感到未来威胁,与惧怕不同,后者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某种特殊威胁的反应。正常人的焦虑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境遇即将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或为生物学的防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焦虑也可以是所有的一种症状。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控制不住,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其威胁与焦虑的程度很不相符。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未明,不同学派有不同解释。
1、遗传因素:在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血缘亲属中同病率为15%,远高于正常居民;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2.5%,而单卵双生子为50%。有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2、病前性格特征: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3、精神因素: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可为诱发因素。
4、生物学因素:焦虑反应的生理学基础是交感和活动的普遍亢进,常有和的过度释放。躯体变化的表现形式决定于患者的交感,功能平衡的特征。
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说法,有的学者强调和等“情绪中枢和的联系,和中苯二氮蘧受体的发现,提出焦虑症的”中枢说 “;也有人根据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能有效地改善躯体的症状、缓解焦虑,支持焦虑症的“周围说”。认为焦虑症是由于进度的内心冲突对自我威胁的结果。基于“”的学者认为焦虑是一种习惯性行为,由于致焦虑刺激和中性刺激间的条件性联系使泛化,形成广泛的焦虑。Lader提出:是本病的重要心理和生理基础,一旦产生较强的,通过环境的强化或自我强化,形成。
二、临床表现
可起病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前发病为多见。起病可急可缓,病前常有心理或躯体方面的诱因。
1、,又称(panicattack)。突然出现强烈恐惧,伴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患者突然恐惧,犹如“大难临头”或 “死亡将至”、“失去自控能力”的体验,而尖叫逃跑、躲藏或呼救。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不适、眩晕、呕吐,出汗,面色苍白、颤动等。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一月可数发,间歇期可无明显症状。
2、慢性焦虑症,又称普遍性焦虑或(Generalizedanxiety)是一种自己不能控制的,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觉到有某种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样的痛苦体验。还伴有颤动等,胸部紧压等局部不适感及心慌、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出汗、尿频、等症状。
在慢性的基础上可有。
三、病程与
病程长短不一,部分患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女性患者、病程短、病前性格良好、症状变化不多者,预后较好;躯体症状明显者,预后较差。但经适当治疗,大多。
四、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反复出现无明确原因、对象或内容的恐惧、紧张不安等情感体验,并伴有和等躯体症状。
2、完整,要求治疗。
3、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
4、病前性格特征、精神因素及家族中有类似发作者等均有助于诊断。
5、已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6、排除、、精神分裂症、心脏疾病及其它躯体疾病和伴发的焦虑状态。
(二)鉴别诊断
1、心脏疾病:惊恐发作时出现的、心悸、出汗等易误诊为,通过查体、发作时间、诱发因素及心电图检查可以鉴别。值得注意的是时可伴。
2、:甲亢伴发的焦虑症状,经过治疗,焦虑症状随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而改善。持续存在的焦虑,应考虑为慢性。
3、癔症:癔症的情感发作易与惊恐发作相混淆,前者具有浓厚情感色彩,哭笑无常,情绪多变;后者以强烈而不能自控的焦虑、紧张为主要特征。
4、:常伴有焦虑。抑郁症以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自我感觉不良、低,能力降低及消极观念等为主;焦虑症则以预感到未来不幸或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紧张、恐惧。
1、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患者康复的两条腿,药物治疗是雪中送炭,必不可少;心理治疗是锦上添花,会让患者进一步康复,也非常重要。
那么,找什么人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呢?
(1) 有一部分精神科医生的特长就是心理治疗,找这部分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因为这才是最称职的心理医生。其他精神科医生可能特长不是心理治疗,但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像、等等;
(2)工作者 比如医院的心理治疗师等掌握临床心理学知识的人。
适合的心理治疗有:支持治疗、行为治疗、、治疗等等。
问渠心理网介绍一个放松治疗给大家:
就是通过身体放松而达到心理放松,比较简单的如深呼吸法:焦虑不安时闭上眼睛,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反复三到五次。也可以采用冥想法:即有意识地想一件开心的事情,尽量真实而具体。、焦虑时,先轻闭双眼,全身放松,做几次均匀而有节奏的深呼吸,反复地:“不要着急”、“放松、放松”,几分钟后,情绪就会平稳。[
2.药物治疗:中西药物焦虑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身体的状态。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
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isorder
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
基于1个网页-
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isorder
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
基于1个网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
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isorder.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patients with 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疗效好,对精神焦虑有显著疗效。
Conclusions:The treatment of combination of Chiˉ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isorder is better and has notable effect on mixed anxiety.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四川精神卫生》2000年04期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前  言[1,2 ]在普通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寻求帮助的病人中 ,不少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混合状态。VonKorff等 (1987)对 12 4 2名基层保健部门的病人进行调查 ,根据大体健康问卷 (GHQ)、DSM -Ⅲ会谈问卷 (DIS)及基层医生的临床报告 ,一半以上的病人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勇贵;[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勇贵;[D];苏州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勇贵,吴爱琴,张心保;[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年03期
何洲,王启军,程凤先;[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1期
袁勇贵,李箕君,张心保;[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5期
李诚,宇红;[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李功迎,陈景清,马红霞,刘协和,霍克钧,张伟;[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3期
袁勇贵!210029,张心保!210029,吴爱勤;[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年01期
王晓平,王群松,季建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4期
单怀海,张明岛,樊彬,张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年06期
陈向一,杨德森;[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3年02期
张建球,李翔,张长岭;[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年05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勇贵,张心保,吴爱勤,李箕君,张宁;[J];四川精神卫生;2002年02期
袁勇贵;[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1期
袁勇贵;[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3期
许俭兴,谭杰文,区丽明;[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5期
王凯;[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4期
陈继红,刘剑立,杨绍青,何瑞,胡学军,王立辉,王幼宏,李春辉,刘映霞;[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7期
王志强,罗和春;[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0期
袁勇贵;[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3期
王立;[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6期
曾隆桂,何子平,黄华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芳;[D];福建中医学院;2007年
谢健;[D];苏州大学;2002年
刘振静;[D];苏州大学;2006年
黄育玲;[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李宇;[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Akiskal HS
,黄能达;[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4年01期
陈子清,朱荣申,杨素封,邵慧明;[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年S1期
向代群,徐鸿儒,周东;[J];华西医学;1998年01期
赵后锋,田玉湘;[J];四川精神卫生;1998年02期
肖泽萍,严和骏,肖世富,何燕玲,陆余芬,毕华;[J];中华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向代群,徐鸿儒,周东;[J];华西医学;1999年01期
杨焕荣,陈孜慧,杜映荣;[J];云南医药;1999年03期
李贞茂,韩盛玺;[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年10期
李雯;[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6期
王义强!310013,赵国秋!310013,陈树林!310013;[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虢周科;;[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陆纯明;钱汶;罗雪连;;[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罗豫;王翔;;[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白炳清;;[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李勇;贺丹军;吴爱勤;;[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高成阁;陈策;马现仓;王赞利;纪术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陆德宝;肖刚;沈树梅;;[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苏林雁;王凯;朱焱;罗学荣;杨志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严颂琴;谌剑飞;;[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谌剑飞;严颂琴;;[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铭远(福田人民医院主任医师);[N];深圳商报;2000年
韩芳;[N];浙江日报;2001年
京 老;[N];大众科技报;2002年
;[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严凤;[N];医药经济报;2002年
记者李学梅;[N];北京日报;2003年
李宁;[N];中国人口报;2003年
本报记者 张伟;[N];健康时报;2003年
王淑军;[N];人民日报;2003年
杨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文政;[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卞清涛;[D];中南大学;2003年
洪永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金辉;[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孙会祥;[D];山东大学;2005年
金秋;[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艾丽;[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曾伟楠;[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李宇;[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李明;[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郭俊;[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当前位置:
抑郁症的症状
  抑郁症的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在下列症状至少有3种症状每天存在,且持续两周以上,而无明显原因即可怀疑自己是抑郁症: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有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4.自我评价过低;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9.性欲减退。  抑郁症测试  抑郁症最主要的三大症状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下降。抑郁症目前还是以临床诊断为主,主要看两方面的诊断依据:一是抑郁的心境,二是缺乏兴趣和乐趣持续两周以上。一些症状评估的测试量表可有助于医生对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有量化的参考,但并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抑郁症危害  抑郁症的危害除了情绪低落影响患者的日常交际和生活质量外,最大的危害是冒出自杀想法。据统计,抑郁症的自杀率为15%,而出现自杀想法及自杀行为的患者,可以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其自杀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30倍。  【临床表现】  抑郁发作(depressive episodle):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包括3部分。  1.核心症状 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及乐趣丧失。  (1)情绪低落:常常表现为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感到自己无用(Worthlessness)、无助或绝望,认为生活毫无价值;或感到自己的疾病无法好转,对治疗和康复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绝望,认为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只有麻烦,连累了家人,甚至厌世、不愿活下去,产生自杀观念。最危险的病理意向是自杀企图和行为,一旦有自杀决心,常比青年病人更坚决,行为更隐蔽,成功率更高。老年期抑郁常伴有焦虑,表现为捶胸顿足、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或徘徊于斗室之中。  (2)兴趣缺乏:对以前的各种业余爱好和文体活动如下棋、打牌、读书、看电视、听音乐等均缺乏兴趣,或不愿见人,不愿讲话,对任何事物不论好坏都缺乏兴趣。  (3)乐趣丧失:或快感缺失(anhedonia),无法从家庭、工作或生活中体验到乐趣。  上述3个核心症状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可以在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出现,也可以只表现其中的1种或2种症状。有些患者虽然可以单独参加一些活动,或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勉强参加一些活动,但却无法从中获得任何乐趣,从事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磨时间。亦有些患者不承认自己情绪不好,但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或丧失乐趣。  2.心理症状主要包括焦虑、自罪自责、妄想或幻觉等7个方面。  (1)焦虑:往往与抑郁同时存在,有时常成为抑郁的主要表现之一。患者在焦虑时常可伴发躯体症状,如心悸、胸闷、汗多、尿频等,甚至这些躯体症状可成为患者的主诉。  (2)自罪自责:常无端内疚,认为自己的疾病给家人带来了负担,对不起父母、子女或亲朋,甚至对过去的错误或过失痛悔不已,妄加责备,严重时会达到妄想的程度。  (3)妄想或幻觉:一种是所谓与心境相和谐(mood-congruent)的妄想,即妄想的内容与却郁状态相称,如脑血管病无法恢复妄想、罪恶妄想、灾难妄想、无价值妄想或常听到一些遣责自己、嘲弄自己的听幻觉等。另一种称为与心境不和谐(mood-incongruent)的妄想,即妄想的内容与抑郁状态不相称,如被害妄想、被折磨妄想、无任何情感成分的幻听等。但所有这类妄想均不具备精神分裂症妄想的特征,如荒谬性、怪诞性、原发性等。  (4)认知症状:抑郁所伴发的认知症状往往是可逆性的,如记忆力的下降、注意力的分散等,这些症状常随着治疗的好转而缓解。有些患者可出现认知扭曲,如把周围的一切都看成是灰色的,对任何事物都做出悲观失望的解释等。  (5)自杀观念和行为:患者常常会出现自杀观念,轻者觉得活着没意思,经常想到与死有关的事情;重者会主动寻找自杀的方法并付诸实践,甚至有患者在杀死数人后再自杀,从而酿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对这类患者要高度警惕,积极给予干预治疗,同时应请精神科专业医生会诊,必要时要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6)自知力:抑郁患者的自知力受其意识障碍的程度影响很大,意识障碍严重的患者自知力亦完全丧失;相当部分意识完全清楚的患者自知力完整,会主动求医并配合治疗。  (7)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精神运动性迟滞(psyehomotor retardation)的患者常表现为思维缓慢、大脑反应迟钝、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行动迟缓、做事慢,重者可达到木僵的程度。精神运动性激越(psychomotor agitation)的患者则表现为思维跳跃混乱,大脑处于紧张状态,但其思维毫无条理、毫无目的;行动上也表现为紧张不安、烦躁激越,甚至动作失控。思维内容贫乏、迟缓,似乎想不起什么来,部分病人常回忆不愉快的事件;在抑郁心境的背景上,病人过低评价自己,常认为自己是无用之人.自责自罪,产生厌世观念。有80%的病人有记忆功能障碍,有的可表现有书写、计算、理解、判断力下降,有类似痴呆的表现,国内外作者将此种表现命名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3.躯体症状主要包括睡眠紊乱、精力丧夫、食欲紊乱等6个方面。  (1)睡眠紊乱:常诉说入睡困难,夜间多梦或早醒,而且醒后无法再入睡,睡眠感丧失等,这是卒中后抑郁患者较常见的症状,尤以早醒最具特征性:但也有部分患者恰恰相反,表现为睡眠增多。  (2)精力丧失:表现为懒惰、疲乏、整日无精打采,不愿讲话、不愿见人,常与精神运动性迟滞相伴随。  (3)食欲紊乱:常表现为食量减少,没有食欲,长久则出现体重减轻,甚至营养不良。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食欲亢进和体重增加。  (4)晨重夜轻:常表现为在清晨醒后即开始为这一天担忧,不知该怎样度过,从而忧心忡忡、心情郁闷,至午后或傍晚才有所减轻。但也有少数患者的表现与之相反。  (5)性功能减退:可从性欲减退到完全丧失,或勉强有性行为而无法从中体验到乐趣。  (6)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可主诉各种症状,如头痛头昏、肢体疼痛、周身不适、心慌气短、恶心嗳气、尿频多汗等,常被诊为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应注意鉴别。
《心理疾病防治指南》 任巧玲等主编
更年期抑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网上又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被称...
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
青少年抑郁症是起病于青少年期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
老年人抑郁症表现为持续性情绪低落,伴焦虑、躯体不适...
儿童抑郁症(childhood depressio...
老年期抑郁症(elderly depression...
用途: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腰肌劳损、胃脘痛、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痛经、高血压、神经损伤、软组织损伤、偏瘫恢复的辅助治疗和保健。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