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教授名单刘庆秉

点击:2522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点击:2572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武汉大学2016年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最新】,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武汉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办,武汉理工研究生招生网,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招生,武汉理工研究生招生办,武汉地大研究生招生,最新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武汉大学2016年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最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武汉大学 - 搜狗百科
声明:搜狗百科免费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编辑,坚决打击恶意篡改、冒充官方收费代编等违规行为。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武汉大学 校徽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湖畔珞珈山麓,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中管副部级高校,国家“985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以樱花而闻名。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中西合璧式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2016年2月,武汉大学在2016国内高校保研率排名中排第十六。2016年2月,中国一流大学百强榜出炉,武汉大学排名第五。是中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名牌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地,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占地面积5187亩,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
武汉大学是国家“”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珠峰计划高校之一。
武汉大学由四大校区组成,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武汉大学因为如画的校园风景,每年4月的樱花更是吸引百万的游客,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截至2012年12月,武汉大学有普通32925人,硕士13896人,博士研究生7499人,其中包括学生1022人,有外国留学生1422人。武汉大学共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就有100余人。
百年、艰苦奋斗,武大正乘风扬帆,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学校地址
武汉大学位于武汉市八一路299号
邮政编码:430072
日,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在相关的研究中,学界及部分校友对武汉大学是否可溯源至自强学堂存在异议,认为武大的历史严格说来只能从1913年算起。武汉大学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门。
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方言学堂。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交涉等。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暂停办学。此后湖北时局动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迅速灭亡,方言学堂无法立即复校,武汉大学办学中断。民国时期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法、理、工4个学院。
1929年2月,法学家成为国立武汉大学首位正式校长。他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能满足于拥有的4大学院,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拥有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的万人大学。
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一期工程正式开工。1932年3月,学校由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2年,由武昌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4年,武汉大学首开中国女大学生游泳课先河,结束了封建社会禁止女大学生游泳的历史轰动全国。同年武汉大学体育由于成绩显著曾受到民国教育部表扬并全国大专院校,授予时任体育、卫生主任为教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体育教学方案执行人。武汉大学1935年,学校开办研究生教育。
1936年,学校成立,从而发展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2个研究所的综合大学。
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从而跻身“民国五大名校”。同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发动七七事变,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此后上海、南京相继被日军占领,武汉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国共两党大量政治军事人士云集珞珈山校园指挥对日抗战。
19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
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1946年,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武汉大学迁回武昌珞珈山。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1947年,学校设立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形成了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建国后
19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得以继续办学。
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即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大学1952年,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即)。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即中南大学)。
1953年,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电信部分,土木系建筑设计部分并入华南工学院(即),武汉大学土木系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即;武汉大学工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华中工学院(即后来之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
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56年,恢复哲学系。
1958年,恢复外文系。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武汉大学大批学者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当时的校长、知名教育家李达更是被迫害致死(导致武汉大学在此后14年间没有校长),武大办学实力再次受到沉重打击。武大在鄂西北襄阳建立襄阳分校。
1970年,在湖北荆州地区建立沙洋分校。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武汉大学开始走出低谷。
1978年,从理科中分出三个新系,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及分子生物学系。
1980年5月,武汉大学与法国政府代表团在武汉签署,武汉大学成为当时与法国同行合作的唯一指定院校。由此拉开了武汉大学与法国相关部门、机构和组织在各领域多方位合作交流的序幕。
1981年7月,担任武大校长,在校内推行一系列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大力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合作交流,使武大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然而,由于其改革被认为过于激进(其部分改革措施和成效有不少争议),1988年4月,刘道玉被免职,此后武大再次进入长达数年的缓速发展期。
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院。
19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成立法学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武汉大学
19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1992年,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1993年,百年校庆盛典,同年10月举办了93’国际科学哲学与科学逻辑学研讨会。
19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
1995年,武汉大学成立新闻学院。成为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1996年,成立旅游学院、律师进修学院、哲学学院。
1997年,成立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化学学院。
1998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
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即: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日,武汉大学与其周边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日,武汉大学正式进入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
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四个校区,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5个学院(系),开设有124个本科专业。[1]
校区学部分布:文理学部(即原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信息学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医学部(原湖北医科大学)学部下属院系人文科学学部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国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系社会科学学部信息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社会学系工学部水利水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理学部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信息科学学部计算机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国际软件学院、测绘学院、印刷与包装系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HOPE护理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医学职业技术学院参考资料:[9] 学院/直属学系开设专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现代哲学、哲学、宗教学、心理学武汉大学国学院国学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翻译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设计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戏剧影视文学、表演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财政学、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工程管理、物业管理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社会工作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国际事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电子商务、数字出版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含金融数学方向)、统计学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化学工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波传播与天线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物联网技术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导航工程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国情监测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武汉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药学、护理学、全球健康、生物制药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资料:[10-35]
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10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5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68位长江学者特聘及讲座教授、39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共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1] 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查全性卓仁禧李德仁邓子新张俐娜舒红兵龚健雅朱玉贤夏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李德仁宁津生刘经南张祖勋茆智朱英国李建成李晓红  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0人)谭崇台彭斐章陶德麟李龙冯天瑜刘纲纪宗福邦胡德坤马费成曾令良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石云霞汪存信姚端正樊明文郭齐勇李征航孟勤国马费成赵林罗以澄刘耀林丁俊萍何炎祥边专程功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徐超江邓子新龚健雅易帆李建成吕应堂赵少荣邹恒甫李晓红谭铮于刚舒红兵孙元章陈化庞代文赵兴中陈政孙蒙祥邓晓华刘正猷周翔卢欣刘梦赤冯钰锜周创兵王高峰黄双全张绍东赵会江郭德银汪国平雷爱文章晓联庄林杨楚罗张先正卢文波李振刘义李典庆张希承施闯汪的华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2人次,含连任)周翔吴建国周创兵刘奋勇张良培庞代文郭德银孙蒙祥李建成单杰李德毅龚健雅舒红兵陈智李德仁何克清郭林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李晓红刘正猷赵兴中谭铮庞代文黄进李建成曾国安周创兵舒红兵艾廷华肖永平郭林张绍东章晓联朱庆周翔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9人)易帆龚建雅吕应堂舒红兵彭玲吴建国孙元章吴黎明谭铮陈政张仁铎贾小华范爱华刘正猷邓晓华熊立华潘和平徐红星赵兴中邓子新李建成刘耀林谭锦泉曾令良郭林许才军张良培朱庆易显河刘泉声陈传夫周翔汪信砚吴华意肖永平姜卫平尚永亮沈壮海汪习根谢丹阳张先正陈文新丁四新方卿龚威雷爱文卢文波施闯宋保亮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9人)邹恒甫张绪穆付向东李国民黄孝军夏小华葛茂荣任广禹邹军黄新云高扬邵建富周南曾适之湛飞并董晨刘维宁黄金维魏军城  参考资料:[37-41] 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序号团队名称带头人获批时间1口腔内科教学团队樊明文20072图书情报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马费成20073国际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黄进20074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李德仁20085微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陈向东20086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石云霞20087物理基础核心理论课程教学团队姚端正20098卫星导航定位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李征航20099西方哲学教学团队赵林200910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团队汪晖200911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程功臻201012理信息系统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耀林201013新闻学专业教学团队罗以澄2010参考资料:[42-45]
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拥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1]
截至2014年4月,武汉大学共有43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48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2个专业学位博士和47个自设博士专业),58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42个(含31个专业硕士学位和62个自设硕士专业)。[48]
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4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第一,总数排名中国第6位;9个学科排名中国前三位、14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前五位、23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前十位。2013年,武汉大学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基础科学指标)排行世界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世界前100名,排名第97位。[49]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46]
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下二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46]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46] 湖北省重点学科(36个,一级学科,不含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生态学应用经济学力学法学机械工程政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电气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建筑学中国语言文学土木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城乡规划学考古学软件工程中国史基础医学世界史临床医学数学口腔医学物理学药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工商管理地球物理学公共管理参考资料:[47] 学位点学术学位点(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43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58个)代码及名称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授权级别01 哲学0101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一级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宗教学  科学技术哲学  哲学心理学  国学仅授博士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博士一级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博士一级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含税收学)  金融学(含保险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金融工程  保险学仅授博士房地产经济学硕士二级03 法学0301 法学法学理论博士一级法律史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刑法学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知识产权法学  体育法学仅授博士0302 政治学政治学理论博士一级中外政治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共党史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0303 社会学社会学硕士一级人类学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社会工作  社会学博士二级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一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硕士一级课程与教学论  高等教育学  0402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硕士一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05 文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博士一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仅授博士写作学博士二级对外汉语教学硕士二级0502 外国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一级俄语语言文学  法语语言文学  德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二级翻译学  0503 新闻传播学新闻学博士一级传播学  广告与媒介经济仅授博士跨文化传播学仅授博士数字媒介  广播电视艺术理论硕士二级06 历史学0601 考古学考古学博士一级0602 中国史中国史博士一级0603 世界史世界史博士一级07 理学0701 数学基础数学博士一级计算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应用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2 物理学理论物理博士一级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  光学  无线电物理  医学物理  0703 化学无机化学博士一级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化学生物学  应用化学仅授博士0705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博士一级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资源环境监测与规划  0708 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一级空间物理学  空间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  0710 生物学植物学博士一级动物学  生理学  水生生物学  微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遗传学  发育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0712 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硕士一级0713 生态学生态学博士一级0714 统计学统计学博士一级08 工学0801 力学固体力学博士一级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  0802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博士一级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硕士二级0803 光学工程光学工程硕士一级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二级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一级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纳米科学与技术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博士一级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二级流体机械及工程  核能发电工程硕士二级能源动力水质工程仅授博士0808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博士一级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脉冲功率与等离子技术仅授博士电力建设与运营仅授博士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博士一级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一级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二级系统工程博士二级导航、制导与控制硕士二级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二级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一级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安全  安防应急信息技术  0813 建筑学建筑学博士一级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硕士二级0814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博士一级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工程管理硕士二级0815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一级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一级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硕士二级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艺硕士二级应用化学博士二级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硕士二级  制浆造纸工程硕士二级082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二级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博士一级环境工程  包装与环境工程硕士二级0831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一级0833 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学博士一级0834 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学博士一级  景观与公共艺术硕士二级0835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博士一级图像传播工程  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一级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药物毒理学  1002 临床医学内科学博士一级儿科学  老年医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肿瘤学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麻醉学  急诊医学  重症医学  1003 口腔医学口腔基础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  牙体牙髓病学仅授博士口腔颌面外科学仅授博士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一级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卫生毒理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二级全球健康硕士二级1006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二级1007 药学药物化学硕士一级药剂学  生药学  药物分析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药理学  药事管理学硕士二级临床药学硕士二级1008 中药学中药学硕士一级1011 护理学护理学硕士一级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一级电子商务  服务科学仅授博士1202 工商管理会计学博士一级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  1204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博士一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  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公共经济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宏观质量管理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博士一级情报学  档案学  出版发行学  信息资源管理  13 艺术学1301 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理论硕士一级1305 设计学设计艺术学硕士二级[50] 专业学位点学科门类学科名称学位授权02经济学金融硕士  应用统计硕士  税务硕士  国际商务硕士  保险硕士  资产评估硕士  审计硕士03法学法律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04教育学教育三个专业领域: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管理硕士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5文学翻译硕士  新闻与传播硕士  出版硕士06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08工学建筑学学士、硕士  工程23个工程领域: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控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工程、项目管理、工业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物流工程、制药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硕士  城市规划硕士10医学临床医学博士、硕士  口腔医学博士、硕士  公共卫生硕士  护理硕士  药学硕士  中药学硕士12管理学工商管理(mba/emba)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  会计硕士  旅游管理硕士  图书情报硕士  工程管理硕士13艺术学艺术硕士注: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其中工程硕士领域23个),学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50]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51]
截至2015年1月,武汉大学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省级精品课程9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1] 质量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52-57]
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信息安全、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法学、图书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物理学、口腔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58-59]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生物学、经济管理、化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图书情报、电工电子、水利水电工程、测绘[60-63]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包括9个国家级):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力学、基础医学、法学、临床技能、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与设计、药学、中国语言文学、遥感信息工程[64-70]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电力生产过程、网络安全[71] 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网络安全[70]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文科:历史学、哲学[72] 理科: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科学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批准年份1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李建成20072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邹恒甫、邹薇20073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陈伟20084生命科学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王建波20085理论经济学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验区曾国安20086多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王瀚东2009参考资料:[73-74] 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序号名称获奖年度负责人1数学物理方法2004姚端正2中国哲学史2005李维武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5丁俊萍4海商法2007张湘兰5新闻采访学2007罗以澄6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2010吴产乐7行政学原理2008丁煌8西方文化概论2008赵林9宗教学概论2008段德智10信息检索2010黄如花11目录学概论2004彭斐章12国际公法2010余敏友13金融工程2007叶永刚14工程水文学2008宋星原15国际私法2006黄进16世界近代史2010向荣17物理大地测量学2007李建成18地理信息系统2005胡鹏19中国古代史2009杨果20GPS原理2006李征航21摄影测量学2005袁修孝22化学工程基础2009罗运柏23编译原理2005何炎祥24公共管理学2008黎民25水力学2006李大美26法理学2005汪习根27动物生物学2004黄诗笺28遥感原理与应用2006孙家抦29印刷概论2008万晓霞30大地测量学基础2009郭际明31物理化学2005汪存信32微生物学2003沈萍33口腔生物学2006边专34管理学2007谭力文3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08陈国恩36信息服务与用户2007胡昌平37水利工程施工2005胡志根38人力资源管理2010李燕萍39测绘学概论2007宁津生40信息资源建设2008肖希明41广告经营学2009张金海42土地信息系统2008刘耀林43密码学2009张焕国44数值分析2009邹秀芬45信息管理学基础2005马费成46西方经济学2008马颖47环境化学2009邓南圣48社会保险2005邓大松49牙体牙髓病学2003樊明文50生物化学2007张楚富51精密机械设计2010许贤泽52大学化学实验2007席美云53分子生物学2006刘青珍54世界经济概论2006张彬55西方哲学史2006赵林56生命科学导论2008黄诗笺57马克思主义哲学2007汪信砚58信息计量学2008邱均平59电子文件管理2006刘家真60中国近现代史2008宋俭61分析化学2007张华山62电气工程基础2009刘涤尘63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2009徐礼华6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2008邱卫宁65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2007刘培德参考资料:[75] 教学成果
2000年至2014年,武汉大学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1项。其中,2001年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2005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2009年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2014年一等奖3项、二等奖。[76]
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41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2012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昆山杜克大学,该校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500人次,聘请约百名外国专家长期在校任教,每年举行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1]
对法交流是武汉大学国际合作交流的特色和优势,学校与法国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关系,被希拉克总统称为“中法合作的典范”。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国外高校共建了四所孔子学院。[78]
2009年4月,武汉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完成“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库暨汉语一二三”网站、“汉语应用文写作软件”、“汉语HSK考试学习卡”等教学产品,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球孔子学院教育资源和其他展览。[79]
学院源于1926年武昌法科大学。1928年命名为武汉大学时,法学院就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学校历来非常注重法学的实践教育,秉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日,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间法律援助机构——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将其作为法学院的教育实践基地。法学院还充分利用武汉地区的法语学习、实践资源以及与法国法学界的良好互动,于2002年开始与外语学院法语系携手创办了中法法律双学位班。哲学
在哲学专业上,武汉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完备程度上可以和北大媲美的老牌学府。其前身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哲学系,创建于1922年。哲学学院有一流的学科体系。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哲学学院有一流的社会声誉。在建设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更受到了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充分肯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2004年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与《中国教育报》发布的《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哲学学科整体水平在全国20余家参评单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历史
武汉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1913年,是中国高等院校中较早成立的历史系科之一,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成为武汉大学在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学科之一。作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院设有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史试验班和考古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基地班成功入选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专业门类最全、整体实力最强的院系之一,具备雄厚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生命科学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发育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是中国当前实力最强的生科院之一,同时还拥有全国最大的生命科学大楼和最先进的实验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拥有的国内最先进的艾滋病研究实验室,并研究出了3种效果显著的艾滋病新药。该实验室还成功地研制出了世界首个抗SARS药。
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6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3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3个):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协同)、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牵头)[81]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软件工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病毒学(联合)、杂交水稻(共建)[80]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多媒体软件、国家卫星定位系统[80]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武汉大气遥感[80]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植物发育生物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地理信息系统、人工微结构、水力机械过渡过程、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水工岩石力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80]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时空数据智能获取技术与应用[8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环境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媒体发展研究中心[80]
2010年至2013年,武汉大学归一化影响因子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38倍,篇均被引次数达到16.8次,超过同期斯坦福大学化学领域的表现(该校化学领域影响因子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8倍,篇均被引12.1次);自主创新方面,新增主持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3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1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项,新增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43项。[82] 国家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成果例举获奖项目获奖时间获奖等级获奖人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2012年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杨代常等红莲型杂交水稻珞优8号的选育与利用2012年湖北高校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十大成果奖朱英国、朱仁山作物复杂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QTL定位新方法研究2012年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胡中立红莲型杂交稻新组合珞优8号选育与利用2011年第五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朱英国等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发展与利用研究2011年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何光存等莲藕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胡中立等莲藕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应用2009年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胡中立等野生稻资源研究与重要基因的发掘和利用2008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光存等植物钙和钙调素调控蛋白激酶的性质和功能研究2007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吕应堂等植物基因染色体定位和编程性细胞死亡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2006年2005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受奖项目(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宋运淳等植物性细胞、受精及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杨弘远等植物细胞在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下的损伤及其耐性机理研究2004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王建波等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红莲优6号选育、研究和利用200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朱英国等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发现与马协CMS(马协A)选育和利用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朱英国等植物受精与早期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2003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杨弘远等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发现与马协CMS(马协A)2002年中国高校科技发明奖一等奖朱英国等参考资料:[83]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实验室成果列举获奖项目获奖时间获奖等级获奖人水利水电工程渗流多层次控制理论与应用201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周创兵、陈益峰江湖冲积过程联动机理与关键调控技术20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义天、谈广鸣高混凝土坝整体稳定安全控制新理论及工程应用20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常晓林、周伟、赖国伟水电站过渡过程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200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杨建东、赖旭、程永光复杂岩体多场广义耦合理论及工程应用200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周创兵、肖明、卢文波、陈益峰巨型机组水电站建筑结构关键技术201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伍鹤皋岩体爆破振动效应定量评价理论与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20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卢文波水沙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的关键技术20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义天高坝工程泄洪消能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009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槐文信紊流模拟技术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200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槐文信海河流域农田水循环过程与农业高效用水模式2013大禹水利科学一等奖杨金忠、黄介生、伍靖伟三峡水库汛末提前蓄水水文关键技术与应用2013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郭生练、刘攀高堆石坝变形宏细观机制与全过程控制及其工程应用2013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周伟、常晓林大尺度高精度河道水流模拟的理论与方法2013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槐文信、李义天、曾玉红、钱忠东巨型水库群洪水资源调控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2013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刘攀、郭生练、熊立华、陈华、刘德地、梅亚东参考资料:[84]
截至2014年12月,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1569万余册;印刷型文献共698万册,其中图书582万册,报刊合订本94万册,声像缩微资料22万件;2014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455个,中外文电子书刊达87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41万册,电子期刊130万册;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5] 学术期刊序号刊物名称简介创刊时间1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的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会学》文摘的索引源刊物1930年2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1930年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中国自然科学学术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1930年4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英文版)  1996年5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1957年6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日本科技振兴机构数据库JST、英国INSPEC数据库、美国地质文献预评数据库、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收录1957年7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荷兰医学文献》收录1958年8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英文版)被英国《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GeoRef评论数据库》等收录1998年9测绘地理信息被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水科学与渔业文摘》、《地球天体物理文摘》、英国INSPEC数据库等收录1976年10氨基酸和生物资源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1975年11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1993年12写作  1981年7月13长江学术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2002年14法国研究  1983年3月15图书情报知识中文核心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1980年6月16经济评论  1980年17法学评论  1983年18数学杂志《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摘录期刊,被美国《数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1981年19数理医药学杂志《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1988年20分析科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英国《分析文摘》收录期刊1985年1月21中国农村水利水电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959年22节水灌溉  1976年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湖北省优秀期刊1987年4月24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1993年7月25微循环学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库、中文科技期刊库收录1991年8月26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4年3月27医学新知杂志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1984年28口腔医学研究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1985年6月29社会保障研究  2008年8月30宏观质量研究  2013年3月参考资料:[86]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校园内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如:宋卿体育馆、老斋舍、老图书馆、半山庐、十八栋。武汉大学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标志性建筑群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武汉大学学生住宿区桂园、枫园、樱园、因其风景而命名,春夏秋冬,桂、樱、梅、枫诗情画意。、等住宿区都各有特色。
武汉大学校园以樱花最为有名,有樱花城堡、樱花大道、樱顶、珞珈广场等相关景点。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时候,武汉大学校园都会吸引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赏花。校园内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盘龙参、、、金鸡菌、草、江南等,珞珈山被誉为全国树木园。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
武汉大学校园内先后建有“六一纪念亭”、“闻一多先生纪念塑像”、“展翅”、“李达塑像”、“爱因斯坦塑像”、“阿兰·佩雷菲特塑像”、“塑像”、“王世杰塑像”、“孔子铜像”等人文景观。
截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400余人,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973 项目 ”首席(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查全性、、李德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宁津生、刘经南、、茆智、朱英国、、李晓红
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陶德麟、、、刘纲纪、宗福邦、、
国家级教学名师石云霞、、姚端正、、、、、马费成、、、刘耀林、、、边专、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徐超江、邓子新、龚健雅、易帆、李建成、、赵少荣、、李晓红、谭铮、、舒红兵、孙元章、陈化、、赵兴中、、孙蒙祥、、刘正猷、、、、冯钰锜、周创兵、、、、赵会江、郭德银、、、章晓联、、杨楚罗、、卢文波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李晓红、刘正猷、赵兴中、谭铮、庞代文、、李建成、曾国安、周创兵、舒红兵、艾廷华、、、张绍东、章晓联、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汪信砚、沈壮海
贺武大120周年校庆 吴惠良 作
武大120周年校庆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易帆、龚建雅、吕应堂、舒红兵、、、孙元章、、谭铮、陈政、张仁铎、贾小华、范爱华、刘正猷、邓晓华、赵兴中、邓子新、李建成、穆、付向东、邹恒甫、、刘耀林、、黄孝军、、葛茂荣、夏小华、郭林、许才军、、任广禹、黄新云、邵建富、高扬、张良培、周南、曾适之、湛飞并、、、、朱庆、、、周翔
院系概况武汉大学
截至2012年3月,武汉大学有11个学科门类,2000年经合校组建后,校园增加到四个校区分别为:文理学部(即原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信息学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医学部(原湖北医科大学)。教学部院系名称
人文科学学部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国学院、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艺术学系社会科学学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武汉大学WTO学院、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理学部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工学部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科学学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医学部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汉大学HOPE院、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2年3月,武汉大学学科涵盖了哲学、经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共11个学科门类。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系)。有119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50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42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2012年武汉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新增设5个专业,分别为数字出版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航工程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和全球健康学专业。武汉大学科研机构
截至2012年3月,武汉大学拥有45个科研机构,包括7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0个国家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级综合研究机构,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一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信息资源,社会保障,国际法,,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媒体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媒体软件,卫星定位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声光材料与器件,生物医学分析化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植物发育生物学,地理信息系统,水沙科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水力机械过渡过程,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岩石力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化合物及材料,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时空数据器智能获取技术与应用。高级综合研究机构高级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
综述武汉大学
截至2013年1月,武汉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33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一 ”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深圳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如:大型汉语工具书、译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学术专著等成为新时期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截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大学参与了、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2011年,学校进入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400强。
武汉大学共有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覆盖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计4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位于全国第7位。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位列第9。
武书连2013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武汉大学位列第7。
2016年2月,武汉大学在2016国内高校保研率排名中排第十六。
2016年2月,中国一流大学百强榜出炉,武汉大学排名第五。
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排第四。
2016年3月,在2016中国自主招生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居第四,全国排名第4。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一份《201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年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3000多名省级高考状元展开追踪调查。报告显示,武汉大学荣登2016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第12名。日,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2016年版《QS亚洲大学排名》,武汉大学排名第44位。2016年6月, 北京市雄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6中国各地区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前5强,2016中南地区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中武汉大学排名第1。日,国内新锐人工智能公司iPIN发布的2016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武汉大学排名第58。日,武书连2016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出炉,武汉大学排名第14。
1937年12月,作为中共代表来到武汉,次年5月移居,并接见美国友好人士·。在武汉大学期间,他三次给武汉大学学生作演讲。
日,元帅回母校武汉大学视察。
日和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大师两次访问武汉大学。 日,主席亲临武汉大学视察,下午7时20分,毛泽东主席来到武汉大学校办工厂,并和在工厂实习的学生亲切握手,7时50分,毛泽东主席接见武汉大学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共13,000余人。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访问武汉大学,并在其抗战时的旧居前留影。
日,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陪同阿富汗国王及王后访问武汉大学。
日,叶剑英元帅接见武汉大学中文系在东方红32号轮上实习的师生。
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视察武汉大学。
日,老校友将军回武汉大学祝贺校庆。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视察武汉大学。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 铁映来武汉大学检查工作。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时接见武汉大学博士生游景玉。
1993年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祝贺武汉大学建校100周年。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是:发扬优良传统,培养优秀人才。李鹏同志的题词是:大胆改革,开拓前进。
2003年武汉大学110年校庆之际,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人登陆珞珈讲坛。
2006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武汉大学,称树立中法教育合作典范。
日武汉大学法学国际法专业校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回到母校访问。
武汉大学校史争议:“武大是否具有120年的校史”:
①武汉大学原校长
武汉大学的前身只能追溯到1913年创建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与自强学堂并无传承关系。他主张在2013年重新举办“百年校庆”,而不要搞所谓的“120周年校庆”。
②武汉大学教师 吴骁
吾爱吾校,吾更爱真理。武汉大学至多只能追溯到1913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湖北自强学堂只是用了相同的校址校舍,未能找到明确办学章程证明。
③中国新闻周刊 文
1893年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仅因在原校舍上筹建就自诩有传承关系。1893年张之洞向光绪皇帝上书,奏请开办新式学堂以培养人才,新学堂名为“自强学堂”,校舍定于武昌读书堂街三佛阁,1902年自三佛阁迁到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为经费拮据被迫停办。辛亥革命后,方言学堂的校舍移作武昌军官学校所用。1913 年民国政府委派教育部视学,在原方言学堂校舍的基础上筹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该校后来几经更名于1928 年正式组建为国立武汉大学。由此可见,武大的历史严格说来只能从1913年算起,除非有官方文件认定设立武昌高师是为了恢复原方言学堂。可以设想,如果武昌高师利用方言学堂的校舍建校,其前身就可以认定是自强学堂的话,那么当时也曾利用方言学堂校舍办学的武昌军官学校是否也认为它的前身是自强学堂呢?把校史强行追溯到自强学堂,非但不能给武大脸上贴金,反而事实上导致校友对武大历史认识的人为混乱。
④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教授
“办学基础与校史开端不能混淆”,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开始于1898年京师大学堂,任何一所大学追溯源头都不应超过此时间节点。
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史教授
学术界未能找到明确的办学章程证明武昌高师与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有关系。
⑥著名教育史专家、厦门大学教授
武大建校时间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桩公案,多所老牌大学不认可,相关学校曾致函教育主管部门明确反对。
①武汉大学原校长 武汉大学
武大校史争议实为标准有别,应宽容看待。
武汉大学于1993年在国内大学中率先举办“百年校庆”。此后武大校方一直宣称,武大溯源于1893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然而,在1992年以前,武大官方从未正式承认过始建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为学校前身。长期以来,武汉大学一直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作为学校历史的正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武大明确以1913年为建校年份,并以此为标准举办过多次校庆活动,1983年刘道玉先生任校长时,曾举办武大建校七十周年的庆典。
日,张之洞向光绪皇帝上书,奏请开办一所新式学堂以培养洋务人才。方言学堂于1911年初停办。方言学堂停办后,方言学堂位于武昌东厂口的校舍一度被武昌军官学校所占用。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武昌高师,湖北都督决定将武昌军官学校使用的校舍提供给武昌高师使用。武汉大学前身武昌高师与方言学堂虽因为改朝换代停办了两年,但确实有许多相承点的。地点的继承,校舍的继承,设备、档案和图书资料的继承,少量师资的延续,特别是分科办学的理念和方式的继承加起来就是一脉相承。
1991年年底,武大校友总会号召校友捐资兴建校门向80周年校庆献礼,1992年全年,武大也一直做80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但在当年下半年突然决定将在1993年举办百年校庆,并于1993年10月向社会宣布,抛弃了过去以武昌高师为学校正源的看法,将武大校史正式上溯到了自强学堂。而武大也成为全国著名大学中第一所举办“百年校庆”的高校。
②武汉大学博士
1936年第3卷第3期《青年月刊》上刊发陈棣华的《武汉大学学生生活速写》中曾特意提到,“武大的创立很早,清末张之洞设方言学堂于武昌城内东厂口……”。这可见民国时学界就公认武大校史应从方言学堂算起,这一关系由来已久在80年前就已经成为共识。
武汉大学校名
武汉大学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武汉大学右向左,“国立武汉大学”,所以按如今的从左至右的习惯就成了“学大汉,武立国”,读来慷慨大气,意味深长,甚是巧妙。“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关于“学大汉武立国”的理解一般有两种(实际上意思基本一样)。“学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宣言。另一种就是把“大汉武”连起来就成了“像汉武帝那样立国”,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说。这样理解也同样豪情万丈。传统
宽容自由。悠久的历史成就了武汉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百年沉淀下来的是武大人心中坚守的宽容与自由。历史上,武汉大学既有闻一多这样的斗士学者,也有这样的绅士教授,有黄焯这样的国学大师,又有周鲠生这样的法学至尊。曾任武大教务长的美学家把教育的本质归结为“宽大自由”,他说过:“‘宽大自由教育’必以‘博学’为基,以‘守义’为的。”武大的老师崇尚学术民主,崇尚学术自由,所以他们的观点永远百花齐放,见解往往标新立异;武大学子则塑造了校园里自由的学习氛围,在情人坡晨读、在樟树林自习,学无定处,学无定时,。校训
国立武汉大学时期的校训为:明、诚、弘、毅。
“明”即明晓事理,系对智识的要求;“诚”即内心真诚,系对品质的要求;“弘”即抱负远大,系对理想的要求;“”即刚毅坚强,系对意志的要求。“明”和“诚”出自,“弘”和“毅”出自,“明”可对“诚”,“弘”可对“毅”,同时“明诚”可对“弘毅”。
武汉大学新校训为: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强”语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该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武汉大学旧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武汉大学校歌现武汉大学校歌
珞宣作词,谱曲,为1998年所征集。歌词暂列如下:“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百年沧桑,弘毅自强,育桃李,满园芬芳。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竞翱翔。扬帆长江,奔向海洋,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德业并进,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啊……心中的珞珈山。今朝多磨难,明日作栋梁,明日作栋梁。”曲调昂扬向上,富有时代气息。歌词以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为核心展开,通俗易懂。学堂歌
为晚清湖广总督所创,受外国学堂歌曲及中国古风影响,主要目的是“感发其忠爱之忱,鼓励其自强之志”,格式为六字句加七字句,共分十三段。但由于学堂歌按令“遍发湖北通省各学堂、各军营”,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是自强学堂或方言学堂的校歌。原曲已散失,通常演唱的是2003年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时重新由原古谱曲的缩略版,歌词为:天地泰,日月光,听我唱歌赞学堂。圣天子,图自强,除去兴学无别方。我同学,生此方,切莫辜负好时光,众同学,齐奋往,造成楚才皆贤良。文善谋,武知方,学中皆是国栋梁。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歌
武汉大学前身国立武昌高师的校歌。曲作者为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作曲家Henry S. Thompson,歌词在张渲校长主持下作成,具体作者不详。歌词如下:乾坤清旷,师儒道光,国学建武昌。镜湖枕麓,屏城襟江,灵秀萃诸方。东西南朔,多士跄跄,教学益相彰。武汉大学朴诚有勇,一堂,学盛国斯强。国立武汉大学校歌
日,国立武汉大学第351次校务会议通过了“校训校歌迭奉部令饬拟呈报应如何办理案”,议决“推定、刘博平、朱光潜三先生组织校歌撰拟委员会,由徐天闵先生召集”。传唱版本是综合袁桓昌校友回忆歌词,和何淑英校友提供词曲两个版本而得。全词如下: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试选珞珈胜处,安置百亩宫室, 英隽与翱翔。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念茫茫宙合,悠悠文物; 任重道远,来日亦何长。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校园文化节
“珞珈之春”科技文化节:以大学生科技节为主体,通过定期举办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珞珈论坛”、“红枫论坛”、“院士论坛”、“创新与创业论坛”、“人生规划与职业导航”等项目为代表的学术讲座和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珞珈金秋艺术节:珞珈金秋艺术节创立于1987年,是武汉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最响亮的品牌。 艺术节以唱响时代主旋律为目标,坚持艺术竞赛与艺术欣赏完美融合。
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创立于2005年,以留学生为主体,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旨在增进各国学生的相互了解,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社团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是武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最重要的品牌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中一朵奇葩。文化节大小活动60余项,其中“樱花诗赛”、“樱花笔会”两个项目,在武汉地区甚至全国高校均产生了广泛影响。
校园文化活动超市:2003年启动的“校园文化活动超市”是武汉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项新的品牌,已形成“珞珈剧苑”、“珞珈文苑”、“艺术竞技场”、“艺术万花筒”、“科海扬帆”、“周末艺苑”等六大板块30多个子项目,内容涉及文学、艺术、科技、实践等诸多方面!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韩进校长李晓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传中党委副书记骆郁廷,黄泰岩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蒋昌忠常务副校长冯友梅副校长周创兵,谢红星,李斐,谈广鸣
当时校名姓名职务名称任期自强学堂张之洞创办人1890年蔡锡勇总办1893年--1897年张斯枸总办1897年冬--1899年5月钱恂提调1893年--1898年9月汪凤瀛提调1898年--1899年4月程颂万提调1899年4月--1902年10月方言学堂程颂万提调1902年10月--1905年春馨龄监督1905年春--1911年曾广熔监督1905年春--1911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贺孝齐校长1913年7月--1914年11月张渲校长1914年11月--1919年9月谈锡恩校长1919年9月--1922年1月张继煦校长1922年6月--1923年8月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张继煦校长1923年9月--1924年9月国立武昌大学石瑛校长1924年12月--1925年12月张廷校长(代)1926年2月--1926年5月李汉俊校务维持会主任1926年5月--1926年10月黄侃校务维持会主任1926年5月--1926年10月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徐谦校务委员会主任1927年2月--1927年12月国立武汉大学刘树杞校长(代)1928年7月--1929年春李四光建筑筹备委员长1928年7月--1938年4月王世杰校长1929年2月--1933年4月王星拱校长1933年5月--1945年6月周鲠生校长1945年7月--1949年8月武汉大学邬保良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8月--1952年11月李达校长1952年11月--1966年8月庄果校长1980年6月--1981年6月刘道玉校长1981年7月--1988年4月齐民友校长1988年4月--1992年10月陶德麟校长1992年10月--1996年10月侯杰昌校长1996年10月--2003年9月刘经南校长2003年9月--2008年11月顾海良校长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李晓红校长2010年12月--至今
武大樱花主要集中在“”。主要为为东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高盆樱桃,数量约1000多株。不同品种的樱花花期略有区别,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盛开。武汉大学樱花因为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从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国内就不断引起争议。 
日,武汉大学樱花绽放,虽然预约限流,仍吸引着数万游客,使宁静的校园成了热闹的公园。
武汉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占用作为伤兵修养地。1939年前后,为了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并炫耀武功和表现长期占领的意图,侵华日军从日本引来苗不超过30株在武汉大学校园今天的樱花大道上两侧种植。
1950年代起,当年日军种植的樱花树的生命周期逐渐结束,陆续枯死。
1972年中日正常化的时候时任日本首相的向中国总理周恩来赠送了大山樱1000株,后者将其中50株转赠武汉大学。
1982年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栽培于武汉大学。
1992年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赠送樱苗200株。
最佳旅游时节:四季皆宜。每年3月中下旬,1000多株樱花在武汉大学的校园内竞相开放,极为壮观。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流连观赏,大有“三月赏樱惟有武大”之意。
校内宾馆有五家,住在校园里别有一番幽静之美。武大推荐住宿:1、庄;2、明珠园招待所;3、弘毅大酒店;4、武大培训公寓;5、园酒店。
从武汉大学正门进,也就是“国立武汉大学”牌坊(已拆除),进去后,有到的,上车后一块钱。武大樱花从教二旁的广场开始,一直绵延到行政大楼附近,其中以樱顶老斋舍最佳。从八十八级台阶上去,可以高处观望樱花繁盛全景。当然,武大的樱花还零散的分布在行政楼附近和其他校区小部分。
录取通知书
日11时44分,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展示该校2015级本科录取通知书,8分钟后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网友质疑,武大录取通知书与人大2014年的录取通知书“字体雷同,构图雷同,云水纹路雷同,字框布局雷同,水墨风格雷同”。
武汉大学7月28日在官方微博回应称,与武大招办、通知书设计师沟通后发现,并不存在抄袭一说。该校介绍,大学录取通知书借用传统文化元素已成为流行趋势,武汉大学的竖式排版、题签和毛笔字体均为传统文化书籍设计中的,并非抄袭。
武汉大学称,这种传统文化资源是公开的,而非独家专属,以人文传统着称的武汉大学的自然也有这种继承与弘扬的权利和义务。武大方面称,具体而言,武大通知书采用“龙腾鱼跃纹”,与武大传统建筑的“珞珈绿”相呼应,寓意武大学子的大气和勇气;人大使用“海水江崖纹”,经转化后表达其“国民”、“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
此外,武大称其通知书有边框设计,而没有,武大方面的设计师称,“整体加框想传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90后重视个性,也要遵守基本的规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大学教授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