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礼日记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6|回复: 21
攸州采风散记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庄歌5608 于
01:21 编辑
攸州采风散记图/文&&庄 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子& & 丙申三伏,是三湘大地夏汛过后气温最高且又最潮湿而闷热的日子。就在这火红的酷暑季节,应攸州映日菡萏等网友的邀请,7月29日至31日,红网湖湘文化版、艺文萃精心组织了攸州采风。& &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采风活动。尽管我每年都途径攸县去茶陵叔叔家,但每次都是坐在车上,对攸县是过眼烟云,没产生什么印象。我是第一次真正踏上攸县这片热土,领略了古郡攸州的风采。& & 这次采风,攸县宣传部、文联、作协、摄协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阴山港村、鸾山镇的领导以及攸县的热心网友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陪同我们,既是向导,又当解说员。& & 采风的三天时间里,版主、群主们忙里忙外,真是辛苦。廓菲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俨然是这次采风活动的“总管”;映日菡萏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是一个很称职的“东道主”;吴大哥的安全管得格外用心,李嗲嗲与言西小熊后勤服务周到细致,以致整个采风活动完美无缺、圆满成功;采风队员们互相关心、关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网友们在这里感受到了红网湖湘文化版、艺文萃这个“大家庭”的温馨。& & 说是采风,其实是用心在领受攸州的美。尽管时间短,可大家不顾炎热,马不停蹄,先后参观、游览了攸县博物馆、谭震林生平业绩陈列室、石山书院、文昌阁、阴山港村、皮佳洞、东冲兵工厂、洪秀全纪念堂、南岸列宁室、宝宁寺、酒仙湖,整个行程集文化的、红色的、山水的、心愿的景观于一体,是一次心灵之旅。& & 走进攸县迷人的风景,接触攸县热情的朋友,用镜头真实地记录攸县的美,真是终生难忘。
(42.51 KB, 下载次数: 0)
01:08 上传
楼主有才,非常精彩的原创内容
总评分:&红网币 + 30&
在线时间 小时
攸县地处湘东南,紧靠罗霄山脉,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的大革命浪潮中,英雄的攸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
我爱蓝天白云,更爱崀山白云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庄歌5608 于
01:11 编辑
& && && && && && && &&&&&(一)文明之旅
&&& &攸县位于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东临江西萍乡、莲花,南通粤广,西屏衡岳,北达株洲、长沙,素有“沿海的内地,内陆的前沿”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 & 7月29日,我与钟大哥从双峰出发,第一站搭车到株洲,再租车到攸县。中午,气温高达39℃,走在攸县整齐洁净的街头,尽管有点透不过气来,但觉得有一股新鲜的感觉扑鼻而来。
& & 2008年,攸县正式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口号,至2012年创建活动获得成功后,又瞄准了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该县城区发展规划定位为“两江四岸,一城四区,两轴三核,山水融城”,将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环保示范县与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等“四创”工作齐头并进。由此,“做文明人、创文明城”不仅是县委政府提出的口号,更重要的是成为了每个攸县人的共识,城乡各地持续火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6月,攸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014年10月,在江苏张家港市召开的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现场会上,攸县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文明县城提名资格。
& &来到这样一座城市,我们在尚客优宾馆放下行李,稍事休息,就和网友们逛起了攸县文化大观园。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攸县博物馆
& & 攸县博物馆位于城关镇中街珍珠巷附8号。馆址是由原中共攸县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共攸县第一党支部)旧址修复而成。该建筑始建于清代嘉庆八年(1803年),现存建筑前栋为哥德式教堂建筑,青砖梁架结构,后栋为砖木结构,两侧面有封火墙。大革命时期谭震林、余来、刘谭豪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此成立了中共攸县地方执行委员会。1985年,攸县人民政府公布该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攸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旧址修复并更名为攸县博物馆。当年9月动工,于翌年7月1日竣工并对外开放。
& & 攸县博物馆是湘东文明的见证。整馆分设历史文物展厅和地方党史展厅。历史文物展厅为回形流水展线,分为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纺织品、工艺品、钱币八类,其中以出土陶器、青铜器为主,展品500件。地方党史展厅以照片为主,亦有部分实物,展出内容为大革命时期攸县地方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以及苏区革命活动情况。
& & 攸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渊源流长,拥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遗产。从博物馆“湘东文明——攸县古代历史文物陈列”我们发现,该县共有文物点543处,其中古文化遗址74处,古墓葬133处,60余处已被列为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有馆藏文物128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271件。博物馆陈列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攸县的历史文化脉络,浓缩了该县的文化精神,是展示攸县发展成就、传播攸县文明、普及攸县历史渊源知识的重要窗口。攸县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该县领导重视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品牌、弘扬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标志着攸县的文博事业正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普及化的道路迈进。
& && && && && && && && && & 石山书院
& & 石山书院坐落于攸县文化园东北角,依照古色古香的传统中国书院风格来建造,由大殿、前殿、前后门楼、钟鼓楼、厢房和连廊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1500余㎡。
& & 从书院正门步入,就是大成殿,还原古代学生入学祭拜为孔子的习俗,倡导尊师、重教、尚学。顺路而下,与大成殿依次排列的就是书院的主要建筑大讲堂,共分两层,是书院收藏典籍、开堂讲学的重要场所。绕行书院,充满古典风情的各式建筑物错落有致、整齐排列。
& & 公元498年,南齐司空老臣张岊大人辞官沿攸水而进南水,追寻到现今的攸县莲塘坳镇凉江的阳升观村麒麟山这块宝地,先后创办过光石山书院、慧光书院和白马溪书院,开馆授徒,其徒弟遍布攸县、茶陵炎陵、江西及周边广大地域。公元1154年,宋朝考中状元的安徽人张孝祥及1185年殿试头名状元(后官至礼部尚书)的易祓,闻阳升观之名,同来攸县游览,见此优美景色,张孝祥书兴大起,挥笔写下“阳升之观,真人之居,天下第一山”几个大字。还与易祓联袂写下 “张司空石山书院”、“张司空白马溪书院”几块匾额。
& & 据专家考证,石山书院为中国最早的书院,比岳麓书院还早了400多年。现在所见的石山书院于2010年开始重建。牌匾“石山书院”四个大字由祖籍攸县的著名书法家贺京沙手书。书院内陈列了包括线装书、历史文献、石刻、雕像、浮雕等在内的700余件本土文化展品。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四壁悬挂着世界最大木刻版《道德经》。石山书院有个攸州大讲堂,是攸县干部学习、演讲的大课堂。石山书院公园四周花木扶疏,绿草茵陈,是攸县城中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 书院自古以来秉承的功能就是论道、讲学、藏书、习礼,它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平台,也是沐浴文化洗礼的大海。石山书院的保护、开发,是攸县人厚德从善,崇文重教有力传承,是攸州人的精神所在。
& && && && && && && && && &
& & 文昌阁,俗称文昌楼,其实就是供奉祀孔圣人、文昌帝君、魁星神位的一座庙,是人民祈望文化昌盛的象征。
& & 攸县文昌阁位于攸州公园内,采用中国传统亭阁建筑风格,为宝塔式楼阁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庄重。共七层,高48.9米,总建筑面积2590平方,平面呈方形,四周有回廊凭栏,与中轴线上的石山书院相呼应,体量宏伟,气势恢宏。
& & 文昌阁,是攸县实施“美丽攸县”、“文化攸县”的标志性文化项目,是攸县又一标志性文化景观。该阁2015年建成并陈列布展,国庆节期间正式对外开放。
& & 从文昌阁正门进入一楼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攸县文化人士文湘梅创作的一幅大型壁画,画上的内容是根据史料典籍和先辈讲述而描绘的民国年间攸县梅城镇的全景图,画工精湛、气势磅礴,让人瞬间沉浸在悠久灿烂的文化氛围中。壁画的前端挺立着5座铜人像,分别是元、明、清以及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的杰出的攸县籍文化名人。拾级而上,二楼“文星璀璨”——为攸州历史人物陈列展厅,从忠烈义士、勤廉官吏、名士佳话、诗词赋家、科教名流、革命志士、将星风云等7个方面,展示攸县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理想而舍生取义、勤政为民、治学经国的丰功伟绩。三楼、四楼诗赋斑斓、翰墨流芳,陈列的是攸县历代文化名人创作的诗词歌赋和书法作品,或为别籍文化名人赠送给攸县人的墨宝,都是历届先贤情感的产物和心灵的写照,细细品读,给人以美的享受。五楼“味道攸州”展厅,展示的是攸县传统的饮食文化,各种各样的美食图片,让您看过之后不禁食欲大增。六楼“交相辉映”,展现了攸县塔楼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国内外著名塔楼发展历史。七楼为临时展厅。徜徉攸县文昌阁,一股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在昌盛的文韵中洗涤灵魂、启迪心智。登楼四眺,远近街景,尽收眼底,文昌阁不愧为攸县闹市的一处佳景。对外开放的文昌阁,是展示攸县历史、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窗口。
& && && && && && && && &
& && && && && && && && &
洪秀全纪念堂
& &&&洪秀全纪念堂位于鸾山镇(原属漕泊乡)新漕村横街组。该馆始建于1995年,1999年2月被列入攸县文物保护点。馆内分大厅和两个展室,大厅中矗立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的塑像,展室中陈列有太平天国革命史概览材料,其中一个展室中专门展览太平军在湖南特别是在攸县活动时的有关史料。这就是攸县有关于洪秀全的纪念堂的缘由。洪秀全的部分族人大约于200年前随同族长迁来湖南攸县的漕泊一带。因此,漕泊曾是攸县拜天地会组织的指挥点。
& & 1994年,攸县兰村乡满江村一位村民拆除祖上的百年老屋时,在墙的夹层里发现一个小木箱,箱内珍藏着洪氏族谱。在族谱内页中,夹着两页洪秀全致漕泊洪氏族人的亲笔信。信纸已发黄,全信内容:“文炳、澧泉二位族长勋鉴,敬启者:前命本部谢友百先生晋驻贵境所辖之聚龙仙,宣成天地会。据谢之报,情况可佳先后投入者将在百计并告以文炳先生为当地处士言行颇孚众望,希踊跃参予本会,大力相助,并望布谕漕溪我诸族好予以支持,共谋大器如荷天助其成,当共享大平之业全当感激不已矣。详俟后叙手此,敬请秋安。福一公嗣孙:秀全草此。咸丰二年七月六日”
& & 据漕泊洪氏族谱记载,洪秀全与漕泊洪氏是族亲,洪秀全是福一公后裔,漕泊洪氏是福二公后裔。据攸县当地有关资料记载,当时攸县有数百人参加了谢友百组织的天地会,在兰村乡聚龙仙宣布起义,杀死地方团练。日,洪秀全率太平军主力由湖南郴州,取安仁,经攸县、醴陵,再攻长沙期间,有洪宜亭、洪架十等数十名农民随军北上攻战长沙,洪秀全还曾为整修起义地聚龙仙捐款。洪秀全曾给宗亲洪文炳、洪澧泉二位族长写信(复印件现收藏于漕泊洪秀全纪念馆),要求漕泊洪姓族长支持谢友百组织的“天地会”,并动员地方族人参加太平军,共谋大事。由于同姓同宗,洪秀全得到了族人的大力支持。
& & 1995年3月,当地洪姓村民在漕泊修建了洪秀全纪念堂。
& & 攸县的文化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只因我们受时间限制,不可能一一遍游。透过上述几处景点,我们不难发现:攸县是湘中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湖湘文化的一个缩影。在石山书院和文昌阁,我看到了我们双峰先贤冯子振的咏梅诗,也发现了曾国藩赠给攸州“布衣学士”龙襄尧的对联手迹。
& & 在攸县文化采风,简直是逛了一回文化大观园。
(74.84 KB, 下载次数: 0)
01:09 上传
(63 KB, 下载次数: 0)
01:10 上传
(70.86 KB, 下载次数: 0)
01:10 上传
(578.3 KB, 下载次数: 0)
01:11 上传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庄歌5608 于
01:13 编辑
(二)红色之旅
& &&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个湘赣革命根据地。这个根据地位于赣江以西,株萍铁路和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湘赣边界,包括湖南的茶陵、攸县、酃县、醴陵、耒阳、资兴、郴县、桂阳、宜章9个县及长湘区委,江西的永新、宁冈、莲花、安福、遂川、吉安、萍乡、新余、宜春、峡江、分宜、上犹、崇文、万安、信丰、大余等16个县,共计25个县,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基本苏区人口100余万。根据地境内山高林密,水网交织,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横卧于湘赣两省边界。连绵不断的崇高峻岭,险要的地势,丰富的物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游击战争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边界人民饱受军阀豪绅士匪的残酷压迫蹂躏,陷入苦难深渊。工农群众富有强烈的反抗斗争精神,早在大革命时期,就经历了革命斗争的洗礼,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在各地普遍开展。大革命失败后,湘赣边境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曾经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赣西面、湘东南地区,也风起云涌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相继建立了革命武装和苏维埃政权,为湘赣革命根据地形成奠定了牢固基础。
& & 攸县地处湘东南,紧靠罗霄山脉,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的大革命浪潮中,英雄的攸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从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走出了中国第一个工农兵政府——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解放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红八军政委蔡会文等著名共产党人。漫长的80年过去,硝烟散尽,但那些丰富的红色遗产,却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留给了今天。在攸县采风,我们参观了谭震林生平业绩陈列室、苏维埃东冲兵工厂、南岸列宁室等红色旅游景点。
& && && && && && && && &
谭震林生平业绩陈列室
& &&&谭震林(),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日在北京逝世。
& &&&谭震林生平业绩陈列室位于谭震林旧居内,该建筑始建于清道光1883年,占地面积1384平方米,为典型的明末清初建筑风格,是攸县县城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这里是谭震林同志早期革命活动和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攸县革命斗争的发祥地之一。鉴于它的价值,1996年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谭震林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在省、市、县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原貌修复并陈列展览开放。
& & 谭震林生平业绩陈列室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室内容丰富,展线流畅、形式多样,品位较高。展览共分八个部分,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谭震林同志光辉灿烂的一生。
& && && && && && && && && && & 东冲兵工厂
& & 东冲兵工厂旧址位于攸县县城东北76公里的鸾山镇漕泊新联村东冲组三斗岭下,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旧址原为程家祠堂,占地面积192平方米。& &
& & 东冲兵工厂是湘赣根据地最早的、现今又基本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兵工厂之一,它是江西莲花“一枝枪纪念馆”的前身。旧址内外墙壁上仍保留了当时10多幅红军革命标语,十分珍贵。在当时,它既是红军制造军械之所,又是宣传阵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攸县的柏市、漕泊为红军革命根据地。该兵工厂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支援。兵工厂内架设了7座小铁炉、3座车枪架,修理枪支,制造梭镖、大刀、匕首、松树炮等武器。随后,兵工厂周围相继修建了军营、指挥部、列宁小学、红军医院等,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红色根据地,一时之间,这里成为红军的一个重要军事堡垒。兵工厂的成立,也招来了敌人的疯狂围攻。为保卫根据地,彭德怀、王首道、谭震林、肖克等红军将领都曾在此浴血奋战。徜徉兵工厂,仿佛听到了铁锤的敲打声,看到了铁锭上飞溅的火花。是啊,这里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
& & 东冲兵工厂旧址,1972年被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 && && && && && &&&南岸列宁室
& &&&南岸列宁室,座落在攸县峦山镇南岸村。于1930年由当地富户陈寿康所建,座东北朝西南,总建筑面积为214.74平方米。
& &&&1932年6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攸县苏区和湘赣根据地西翼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独立一师三团团部奉命来攸县鸾山南岸。旧址为1932年6月-1934年工农红军湘赣独立一师三团团部指挥驻地。为组织干部战士学习马列主义,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特将指挥所驻地左边一长屋辟为&列宁室&。在室内墙壁上书写了《国际歌》、《少年先锋队队歌》和“只有武装暴动,才能彻底肃清反动派”等革命标语近20条革命宣传标语。据说墙大部分标语为肖克将军所书。红军撤离后屋主三子陈保元(土改时为地主)刻意保留,不准洗刷。土改时,&列宁室&分给了贫农贺石生。
& & 1970年,鸾山公社一杨姓办点干部发现旧址内有1932年时期大量革命标语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县政府将其收为国有加以保护。1982年5月,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4月,攸县人民政府征收整栋房屋。同年12月,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宁室现已成为了广大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 & 攸县红色之旅,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那枪林弹雨、跃马横刀、喋血浴火的艰苦战斗年代。那一切近在咫尺,又是那么的遥远.....通过采风学习,深受教育,倍感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情怀,是一次“两学一做”的最好实践。
(42.49 KB, 下载次数: 0)
01:12 上传
(59.25 KB, 下载次数: 0)
01:13 上传
(610.09 KB, 下载次数: 0)
01:13 上传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庄歌5608 于
01:17 编辑
& && && && && && && && && && &(三)山水之旅
& & 攸县,地处湘东南,境内山美、水秀、洞奇,因其自然的造化而平添了许多醉人的美丽。据说宋徽宗在与攸县籍的太学博士彭天益聊天时,突然发问:“攸县风土如何?”彭天益立即答道:“峦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足见攸县的美丽和富庶。在攸县采风,从我们去过的几处山水景点,就足可以说明攸县山水之美。
& && && && && && && && && && && & 阴山港
& & 从攸县西门码头登船,沿洣水西行三十余里,登右岸便是古县址---阴山港。据传北伐时,叶挺将军带先遣军过绿田,渡洣水,曾经在阴山港与湖南军阀部队激战。
阴山港山青水秀,田舍相映,民风纯朴。众山之中,突显一山,形如马鞍,巍巍然横在衡攸交界之处。
& & 山上有一塔,高七层,远看像一个跨在马鞍上的将军,傲然俯视全境,这就是攸县有名的马鞍山凌云塔。
& & 关于这座塔,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据说秦时有个阴山县,县衙门就设在这阴山港村。说来也怪,自立阴山县邑以来,到这里作县令的,像走马灯似的年年调换,原因是这里百姓太穷,穷的原因也古怪,老百姓年年栽下的禾苗刚刚长成,就像被牲畜啃过的一样,收获时打不了几粒谷子,以致饥民遍野困苦不堪。县令都为此寝食不安,呆上个一年半载就走了。而处在马鞍山西面的衡山乌塘却年年粮食丰产,老百姓富得冒油。一山之隔,却天壤之别,流传开来,甚是稀奇,但都说不上个究竟。朝廷也为没人敢到阴山县做官而犯愁。这时,一位精通周易之道、颇晓阴阳之理的萧姓朝官,闻说此事,大为好奇,向皇上进言,愿到阴山县为官。皇上龙颜大悦,嘉许之为阴山县令,诏告即日起行。话说这萧县令领旨从水路进湘江,入洣水,日夜兼程赶往阴山县。当船至衡山高潮,远见一山,形如马鞍,头东尾西,高耸在洣水之滨,船主用手一指,对萧县令说“过了那山,就是阴山县城”,萧县令站在船头,望着那突兀的马鞍山形暗暗称奇。来到县衙后,萧县令行为更是怪怪,每日不在衙门里处事,却轻装便服,头戴草帽,足穿草鞋,围着马鞍山转悠,有时深夜才归,叫衙里人迷惑不解。忽一日,萧县令叫师爷行文,遍请地方乡绅到衙里议事。人都到齐后,设茶水招待,萧县令起身向大家打了个拱手,说:“本官初到贵地,为民所忧,今察本邑百姓之贫,皆因马鞍山所起,此山奇特,状如马鞍,山内藏一马精,这畜生昼伏夜出,头朝东,专吃本邑百姓庄稼,以致粮食歉收;尾在西,把屎拉在衡山乌塘,所以乌塘土地肥沃,粮食丰足。现若解本邑百姓之穷,须在马鞍山顶造一座七层宝塔,塔下埋一金耙,以镇马精作怪。如是,则邑民富矣!目前,诸位所知,县库贫乏,故请诸位贤达鼎力帮助,凑金建塔,以造福我百姓,此乃万载之功德也。”说完拱手频频。众乡绅闻此言都觉奇异,虽心存疑虑,但还是解囊捐助,大多以捐金为主,用以打造金耙。萧县令为之大喜。越数月,宝塔建成。萧县令选好日子,带着特制的金耙登上马鞍山顶进入塔内,叫人掘了个深穴,然后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将金耙高举头顶,气运丹田,狠狠插入穴内,再叫人用砖石封了穴口。说来奇怪,这金耗刚一插下,山体为之一震。山脚下洣水河里涌起一股血样红水,整整冒了七日七夜,染红了半边洣江。阴山县百姓从此种庄稼顺利,粮食年年丰产,日子越过越好,老百姓丰衣足食。萧县令在阴山县作了三年县官后,因政绩显著被朝廷高升。调离之时,众绅士与百姓感其功德,夹道欢送,依依不舍。
& & 过了许多年,阴山县并入攸县,马鞍山上的塔历经风雨剥蚀渐渐破败。到了清嘉靖年间,一位叫赵襄的县官来到攸县坐衙,考察民间风情之时,闻此奇事,心为所动,也仿前任召众乡绅凑金凑银,在马鞍山上重建宝塔,塔成之日为感激攸邑人士,勃兴大发,感慨“昔司马相如既奏大人之赋,飘飘有凌云气,攸之人士,何独不然”,将塔取名为“凌云”,并亲书碑文以记之。从此,马鞍山上凌云塔与洣水上游文明三塔连成一道人文景观。
& & 2009年,当地乡政府报请攸县人民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将马鞍山凌云塔重新修复,使古塔焕然一新,愈增风采。现游客到此,登高览胜,畅目舒怀,可展飘飘凌云之气。
& &&&在凌云塔之下的洣水江畔,有一座“新阳观”和“风仙殿”。近年来,阴山港村村支两委带领全体村民,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大做山水文章,开发旅游资源,已建成马鞍山风景区。为了稳步推进阴山港的旅游产业发展,阴山港村党支部书记谈起了下步计划:继续鼓励和引导“农家乐”、“家庭旅馆”的发展,以生态休闲旅游为抓手和突破口大力发展阴山港,把阴山港村打造成真正的“生态旅游村”。
& &&&阴山港村旅游开发蓝图已划定,不久的将来,古县址上将升起一面新农村建设的旗帜。美丽的阴山港村欢迎你加盟旅游区建设,热情好客的阴山港人欢迎你来游览观光。
& && && && && && && && && && & &&鸾山镇
& & 据清同治《攸县志》记载:“此地一山独耸,如鸾起舞,故名鸾山”。鸾山之名始见于北宋,宋徵宗上朝,问大学士攸人彭天益攸邑风景如何,答曰“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
& & 鸾山镇地处攸县东部山区,与本省茶陵县和江西省莲花县交界,是攸县的资源重镇、林业大镇和旅游名镇。境内的旅游景点丰富独特,有白龙洞、仙人桥、仙境乐园等自然景观,有红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观,有洪秀全纪念馆、东冲兵工厂、南岸列宁室等历史遗迹,鸾山镇气候宜人,是夏季避暑的理想场所,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 & 鸾山镇有个皮佳洞,因洞口位于皮佳村而得名。
& & 这是一座扑溯迷离的天然溶洞奇观。洞深遥远,目前初步探测,可与相距十多公里的禹王洞相连。洞分三层,上为泥洞,中为石洞,下为水洞。水洞为地下阴河,泉水从洞中流出,冬暖夏凉,清澈见底,终年不竭,龙旋鱼历历可数。古代人题写的“楚水源头”四个字就刻在泉水出口岩洞壁。石洞内迂回曲折,洞洞相连,洞内有井字街、十字街、状元街、名胜坊和大小胡同,大洞36穴,小洞72穴,布成108穴。各洞迥异,既有高达30米的敞堂大厅,也有仅容人侧身而过的小洞。由亿万年形成的钟乳石形成了人间和仙界的奇景玉帝点兵、王母上寿、观音送子、嫦娥奔月、仙女散花、白鹤飞天、金鸡报晓等,分布各洞。白色的钟乳石成行排列密密麻麻,象母猪奶头那样,晶明的石泉叮咚地往下滴,这就是神奇的猪婆奶洞。十八只石柱形态各异,酷似十八罗汉站立。石床、石钟、石鼓、石桌、石椅、石灶、石凳、石锅、石碟、石豆子、石花生、石荔枝、石葡萄,惟妙惟肖。扇形状的钟乳石倒挂,象舞台上的帷幕,用手轻轻一扣,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余音袅袅,良久乃绝。大小八座灰白色巨型石柱,酷似巍巍宝塔,柱身光滑,蘑菇形状的钻石花层层叠叠,如雕如镂,叹为观止。还有层层梯田,阡陌纵横,田畴蜿蜒,诚为壮观;更有石笋、石林排列;“田螺姑娘”含情微笑,众多仙女翩翩起舞。
& & 皮佳洞美景历来为八方游客所慕,明清墨客骚人游此洞时在洞壁所题诗句,至今清晰可见。清道光年间,有位叫陈雪平的游人题诗道:“非常境界百般岩,洞里游来别有天。疑是红尘飞不到,而今始信是神仙。”同治版《攸县志》载皮佳洞:“宋隐士皮文通,号楚水神仙,仆居洞侧,遗诗犹在”。
& & 皮佳洞上层旱洞呈立体迷宫状,景观相当丰富;下层地下河幽深莫侧,出口段已开发地下漂流。皮佳洞地下河漂流,真正能够让游客尽情享受地下河漂流的豪情,提升克服困难的自信和勇气。
& && && &&&
& && && && && && && && && && && && &
& &&&酒仙湖位于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酒埠江镇的东南部,是一个始建于1958年、1960年合闸蓄水的国家级大Ⅱ型水库,酒仙湖两岸群山巍巍,层峦叠嶂,林木葱茏,四季竞翠,湖区空气清新,碧水蓝天。皓月银波,置身其中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让人有当年苏子遗世、辱宠皆忘,逍遥而居的感觉。
& & 水库集水面积625km2,蓄水面积11.2 km2,库容2.53亿m3,平均水深30m,深水水道长24km,平均水面宽500m,最宽2300m,坝顶高程170m,坝高50米,长356米,坝顶宽5.5m,为全国十大土堆坝之一,在工程地质学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 我们是在黄丰桥镇一家鱻鱼饭庄用过中餐当午赶往酒仙湖景区。天公作美,下起了雨。我们的大巴沿着湖畔的沥青公路进发,一路只见山环绕着水,水依偎着山,公路似一条玉带,蜿蜒地穿插在山水之间。光顾观景,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酒仙湖大坝,此时雨就停下来了。
& & 酒埠江历史悠久。据《攸县志》载,酒埠江地处攸水上游,系上下船只停泊之埠,江岸曾开设酒埠,因而得名酒铺江,后改为酒埠江;还有一种说法与神仙吕洞宾醉酒的传说攸关。相传很久以前,神仙吕洞宾,腰佩青锋剑,背挂酒葫芦,脚踏祥云,来到酒埠江上空,他放眼一望,只见青山秀水,鸟语花香,真似一个仙境。看着看着,心里乐滋滋的,便降下云头,坐在江边,打开酒葫芦,饮起酒来。不知不觉便醉倒在柳树下,剩酒渗入江中,江水变成了酒。后来人们在这里开设酒铺,酒埠江的人工湖也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酒仙湖”。
& & 到酒埠江游玩,最开心的要数坐在游轮上畅游酒仙湖 。雨后的酒仙湖好似一幅泼墨山水画:蓝天白云之下,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湖案层峦叠嶂,远山如黛,清风徐来,碧波荡漾,叫人舒服极了。我们一点左右登上游轮,看着对面山包上的宝塔和攸女,披着雨后凉爽的清风,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近了,一尊高10余米的攸女雕塑恬静地屹立着,典雅优美,端庄祥和;与之相呼应的半岛双子塔,造型精巧,超凡脱俗。
& & 大约一个半小时光景,我们的游船慢慢靠岸了。 此时,我猛一回头,阳光照射下的湖面波光粼粼,恰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实在令人叫绝。我再次打量着对岸的攸女雕塑和双子塔,它们犹如酒仙湖上一对情侣,在述说着酒仙湖的美丽与他俩落户酒仙湖的幸福。
& & 人至山水处,寄情山水间。是啊,酒仙湖山水一色,空气清新,这里有古今传奇,这里有人间仙境。挥浪遏舟,可随心所欲地高歌一曲,也可肆无忌惮地朗诗抒怀,这是一种何等的天人一体的无限惬意!
(74.36 KB, 下载次数: 0)
01:15 上传
(64.03 KB, 下载次数: 0)
01:15 上传
(70.85 KB, 下载次数: 0)
01:15 上传
(73.99 KB, 下载次数: 0)
01:16 上传
(49.54 KB, 下载次数: 0)
01:16 上传
(42.82 KB, 下载次数: 0)
01:16 上传
(52.71 KB, 下载次数: 0)
01:16 上传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庄歌5608 于
01:18 编辑
& && && && && && && &&& (四)心灵之旅
& && && &&&人们都说,到南岳登上祝融峰祭拜圣帝爷是心愿之旅。其实,这次攸县采风,也是一次心愿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
& & 攸县是湖南省内宗教大县之一。据资料介绍,有200多处宗教场所分布在该县境内名山胜水之间。其中建成于唐宋以前的佛教寺院24所,道教庙观19所,古寺古观蕴藏丰富的旅游景观。
& &&&这次采风,首版廓菲特意选择了宝宁寺让大家游览。7月31日一早,我们就从鸾山滨江宾馆出发,向酒仙湖畔的宝宁寺进发。
& &&&宝宁寺位于黄丰桥镇乌井村,是我国湘赣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至今已有1265年历史了。日,攸县人民政府公布宝宁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进行该寺的修复工作。1994年春,宝宁寺内举办了盛大的开光法会。
& &&&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建多”。宝宁寺所处位置优越:殿宇座落四面环山的莲花正中,有兜生莲花、幽雅清静一尘不染的气韵。因此,在殿前建有一个莲花池,湖光山色,为千年古刹平添无限生机。宝宁寺所处环境优美,四面山环水绕,前隔凤凰台临攸河与莲花峰相对,后以圣寿山为屏障,左有象鼻山伸展,右有马鞍岭倚峙。正如宝宁寺寺联所云:“大千世界无双地,不二法门第一山。”
& &&&据资料介绍,寺后保存有一株古樟,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沉水樟,为省内沉水樟之王。这棵沉水樟高24米,直径1.6米,树龄千年以上。古樟根部分两茎上长,于7米高处横生一枝干,将两茎相连,因此有“禅宗两茎连理”的说法,故此樟也被称作“禅宗樟”。樟树下的千年古井,是建寺时开凿的。这口古井的奇异之处在于,寺内上百人吃水井水足够,而如果不用水,再长时间井水也不溢出来。古井之旁生长观音芋。这观音芋茎叶都可以当蔬菜吃,四季常绿,其最大的特点是不能施人畜粪,一施就连根萎谢,据云此系观音特意点化过的,只供僧人食用,所以不可玷污。传说自然不可信,但到底是何缘故,还有待科学解释。
& &&&宝宁寺开创于唐天宝10年即公元751年,是 湖南开创最早的佛教禅院之一。开创人就是称呼“ 六祖惠能大师”为师祖的攸县人——旷长髭。宝宁寺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南宋以来,临济、曹洞两宗盛行,且流传日本。1983年,日本国曹洞宗徒来华访祖时将旷长髭列入祖师名册来到宝宁寺,因当时宝宁寺尚在一片荆棘之中,世人都不知道宝宁寺还出了让日本国人记挂的高僧大德,日本访组团只好无功而返。
& &&&从唐五代至宋元期间,宝宁寺香火一直很盛,成为湖南名刹和佛教南岳、江西两系的交往中心。旷长髭及法嗣石室、法孙勇禅师都是得道高僧,他们的语录和行迹都在佛教典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指月亮》等书中记载着。
& &&&宝宁寺全院分三进,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中轴线殿宇左右两侧对称,东有地藏殿、客堂、祖堂、药师佛殿;西有禅堂、弥陀佛殿。与众不同的的,与天王殿并排14空房屋,全长87米,中间为四栋三间形式,两边4道封火山墙,一字儿排开,气势分外宏伟。寺观建筑结构均保存驼峰、斗拱、重檐、顶坛、吻鳌、鸱尾、雀替、隔页、藻井、硬山顶封火墙建筑形式,雕塑有彩绘、泥塑、浮雕、镂空等。
& &&&宝宁寺佛道合一,内容有道家八宝、佛家八宝、道教的八仙、佛教的十八罗汉以及各路神仙故事等。道观壁头、檐下、屋脊、山墙垛面,到处都有雕塑艺术,十分华丽;而佛教寺院的雕塑简单朴素给人清淡之感。在主殿之右,还建有“保民观”, 向广大善男信女讲述着萧公七郎有趣的故事:萧公七郎名志,因兄弟排行第七而得名。肖公生于唐末904年(农历四月初一日),原淮南道寿洲府(今安徽寿县)人。自幼喜读诗文,聪明过人,但因科举考进士不第而隐居南京紫金山八宝台习研老子《道德真经》,习研期间按道家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净心三戒(简缘、无欲、静心),五渐(斋戒、安处、坐亡、存思、解神),七阶(教信、断缘、修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精心修炼,同时得到华山陈博老祖对无极图的耐心指教。严格按照宇宙生成的图式逆行修持,达到返还自然与自然之目的。经长久时间修炼,道得突飞猛进。北宋真宗年间,大中祥符约公元1008年前后羽化成仙,能飞身变化,腾云驾雾。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帝计103年,又在徽宗继位10年(即公元1111元)由徽宗皇帝敕封肖公七郎为金门羽客玄道仙人,并钦赐宋朝紫金山得道云中显化肖公七郎真人。敕封后,肖公七郎神威大显,有求必应。用神符圣水为穷人治病救人,传咒语神言替百姓救灾解厄,无不灵验,在安徽寿县深受广大群众信仰和爱戴。为使天下众生乐享升平,肖公七郎化作清风云游天下,救难于天下百姓。约1118年,肖公七郎云游湘、赣两省,在江西的佛教之地青原山和道教正一派发源之地的龙虎山以及湖南佛道合一的南岳山显神救难。公元1125年间,肖公七郎云游在攸邑东江乡乌井冲的圣寿山经过,见圣寿山下清静幽雅,似蓬莱仙境,古樟参天中建有佛寺一栋——宝宁寺,观前有凤凰展翅立莲台,后有五虎下西山真龙出,左有象形举鼻喷清泉,右有猪山睡卧坐金亭,真是风景迷人。肖公七郎观后心中大喜,决定暂住乌井圣寿山。当天晚上有村民亲见圣寿山下古樟之中从天上降下一团红火球,顿时一股金黄色的烟直上云霄,实为惊讶奇怪。第二天清晨所见之村民组织三四人在古樟中寻找先天所见之物,经过两个多时辰的寻找,终于在一棵最大的古樟下发现一尊木雕神像。为首之人心中大喜,召来他人观看,于是小心翼翼捧在怀里,胜似与佛结缘,快步回家,沐浴后供放在神龛上,焚香烧纸,作辑八拜,从此精心呵护。几天后在场寻找之人一传十,十传百,全村的乌井人议论纷纷,谈及此事都觉得很蹊跷。大多数人说是天上神灵下降救助于乌井贫困的老百姓,还有的来到放神像处焚香烧纸,作揖祈佑,还有的来到古樟树下求神水治得疾病,从此香火一天比一天旺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肖公七郎的灵验,约1130年,在地方威信高、说话管用的人倡议下,决定为肖公七郎新建庙宇,安放神像,供百姓侍奉,永葆当地百姓清泰平安。倡议信士们解囊乐捐,有钱捐钱,无钱捐工。几个月后一座新的简易庙宇建成,可庙宇不知取什么名为好,真是急死为首倡议人。两天后,一位老实捐工的李某对倡议人说:“我昨天晚上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位长胡子老者对我说,吾乃肖公七郎是也,到此地是为了保佑当地平民清泰平安。”倡议之人深思片刻后,说:“有了,此庙宇就叫《保民观》。”庙宇落成安放肖公七郎神像当天,当地百姓敲锣打鼓,舞龙庆贺,好不热闹。肖公七郎神像安放后,当地百姓真心呵护,香火不断。肖公七郎更是神灵显赫,有求必应,为百姓救苦救难,治病病好,治癫癫愈,深得百姓敬拜,从此,肖公七郎之威名传遍整个攸县和萍乡。后经元、明二朝的兴旺,保民观得以扩建,分前后二栋带香房,誉满东乡。
& &&&宝宁寺中还有享誉中国佛教界的“三绝”和“三奇”。三绝:一是普同塔,二是祖师塔,三是《宝宁寺志》和王夫之的《宝宁寺志叙》。三奇:一是千年沉水樟,二是四季青绿的观音芋,三是常汲不涸的千年古井。
& &&&鉴于宝宁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声誉和地位,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佛教界泰斗吴立民大佛为宝宁寺亲笔题写了“宝宁寺及旷长髭墓足称国宝”的盛誉墨宝。全国著名寺庙中编修志书的在北方只有“少林寺”,寺院修志本属罕见,而王夫之为宝宁寺写志序,更是旷世之举。因此“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盛极中国佛教界。无怪一代泰斗吴立民用“足称国宝”四字来评价宝宁寺,实是恰如其分。
& &&&宝宁寺的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墓塔、碑林众多,曾有宝宁18景之称。其中普同塔、长髭墓及其塔群、《宝宁寺志》及王夫之叙》为宝宁三绝。珍稀植物还有 灵芝,观音芋等。
& &&&探索千年朝圣路,踏上追逐心灵之旅。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个个满头大汗,但我们谁也没有倦意,大伙儿尽情地游览与在菩萨面前跪拜的同时,心灵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直到正午,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神圣的地方。我们一个个都在发自心灵的祈祷:愿祖国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富民强,太平清净、兴旺发达!
(76.5 KB, 下载次数: 0)
01:18 上传
(56.95 KB, 下载次数: 0)
01:18 上传
(96.39 KB, 下载次数: 0)
01:18 上传
(79.47 KB, 下载次数: 0)
01:18 上传
(115.54 KB, 下载次数: 0)
01:18 上传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庄歌5608 于
01:20 编辑
& && &&&& &这次攸县采风取得圆满成功,要感谢首版廓菲与映日菡萏群主的精心策划与周密安排,感谢攸县宣传部、文联、作协、鸾山镇、阴山港村以及各景点领导和朋友们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感谢吴大哥、李嗲嗲、言西小熊的辛勤劳动。在此,我要感谢各位网友对我和钟大哥的特殊照顾。
& & 攸县,湘东南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山美、水秀、洞奇,因其自然的造化,而平添了许多醉人的美丽。我记得茶陵的形象宣传其中有“茶陵在徐霞客的游记里”之句。其实徐霞客的足迹也踏遍了攸县,攸县也在“徐霞客的游记里”。那是明崇祯丁丑(公元1637年)年正月十八日,徐霞客从茶陵黄石铺赶早启程西行,踏着满地霜花前往攸县。在《旅攸日记》中这样写道:“……十里为丫塘铺,又十里,为珠玑铺,则攸县界矣。……又十里,北渡大江,即攸县之南关矣。县城濒江北岸,东西两门与南门并列于江侧。”他还在一首题名《寄宝宁万峰大和尚》的诗中写道:
洣水东浮岳阜西,鱼书遥问武陵溪。千峰旧访孤轮月,双脚难拼一寸泥。大誓余生闻虎啸,衰年残梦弄驴蹄。东山只履归何日,草软烟柔一杖藜。
& &&&近年来,攸县利用厚重的自然和人文的遗产,围绕“创旅游品牌,建旅游强县”的工作目标,大打旅游牌,将攸县旅游融入以南岳、井冈山、炎帝陵为主线的黄金旅游线之中,把以酒埠江为中心的旅游区建设成为背靠长株潭城市群的休闲、观光、度假基地。这次采风,我们走进攸县,领略了攸县的美,领略了攸县人的热情,领略了攸县开发旅游产业的大手笔。我天生愚钝,不能用漂亮的辞藻来形容攸县的美。于是,我只好在回家后将在采风中所拍到的、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在资料中找到的堆积起来,大和拢地发到网上,既表示我对攸县的喜爱,也让我家乡的领导和朋友分享我在采风中的收获。其实,我号称“名人故里、女杰之乡、湘军摇篮、书画之乡、院士之乡、农机之乡”的家乡---全省旅游强县之一的双峰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比起攸县来,在开发和利用方面还是有距离的。
& & 大旅行家徐霞客所游一处就写一处,足迹踏遍九州山水,赞歌唱遍神州大地。他游历攸州后,用游记和诗歌表示了他对洣水岸边“武陵溪”的梦萦魂绕。我却没有先贤的聪慧,想说的话因词语匮乏难以表达,只好东拼西凑写下《攸州是个好地方》,也算是交份作业罢了:
& & 鸾山似画,攸水如带,田园四季铺锦绣,地下到处是宝藏。洞有皮佳洞呀,湖有酒仙湖呀,雁过鸾山长空转,客至攸水不思乡。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谁个不夸攸州是个好地方,来……,攸州是个好地方。
& & 血沃土地,地灵人杰,湘赣革命根据地,攸县到处红旗杨,今日新攸洲呀,欢迎您到来呀,敞开大门交朋友,携手同心展雄才。沿海之内地,内陆之前沿,谁个不夸攸州是个好地方,来……,攸州是个好地方。
(82.64 KB, 下载次数: 0)
01:20 上传
(46.68 KB, 下载次数: 0)
01:20 上传
在线时间 小时
问好,欢迎来到散文版;
在线时间 小时
问好,欢迎来到散文版;
谢谢版主鼓励
在线时间 小时
谢谢版主鼓励
以后常来散文版,请版主们、文友们多指教。
在线时间 小时
问好,欢迎来到散文版;
在线时间 小时
整个行程集文化的、红色的、山水的、心愿的景观于一体,是一次心灵之旅。
好呀,待细读!
在线时间 小时
攸州采风掠影(四)
问好,欢迎来到散文版;
谢谢逍遥玲儿
在线时间 小时
整个行程集文化的、红色的、山水的、心愿的景观于一体,是一次心灵之旅。
好呀,待细读!
谢谢,细读后请多指教多批评
在线时间 小时
谢谢版主推荐
在线时间 小时
美文美图。
在线时间 小时
顶赞。慢慢多欣赏。
在线时间 小时
真不错问好作者
在线时间 小时
真不错问好作者
在线时间 小时
攸县地处湘东南,紧靠罗霄山脉,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的大革命浪潮中,英雄的攸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从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走出了中国第一个工农兵政府——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解放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红八军政委蔡会文等著名共产党人。漫长的80年过去,硝烟散尽,但那些丰富的红色遗产,却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留给了今天。在攸县采风,我们参观了谭震林生平业绩陈列室、苏维埃东冲兵工厂、南岸列宁室等红色旅游景点。
人文荟萃,文笔老练。
在线时间 小时
攸县地处湘东南,紧靠罗霄山脉,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的大革命浪潮中,英雄的攸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从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走出了中国第一个工农兵政府——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解放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红八军政委蔡会文等著名共产党人。漫长的80年过去,硝烟散尽,但那些丰富的红色遗产,却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留给了今天。在攸县采风,我们参观了谭震林生平业绩陈列室、苏维埃东冲兵工厂、南岸列宁室等红色旅游景点。
人文荟萃,文笔老练。}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