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瑞塔铺有人会打太极拳24式视频吗?我是瑞塔铺人,今年40岁,身体差,我觉得太极不经能健身,更能心情放松,

打造张家界工业第一镇―来自桑植县瑞塔铺镇的报道―张家界旅游_张家界旅游网_湖南湘中旅国际旅行社官方网站
公司旗下网络:
公告新闻:
1、 <img src="/staticimg.jsp?version=vip&admiuin=8330390&uin=8330390
打造张家界工业第一镇―来自桑植县瑞塔铺镇的报道
9:35:15 作者:webmaster 来源:张家界旅游网
  当记者“全副武装”从700多米深的主矿钻出来时,浑身上下沾满了暗红色的矿尘。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黄泥垭村广洞湾,桑瑞公司的矿部就设在半山上。办公桌上、沙发上也是一层暗红色的矿尘。  尽管城里的人这时节还穿着短短的T恤或露背装,公司副总经理饶怀荣却早已裹上了厚厚的夹衣。饶向记者介绍桑瑞铁矿的生产情况。他的话时不时被外面传来的喇叭声打断。在矿部的大门口,窄窄的山道上排下了一长溜等待装货的卡车,性急的司机,隔不了几分钟就摁摁喇叭。  主洞、副洞每年产出的近10万吨矿石,将由他们转运到张家界火车站,然后销往陕西、四川及省内的涟源、冷水江等地的钢厂。  陈功顷曾愤而出走。几年后,又回来发展。陈说,“这块土地适合企业生长”。  桑瑞公司的掌门人叫陈功顷,黄泥垭人。陈白手起家,20多年前就开货车、挖小煤洞,越做越大,被本乡人称为桑植“最大的民营企业家”。  在瑞塔铺镇的37个工矿企业中,陈的实力暂列第三。即便放在桑植全县,陈的名号也很响亮。  桑植县每年5个多亿的规模工业总量中,瑞塔铺镇要占半壁江山。正因如此,瑞塔铺提出了“打造张家界工业第一镇”的口号。  在离桑瑞公司矿部两公里的山下公路边,一处投资1500万元的选矿场已进入机械安装阶段。陈功顷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这儿。山上的铁矿矿质属富矿,储藏量达970万吨,但原矿一吨只卖到100多元的价位,选矿后可卖到600元至700元一吨,“还可以延长产业链”。生意一向做得又大气又精明的陈功顷,不可能省略这出重头戏。  陈起步于瑞塔铺,中途“出走”。2001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针及省、市、县有关要求,时任瑞塔铺镇镇长的张启稳奉命带队关闭了陈功顷经营的煤洞。该煤洞其时挂靠在瑞塔铺辖内的支柱工业项目――分水岭煤矿。两人自此结下“梁子”,陈功顷愤而出走,前往桑植县内半县发展。在2003年的瑞塔铺镇人代会上,身为人大代表的陈,“没投张启稳的票”。  陈的经营自此陷入困境。在新的乡镇,“上下都来找皮绊”,陈耿耿于怀,这儿“投资环境太差。”已经担任镇党委书记的张启稳数次登门拜访,力邀陈功顷回“家”。2005年,桑瑞公司销售收入99.8万元。次年,460万元。今年,可过1200万元。  陈功顷表示:明年,销售额要上亿!  这组数字的背后,“有张启稳的功劳。”陈向记者介绍了两人从交恶到成为好友的过程。“企业的效益,可看出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效率”。不管矿上有什么事,镇上总会派人迅速料理,让企业心无旁骛,大胆发展。就在记者采访的头天下午4点多,几个司机因运费上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堵路,正在为百意木业的聂总的小孩插班读书而奔走的张启稳,十多分钟就赶到了现场。  与此相佐证的是,作为农村乡镇,瑞塔铺镇还建立了党政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在不多的人力中,专门成立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企业应急中心,为企业排忧解难。  陈功顷很得意,“这块土地适合企业成长。”  &&&&&&&   招商、亲商、爱商,“无工不富”才能落到实处。分水岭煤矿矿长滕朋廷说,发展工业,“瑞塔铺镇踩准了经济发力点”。
  瑞塔铺镇处于桑植县城东端。随着县城的东扩西建,与中心城越来越只一箭之遥。正在建设中的张桑公路,使瑞塔铺镇成为桑植人流、物流流动的第一个重要节点,发展工业经济的一个战略支撑点。  因为,在这个人口大镇,储藏着丰富的煤、铁、硅资源。丰富的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优势。  瑞塔铺镇的主政者,一届接一届地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2004年6月,张启稳任镇党委书记。曾经担任过县外经委副主任的他,把发展工业抬升到无以复加的战略高度。  那年,县城与瑞塔铺分岔的拐骨岭山上,人们可以看到落款为“瑞塔铺镇人民政府”的巨大“请柬”:“只要来投资,一切好商量”。每个字有三层楼高。  那年,沉寂了多时的广洞湾,陈功顷的桑瑞公司的招牌已经上墙,湾里每天回响着探洞的炮声。  作出这一战略决策的张启稳,向记者道出了另一种隐情。“那年,全县大搞科技兴农,鼓励发展烤烟生产。可全镇700多亩烤烟种植面积,却反而萎缩到500余亩。”历年来重视工业发展的瑞塔铺,百姓农业生产的热情远没有发展工业的热情高。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张启稳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弈出了两步棋:整治投资环境;四处招商。这是两步关联度极强的棋。投资环境,是工业发展的土壤;发展工业,必须落实到项目上。前者可产生“强磁场”,后者能够带来工业群聚效应。  在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出台、党政干部分组上门招商的同时,社会治安的大规模整治也在强力进行,其中一次就抓捕了13个地痞地霸。  东宝铁矿的开发商来自深圳,吉首的老板接管了方圆煤矿,浙江的客商办起了果园松香厂,河南的投资者注册了百意木业……短短的三年时间,37个工矿企业落户,5000多万元的外资入驻,使瑞塔铺镇工业经济风生水起,年产值达2.5亿,年创利税近2000万元。  取代拐骨岭“请柬”的,是一种承诺和豪气,“打造工业重镇,实现崭新崛起”。  与新项目遍地开花齐步推进的,是一批老企业的焕发生机。辖内8个规模工业的龙头――分水岭煤矿,2000年的年产值还只有400万元,如今则增长了10倍。仅2006年就上交税费760万元,且斥资1100万元,收购了2家煤矿。  苦尽甘来的该矿矿长滕朋廷深有感触的对记者表示,“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持。”他说,社会环境好了,经济环境好了,招商、亲商、爱商的氛围形成了,就“踩准了经济发力点,切中了社会发展的脉搏。”  这3年,陈功顷也完成了角色的变换:从一个小煤洞主,到一个拥有规模工业企业的商界大佬。    2万9千人的乡镇,外出打工的不到1200人,大多选择在本地企业就业,户均存款超过7000元。
  春江水暖鸭先知。  瑞塔铺镇的这一战略谋局,最先尝到甜头并使各自家境彻底得到改观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2万多瑞塔铺百姓。  桑植县农村信用联社瑞塔铺信用社主任肖安城向记者展示一摞报表:今年7月底,该社各项存款5178万元,在全县35个  农村社中高居榜首。其中,个人储蓄存款4945万元。  我们来换算一下:瑞塔铺镇共有6988户,户均存款7000多元。  3年前的年末,各项存款的数据是1928万元。  黄晓辉说,发展工业,几乎每一个瑞塔铺人都从中受益.  黄是桑瑞铁矿的采矿队队长,30多岁的小伙子。在陪同记者进洞采访的过程中,他一直津津乐道这个他每年要进出300多次、给他带来2万多元钱工资的洞子。每天采矿4个小时,月收入1500多元。出洞时他说要回去挖花生,然后搭记者的采访车去镇上办公事。  黄的另一种身份,是桑瑞铁矿所在的黄泥垭村村主任。黄泥垭村,有50%的劳动力在桑瑞公司就业。次第上马的工业项目,给瑞塔铺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稳定的收入。全镇9000多劳动力中,外出打工的不到1200人,大多选择在本地企业上班,既能赚钱,又能顾家。  河南商人聂友堂开办的百意木业,以加工建筑木板为主,2条生产钱,月生产能力25000片,年产值1300多万元。在公司140余雇工中,用总经理聂宏的话来说,“99%是当地人”,“每月工资上千,50%的工人骑摩托车上下班。”东旺坪村的陈柏年在当地砖厂做机械修理工,技术活,每月“老板开2000块钱工资”。老陈靠这笔收入,花费近7万元让一个孩子在北京读完了大学。  分水岭煤矿平均就业人员891人,有600多人来自瑞塔铺、空壳树、澧源镇。瑞塔铺镇黄金塔村的60个劳动力全部在煤矿做工。“工业项目的贡献不仅仅在此,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滕朋廷介绍,分水岭煤矿的产品销售半径是200公里,每年分给运输业的“蛋糕”就有900万元之巨。仅仗古山一口矿井,“和我们签约的运输车辆就有70多台。”  百姓的大面积受益,增强了当地百姓的工业意识,也形成了“人人支持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打造张家界工业第一镇,此时已不仅是张启稳们的战略推动、陈功顷们的鼎力呼应,还成为2万多瑞塔铺百姓的自觉行动。张启稳因此信心十足:201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个亿。
来源:张家界日报 本报记者 周和平
最近旅游新闻推荐桑植县瑞塔铺小学:人性化服务学生从细微入手&|&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通讯员 谷宏妍 王斌  笔者在桑植县瑞塔铺镇中心小学看到,正值课间,该校一年级210班学生正有序在磁化直饮机前高兴地饮用磁化洁净后的饮用水。校长王渝城告诉笔者,这是该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行人性化服务学生的举措之一。
  该校是桑植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628人,学生多、饮水量大。为解决学生饮水问题,以前学校想过不少办法,每天都安排专人将开水定时送到分设在教学楼两头的保温桶内,但仍不能保证学生正常饮用干净水。若统购桶装水,又势必增加学校或学生负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校广泛征求学生及家长意见,从学生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出发,将一批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着力整改解决。为此,该校添置磁化直饮设备,直接净化自来水,供学生饮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全校学生安全饮水问题。
  此外,该校成立了学生伙食监管委员会,由学生家长志愿担任成员,从食堂菜谱及卫生等方面即时监督学生食堂。同时,该校还推出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留守监管系列措施,为广大留守儿童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编辑:孙燕)[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热点社团和院校
推荐社团和院校
最新社团和院校新闻桑植瑞塔铺镇:红砂溪的传说
红砂溪的传说
整理:全彦霖
桑植瑞塔铺镇红砂溪原生态旅游观光园&
1、“过山龙”的故事
谁也不曾想到,张家界地区家喻户晓的明代土家族英雄覃垕原来就出生在红砂溪。红砂溪至今还流传着覃垕出生时发生的“过山龙”的故事。
据传,元朝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8月15日这天,红砂溪鸾凤和鸣,百鸟欢唱,祥云绕梁。就在这天,覃垕降生了。红砂溪有条青龙,久卧溪中,冥冥之中,得知覃垕降生,坐卧不安。覃垕降生后第八天,它按耐不住了,翻身跃起,跪在覃垕父亲面前,说:你生的儿子是一条孽龙,如不铲除,必然后患无穷。覃垕父亲却说:江山是你的,儿子是我的,我们都随缘去吧!青龙无言以对,羞辱交加,老羞成怒,在黑峪潭中掀起波澜,一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飞砂走石。青龙横冲直撞,把个好端端的红砂溪冲了个千沟万壑、七沟八梁。它想往迷魂谷方向离开红砂溪,但这一带铁炉林立,无处脱身。它正往西头“龙王沟”山垭离去,却遇上一个少妇在“龙王沟”河里给小孩洗尿布,青龙觉得很晦气,只好摇身一变,变成一位老妇人,口里念着“搬高!搬高!”,并分身变出一帮戏班在马鬃岭唱起戏来。人们纷纷熄炉停工,往马鬃岭看戏去了。青龙就地打了一个转,乘机从现在的村部背后掉头而过,身后留下一湾平滩,然后一头向北扎去,把一座高大雄伟的“仗鼓山”一劈两半,落荒北逃。青龙回头的地方人们把它叫作“回龙潭”,现在是红砂溪村部所在地。
如今,这里还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诗:“仗鼓无端惊黑峪,青龙何事扫红砂?”。
仗鼓无端惊黑峪,青龙何事扫红砂
备注:黑峪,即现在红砂溪黑狗凼一带;龙王沟,即现在周家坡山脚溪沟;回龙潭,即现在红砂溪村部所在地;马鬃岭,即红砂溪与沿溪坡交界的地方;仗鼓山,即现在仗鼓山煤矿所在的山麓。
2、“射梁箭”的故事
在一棵古树旁,老人陈功喜指着一座山峰,说起了“射梁箭”的故事。
传说元末明初,覃垕发迹当上了茅岗土司王,覃垕娘死后托梦于他,要他闭门练功三年六个月,等到鸡飞狗上屋时,打开大门,弯弓射箭,杀死皇帝,夺取皇位。覃垕依计行事,隐居红砂溪,闭门练功,一日三餐由嫂子伺候。哪知刚到三年,嫂子就厌烦起来,把狗放在屋脊上,把鸡赶得满天飞,赶快叫覃垕射箭。覃垕一看,果然鸡飞狗上屋了,就慌忙取出弓箭,敞开大门,朝着京城“嗖!嗖!嗖!”就是三箭。刹时,后院楠竹全部炸开,一个节头炸出一个竹人竹马,加上三千乌鸦兵。只因还差六个月,兵马眼睛尚未睁开,刚窜出来就全部死在地上。红砂溪河边田洼种植的战备粮也一夜之间全变成了一大片红灿灿的火棘,现在人们还依然习惯叫它“救军粮”。由于火候未到,覃垕射的三箭,一箭射在皇宫梁上,一箭射在龙椅上,还有一箭从皇帝头上飞过。皇帝大为震惊,忙从龙椅上取下箭来,一看,箭杆镌有“茅岗覃垕王”字样,随之发兵江南,将覃垕捉拿归案,并下令于“六月六”将覃垕凌迟处死。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农历六月初六到了,覃垕要被剥皮处死了。当覃垕皮被剥开的那一刹那,只见覃垕背上三条金龙化成三道金光冲天而去。一时间,宫廷乌天黑地,雷鸣电闪,飞沙走石,日月无光。皇帝知道错杀了真命天子,急忙跪倒在地,向天许愿:每年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让覃垕真魂坐王位三天,皇帝亲施三拜九叩之礼。
为了纪念英雄,现在红砂溪人每年六月初六都要把衣被拿出来暴晒三日,俗称:“覃垕晒皮”。覃垕搭弓射箭的那座山就叫“射梁箭”。
备注:据《明史》及有关地方史志记载,覃垕确有其人,原名覃文瑾,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8月15日出生。覃垕自幼习武,练就一身武艺,深得澧水流域土家人的拥戴。元朝末年,湖广澧州大庸卫茅岗宣慰都元帅吴统志、吴毓父子的残酷统治,激起茅岗土家人民的强烈反抗。覃垕率领土家族山民举族造反,赶走了吴氏父子,当上了茅岗土司王。不久,明太祖朱元璋任覃垕为慈利安抚使,不久,改任湖广理问,这是对覃垕的明升暗降。没有了兵权,覃垕心中很是不满。明洪武三年,湖广地区遭受特大旱灾。朝廷不仅不抚慰灾民,反而对这一带的少数民族实行清乡,追捕流民,官霸职田,兵霸屯田,疯狂掠夺贡物,当地山民如牛负重,苦不堪言。覃垕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明王朝蹂躏,心甚不安,加之明升暗降的积怨,旧怨新仇,一齐爆发出来,终于于洪武三年四月,揭竿反明。覃垕率领土家起义军,首先冲进了慈利县城。明太祖朱元璋闻讯,急忙派遣湖广平章扬候杨璟前来征剿。接着又派江夏候周德兴、宜宁候曹良臣等七个候级将领来合兵征讨覃垕,总兵力达8万多人。可覃垕毫无惧色,率领一万五千土家起义军英勇抵抗,杀得敌人丢盔弃甲,尸横遍野。最后,因敌众我寡,覃垕退守地势险要的茅岗七年寨。覃垕假以三千人下山挑战,而后用诈降计活捉了杨璟部将黄永谦。朱元璋闻讯明军屡吃败仗,气得要死,又派参议戴德领兵援助,任命周德兴为征南将军,接替杨璟,将澧州、常德等卫官兵都由周德兴调遣,再剿覃垕。覃垕避其锐气,不下山决战,“你有千军万马,我有千山万洞”。周德兴望山兴叹,莫可奈何。双方僵持至翌年四月,曹良臣率兵从桑植而下,与周德兴一起合兵攻七年寨。周德兴收买利诱慈利朱思济,朱思济是覃垕二女之婿,他经不住周德兴用功名引诱,竟与朱元璋攀同姓之亲想借此飞黄腾达,而干起卖亲求荣的事来。他给周德兴献计,说七年寨上千洞万壑,地广田足,加之起义军全系土家山民,惯于山战,明军硬攻是不成的,他愿意以女婿身份,上山用计骗覃垕下山,而后将其逮住,解送京都,这样,山上的起义军便不攻自散了。周德兴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当即派朱思济上山。朱思济上山后,用花言巧语将覃垕骗下山,明军将覃垕俘获,将他装进囚笼,从水路解送南京。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六月初六日,被朱元璋凌迟(剥皮)处死。
民国三十年大旱,田地干裂,眼看到手的粮食就要干死失收,瑞塔铺的老百姓就请法师陈法刚,到红砂溪的磨子岩下面打泉洞使法术求雨。他给师徒们说,我在里面打泉,你们几个看着我放的草鞋,不管发生什么事千万别笑,只顾加油打锣。一会儿,两只草鞋打起架来,他的徒弟看着,大笑起来,忘了打锣,结果两股洪水分别从左右泉洞涌出。洪水如猛兽般怒吼着汹涌而出。眼见不妙,陈法刚只好变成一根木头顺水而出,洞里的人也只好变成几只鸭子游出洞口,现在,这左右二泉人们称它“二洞泉”。
传说红砂溪东边,有一座鸡公庙,由于香客不多,景况不好,庙里的和尚眼见庙堂一天天衰败,处于无奈,只好搬到总庙千佛山(凉风界)。当时鸡公庙里有一个大鼓,和尚抬着这面大鼓行至一个胡姓人家的宅院时,实在抬不动了,便放在一拐弯处,准备第二天再来抬。说也奇怪,第二天,他们来到放鼓的地方,这鼓却不见了踪影。此后,这处放鼓的地方,每逢刮大风,便发出闷沉的“咚咚”声。人们便把这个神奇的地方称作“鼓风湾”。
相传红砂溪有个叫做王臣辉的农夫,天天在他家对面的山上砍柴。有一天,他听到不远处有“嗡嗡”的声音,而且声音越来越大,他顺着声音寻找,发现岩壁上许多蜜蜂在那里飞舞,而且越聚越多。他跑到家里取蜂桶,结果当他搬着蜂桶赶到边时,先前所看到的蜜蜂无影无踪了,只见一桶状的石峰立在那儿。现在站在仇家坡远远往对面望去,那石峰就像被神仙点化了的蜂桶,人们就把那地方叫做“蜂桶岩”。
6、寿胡子碑
传说,红砂溪的仇家坡与周家坡交界处的白家沟,居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叫寿胡子,寿胡子家的旁边有个岩洞,岩洞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金杯银盏,金盆玉器,人们把那岩洞叫“金杯银盏岩”。当地的土家山寨,谁家屋里有红白喜事,尽管到里面借用。不知过了多少年月,有一个贪心之人,到那岩洞借了许多金杯银盏,却舍不得归还。据说,突然有一天洞口就被一块石碑死死封住了,当地人有大务小事,再也无法借到这些金杯银盏了。后来,人们把这个“金杯银盏岩”又叫作“寿胡子碑”。至今,这里的山民们都很憎恶这些贪心人,一直保持着淳朴、善良、热情、大方的优良习俗,人们朝夕相伴,和谐共处。
“大庸一只鸡,一飞飞到红砂溪”。这是红砂溪流传至今的一句顺口溜。传说有一天,一只神鸡从大庸(现永定)飞来,飞到红砂溪后山的岭岗上不走了,从此,红砂溪日渐兴旺,老百姓逐渐过上了富庶的太平生活。为了查找这其中的奥妙,当时的红砂溪人请来风水先生打探,发现那只神鸡落脚的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为了永久过着这富庶安康的日子,人们就在那岭岗上修建了一座庙,供奉那只神鸡。那里,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庙岭岗”。
8、屙屎将军
在红砂溪“黑狗凼”的景点,一座石崖上有尊石像,人们叫它
“将军岩”。那魁伟的身躯,那头顶的花翎,还有那护身的铠甲,栩栩如生,比天子山的将军岩还要逼真十倍。老乡们告诉我们,当年四十八大将军带领队伍从红砂溪路过,去天子山聚会,一个将军在丛林中出恭,因山高林密迷了路,故而化成了这座将军岩,看来内急之人有时也真的还会误大事。人们就送了这位将军这样一个不雅的名字,叫“屙屎将军”。
天子山有四十八将军之说,但使导游解释不通的是,天子山现在为什么只有四十七大将军呢?到了红砂溪,你就找到了答案,另一位将军现在就在红砂溪。
走进红砂溪,远眺,诸峰巍峨,犹如天山耸立;近观,群山环抱,起伏连绵,恰似一座围栏。山湾里,溪流纵横,炊烟缭绕,翠鸟声声,牧笛悠扬。东边的河岸上,苍松翠柏,一栋栋青砖瓦屋若隐若现,恰似仙山琼阁。传说南宋时期,怀化有姓仇的三兄弟,来到红砂溪,发现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就带着大量金银财宝来这里草创基业。后来,姓周、姓李、姓陈的,也源源不断地迁入红砂溪,使这里变得热闹繁华起来。这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到元明时期,红砂溪建了48座炼铁高炉,48座炼铁矮炉,100多座石灰窑,10多处小煤窑。当时溪河两岸,土家吊脚楼鳞次栉比,长达数百米的巷街,全部用生铁板铺成,往来行人雨天不湿鞋,晴天不沾灰。大户人家的金银用竹筐挑,竹垫晒。老人们自豪地说,那时这里不叫红砂溪,叫“十里兴隆街”,鼎盛之势,可见一斑。
10、红砂溪千年阴沉木
发现“千年阴沉木”的地方,原来是红砂溪赶集的地方,这里四面环山,周围都长着茂盛的树木。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红砂溪发生过特大的山洪爆发,洪水把树木冲入溪谷深埋于河床。经过千百年的激流冲刷、泥石碾压,以致形状各异,姿态万千。经大自然千年磨蚀造化,红砂溪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其质地坚实厚重,色彩乌黑华贵,断面柔滑细腻,且木质油性大、耐潮、有香味,万年不腐不朽、不怕虫蛀,浑然天成。它集“瘦、透、漏、皱”的特性于一身,不愧享有
“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的美誉。
11、仙女下池
从“宝溪口”前行百余米,有一处旋转着水泡的“回水凼”,当地人称“仙女下池”。池边有块一亩见方的小坪地,它可是红砂溪的一块风水宝地。这里,夏天松涛阵阵,溪流潺潺;冬天云蒸霞蔚,温暖如春,是一座天然氧吧。岸边三棵两人合抱的大血藤,遮天蔽日。原来,它们是三个云游的道人,因为路过此地,偷看了仙女洗澡,而被观音点定于此。在这里,过去曾挖到一具300年前的女尸,出土时面色红润,肌肤娇嫩,令人叹为观止。
12、当年的暮鼓晨钟
“南朝六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红砂溪河谷两岸,古木参天,香火鼎盛。证实当时的红砂溪,的确是湘西的佛教圣地,海拔1080米的凉风界千佛寺,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寺庙内供奉有万岁牌、关公爷、祖师爷、司命菩萨、韦陀菩萨、金司传耳、挖心见佛、雷公火山、十八罗汉等。寺院中吊有一座四人合围两米多高的大寺钟。禅房内的万岁牌下还盖着一口小钟,罩着一个喜欢偷吃狗肉的和尚。庙宇因年代久远而倒塌,残垣断壁遗址尚存。桑植、永顺、慈利等地的善男信女,至尽仍络绎不绝地前去烧香,拜佛,许愿。在红砂溪,著名的庙宇还有簸箕山的尼姑庵、菩提山的太平寺、仇家坡的五公庙、刘家垭的鸡公庙,还有庙岭岗、葱笼堡、周家坡的大土地庙等10余处。这些庙宇随着年代久远,时代变迁,现已大都损毁,至今遗址依稀可见。
13、迷魂谷
从黑狗凼再往前行,就进入了“迷魂谷”,有人称它“野人谷”,因为这条峡谷中,不时发现岩石上留下一些超过一尺多长的野人足迹。有人称它“死亡谷”,因为它神秘莫测,数十公里长的大峡谷,杳无人烟,人行走在峡谷中,犹如走进了远古时代的大森林,不时听见一些奇怪动物的叫声,使人浑身毛骨悚然。然而,这些都是人对大自然的一种感觉,最为奇怪的是,最近有六七位探险者,进入“迷魂谷”后,一个个出现了神智不清,举动异常的表现,其中一人杵着碗口粗的探路棒,忽然跳跃似的独自狂奔起来,其他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没法追赶到他。最不可理解的是,他们相距二三十米时竟然相互喊不答应,掏出手机发现有信号,但却不能通话,眼巴巴看到前面的人消失在峡谷丛中。唯一的线索,就是前行者踩过的青苔足印和被踩倒的杂草,以及放置的木棍路标。峡谷数十公里,人迹罕至,无路可循,这些人一路披荆斩棘,探索着艰难前行,长达二三个小时,终于与前行者相遇。据说,他是因为碰上了一大群小野猪后才慌忙回头的。还算他没有完全糊涂,如果真的遇上大野猪或其他什么野兽,说不定就献身“迷魂谷”了。
14、“千佛山”的传说
很早以前,千佛山没有寺庙,据老辈人说,这里出吃人的草寇,扰得地方不安宁。老百姓为了求太平保平安,请来地方各方士,到实地察看,发现此地是一个五龙拱神之地,只有建一座庙,周围的人才得平安。于是当地的老百姓筹集钱米,建了一座大寺,里面供奉有各种佛像,并取名“千佛寺”。寺庙建好后,又买了几十担谷,请来僧侣主理档寺务。从此以后,这里才得安宁,远近好几个县的善男信女来庙敬香的人络绎不绝。由于年代久远,古寺损毁严重,大部分已倒塌。解放后,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才被全部拆掉。近几年来,上“千佛寺”烧香的人又越来越多起来了。为方便行人上山,当地人主动砍草拨路,并热情地提供向导服务。
15、“周家坡”的来历
很早以前,红砂溪周家坡是片荒山,无人居住。传说有一年,桃源县发大水,很多人带着家人离家逃荒。姓周的先人带领家人来到瑞塔铺的杨家洛,准备居住下,因水土不服,经常肚子疼,来到红砂溪讨要神水。因为路途遥远,加上身体有病,实在走不动了,就在红砂溪河边休息。看着透明的河水,随便喝了点,却意外的感到病情有所好转,肚子也不疼了,于是就在一片树林下面半山腰上搭了个草棚住下了。这个地方就是周家坡。为了生存,周姓先人挖葛打蕨,烧木炭,开荒山,后来又开了几十亩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周家后人。这就是我们周家坡流传的古老传说,原来周家的祖先是桃源县新田乡大栗树土地人氏。
16、夏指导员墓
红砂溪境内沟壑纵横,溪河密布,峰峦起伏,洞穴连绵。是永定、武陵源、桑植三县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县”的美称,历史上就是商贾通衢的交通栈道,从宋朝起,这里就是一处富足的地方。加上这里因物产丰富,风景优美,自宋以来,这里是鼎盛繁荣的“兴隆街”。进入民国时期,土匪入侵红砂溪,危害百姓,称王称霸,风高放火,月黑杀人,打家劫舍,奸淫掳掠,给红砂溪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1949年10月,湘西土匪慑于人民解放军的威力,率部纷纷潜入红砂溪一带,为首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土匪头子宋战元,他们企图利用这里自然天险,保存实力,等待蒋介石反攻大陆,一展“宏图”。
1950年1月,解放军第47军奉命返回湘西,执行剿匪建政任务。经过一年剿匪战斗,大部分土匪被歼殆尽,唯独匪首宋战元率小股匪部执意顽抗。一日,剿匪部队在红砂溪风龙垭与宋战元匪部遭遇,战斗中,连部夏指导员英勇牺牲。现在,在红砂溪景区庙岭岗的丛笼之中,原五公庙所在地,一座极其普通的墓,默默地躺在丛林中。墓的主人就是原47军湘西剿匪战斗英雄夏指导员烈士。这位剿匪英雄就这样默默地躺在这里58年了。每年都有不知什么单位的人来这座墓前祭拜,临别不忘在墓上插上一面红旗。多年来一直这样继续下来。但不知是桑植太穷,还是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或者民政部门所遗忘,这座墓,至今一直没有被修缮。现在这里苍松翠绿,丛林茂密,为旅游者游览休憩之地。
红砂溪风光—老鹰嘴
红砂溪风光—金猴望月
红砂溪风光—将军岩
红砂溪风光—棋盘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自学教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