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手写我心是谁说的口”,还是“我手写吾口”

  摘要:低年级作文是学生写作的开始,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语文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情特点,重视作文教学的起"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我心
  摘要:低年级作文是学生写作的开始,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语文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情特点,重视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充分利用教材,拓展文本内容,拓展思维的空间,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说故事、写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迈出写作的第一步。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262523.htm  关键词: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5-02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了低年级写话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给孩子创造写的话题与空间,真正引导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叶圣陶语),让天真的孩子在欢乐中表达,在余兴未了时动笔写下自己的心情。   一、充分利用教材,拓展文本内容   低年级教材较为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每篇课文都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一次丰富的积累,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易于接受,趣高情浓。例如学完识字1和《秋天的图画》后,既有词的积累,又有景的描绘。阅读课后《秋天》一文,再联系到实际当中,我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学生通过景文的结合,自然创造出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如果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的笔就流畅起来。再如学习了《蓝色的树叶》一文,老师拓展文本训练,你想对文中的林园园说些什么?学生马上议论纷纷,有的说林园园真小气;有的说林园园应与同桌互帮互助等,接着教师因势利导,问学生同学之间应该怎样做才对?孩子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出:同学之间应该互帮互助,互相关心爱护、称赞对方。最后,教师出示第三个问题,举出同学之间的一件互相关心、帮助爱护的例子来说一说,然后写下来。这时候,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身边的好人好事,使学生在文本与生活找到了一个紧密的结合点,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   二、激读促想,拓展思维的空间   想象是将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如根据圆的外形特征进行想象,可以想到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高高的石拱桥、地动仪、圆周率等等。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教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帮助学生透过文本的学习、图画的观察联想、情境设置、童话创造等,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想说想写。   一是抓住文本的空白启发想象。低年级的教材中童话故事占了很大的比例,就其语言内容、形式不仅让学生充满兴趣,而且童话故事中还存在了很大的想象空间。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又乐于想象的特点。教学时我因文而设,有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如在《我要的是葫芦》一文学后,设问: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讨论、交流,体会自己生活中真实体验,联想出种葫芦的人的沮丧与懊悔。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做?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我才不会像那个那样,只看着葫芦而不给葫芦浇水、治虫、施肥。我会……角色的转换给课文创造出新的情境与意境,启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再如《假如》一文,诗歌中前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假设,而把第四节留给了我们,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们会做出些什么?老师请同学们拿出笔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兴趣盎然,齐刷刷地动起笔来,有的画出了一只白鸽,为台湾的小朋友送去了想念;有的画了对耳朵,送给了爷爷,让爷爷的耳朵不再失聪等等。友情、亲情,小爱、大爱在孩子的言语里言无不尽,激发了写的动机。   二是美读与欣赏中激情畅想。美读是一种语感的积累,在读中感受文字美好的情境,体会情境的至情至境,才能促动内心的情感,也放飞了学生的想象。例如《我们成功了》一文,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瞬间人们激动、兴奋、令人疯狂的喜悦,教师是无法传递给学生的。如何带领学生体验当时的心境,想象当时的场面呢?我带领着学生美读课文,让学生一遍一遍地用心用情地读,边读边放飞自己的思绪去想象当时的场面。特别是这么几句,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欢呼、呐喊、兴奋,就在学生的美读中体会出来了,欣赏与感受到场面文章就是这么描绘,人、声、景的交融,唤起共鸣。以读促想,以读代写,让孩子在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于是一句句带着童真童趣的话语便洋溢出来了。有说我仿佛看到了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有说我仿佛听到了人们的歌声与欢笑声……   三、创设氛围,说故事、写故事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讲实话、谈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年级的识字8里的有四个神话故事,《后弈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学生在电视剧、动画片里已初步涉及过,一读到这些词学生就手舞足蹈,特别想表达。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显得十分激动,教师要趁着学生说得兴致,因势利导在旁边当针当线串学生的语言,导之有向、归纳、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与大家说一说,再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说的写下来,一篇简易的神话小故事就轻而易举地跃于纸上了。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是写作教学本真的指向,坚持这样的教学实践,就是要倡导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爱写爱说的话,尊重孩子的本真与个性。在低年级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喜欢替代学生的思维,要求作文开头“今天,天空万里无云”,结尾“今天,我过得很开心”,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个作文模式,但不久后便对作文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在低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心中要学会等待,关注孩子作文的起步与成长,鼓励孩子大胆说出来,认真写下来,让孩子快乐地迈出作文第一步。   钱梦龙老师曾说:“创造往往以摹仿为先行,而摹仿又必须以创造为目标。”童真带给低年级学生直言、畅言的天性,也带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学中畅言,在畅言中想象、借助文本,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语感,我们要鼓励创见,为提笔写作文开辟了一条通天大道。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图片】【皓月当空】「我手写我口,我口诉我心,告与明月知」【连明月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21贴子:
【皓月当空】「我手写我口,我口诉我心,告与明月知」收藏
月宝尊的尊的偷了老夫的心嘹!
既然每天都会那么控制不住地来这里,却只是在聊天打卡贴里自言自语!不如自己开栋楼,每日一记,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把每每碰到的那么美好的一瞬记载下来,每次看戏后的小鸡冻记录彻底。心有千千结,结结为月姐。不愿情无寄处,夺走了多少不眠夜哇!
这个寒假,我非常勤看戏。把看过的却想念的重温了,把还没看的努力的饿补回来!从小乔,代战,陆夫人,李谷主到今日的夏玉虹。我终于忍不住了,深情款款的那荧幕里的月宝使我不时地嘴角上扬。玉口里吐出的每一字,唱出的每个调,心皆随旋律浮动。白日里痴痴看着你身影,寂寥深夜偏偏你闯得我打碎清梦,只为你,真的为你,我知已中毒,却情愿中得越来越深!
今晚,本来说好的要早睡,说好的要照顾自己不熬夜。可是只要脑袋闪过“月宝”,我便随手一开电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看戏时我喜欢一个人看,可是看到高潮,看到自己喜欢的一幕,却恨不得遇到谁就抓谁叽里呱啦滴把我所爱的全部倾倒给他,即便他不懂我的心情。每次看到月宝出现,我鸡冻得去群里吼吼,虽大多时候没人理我,但是我也不懂为什么,还在群里刷屏。可能这种方法能降解我的鸡冻吧!放假回家以来,感觉甚是孤单,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忙,我也有,但我少不了来月吧逛逛,潜意识里的必备任务,只单纯因为我想月宝了,今晚好想好想……
好啦,本来开贴的本意不是诉说上面那些无聊话的,我是看蛇郎君看到一半,满腹的感受无处讲,就让我语无伦次滴拼凑完它吧!
再次听到那个熟悉的七字仔“丽珠潭边初相逢……”时,我心疼玉虹对罗浮的隐隐深情,特别是当罗浮说“我当初为琼花……”,玉虹那一转头,露出那微微之痛的表情,我心碎了。她明知罗公子爱的是琼花,如今又亲耳听罗浮从心讲,换作是我,我肯定心酸难忍。但我感觉得出那绝不是心酸的表情,是一种“我知道,但我真情仍抛付给你”那种打从心底的自愿!这幕我迟迟不能从戏里头跳出来,我深陷其中。。。
当阿香给珊瑚说“罗公子是偷偷爱上你了,是你不知情而已”,珊瑚却有些惊讶,有些疑惑,最终还是否定了。叶宝的蛇郎让我这个从不迷恋小生的我开始被动摇了,世间怎有如此多情而心容百忍的痴男哇,对象却是那么刁蛮任性甚至无理取闹的女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珊瑚总会想起我一个同学,两人并没有共同之处哇,我也不懂,或许是我没发现,或许就是这么神奇,让我想念起,呵呵……
终于有点睡意了,捕捉睡意,方可沉沉入眠,晚安我爱的人儿!
老秋你终于看玉虹了,月姐在这部戏虽然戏份不多,不过都是精彩的片段哦!慢慢看,玉虹会让你花痴的
记得有次在yy里讲过,没听过月宝唱那种比较“三花”的调,竟然在蛇郎里首次听到月宝唱“桃花过渡”调?!而且又是那么的正经角色,只是那个尾音“咦啊喽滴咦啊喽滴嗨呀喽滴嗨喔”没唱出来,是秦儿接的!好爱介个片段哇,等看完了截上来欣赏
当你为爱的人止步不前甚至退步时,那就是你爱的方式不对!曾经过渡痴迷月宝,那段学习成绩下降了不少,我就埋怨为什么兴趣跟前途接不上轨?却不忍打道回府,但是经过几晚的深思,悟到是我分不清孰轻孰重,现实与梦想,现实与兴趣,那是我爱月宝的方式不当,于是认真改过,什么时期该干什么,什么时期可以干什么!嗯~我会为我爱的人而马不停蹄勾勒我美好的前途未来,这样才是有资本爱他们的!
跟破飘仔宝宝逗笑式的谈谈,尊开心
我一直觉得容易满足的人是最幸福的,我是个最最幸福的人儿一点小夸奖,一个小关心,一次小座谈,我都乐得快翻天了。但我感觉也最容易受伤,只要说不理我,我就会揪心地想去知道理由,弥补它。所以我注定达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情到深处不由己,莫笑人儿心太痴!世间万物,终究不及“情”字。庆幸拥有最温馨的亲情,最美好的友情,最纯洁的爱月之情!只能暗暗感恩
中毒太深了这是代表娘子安慰你
我也能体会到你说的,喜欢一个人就会关注她的一举一动,还有她脸上的每一个表情,我们也会跟着她戏里的喜怒哀乐走. 虽然娘子的戏有些没啥印象,但比较常看的戏我也会跟着着迷.找个时间我会好好再欣赏....偷偷的说我对我家的相公也是如此
发现一直打扰人帮忙做事很不好意思,要不是不得已,我通常不爱去打扰人。就像制作音频,唉……我还是自己去学吧,反正我也需要,嗯!有时候友谊之间如果不把握好尺度的话,会渐离的。我非常不同意某些人会说:“就是把你当作真朋友,才那么无拘谨,对你粗言”,朋友,我非常想像月宝跟叶宝一样,戏里相敬如宾,戏外互相呵护。
我是来看啾啾犯花痴的你的瑰瑰 拿去吃
晚了,就先上几张新娘的小鱼儿图图吧~~花痴花痴偶懒得调色。。。。介个新娘小鱼儿好漂亮哟老夫娶回家~
爪机继续花痴,不,系月痴!想想明天就会把这部好剧结束嘹,不知道我明天会有怎样的感受,但可以肯定的是剧终而意未尽,美美滴听偶家十二姨太的唱段,尤其是七字都马,非常有味道,那浑厚的声音好吧,留着明天月痴
上面的这些留言也都无法认真看完!等冰收拾好心情再来一篇一篇的看!
我的午休呢?在精彩剧情里度过。终于,心随这对“凡人”夫妇渐渐离去。。。看到他们苦尽甘来乐无穷,我想起了小白,同样是蛇、同样是为续先缘,可是却是一对终成眷属,一对却是那么硬生生的拆开在仙凡之间?!或许真的是一个“先苦后甘”一个“先甘后苦”吧!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想,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看到蛇郎君已经化为凡俗人,向各患难道友相辞时,怎么一段爱情却要割舍下众友情呢?爱情的力量真的那么大么?我是不懂,但是依我现在的想法,我更爱友情,患难友情,也可以朝朝暮暮相处呀!这一路来牺牲的太多太多了,且不论值不值的,至少也让人太痛心了。结局虽是圆满的,可是没让我有那种拍手叫好的感觉。亦得亦失,且真且假,可有可无的状态,唉……还不如白蛇传里结局让我撕心裂肺的好呢!看戏最怕的是没有感觉,这个结局说真的还是不痛不痒呢!不过过程曲折美好啦,呵呵……
老夫接下来要看太后嘹!!!!!!!!!!要做好万全的心理准备哇不知道介个太后会让老夫恨之入骨么?!难道会系又爱又恨的那种???!!!那尊滴有得纠结嘹~~~~
窃窃化心距,片语融冰情。谁惜、京华倦客!笔断百转,曾何言:爱我的,恨我的,痛我的,怨我的,再相逢在晓风残月杨柳岸!
《莫失莫忘》-心然 仙剑情怎了。晚风拂帷裳 孑影无灯伴相离莫相忘 天涯两相望月如霜 并泪沾裳 浸湿单罗杉铃儿轻轻荡 声声入愁肠遥寄相思 远眺旧乡 伊人何方静夜阑 寥落微星挂天上不思量 自难忘 浊酒一杯慰情殇凭栏空对愁 岁月尽成憾寒鸦秋雁携凄凉 危坐思君为哪般秋水望穿 临风轻叹 燕子不归 徒留情长历遍巫山沧海 看尽洞庭云雨枫落时 姻缘散 梦回几转泪轻淌
???怎么感觉对太后我得多看一遍才能懂其意的样子以前专看月宝的戏份也能知道剧情,可是秋霜燕子飞这部我有点摸不清,可能是没有挑一个合理的专门来看戏的时间吧!好吧,继续!正进行到太后唱[玉楼春]调:昔日玉郎对我依恋深,我却对他不认真。如今玉郎变了心,我却对他情意日日深。。。。。幽怨的小太后好迷人哇
今天真的受伤了!心灵的永久无法弥补的伤,鱼儿的泪水有谁见?淌淌流水洗不尽泪滴!游在受伤的鱼麻麻身边,伤透两人心!
登录百度帐号育子心得 |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这学期,孩子三年级了!看着他每天稳重、自信地走进学校,我不由感叹:儿子长大了!直到有一天,孩子耷拉着小脸回到家里,我才知道,原来是新学期第一次习作《秋天的一处景物》被杨老师“无情”地打回了。由于缺少观察,儿子的几行作文的确是有些简单,更不要提突出秋天的特点了。打回不害怕,我亲自带着儿子观察一番,又指导他进行了修改,添加了一些优美词句,兴冲冲地交了上。可是儿子回来的反馈是“应该再真实些”。一时间,我也乱了方寸——真实?猛然间想到一句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对啊!孩子的习作不就是应该写自己内心想说的话、爱说的话,不说空话、套话,不刻意追求、模仿他人说话的腔调儿吗?于是,我和孩子认真看了杨老师第二次批改的稿子,重新看了看顿时觉得当时真是太着急了,老师已在原稿的字里行间明确的批注了应该写些什么,末尾也已写明要“真实”。怎么就忽略了呢?经过一番努力,最终作文通过了。由此反思,我该如何配合老师辅导孩子来写作?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可能不太成熟,但很希望在这个栏目中和大家探讨交流。
第一: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越来越觉着与孩子共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践行中重新的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充实自己,承认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只挑剔着“孩子”。我不是超人,我的孩子也不是完美。习作好似一座桥梁,通过作文观照彼此的内心,让他说出他想的、看的、听的、嗅的,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促帮助孩子健康发展!
第二:保护兴趣,鼓励他能说出来。
这是基于我自己从小就愁写作文和孩子第一次的作文被反复打回后,我潜意识里注意到:千万不敢让我的孩子怕写作文。即便每到作文时,也是耗时长,也会不同程度的“鸡飞狗跳”,但我努力克制,从中“修行”!但凡发现他说的好时,不惜赞美之词并把写的好在哪里明确的给他赞出来。
第三:明确要求,知道该写什么。
每次作文前,杨老师总会安排写前的谈话或预习:如观察小动物,给爸爸妈妈讲讲它们的样子;看看家里的影集,回忆回忆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的拍摄过程等等。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打开话匣子,有话可说。在课堂上讲完之后,也会针对本次习作发出明确的习作要求。这时,我总会提醒孩子,仔细想想老师课堂上讲的方法和要求,不要急于动笔。实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先根据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说着说着就会体会到“柳暗花明”。
例如:写《一张珍贵的照片》时,我在想那么多照片是我我选哪张,怎么写?他写前毅然选了一家四口的一张,并告诉我这是和弟弟的合影。可说作文时除了描述照片后就没话了,于是我把写作要求打印出来,一起逐条看、逐条说。当回答要求中的第二条问题时,他有点不耐烦地说,“没什么故事啊?不就是给咱们一家四口照相嘛!”此刻我却被他点醒,事情太多了,还得取舍呢,不回忆都忘了!于是我就提醒“那天天气如何?”“暑假里热的程度?”“照相的阿姨当时什么状况”……就这样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这个特殊的阿姨不容易,肚子里装着两个小宝宝,她的肚子有三个足球那么大……”那段时间孩子正参加年级的足球联赛,直接拿足球作比倒也十分形象。所以说孩子不是没话而是还没挖掘出来!
第四,多观察,多比较,找特点。
写小动物的作文时,儿子非要写“只打过照面儿”的仓鼠。细想之下我带他去了花市,让他边看边拿手机录下来,以备回去之后的作文。果不其然,要写时发愁了:满满一窝的仓鼠该写哪只?我提示先让他说说“猛然看到那么多自己喜欢的仓鼠时是什么心情?”他答:“想成为其中一只的主人。”(这句话点出了他的真实想法,于是变为了此篇习作的结尾。)“当时箱子里的它们都是怎样的?”儿子描述时用到了“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他们挤在一起很可爱,有的露着头、有的缩成一团有的怎么怎么样,接着有一只受到了惊吓猛的抬起头钻了出来……“那么你注意到这是怎样的一只?”这样一步步的从整体的印象开始到专注一只的详写,再到看到有意思的事情发生,然后写了写它的习性,最后结尾,就这样一篇具体的习作就写好了。
在写植物的习作中,他选择了看仓鼠的那天花市临近关门时买的多肉植物——千代田之松。买时我还问一片的多肉为何首选这盆?他说像钻石!没想到写《我喜欢的植物》时,这盆小多肉刚好派上了用场,他一边拿在手里端详着一边说着:“叶子大大小小紧密地挨在一起就像拍全家福时一样。”我说:“我感觉怪怪的,能否换句话?”他辩解说:“中秋节咱们在奶奶家拍全家福时就是这样的!每个人站得亲亲密密,它和我们多像啊!”哦,我为此一惊,生活中我们遗忘的的点点滴滴他竟然在此刻被唤回了,真是想不到啊!
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中,引导他发现事物的特点,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心里最真实的感受,慢慢的,儿子的习作就生动了。
第五,好文章需要不断地修改。
好文章需要千锤百炼。即使被打回需要重写,也不可盲目地套用范文,简单了事;要好好看看老师的批注、提示,了解修改的方向、意见。平时要让孩子多读读老师的批语,特别是每次作文的眉批、旁批,因为每次老师都会批出好词好句,并在旁边做简评,哪个词用得好,哪个修辞更恰当、更形象、更新颖,怎样的句子有童趣,对比之下一目了然。久而久之,孩子会慢慢体会到怎么写才生动,也就学会根据提示来学会修改作文了。
当然,要写好作文离不开丰富的阅读和日常的积累,在平时的阅读中,我按照老师课堂上做批注的要求,鼓励他用荧光笔、彩铅随时画出好词好句和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熟读之下,孩子自有渐进之体会,慢慢打通写作思路,写自己想写的情景,说自己喜爱说的话,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力求在习作中贴紧现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充分体现自己的语言个性,让习作之路不再崇山峻岭,变得一马平川。
班主任杨臻老师推荐
2015级6班王一品家长供稿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当月销售排行
?39.80?39.00?36.00?30.00?19.80?38.00?32.80?29.80
浏览同类新书
原价:?36.00折后价:?27.00原价:?39.00折后价:?33.15原价:?32.00折后价:?24.00原价:?69.00折后价:?58.65原价:?59.90折后价:?50.92原价:?29.50折后价:?22.13原价:?30.00折后价:?22.50原价:?29.80折后价:?22.35
最近浏览的商品
购买了此商品还购买了
黄遵宪与岭南近代文学丛论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ISBN:&978-7-306-02951-5
所属分类:>>
原价:58元
折扣价:43.5元
折扣率:75折
送积分:44
&&& 本书为作者近二十年来关于黄遵宪与岭南近
代文学主要研究成果之呈现。依其内容,厘为
三辑:一为黄遵宪研究,含黄氏诗歌创作、文
学思想、文化心态、品藻人物、政治态度、晚
年思想等问题之专题论述,黄遵宪研究史之回
顾评价;二为岭南近代文学家与文学现象研究,
含太平天国文学主张,何日愈、丁日昌、何如
璋、沈世良、叶衍兰、汪腺、容闳、胡曦、梁启
超、黄节诸家之论述,澳门《知新报》与&诗
界革命&,报刊传播与岭南近代文学,岭南近
代文学历史地位之探究;三为岭南近代文献之
考辨匡补,含新见丁曰昌、黄遵宪、梁启超集
外诗文之考证披露,& 《黄遵宪文集》、& 《黄遵
宪集》、& 《清诗纪事》疏失之匡正补充。本书
兼具考证与义理之长,创获颇多,在黄遵宪与
岭南近代文学研究中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学
&岭南学丛书&缘起&&&&&&&&&&&&&&&&&&&&&左鹏军(1)
前言&&&&&&&&&&&&&&&&&&&&&&&&&&&&&&&(1)
&&& 上辑黄学论衡
&诗界革命&的旗帜黄遵宪&&&&&&&&&&&&&&&&&&&&&&(3)
黄遵宪文学思想论&&&&&&&&&&&&&&&&&&&&&&&&&(26)
黄遵宪的中西文化观与文化心态&&&&&&&&&&&&&&&&&&&(60)
黄遵宪的妇女观&&&&&&&&&&&&&&&&&&&&&&&&&&(73)
黄遵宪论小说&&&&&&&&&&&&&&&&&&&&&&&&&&&(85)
黄遵宪论曾国藩平议&&&&&&&&&&&&&&&&&&&&&&&&(93)
黄遵宪晚年思想三题&&&&&&&&&&&&&&&&&&&&&&&(100)
黄遵宪的避乱诗&&&&&&&&&&&&&&&&&&&&&&&&&(112)
黄遵宪《新嫁娘诗》浅论&&&&&&&&&&&&&&&&&&&&&(123)
同工异曲将军歌
& &&黄遵宪《冯将军歌》《聂将军歌》对读&&&&&&&&&&&(128)
是&我手写我口&,还是&我手写吾口&& &&&&&&&&&&&&&&(131)
黄遵宪研究述评&&&&&&&&&&&&&&&&&&&&&&&&&(133)
周作人论黄遵宪&&&&&&&&&&&&&&&&&&&&&&&&&(150)
钱钟书论黄遵宪述说&&&&&&&&&&&&&&&&&&&&&&&(158)
&&& 中辑文学蠡测
阐释的偏差及其思考
&&& &&《戒浮文巧言谕》的评价问题&&&&&&&&&&&&&&(175)
爱国政治家丁日昌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183)
岭南近代文学家三题&&&&&&&&&&&&&&&&&&&&&&&(191)
&粤东三家&沈世良、叶衍兰、汪琼诗词简论&&&&&&&&&&&&&(201)
热中人作冰雪文
&&& &&容闳《园居十首》及其他&&&&&&&&&&&&&&&&&(215)
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 &&容闳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论略&&&&&&&&&&&&&&&(221)
晚清岭南客家诗人胡曦诗歌简论&&&&&&&&&&&&&&&&&&(230)
高扬小说:梁启超的得与失&&&&&&&&&&&&&&&&&&&&(237)
梁启超的戏曲创作与近代戏剧变革&&&&&&&&&&&&&&&&&(248)
黄节与同光体&&&&&&&&&&&&&&&&&&&&&&&&&&(261)
澳门《知新报》与&诗界革命&& &&&&&&&&&&&&&&&&&&(268)
报刊传播与岭南近代文学之变迁&&&&&&&&&&&&&&&&&(278)
岭南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314)
&&& 下辑文献探赜
黄遵宪的一首佚诗&&&&&&&&&&&&&&&&&&&&&&&&(345)
黄遵宪使日时期佚诗钩沉&&&&&&&&&&&&&&&&&&&&&(347)
新见黄遵宪集外佚诗二首&&&&&&&&&&&&&&&&&&&&&(353)
日本版《黄遵宪文集》补订&&&&&&&&&&&&&&&&&&&&(356)
天津版《黄遵宪集)商兑&&&&&&&&&&&&&&&&&&&&&(359)
新见丁日昌七律二十首&&&&&&&&&&&&&&&&&&&&&&(365)
梁启超集外佚文一篇&&&&&&&&&&&&&&&&&&&&&&&(370)
《清诗纪事)四家诗补正
&&& &&丁日昌、汪兆镛、黄节、汪兆铭&&&&&&&&&&&&&&(373)
后记&&&&&&&&一&&&&&&&&&&&&&&&&&&&&&(380)
&&& 左鹏军,男,1962年生,吉林梅
河口市人。199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
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复旦大学博
士后出站。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
化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厅
&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省
级培养对象。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近
代文学、中国戏曲史、岭南文学与文
化。已出版《文化转型中的中国近代
戏剧》(1999)、& 《近代传奇杂剧史
论》(2001)、& 《近代传奇杂剧研
究》(2001),& 《晚清民国传奇杂剧
考索》(2005)等专著,曾参加《广
东近代文学史》(1996)、& 《岭南晚
清文学研究》(2003)等著作的撰
写;在《文学遗产》、& 《文史》、
《近代史研究》、& 《文献》等刊物发
表学术论文多篇。
&&& 笔者自学习和研究黄遵宪与岭南近代文学至今,已近二十年,时间尚不算长,
然亦不能说很短了。在此期间,曾根据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对这一领域的主要问题
进行过若干探讨,品尝到了一些甘苦的滋味,也取得了点滴收获。这本小书就是笔
者近二十年来关于黄遵宪与岭南近代文学主要研究成果的呈现。
&&& 本书的主要内容集中于黄遵宪和岭南近代文学的研究,是为两个中心;为明确
起见,根据具体的研究范围或涉及的领域,还可以将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是为本
书上中下三辑之由来。
&&& 一为黄遵宪研究。此部分主要包括黄遵宪的诗歌创作、文学思想、文化心态、
品藻人物、政治态度、晚年思想等问题的专题论述,以及黄遵宪研究史的回顾与
&&& 关于黄遵宪的文学思想及其与&诗界革命&的关系,学界虽已多有讨论,但
系统全面的清理和评价尚未见到,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研究并提出了
一己之见,进一步展示了黄遵宪文学思想的复杂形态及其与&诗界革命&的真实
关系。黄遵宪走出国门之后表现出来的对日本与欧美国家的认知态度、认识水平以
及其中反映出来的内心矛盾和文化心态,对把握其一生的思想发展和文化观念的演
变而言非常关键,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考察。近代文人对妇女及妇女问题的看法经
常能反映时代文化的深层变迁,黄遵宪对待妇女的看法和发表的相关言论,颇能体
现他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深层的微妙之处与矛盾状态,笔者对这一新问题进行了
&&& 关于黄遵宪评论曾国藩的文字的理解,特别是黄遵宪对曾国藩其人的评价,由
于材料限制与观念制约,多位前辈学者在此问题上存有误解。笔者以黄遵宪晚年致
梁启超书信全文及其他相关材料为据,对此问题进行了重新清理和专门论述,得出
了虽有异于前人却自以为合情合理的结论。与此相关的是黄遵宪对太平天国起义的
态度问题,由于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及其他种种非学术因素的干预,学界对此亦多
有想当然的既无文献根据也无理论依据的认识,笔者对此也进行了重新研究并提出
了新认识。黄遵宪晚年的政治立场、思想境界,是否赞同民主共和与暴力革命,是
黄遵宪研究与评价中的又一个重要问题,以往的论者亦多有拟想无据之见,笔者将
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排比分析,也得出了有说服力和可信性的结论。
&&& 论者多关注黄遵宪中年以后的诗歌创作,而对其早年所作且颇为重要的关于太
平天国起义的作品和《新嫁娘诗》,则有意无意回避;笔者有感于此种情况之不正
常,遂专门予以讨论,将此类之作作为黄遵宪早年诗歌的一种创作习惯和风格类型
来看待。黄遵宪关于小说价值地位的言论虽不系统,但曾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产
生重要影响,值得重视;人境庐诗中的歌行体名篇经常表现出重铺陈、呈才气的文
章化倾向,本书通过两首代表性作品的对读,对此进行了分析;黄遵宪《杂感》
诗中的&我手写我口&一语长期以来备受文学史家推重,然而文字异同也同样长
期地存在,本书对此虽仅一字之差却颇为重要的问题予以考辨澄清。任何一个研究
领域的建立和发展,都是要前见古人、后见来者的,黄遵宪研究自然也不能例外。
本书通过评述周作人和钱钟书关于黄遵宪其人其诗的学术观点,展示这两位杰出学
者对黄遵宪研究作出的重要贡献,并以此反映黄遵宪研究学术历程的一个重要侧面。
&&& 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学者郑子瑜尝提倡建立&黄学&。此倡议一出,即
受到新加坡与日本学者的重视和积极响应,但在中国大陆却反响甚微。至20世纪
90年代初,&黄学&被再度提起,然在海内外发生的影响仍然未能副提倡者之所
期,随即不闻声息。以笔者所见,目前倘若企望建立作为一门专门性学问的&黄
学&,不能不说依旧是刚刚起步,任重道远;但是作为一种学术意识和学术理念的
简明表达,&黄学&一词尚有其存在的价值。基于此种想法,本书第一辑遂名之日
&黄学论衡&。
&&& 二为岭南近代文学家与文学现象研究。此部分包括太平天国的文学主张,何日
愈、丁日昌、何如璋、沈世良、叶衍兰、汪琼、容闳、胡曦、梁启超、黄节诸家的
专题论述,澳门《知新报》与&诗界革命&,报刊传播与岭南近代文学,岭南近代
文学历史地位的探究,等等。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太平天国的文学主张与太平天
国起义一样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几乎没有保留的肯定,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甚至曾被
认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学术根据,只是由于意识形态
不正常状况的延续而导致在太平天国及其文学主张评价上的反常情况的延续而已。
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岭南近代文学研究中个案的考察往
往是重要的,这是进入更广阔、更深人研究的基础;本书对几位重要文学家何日
愈、丁日昌、何如璋诗文的讨论,对&粤东三家&沈世良、叶衍兰、汪琼诗词的
讨论,虽仍尚颇为简单、有待深化,却是这种研究思路的尝试。容闳作为中国第一
位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生,虽不以文学名世,却也有值得关注之成绩,本书
根据所见材料对他的诗歌创作和教育思想作了探讨。由于生前落拓,身后萧条,客
家杰出学者、文学家胡曦的著作大多散佚,于今难求,但他的文学贡献不应被忘
却;本书根据相关材料对此作了专题性探讨,冀补以往研究之阙失。进&步说,对
胡曦这样的尝作出重要贡献却由于文献资料缺乏而被忽视甚至有可能被忘却的文学
家的研究,正是我们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 梁启超不仅是近现代岭南的骄傲,也是近现代中国的自豪。他以多方面的卓越
成就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文化史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本书仅讨论梁启超提倡
&小说界革命&的理论得失与观念矛盾,讨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与近代戏剧改革的
关系,同为弥补已有研究之不足之意。黄节为岭南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以往对
他的研究与他的成就相比并不相称,本书以以往相关评论为基础,着重探讨黄节的
诗歌创作、政治观念、文化立场与在近现代旧体诗坛影响极其深远的&同光体&
的关系,希望由此更深人、更清晰、更真实地认识以黄节为代表的南社&非主流
派诗人&即倾向于宗法宋诗的诗人群体的价值与地位,及其与柳亚子、陈去病、
高旭等宗法盛唐、效法龚定庵的&主流派诗人&的关系,并由这种诗歌取径之异
趣、诗学主张之相左、文化观念之差异中探究南社和&同光体&内部的真实情况
与二者的文学史意义。
&&& 澳门是岭南乃至整个中国嘹望世界并感受欧风美雨最早、最重要的窗口,其文
化交流通道的地位虽然后来被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所取代,但其曾经发挥的文化
作用并不应因此被忽略。本书讨论澳门《知新报》与&诗界革命&的关系,就是
试图从一个具体的角度认识澳门对于岭南乃至中国近代文化变迁的意义。中国的近
代化或日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西方国家走向工业化的过程,本书探讨的报
刊传播与岭南近代文学的变迁,就是想从这一角度认识近代化与工业化对岭南文化
和中国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对岭南近代文学历史地位的思考,是关乎岭南近代文
学整体甚至中国近代文学整体的问题;本书对此进行研究探讨,意在通过比较别样
的角度或比较通达的视野思考岭南近代文学的基础性问题。
&&& 岭南近代文学之深邃辽阔,底蕴丰厚,当超出许多人的想象,甚至尚未能对之
有些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体察;值得深入研究、认真考察的岭南近代文学家个案和
文学现象同样美不胜收,难以枚举。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研究对象,任何个人的力
量都永远是藐小有限的。笔者虽有全面研究的心愿,但实际上并没有将这种心愿变
为学术现实的可能性,至少现在还没有。因此,笔者仅是根据自己之所见知,力所
能及地在岭南文学的沧海中取其点滴,品其滋味而已。是为本书的第二辑,因此名
之日&文学蠡测&。
&&& 三为岭南近代文献考辨匡补。此部分包括笔者新发现的丁日昌、黄遵宪、梁启
超集外诗文的考证辨析,和对近年出版的几种重要著作中存在的文献问题的匡正补充。
&&& 与中国近代文献诸方面发生的革命性变革、取得的实质性进步一致,岭南近代
文献也达到了浩如烟海、难以穷尽的地步。笔者多年来尚能留意新的文献资料的发
掘与利用,希望由此人手,渐渐揭开原本鲜活的文学生命、文学景观和历史事实的
冰山一角。笔者在查找近代戏曲资料之际,偶然间得见丁日昌集外七律二十首;在
新书店翻阅古旧书籍之时,邂逅发现梁启超的一篇集外佚文;在广州博物馆参观
时,得见黄遵宪手书集外七律二首;在阅读《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过程
中,也发现了人境庐集外诗歌数首。这些幸运的发现,每令笔者欣喜难抑;遂于初
步研究、弄清主要事实之后,将这些新材料公诸同好,以求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 由于文献遗失,黄遵宪的文章难得一见,因此中国学者编辑、1991年lO月在
日本出版的第一部《黄遵宪文集》就具有特别的意义;整整十二年后,2003年10
月天津出版的《黄遵宪集》也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是第一部中国版的黄遵宪文
集。遗憾的是,这两部意义非凡的黄遵宪文集均存在比较明显甚至相当严重的编校
问题。笔者就所见知对二者的疏失、误漏之处作了若干匡正补充。钱仲联主编的
《清诗纪事》卷帙浩繁,材料丰富,笔者在学习与研究中多受其沾溉;同时也发现
编校偶误数处,尝撰文予以指出,本书所录仅其中属岭南近代文学范围者四家。笔
者着重指出的虽是上述著作的失误,却是首先对其怀有一种敬业乐业的敬意和感
佩,然后才是学术切磋与讨论。
&&& 竭泽而渔的治学方式不仅仅是艰苦的功夫、过人的毅力和执著的热诚,而且是
人类精神世界深处进发出的一种与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抗争不已的悲壮与苍茫。由
此想起的,不仅是在自然面前绝不退却、对困难永不屈服的愚公移山,而且是更加
悲壮震撼、苍凉凄美的精卫填海。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矣。本书的文献探索考辨部
分虽数量无多,颇含有遇与不遇之偶然性,断难展现岭南近代文献的丰富性与研究
价值,但这些文字均经笔者勉力搜求,其中颇费周章者不少,偶尔自鸣得意之处亦
复有之,当可视为披览访探之际得来全都费工夫的笨手偶得。由此或可窥知岭南近
代文献的浩繁于万一,故第三辑名之日&文献探赜&。
&&& 总之,本书是以黄遵宪与岭南近代文学的若干问题为中心进行的专题性探讨,
因此难以构成周详完整的体系。即使在已有所涉及的问题中,也自知时现浅尝辄止
之局促,未知未逮之处更是在在多有。欲弥补自己此刻认识到和未意识到的种种不
足,只能俟诸今后的努力了。书稿既成,略书数语;化境尚远,大雅难期;今之未
逮,且望来兹;灾梨祸枣之什丛聚,姑名之日&丛论&云。
&&& 左鹏军
&&& 二00七年十月十日
&阐释的偏差及其思考
&&& &&《戒浮文巧言谕》的评价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经过了席卷整个学术界乃至全
国每个角落的风风雨雨。尽管它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但还是在默默地向前行进
着。这个领域至今仍是中国文学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有着大片未开垦的处女
地。即使是那些已经有人涉猎的领地,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盲点,诸多的分歧。在
当下的学术氛围之下,仍有反思的必要。因为不知道过去,就不会更好地认知未
来。兹拟就关于《戒浮文巧言谕》的评价问题,反思已经走过的路程,着重指出
其中的偏颇,提出一己的管见,并试图探讨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
&&& 一、问题的提出
&&&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清咸丰十一年,1861)洪仁圩、李春发和蒙时雍联名发布
的《戒浮文巧言谕》①,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多种中国文学史、中
国文学批评史和有关工具书。关于这篇文告的评价问题,似乎尚未引起什么纷争,
但对它的不同伙识却是明显地存在并默默地发展着。
&&& 从笔者翻阅的有关评论来看,可以将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概括为如下两种意
见:一是认为这是一篇文学理论著作,为简便起见,笔者姑称之为&文学说&;一
是认为这是一篇文章学著作,为称谓方便,笔者且称之为&文章说&。二者之中,
前者的声势和影响是如此的强大,明显地成为关于这篇文告评价的主导性意见。总
&括一下持&文学说&的论著,可以看到如下的评论方式和结论:
&&& 在内容方面,它提出了&文以纪实&的现实主义写作原则;在形式方面,
。&&& 提倡通俗明晓的语言文字;它是中国农民阶级所提出的第一篇完整的文论,直
;&&& 接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要求;是对当时统治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和一切封建文学的
二&&& 有力冲击,动摇了几千年来封建文学的基础;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有很
&& 大影响;是对近代文学发展的一大促进,为中国近代文学指出了新方向。①& I
从学术反思与评价的角度来看,除当注意上述著作采取的评价标准、提出的主要j唰
点之外,还必须注意这些评价产生的学术背景,甚至政治文化背景以及这些著作的{
出版时间。知人论世的原则在学术史评价与反思中也是应当坚持的一种态度。&&& j
&&& 相对于&文学说&的声势浩大来说,&文章说&则显得有些势单力孤、寡不敌I
众了。此说可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为代表,该书&戒浮文巧言谕&条;
&&& 这篇文告主要是对太平天国各级政权的&奏章文谕&、&文移书启&一类
&&& 的应用公文说的,要求进行文体改革。在内容方面,提倡&文以纪实&、&言
&&& 贵从心&、&实叙其事&。所叙事情的时间、地点、经过,都要&语语确实&。
&&& 达到&合天情&、&符真道&的政治要求,为宣传贯彻太平天国的政治服务。
&&& 反对那些空话连篇的&浮文巧言&,即洪仁矸在同年写的《军次实录》中所要
&&& 求的那样:&语皆确实,义皆切实,理皆真实&强调公文内容的真实性。在形
&&& 式方面,提倡&朴实明晓&、&使人一目了然&的语体文,反对那种娇艳虚浮、
&&& 阿谀奉陈(引者按:&陈&系&承&之误)的文风,禁止使用&龙德龙颜&、&鹤
&&& 算龟年&等陈词滥调,并排斥&古典之言&。主张用浅近、质朴、通俗易懂的
&&& 语言来表达内容。
&&& 文告中提出的这些意见和措施是积极的,符合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要求,
&&& 反映了他们掌握政权后,想要逐步占领文化领域的愿望。这对当时直接影响应
&&& 用公文文体的桐城派古文和八股文是一次大的冲击,对改革当时的文风和后来
&&& 资产阶级改良派所倡导的&文界革命&都是有影响的。②
&&& 可见,&文学说&和&文章说&的存在是客观的事实,二者之间的分歧也显而
易见。视之为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和视之为文章学著作之间的区别绝非无关大局,二
者之间的不同也不能说是微不足道,我们指出二者的存在和彼此之间的分歧似乎也
不能算做虚张声势了。同时,从上文中也可以看到两种说法的共同点,即都认为
《戒浮文巧言谕》在当时和以后都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桐城派古文和一切封建文
学是一次有力的冲击,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有着明显的影响。存在着重
大分歧的&文学说&和&文章说&,在这一点上却不谋而合了。这一点恰恰关涉到
这篇文告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和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问题,也恰恰是关于这
篇文告之评价的根本性问题。
&&& 二、讨论与评价
&&&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详地引录《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戒浮文巧言谕&条的
释文,是因为认为它的阐释较之&文学说&的评价具有更多的合理性和可信性。
&&& 只要不带任何先验的成见,不带任何预定的框框,不作任何牵强附会地研读
《戒浮文巧言谕》,就可以认识到这是一篇强调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太平
天国的政治实用目的的文告,而不会得出这是一篇文学理论批评著作的结论。&文
以纪实&、&奏章文谕&等文告中共出现七次的&文&字,或指文章、公文,或指
文人、文才,而无一可解作文学。&文以纪实&、&实叙其事&之&实&,亦指真
实、如实而言,只是强调公文的实用性、真实性,与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风
马牛不相及。通篇文告谈的是&本章禀奏,以及文移书启&等应用文体的内容与
形式上的文风要求,而从未言及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这一点不需再作过多的论
述,只要认真地客观地多读几遍原文便可一清二楚。因此,认为这是一篇文学理论
批评著作、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写作原则、要求文学内容与形式的革新等一系列结论
都是无法站得住脚的。因此,可以说&文学说&实际上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是对这篇并不难懂的普通文告的错误理解和过度阐释。
&&& 认为&文章说&有较大的合理性,并不是完全同意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
典》中&戒浮文巧言谕&条目的诠释。就&文章说&与&文学说&的分歧而言,
笔者基本上同意&文章说&的观点,而对二者的共同之处,笔者则一并反对。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市中大网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要手写输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