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3v3篮球赛战术动态图的砍人战术是不是最高效的战术

  摘 要 当今的篮球比赛竞争越来越激烈,球队双方已不是个人能力和技术的较量,更是策略、战术的相互较量。现代篮球,战术已经"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砍人战术”出现原因及分析
2015年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当今的篮球比赛竞争越来越激烈,球队双方已不是个人能力和技术的较量,更是策略、战术的相互较量。现代篮球,战术已经融入进攻体系之中,但由于NBA没有对无球球员的犯规限制,比赛中对无球队员的犯规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所谓的“砍人战术”。近年来,“砍人战术”已经成为联盟内外讨论不休的话题。直至今日,在NBA赛场上仍然屡见不鲜,这是教练员的有意为之,还是球员的自身基本功不扎实问题?本文就“砍人战术”的概念及其出现的原因、对篮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有效的结论。 中国论文网 /5/view-7359280.htm  关键词 篮球比赛 较量 砍人战术   NBA无疑是世界篮球运动最高级别的舞台,每支球队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战胜对手,获取比赛的胜利。但球场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稳定因素,进攻端和防守端的正常的发挥才是球队获胜的关键。每支球队都有各自的战术体系,根据不同的对手制定不同的战术打法,因此,战术的运用对比赛的胜负显得尤为重要。而近年来,出现的“砍人战术”打破了往常比赛的连续性,打乱了进攻球队的战术体系,拖延了比赛时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篮球运动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主张进攻的现代篮球中,这一战术无疑会对比赛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然而竞技体育的目的就是取得胜利,只要不违背规则的前提,为了取胜可以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   一、“砍人战术”的概念   何谓砍人,顾名思义,砍是一个球场上比较口语的词,指对某个球员的故意个人犯规;人是指某个球队中罚球命中率非常低,而又是正在进行比赛的球员。合意就是有针对性的对某一罚球命中率低的对方场上球员的故意个人犯规。   “砍人战术”是在篮球比赛过程中,在遵循篮球规则又运用篮球规则的前提下,根据比赛实际情况的需要所采取的、有预谋的、合理有效的对进攻队罚球命中率低的球员主动犯规,使其走上罚球线,旨在破坏对方的比赛节奏、干扰或抑制对手技战术的发挥,获得比赛球权,提高本队的胜算。   二、“砍人战术”的出现及其原因分析   (一)“砍人战术”的出现及发展   “砍人战术”是篮球犯规战术中的一种。篮球犯规战术很早就已经存在,他主要用于球队在比赛最后几分钟比分仍然落后,在对方球员身上犯规,比赛时间因此停留不动,而寄希望其罚球不中,从而得到球权,用以快速追分的一种手段。连续故意犯规策略缺点是被犯规方会得到罚球机会(正常情况下,一个正常的NBA球员有着相当高的罚球命中率,这就意味着以犯规罚球终止一次对方的控球比让对方正常面对自己的防守会落后更多的分数)。然而“砍人战术”是连续故意犯规策略的一种升华,对一些罚球命中率差,杀伤力大的球员采取主动犯规,抓住其罚球的弱点来获得球权,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比赛的任何时候,可以在落后也可以在领先阶段采用。   早在威尔特张伯伦篮球统治时代,类似的“砍人战术”已经出现,那时候的球队也是抓住张伯伦较弱的罚球命中率(职业生涯51%),无论球在不在他手上,不断地对其进行犯规。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当他成为全场焦点后,糟糕的罚球命中率出现时,貌似这根本不是一场篮球比赛,所以有了后来张伯伦像橄榄球运动员那样被对手追着满场跑而不情愿被犯规或干脆宁愿不上场的一幕。   后来最早将利用此战术的是前小牛队主教练老尼尔森,在1999年的时候,老尼尔森就运用过“砍鲨战术”,因为只要奥尼尔一出现在三秒区附近,并且得到球,他就在油漆区内为所欲为,几乎没人能防得住他,但是奥尼尔的罚球命中率几乎能用糟糕来形容,因此一项针对他糟糕的罚球命中率的战术就应运而生了,每当奥尼尔所在球队持球时,对方马上过来对其故意犯规,将其送上罚球线,奥尼尔则气愤地回应这是“胆小鬼的行为”。   再后来,砍“霍”战术的出现?是在日湖人主场103-113负魔术这场比赛出现的,源于砍“鲨”战术 ,主要是针对洛杉矶湖人队前中锋德怀特霍华德的一种战术(现役休斯顿火箭队),在比赛快要结束或者湖人的对手落后时,他们一般使用故意犯规的方式把霍华德送上罚球线,这样获得球权继续进攻达到追分或者打乱湖人进攻节奏的目的,因为罚球命中率的低的原因,鉴于这个赛季霍华德的罚球命中率跌破5成(职业生涯也仅有58.7%),所以这个战术被很多对手所采用,并且屡屡奏效。   当然,“砍人战术”不仅限于像张伯伦,奥尼尔,霍华德这样具有内线统治力的球员,像隆多这样联盟顶级的、NBA全明星级别的后卫依然有可能受到“被砍”的待遇。   (二)“砍人战术”出现的原因分析   根据推论,联盟进攻最好的球队只能在每次持球后平均得到1.1分,而即使让一个罚球命中率不足60%的队员罚两个球也能比前者得到更好的效果。通常教练都要强调减少没必要的犯规。介于联盟罚球最烂的球队也有平均70%的罚球命中率,连续故意犯规策略并不是最有效的防守战术。然而“砍人战术”正是抓住了球员罚篮命中率低的重点,只要你罚篮不中,我即使赔上犯规,你也不能转换成得分,而我还可以重新获得球权。   1、教练因素   联盟中许多教练都使用过“砍人战术”,像老尼尔森、迈克邓利维和波波维奇是最常使用的。教练在使用此战术是否违背了篮球的宗旨?其本意并不在于针对人,教练不会在乎身后人群的评论,而是为了带领自己的球队获得胜利,旨在限制对手得分,专门对一些场上球员罚球命中率差而制定出来的防守策略。教练本身也是一种赌博性的犯规策略,并不是每次“砍人战术”都能成功的赢得比赛。对于被“砍”球员的教练员承受巨大的压力,挑战着他和队员之间的信任,如果自己的球员既没有将球罚进篮筐,又没有在下回合的防守做出应有的贡献,教练是否应该直接换下球员,让其做冷板凳呢?这都是被“砍”球队教练头疼的地方。   2、球员因素   对于一些杀伤力大的,具有统治级别,但罚球命中率差的球员来说,“砍人战术”就是懦夫的行为。他需要背负起因为罚球不进而使球队输球的压力,还要担心教练对其信任问题的考验,更有球迷对其罚球命中率低的失望。承受着如此大的考验更加会加剧心理包袱,使其罚球命中率更低。正因如此,教练员只要发现某球队有罚球差的球员,“砍人战术”就应运而生了。
  3、规则因素   在2008年NBA季后赛,马刺队的球员不停地将手中无球的太阳队中锋奥尼尔实施“砍鲨战术”,陆续将其送上罚球线,而奥尼尔的罚篮命中率仅为50%。太阳队在怒斥对手战术低下的同时,也承认这样确实能限制奥尼尔在篮下的统治力,更能打断太阳有节奏性的进攻,最终马刺以4:1的总比分将奥尼尔所在的太阳队淘汰出局。   NBA联盟为了制止比赛最后阶段疯狂的实施“砍人战术”,而制定了最后两分钟若对无球队员犯规,应判两罚一掷。如果一再违反,可能会遭遇技术犯规的判罚,同一球员两次技术犯规就会被罚出场。却没有对前46分钟做任何要求,只要你想就可以在无球队员身上故意犯规。而国际篮联规则规定,不管是什么时间无球球员的有意犯规,将遭到“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处罚,执行两罚一掷,被犯规方继续得到球权进攻,如果屡次故意违犯可能会遇到技术犯规处罚,两次技术犯规处罚将被罚下。根据国际篮联这样的规则,保证本场比赛正常的进攻和防守的进行,促进篮球这项运动的健康发展。而NBA并无完全约束无球队员的犯规,使得比赛充满了许多次不必要的暂停。   三、“砍人战术”对篮球运动的影响   (一)“砍人战术”打破了篮球运动的流畅性和观赏性   前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公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且承诺会修改现行不合理的规则。他反对这种对无球队员的故意犯规,当球员进入场地后,无论何时何地都去故意犯规这种动机令人难以忍受,这种做法违反了篮球运动的美感,破坏了比赛的流畅观赏性。   篮球运动精彩之处是建立在流畅的进攻和防守之上的,无休止的罚球令人生厌,一节12分钟的比赛会被拖得更长,进攻停滞,焦点全部都在罚球队员身上,多少个精彩的瞬间被无情的遏制住了。   (二)“砍人战术”使NBA高层对比赛规则的大讨论   2008年5月联盟竞赛委员会议在奥兰多举行,商讨的主要内容是要不要更改无球队员的判罚规则。然后对新规则的修订建议,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赞成。因为很多人认为规则是为了纵容基本功不扎实的球员表现,这种战术能用在某位球员身上寥寥可数的。所以,联盟并没有针对此战术作规则上的修改,也造就了一些球员成为“砍人战术”的牺牲品,偶尔还会遭受这样的待遇。这一战术可能直接打破对手的进攻体系,简单的以罚球结束进攻,很难打出进攻高潮。即使限制在最后两分钟不能对无球队员犯规,仍然无法阻止“砍人战术”的运用,对于一场比赛,球队中有罚球命中率差的球员,针对他的策略就必然不会少,只是在什么时候用,有没有必要用要根据场上情况而定。   四、NBA“砍人战术”的结果   虽然随着“砍人战术”的应用,有不少专家和球迷都呼吁NBA阻止这样的战术继续实施下去,但NBA高层对此无动于衷,联盟总裁亚当萧华谈到“砍人战术”时,透露了NBA没有计划修改规则。事实上,虽然这一战术令人堪忧,让比赛变得丑陋,但收视率却没有下降,甚至有时候他们还为这个战术着迷。NBA是一个商业联盟,一切都以数据和事实说话,但只要不影响联盟的根本利益(比如收视率),股东大会恐怕也不会认真讨论这个问题。   随着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不断的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战术,这些战术在赢得比赛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反观比赛,有什么样的规则就有什么样的战术,这就是竞技比赛的精彩之处。“砍人战术”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我们无法否定这一战术的科学性,但是,当球员站上罚球线的一瞬间,许多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有的因为“砍人”而成功,也有的因为这一战术而失败。如果联盟不对无球队员的犯规做出约束,这一战术将继续会被不同的教练在比赛中使用。教练对付“砍人战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球员把基本功练扎实、罚篮命中率提高。这样NBA也就没有必要修改规则了。   参考文献:   [1]张才超.篮球比赛犯规战术行为的博弈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3):63.   [2]初永和.国际篮球规则和NBA规则比较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4).   [3]许博.主动犯规战术理念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J].被禁体育大学学报,2009(11):114-116.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v3篮球赛战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