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潇嘉尔这个名字的含义义作文

&杨潇:我是厂矿子弟,我们灯光球场见 | 子弟故事
杨潇:我是厂矿子弟,我们灯光球场见 | 子弟故事
日04时58分来源: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是年间三次自然生长的产物,我用不同字体标识了文本的年头和边界。
2011年的版本(宋体部分)来自当时《亚洲周刊》朋友的约稿,说是要为城乡中国的专题贡献一篇小文,那会儿我正在读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对她说的“怀疑这种……与大地、与心灵没有任何关系……虚构的生活”感同身受,又赶上春节回老家,文章写得很顺利,更重要的是,因为写作而与父母、祖辈发生了一些以前不大会有的谈话,某种程度上重启了我们的关系。我也暂时不再是那个从北京回来的、话很少的、表达亲情时相当僵硬的局外人。
2013年的版本(斜体部分)是命题作文,当时供职的《南方人物周刊》希望记者写一写过年回乡见闻。领到任务时我已经带着我妈到了菲律宾的长滩岛上,翻出2011年的旧文,补充加注,写上续篇。
后来这个版本被同事做成长微博,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成百上千次,甚至让我找到了一位多年不见的师姐。不过真正把这篇文章送到它的叙述对象面前的是后来席卷而来的微信公号,听说在我出生长大的那个厂里,许多人都读到了它,每个微信群里都在转。
这是过去两年多里发生的事儿,好像也就是在过去两年多,周围的叔叔阿姨伯父伯母甚至爷爷奶奶都用上了微信,过年时,我妈的同学群可比我的同学群热闹多了,从大年三十起屋里就开始不时传出她的大叫:又没抢到红包!平时我也会在外地突然接到她的求助微信:我的微信没钱发红包了(她并没有绑定银行卡)!这时我就隔着千山万水,高高兴兴给她扔两个大红包过去。
有时候我会怀疑这是不是另一种托付,就像永远忙忙碌碌的子女把他们有大把时间需要打发的父母托付给老家的亲戚、托付给城里的保姆、托付给广场舞、托付给无穷无尽的电视剧、托付给便宜的旅游团(四川地震后最让我难过的公共事件就是长江船难,一次毁掉的是孩子,一次是老人),在最糟糕的情况“托付”给能陪父母说说话的促销者或者干脆骗子。
但我知道渗透到每一个末梢的微信的作用,我眼看着它把我妈的老同学、老邻居、老朋友——有的已经失散了四十多年,一点点聚拢起来,他们在群里聊天,比赛每日步数,转发“乐退族”的帖子,商量一波波地聚会、互访和集体出游。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嚷嚷着要把厂矿的故事继续写下去,叙事的伦理之一就是让我们的经历得以存在,城市是天然的焦点,农村被关注则有天然的“政治正确”,哪怕是同样属于孤岛的军队、大院,甚至眷村,也都不乏文本书写,唯有厂矿,不尴不尬,在王小帅与贾樟柯的电影之外无声无息。但体认到自己的某种责任(哪怕它是虚妄的)是一回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找到合适的场合表达则是另一回事。
接到腾讯《大家》约稿时我正琢磨着另一种生活和工作的可能性,那天又看到我妈转过来的“地图上找不到的404”(那也是我们的兄弟厂之一),突然想,为什么不和我妈一起出发,去散落在全国的“兄弟厂矿”看看呢?她会友叙旧,我安心听讲,并且,也许可以在不涉隐私的情况下,记录下我听到、看到的子弟故事。
于是我再次更新了这篇文章(棕色部分),并试着把这个专栏变成一份邀约,邀请来自厂矿的、有故事的朋友给我写信(邮箱:),让我们聊一聊,甚至见个面,一起完成一个叙事计划。在厂矿单位,灯光球场曾经是重要的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场所,人们在这里消磨漫长的夜晚,交换商品和流言,感叹时光的易逝。我们灯光球场见。
我是厂矿的子弟。我们厂(这是厂子弟的习惯叫法)成立于1958年,这一年,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还有那个原子弹,听说就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
这是我从厂宣传画册上看到的说法,外公把这个硬壳铜版本子递给我,里面多是到访过我们厂的国家领导人与厂领导的合影。我其实不怎么了解自己的家乡,去年和一位做调查报道的同乡聊天,他问我知不知道某某某厂(通常就是一串数字的代码)。“太知道了!”我脱口而出,那不是我们的一个兄弟厂吗?从小听父母挂在嘴边的。可是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些什么呢?我不知道那个厂因为加工铀矿,很多人得了癌症,就好像我从小就听说厂区有种叫“伽玛”的东西,但并不知道它有多危险一样。
我家阳台下几百米外有一条铁路,周围灌木丛生,偶尔突突突驶过蒸汽机车,小时候那是我们捉蝗虫和利用车轮压扁弹壳的地方,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来自全国的铀矿原材料就通过这条铁路被运到我们厂,经过加工成为半成品,又运到遥远的兰州另一个兄弟厂……1962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为了陈述的便利,我并没有对“我们厂”做进一步区分,其实我们厂包括两个厂,一个是核工业主厂,一个是为主厂提供螺钉、螺帽的附属厂。小时候我总把附属厂听作“妇属厂”,因为所有的阿姨啊姑姑啊好像都在附属厂工作。
厂子弟和外面世界接触不多,从幼儿园到电大,这个人口上万的厂里应有尽有。“子弟”听起来有种排他的优越感,但也意味着你不属于这片土地,你不是地里生长出来的。我后来知道,子弟本来就有“兵丁”的意思啊。
甚至这里就有驻军。我们从小就听过欧阳海舍命救火车的故事——他原本是要来我们厂报到的。搜百度百科:“欧阳海(1940年—1963年),湖南桂阳人,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日,部队进行野营训练,在进入一个峡谷后,一辆火车突然急速驶来,走在炮连最后的一匹军马骤然受惊,窜上了轨道。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冲到军马前,用尽全力把惊马推离了轨道。列车和千余名旅客转危为安,他却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是我出生20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们厂对外还叫“新华材料厂”,外人不能随便进来。外公这一辈人上查三代确保“出身没有问题”后,被国家调到湘南这座城市的南郊,在一片坟山坡子附近建厂。外公外婆家住的这个单元一共9户,分别来自湖南、湖北、上海、东北、河南。对门是上海的阳奶奶一家,她在单元里见识最广,外公外婆有看不明白的文字,不论是报纸文章,还是药品说明,都要找她,在无数个酷热的夏夜,我也喜欢往她家跑,听她讲那些教人寒意顿起的鬼故事。
厂矿单位散布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就像一个个岛屿一般——它既是语言学意义上的方言岛,也是文化意义上的孤岛。我们几乎不说(也不太会说)当地方言,而是讲一种很少卷舌的普通话,北京来的子弟给它添加了少许副词和形容词,比如意为非常的“巨”和形容很棒的“盖”,东北来的子弟则让“贼”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语言的一部分。至于上海的子弟,他们和他们的留在上海的亲戚,在那个短缺的年代,几乎塑造了厂里人对美好生活的全部想象:雪花膏、麦乳精、缝纫机、永久牌单车……若干年后我听周立波笑侃三十年,竟没有丝毫的疏离感。一家上海人在厂里开了二十多年的早摊铺,全厂的人都喜欢他们家的生煎包,以至于有传言说,他们一定是在肉馅儿里放了罂粟。
那时厂里有个“一二商店”,还有个新华书店,书店柜台后面拉着好几条绳子,漫画书就像晾衣服一样挂在绳上,很是吸引人。母亲和两位店员相熟,我得以享有在柜台后随便看书的特权,甚至可以把新书包上书皮带回家看。
除了郑渊洁的童话和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看得最多的就是圣斗士,对处女座沙加求死那一集印象尤深:“花开,然后花谢;星星是璀璨的,可那光芒也会消失;这个地球、太阳、整个银河系,甚至连浩瀚的宇宙都会有消亡的一天……”在1990年代早期,还有哪本漫画会教人以“无常”呢?
大陆的厂矿和台湾的眷村有几分相似,但厂矿从来没有过属于自己的记忆,更不用说发展出眷村文化这样的东西了。出身清白的建厂者培养出他们又红又专的子女,再由国家把他们变成岗位上的螺丝钉。母亲初中毕业就进厂工作,1980年代以后,军工厂开始发展民品,母亲在一家附属厂里做钢瓶质检工作,年是利润最好的时期。“现在看,厂领导傻,利润都上交了,没有改善职工福利。”母亲说。她和厂里几个技术骨干,曾有机会跟车间主任去海南,参与创办一家合资工厂,但是主任终于因为害怕砸掉铁饭碗而退缩了,我们也失去了成为特区人民的机会。
小学时,每到过节独生子女就要发各种东西,两个厂的子弟小孩攀比:我多发了双白球鞋,你多发了支钢笔。后来比的是谁家有电子琴,谁家最先装电话。不过“拼爹”的年头没有持续多久,一个重要原因是,那些利用改制赚了大钱的爹地们都去北京上海长沙买房子然后搬走了,留下来的无望的父母过早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开始“拼崽”。
从小到大,眼看着父母这一代在必然性与偶然性间,在不如意与更不如意间挣扎,觉得“控制”常常是人世间大多数痛苦的来源,因此也就格外渴望自由,很难把自己的人生完全托付给谁,无论它是一个集体,还是一位神灵。而年岁渐长,虽不认可,也开始有限度地配合这种控制与挣扎,平心静气地不定期当一个展览品。
和母亲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完后聊天,听到又一个子弟小孩的故事。女孩和我同龄,赴法留学前堪称“考出去”的典范,没想到在法国信了教,回国后跑到香格里拉支教,认识一个“疯子老公”,被他“迷得要死”,家里不同意,她不惜和父母断绝关系,跑到西藏当野人。根据母亲提供的线索,我在网上搜到另一个版本:留法美术硕士云南支教找到Mr. Right,两人志趣相投赴西藏传教,现在他们居住在京北农村,清贫而满足。
两个故事,你选择相信哪个?
1990年代中期,下岗和待岗现象已非常严重,厂里人心浮动,大家都在说贪污腐败问题。我读初中,被教科书收拾得一身正气加一脸天真,还冲动地要给央视《晚间新闻》写信,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写信来反映问题。厂新华书店一本名叫《中国还是能说不》的书及时转移了我的注意力,我很快就忘记了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开始为钓鱼岛忧心忡忡起来。
厂区里到处都是堆积不用的废铜烂铁,我们一群小孩子就趁着大人们最松懈的午后,翻墙入厂,再一人背着一书包废铁到厂区边缘的收购站去论斤卖,我记得自己最多时分了12块钱,算巨款了。
后来读俄罗斯富豪古辛斯基发家史,感到跨时空的有趣:他的第一桶金始自偷卖变压器上的铜圈,在1980年代的苏联,那些东西都堆在路边没有人管。
不过我们从不敢偷铜。“偷铜被抓起来是要坐牢的。”我们中间年纪最大的孩子严肃地说。
国企效益不好,父母这一辈纷纷南下寻找机会,父亲去深圳时已经46岁,是不折不扣的“打工佬”。此后几年,他还去了东莞、岳阳和昆明,在昆明官渡区打工一年,路过世博园门口,没舍得买门票进去,更不知有翠湖和滇池。今年(编注:2011年)春节我同父母游大理丽江,返回时在昆明转机,专门带他们去翠湖看红嘴鸥,说起这段往事不禁唏嘘。打工进而转身成功者极少,有人每年春节开着粤B的小车回厂里省亲,讲一口学来的广东普通话,把“很”字拖得很长,用同情的语气对以前的同事说:“你们真是很——辛苦!”
父亲去世时我在威尼斯,不知怎么换了三班飞机回到老家的,从威尼斯到汉堡的飞机上,我见人就微笑,好像拼命想要换回更多的微笑,又好像在潜意识里告诫自己不能自怜,也没资格自怜。
在伊斯坦布尔机场买了本Monocle,想靠里面的花花绿绿找回某种熟悉的东西,结果却是被一种更大的不真实感笼罩,所有的日常经验都失效了。1999年跟着父亲第一次去了深圳,住在岗厦附近的工棚里,被深南大道的花花绿绿震得目瞪口呆,从那时起,父母一直念叨的“一定要考出去”有了真实的尺度,于是把自己变成了学习机器,成绩扶摇直上,顺利考了出去。
半夜和朋友讨论“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吗”,聊到后来对自己如何成为自己感到怀疑。在追悼会答谢亲友时,我用“国家的弃儿”来形容父亲这一代人,加剧了人群的悲恸——他们多是父亲的同龄人,事后又觉得自己轻率:如果父母们被这时代创造和抛弃的,那么有何理由认为自己就能跳脱这藩篱呢?
就比如,有什么是真的“回不去了”的呢?小镇青年的矫情和自私吧。
我后来又去了威尼斯和伊斯坦布尔。在威尼斯乱转时有意无意总在寻找当年住过的酒店,又盼着找不到。后来果然没找到。Airbnb隔壁住着一个巴西小伙子,圣保罗的妇产科医生,会说两个中文词,一个是“呼吸”,另一个我没听明白,据说英文是force,大概是“用力”?这也是我重返威尼斯的感受:每一步都需要花挺大力气去从同一条河流里拔出腿来。
伊斯坦布尔赶上斋月,晚上8点多,在粗方尖碑旁等着当地人开斋。家家户户都有地毯,像野餐一样坐在广场上,大人聊天,小孩玩闹。8点40多,以为男人提前开吃了,其实他们只是切开面包往上面涂抹果酱,接近8点59,离我们最近的一家人开始分沙拉。8点59分,阿訇的声音响起,人们纷纷举起盛有葡萄汁的杯子,气氛松弛美好。我想着宗教仪式带来的这种美好的世俗生活,一下子无比羡慕。阿兰·德波顿有一本写给无神论者的书,试图探索如何撷取宗教中最好的一面。我觉得他想得可真美好。假如你恰好仍然没有把自己托付出去,你就必须承担那种无意义感(它总会出现)。你没法儿得到一切。
年前我回到厂里,外公的耳朵比两年前又坏了几分,讲话得对着他的耳朵吼,外婆也80岁了,还成天往江边的菜地跑,她种了快五十年的菜,停不下来。这些真正无公害的大白菜、菜心、红菜薹,吃起来格外香甜,不像北京的大白菜,嚼起来跟纸片一样。但和外婆一起种菜,和外公一起打门球的老人们多数已经不在了。我刚回来时见到的一位老太太,弓着腰在楼下散步,没过几天她也走了,听说是在家里摔了一跤。一群人在老人家楼下站了半宿,放了挂鞭炮,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了。记得以前都要搭灵棚,唱个三天三夜的。
外公也去了,也是在家里摔了一跤。他86岁,长出了弯弯的白眉,看着就像一个寿星,但身体一直不好。从几年前起,每次春节后离开,车子开前我都要盯着他看半天,觉得会是最后一次看到他。去年7月,办完父亲丧事后再次离开老家时,外公尚在住院,我握握他的手,他也照例说“你不要(记)挂着”,那一次我没多想什么,却成了永别。
外公走后,外婆三天吃了一顿饭,她不愿意一个人睡,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习惯”。他们结婚六十多年,外公在自己的枕边放着一个手电,外婆起夜时他也会醒来,给她照着。
父亲和外公的丧事都没有大办,一位朋友听说我们只收花圈花篮不收礼钱感到惊讶,在他们那里,丧礼就是一个“拼崽”的面子活,不摆上几十桌请人吃上三天三夜再邀到几个地方官员出场不足以堵住旁人的嘴。
厂矿的子弟大约早就在一波波不景气里耗尽了精力,无心也无力这样攀比,他们学会了节制自己的感情和闲言碎语,一边抱怨人情味越来越淡,一边合力完成这个默契,给对方、特别是给自己留好退路。
外公出殡第二天,我们在社区医院附近遇到一位相识的村民,他带孩子来看病,穿着沾满泥巴的黑色胶鞋,他住厂矿外的村子里,和外公外婆关系很好,外公家包粽子、炸红薯坨坨都会送一些给他们去,他们家的西瓜熟了、土鸡大了,也会送过来,2008年冰灾时厂里停水停电7天,他每天从自家水井担水送到外公家来。
家里人怕麻烦别人,很多人都没有通知。他终于知道时,整个人像是被电了一下,然后僵在那里,眼泪马上就要涌出来。
“(丧事)办了几天?”“三天。”“噢……”我们走远了,他还愣着。
当天下午他带着孩子来看外婆,带了好多土鸡蛋。
在厂里效益还不坏的时候,春节还是挺热闹的,有游园会、花灯会,厂俱乐部还有猜字谜比赛,奖品颇丰,正月十五,厂里还会组织舞龙队,到处拜年。舞龙队成员个个全副武装,因为人们会从天上地下用彩珠筒和鞭炮向他们发起攻击。但是这种“官办”文化活动终究缺乏民俗底蕴和心理积淀,一旦组织者失去了兴趣,厂里也就“没文化”了。
▲ 陕西汉中“三线工厂”的俱乐部
2010年,厂里完成“改制”,除了军品仍归中核集团,其余皆卖给地方,厂里人皆曰国家“甩包袱”。如今这里除了街道整洁安静些外,和一个荒芜的县城并无太大区别,电影院没了,溜冰场拆了,人们热衷于打麻将斗地主,或者在电脑上“偷菜”,尽管走不了几步就是江边真正的菜地;书店早就关门了,前几年报摊上还能买到《南方周末》《参考消息》甚至《国际先驱导报》,现在也都没了踪影。
我在微博上写道,外公那一辈人被国家从五湖四海调来,父母一辈人或下岗,或提前退休去五湖四海打工、做生意,我们这一代重新散落于五湖四海。都是“生活在别处”,尤其是我们这些涌向北上广深的第三代厂子弟,早已没有“故乡”可言——没有乡音,没有乡俗,只有一些渐渐消逝的关于五湖四海的故事和它留下的印迹(我突然想到了阑尾),它可以成为你安身立命的背景吗?当然,这里尚没有强拆,可是好像也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去保卫了。
那天我在一座印度小城听牛津来的印度学者反思印度的中产阶级:我们成长在人造的环境之下,还记得生活本身是简单的吗?我们知道每年有多少印度农民自杀吗?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自杀吗?我们脱离底层太久了,应该get your hand dirty!但他旋即说:“我坐火车从新德里来到这里,没有发现一处好看的建筑!没有一处!” 我在下面想着,心和脑的分离啊!他的理智告诉他应该要接“地气”,但是他的英式情感却嫌弃着“丑陋”,并且,我猜,势必在讲演结束后把他带向小城唯一一个干净得体符合中产阶级品位的咖啡馆。
在这之前的两天,川普拿下了美国大选,作为一个吃瓜群众,一整天都被无名火慢炖着,我的头脑觉得自己的智识和审美都受到了侮辱,我那厂矿子弟的心灵则抱持着犹疑和疏离。
回国后带我妈去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又是李安的电影,起初担心她会不感兴趣,结果她看得比我还投入,看完以后她叹了口气:“觉得堵得慌。”
通过60帧的高清画面,我看到的全是不确定年代的失所之人,2016,真是上好的上映年份啊。也许正是全球化资本主义批发了如此多的people of nowhere,所以才会不断有人制造出各种奇奇怪怪新的旧的部落去对抗它吧。
2011年底,表妹的孩子出生,小名娇娇,外公家算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四世同堂,而我姨从“妇属厂”退休后,承包过冰室,张罗过早餐铺子,还在厂里开过一家卡拉OK厅(那时满大街都是“心太软”),现在终于有了另一个全职工作:外婆。
厂矿没有消失,它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不过很少有人再说“子弟”了。娇娇们如果以后要在厂里上学,她要读的将是“××实验小学”而非“子弟中学”,“××附属中学”而非“子弟中学”。
我再次离开老家前,外婆拉着我絮叨——我从小就习惯了她的絮叨,无非是反复告诉你要多吃点,多穿点,永远觉得你在外面是在挨饿受冻,是在“遭孽”,但这一次她却颤颤巍巍拿出了那个硬壳的宣传画册,让我看看。外婆没文化,不认识里面的字,她觉得这里面装的是外公一辈子的荣耀。
外婆是去年11月走的,正是我工作最忙的日子,除了杂志关书,还赶上新媒体准备日更10条,向10万加奋战。头天下午母亲发微信说外婆可能不行了,让我做好回去的准备,那时我正在和稿子搏斗,还操心着接下来几天的各种会议,第一反应居然不是回去。现在隔着远一点,看那时的自己像看一个不怎么熟悉的人,他笼罩在某种低气压之下,像一个陀螺一样旋转旋转,也不知是为了谁。后来买了第二天最早一班飞机,接近中午才到家,外婆在我回去后又撑了一个多小时,原来真有回光返照这回事,可是她的身体太虚弱了,回光只够她微微睁开眼睛。我想给她剪剪指甲,不知道是我的手在抖,还是她的手太硬了,根本够不着。
外婆家的四世同堂结束了,现在又只有我们三代人了。
听家里人说,最近几年,更年轻一些的厂子弟有了回流的势头,这大约和外面世界的就业形势有关。“回厂里托关系找个临时工干,一个月拿一千多块钱也过得下去。”但是他们会记得这厂矿吗?讲故事的人已经离开了,生煎包也换了主人,不好吃了——原来的主人赚够了钱,迁回上海;阳奶奶也想办法把自己的户口迁了回去,早在上海楼市起飞前,她就凭着本能的精明买了一套两居室,那是为她的孙子准备的。那里才是他们的老家。
讲故事的人总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弧线,一个事件最好达到高潮后还有一个不拖泥带水的结局,一个主人公最好完成一次自我成长,至少也得一次自我确认。可惜这是真实的世界,“那里才是他们的老家”也未必是最终的结局,就比如,阳奶奶并没有搬回上海,她来了北京,住在南六环外一个遥远的村落旁边,帮她仍在打拼的孩子们管账,成了一位80岁的北漂。她去年又不小心摔坏了腿,现在她是一位拄着双拐的80岁的北漂,我却一直没来得及去看看她。
题图:电影《闯入者》中的厂矿单元楼
【作者简介】
杨潇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小本子·日记·作文本--《语文学习》1999年05期
小本子·日记·作文本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G634.3【正文快照】:
身边带着的小本子已经写到第二本的末页了,准备再写了后记让它“善始善终”。我喜欢取名字,前一本命名为《日子》,后来倪萍竟写了同名的书;现在的一本叫作《渔歌》,有点自喻的味道,这样的小本子里记满了零星的语言。有好几种文字、符号;有长篇大论也有只字片语;有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晓莉;;[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俞骆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戴夏燕;杨雪霁;;[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翁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摆渡;;[J];文学少年(中学);2010年03期
崔淑琴;;[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卢毅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吴晓东;李佳;费冬梅;艾江涛;李雅娟;燕子;李国华;;[J];现代中文学刊;2009年06期
谭芳;;[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12期
戴方;[J];教育艺术;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蔡姝婧;;[A];Java技术及应用的进展——第八届中国Java技术及应用交流大会文集[C];2005年
李楠;;[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叶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张亚群;刘明;王建业;;[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徐弘祖;徐建春;;[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卞雪凝;;[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李晓栋;胡清华;;[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赵宬斐;黄丽萍;;[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余;[N];文艺报;2007年
郝雨;[N];文艺报;2005年
艾自由;[N];文艺报;2007年
金莹;[N];文学报;2007年
李湃;[N];光明日报;2005年
童煜华;[N];中国邮政报;2006年
韩浩月;[N];工人日报;2008年
裴蕾;[N];四川日报;2009年
止庵;[N];中华读书报;2005年
思郁(书评人);[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琼;[D];复旦大学;2004年
郑积梅;[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王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渠晓云;[D];苏州大学;2004年
张登林;[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夏一雪;[D];山东大学;2010年
金锋;[D];清华大学;2011年
宋胜利;[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杨黎;[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李梅;[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黎丽;[D];郑州大学;2007年
李志华;[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黄玉蓉;[D];苏州大学;2002年
史新华;[D];吉林大学;2004年
何小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刘霞;[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张梅;[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田霖;[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任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王莉;[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嘉尔这个名字的含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