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评选唯一标准规则

怎样评选诺贝尔经济学奖?_百度知道
怎样评选诺贝尔经济学奖?
  跟其他诺贝尔奖项一样,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组织评委会进行评选并颁发,但它却有一段特殊的历史。评委会从科学院院士当中选出,每届任期三年。  2015年,挪威经济学家图勒·埃林森主持诺奖评委会。他是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SSE)的一名教授,自2007年起担任评委会成员。评委会中还包括很多极具影响力的瑞典经济学家,比如马茨·珀森,欧洲顶级智库OpenEurope的智囊团负责人;托马斯·索斯特伦,前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现在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任教;帕·斯特罗姆伯格,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和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管理人员;彼特·加登佛尔,斯堪的纳维亚最知名的学府——瑞典隆德大学意识科学方面的专家。伦敦经济学院(LSE)的教授托尔斯敦·佩尔森担任诺奖评委会的秘书长一职,其他四名成员拥有决定权。  评委会如何选出获奖者:  为保证合法性,候选人需要获得一位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具有推荐资格的经济学家的推荐,不能推荐自己参评。因此诺奖候选人的推荐者需要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成员,瑞典籍或外籍均可;经济学奖评委会成员;曾经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丹麦、芬兰、爱尔兰或挪威的大学经济学教授。  诺奖获得者的提名流程受到严格控制,2015年提名流程如下:  1、2014年九月:评委会寄出近3000名符合要求的候选人的名单。  2、2015年2月:投标截止日期,评委会选出250—350名被经济学教授们多次推荐的候选人。  3、2015年3月—5月:评委会咨询经济学专家、金融分析师和科学院院士。  4、2015年6月—9月:评委会根据科学院意见撰写评选报告,并将之提交给各院士。经历两轮会议讨论之后确定最佳人选。  5、2015年10月:通过秘密投票,最终选出得票最高的候选者,投票结果不可改变。日进行颁奖仪式,这天也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  诺贝尔奖-评选流程  根据诺贝尔遗嘱。  遵照诺贝尔遗嘱,该委员会三年一届,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工作情况严加保密,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民族。其评选过程为、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人。  ——10月中旬。  ——不得毛遂自荐、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审定、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  ——2月1日起,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
参考资料:
其他2条回答
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该奖项并不在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和平等五大奖励领域之列,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并于次年首度颁发的。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3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有关人员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
今年的评选流程是这样的:2008年9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向提名人发送邀请函和提名表格,受到上述邀请的经济学家在获得提名权的同时,也获得了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的资格,但其中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提名自己;
2009年2月是提名者寄回提名表格的最后期限,随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
现在的诺贝尔评选规则是三个字:潜规则。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诺贝尔奖是如何评选的?
&v&&v&&v&&v&&v&&v&&v&&v&&v&&v&&v&&v&
您现在的位置:&&>>&&>>&&>>&科学新知正文
诺贝尔奖是如何评选的?
&& 诺贝尔奖是全世界的科学家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在今年诺贝尔奖颁奖之际,法国《快报》周刊一期文章披露了有关诺贝尔奖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 一页纸。一个孤独的男人1895年在巴黎写下的薄薄一页纸,他的家人在他死后才发现这一遗嘱。写在这页纸上的短短几十行字,成就了如今在全球享有盛名的奖项之一――――诺贝尔奖。年复一年,诺贝尔奖都会引起巨大反响,有时甚至引发争论。诺贝尔奖最初只设立了医学、物理学和化学三个奖项,1969年首次颁发经济学奖。此外,加上诺贝尔文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总共设有六大奖项。
&&& 隆重的仪式
&&& 诺贝尔奖取得巨大成功的秘密何在?这个只有11位雇员的机构是如何运作的?只有900万人口的瑞典如何能在每年的12月10日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颁奖的日子里,各种礼仪程序是固定不变的。15时,天刚刚擦黑,获奖人员都在斯德哥尔摩大饭店集中。他们的目的地是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音乐厅。他们将进入一个布满了鲜花的房间,这些鲜花都是由意大利圣雷莫市政府提供的,诺贝尔奖的设立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96年就是在这个城市去世的。16时30分,乐队开始奏乐。全体起立。王室成员驾临。之后便是讲话、颁发获奖证书及金质奖章。
&&& 此后,人们便移师市政厅,“在隆重而活泼的气氛下”,开始了庆祝活动。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埃尔―吉勒?德热纳回忆道:“我们乘坐华丽的四轮马车,能清楚地听到马蹄声。到了院子里,孩子们举着火把列队欢迎。我们有一种置身于19世纪的感觉。”接下来,便是宴会。这一切也有一套严格的程序。19时整准时打开香槟,65张桌子围绕着国王的主桌按“麦穗形”排开,蜡烛将是大厅内唯一的照明光源。至于宴席的菜单,每年自然少不了这几样菜肴:头道菜是海鲜,主菜是驯鹿肉,甜点是冰淇淋。1350位嘉宾都将使用镀金的银餐具。晚餐结束后,客人们将应邀进入一个大厅,在这里所有获奖者等待国王的逐一召见,每位获奖者将有幸与国王交谈5分钟。像瑞典的所有宴会一样,活动将在23时之前全部结束。
&&& 丰厚的奖金
&&& 然而,豪华与铺张并不是诺贝尔奖享誉全球的唯一原因。从一开始起,诺贝尔奖的高额奖金就令人羡慕不已。诺贝尔遗嘱执行人之孙、“诺贝尔基金会”秘书长米凯尔?索尔曼说:“按照阿尔弗雷德的设想,他是要奖励那些三四十岁、有才华但缺钱的研究人员,向他们提供相当于一个大学教授15年的工资,让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钱从何而来?阿尔弗雷德在遗嘱中作了精心设计:他死后留下的财产将用于“低风险投资,成立一个基金会,所获得的利润每年将以奖金的形式发放”。
&&& 阿尔弗雷德是一个极为富有的人。作为炸药的发明人,他拥有百余家工厂,并在世界各地拥有355项发明专利。他一生未娶,也未留下任何子女,对家人的信任也很有限。他是这样分配财产的:200万瑞典克朗给了兄弟们,而给基金会留下了3100万克朗,相当于如今的大约1.6亿欧元!
&&& 这些钱被瑞典的管理人精心投放到巴黎和纽约的股市上,从而使得每年的获奖者们都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在2003年,每位获奖者可得到约140万欧元。
&&& 秘密的评选
&&& 除了奖金外,诺贝尔奖的评选方式也是其长盛不衰的原因。其中的秘诀也十分简单:那就是一切都是秘密。诺贝尔医学奖委员会50名委员的名单?保密!帮助该委员会进行前期调查的15人委员会的名单?保密!米凯尔?索尔曼说:“保密是诺贝尔奖的基石之一。这一点被写进了遗嘱。”此举为了避免来自各方的压力,这种压力历来都存在,如今也不会消失。对于类似“究竟有多少人获得了提名”之类的问题,人们也不会得到答案。评选委员会一位名叫汉斯?约恩瓦尔的秘书反问道:“知道答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目前人们所知道的是,评选委员会每年向数千人发出邀请,让他们提供候选人名单。这些提名人或是前诺贝尔奖得主,或是收到“特别邀请”的人,或是隶属于知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这些人的名单自然也是保密的。但诺贝尔和平奖是个例外:阿尔弗雷德在遗嘱中指定和平奖由挪威来颁发。这一习惯沿袭至今。而挪威有关方面每年都会把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名单公之于众,对此汉斯?约恩瓦尔感到十分不解。
&&& 诺贝尔基金会以前一直隶属于斯德哥尔摩大学。2002年,随着瑞典大学透明化进程的加深,斯德哥尔摩大学开始实行档案向公众开放等规定。此举引起诺贝尔基金会的极大不安。为了不违反上述原则,基金会不得不改变章程,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这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司法把戏。它向现代社会作出的唯一让步是:在诺贝尔奖公布50年后,其档案可向公众开放。也就是说,1953年以前的有关信息现在可以从因特网上查阅到。即便如此,诺贝尔基金会网站每年的访问量仍达1500万人次。网站负责人阿尔夫?林德贝里说:“也许有一天,这一期限会降至30年。”
&&& 繁琐的调查
&&&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说:“瑞典人在搞大型活动方面很有一套。但他们保守秘密的能力也十分令人敬佩。我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碰巧正在斯德哥尔摩。我在那里跟一些科学家有过长时间的接触,事后才知道其中有些人就是委员会成员。但他们没有向我透露过半点信息。”然而,透风的事儿还是发生过: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伊朗女律师希林?伊巴迪在获奖的前几天就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她是被看好的候选对象之一。同样,1980年医学奖得主让?多塞在获奖前一周便从“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消息”中得知自己可能获奖。他说:“到最后时刻,我推掉了在加拿大的一系列讲座。投票那天,电话响了。由于按正常的日程安排我是不应该在家的,所以我没敢接电话。但铃声响个不停,响了11声时,我太太才去接听。”这种泄密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且关键是它并没有影响到前期的调查工作。确定候选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评选委员会要用8个月的时间来研究候选人的材料,检查其工作成果的有效性,确认这些工作成果的确出自候选人之手。他们甚至还会就候选人的人品,在其周围人群或最密切的合作伙伴中展开秘密调查。这些调查工作所需的预算费用每年高达350万欧元,是基金会第二大开支项目,仅次于发给获奖者的奖金。之后,还要开展“一系列的选拔程序”。到最后讨论时将只留下“几个名字”,而且这种讨论只进行半天。对于这一讨论,人们也是知之不多。投票方式(一轮投票制、写在一张可折叠的小纸片上)被视为机密。评选委员会的内部磋商程序也不得而知。只有一点是清楚的:在得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将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米凯尔?索尔曼说:“幸好这种情况迄今还没有出现过。”
&&& 历史的局限
&&& 尽管如此小心谨慎,但问题还是难以避免。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错误虽然不多,但确实犯过。有时是表彰来得太迟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是在表彰上世纪50年代的科学工作吗?有的则是科研成果本身的质量存在问题。1949年,葡萄牙人埃加斯?莫尼兹因一项有争议的疗法“脑白质切除术治疗精神病”而获得该年度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更令人感到难堪的是,197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康拉德?洛伦茨在40年代曾发表过支持“灭绝劣等民族”的主张。米凯尔?索尔曼说:“不能保证诺贝尔奖得主都是圣人。他们只是一些象征而已。”事实上,评选问题几乎每年都会引发争论,那就是“诺贝尔奖真的发给那些有资格的人了吗?”2003年也未能逃脱这一规律。美国科学家雷蒙德?达马迪安在美国和瑞典的主要报纸买下版面,刊登整版广告,称自己理应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米凯尔?索尔曼说:“对此,我不发表任何评论。我们的第10条规则十分清楚:我们可以对所作出的选择加以阐述,但我们永远不会公开未入选者名单。”噢,规则!每当提到这个问题,米凯尔?索尔曼时而说“没什么规则”,时而又会说“规则认为”。这两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反映了基金会在执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这个遗嘱过于简短而且已经过时)的时候所面临的难题。
&&& 这正是诺贝尔奖的局限性所在。米凯尔?索尔曼承认,“诺贝尔奖的历史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科学的发展轨迹”,但科学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发生的变化太大了。基础科学方面的发现与其实际应用变得越来越难以区分;各学科之间(物理学与医学、医学与化学等)相互交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许多科学项目都是由一个课题小组集体完成的,很难从中确定一个、两个或三个主要的研究人员。然而在这个问题上,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有明确的指示:科学奖必须颁发给个人,而不能是某个研究小组或研究机构。
&&& 要不要为改变而改变?要不要增设诺贝尔奖的类别?这一切现在都不能肯定。尽管如此,诺贝尔奖仍然受到了众人的追捧。
&&&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 从10月8日开始的约一周时间内,2007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的获奖名单将陆续公布。诺贝尔奖代表着相关领域的最高荣誉,它的评审程序因此也非常严格。那么,诺贝尔奖获奖名单是如何出炉的呢?
&&& 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屏幕中从左至右)英国人马丁?埃文斯、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因为他们在改造活体内特定基因的“基因靶向”技术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新华社记者朱莲谊摄
&&&&根据该奖创始人诺贝尔的遗嘱,在诺贝尔奖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在每年的9月份,物理学、化学等几个不同专业的诺贝尔委员会向全球各地的数千名独立人士(具备一定资历的学者、科学家等)发出邀请,请他们推荐自己认为下一年度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候选人。由于许多独立人士经常推举同一个人,每年只会有200到300名科学家最终被提名。
&&&&候选人名单必须在第二年年初提交到不同专业的诺贝尔委员会。各委员会在评奖专家的协助下对收到的提名进行评估。要经过初选、复选等层层选拔,委员会才能完成对候选人的挑选。然后,委员会将建议上交给相应颁奖机构,各颁奖机构通过投票选出最终获奖者。每年10月投票结束后,立即公布获奖者。
&&&&从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此外,与许多电影奖项及文学大奖不同,诺贝尔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的名字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风声”,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
上一个科学新知: 下一个科学新知:
相关科学新知盘点那些年颁错的诺贝尔奖:甚至害惨好多人
安东尼·莫尼斯2015年诺贝尔奖即将在当地时间10月5日鸣锣开跑。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是科学界最具分量的奖项之一,然而只要是人评选出的东西,就不可能百分百完美,诺贝尔奖也不例外。事实证明,诺贝尔奖也出现过不少意外甚至危害,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并非全是造福人类的天使。提到被证实不严密,甚至是错误的诺贝尔奖颁发,就不得不提到额前叶切除术。1949年,华尔特·赫斯(Walter Rudolf Hess)和安东尼·莫尼斯(Antonio Moniz)因“发现了脑白质切断术对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疗价值”而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们提出用脑前额叶切除术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由此美国的神经外科医生每年对数以千计的患者实施了脑前额叶切除手术,而其中一些患者产生了可怕的负效应,许多病人失去方向感或行为能力,成为植物人甚至死亡。这种治疗方法直到1960年才被普遍废弃。弗里茨·哈伯合成肥料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功不可没,这是为什么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 Fritz Haber)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原因。弗里茨·哈伯从空气中制造出氨,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然而,他即是给人类带来丰收的天使,也是给人类带来痛苦和死亡的魔鬼。弗里茨·哈伯在一战中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研发了氯气、芥子气等战争武器,近百万人死于此。乔斯林·贝尔1974年,英国剑桥大学的赖尔(Martin Ryle)和休伊什(Antony Hewish)拿下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赖尔获奖是由于他的观测和发明,特别是综合孔径技术的发明;休伊什则是由于他在发现脉冲星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但休伊什曾一度认为脉冲星的脉冲信号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而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名为乔斯林·贝尔(Jocelyn Bell)的研究生,她在更早的时候就推断出信号源是一颗旋转的恒星。但因她仅仅是一名研究生,成果被“窃取”了。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也是诺贝尔奖史上的悲剧人物。上世纪50年代,这位英国物理化学家与晶体学家,用X射线测晶法获得了DNA的第一张晶体衍射图片“照片51号”。然而当时的科研环境,对女科学家的歧视处处存在,富兰克林的领导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照片给了实验室另外两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佛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根据照片,他们推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颁给了沃森、威尔金斯、克里克,在他们发表的文章中也未曾对富兰克林表示感谢,而富兰克林在1958年就已经因癌症逝世。肖克利(中)与另两位科学家晶体管的发明是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领域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它的诞生使电子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的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巴丁(JohnBardeen)和布拉坦(Walter Brattain),以表彰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晶体管效应的发现。但肖克利可能并不够资格拿下这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明了一种错误的晶体管,而实验的成果是由另两名科学家完成的。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yev)没能获得诺贝尔奖应该是诺贝尔颁奖史上最令人震惊和遗憾的事情。这位俄国科学家,发现了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此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据诺贝尔档案记载,诺贝尔奖委员会本已打算将1906年的化学奖颁给这位大师,但委员会其中一人最终将门捷列夫踢出了榜单。这位伟大的化学家于1907年去世。艾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一点也不足为奇。不过你可能不会想到,爱因斯坦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却不是因为他创建的相对论。颁奖时,委员会特别申明,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不是由于他建立了相对论,而是为了表彰他在理论物理学上的研究,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的定律,并且相对论有些结论目前还正在接受严格的验证。许多科学家认为,光电效应的科学意义无法和相对论相提并论。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不是爱因斯坦不够格,而是诺贝尔奖委员会选错了奖励项目。 尼尔斯·达伦1912年,万众瞩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名不见经传的瑞典工程师尼尔斯·达伦(Nils Dalén),这让科学界一片哗然。达伦发现了一个利用不同颜色金属片在光照下受热膨胀不均的特性来调控海上无人值守乙炔灯塔开关的装置,虽然这项发明给瑞典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便利也给发明家本人带来了财富,但这样的成果对于同时代获得诺奖的工程技术来说实在微不足道。·赫伦亚克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带来的新型节能光源。但科学界不少人质问,为什么不颁发给尼克·赫伦亚克(Nick Holonyak)呢,他在1962年就发现了发光二极管。当时尼克·赫伦亚克只是美国大厂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名普通研究人员,打造出了第一颗红光LED,而且他还认为未来能够发出其他波长的光,意味著LED将有很多种不同的颜色光,未来白炽灯一定会被LED取代掉。罗伯特·盖洛(左)2008年,两位法国科学家西诺西(Francoise Barre-Sinoussi)和蒙塔尼(Luc Montagnier)“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获诺贝尔医学奖,这使许多科学家感到有点意外。意外的不是两位法国科学家的获奖,而是另一位为“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盖洛(Robert Gallo)未在授奖名单里。发现艾滋病病原之争是科学史上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的典型案例。盖洛是人类逆转录病毒研究的先驱,他第一个分离出人逆转录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并建立了体外培养人T细胞的方法,这是研究人T细胞逆转录病毒的基础。超过100名科学家共同签署了反对意见,刊登在了《科学》杂志上,以抗议盖洛被诺贝尔奖委员会忽视。拉尔夫·斯坦曼诺贝尔委员会有一条硬规则:不能颁发给过世的人。不过这一规矩也被意外打破了。2011年,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 Steinman)因“发现树枝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而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但不幸的是,拉尔夫·斯坦曼在诺贝尔奖颁发的前三天死于胰腺癌。诺贝尔大会称:诺贝尔委员会正式把诺贝尔医学奖的荣誉授予斯坦曼三小时之后,才获悉他去世的消息。斯坦曼所在大学的官员为他编撰获奖信息的时候,从其家人那里得知了这个噩耗。诺贝尔奖不授予已去世的人,但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则特别说明:如果有人获奖但在领奖前死亡的话,奖项仍然有效。这种情况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还是首例。恩利克·费米193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基于证明经中子轰击产生新的放射性元素授予费米诺贝尔奖。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费米是否该得奖,而同样在于选择哪项成果作为授奖依据。费米是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贡献是多方面的。对此,费米本人也不满意。在颁奖演说中,他指出了自己工作不足的地方:哈恩和斯特拉斯发现,在衰变过程中,放射性铀产生的钡,由此必须重新认识超铀元素。把新元素研究和原子核反应研究一起当做费米获奖的理由,显然不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pennyhu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关键词:诺贝尔奖、评选、潜规则
图表新闻微博
中国人一直有着很深“诺奖”情节,为诺奖纠结、耿耿于怀。除了那份荣耀,还有那笔不菲的奖金。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洛阳纸贵,让我们看看他的生平,和他都写过什么书。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错过诺贝尔奖的历史真相
时间: 10:08:20来源:中国科学报
提要:196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研究评选有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获奖事宜。
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系和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三个单位的有关科学工作者,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用人工方法全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我国科学家的这一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是在多肽化学薄弱、专门人才缺乏、各种氨基酸和特种试剂国内不能生产等不利情况下,同科学发达的美国、联邦德国有关实验室的激烈竞争中取得的。消息一经传出,国外许多科学家对此始则表示惊讶,继则给予高度评价,甚至有的著名科学家认为它可以获诺贝尔奖。国内许多人士对它获诺贝尔奖也持乐观态度。但后来的结果却是它与诺贝尔奖无缘。
近年来,诺贝尔奖成为国内有些人士的热门话题。他们期盼在中国本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学者尽早实现零的突破,在诺贝尔奖中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他们对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成果与诺贝尔奖无缘而遗憾。这种心情可以理解。然而,人们在探讨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原因时,以讹传讹,错误的说法广为流传,湮没了历史真相,因此有必要予以澄清,还它以本来的面貌。
近几年,国内出版的一些专著、传记、报刊,乃至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都把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失去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的机会,归咎于我国有关机构违规申请诺贝尔奖。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当推两本专门研究中国人与诺贝尔奖的书,即栾建军的《中国人谁将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与中国获奖之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和吴东平的《华人的诺贝尔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这两部书中写到: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化学组主席对此给予很高评价,并希望中国推荐领衔这一研究的科学家角逐诺贝尔奖。但后来没有结果。&&到了1975年,杨振宁又推荐了这一成果。有消息说,我国有关机构曾提出以集体作为候选人,因为不符合诺贝尔奖的评选规定,以后又经过平衡,从参加研究的十多位科学家中,推荐出四位候选人,但由于诺贝尔奖同一奖项获奖者不得超过三人,又不了了之。&(栾建军,第206页)
&'文革&后期,杨振宁回国时再度提出&&&等人研究成功的胰岛素,应该去争取诺贝尔奖一事。他本人也极力向诺贝尔奖评选委员推荐。当时中国也写了申请,并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了四个获奖人。根据诺贝尔奖的评奖规则规定,每项科学奖中一次最多不超过三个人,有人提议将报告中的获奖人减少一人,但由于国情,强调集体主义,不能助长个人主义,还是坚持报了四个人&&&&据说瑞典方面也愿意把奖发给中国科学家&&就此和中国有过交涉,但是中方不肯更改名单,这个问题被卡住了&;&正是如此,使&&&等人失去了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的机会。&(吴东平,第163&165页)
两本书的说法大同小异,概括起来就是:(1)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的;(2)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推荐了两次;(3)&我国有关机构&也写了申请,推荐了四个候选人,虽不符诺贝尔奖的规定,却又不肯更改,从而导致中国科学家失去了诺贝尔奖。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或毫无根据的。事实是:(1)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只有一次,是1979年1月;(2)杨振宁确实十分关注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成果,1972年、1978年先后向周恩来和邓小平提出过,但也只在1979年这一次作了推荐;(3)中国科学院只是应杨振宁等有资格提名或推荐诺贝尔奖候选人的人士的要求,向他们提供了一份代表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的全体人员的名单,作为诺贝尔奖1979年候选人的有关资料,而且没有以自己的名义同诺贝尔奖有关部门进行任何联系。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在诺贝尔奖候选人的问题上,机构、组织、团体是否有推荐权。在诺贝尔奖的几个奖项中,除和平奖外,其它奖都不受理任何机构、组织、团体推荐的候选人,也不受理任何个人自荐,只受理有资格提名或推荐人士的个人提名或推荐。这些规定,栾建军、吴东平是知道的,在他们的书上也有所表述。然而,他们却在&我国有关机构&直接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了4个人的候选人名单等这类子虚乌有的事情上煞有介事、津津乐道,令人费解。
批判拒绝诺贝尔奖的时代背景
上述两本书还提到,&文革&期间,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另一可能原因,是江青认为诺贝尔奖是&资产阶级的奖金,我们不要&(栾建军,第207页);&有的领导者&认为诺贝尔奖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不感兴趣。对此,我无从查证。
我国对诺贝尔奖持批判拒绝态度不是始自&文化大革命&,其发明权也不属于江青或&有的领导者&。拒绝或反对诺贝尔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在&左&的思潮影响下,对学术奖励制、学位制、学衔制乃至于军衔制等采取全盘否定的必然结果。
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成果,正式通过国家鉴定的时间是&文革&前夕的1966年4月。在这次鉴定会即将结束时,有人发言:&诺贝尔是靠搞炸药发了财的,后来拿出一些钱作奖金,我们要打破诺贝尔奖金的迷信。奖金本身是资产阶级物质刺激办科学的手段。诺贝尔奖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我们不要这些奖金,我们要的是人民的奖赏,这是最崇高的。&(日,鉴定会议简报第14期)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席卷中国大地。我国科学事业在&文革&中遭受空前浩劫。1972年,杨振宁向周恩来提出,拟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形势,周恩来婉言谢绝。&文革&期间,它提不到日程上来。
与诺贝尔奖接触的真相
钱三强为促进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成果参与1979年度诺贝尔奖评选做了大量工作。日至30日,以钱三强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在同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次谈话中,有人对钱三强说:&你们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作是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问题在于你们愿不愿意接受。&对此,钱三强不知个中原委。
钱三强如此&孤陋寡闻&是有原因的,这里不妨作点儿交代。钱三强是中国科学院的筹建者之一,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他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划归原第二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二机部)后,他转任二机部副部长。他对该部一些不按客观规律办的事不违心迎合,大胆直言,因而在那个不正常的年代不止一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从1965年10月起到河南信阳农村参加劳动,紧接着&文革&时进一步受到批判斗争,直到1972年5月因心脏病发,经批准才回到北京治病。&文革&结束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由于以上情况,他对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以及国内对诺贝尔奖持批判拒绝态度都一无所知。
在同澳大利亚科学家的这次谈话后,钱三强才从同团出访的童第周、王应睐那里知道了事情的梗概。他认为,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这一可喜的重大成就,不管能否获得诺贝尔奖,应该借此扩大中国的影响。他愿意出面推动这件事。过了不久,机会来了。
1978年9月,杨振宁向邓小平提出他准备提名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王应睐收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B&乌尔姆斯特洛姆等6位教授的来信,要他在日前推荐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这时,国内正在进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恢复实事求是的传统。这也为打破对诺贝尔奖偏见的思想禁锢提供了契机。
在得到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方毅、副书记李昌的同意后,钱三强便开始运作,向杨振宁发去电报和信函。
日,国家科委党组与中科院党组举行联席会议。会议认为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可以作为候选人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
接下来的难题是按诺贝尔奖的有关规定,从参与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众多科学家中推选出代表,作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是3个不同单位人员共同合作的结晶,仅最后一两年直接参加研究工作的人员就有30余人,其中:生物化学研究所20余人,负责胰岛素A、B链的拆合和B链(30肽)的人工合成;北京大学化学系和有机化学研究所各六七人,共同负责A链(21肽)的人工合成。
为此,日至13日,钱三强组织并主持召开了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总结评选会议。与会的有3个单位参加合成工作的主要研究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30人,以及通过协商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委员17人,他们是童第周(主任委员)、周培源、于光远、严济兹、华罗庚、钱三强、杨石先、黄家驷、贝时璋、张龙翔、王应睐、汪猷、冯德培、梁植权、柳大纲、邢其毅、过兴先。评选委员会的任务是对会议最后推出的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
会议初步选出在合成工作中4名成绩突出者:钮经义(生物化学研究所)、邹承鲁(原生物化学研究所,1970年调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季爱雪(北京大学化学系,女)和汪猷(有机化学研究所)。
会议认为,如以4人申请难以被接受;出3人,矛盾较多,而且联邦德国、美国在胰岛素人工合成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有可能此奖将由两国或三国科学家共同获得。据此,我国以一名代表申请为宜。北京大学和有机化学研究所认为,如出一名代表,理应由生物化学研究所选出。生物化学研究所则推荐钮经义为代表,认为他自始至终参加B链合成,成绩突出,也有一定学术水平。最后,评选委员会表示赞同。
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国家科委主任方毅接见了与会的全体同志。
会议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和结束。会后,钱三强主持起草亦代表中国科学院,签发了日呈报国务院的《关于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现在我国正进入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新时机,我们正在加强同国际上的科学技术交往,对诺贝尔奖金似不宜于长期持拒绝态度。&
《报告》在汇报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总结评选会议的情况,推荐钮经义一人为代表的原因和过程后写道:&我们建议,以钮经义同志一人名义,代表我国参加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工作的全体人员申请诺贝尔奖金,拟由杨振宁教授和王应睐教授分别推荐。&一周后,请示报告获得批准。按要求所需的各种推荐材料,由钱三强具函,以最快速度寄给杨振宁以及也受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推荐候选人的美籍华裔科学家王浩。与此同时,王应睐也作了推荐。
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集体的代表钮经义,被推荐为诺贝尔化学奖1979年度候选人的过程和事实就是如此。
最后,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为美国人布朗和德国人维提希。我国钮经义未能获选,自然令人惋惜。1982年,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后话。
薛攀皋&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27年12月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1951年毕业于原福州大学生物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院部,从事生物科研组织管理工作,历任见习科员、科员、生物学部办公室副主任,生物学部副主任等职,直到退休。
1956年&1966年先后兼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主持的全国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生物技术组组长,组织编制1986年&2000年全国生物技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前期研究工作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集体)。
版权声明:千人智库源起国家"千人计划"官方杂志《千人》,依托包括6000多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全球1200万高层次人才大数据,拟打造成为中国的"人才库"和"思想库"。千人智库网系千人智库唯一官方网站,凡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作者系本站编辑
&& 暂无相关评论!
千人智库&电子周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票规则 评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