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 如何自学太极拳拳?

一列列车行驶在北京居庸关长城附近盛开的山桃花海中。
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准点前来,早出晚归,堪比上下班。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太极拳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运动,太极拳深受大家的喜欢,自学太极拳教程也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跟着太极拳教学来自学一下太极拳,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跟着我们的太极拳视频教程来进行简单的学习哦。
  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自学太极拳的要点有哪些,如何开始自学太极拳呢?来了解一下吧!
  1.先学比较简易的套路
  例如《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或拙编《原地十三式太极拳》。这十三式比较简单易学,练习时,一般不受天气和场地的限制。
  虽简单,但由于是从传统太极拳中精选出来,合理组合编成的,太极拳本色未动,既有明显的传统太极拳共性,也有明显的组编后的特色。
  2.要重视其理论的学习和其内功的锻炼
  大家在自学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我们的理论,另外内功的修炼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学好太极拳这两点是重点哦。
  初学时,为了减少入门的难度,可以不顾内功,按照动作说明文字与图像,依样画葫芦地学,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等到外形动作大致像样了,就要逐渐领会和掌握其内功。
  例如,精神内敛,尽量放松心情,安静的指挥行动,均匀缓慢的腹式呼吸,身体肌筋骨尽量放松,逐渐进入内外统一的练习。
  太极拳是内功拳,古典拳论中指出:“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而在内”。其内外关系是:“意气君来骨肉臣”。外之所形,无非内之所发,内功练好了,外形动作就会随之神似。
  太极拳之所以可以达到很好的养生功效,是与其扎实的呼吸方式分不开的,大家在进行太极拳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这方面哦。
  太极拳之能防治疾病和强身健脑,起主要作用的也是来自其内功。如果只模仿其外形动作,不重视其内功调练,甚至一面手脚画弧,一面相互谈笑,这样,不仅动作练不好,更获不到太极拳应有的多种效益,只能起到太极式的徒手体操的作用。
  有的人练了多年太极拳,但收效平平,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书法水准高低不同的人,写同样一个字,虽然字的结构和笔画一样,但看后有不同的感受:高者有神采,有骨力,使人获得美的享受;低者无生气,无活力,使人不愿看。
  3.各动作的方位要搞清楚
  教材中各图像,其正面是假设为南方,据此,其后就是北,其左就是东,其右就是西了。
  定势如果不是对正方向,所偏向的角度,平面图上看不准,应从其说明文字上搞清楚,学者面向书本,其方向与书上图像的方向相反,解决的办法,可以面向书本,而动作则反其向而行。
  或依照书上也假设自己正面为南方,按照前南、后北、左东、右西的方位记在心上,或标明在练习地点的四方,使自己假设的方位和图上假设的一致。
  也可对搞不准方向的某一动作,做时背向书本转过头来查看对否。动作中手臂常向内或向外旋转,手臂内旋是大姆指向手心方向旋转。手和脚的动作路线,书上有线条标明,应依照其进退。
  套路的起势和收势,都是在同一方位上,每趟练完,从这里也可大致看得出练得怎样,毛病在那里。
  太极拳松劲的练习要领
  拳里出松功
  既然太极功夫是拳里出来的,每一位练家应当重视拳架修炼,按太极拳理,阴阳学说规范,不得贪多求快,绝不允抡着两只胳膊臂瞎练。
  首先作好无极式,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肢体的九大关节要节节松开,且节节贯串。肢体上的几个重要部位,在练拳时也要放松。
  诸如溜臀,裹裆收胸,圆背,弛项,收左右腹股沟,吸收胸窝,顶上要虚灵。总结起来,称谓“九松十要一虚灵”为松柔之本。
  这种放松虚灵状态贯串盘拳始终,而手不着力,犹为食指轻轻扶着套路路线,体味太极拳独有的弧形路线,长此以往,松柔功夫定能上身,拙力自然退去坚持下去其妙无穷。
  三不动
  练拳最忌三动,即意动,主动,乱动。拳理规拳理规范三不动,即不要有动意,不要主动,不要乱动。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中国第一养生门户网站,全方位的养生信息平台。我们竭诚为您提...
8476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当前位置:
& 太极拳教程 怎样学习太极拳才是正确的呢?
更新时间:编辑:
  太极拳我國的第五大发明,是对外交流文化的重要纽带,很多外籍人士都知道中國工夫太极。现在很多中國人也喜欢学习太极拳,但是常常看到学习太极拳学了很久的人也没有学到太极拳的精神,有時候还由于动作不当损伤身体,那末怎样学习太极拳才是正确的呢?一起看下面的文章。
  在太极拳的学习当中立身中正這一点是很重要的,需要学习者完全的放松身体,自然的打开。
  我們全身的关节只是一個一個的放在该放到地方罢了,一点也不要用力。這点跟我們平時用力就是相反的了,所以,就這点,很多人就转不过思路來。一定要放掉自己的习惯,不要用力。
  不要有丝毫的拘滞之力,没有一丝的杂念。先想象一下动作后用心带领自然的起势,用腰脊带著肢体而动。這個時候身心要静。
  刚开始学习太极拳的時候一定不要著急去学习太极拳的招式动作,一定在学习之前了解太极拳。
  要进入太极拳的状态,這点我要求比较多,至于动作是很好解决的。但一点动作没有也不行的。
  如果按太极拳的要求去做,不断的强化加深对的時候,有的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态就自然而然的會出现,比如身体的酸,麻,胀,重,轻,分离等等的现象。
  要达到這样的状态首先要做到就是必须要安静下來。下面,我用起势的例子來引导入门的步骤。
  不要有压力感,心情保持愉悦的状态,顶头悬,腰以上的脊柱要往天上垂直的拉,腰以下的脊柱要垂直的往地下拉,這样形成一個对称的状态摆好,开始摆不好就用力拉也可以,适度的气力,不要强行的拉就可以了,以达到让脊柱中空,為以后能随意动而打下基础。保持头顶不要乱动,感觉始终顶著一個东西一样。
  腰部以下的脊柱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调整,這里我就多强调一下,就是翻胯,尽量让脊柱上下成一条直线,做到尽力垂直地面。
  脊柱拉直后,肩膀用力往下沉,锁骨往两边拉。這個是抽经拔骨,有句话叫经不抽不顺,骨不拔不正。
  初学者,要先把身体调整好。开始可能很不习惯,甚至會有疼痛感,只要不伤就可以的。這样,脊柱就垂直的往上拉,肩膀就往下沉,形成了脊柱和肩膀对拉的一种状态。
  像挑担子一样的感觉。手一点力都不要加进去。這個時候,脊柱往上有個力量悬著,脊柱就有了空间。腿上承受身体的重量就要减轻很多,膝关节及以下的骨头稳稳地放著,让膝关节以上的骨头轻轻的放在膝关节上,有往上拉的意思,但不能真正的用力拉,只是有這個意思就可以了。這样膝关节就放松了。
  就像膝关节和膝关节以上的骨头是分开的,上面的骨头只是轻放在膝关节上而已。
  想象自己的脚底踩在草坪的草尖上,轻轻的,而草尖并没有压弯,很自然的承受著全部身体。身体就像一個气球似的被放在草坪上。
  而全部身体像個气球一样也充满的气。而气势则要沉下,不要乱动。此時是出势之先做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后,想著腰带动手臂往上起势,开始肯定没有感觉的,但要這样做,久之就會有感觉。
  此時,如果你真的松静下來了的,手臂就會有沉重感,手有麻胀等感觉出现。手臂上起時,意分两边走,一個是往上和往下,想象手很重的往上,而腿脚的意往地下走。
  這样,身体才會像弓箭一样的拉开,這個劲不要用明劲,要用意引导,用脊柱的的劲。不要过,有這個意思就可以了。這個意就是心念,我們的身体是受大脑控制的。你怎么指挥他就怎么做。
阅读(1255)
导读:在立夏左右,有很多常见病容易发作,如:肝炎、肝硬化、尿路感染、闭...
导语:立夏后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下...
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您当前所在位置: >
>初学者怎样练好太极拳?
初学者怎样练好太极拳?
来源:精品学习网 15:51
太极拳是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中华武术之一,深受人们喜爱,初学者在学习太极拳时,应该如何掌握太极拳呢?本文就给大家分享了关于初学者练好太极拳的方法。(1)要从简单的套路学起。比如24式简化太极拳就很好。它动作不多,时间短(4~5分钟),式子较全面。当时名家编这个套路时,还考虑到它的动作符合人的运动生理,既能得到锻练又不易造成运动伤害。然后再学些稍复杂一点的套路。再就是练过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于练器械,有了扎实的功底,再去练刀剑枪棍就会简单一些,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2)要方法正确。买一些教学碟和书看看。找个自己觉得练得不错的老师学练会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师练,注意手、足、身的运动状态、轨迹及起始位置。最重要还得多练。练拳,练拳,多练才能出拳。俗话说:“拳不离手”,就是这个道理。以前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叫人们耐心练习,所以武术又叫“功夫”。不过现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练就了。现在的师傅开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抢自己的饭碗。再说还有那么多书。买张光碟,想看几遍看几遍,很方便。学拳时要学习一些基本功。如压腿,踢腿,蹲马步等拉韧带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松”。(3)学拳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自我保护。练前做好功前准备,练后注意做一下整理放松活动,压踢腿时不要过猛,以免拉伤韧带。练拳过程中注意膝关节弯曲方向尽量和脚尖方向一致,并且注意膝盖前弯不要超过脚尖。还有大家在做其他体育运动时的一些保护措施都可以借鉴。总之,要搞清楚我们练拳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不是让自己再受到伤病的缠绕。(4)还得有恒心。有不少人练到半路放弃了,也不是不想练了,就是半路想偷个懒。可是放下时间长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来。坚持练习,有空多练,没时间抽点小空琢磨一两个动作也可以。(5)学拳的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学一些太极理论。明白了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识,动作才会正确好看,并且越练兴趣越大。杨式太极拳谪传大师杨澄甫的“太极十要”是为多数习练太极拳者熟悉的。既易记又比全面,其中讲述了太极学习中必须掌握和熟悉的要领,包括必懂的立身中正、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等要点。本文是由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分享的初学者练好太极拳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太极的学习内容,请点击查看相关推荐:
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相关阅读
高校查询分数线
考生所在地
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江西香港澳门台湾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地区批次线查询
考生所在地
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江西香港澳门台湾
科目理科文科综合其他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院校所在地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江西香港澳门台湾
其它中央部委
类型工科农业师范民族
层次本科高职(专科)
高考志愿③部曲
大家都在关注
精彩热文排行学太极拳,怎么入手
  从“松”、“正”入手。
  所谓“正”,有两层含义。一是将套路、姿势练正确(这是起码的要求),二是身法要“正”(这点尤其重要)。
  所谓“松”,是指以最少的体能内耗去完成身体的合理运动。由松产生的柔劲是一种建立在“正”的基础上的“松沉拔长劲”,它内含一种“绵里藏针”的技术。所以,“松”不是那种无身法、无领劲的“松懈、软塌”。
  对于初学者,为什么要从“正”、“松”二字入手呢?
  首先,对初学者来说,“正”是最关键的。没有了“正”,就会有较多的肌肉组织参与到维持自身身体平衡的事情中来,所以就不可能“松”;没有“松”,就不能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就不可能产生八劲之主的掤劲;没有了“正”,就无法“通(即气血畅通)”,就不可能使人体所产生的气势达于圆满。
  从太极图上来看,太极拳是一个在圆体中运化的武术运动。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长兴,人称“牌位大王”,其生活起居,处处身端形正。另外,陈、杨、吴、武、孙等各家太极拳也都将身正体松作为拳架的首要要领。由此,我们可以掂量出“正”、“松”二字所占的份量。
  其次,在太极十三势(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中,中定是对身法的要求。中定是运作好太极拳的基地,正如航空母舰是战斗部队的基地一样。而“正”、“松”又是中定的基础。
  那么,如何做到“正”呢?
  这方面,前人著述颇多,而且给出了非常详细、具体的要求。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把握住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就不至于出大错。
  第一、要“正”,最关键的是躯干部位。陈氏太极拳对躯干部分的要求是:含胸塌腰,尾闾中正,腰脊自命门处分界,构成上下相拉之处。对初学者来说,首先腰要竖直。我们所说的“腰要竖直”,即指腰干竖直,这仅是一个通俗的说法而已。其实,正常人的腰脊是呈自然的“S”形曲线的,是不可能笔直的。
  而太极拳中所说的“直腰”,是指尾骨竖直,使腰更好地起到“轴”的作用,并能通过塌腰达到上下贯穿。这样,在头正的情况下,头顶百会穴和档中会阴穴构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这就达到了直腰的目的。你无妨先按下面的方法去感觉一下:无极式站立,在身正腰直的前提下,由上到下逐节放松,将重心落于两脚构成的稳定面内,细长、均匀地呼吸。很快,你就会有神舒、体泰的感觉。这时,缓缓地转动身体,去仔细感觉腰轴的存在。我讲着总结为“下面一个面(脚下要稳),上面一条线(腰干要直),腰间走螺旋(身体松活)”。
  第二、膝盖一般不能超出脚尖。若过脚尖。身体就会前倾。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必然形成橛屁股的毛病。从而导致横气填胸、脚下无根。
  第三、上肢的运动要贴近身子,“两臂象挂在两肩上一样”。以腰为轴,带动肢体运动。否则,上肢前伸,容易引起身体前倾,同样会横气填胸。动作运动时,应遵循“气如车轴,腰如车轴”的拳理。腰是主动的,肢体是从动的。
  腰劲传到上肢就形成“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腰劲传到下肢就形成了腾挪进退之势。关于太极拳腰间的变化,各个太极拳家无不谈及,其深度已超出了初学的范围。初学者不宜过分追究,而只要直腰、转腰、骨节对正即可。
  第四、动作转化过程中,脚底不要喝风漏气,两脚平实踏地。(拳势中要求的虚脚、转脚除外)。
  第五、检查自己的每招每势,是否均有八面支撑的意思。这里要求的是八面支撑,不是八面硬顶、八面硬撑。因为硬顶、硬撑是不可能放松的。八面支撑应是在“正”、“松”前提下产生的“腹内送静气腾然”,是“一身备五弓”的必然结果。当然,初学者是不可能理解这么深的。但起码要达到在身体的各个方向上,有着最好的稳定性、平衡性。不致于在松驰的情况下,自己的体重使自己栽倒。
  以上所谈的
“正”,其目的都是为了“通”,即气血通畅。是为了让练拳者感到通泰舒畅,以逐渐达到气势圆满。气血通畅是太极拳健身养气、增加内功的必要条件。
  讲过了如何做到“正”之后,再谈谈如何做到“松”。
  “松”是内家拳特有的名词。前面已述,“松”是以最少的体能内耗来完成身体的合理运动。由它造就的是一种柔韧劲,之后才可渐入一种“绵里藏针”的高级境界。正是因为这个“绵里藏针”不易被人理解,所以许多人练拳时要么偏于硬,要么偏于软。如何掌握这个分寸,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事实上,许多青壮年初学者片面的认为“硬”有利于实战,所以,下意识地用僵劲。其实,这恰恰走入误区!太极拳是一种由松柔入手而逐渐达到刚柔相济的拳术。松又是柔的基础,松是指外形,正如人们常说的体松;柔是指内涵,是指一种柔韧的内劲。拳论上讲:“运劲如百炼成钢”非常形象具体地描述了练就太极功法的过程。
  炼钢的过程大家都知道,是先将生铁熔化成铁水后,去除多余的碳及其它杂质后,凝结而成钢。铁与钢的差异就在于含杂量的不同,而钢的坚韧性要比铁大得多。
  这个比喻形象地诠释了通过练太极拳而达到刚柔相济的过程:先使自己身体极度放松,达到极柔软(相当于化铁的水),去除拙力及不必要的、产生体能内耗的动作(相当于去除铁中的碳及其它杂质),然后才能形成刚柔相济(最后生成的钢在柔韧度上比生铁好得多),这就是“极柔软,然后才极坚刚”。需要说明的是,在“极柔软”中,一定要有一个“正”字,同时要有一个“领”字。
  对于初学者,要学“松”,首先可以将自己的躯体想象成一条线上串起的肉串,这条线一端过头顶百会穴,另一端在裆底会阴穴。而“胳膊就像挂在肩膀上一样”,只要指尖稍稍领劲,仅用来控制好运动路线及配合好顺逆缠丝即可。不要苛求其余的事情。做到手随腰转,久之,内气自生。有气感后,仍要放松行功,千万不可有丝毫僵力,慢慢存养更多的内气,以使周身协调。
  另外,初学者还经常存有这样的疑虑:练太极拳是否架式越低越好?我觉得应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架子低易于增加下肢力量,扩大胯部活动范围,并在实战时,能稳定下盘,暴露给敌人的打击面较小。但是,人的关节活动范围有限,架子太低就会别住关节,失去灵活性。再者,架式低时也决不能违背“正”、“松”的原则。若脱离“正”、“松”二字,就不可能达到养气健身及小力胜大力的目的,也就不可能练好太极拳。
“正”、“松”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也是练好太极拳的筑基法门。
03-2903-2903-2903-2903-2903-2903-2903-2903-2903-29
Copyright (C) TIANJ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打太极拳视频 自学太极拳教程_美体视频在线观看 - 糖豆网
打太极拳视频 自学太极拳教程
大家都在看
已经有次观看
分享给站外好友
播放器地址
上传于1年前
打太极拳视频 自学太极拳教程 观看视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自学教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