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象形文字对照表海拔大约为多少的表以什么景观为主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同时请务必提供文档名称和文档地址,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尔雅通识课景观地学基础答案
下载积分:1588
内容提示:尔雅通识课景观地学基础答案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3487|
上传日期: 13:01:0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88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尔雅通识课景观地学基础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尼罗河水滋润着两岸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地.形成了浩瀚沙漠中的一条“绿色长廊 .尼罗河是哺育埃及人民的“生命之河 .  (1)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气候普遍炎热. 横穿非洲中部.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是 .(2)埃及大部分位于非洲的 部.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其地表景观主要表现为 .(3)描述埃及地形地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材料:尼罗河水滋润着两岸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地,形成了浩瀚沙漠中的一条“绿色长廊”,尼罗河是哺育埃及人民的“生命之河”。  (1)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气候普遍炎热。 (纬线)横穿非洲中部,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是 。(2)埃及大部分位于非洲的 部,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其地表景观主要表现为 。(3)描述埃及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或地势倾斜方向四个方面进行描述)。①
; ② ;③
。(4)简述埃及农作物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原因。①农作物分布特点: ; ②主要原因: 。 
(1)热 赤道(0°) 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2)东北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3)①平均海拔较低;②地形起伏较小;③地形以平原为主;④地势南高北低(4)①特点: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带②主要原因:水源充足,土壤(土地)肥沃【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地区,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又被称为“热带大陆”,该洲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2)从图中看出,埃及濒临红海和地中海,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其大部分位于中纬度;位于非洲东北部,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多为热带荒漠景观。(3)较全面的分析一个大洲或地区地形特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平均海拔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④主要地形分布。(4)埃及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700米之间,90%以上的土地为沙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南北纵贯的尼罗河,在埃及境内长1530千米,这条磅礴巨川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几乎是惟一的地表水源,尼罗河水滋润着两岸和三角洲的土地,养育了埃及96%的人口,河谷和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最重要的农业区,埃及人民盛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母亲河”,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尼罗河中阿斯旺水坝的修建,为埃及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调节洪涝、发电,但同时让尼罗河下游失去了天然肥料,并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海水的侵蚀。考点:该题考查非洲和埃及的概况。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龙东地区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明准备暑假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他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水运 B.航空C.公路 D.铁路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台湾省的经济特点是A. 农业为主 B. 博彩业为主C. 重工业为主 D.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区域主要的自然资源是A.煤 B.铁 C.石油 D.淡水2.影响乙区域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是A.热量不足 B. 水源不足 C.低温冷害 D. 旱涝灾害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鄂州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省区濒临东海 B.②省区北回归线穿过C.③省区简称陕,省会太原 D.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④省区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B.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短小C.工业体系完备,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低D.甲市是最大城市,最大海港和工业中心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漳州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主要分布在A.东南丘陵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厦门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厦门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区与乙地区的地理界线大致是A.秦岭——淮河 B.南岭——长江 C.秦岭——黄河 D.南岭——珠江2.乙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主要发展A.渔业 B.旱作农业
C.畜牧业 D.水田农业 3.丙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植被茂密 B.夏季低温 C.干旱少雨 D.河网密布4.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畜种是A.温州水牛 B.三河马
C.哈萨克羊 D.牦牛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2)在图上用铅笔描绘出A和B之间的大致界线.它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即秦岭-淮河一线.这一线是我国1月份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区域所在的干湿区主要为湿润地区.(3)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差异.A.区域农业以旱作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东部濒临我国的内海-渤海.B.区域的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粮食作物)产区.人口总数在四个区域中居第一位.C.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区域.本区域历史上内外交通十分困难,2005年10月,青藏铁路的全线铺通,对本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D.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农业以牧业(种植业、牧业、林业)为主.从东到西,D区域的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由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解: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A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2)A和B之间的分界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即秦岭-淮河一线.这一线是我国1月份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区域所在的干湿区主要为湿润地区.(3)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差异.A.区域农业以旱作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东部濒临我国的内海-渤海.B.区域的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产区.人口总数在四个区域中居第一位.C.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区域.本区域历史上内外交通十分困难,2005年10月,青藏铁路的全线铺通,对本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D.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农业以牧业为主.从东到西,D区域的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由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2);秦岭-淮河;0;800; 湿润;(3)小麦; &渤; 水稻;一;高; 低; 青藏; &干旱; &牧业; 由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学生在掌握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时要准确区分地理因素的关系.当前位置: >>
《中国世界遗产景观赏析》学生教材
《 中国“世界遗产”景观赏析 》第一章 “世界遗产”基本知识第一节 “世界遗产公约”和遗产组织 一、《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和世界遗产组织成立,源于保护古埃及人类文化遗址(阿布辛贝勒神庙) 的一次国际救援行动――“阿布辛贝勒运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此认识到:保护人类 稀缺、珍贵的人文或自然资源刻不容缓,
必须签署一 个国际公约,并建立一个专门管理机构。 1972 年 11 月 1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7 次全体会议在总部巴黎召开。76 个与会国正式 通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形成全球保护物质性世界遗产体 系。迄今为止,《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已达 187 个,是全球范围内保护世界环境与遗产方面最重 要的国际公约,影响极其深远。 2003 年 11 月“教科文组织”第 32 届大会正式通过《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形成全 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截止到 2012 年 12 月全球已有 146 个国家成为该公约缔约国。 二、世界遗产组织 197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它的常设秘书机 构为“世界遗产中心”,由公选产生的 21 国代表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有 3 项: 1、审议各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申请。 2、管理世界遗产基金。 3、监测各国“世界遗产”项目保护和管理状况。 三、首批“世界遗产”和“濒危遗产”名录设立 1978 年世遗中心公布第一批《世界遗产名录》,包括欧洲、美洲、非洲共计 12 项世界遗产。 1979 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设立《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旨在提醒各国对“世界遗产”善 加保护,并决定每年公布一次濒危遗产名单。 2013 年 6 月最新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各国“濒危遗产”总数达 44 个,涉及欧亚非拉美 39 个国家。凡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受到“禁告”不切实改善者,可取消“世界遗产”称号。迄 今为止,全球遭到除名“世界遗产”共有 4 项 ,分属于阿曼、德国、厄瓜多尔、印度。 第二节 一、“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 全人类公认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稀缺性、杰出性、多样性、不可 “世界遗产”系列概念[键入文字] 替代性。 “世界遗产”有两大类:“物质性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初名“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二、“物质性遗产”及分类 “物质性遗产”是指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且以物质存在形式保留下来的各类文物古迹 及自然景观。它有 4 种类型:①文化遗产;②自然遗产;③文化自然双遗产;④文化景观。 1、“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科学、历史学、美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 筑群和遗址地带。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文物、建筑群和各类遗址。 2、“自然遗产”:是指大自然中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学生物学形态、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及 具有科学、美学和保护价值的地区。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地生结构自然面貌、濒危物种生态区和自 然美地带。 3、“文化自然双遗产”:是专指独特地融合文化与自然因素,并完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 性物质遗存。 4、“文化景观”:是指“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主要涵盖⑴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园 林、宗教或纪念性建筑);⑵有机进化景观(化石或残遗物);⑶关联性文化景观(突出自然因素 中浓厚的宗教、艺术或文化氛围)。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遗产”)是指各国(地)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 关的具有杰出价值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 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庙会、歌圩、传统节日庆典等)。 四、“世界遗产”标识[键入文字] 第三节 一、“世界遗产”评定标准“世界遗产”评定及全球发展概况《世界遗产公约》强调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稀缺性和完整性。因此,“世界遗产” 的评选标准既严格又明确,宁缺勿滥。 (一)“文化遗产”入选标准:入选标准有 6 条,至少符合其一。 (二)“自然遗产”入选标准:入选标准有 4 条,至少符合其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标准:入选标准有 4 条,且须同时具备。 二、“世界遗产”(物质性)申报程序 参与申报“世界遗产”,有关国家必须是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缔约国”,并完全履行自己承诺 的《公约》义务。无论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它们的申报和评定程序分三个步骤: (一)提交英文版申报文件; (二)外派专家实地考察,写出分等级“评估报告”; (三)处理申报材料,评议投票,列入名录。 “世界遗产中心”评审组有 2 个专家顾问机构: 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总部巴黎)负责审查文化遗产项目; ②“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总部日内瓦)负责审查自然遗产项目。 每年年会期间,对各国遗产提名地的评议、投票只有 4 种结果:予以登录;补充再议;重评再议; 不予登录。 三、“世界遗产”全球发展概况 (一)全球“世界遗产”发展基本特点 “世界遗产”在全球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地区、类别、保护能力不平衡。 1、遗产地区分布不平衡: 遗产地高度集中于欧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稀少。不仅两极圈内没有遗产地,而且尚有 30 个缔 约国没有一项遗产入围名录。 2、遗产类别数量不平衡: 欧亚洲文化遗产比例高;非洲美洲大洋洲自然遗产比例高。 3、遗产地保护能力不平衡: 欧美澳洲发达国家保护能力较强,亚非洲及拉美贫穷国家则较弱。 2013 年“濒危遗产”名单中有 39 国入围,其中非洲 16 个(刚果 5 项遗产全部列入),亚洲 14 个(叙利亚 6 项遗产全部列入),美洲 7 个,欧洲 2 个(格鲁吉亚/英国)。 (二)“世界遗产”在全球各国发展及分布概况 截止 2013 年 6 月柬埔寨金边第 37 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球各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物质 性遗产项目总数达 981 个,分布在全球 157 个国家。全球 187 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981 处物质性“世界遗产”景观中,“文化遗产”景观 759 处(含“文化景观”37 处);“自 然遗产”景观 193 处;“文化自然双遗产”景观 29 处。[键入文字] “世界遗产”在全球各大洲发展及分布概况 (资料截止 2013 年 6 月) 洲 欧 亚 美 非 洲 洲 洲 洲 别 遗产总数 406 255 163 128 29 981 759 文化遗产 357 206 105 84 7 / 77.4% 193 自然遗产 42 42 54 39 16 / 19.7% 双重遗产 7 7 4 5 6 29 / 3.0% 各洲全球占比 41.4% 26.0% 16.6% 13.0 % 3.0% 100 %大洋洲 统 计全球各国拥有世界遗产项数及排名 (资料截止 2013 年 6 月) 洲 别 国 名 总项数 48 45 44 38 38 32 30 28 25 21 19 19 17 17 17 15 15 15 14 12 2 2 2 1 1 3 2 3 2 3 与他国共有项数 全球排名 1 2 3 4 4 6 7 8 9 10 11 11 13 13 13 16 16 16 19 20欧洲 亚洲 欧洲 欧洲 欧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美洲 欧洲 亚洲 美洲 欧洲 亚洲 欧洲 欧洲 欧洲意大利 中 国西班牙 德 法 国 国墨西哥 印 英 度 国俄罗斯 美 国澳大利亚 巴 希 日 西 腊 本加拿大 葡萄牙 伊 瑞 波 捷 朗 典 兰 克(三)“世界遗产”申报及其趋势 1、“凯恩斯决议” 2000 年 7 月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召开第 24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年会,有代表提出议案:为体现 各国申报遗产的“平衡性”,试行“三一”原则: 一国一年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数量限为 1 项。同时要[键入文字] 求遗产总数 20 项以上国家少报或暂时停报,试行 4 年。 2004 年 7 月苏州第 28 届世遗委员会年会,对试行期满的“凯恩斯决议”内容作出修改:“一 国一年 2 项”,其中一项必须为“自然遗产”,且每年受理各国申报遗产项目总数限于 35 项以内。 总之“凯恩斯决议”对各国申报世界遗产仍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对遗产大国负面影响更明显。 2、未来遗产申报趋势 ⑴总体上追求“地区平衡”。 ⑵项目入选难易有别。自然易,文化难。 ⑶“合纵连横”申报模式出现。跨地、跨国 (洲)联合申报项目增多。 本章复习思考题 1、试述“世界遗产”的特定内涵。 2、试述“世界遗产”具体类别的划分及特征。[键入文字] 第二章第一节 一、中国“世界遗产”概述中国“世界遗产”景观概况中国“世界遗产”概述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延续五千年,人文遗存丰富。同时地形地貌奇特,山川秀美多姿,生物多 样突出。因此,世界遗产组织一直关注中国这样一个遗产潜在大国,希望中国能尽早加入《世界遗 产公约》。 1985 年在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著名专家侯仁之联合罗哲文、阳含熙、郑孝燮提出了 663 号议案,建议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促进中国文化和自然遗存的永续性保护与利用。同年 11 月中国政府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正式成为该组织第 89 个成员国。 1987 年中国第一批 6 项“世界遗产”项目成功申报。此后,中国每年都有自然或人文遗产项目 申报,逐步后来居上,成为世界遗产大国。 截止 2013 年 6 月第 37 届“世界遗产大会”, 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的物质遗产项目达到 981 处。 继意大利(48)之后,中国以 45 处世界遗产景观名列全球第 2 名,雄居亚洲第一。 2001 一 2013 年中国有 30 项“非物遗产”陆续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 时有 6 项列入《急需保护非物遗产名录》。由此,中国共计拥有 36 项,成为全球“非物遗产”第一 大国。 迄今为止,中国是全球同时拥有 5 种世界遗产类型国家之一,计有“文化遗产”27 处;“文 化景观遗产”4 处;“自然遗产”10 处;“文化自然双遗产”4 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6 项。 二、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特色 (一)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特色 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特色集中体现在 5 个方面: (1)景观类别齐全:同时拥有 5 种遗产类别的国家之一; (2)文化特色浓郁:77.8%(35/45 个)遗产项目有“文化”因素; (3)自然遗存独特:拥有“自然遗产”所有类型,自然因素“价值突出”; (4)双重遗产最多:并列全球第一,跟澳大利亚同为 4 项。 (5)景观品质优异:“达标”项数多,含金量高。其中泰山、莫高窟、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 斯特、三清山是最突出代表。 (二)中国“世界遗产”景观概况 现将 45 项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的名称、类别、达标数量、地域、价值评价和入选时间等具 体情况,用表解方式示意如下: 中国“世界遗产”景观概况(表解 1)遗产名称 类别 达标 地域 遗产价值评价 批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殷 墟 元上都遗址[键入文字]文化 文化 文化2 4京 豫 蒙京从猿到人重大考古见证 最早古都遗址甲骨文之乡 元朝开创之基,东方梦幻花园12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明清皇家陵寝(6) 长 城 都江堰青城山 明清皇宫(2) 天 坛 孔庙孔府孔林 承德避暑山庄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4 5 5 2 2 3 3 2陕苏鄂京冀 北方 8川 京辽 京 鲁 冀第一帝陵、考古第八奇迹 明清皇家墓葬规制见证 军事工程 民族精神象征 无坝引水工程 道教圣山 宫殿建筑典范 文明见证 明清皇家祭天祈地建筑群 祭孔宗庙 儒教圣地 塞外京都 皇家园林87 98 中国“世界遗产”景观概况(表解 2)遗产名称 类别 达标 地域 遗产价值评价 批准颐和园 苏州古典园林(9) 莫高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武当山古建筑群 布达拉宫大昭寺 开平雕楼与村落 福建土楼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3 5 6 3 3 3 3 3 3 3京 苏 甘 晋 豫 渝 鄂 藏 粤 闽皇家风景园林杰作 夏宫 私园典范 建筑艺术瑰宝 丝路佛教文化艺术第一窟 北魏皇室佛窟造型艺术 魏唐皇室佛窟民族化建筑 三教合一石刻艺术典范 治世玄岳 皇家道教建筑 藏教圣地 地堡宫殿寺庙 中西式塔楼乡村建筑艺术 客家民居 夯土建筑典范87 99 07 2008中国“世界遗产”景观概况(表解 3)遗产名称 类别 达标 地域 遗产价值评价 批准登封天地之中古迹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澳门历史城区(20) 高句丽王城王陵 皖南古村落(2) 庐 山 五台山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泰 山 黄 山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化 文景 文景 文景 文景 文自 文自3 2 4 5 3 4 4 3 2 7 3豫 晋 滇 澳 吉辽 皖 赣 晋 浙 滇 鲁 皖祭祀科技教育宗教建筑群 明清古县城范本金融之都 高原水乡古镇 东巴文明 中葡文化建筑交融街区 少数民族城堡墓葬建筑群 明清徽派村落建筑原型 风景文教宗教政治名山 文殊道场,地质经典 东方文化名湖 哈尼族传统农耕文明奇观 帝王封禅圣山 五岳独尊 第一奇山 自然山水画本97 00 11 90中国“世界遗产”景观概况(表解 4)遗产名称 类别 达标 地域 遗产价值评价 批准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九寨沟 黄 龙 武陵源[键入文字]文自 文自 自然 自然 自然3 4 1 1 1川 闽 川 川 湘佛教普贤道场 天下巨佛 丹山碧水之地 道南理窟 天下胜水之冠 童话世界 中国池景之王 人间瑶池 立体山水 柱峰地貌奇观92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三清山 中国丹霞 大熊猫栖息地 三江并流 澄江化石遗址 中国新疆天山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4 4 1 4滇渝贵赣南方 6 省川 滇 滇 新喀斯特地貌造型博物馆 花冈秀峰,道家福地 赤壁丹崖,地质地貌奇观 中国独有古生物“活化石” 高原地貌生物博物馆 寒武纪海洋古生物化石群 全球温带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10 12 2013第二节 一、中国“世遗”景观品质优异中国“世界遗产景观”品质概述依照达标项数愈多,遗产品质愈高这一标准来衡量,中国“世界遗产”品质优异,含金量很高, 达到世界遗产“标准”项数较多。 1.双遗产:泰山达到 7/10 项“双遗产”标准(自然 1,文化 6 ),占全世界 1/2。另有澳大利亚“塔 斯马尼亚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自然 4,文化 3) 。 2.文化遗产:莫高窟达到 6/6 项“文化遗产”标准,占全世界 1/3。另有意大利“威尼斯及泻 湖”和中国“泰山”(双遗产) 。 3.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南方喀斯特、三清山均达到 4/4 项“自然遗产”标准,占全世界 3/18。 此外大洋洲有 5 项;美洲有 7 项;欧洲、亚洲、非洲各有1项。 二、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的不足 (1)“现代遗产”申报缺项。 (2)欠缺真正意义的“文化景观”遗产。 (3)缺乏“国家公园”规模价值的自然遗产。 (4)遗产地全国分布不平衡(东中部多,西部相对少)。 第三节 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类型和地域分布一、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类型 中国 45 处“世界遗产”景观,可分为 14 种具体类型:遗址陵墓、古代工程、坛庙宫殿、古典 园林、宗教龛窟、宗教山岳、历史建筑、古城古村;文化景观;名山秀岳、绝美地带、独特地貌、 演化例证、濒危物种。 1、遗址陵墓(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殷墟、元上都遗址;秦始皇陵、明清皇家陵寝(7 处) 2、古代工程(1.5): 长城(8 省)、都江堰* 3、宫殿坛庙(3): 4、古典园林(3): 5、宗教龛窟(4): 明清皇宫(2 处);天坛、孔庙孔府孔林 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苏州古典园林(9 处) 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6、宗教山岳(1.5): 青城山*、武当山 7、历史建筑(4): 布达拉宫、开平雕楼村落、福建土楼、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键入文字] 8、古城古村(5):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澳门历史城区、高句丽王城王陵(2 处); 皖南古村落9、文化景观(4): 10、名山秀岳(4): 11、绝美地带(2): 12、独特地貌(4): 13、濒危物种(1): 14、演化例证(3):庐山、五台山、西湖、红河哈尼梯田 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九寨沟、黄龙 武陵源、中国南方喀斯特(3 处)、三清山、中国丹霞(6 处) 大熊猫及栖息地 三江并流、澄江化石遗址、新疆天山二、中国“世界遗产”景观地域分布 中国拥有“世界遗产”的特区、直辖市、省区和自治区已达 26 个。目前暂缺“世界遗产”的省 区有 8 个:黑龙江、青海、宁夏、上海、广西、海南、香港、台湾。 涉及跨市省区的遗产地有 7 处:长城、明清皇家陵寝、明清皇宫、高句丽王城王陵、中国南方 喀斯特、中国丹霞、元上都遗址。第四节中国“世界遗产”申报准备一、设立自然遗产和双遗产《国家预备名录》 2006 年 7 月国家公布第一批《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共列出 17 处自然 遗产和 13 处文化自然双遗产候选地。具体名单如下: A.国家自然遗产(17 处) 1、五大连池(黑)、 5、武功山(赣) 9、金佛山(渝) 2、喀纳斯(新) 6、云台山(豫) 10、贡嘎山(川) 3、海坛(闽) 7、莨山(湘) 4、三清山(赣) 8、天坑地缝(渝)11、若尔盖湿地(川) 12、织金洞(贵) 15、青海湖(青) 17、长白山垂直植被及火山地貌景观(黑)13、马岭河峡谷(贵)14、平塘(贵) 16、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滇) B.国家文化自然双遗产(13 处) 1、五台山(晋) 2、九华山(徽)3、清源山(赣) 4、龙虎山(赣) 7、衡山(湘) 8、紫鹊界―梅山龙宫(湘)5、高岭―瑶里(赣) 6、嵩山(豫) 9、华山(陕)10、麦积山(甘) 11、贺兰山―西夏王陵(宁) 13、大理苍山与南诏历史文化遗存(滇)12、黄果树及屯堡文化(贵) 二、近年“申遗”成功项目和预申名单 (一)2011 年申报有 2 项:1.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功); 2.自然遗产:黑龙江五大连池风景区 (放弃) (二)2012 年申报有 2 项: 1.文化遗产:元大都遗址(北京河北内蒙)(成功);[键入文字] 2.自然遗产:澄江动物化石群(云南昆明)(成功) (三)2013 年申报有 2 项: 1.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云南)(成功); 2.自然遗产:中国新疆天山(新疆)(成功) (四)2014 年申报有 2 项: 1.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中国段; 2.自然遗产: (五)【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组; 2. 明清城墙组合(兴城、南京、荆州、西安); 3. 藏羌碉楼与村寨; 4. 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 本章复习思考题 1、试述中国“世界遗产”景观诞生过程与成果。 2、试述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类型数量与地域分布。 3、试述中国“世界遗产”景观基本特色与品质评价。[键入文字] 第三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景观第一节 文化遗产概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民族众多,地域差异大, 人文遗存丰富多彩。 中国物质性“文化遗产”有 31 项之多(含 4 项“文化景观”),约占遗产总数 68.9%,是数量 最多的世界遗产类别,计有 9 个具体类型:遗址陵墓(5)、古代工程(1.5)、宫殿坛庙(3)、古 典园林(3)、宗教龛窟(4)、宗教山岳(1.5)、历史建筑(4)、古城古村(5)、文化景观(4)。第二节遗址陵墓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从猿到人考古见证,远古华夏猿人之家一、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概况 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 1929 年 12 月裴文中在龙骨山北坡洞穴发现第一具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距今 69 万年前,命名 为“北京人”。1935-36 年,裴文中学生贾兰坡在龙骨山再发现 3 具“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迄今为止, 周口店遗址考古发掘共计出土“北京人”化石:5 具头盖骨和 12 件残破面骨(分 属 40 多个男女个体)、157 颗牙齿和若干下颌骨、肢骨、体骨。同时发现用火遗迹和丰富的石器、 骨器、角器等。 近代科学界给“人”下的定义:是一种能制造工具的高级动物。考古研究表明:“北京猿人” 属于“晚期猿人”(直立人),生活在距今 70-20 万年前,是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一个代 表性种属,能制造“打制石器”和使用保留火种,具有蒙古人种的明显特征(面部低而扁平,鼻宽, 门齿呈铲形)。 1933 年裴文中在龙骨山山顶洞穴发现 3 具猿人头盖骨化石, 距今 2 万年前, 命名为 “山顶洞人” , 属于“晚期智人”(现代人)代表。 1941 年 12 月“北京猿人”化石标本计划转移美国,在秦皇岛等待装船之际,突遭日军袭击, 并从被俘美国军医弗利和戴维斯手中神秘消失,迄今下落不明,成为 20 世纪考古学史上的千古恨事 和难解之谜。 二、周口店遗址主要景观 1. 龙骨山“猿人洞”遗址和“山顶洞”遗址; 2.“古人类博物馆”(1953 年设立)。 三、周口店遗址景观价值 “北京猿人”遗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遗产项目。 从古人类学研究来看,“北京猿人”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地位。一是为“人类起源说”和达尔[键入文字] 文“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力实证。二是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从地质学研究来看,“北京猿人”生活时代属于“更新世”中期,“猿人洞”堆积层是华北平 原“中更新世”地质标准剖面,对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 而且也阐明了人类 进化的进程”。“在北京西南 42 千米处,遗址的科考工作仍然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 发现了中国猿人属北京人的遗迹,他们大约生活在中更新世时代,同时发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 物品。” 殷 墟甲骨文之乡,最早都城遗址一、殷墟遗址概况 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占地 36 平方公里,是中国奴隶社会后期商朝的都城z址,距今有 3300 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被甲骨文和考古发掘证实的最早古代都城z址。 周朝灭殷后,王都衰败,故称“殷墟”。 王懿荣是近代中国发现并研究殷商“甲骨文”的第一人。王国维通过识读殷商“甲骨文”,排 列出与司马迁《史记》相互印证的商王朝世系表。 二、殷墟遗址主要景观 1.殷都地下城垣遗址; 2.甲骨文:是商朝用于占卜吉凶,刻记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象形文字,是最早的中国文字。 3.司母戊大方鼎:高 1.33 米,重 875 千克,器形美观大气,纹饰精美,是中国最古老青铜器, 也是世界出土器型最大青铜器。 三、殷墟遗址景观价值 殷墟遗址的价值,一是为见证中国古代王都规划布局和建筑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二是“甲骨 文”大量出土,对研究中国古文字起源、演变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三是精美青铜器、玉器、陶器出 土,反映了殷商时期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青铜玉器制作工艺。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殷墟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 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等,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 真实性完整性强,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 元上都遗址元朝开疆扩土之基, 蒙汉文化融合之始一、元上都遗址概况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美丽的金莲川草原上。 1256 年在忽必烈授意下,汉臣幕僚刘秉忠主持都城规划设计,依据传统风水理论依山傍水选 址,开始在内蒙河北交界之地修筑都城。4 年后忽必烈在此登上蒙古汗位,1263 年下诏定为上都。[键入文字] 1264 年在燕京(北京)再建中都(大都),从而确立元朝两都巡幸制度。每年夏季元朝皇帝都要率 领大臣来此避暑办公。因此,元上都是蒙古族创建的蒙元王朝的第一个都城,也是元朝政治、经济、 文化、宗教及对外交往中心。 《马可? 波罗游记》和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所著《忽必烈汗》诗篇,成为推动西方贵族阶层开展大 航海活动,寻找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的原始动力。 二、元上都遗址主要景观 1.元上都较为完整地保存着都城遗址。都城周长 9 公里,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宫城是整 个建筑重中之重,是皇帝后妃居住之。 2.都城遗址保存着中轴线和棋盘街的城市布局,城墙、瓮城、城门及大型建筑基址保存完好。 其周围有元代御花园、祭祀区和墓群,地下埋藏许多珍贵文物。 三、元上都遗址景观价值 元上都遗址的价值,一是中国游牧民族古代都城罕见的实物例证,体现了都城当时的规模、格 局和草原都城特色;二是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心目中想往的东方“梦幻花园”(Xanadu)。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元上都根据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依山傍水而建。遗址现存有寺庙、宫殿、坟墓、游牧民族帐篷以 及包括铁幡竿渠在内的水利工程。” “1256 年元上都由蒙古统治者的汉人幕僚刘秉忠设计的, 这是一次特有的融合蒙古游牧民族文 化和汉族文化的尝试。忽必烈就是由此出发开创了元朝,统治中国百年之久,并把其疆域扩大到了 亚洲以外。曾在此进行的宗教辩论令藏传佛教得以在东北亚地区传播,并且成为这一地区很多地方 沿袭至今的文化与宗教传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封建中国第一帝陵,考古世界第八奇迹一、秦始皇陵概述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城东的骊山北麓,占地 56.2 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央集 权制统一国家的封建皇帝(秦)赢政的陵墓,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 秦陵规模宏大、结构奇特、陪葬丰富。墓葬区在南,寝殿建筑群在北,周围有兵马俑等若干个 陪葬坑。 秦始皇陵尚未发掘的主要原因:一是技术因素: ①出土文物无法解决色彩“保鲜”问题;②陵 丘地下水位浅,发掘存在地宫被水毁淹风险;③通过地宫顶部汞密封层尚无科学方法;④修建“地 宫”保护厅,房糯罂缍龋500 米以上)尚存在技术难度;二是人才因素:⑤发掘后文物保护、研 究急需成千上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担当,目前人才缺口巨大。 二、秦陵及兵马俑坑主要景观 1.秦始皇陵墓冢:墓冢夯土筑成,形状如覆斗(“方上”),陵丘封土高 76 米。冢内拱顶有 “天文星宿之象”,地面则呈“百川、五岳、九洲具地理之势”,棺椁置于台板,靠机械动力游移 于水银河流中。 2.秦兵马俑博物馆和青铜车马。[键入文字] 三、秦陵及兵马俑坑景观价值 秦始皇陵的价值,一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豪华无比的地下宫殿;二是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 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三是秦陵兵马俑坑堪称世界考古史上“第八大奇迹”。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设计建造的。 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 形态各异, 连同他们的战马、 战车和武器, 成为现实主义完美杰作, 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 明清皇家陵寝神奇风水宝地,两朝帝王陵园一、 明清皇家陵寝概述 陵墓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历代封建帝王及其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向百姓宣扬 “厚葬以明孝”、“事死如事生”观念。因此,帝王往往登极后就着手选址修墓,不惜耗费国家财 力物力人力,穷奢极欲,修建一组组巨大豪华的帝王陵寝建筑群,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的世界观和 权力观。 明清两朝是中国陵寝建筑史上的辉煌时期,其皇陵建筑布局有严格的规制:皇陵地面祭祀建筑 (物)沿中轴线布局,从南向北,依次为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更衣)―神道―大碑楼和神功 圣德碑―石像生―棱(隆)恩殿(行祭奠大礼)―石五供(祭贡品)―方城明楼(陵号)―宝顶(墓 冢封土)―地宫(置放棺椁)。 明朝陆续建造 3 个陵区: 明孝陵、 明显陵和明十三陵, 共计葬有 15 位皇帝, 但朱允 (建文帝) 、 朱祁钰“景泰陵”未列其中。 同样,清朝也陆续建造 3 个陵区:清东陵、清西陵和盛京三陵,共计葬有 12 位皇帝。 二、明清皇家陵寝主要景点 1.明孝陵:位于江苏南京钟山独龙阜,是朱元障和马皇后的合葬陵墓。现存遗迹有:“神道” 和石像生、“治隆唐宁”碑殿和“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 2. 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松林山,是明朝追谥“恭睿献皇帝”朱vz和章太后合葬墓,是中南 地区唯一明代陵墓,也是明代最大单体帝陵。其规划布局尊崇“风水”理论,建筑与环境巧妙结合, 著名建筑有“一陵两冢”、“龙形”神道、内外“明塘”等。 3.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占地 40 平方公里,朱棣“长陵”为主陵,“神道”7 千 米,葬有 13 位皇帝、23 位皇后和众多嫔妃、太子公主等。其中“长陵”(永乐)建筑最为雄伟; “永陵”(嘉靖)结构最为精美;“定陵”(万历)1958 年被发掘;“思陵”(崇祯)规模最小。 4.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昌瑞山,占地 2500 平方公里,布局规整集中,以孝陵(顺治)为中 心,建有康熙(景)、乾隆(裕)、咸丰(定)、同治(惠)共计 5 处帝陵、皇后陵(昭西、孝东、 慈禧、慈安)4 座和嫔妃陵园 5 处、公主园寝 1 处,埋葬帝后等 161 人。其裕陵、慈禧陵曾被盗墓。 5. 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永宁山,占地 100 平方公里,布局分散不整,以泰陵(雍正)为中心, 建有嘉庆(昌)、道光(慕)、光绪(崇)共计 4 处帝陵、皇后陵(泰东、昌西、慕东)3 处,葬 有帝后等 76 人。此外,该陵区还有清末皇帝溥仪(宣统)选中的“宣统吉地”,其帝陵因帝制被废 除未建成。1968 年溥仪死后仅在此留下一处普通墓冢。[键入文字] 6. 盛京三陵:福陵是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合葬墓,位于辽宁沈阳东。昭陵是皇太极和皇 后博尔济吉物氏合葬墓,位于辽宁沈阳北。永陵是努尔哈赤父辈肇兴景显 4 位先祖合葬墓,位于辽 宁新宾市。 三、明清陵寝景观价值 明孝陵的建筑规划与风格特点,奠定了明十三陵建造的基础与范本。 明显陵建筑手法独,“一陵两冢”、内外“明塘”、“龙形”神道成为明陵建筑孤例。 清东陵和西陵依照传统“风水”理论选址营建,集皇家陵墓、宫殿、园囿于一体,熔风水学、 建筑学、美学于一炉,是代表当时中国陵寝建筑艺术技术的完美典范,也是研究中国墓葬文化和明 清皇家墓葬规制的重要参考实物。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 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 500 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第三节 长 一、长城的概述 公元前 7 世纪春秋战国起,到 17 世纪清初康熙年间,中国历史上 20 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 续修筑长城,其中秦、汉、明三朝为修筑高峰。其修筑者既有汉族统治者(秦汉隋明),也有少数 民族统治者(北魏、北齐、北周、辽、金)。 对长城的历史与建筑长度,有一个通俗说法:“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 秦长城是历史上第一道横亘东西的长城。汉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2 万里)。明长城是历史 上体系最完善、规模最大的长城(长 7300 多公里)。当今保留的“万里长城”大部分是明朝修筑的, 东起辽东鸭绿江,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 6350 公里。 作为国家军事防御工程,长城有如下 4 个特点:(1)用险制塞(选择山川、险关、要隘而筑); (2)构筑完备(增设城墙、敌楼、烟墩、骑墙、垛口等设施);(3)布局严密(重要关隘均设关 城、城前筑数重城墙);(4)管理完善(设立“三关九镇”)。 “三关”即指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九镇”则指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 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统治者修筑长城最初目的,是为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及其生产生活区域分隔开来,保护自身 文明持续发展,但事实上却推动了两种生产方式和文明的交流融合,促进了各民族大融合。 长城在军事、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防御扰掠,以弱御强;开发屯田,发展边境经济;保 护商旅,畅通“丝绸之路”。 二、长城主要景观 北京八达岭居庸关长城(名);慕田岭长城(秀)。 东有山海关长城(名);西有嘉峪关长城(名)。 山西有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等。[键入文字]古代工程 城国家防御工程,民族精神象征 三、长城景观价值 长城的价值,一是世界上保留至今冷兵器时代修筑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国家军事防御城墙 体系,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实物丰碑和智慧结晶,被誉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二是中华民族 智慧勇气的精神载体和象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观光价值。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公元前 220 年,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 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明代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 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都 江 堰世界最古水利工程,科学治水光辉典范一、都江堰的概述 都江堰(古称“都安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城西岷江之上的山地平原结合地带,最初修建目的 是为了开发蜀地,储备物质,完成秦朝统一楚国战争的任务。 都江堰始建于 BC256 年,由秦朝蜀郡太守李冰规划设计,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 2200 多年。 这项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自动分流岷江江水)、“飞沙堰”溢洪道(分洪、排沙)、 “宝瓶口”进水口(控制进水量、防旱涝)3 部分构成,是一项既可航运灌溉,又能分洪防旱涝的 综合性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科学治水,采用柔性大坝(竹笼卵石构筑)引水分流, “深掏滩,低作堰”,利用“有 口无闸”工程设计,实现航运和自然灌溉,至今仍能灌溉上千万亩农田,成就了“天府之国”。 二、都江堰主要景点 都江堰主要景点有二王庙、安澜索桥、伏龙观。 三、都江堰水利工程价值 都江堰的价值,一是世界上唯一留存年代最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二是 造就四川“天府之国”富庶之源。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 年代最久、 惟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 “2200 多年来都江堰控制着岷江之水,引导其灌溉成都平原肥沃的耕地。它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 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第四节宫殿坛庙明清皇宫帝王宫殿建筑典范,中华文明辉煌见证北京“紫禁城”(故宫) 一、北京“紫禁城”概述 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央地带,建成于明朝永乐 18 年(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占地 72 万[键入文字] 平方米,宫殿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陆续有 24 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行使对全国的统治权,迄 今已有 580 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清室皇族被逐出“紫禁城”,昔日皇宫改为博物院,1925 年 起始称“故宫”。 紫禁城依照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和传统建筑理念,布局严谨有序,南北中轴线上构筑 主体建筑“五门”、“前三殿”、“后三宫”,轴线两侧修建若干配属建筑,对称排列,并通过宫 门围墙分隔出一系列错落有致的院落,形成宫殿重重,门I森森,殿院递进的建筑格局,整个建筑 群气势宏伟,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二、紫禁城主要景观 1、前三殿建筑群: 太和殿(“金銮殿”)是明清两朝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师、每年元旦春节、冬至、万寿(皇 帝生日)举行隆重典礼的地方。 中和殿是皇帝出席太和殿大典活动做准备的场所。保和殿是皇帝赐宴招待王公贵族、外藩使臣 之所。乾隆朝起成为清代科举考试“殿试”的场所。 2、后三宫建筑群: 乾清宫是明朝 14 位皇帝和清初顺、康 2 帝的寝宫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交泰殿是明清两朝皇后举办生日庆典的场所,也是存放乾隆帝 25 方 “宝玺”(皇帝印信)之地。 坤宁宫是明朝皇后寝宫。清朝扩建“西暖阁”,“东暖阁”,前者为清帝、帝后祭神场所,后者是清朝 帝后举办婚礼的洞房。 三、紫禁城建筑布局、特点及其文化含义 1.紫禁城建筑布局及特点 (一)建筑布局 (1)三朝五门,殿院递进。 这是继承周朝以来九重宫I帝王家的宫殿制度。 太和殿前有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五门”,形成外朝、治朝、燕朝等“三朝”。 (2)中轴对称,左祖右社。采用此种布局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尊严,营造皇帝受命于天的 统治气氛。 (a)“中轴”线纵贯“紫禁城”乃至北京城: 永定门―正阳门―大(明)清门―天安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顺贞门(御花园)―神武门―景山―地安门 (b)沿“中轴”线东西侧排列建筑: 太庙(人民文化宫)―社稷坛(中山公园);文华殿――武英殿;皇极殿――养心殿;东六宫 ――西六宫。 (3)前朝后寝,面朝后市。 “前朝”是皇帝举行大典、上朝听政、召见大臣议政的地方,主体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 和殿;“后寝”是皇帝在家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召见重臣议事)和后妃们生活的居所,主体 建筑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西六宫(院)和御花园。除皇帝外,其他人不可逾界。 “面朝后市”是《周礼》中明确规定的皇家宫殿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体现了阴阳学说。[键入文字] (二)建筑特色 (1)帝王宫I,民族风格;(2)中轴布局,左右对称;(3)红墙黄瓦,雕梁画栋;(4)高 台基,大屋檐,多圆柱;(5)屋顶多样,屋脊装饰丰富。 2.皇家宫殿建筑的文化含义(阴阳/五行学说) (1)“阴阳”思想体现:前朝后寝,南阳北阴 ; (2)“五行”(金木水火土)思想体现:建筑物方位与色彩选择有讲究; (3)皇宫建筑色彩呈黄、红二色,与五行学说相关; (4)建筑屋顶式样与等级。 四、紫禁城景观价值 紫禁城(故宫)的价值,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家建筑群,体现了古代中 国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载体;二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 105 万件)、等 级最高的博物院,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院之一。 五、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 9000 多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沈阳故宫 一、“盛京故宫”概述 沈阳故宫,旧称“盛京故宫”,坐落于沈阳旧城中心。它是 1636 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率满 族入关前建成的皇宫。它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馆,珍藏有丰富的清代宫廷文物。 盛京皇宫占地约 6 万平方米,宫殿群整体布局严整,分东、西、中路,有各式建筑物 114 座、 300 余间。中路“崇政殿”是国事活动中心。东路“大政殿”用于国事庆典。 定都北京后,“盛京皇宫”成为历代清帝的“陪都宫殿”和“东巡行宫”。 二、盛京故宫景观价值 它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的第二大清代皇宫建筑群。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建传 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三、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沈阳清代故宫由 114 座建筑物组成,建于
年和 1783 年期间。在它扩张其权力至 国家的中心和迁都北京前,它拥有一座重要的图书馆,见证了统治中国最后朝代的建立。后来这座 故宫成为了北京故宫的陪都宫殿。这一非凡建筑物为清代的历史和中国北方满族和其他宗族的文化 传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见证”。 天 坛皇家祭祀圣地,华夏建筑瑰宝一、天坛概述 (一)帝王祭天祈谷活动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天”看做“万物主宰”。皇帝自称“天子”,受命于天,统治人间。“天[键入文字] 坛”便成为皇权、神权结合的产物,是皇帝对天称臣、顶礼膜拜的地方。 明清两朝在京郊天坛“祭天”活动,实质上是泰山“封禅”活动的延续,两者精神内涵在本质 上是相同的。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永定门内大街,占地面积 273 万平方米。明朝永乐 18 年(1420)始建。在清 乾隆朝大规模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和形态。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用于“祭天”、“祈谷”的祭坛,主要建筑物有“圜丘坛”和“祈谷坛”。 (二)天坛布局特点、建筑艺术及文化内涵 1.布局特点:整体平面布局,中轴线对称。具体地说,一条轴线;三面坛墙;五组建筑;“北 圆南方”。 2.建筑艺术:天坛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物化”的产物。 (1)选址、规划、设计、建筑和营造环境,创造了一种“人天对话”理想氛围。 (2)运用形象(方和圆)、数字(“9”)、色彩(黄蓝绿)等象征手法,满足封建帝王祭祀时 对功能和精神的要求。 (3)建筑设计蕴藏奇妙的声学回音原理。在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和圜丘坛天心台,均有 “声 学回音”现象。 (三)历史文化内涵 1、突出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坛址方位、圜丘坛石块、宫殿斗拱、“斋宫”古柏等) 2、突出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祭天”文化。(七星石、“大驾卤薄”仪式) 3、突出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坛墙北高南低、北圆南方) 二、天坛主要景观 1、圜丘坛:是皇帝每年冬至日亲临举行祭天礼仪的场所,俗称“祭天台”,位于天坛南门内。圜 丘坛台面中心有一块“天心石”(亿兆景从石),是皇帝恭读祭天祝文站立的位置。 2、祈年殿:祈年殿位于祈谷坛坛面中央,是明清两朝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 这座圆形大殿三层重檐,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彩绘,内部有巨大精美的殿顶“藻井”和多 根彩绘殿柱,是中国古典木结构建筑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科技含量。它的建筑设计、 装饰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 三、天坛景观价值 天坛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中国皇家专用的祭坛,是中国古 代建筑的珍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天坛建于 15 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 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 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孔庙孔府孔林千年祭孔圣地,儒家文化之源一、曲阜“三孔”景观概述[键入文字]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曲阜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历 朝历代统治者尊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并对中华民族品格、 特性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持久的影响。 历代统治者给予孔子无可企及的褒奖和殊荣。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和 民间祭祀孔子活动的“圣地”。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内,是我国最大的祭孔圣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文庙。 孔府:俗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后裔子孙居住的私宅和世袭的“衍圣公 府”官署。 孔林:位于孔府以北城郊,是孔子及其历代子孙的墓葬所在地。 二、“孔庙孔府孔林”主要景观 (一)孔庙(俗称“文庙”) 孔庙仿效皇宫规制,南北中轴,左右对称,九进院落,占地面积 327 亩,有殿堂楼阁 466 间。 孔庙收藏历代碑刻 2000 多块,是历代书画雕刻艺术的宝库,被誉为“中国第二碑林”。 孔庙主要景观(沿中轴线排列):仰圣门( “万仞宫墙”)――棂星门( “金声玉振”坊)――圣 时门――同文门――奎星阁、斋宫――大成门――大成殿――寝殿――圣迹殿。 孔庙主殿“大成殿”,高 32 米,殿顶重檐九脊,殿宇结构“横七纵三”,黄瓦朱甍,回廊周绕, 廊下环立 28 根雕龙石柱,一如皇宫气派,巍峨壮观。康熙帝御笔“万世师表”匾额悬挂殿内,孔子塑 像居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头戴冠冕,身穿王服,手捧镇圭。殿内还供奉有五圣人、十二先哲和 乐器舞具。 (二)孔府(衍圣公府) 孔庙位于孔庙东侧,是官衙内宅合一的贵族庄园,占地 240 亩,有厅堂楼宇 463 间,九进院落, 中路前部为“官衙”,设有“六厅三堂”;后部为“内宅”,设有前上房、前后堂楼、后花园。 (三)孔林(“至圣林”)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 1 公里处,占地 3000 亩,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 整的宗族专用墓地。这里保留有孔子墓、其子孙孔鲤、孔衬埂 陵园不仅是一处天然植物园,而且还是我国“第二碑林”,有明清书法名家李东阳、严嵩、翁方 纲、何绍基、康有为等亲笔题写的墓碑。 三、曲阜“三孔”景观价值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汇集孔子祭祀庙宇、孔子嫡系后裔府第和孔子世代子 孙墓地为一体的古建筑群。 孔庙规模建制与帝王宫殿相埒,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孤例。孔府是官衙内宅合一,园林宅院结合 的古代建筑范例。孔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宗族专用墓地。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孔夫子是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5 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 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曲阜”。 “孔庙是公元前 478 年为纪念孔夫子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 100 座[键入文字] 殿堂的建筑群。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的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 152 座殿 堂。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 10 万人葬在这里”。 “曲阜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 应归功于 2000 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 的大力推崇”。第五节古典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塞外京都宫苑,寺庙园林瑰宝一、康乾修建“避暑山庄”用意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位于承德市东北部,始建于康熙 42 年(1703 年),历经康、雍、 乾三代苦心经营,成为清朝皇帝避暑之所和京城外的“第二政治中心”(又称“塞外京城”)。 自康熙以来百余年间,每年农历 3 月―9 月清朝皇帝都会率领后妃和朝臣到避暑山庄居住,处理 政治、军事、外交、民族事务等重要国事。 避暑山庄占地面积 564 万 m2,宫墙周长 10 公里,布局规整,构思巧妙。庄内宫殿区、苑景区建 有 120 多组各式精美建筑物。康熙(4 字匾)、乾隆(3 字匾)御题的 72 处名景点缀于自然山水之 间。避暑山庄外围,环绕建有一组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大型藏汉风格寺院建筑群 ――“外八庙”, 是我国古代寺庙园林建筑典范和瑰宝。 二、“热河行宫”主要景观 (一)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由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构成。 A、宫殿区: 澹泊敬诚殿(俗称“楠木殿”):清代皇帝举行重大庆典、百官朝觐、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及外国 使节的地方。其正宫主殿,用楠木建造,面阔七间,进深五间, 烟波致爽殿:清朝皇帝在承德山庄的寝宫。寝宫两侧有东、西两宫皇后的居室。殿内设东、西 暖阁。西暖阁是皇帝寝宫。东暖阁是帝后们闲坐叙话之所,内有“戒急用忍”匾。 B、湖泊区: 塞湖是避暑山庄内大小湖泊的总称,面积约 31 万 m2,被州、岛、堤、桥分隔为互相连通的九 个小湖面,现存有长湖、澄湖、如意湖等七个湖泊。 月色江声(殿):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主殿“静寄山房”是清代皇帝读书之所。 烟雨楼是乾隆帝仿嘉兴南湖 “烟雨楼”建造的卷棚歇山顶楼阁建筑,围廊以苏画装饰。 C、平原区: 万树园:是康熙、乾隆、嘉庆帝会见、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及政教首领的场所。园内地势开 阔,绿菌如毯,麋鹿成群,苍松、巨柏、遮天蔽日,设有数座蒙古包。 (二)外八庙 “外八庙”位于避暑山庄外北部、东北部,是一组藏汉风格、金碧辉煌的大型寺院建筑群。[键入文字] 这组寺院建筑保留较完好的现有 5 处: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 宫)、普宁寺(大佛寺)、普乐寺(圆亭子)、安远庙(伊犁庙)。 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仿拉萨布达拉宫形制修建,占地 22 万 m2,是外八庙中 最辉煌、规模最大的寺庙。其建筑群布局分前部山门、碑亭、五塔门;中部琉璃坊;后部大红台。 普陀宗乘之庙是汉藏建筑艺术交融的典范。 须弥福寿之庙(俗称“班禅行宫”):乾隆帝仿扎什伦布寺形制建造,专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 的场所,占地 3.67 万 m2。主殿“妙高庄严殿”高 29 米,巍居大红台正中,殿顶用鎏金铜瓦,脊上 有 8 条金龙,每条用铜 1 吨,为稀世瑰宝。殿内供释迦牟尼像和宗喀巴像。该庙是藏汉建筑艺术结 合典范,也是汉藏满蒙一家、民族和睦的象征。 普宁寺(俗称“大佛寺”):主殿“大乘之阁”内置“观音菩萨”木雕主像,高 22 米多,重约 110 吨, 造型匀称,饰以金箔,纹饰细腻,绘色绚丽,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作。 三、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景观价值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已有近 300 年历史。山庄建筑格调朴素淡雅,取自 然山水之野趣,又兼具江南、塞北园林之长。其造园艺术之精湛、景观特色之鲜明,不愧为中国古 典皇家园林典范。 外八庙建筑藏汉蒙民族风格鲜明,巍峨壮观,富丽堂皇,是我国寺庙园林建筑瑰宝,是研究清 代民族史、文化宗教艺术和园林艺术的实物资料。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 1703 年到 1792 年。它是由众 多的宫殿以及其他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 园林跟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 “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而且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罕见的历史遗迹” 。 颐和园如诗如画绝妙意境,皇家园林艺术杰作一、颐和园景观概述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是 1750 年乾隆帝为母亲祝寿始建的。1888 年光绪帝重建,是专供太后 慈禧颐养天年的居所。 颐和园占地 293 公倾,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湖区占 3/4 面积。园内建筑布局以佛香阁为中 心,楼阁亭台、轩馆廊榭、寺庙桥舫等 3000 余处,点缀于自然山水之间,景色变幻无穷。 整个皇家园林按照“中轴对称”规划布局,中轴线上主要建筑物(云辉玉宇坊――排云门――排 云殿――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集中在万寿山前山正中位置。 园区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景致。东部宫殿区是典型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湖泊区仿杭州西 湖景色,一道西堤裁分湖面,呈现浓郁的江南情调;万寿山北面是典型藏传佛教庙宇风格。 二、颐和园主要景观及特点 (一)仁寿殿景区[键入文字] 仁寿殿(原名“勤政殿”):是当年慈禧太后、光绪帝会见朝臣的地方,有正殿七间。 乐寿堂:是慈禧太后的寝宫。慈禧太后晚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 玻璃屏风。 玉澜堂:地处湖滨,三合院式建筑,环境幽雅。1898 年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和 后妃的地方。 德和园:是清代三大戏台之一,建筑物高达 21 米,是专为慈禧太后 60 岁寿辰修建的,有“京 剧摇篮”美誉。跟避暑山庄“清音阁”、紫禁城“畅音阁”相比,它是最大、最高的一座戏台。 (二)昆明湖景区 “昆明湖”以西堤、短堤为界,将湖面划为 3 个水域,筑有南湖岛、藻鉴堂和镜治阁 3 岛。 “西堤六桥”是仿西湖在西堤上建界湖、桑桥、玉带、镜桥、练桥、柳桥 6 桥,镶嵌湖滨,造成 “湖外有湖”,“景中有景”效果。 (三)长廊景区 长廊:背山面湖,全长 728 米,共 273 间,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建有取名“留佳”、“寄澜”、 “秋水”和“清遥”的4座重檐八角亭,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专为皇太后沿廊漫步观雨赏雪之用。廊 中彩画是典型的苏式彩画,1.4 万余幅,内容包括花卉翎毛、人物典故、山水风景等。 清晏舫(俗称“石舫”):是一条停泊于长廊西端湖滨的大石船,1893 年重建,是颐和园内唯一 的“西洋”风格建筑物。石舫船身两侧有小火轮,舱内彩色玻璃装饰很有特色,两层舱楼的排水系统 设计巧妙。这里是慈禧太后纳凉、品茗和赏景的地方。 (四)万寿山景区 佛香阁:是一座四重檐三层八面体阁楼,高 41 米,背靠万寿山,结构复杂,高台矗立,气势磅 礴,是颐和园标志性建筑。居高临下,可饱览昆明湖湖光山色及方圆几十里秀丽景色。 排云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地处万寿山前部中心,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等连成层层 升高的一条南北轴线,是构成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物之一。 谐趣园:位于万寿山东麓,是具有江南私园风格的“园中园”,建于乾隆年间,形制仿无锡“寄畅 园”,有楼台堂榭、桥梁和游廊,尤以“知鱼桥”最著名。 三、颐和园景观价值和特色 颐和园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皇家御苑之一,被誉为“皇家 园林博物馆”。它具有皇家园林特有的恢宏气势、富丽堂皇,又极富婉约变化、优雅自然的特点, 体现了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巧妙结合,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美景如画、美画如诗的绝妙意境。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 1750 年,1860 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8 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 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 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艺术的一种杰出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颐和园 是中国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成及发展起了关 键性作用。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键入文字] 苏州古典园林万里湖山入小园,城市山林聚美景一、苏州古典园林概述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杰出代表,有 8 处集中于苏州市区:拙政园、留园、网师园、 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另有 1 处在苏州吴江县同里镇:退思园。其中沧浪亭、 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宋代、元朝、明朝、清朝江南私 家园林建筑的最高艺术水平。 (一)私家园林多出江南缘由 私家园林多出江南,不仅跟宋室南迁有关,而且跟江南一带人文传统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具 体因素有 5 点:第一、鱼米之乡,便捷财富积累;第二、吴越文化,孕育文人雅趣;第三、环境优 越,成就水多石巧;第四、人杰地灵,辈出能工巧匠;第五、士人为臣,失意官场,归隐逃避,寄 情山水。 (二)古典园林特色和构园要素 园林特色: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树木花卉,表 现自然。 构园要素:叠山;理水;建筑;植物;动物;品题。 二、苏州园林主要景观 1、沧浪亭(宋,苏舜钦)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为北宋苏舜钦购地建造。欧阳修应苏氏之邀作《沧浪亭》长 诗,园子“因人而名”,冠甲东南,成为历代官绅文人雅集吟咏之处。 该园占地 1 公顷多,主体建筑有”明道堂”和“五百名贤祠”。“沧浪亭”为江南名亭,亭柱上镌刻一 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建筑上有“三绝”:园外无高墙,廊榭敞露;园外“理 水”非园内“掘池”;运用“花墙”分隔复廊,“漏窗”式样繁多,似隔非隔。 2、狮子林(元,天如禅师 惟则) 狮子林是江南著名的“山景园”,为元代高僧天如禅师(惟则)所建。明代吴门画师倪瓒(云 林)参与该园规划设计。其园内湖石假山群体量大,占全园总面积 2/5,有 9 条山道幽洞相互缠绕, 错综复杂,极尽曲径通幽之极。狮子林假山是目前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湖石假山群窟。 园中主要建筑景点有:“燕誉堂”、“真趣亭”、“立雪堂”、“暗香疏影楼”、“五松园”、“九狮峰”。 园内回廊嵌有“狮子林碑帖”是十分著名的书法珍品。 3、拙政园(明,王献臣) 拙政园是最具明代典型特征的苏州最著名园林,是“山水园”经典代表,为明代御史王献臣购 地建筑,吴门画派大师文征明参与建园规划设计,被业界公认“最具大家气质”。 拙政园为苏园中面积最大者,占地 78 亩,水域占 3/5 面积,布局以水池为中心,碧水清溪, 曲池婉转,所有建筑物都临水而建,形成全园各个景点既独立又依附的关系。 园林精华集中于中园,主要建筑有“远香堂”、“卅六鸳鸯馆”、“曼陀罗花馆”、“芙蓉榭”、“香洲”、 “小飞虹”、“见山楼”、“玉壶冰”、“留听阁”等。园内“波形水廊”是江南园林游廊的杰出范例。 4、留园(清,刘恕)[键入文字] 留园是具有清代风格的苏州著名“山水园”之一,其建筑物数量居苏州诸园之冠,始建于明代 徐泰时,扩建于清人刘恕。 留园占地 2 公顷,精华集中于中部,以水池为主,山水见长,有大型假山“冠云峰”和宽阔水池 及 700 米“曲廊”, 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 留园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 主要有“明瑟楼”、 “曲 溪楼”(清风池馆)、“五峰仙馆”和“林泉耆硕之馆”。其中“五峰仙馆”装修精美,陈设典雅,是江南 旧式厅堂布置之精品。 “曲廊”廊壁上嵌有 300 多方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条石”,称“留园法帖”。 留园有著名湖石“冠云峰”高 6.5 米,重约 5 吨,玲珑剔透,是江南园林中最高单体太湖石峰, 也是江南“四大奇石”之一,相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 5、网师园(清,宋宗元)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之“小园极品”,也是著名“水景园”之一。该园为清代光禄寺卿宋宗元 所建,占地 0.53 公顷,中部“彩霞池”面积硕大,精巧别致,“理水”手法高妙。山池厅堂布局紧凑, 主体建筑物环池设置,曲折幽深,精致玲珑。其标志性建筑有“月到风来亭”(赏月)、“濯缨水 阁”(听戏)是网师园。园内宅第厅堂有“万卷堂”(大厅)、“撷秀楼”(楼厅)和“殿春m”。 6、环秀山庄(清,汪氏) 环秀山庄占地仅 2.4 亩,碧水绕于假山,是“山景园”代表。园中湖石假山群“飞梁峭壁”是清代 江南造园名家戈裕良所筑。假山群用湖石堆叠,外形峰峦起伏,石壁陡立,内部虚为洞穴,曲折通 幽,有“尺幅千里,独步江南”之美誉,是江南园林叠石最杰出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叠石艺术的实 例典范。 7、退思园(清,任南生) 退思园位于苏州吴江同里镇,为清末官僚任南生所建,是“贴水园”代表。全园占地 0.66 公顷, 布局别致,亭台楼轩环池贴水而建,池中倒影浮动,借景寓情。园内主体建筑有“退思草堂”、“坐春 望月楼”、“揽胜阁”、 “闹红一舸” (石舫)、“天桥走廊”。 8、艺圃(明,文震孟) 艺圃原为明代吴派画师文震孟的药圃,清初改为艺圃,占地 5 亩,有“博雅堂”等建筑。 9、耦园(清,沈秉成) 耦园原为清代官僚沈秉成的私宅花园,占地 12 亩,东花园“黄石假山群”是清代江南造园名家 张南垣的遗作。 三、苏州古典园林景观价值 苏州园林追求“师法自然”理念,讲究“以小见大”“步移景异”造园手法,在有限的园林空 间里,巧妙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构景技巧,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和谐组合起来,模拟自然风 光,创造出“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融汇文学、哲学、美学、建筑学、绘画、书法等艺术于一体,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高 雅,构筑精致,体现了“万里湖山入小园”的深邃意境和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融合的特色,在 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 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 11-19 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键入文字] 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苏州四个古典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杰作,其艺术、自然与哲理的完美结合,创造出惊人 的美和宁静的和谐”。 第六节 宗教龛窟莫 高 窟丝绸古道名窟,佛教艺术宝库一、莫高窟概述 莫高窟位于古丝绸交通要道上的敦煌城东南鸣沙山,始建于前秦,历经北朝、隋、唐、宋、元 等 10 个朝代完成,距今 1500 年,是中国三大早期石窟代表之一。 现存洞窟 492 个,窟内有壁画 4.5 万多平方米、塑像 2400 余身,飞天塑像 4500 余尊,反映了 我国从 4 世纪到 14 世纪延续千年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 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 1900 年 6 月道士王圆偶然发现了第 17 窟甬道内壁有一处秘密的“藏经洞”,里面珍藏着数 以万计、保存完好的“敦煌文书”――经卷、手稿、文书、织绣、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书写的世俗 文书,内容涉及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 此后,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俄国鄂登堡、日本桔瑞超等一批外国探险家、考古家和文物 贩子接踵而来,挖空心思从王道士手中骗走或“买走”大批文物,收藏在英法俄日等国博物馆。 莫高窟珍贵文物流失到国外,遂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 “敦煌学”。但中国 “敦煌研究院”仍是这 一领域内学术研究的领先者之一。 二、莫高窟主要景观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其造型艺术特色突出,集中体现在壁画、龛窟建筑、彩 塑等方面。 1、壁画 壁画是莫高窟石窟艺术的精髓,是一部丰富的文化史,直接或间接反映了我国各民族、阶层的 劳动生活、社会活动、风俗习惯、衣冠服饰、音乐舞蹈等,西方学者称作 “墙壁上的图书馆”。 莫高窟壁画内容有经变画、故事画、尊像画、神怪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和装饰图案等。 2、建筑 莫高窟建筑艺术指佛洞龛窟的建筑形制。前期窟形以“中心塔柱式”洞窟为主:窟中央留方柱, 柱子四面开龛放置塑像,譬如第 288 号窟。中期以“庙堂式”洞窟(覆斗窟顶)为主:窟正面墙壁上 开凿佛龛,塑造多身塑像,飞天彩绘精美图案,譬如第 305 号窟。后期以“殿堂窟”式洞窟为主:窟 中央设有佛坛,佛坛有多身塑像。 3、彩塑 莫高窟彩塑多属于反映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事迹的造像。塑像形式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最 小的不足盈寸, 最大的高达 35.5 米。 彩塑手法有圆塑、 浮塑和影塑等。 塑像风格为“秀骨清像”, 有“曹 衣出水”(魏晋北朝,曹仲达)和“吴带当风”(唐,吴道子)之说。[键入文字] 塑像有 4 大类:佛像(如释迦、弥勒、药师)、菩萨像(如观音、文殊、普贤)、弟子像(迦 叶、阿难等)、尊神像(如天王、力士、罗汉等)。 4、敦煌古乐 莫高窟壁画绘有“乐舞伎”形象 3400 多身、乐器 44 种,是一部音乐史缩影,堪称世上保留音乐 资料最丰富的博物馆。此外,还有若干身“飞天侍女”壁画形象。 莫高窟佛教龛窟建筑、壁画艺术和彩塑作品,主要集中于第 98 窟“九层大雄宝殿”;第 17 窟“藏 经洞”;第 45 窟佛教“七尊”彩塑精品组像;第 61 窟《五台山图》最古最大立体地图、壁画精品;第 328 窟“八身”佛教彩塑(初唐);第 290 窟释迦牟尼“佛传图”――27.5 米长卷连环画。 三、莫高窟景观价值 莫高窟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艺术价值之高、保存之 完整闻名于世,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莫高窟荟集各个时期壁画、建筑、彩塑、石刻艺术为一体,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反 映了佛教“中国化”及中国人对外来文化吸收和改造的能力。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莫高窟的 492 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 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 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 知识的交汇处”。 云冈石窟北魏皇家石窟群,佛教艺术中国化一、云冈石窟概述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 开凿于北魏, 距今有 1500 多年历史, 是中国三大早期石窟之一, 与印度犍陀罗、阿富汗巴米扬佛教艺术齐名,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价值和作用。 云冈石窟现存洞窟 53 个,造像 5.1 万余尊,佛龛 1 千多个,是北魏皇家石窟艺术典范,用旺盛 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铸就成为“云冈模式”。 二、云冈石窟主要景观 云冈石窟景观,主要集中在 4 组龛窟: 1、昙曜五窟(16-20 窟): 该窟群开凿最早,主佛像形体高大,中西合壁,气势最为雄伟。窟群由北魏 5 位皇帝建造,具 有强烈政治色彩,成为忠君礼佛的政治场所。其中第 20 窟为云岗石窟艺术代表作和标志,是一高达 13.7 米的“露天大佛”;第 18 窟是“三世佛(释迦)主像”造像。 2、第五、六窟(双窟): 第 5、6 窟是云岗石窟艺术的精华所在,也是北魏鼎盛时期的力作。第 5 窟中央大佛像高达 17 米,为云冈石窟第一大佛像。第 6 窟具有极高艺术魅力和浓郁中西艺术合壁风格。窟中高 15 米的方 形塔柱及四壁上凿有 15 尊“接引佛”,雕刻了 33 幅释迦佛陀本生故事图。龛内佛像采用高浮雕技法, 洞窟雕饰富丽堂皇。 3、五华洞(9-13 窟):[键入文字] 该窟群(第 9-13 窟)雕像因清代施以彩绘变得异常华丽,五彩斑斓,称为“五彩洞”。其中第 13 窟有两个看点,一是“交脚弥勒坐佛”造像;二是“并立七佛”,七佛身高 2 米,着褒衣佛装,跣足 立于莲台座上,姿态飘逸,为云冈石窟雕刻作品精华。 4、第 12 窟(佛簌洞): “佛簌洞”是最著名的“音乐窟”。窟内正壁上端雕刻有“技乐天人”,手执弦管和打击乐器,神情迥 异,形象生动,以音乐舞蹈为题材,场景隆重,气势磅礴。龛窟顶部雕刻有“侍女飞天”群像,其姿 之美,不亚于敦煌的“飞天”造像。 三、云冈石窟景观价值 云冈石窟是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了“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 并创新出“中国式佛像龛”;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突出展现了浓郁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 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不断深入。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现有洞窟 252 座和造像 51000 余尊,代表了公元 5 世纪至 6 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整体布局严整,风格和谐统一,是中国佛教艺 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龙门石窟魏唐皇家窟,佛界众生像一、龙门石窟概述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阙山下。北魏到清代陆续开凿 400 多年,其中大规模营建集中于北 魏和隋唐时期,是魏唐皇家开凿的大型石窟寺群。 龙门石窟现存窟龛 2100 多个、造像 97300 多尊、题记和碑碣 3600 余品、佛塔近 40 座,是一座 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凿距今已有 1500 年历史,是中国三大早期石窟之一。 该石窟群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也折射出魏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专家 评价道:“皇家对佛教及佛教造像的参与及影响,直接影响着龙门石窟的开凿、演化、兴旺及衰落”。 二、龙门石窟主要景观 龙门石窟主要景观,集中在 3 组龛窟: 1、北魏洞窟:占总量 30%,主要代表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药方洞、莲花洞。 北魏石窟造像题材以“三世佛”为主, 人物造像多为面容削瘦的“秀骨清像”和“褒衣薄带”, 艺术风 格由浑厚粗犷转向优雅庄严。 宾阳中洞:窟顶雕饰华盖,地面造莲花池状,前壁“帝后礼佛”壁画精美,反映了宫廷生活和仪 仗制度。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洞壁 2 处精华:一是三层佛龛,造形秀美, 有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莲台像、弥勒佛像;二是魏书精华“龙门二十品”之 19 品刻于洞壁。 2、唐朝洞窟:占总量 60%,主要代表性洞窟有奉先寺、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等。 奉先寺里有著名的“大卢舍那佛像龛”,它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雕刻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卢舍那”是“报身佛”的“梵名”,意思为“光明普照”。该造像布局为“七尊式组合”(一佛二弟子二[键入文字] 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群像雕凿栩栩如生。 卢舍那佛像龛规模宏大, 气势不凡, 是专门为唐高宗与武则天颂功德的皇家石窟工程, 是唐代 “佛 教政治化”的产物。 “卢舍那佛”主佛像通高 17.14 米,头高 4 米,耳长 1.9 米,典雅丰满,含蓄静美,丰颐秀目,嘴 角略翘,稍含笑意,微微俯视的双眼恰跟信徒们仰视的目光交汇,衣纹简洁明快,给人朴实含蓄之 美,形象庄严雄伟又不失壑智慈祥。 卢舍那佛身旁有对称排列的组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陪衬:弟子迦叶阿难、菩萨文殊 普贤、护法天王、金刚力士。胁侍像中,弟子温良恭顺,菩萨华丽矜持,天王威武健壮,力士暴躁 雄强,无所畏惧,均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这种“七尊式”组合群雕显示了盛唐艺术的至高境 界,是中国佛教艺术登峰造极之作,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同时,人物造像追求更多“人 情味”“亲切感”,这种变化表现出佛教与皇权、儒家思想的融合。 3、隋朝洞窟:代表性洞窟有宾阳南洞,窟壁上有生动飘逸的“飞天”像。 三、龙门石窟景观价值 龙门石窟以人物造像和雕刻题纪形式保留了丰富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 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专家称赞道:“由于地理、政治特点,使石窟雕塑带有典型的皇家 风范,其造像大而追求气势,佛殿与佛像之美,浑然天成,令人神往。石窟的历史价值及美学价值 是无法估量的,融汇了中国古代建筑、雕塑、壁画之精华,是宝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1961 年被 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荟萃于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 l493~907 年)期间最具规 模、最具影响力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翔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 刻艺术的最高峰”。 大足石刻佛道儒三位一体窟群,石窟艺术中国化典范一、大足石刻概述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境内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山五处摩崖造像的总称。现有 石窟 75 处,造像 5 万余躯,石刻铭文 10 万余字。 大足石刻创于唐,盛于两宋,余脉延续至明清,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 著称,成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大足石刻汇集中国佛教、道教、儒教“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中国化”)和 “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宝顶山、北山石刻以佛教“密宗”和“观音”为主要造像题材。南山石刻以道教题材为主,保 留有中国体系最完善的老子、真武大帝为主尊的纯“道教造像”。石山石刻以儒佛道“三教”题材 为主,其中孔子为主尊的“儒教造像”独具特色。石门山石刻以佛道“两教”题材为主,有“西方三 圣像”、“三皇洞”等造像。[键入文字] 大足石刻的特色,集中体现在 6 个方面: 1、规划布局上,宏观与微观、宗教与艺术、科学巧妙结合; 2、题材选择上,反映“世俗信仰”,惩恶扬善、规范行为; 3、审美情趣上,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重鉴戒”的审美要求; 4、造型技巧上,运用“写实”“夸张”,刻画人物“传神”“写心”; 5、表现手法上,突破宗教塑像程式,神像人化,极富中国特色。 6、艺术形式上,追求浓厚纯朴,将石窟艺术“生活化”; 二、大足石刻主要景观及特点 大足石刻景观,主要集中在 5 处: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和石门山。 (一)宝顶山石刻: 宝顶山石刻是大足县高僧赵智凤组织开凿的,是中国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场。大佛湾 500 米崖壁上,依次刻有 10 多组大型主题造像:“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华严三圣”、“千手 观音”、“释迦牟尼涅磐圣迹图”、“父母恩重经变相”、“地狱变相”、“牧牛图”、“圆觉洞”、“大 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等。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造像内容融入不少儒教思想内涵,表现 手法都力求生活化,是石窟艺术民族化(中国化)、生活化的典范。 (二)北山摩崖造像:(转轮经藏窟、水月观音、孔雀明王窟) 北山石刻是大足县官员韦君靖率先开凿的,石刻造像以佛教“观音”像为主。 北山第 136 号“转轮经藏窟”雕刻是宋代石刻精华和代表,被公认为是一颗“中国石窟艺术皇冠 上的明珠”。整窟造像秀美、雕刻精细,力学光学构思巧妙周密,对比强烈;人物个性鲜明,气质尊 贵,各具风采,精美绝伦。窟内的“普贤菩萨像”,人称“东方维纳斯”。 北山石刻铭文精品《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书法史料价值极高。 (三)南山摩崖造像:(三清古洞、后土圣母龛、真武大帝龛) 南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南宋,以道教诸神为主尊,其道教摩崖造像是中国道教石窟造像最多、最 集中、反映神仙体系最完整的。三清古洞、后土圣母龛、真武大帝龛等 5 处龛窟,都集中反映了道 教题材的造像内容。 (四)石篆山摩崖造像:(孔子及十哲(弟子)像) 石篆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第 6 窟是一处典型的“儒教造像”:龛窟正壁雕刻儒教创始人“孔子 坐像”、两侧刻有孔门“十大弟子立像”。 三、大足石刻景观价值 大足石刻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传统文化内涵,体 现传统审美思想和情趣的石窟艺术典范。 大足石刻以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展示了 9-13 世纪中国石刻艺术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 化,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 “两教”合一的雕刻很多。作为实物例证,这种石刻文化现象反映出一个重要事实:中国思想文化 史上儒、道、释从长期既斗争又融合,发展到宋代“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孔、老、释迦 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键入文字]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 9 世纪到 13 世纪。这些石刻 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 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第七节 宗教山岳青 城 山(道教圣地)道教发祥地,名山天下幽一、青城山概述 (一)道教来源与青城山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传统宗教, 源于古代巫术、 仙术、 先秦老庄哲学和道家哲学等, 是典型的 “多 神教”,其敬拜的教主有“三清”“四御”等十数人。 “三清”是道教最高神(团),主要指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上清)、道德天尊(太 清);“四御”是指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勾陈大帝、后土皇地羝祗(女神)。 东汉末年张道陵(三丰)创立“天师道”(“五斗米道”)、张角创立“太平道”,早期道教 教派出现。 后金初年王重阳在北方创立“全真道”。元代张与材统一江南道教诸派,形成“正一道”。至 此,全国道教逐步形成“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 道教静心修炼,入道成仙升天,往往选择像青城山这样的“风水宝地”。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 堰市西南 15 千米处。因为此山树木茂盛,空翠四合,宛如一个绿色城郭,故称“青城”,享有“青 城天下幽”美誉。 青城山成为道教圣地历史较为悠久。 东汉时期张道陵在大邑用 “黄老之学” 创立 “天师道” ( “五 斗米道”),道教在四川建立,青城山很快成为天师道发祥地之一。传说这里是张道陵修真传道的 “圣地”,排名道教 10 大“洞天福地”之第 5 洞天。 二、青城山主要景观及特色 全山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自下而上在山麓建造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 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 10 余座。 在建筑规划上,按中轴线对称展开,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构建各式建筑物;在建筑装饰上充 分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 青城山著名景点有:上清宫、建福宫、天师洞、天然图画等。主庙“天师洞”相传是东汉末张道 陵(张三丰)讲经传道之所,其主殿“三皇殿”中供奉着轩辕、神农、伏羲 “三皇”和唐朝石刻:唐玄 宗“旨书碑”、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 青城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炼之处。文人墨客留下的珍贵“墨宝”为它增添了丰富的人文 景观。 三、青城山景观价值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重要发祥地。其宫观建筑群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对深入研究中国[键入文字] 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四、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埃及王朝年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