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粮玉米最新价格价格与出粮率的关系

玉米价格跌回十年前 新粮上市巨量库存压顶
来源:证券时报网
  又是一个丰收年,东北新季玉米陆续收获上市,然而,眼下增产却成了件头疼事。由于近几年收储积累了巨量库存,新粮上市进一步加剧压力,导致近期玉米价格连续走低。更煎熬的是,这样的下跌暂时还看不到尽头。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9月下旬国内玉米每吨价格为1678元,较9月上旬的1825元下跌8%。
  现货价格断崖式下跌
  目 前正逢秋收,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失去托市价格支撑的全国玉米均价全面下跌。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是我国玉米临储政策调整后的第一年,市场情况较为复杂。截至 目前,新产玉米已集中上市,供应压力集中释放,加上各需求终端担忧价格进一步走低,不愿增加库存,市场看跌新玉米价格情绪较为明显。
  据证券 时报记者了解,主产区新季玉米上市后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华北玉米新粮上市后重演“断崖式”下跌,但在十一期间有所反弹。中秋节前,华北深加工企业 门前挂牌收购价普遍在1900左右;而节后价格迅速跌破1700元/吨,直逼1600元/吨,甚至局部地区已经跌至元/吨区间。
  十一国庆节期间,华北阴雨天气较多,加之9月中下旬华北玉米价格迅速下跌,农户及贸易商惜售,华北企业门前收购上量急剧减少,主流报价反弹至1700元/吨左右,较节前上涨200元/吨。随着天气转晴,玉米上量将再度增加,加上东北玉米拖累,预计华北玉米价格将再次回落。
  另一主产区东北新玉米从南至北陆续收获上市,开秤呈现“高台跳水”,目前价格相对混乱。9月底,吉林、黑龙江、内蒙部分深加工企业开秤收新玉米,开秤价同比下跌500~600元/吨不等。
  巨量库存成难题
  玉米价格的一路走低与政策调整有很大关系。自2008年国家在东北、内蒙古地区实施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后,玉米库存逐年上升。然而,从今年起国内取消收储,玉米市场瞬间失去价格支撑,连续增产带来了过剩难题。
  中粮期货(博客,微博)分析师孟金辉表示,“国家不收储就是玉米市场的最大利空,且市场年度内玉米供过于求,国家还要处理巨量库存。据统计,截至10月12日,临储玉米结余量2.35亿吨,这将在未来数年内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形成巨大的压制作用。”
  国 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处长李喜贵在上月召开的“第九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预计,今年玉米产量为2.19亿吨,大豆种植收益在明年会超过玉米。 2017年玉米产量预计大致减少2000万吨,各类谷物进口减少1100万吨,饲料需求增加300万吨,加工需求增加400万吨。“总体来看,玉米供过于 求还是比较严重,玉米结余量3500万~4000万吨,预计供应过剩至少有3700万吨。国内外都是增产态势,玉米价格下行仍然将是主要大趋势。”他说。
  不 过,短期玉米下跌势头有所缓和。南华期货分析师于婉娇表示,国内外玉米均面临季节性收获压力之下,现货价格继续维持弱势依旧是大概率事件,市场对玉米价格 后期的预期也较为悲观。但是在国庆节期间,国内玉米市场出现了区域性、阶段性反弹行情。与此同时,新玉米价格已跌至10年前的水平,但是预计玉米价格再度 下行的空间较为有限。
(责任编辑:谢伟 UF030)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玉米价格会不会大跌? 看国务院的专业人士怎么说|玉米|价格|粮食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时下已经是9月份,新马上就要上市,而今年实行了8年的临储收购将不再执行,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内外,甚至是国内外都看空新玉米上市之后的价格。甚至有众多机构纷纷预测,玉米到底会下跌多少,有说0.7元/斤,也有说会跌到0.6元/斤,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作为玉米市场改革的第一年,我们很多人心里都没底,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参考,静书找了一篇今年5月份的时候的一篇文章。为了方便大家理解,静书将在文章中穿插一些解读。
  改革时机已到
  2016年3月底,国家宣布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这意味着实施了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即将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化收购”。
  首先,国内库存充足、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宽松,为改革临储等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足够的回旋空间。如目前玉米临储库存可以满足国内一年的需求。
  其次,稳定的粮食产能基础是推进粮价政策改革的根本保障。产能在,粮食就在。若主要品种出现供需结构失衡,只要采取一定的刺激措施,粮食产能就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近几年临储政策对粮食产业影响深远,2015年临储价格调低以来,各类市场主体已对粮价政策改革达成共识,且普遍认为玉米临储价格调整还未到位,对今后国家政策进一步调整形成预期。2015年9月,国家对玉米临时收购价格作出重大调整,从2014年的1.12元/斤降到1元/斤,收储价格降幅达10%。认为,这次调低临储价格属于过渡性调整,政策调整远未到位。
  这里也就是说,今年的玉米价格,至少会低于去年1元/斤的收储价格。
  基本逻辑是什么?
  程国强进一步表示,解决粮食高库存问题,不能仅限于采取消化某个单一粮食品种库存的专项措施,而是要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政策改革方案,从根本上消除库存形成机制。
  从改革的逻辑看,关键在于必须纠正价格支持政策对各粮食品种价格的过度干预,建立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通过调低乃至取消价格支持来消除其对市场的干预和影响,把粮食价格形成还给市场机制,另外通过直接补贴措施来“保收益”,实现定向施策,价补分离。
  程国强解释:“必须在改革中统筹兼顾,配套建立粮价改革利益补偿机制,使种粮农民在改革中利益不受损、收益不减少,种粮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这也意味着,需要配套实施既不扭曲市场,又能实现“保收益”目标的粮食收益补贴措施。
  这里说的是,既要去库存,又要保障农民的收益,
  路径与可选方案
  如何推进粮食“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促进形成“市场化收购”+“补贴”新机制?程国强建议要按照“定向施策、价补分离,创新调控、综合配套”思路,采取“退出粮价支持”+“种粮收益补贴”+“创新粮食调控”“三位一体”组合式改革,形成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以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
  程国强向《民生周刊》记者展示了他建议的改革路径和改革方案:
  首先,退出粮价支持,粮价政策改革的起点是退出市场扭曲机制。建议在今年全面退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同时,分阶段将水稻、小麦的最低收购价降至合理水平。调整到位后,对水稻、小麦、玉米等重点粮食品种,另行采取随行就市的托底收购措施,为农民卖粮提供基本保障。
  在玉米收储取消之后,水稻、小麦的收储价格也将下降。但是会保持在托底的价格水平。
  其次,“种粮收益补贴”是粮价政策改革的配套措施,主要用于补偿粮价改革对农民收益的影响,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种粮收益补贴”实质上是“目标价格补贴”的升级版,其不与具体粮食品种挂钩,任何粮食品种均有获得补贴的权利,属非特定产品补贴,即对所有粮食品种的种植补贴。
  价格补贴,直接补贴农民,保障农民积极性。
  最后,创新粮食市场调控机制,抓紧建立与粮价政策改革配套的新型粮食调控体系,重构粮食市场的结构关系与稳定机制。
  妥善解决粮食临储库存问题,既是当前推进粮价政策改革的重要保障,更是当务之急。
  程国强表示,降价销售是基本选项。在全球粮价低迷、国家调低临储价格的背景下,目前临储库存粮食不存在顺价销售的可能。要想有效消化临储库存,就必须考虑降价销售。
  不过,降价销售实质上是玉米临储库存成本的贴现,程国强认为是最为有效的库存减损方式。他建议应当机立断,采取降价方式消化库存。
  此外,分类处置、分期消化可以把握好销售节奏,避免对当期市场形成冲击。
  国储的2亿多吨玉米,想要出售,必须是降价。但是要分批,不能短时间内大量销售,不能对玉米价格造成冲击。这也可以解释,今年玉米拍卖以来,国储释放的玉米拍卖量从少到多,完全是在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来决定。
  程国强还建议划转部分临储库存为调控储备,将2013年收储的部分玉米划转为调控储备,实行轮换管理制度。既可避免玉米降价销售大规模入市冲击市场,也可以为新粮收购腾出库容,缓解收储压力,还可减少降价销售损失。
  创新粮食市场调控体系
  要建立与粮价政策改革配套的新型粮食调控体系,推动政策从目前的以价格支持直接干预为主导的“增产取向”,向以价补分离、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供求基本平衡”转型,逐步形成以政策补贴为基础,预期引导、风险管理、储备调控、贸易补充等工具相结合的新型调控体系。
  在粮食供给紧张时,采取综合支持措施既“保供给”也“保收益”,统筹发挥进口贸易的积极作用,提高国内有效供给水平;
  在粮食供给相对宽裕时,要弱化价格政策作用,以补贴政策“保收益”为基础,重点管理好生产,严控进口,实现国内供需基本平衡。具体政策工具和调控机制包括:实施粮食产能补贴,建立预期管理机制,加强粮食市场风险管理,新设粮食调控储备,严厉打击走私,有效调控粮食进口。
  在这里说的则是玉米进口的态度,在国内玉米供应紧张时,要适度进口,发挥进口玉米的作用;在国内玉米供应充足时,要严格限制进口,以保证国内玉米价格正常运行。
  并且,文中多次以进口玉米成本与国产成本进行比较,也就是说,今年国产玉米的价格不会高于进口玉米成本太多。根据目前进口玉米成本元/吨来计算,进口玉米成本在0.65-0.75元/斤。根据以上推论,今年玉米均价保持在0.6-0.7元/斤的可能较大。
  (民生周刊)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油脂、玉米、大豆、小麦、、豆粕】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林毅夫教授认为政府为了推行赶超战略,不得不扭曲体制。但究竟是体制导致了战略,还是战略导致了体制,是很值得进一步深究的。
基础科学的革命不受企业家精神影响,而是政府支持的科学家推动的,政府部门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专利制度的建立也是政府的工作。如果说中国落后是因为没有自由,我觉得这个解释没有抓到现代经济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
方便面肯定是当今中国涨价幅度最小的食品,也是性价比最高的食品,可是为什么它会陷入空前的危机。
政府制定指导价可能是未来促进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做法,即通过听证会确立指导价,避免垄断定价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由此确保老百姓真正从“共享经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去一向被当作粗粮而价格较低的玉米.近年用于制成淀粉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量增加.玉米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这说明A.供求关系影响价格B.生产玉米耗费的劳动增加了C.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D.生产玉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过去一向被当作粗粮而价格较低的玉米,近年用于制成淀粉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量增加,玉米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这说明A.供求关系影响价格B.生产玉米耗费的劳动增加了C.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D.生产玉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题型:单选题
过去一向被当作粗粮而价格较低的玉米,近年用于制成淀粉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量增加,玉米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这说明
A.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B.生产玉米耗费的劳动增加了
C.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
D.生产玉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过去一向被当作粗粮而价格较低的玉米,近年用于制成淀粉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量增加,玉米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这说明A.供求关系影响价格B.生产玉米耗费的劳动增加了C.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D.生产玉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0116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过去一向被当作粗粮而价格较低的玉米,近年用于制成淀粉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量增加,玉米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这说明
[&&&& ]A.供求关系影响价格B.生产玉米耗费的劳动增加了C.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D.生产玉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科目:高中政治
过去一向被当作粗粮而价格较低的玉米,近年用于制成淀粉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量增加,玉米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这说明
A.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B.生产玉米耗费的劳动增加了
C.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
D.生产玉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省玉米潮粮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