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的时候是用后脚跟发力吗?还是重心往脚尖并拢脚跟分开站立一点

图文大播报
查看: 6958|回复: 10
请教高手:深蹲站起是用前脚掌发力还是用脚后跟发力。
请教高手:深蹲站起是用前脚掌发力还是用脚后跟发力。
我怎么是大腿发力?
回2楼:是大腿发力,但是以前脚掌支撑发力还是以后脚跟为支撑发力。
是全脚掌 整个脚底踩实地面发力
如果是用前脚掌 很容易发生重心偏移,易出危险!
谢谢4楼的兄弟指教!看有的训练录像,脚后跟垫高是否有差别呢?
个人感觉臀部,腿部,脚后跟发力,
下蹲时腹肌和臀部发力,起立时时大腿发力
不知道我这样做对不对
重量尽量落在脚后跟上。
用前脚掌发力,因为是练股四头肌,它在大腿前面。
谢谢4楼的兄弟指教!看有的训练录像,脚后跟垫高是否有差别呢?
脚踝关节柔韧性差或者大腿偏长的人通常需要脚后跟垫高,这样便于使他们的膝盖正常前倾。阅读[] 回复[15]
发表于 7:03:34
我看了许多网上书上教拉球的,硬是把一个自然的动作生生分解得七零八落,有教指的、有教腕的、一直教到脚指头,叫人无所适丛。就好比教人拿筷子,要说哪个手指屈度多少、发力大小、运力方向如何。。。。。。末了又如何把力量集中到碗里的肉片上,你说损不损,还叫不叫人吃饭。眼见得有的球友被教得顾了手顾不了腕的,动作生硬、惨不忍睹,叫我看了心疼。于是我帮助那些想拉得一手好球的人。我的出发点是利用人的本能拉出自然的球来,屏弃生硬教条的东西。就向打苍蝇一样是人本能的动作,是不需要刻意教的。不过在这之前,你得答应三件事: 1. 你得有一些对攻能力。 2. 在平时打球是体会了一些摩擦感。 3. 对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大致了解(这时候,教条的东西其实还是有一些用的)。 您如果完成了这些,那么好,务必牢记下面三个秘方。 一、 打球过程中务必保持身体前倾。 二、 击球时用腰带动上肢内收,至击球后身体正对球台。 三、 眼光务必随身体内收,落到对方的球拍上。 就这么简单。所谓“手从腿来,腿丛眼来”,如果你能作到这三点的话,你就可以通过练习学会利用本能去拉球了。如果你还是不信的话,那么我再委屈以下自己,看看这个秘方能不能治的了常见拉球的毛病。听我漫漫道来: 1.抬肘和翻肘:这个毛病的形成主要是初学时站位过直导致的,只要作到身体前倾的话,想翻肘都不可能,你要是向后抬肘的话就只能打球台边了。 2.腰不发力:只要作到前倾和内收,腰不发力都不行。不信你站起来试试看。 3.没有重心转移:前倾和内收是重心转移的基础,作到这两点就会实现自然的重心转移,刻意去转移重心只会导致重心失衡。 4.包不住球;主要是击球时无法形成内弧线,要知道只向前发力是形不成内弧线的,只能拍子上扬形成外弧,而直着身体形成的内弧也不是自然的内弧,只有身体前倾腰带动身体内收才能作到包球。 5.不向前送肩:只要前倾才能作到。 6.拉球后身体钉住动不了:主要是身体过直而发力向上想前不注意内收所致。 7.发力拉球后第二板反应过慢动作不到位:如第6条一样使身体不能形成弹簧状的节奏,另外眼光不随身体内收到对方拍上,造成预启动过迟。 8.拉球没有威力:首先是上一板完成时眼光没有落回到对方的球拍上,引拍过迟造成拉球时发力距离过短无法形成快而有力的摩擦——-拉球时是要有一定的发力距离的,这一点容易忽视但尤为重要;其次还是不注意前倾和内收影响了动作的质量。 9.其他的毛病你也不妨用此方子诊治一下。
8:59:09 被 断箭 推荐,推荐理由:
发表于 17:58:32
手从腿来,腿丛眼来
发表于 19:02:10
大家可以自由发表对弧圈球的理解和想法,我们相互学习
[本帖最后由:温岭削球手 最后编辑于
发表于 19:11:53
我前前后后跟过4个省队运动员学过弧圈球,可还是不行,现只能拉一板,第二板基本无法还原
发表于 0:42:44
发表于 7:05:38
【转帖】弧圈球打法的技术关键&&&&&&&& 以前总是认为,拉球动作的小臂加速跟重心转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拉高质量弧圈时,重心转移,左腿吃力,也有煞车作用……但是最近的领悟已经有了不同的层次,所以拿来跟各位讨论看看。&&&&大力弧圈,不论是高质量的加转还是前冲……左腿并非单纯煞车用。大家都知道,腿腰发力是以腿带腰,以腰带手。整个发力顺序是- 腿先发力,腰才发力转,然后小臂才发力收缩,磨球瞬间是,手腕、手指发力。这些可能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第一问题是,腿如何先发力?如何发力?重心是哪一个发力阶段来移转呢?右脚往左发力之后,左脚脚跟何时要发力踩地?转腰同时?小臂收缩前?小臂收缩同时?&&&&另一个问题是,拉球时,重心转移方向要配合击球方向,使身体往击球方向迎。那身体是怎么样往击球方向迎?何时前迎?&&&&最近在苦练如何拉半出台的加转下旋球。这种球大都人不敢太用力往前拉,就算拉得过,也未必够转,位置不好,就会被轻易挡回,甚至被吊。尤其是光用大臂拉球的人,更是费力、失误率高。而我也怕拉不过而不经意地抬肘,结果拉得费力,也不够转。发现乱用身体的蛮力一点用都没有。然而在高手指点下,多次用多球练习,竟然突破了。答案就在上面那两个问题之中。突破这个之后,再回头拉一般的弧圈,才发现质量也跟着提高了。强力弧圈离我不远了。 &&&&大力弧圈,腿应该如何先发力?我研究的结论是,在转腰的同时,小臂发力之前,身体重心的移转,就必须先行完成!也就是说,右脚往左脚瞪去,腰转了之后,左脚脚跟发力踩地的时间,比收缩小臂的动作还要来得早!当左脚发力踩地时,腿腰也就已经带动身体往击球方向前迎,之后才是小臂发力。这样的腿腰发力方式,除了转肩的动作,还会把“右肩”先往击球方向迎去,右肩带动着手臂往左前甩(此时小臂、手腕是放松的),小臂再跟着发力加速收缩……我发现,这样所产生的爆发力是很惊人的!&&&&技术关键:以前脚掌支撑, 脚跟发力把身体往击球方向带动. 击球时, 注重的是 发力顺序 跟 时机, 脚跟踩到地的时间不是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脚的发力 比腰手的发力早一些. 腿腰的爆发力量使的出来, 小臂自然会被带动收缩, 也就是小臂的收缩是被动的. &&&&请注意几要点&&&&1. 本技术关键 着重在于发力顺序以及身体的前迎以及两腿的发力变化.&&&&2. 整个过程肩膀 大臂放松, 不需要紧绷, 更不能抬肘. 大臂先用力就完了! 失去甩臂的力道.&&&&3. 转腰引拍时, 重心先往右脚移转时, 左脚脚跟要离地, 右肩稍沉,放鬆大臂.&&&&4. 小臂在右肩前迎之前一定要放松 ! 不可紧绷 或 提早发力. 小臂发力收缩之前, 建议小臂微弯即可 不用打直, 可增加摆速, 也利于放松大臂.&&&&5. 还不会用腰带手拉球的人 请先从 正手攻球 正手拉球等基本技术练起 .&&&&6. 想藉腿腰发力来提高弧圈球质量的前提是,你已经对拉球技术中球拍的"咬球"动作(小臂手腕手指发力) 已经很熟悉.&&&&7. 不管是前冲或者高吊, 腿腰的动作都相同, 差别只在引拍高度跟发力方向还有摩擦球的部位不同 (这三点已经决定 拍型 , 请不需要再去思考拍型) .&&&&8. 引拍记得一定要转腰身体重心往右后移动, 右脚必须感觉吃力,&&切勿只靠手臂后拉来引拍.&&&& 引拍姿势一错, 后面就别谈什么腿腰发力了,&&而且手臂后拉的引拍方式, 大臂 肩膀都已经紧绷僵硬, 如何放松呢 ? &&&&9. 尽管腿腰发力,讲求身体前迎,&&注意收拍位置仍然要停留在眉心前方或者偏右, 如果挥拍过左耳肯定是动了大臂, 不信回家照镜子试试.&&小臂手腕手指等"咬球" 动作的练习改天再提. 弧圈球打法的技术关键: 引拍方式&&&&一般业余球迷 ,练习了老半天, 一上球台, 怎么打都觉得别扭,发不出力,无法维持练习时的姿势, 感觉起来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怪"字. 原因出在哪 ?&&&&大部分的人 ,满脑子拉球的时候 只想着手臂如何发力, 如何一板打死对方, 转死对方... 程度好一点的人, 想着如何用腰力, 用腿力l来击球... 一直想着"如何击球" "如何打磨" "如合加转" , 想着拍型要如何如何....&& , 却忘了拉弧圈球很关键的一个动作 - 引拍.&& 我能肯定的说, 一旦引拍方式错误, 击球再怎么强调腿腰手的力量, 也是白费. &&&&引拍的正确与否 , 将严重影响整个拉球的后续动作 . 但是引拍动作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细节.&&&&以下是我大约整理的项目, 给大家参考.&&&&1. 忘了引拍 -- 有些人击球前, 整个人正对着球台, 只是稍微把手后拉就想发力击球 , 压根儿 根本没什么引拍动作. 没引拍, 用哪发力阿?&&肯定是甩大臂再用身体往左甩 , 手腕翻拍, 抬肘 胡乱发力...&&&&2. 引拍高度不对 -- 明明想打前冲,&&引拍时手放太低.&&想打加转, 手肘却提的太高.&&&&3. 转腰不足 -- 有些人知道要转腰引拍, 用腰带手, 却转的不够.&&球跟拍子的距离不足, 没有预留适当的距离来加速发力. 这可能造成 被球追身无法发力的后果, 或者是为了转腰击球 击球点变的离身体太远 .&&&&3. 手臂提早发力 僵硬 -- 有些人用大臂后拉来引拍, 一开始肌肉就紧绷发力, 手肘抬起僵硬,&&让小臂失去收缩的弹性.&&或者, 引拍时还很放松, 快击球时就提早紧绷, 小臂太快发力收缩, 等碰到球时力量已经消耗大半无法集中发力.&&&&4. 引拍时重心没有事先右移 -- 许多人以为打球的时候 重心有左移就行, 想想看如果重心没有事先右移, 击球时才往左移 不就整个人往左倒去 ? 这样如何还原 ?&&&&5. 引拍时手腕僵硬 -- 初学弧圈球者 手腕要放松 相对固定, 不要管什么内收 外撇.... 胡乱发力.&&&&6. 引拍时机 -- 许多人 球都来了 才开始引拍... 来不及引拍的情况下被迫回击... 这样是无法充分发力的. &&&&7. 徒手练习时没有想像击球点 -- 徒手练习 姿势十足, 一上台打不到球找不到击球点 , 就是如此.&&&&练习时应该要假想一个击球点来发力, 光有姿势是不够的. &&&&8. 用手追球引拍 -- 脚步站的太死 , 用手追球.&&引拍动作进行时脚步要配合移动, 用身体来控制球跟身体的相对位置而不是用手追球. &&&&9. 重心后坐身体太过僵直 -- 引拍时, 身体僵直 . 身体注意要前倾 , 含胸收腹, 两脚稍弯保持弹性.. 气势要有如一只蓄势待发的老虎就要扑向敌人般的凶猛.... 准备动作有了, 击球时配合重心转移身体往击球方向主动前迎, 可以更好发力.弧圈球打法的技术关键三: 谈腕部微调与咬球摩擦&&&&咬球基本上就是增加摩擦时间来加强球的旋转, 这也是弧圈球的基本要求... 前冲弧圈也是需要足够的咬球才能称之弧圈.&&&& 磨擦要好, 必须让球停留在拍子上多那麼一点时间然后充分摩擦. &&&&击球时拍子有往前力量跟往上力量 两个分力, 往上力量很好理解就是往上摩擦. 往前力量就是撞击. 如果撞击太多, 球一碰拍子就马上弹开... 再怎麼往上摩擦也无用这就叫做咬球不够...&&&&咬球的动作就是在往上摩擦的过程 顶住球而不让球太早离开拍面. 所以在击球的瞬间, 腕部就必须控制好拍型先让球拍顶住球而不弹开而又能同时往上摩擦. 而往上摩擦的过程又要兼顾前迎顶球,,,,, 所以摩擦的动作不是单纯的往上... 还要让拍子往前顶住球 , 同时往上往前发力. 往上多点就是高吊, 往前多点 就是前冲.&&&&也有人说, 咬球是要让球吃透拍子... 让球陷入胶皮中来產生正压力..再往上拉动產生强烈摩擦... 这也是说明咬球就要兼顾往前跟往上两个分力来合作摩擦...&& 但是真正的关键就是不能让球一碰到球拍就立即弹开....&&也有人说这个动作就是包球.....&&&&直拍术语裡面的"抽球" ,强调的是快速.. 磨擦只有一瞬间,比较像"撇" .&&而拉球的术语,强调的是"磨擦时间"要够长. &&&&想像击球时, 拍子包著球来转动拍型. 先磨球的中部, 再磨中上部... 包球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 目的就是要让球撞击球拍拍面后不要那麼快"脱板".&& 当然要在击球瞬间做到包球的动作, 并不容易...&&小臂跟腕部要合作来发力. &&&&拉球的"拉" 字, 强调的就是球碰球拍的时间 要拉长, 不是瞬间撞击.&&拍子碰到球之后&&要顺著击球方向顺势贴著球的中上部再往前迎送, 这才是拉球.&&&&腕部有调节作用, 但不是拉球的主要力量来源.&&过分强调手腕&&反而忽略了身体的力量传递, 手腕发太过... 开初阶段看起来有那麼点弧圈味道但遇到高手之后却是不堪一击....&&&&特别要再提醒, 腕部是为了控制拍型跟微调来咬球跟 包球 , 并非靠腕部发力来击球&&&&浅谈拉球练习时的自我调整&&&&一下子掛网&&一下子拉出界..这是大部分业余球友容易遇到的困扰.&&这要分三种情况来解析.&&&&1. 假设你拉球动作中的咬球摩擦的好&&爆发力都足够 . 如果下网, 代表你要往上摩擦多点. 如果打高, 就是要往前摩擦多点.&& 但这要先判断好来球的旋转是不是都相同, 才不至于搞迷糊. &&&&2. 假设是 咬球 摩擦出了问题, 拉下旋球时 怎么往上摩擦都挂网, 那就要练习咬球 包球的动作.&&&&3. 再来就是击球点问题. 拉下旋球时, 球还在上升期就往上拉容易吃转挂网.&&拉上旋球时, 球都已经弹高落下 , 这样拉球势必摩擦到球的中部 或中上部, 容易吃转打高出界.... 也可以说是 击球点 也影响了发力方向.&&&&重心转移时双腿的动作&&&&重心转移练习时注意前脚掌 脚跟 的动作. (手臂放鬆不动集中注意力在腰跟腿)&&&&预备动作: 两脚微弯保持弹性, 身体稍為前倾 (不是驼著背腰要前弯)&&&&引拍转腰时:&&重心右移, 左脚虚右脚实-左脚跟离地左脚往右内屈,&&左脚脚尖随腰转动微向右转&&&&转腰击球时:&&重心左移-左脚实右脚虚-右脚跟离地, 右脚往左内屈 ,左脚尖转正脚跟踩地发力 , 转腰发力时 右脚放鬆自然可随腰手发力而前移.&& 弧圈球打法的技术关键 拉球节奏 &&&&球的节奏跟正手攻或者推挡的节奏有所不同.&&近台正手攻以快为主, 强调藉力还击, 越早出手球越是强劲. 拉球则必须寻找最佳击球点.&& 拉球的节奏必须先练慢 求稳, 先放松手臂, 腿腰发力为主, 先讲求摩擦, 再讲求速度.&&够稳了都不会拉漏了自然就可以控制击球点的提前来拉冲.&& 所以, 引拍等待到发力击球 期间的停顿越长越好. 你的脚步越快引拍到发力击球的等待时间越充足能拉冲的机会更大, 发力更完全.....&&不是故意要等, 而是脚步要快到可以让你等.&&脚步一慢, 一引拍球就贴身了 还没准备好你也只好一口气拉回去, 这种拉球不够冲也不够转.. 随便调你就死了.... &&&&拉漏的原因&&-- 有可能就是等待时间不足来不及准备想前冲球以经往下掉或者贴身,&&或者.. 本来想拉加转高吊发力向上, 但是来不及准备 , 球还没弹到最高点就已经贴近身体 被迫起拍或者节奏不对太早起拍击球 ------- 引拍发力击球点这三个不协调就容易拉漏
发表于 11:06:42
弧圈好拉,控制难啊,最头疼发球接发球
发表于 5:30:52
----------------------------------------------以下是引用依然Fantasy的发言:弧圈好拉,控制难啊,最头疼发球接发球……----------------------------------------------我找几遍发球接发球的文章来,大家一起分享:em138::em138::em138:关于盯球和接发球我原来接发球特别不好,尤其是吃侧上旋,而每次打起比赛,大家其实都喜欢发侧上,经常能直接得分.为什么?下旋成天都在打,有谁怕呀!最多吃一两个贼转的,下面肯定就不吃了,而侧上就不同,可以吃到让你手软为止.我就现在接发球的体会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1、首先为判断对方发球的旋转,这个比较难,常听人讲要盯球,我试过了反正对我不管用,盯的我手忙脚乱,照样判断不出来,怎么办?别盯球了,人家扔那么高,你盯它累不累?记住:接发球前别看球一直盯对方板子,这时候是不是对方摩擦球那一瞬间很明显了?而且脚底下没有提前的盲目乱动了。对方板子比较立一般侧(上)旋而且带拐的,板子比较平一般侧下速度稍慢。&&2、对方发(侧)下旋球时,太简单了,各种接法,我倾向于只要出台就拉起来形成相持,不出台的话迎上升初期摆短或劈长,反正大家最喜欢接而且方法最多的就是接这种球了,同理,也说明这种球威胁小,对方很容易适应。&&3、想接好侧上旋发球,自己先去练习怎样发侧上旋发球,如果自己不会发这种球,对它的轨迹等都不熟悉,接起来也比较难的。我的经验是:如果怕对手哪项技术,就先去练习这项技术,你熟悉它后对付它就容易了。&&&&4、如果判断对方侧上旋发球为,接球时千万不要急,绝对不要按照下旋球的接法去迎前点,这种球在上升期和高点期旋转和力量都比较强,在这些时期接很容易失误,毕竟比赛时只要上对方案子就可能赢的。接侧上旋发球时一定要等,等它到了下降初期了,旋转也看的清楚了,转也转完了,这下再上去收拾它,拨呀、快带、甚至直接拉它都行,反正不能搓! &&5、(我是左手横板)对方发我正手外拐侧上(下)旋时,用一般拉弧圈球方法很容易漏球,一定要把手腕钩回来,就好象拉侧拐弧圈球那样去拉球,马上就不漏球了,呵呵&&6、对方发我正手不太转短球时,用小臂挑打,但在挑打时注意一定要加上手腕内收的动作,给球加上一定的旋转,造出一定的弧线。否则失误会很多。&&7、对方发我反手位侧上旋球时,等球到了下降初期,用反手摩擦球的中上部拨或带过去,板子尽量要有意识的和来球拐的方向垂直,这样就可以借到来球的力量了。发力不要过狠,第一板接发球应以过渡为主,太凶易失误。&&总之,下旋球要快接,摩擦球的上升初期,上旋球要慢接,摩擦或撞击球的下降初期,让球借不到你的力量。侧(上)旋球决不搓球!!!&&大家还有啥好的接发球的方法,不妨说一说,讨论一下。&&&& :em138::em138:
[本帖最后由:温岭削球手 最后编辑于
发表于 18:22:12
关于盯球,我认为很重要。我盯了7年,现有点感觉
[本帖最后由:温岭削球手 最后编辑于
发表于 7:09:27
发表于 7:10:06
发表于 19:52:22
发表于 9:00:07
mms://218.61.233.252/UploadFiles/.mp3
发表于 19:16:17
关于盯球,我认为很重要。我盯了17年,还是不行
发表于 14:33:19
狗兄没有近视,这就是盯球的好处
mms://218.61.233.252/UploadFiles/.mp3
发表于 21:07:56
盯球一年,啥也看不清....
没大没小,无大无小
发表于 9:43:47
你也懂乒乓球啊?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3M想上传更多图片?发布后编辑帖子即可
正在上传中,请稍后...
&下次自动登录
&匿名回复(匿名功能对管理员与版主无效,经验值小于100的用户不能使用此功能)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取消该用户手机认证
取消该用户手机下所有认证用户
同时禁用该手机下所有用户&
将该手机号加入黑名单
其他方式登录:
页面执行时间: 0.2496016 second(s)& 穿高跟鞋走路时重心在脚跟还是脚尖或者是还有其他重心?
穿高跟鞋走路时重心在脚跟还是脚尖或者是还有其他重心?
博士二年级
穿高跟鞋走路时重心在脚跟还是脚尖或者是还有其他重心?
大爱!大爱!求亲给链接!感激!
快速求链:
大爱!大爱!求亲给链接!感激!
你有慧眼!跪求宝贝出处,不胜感激
好喜欢你的宝贝!方便告知购买地址吗?谢谢啦!
偶像!能给我这个宝贝的链接吗?太喜欢了!感激涕零!
你的帖子简直太棒了!希望得到这个宝贝的购买地址!万分感谢!
回复到本帖
博士二年级
我穿高跟鞋时走起路来很不自在,傻傻的样子。而且脚上还被磨出了两个大泡。一直琢磨不透道底是应该把身体的重心放到哪里,走起路来才会有美美的感觉?各位ppmm请指教一下哈
显示全部签名
博士二年级
应该先用脚尖走在是脚跟要有过度,记住不要刻意的把中心放在某一个部位
显示全部签名
一个人的时候要好好的过
博士二年级
就是说脚尖先着地咯,晚上回家试试先
显示全部签名
博士二年级
记得要过度啊
显示全部签名
一个人的时候要好好的过
博士二年级
关键就是这个过渡好像是个难题哦,是不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哇哇哇哇哇哇
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意会出来
显示全部签名
☆◇※↙∞♀
很自然的走就行啦,当然鞋子合脚是很重要的问题
高中二年级
不过,应该是鞋跟的粗细决定你的脚哪里疼吧!我有一双细跟的跟高鞋,很是受罪,脚心疼的厉害!
☆◇※↙∞♀
我在电视里看过一个讲高跟鞋的短片,说其实鞋跟的粗细对于腿脚部分所承受的压力大小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反而是鞋底的弓形和鞋跟的位置(就是鞋跟能否在你站立的中心上)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还有鞋跟的高度。所以一般建议鞋跟高控制在3-4cm比较舒适
博士二年级
按照大家的指教今天穿了一双3厘米左右的鞋,呵呵,走起来感觉好像好多耶
显示全部签名
☆◇※↙∞♀
呵呵,欢迎来分享穿后感啊!
幼稚园的小朋友
楼主听飘雨的吧,肯定没错,呵呵,解释得多专业啊
博士一年级
显示全部签名
因为温暖 所以不害怕
博士一年级
显示全部签名
因为温暖 所以不害怕
博士一年级
显示全部签名
因为温暖 所以不害怕
初中三年级
顶起来~~~~~~~大家讨论一下
初中二年级
淘宝上最好的女鞋店&&前十强
在网上买过鞋子的朋友们比较清楚,女鞋店在淘宝上的数量是相当多的,各家店
的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相差比较大。这就导致很多朋友们在购买鞋子时,往往
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分辨出哪家才是淘宝上最好的家居用品店!为了帮助各位
朋友在购买女鞋时,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更轻松地享受购物过程。在这里偶根据
大部分买家对各个商城店的评价,再结合自己对各家店铺的了解分析,总结出了
综合指标最好的十家女鞋淘宝店。
偶认为好的家居用品店必需符合四个条件:其一是卖家的好评率得高,至少得有
97%;其二是掌柜的发货速度要快,这是很重要的;其三是97%以上的买家对其价格
和质量的评价要优良;最后是卖家已经加入淘宝系统的消费者保障协议,这样售后
才有保障。
偶已经在我的个人博客中整理出了这前十强的女鞋店。这10家网店,都是信誉很高,
质量比较好的店铺。值得大家看一下哦!
如果你想了解前10强的淘宝网女鞋店网址和详情,可点击以下网址进入我的个人博客:
[ 本帖最后由 cunjin 于
17:03 编辑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可见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可见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可见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可见
你可能感兴趣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声明: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转载文章/图片请注明作者及出自 、,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训,脚尖和脚跟交替使用 。站桩也一样。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站桩几个小时酣穿丰费莶渡奉杀斧辑,就是他懂得交换肌肉。姿势一样,力道不一样。
chenfuer44 &
猜你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尖脚跟脚尖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