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哈是西班牙品牌哪里的品牌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
④ 不良/侵权内容举报电话:0
开时尚女装店
0-15岁童装包换货
0加盟费开店
开男装加盟店
开店送装修
10平米开内衣店
版权所有 &中国丽人网 - 中国服装行业门户网站
客服热线:400-680-- 传真:9 客服QQ:\\
网络实名:中国丽人网,服装加盟网,丽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采购助手: 康女士(手机端点击号码呼入)&&&
&&&&&&&&&&&&&&&&&&& QQ采购:&
&& &近几年来,我国纺机设备的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不仅基础较好的棉纺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即使相对薄弱的印染、非织造设备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感受着这些成绩的同时,国产纺机设备的可靠性却依然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尴尬问题。
&&&&一项国产纺机设备的使用调查显示,高达81.5%的用户企业认为国产纺织设备的稳定性较差,由此可见,国产设备可靠性与用户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如何才能缩短这种差距呢?
&&&&可靠性输了国产纺机口碑
&&&&常年的采访中,我们经常听到企业向我们反映这样的问题。国外的设备到了企业,经过安装调试,一个星期后就能平稳运转起来;而国产设备往往是一个月后才能运转起来,三个月之内还得有人进行跟踪,而且还经常出现小毛病,不得不停车检修,不仅降低了效率,而且还增加了企业的维修成本。尽管许多纺机企业常常拍着胸脯说,比进口设备的价格低1/3,可是用户企业综合算起来,认为还是买进口的划算。
&&&&我国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式开始推行可靠性工作,由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制定的各类纺机可靠性评价文件也陆续发布,国产纺机产品的可靠性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以前国外同档次的粗纱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1800小时,而国内比较好的粗纱机也就400小时,后来通过生产企业在产品可靠性方面的改进,产品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基本达到了进口机的水平。所以现在国产粗纱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已基本替代了进口产品。
&&&&然而,与进口纺机相比,国产纺机设备总体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总工程师祝宪民认为,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机早期故障率较高,可靠性指标差距大,全寿命周期费用偏高。二是产品质量或精度一致性差,早期失效、寿命指标低于国际名牌产品水平。三是设备使用磨合期长,不适应用户优质、高效、低耗的要求。
&&&&目前纺机企业对产品可靠性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不少企业在提高产品可靠性上进行了努力,但往往收效并不明显。究其原因,祝宪民认为,可靠性综合了系统工程、管理工程、价值工程、人机工程等多种学科成果的应用,贯穿于纺机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到销售服务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涉及生产、管理、制造基础等很多方面的问题。要提高纺机可靠性,需要注意各个环节,同时还需要多方面配合。
&&&&差不多思想难出精品
&&&&谈起国产纺机设备的可靠性问题,湖州惠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明谈起了不久前参加的欧洲国际纺织机械(ITMA2015)时,看到荷兰施托克的震惊:“荷兰施托克整整十年没有一台机器进入中国,别人都以为它不行了,结果它今年推出了第一台SPG机,这就是国外纺机企业做产品的态度”。
&&&&凭心而论,国内有多少企业有非完美产品不出厂的决心?有做不好砸了重做的魄力?有要做就做最好的信心?太多的人抱着差不多的思想,甚至觉得没有必要做得太完美,机器用不了几年,做得再精致再好也难逃淘汰的命运。正是存在着这种思想,在选材上就不会力求最好,在生产过程中就难以精益求精,自然也就难以生产出好的产品。正是由于这种思想,使得我们即便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工厂,但却没有几家世界顶尖级别的企业,使得我们即便有着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但仍难以造出技术精湛的设备。
&&&&国内企业往往认为,产品的可靠性、产品的质量是靠检验人员来把关的,而国外知名纺机企业除了对外协件有检验以外,自己的零件与装配是没有专门的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的,每道工序、每个岗位都要进行自检。这就是我们与国外先进企业的一个非常大的差距。
&&&&企业决策层的观念对提高产品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经营者将自己的产品生产销售视作“短期行为”,对可靠性的认识不清或存在着认识误区,使企业缺乏有效的可靠性管理和机制。企业重视可靠性的程度愈高,产品可靠性的实质提升的幅度愈大。
&&&&注重系统集成性
&&&&过去不少企业片面地把可靠性看成是制造质量不过关,所以一说到提高产品可靠性仅从零件制造的角度来把关,后来扩大到装配环节。实际上可靠性是贯穿从设计、制造、装配到售后服务的一个系统工程,甚至还应该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起来。有些国家把可靠性提高到行业或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正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对可靠性的认识不充分,所以十几年来,国产纺机产品不论是设计水平还是加工能力都有明显提高的同时,可靠性却一直是一个无法跨越的坎。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学院院长胡旭东表示,企业想提高产品可靠性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设计之前,企业研发部门要对现有产品和进口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测试,找出先进点。对同类产品的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曾经发生过的质量问题加以分析,找出故障点,分析故障模式及危害度,提出改进办法。同时,要对使用现场进行反复考察,评估现场干扰因素,以保证构思阶段的可靠性设计,提出可靠性指标,确定可靠性方案。第二,加强信息收集、管理,积累历史数据。收集的信息包括:安装调试信息、使用信息、故障信息、维修信息、质量信息以及国内同类产品和国外先进产品的信息。并对信息作综合分析比较,从中发现薄弱环节,找出重点攻克目标,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第三,加强检测机构建设,重视人员培训,制定可靠性检验标准。供应部门依据标准要求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检验,保证完好可靠。生产部门严格按照规范生产加工、装配调试,保证每个生产环节的可靠性,对出厂的产品必须进行可靠性检验。
&&&&产学研合作推动发展提升
&&&&纺机可靠性的提高是多学科的交融,例如,纺织机械要解决的高速化涉及到机械动力学;关键的寿命涉及到纤维与金属、纤维与陶瓷的磨损机理;纺织材料烘干设备涉及到传热动力学等等。应该看到,通向自主创新道路的阻碍还有很多,通过企业个体把科研成果、知识、技术、能力、经验等整合到一起的力量毕竟是单薄的,而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借力加速创新发展则是更为必然的选择。一些重大、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及关键设备,在国家支持下,相关企业共同筹资,不仅比重复引进成本低,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形成自有品牌产品。
&&&&2011年,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常州航月纺织机件有限公司、上海远东钢丝针布有限责任公司、无锡猫头鹰纺织器材有限公司、青岛丰衣纺织器材有限公司等5家钢丝圈生产企业成立了“新一代纺织设备钢丝圈技术创新联盟”,与清华大学国家摩擦学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发“钢丝圈表面处理技术研究”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成功解决了钢丝圈表面处理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用该技术处理的钢丝圈寿命达到15天以上(进口优质钢丝圈寿命为15天~20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践证明,谁能够形成产学研联动,谁就能得到技术制高点。
&&&&此外,企业还可通过合资、合作、、聘请国外专家等多种方式引进先进技术,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如位于河南省的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已与西班牙弗莱克斯弗特合资成立光山布鲁哈针布有限公司,引进西班牙弹性针布制造技术和设备,明显提高了其毛纺、拉绒等弹性针布产品技术水平与质量。责任编辑:康真真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拼实惠》拼得越多,实惠越多!&
&&&环保无纺布袋宣传袋手提袋定做&1元/个
&&&定做无纺布环保购物袋&服装袋鞋袋
&&&无纺布环保购物袋宣传袋广告袋&可定制
&&&&&&nbsp..
? &&&《拼实惠》拼得越多,实惠越多!&
&&&环保无纺布袋宣传袋手提袋定做&1元/个
&&&定做无纺布环保购物袋&服装袋鞋袋
&&&无纺布环保购物袋宣传袋广告袋&可定制
&&&&&&nbsp..
? &&《拼实惠》拼得越多,实惠越多!&
&&&环保无纺布袋宣传袋手提袋定做&1元/个
&&&定做无纺布环保购物袋&服装袋鞋袋
&&&无纺布环保购物袋宣传袋广告袋&可定制
&&&&&&&nbsp..
? &&《拼实惠》拼得越多,实惠越多!&
&&&环保无纺布袋宣传袋手提袋定做&1元/个
&&&定做无纺布环保购物袋&服装袋鞋袋
&&&无纺布环保购物袋宣传袋广告袋&可定制
&&&&&&&nbsp..
? &&&《拼实惠》拼得越多,实惠越多!&
&&&环保无纺布袋宣传袋手提袋定做&1元/个
&&&定做无纺布环保购物袋&服装袋鞋袋
&&&无纺布环保购物袋宣传袋广告袋&可定制
&&&&&&nbsp..
? &&&《拼实惠》拼得越多,实惠越多!&
&&&环保无纺布袋宣传袋手提袋定做&1元/个
&&&定做无纺布环保购物袋&服装袋鞋袋
&&&无纺布环保购物袋宣传袋广告袋&可定制
&&&&&&nbsp..
? ? ? ? ? ?
采购一发好货到家每日1000万在线商机,卖家主动上门,采购省时省力!高峰对话:进口纱后市何去何从?_新观察_新观察_中国纱线网
==选择会员类型==
纱线供应商
纱线采购商
人才企业会员
人才个人会员
个人中心会员
当前位置:纺织资讯&&新观察&&新观察
双击自动滚屏
高峰对话:进口纱后市何去何从?
<font color="#14-10-13 10:31:56&&&&&&阅读6919次
会议介绍:
编者按:随着棉花收储政策的谢幕及直补新政的登场,国内棉花价格正式融入市场怀抱。国内棉价的市场化会否对进口纱市场形成压力?进口纱后市将何去何从?在日前召开的上,深圳市国泰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勤丰先生、广州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大中华总经理吴法新先生、上海维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强先生针对“进口纱供需格局及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进口纱供需格局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王果刚:现在我们进入第二组对话,这一组对话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进口纱话题,其中会涉及进口纱供需形势分析、中国与周边南亚国家纱线产品的比较以及进口纱行情演绎方向等。三位专家都对行情有独到见解,因为他们都是实际的操盘手。接下来我们有请深圳市国泰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勤丰先生、广州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吴法新先生和上海维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强先生。我想在座的很多同仁对他们都非常熟悉,因为他们三位都是在进口纱领域有着长时间的实际操作,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接下来想请三位针对以下三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第一,针对目前中国的纺织品现状,尤其是纱线产品,请和印巴孟等东南亚国家的优劣势做个比较分析;
第二,进口纱市场下一步的行情与走势,特别是和棉花有关的,你们有何看法?
第三,请简单分析一下国际和国内纺纱行业的行情和走势。
首先有请陈勤丰董事长。
陈勤丰:各位下午好!我是来自深圳市国泰华投资有限公司的陈勤丰,很荣幸今天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在进口纱线方面的一些经验、心得和看法,也非常感谢王总的盛情邀请。我们公司是从2005年开始从国外进口纱和布到中国来销售,目前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产品为主。
(陈勤丰先生)
东南亚国家纺织业的崛起是分工的转移,进口纱布是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纺纱行业正处于退潮期,纱锭数减去一半,行业才会更健康。
陈勤丰:谈到我们国内和南亚其他国家的优势对比,我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巴基斯坦由于棉花品质的原因,比较适合生产21s以下的低支纱;印度的优势主要在20s-40s的纱线,他们的棉花品质决定了他们的产品。这些年来,我们进口的也主要就是这些产品,在巴基斯坦,我们进口的也几乎都是21s以下的纱线,而印度,我们进口的也都是20s-40s的纱线。
对于市场,我认为无论是进口纱,还是进口布,这都是一个趋势。过去的几年,进口纱布市场经历了一波快速发展期,但这只是个开始,因为我们中国虽然是全球纺纱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纺纱业的高潮已经过去,现在正是退潮期。刚才很多嘉宾和行家都分享了我们行业当前的一些艰难状况,其实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种艰难并不全是坏事。我们现在对这个行业都有点依依不舍,但是我们的下一代其实并不在乎我们干的这一行,所以大家也不用如此惋惜。中国能使纺织行业维持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也足以证明了我们强大的竞争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国家的崛起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从我们的竞争力角度来讲,南亚或者东南亚等国家在纺织行业的崛起,事实上是一个分工的转移。以前我们国家的纱锭数占全球纱锭总数的50%以上,在未来的5到10年,我觉得这个数字去掉一半,行业才更健康,活下来的企业才有日子可以过,就像刚才孙伟挺董事长以及其他几位嘉宾所说,我们行业的人现在干的都太辛苦,已经不值得这样去干,也许退一步后真的会海阔天空。
第四季度开始到明年,进口纱将重新迎来大幅度增长时期。
陈勤丰:对于后市,我认为进口纱布数量还是会大幅度增长。中国经过三年的收储政策以及一些市场因素,进口纱布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但直补政策的出台,今年的进口量会暂时停滞,没有多大的增长,甚至是负增长都有可能。但是我想在棉花的市场化以及去库存化以后,国外低价的棉花和棉纱明年还是会卷土重来,因为价格差距仍在拉大,所以我觉得甚至在马上要到来的第四季度开始,进口纱量仍会加大,因为从8月份开始,进口纱的采购量又在大幅度地增加。由于时间的关系,因为毕竟进口纱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货,所以有可能从第四季度开始到明年,进口纱将重新迎来大幅度增长时期。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王果刚:陈总认为进口纱还会卷土重来,感谢陈总的精彩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吴法新总经理的观点。
吴法新:首先感谢大家!
(吴法新先生)
大行情不代表进口纱企业能赚大钱。纺织业已不值得年轻人去从事。
目前进口纱市场三分天下:纯棉16s以下的是巴基斯坦的天下,32s、40s的是印度的天下,60s以上的才是中国的天下。但是印巴已经开始介入差别化及高支纱领域。
吴法新:首先感谢大家!
坦白说,我很赞同陈总的观点,即第四季度进口纱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我的问题是你能不能挣到钱?这是我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大行情不一定预示你能赚大钱,往往一波大行情消灭的都是很多大牌的企业。这几年我看的比较多,现在不论是哪家公司开的进口纱论坛,我都有参加,我看到很多新面孔,有很多老面孔都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从2010年的大行情到现在,无论是单边往上,还是单边往下,都消灭了很多做进口纱的企业。所以我更加关心的是能否赚到钱。坦率地说,我这几年做的最得意的事情不是做进口纱,而是劝那些年轻人不要再做纺织行业,我已经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所以我说:“我再坚持几年,将平台做好,但是你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如果熬到我这样的年纪,改行是肯定来不及了,所以还是早点换个专业”。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今天带来了一位我巴基斯坦的同事,他是一位巴基斯坦的富二代,更确切地说是“棉二代”,他的祖父以及父亲都是做棉纱的,而且很多棉纱都是卖到中国来,他们赚到了钱,很早就将这位小伙子送到了国外读书。他在美国读了MBA,纺纱、织布、印染等等,可以说他什么都懂。他说你们不要以为我们巴基斯坦只会纺低档产品,只会做纯棉纱,现在巴基斯坦资金也有,而他们这些年青一代的人已经不再是他爷爷那一辈人的思维,3年以内,在这边参加展览的企业至少有30%会将生产基地搬到类似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5年以内可能会有50%!我们算过一笔账,巴基斯坦一线挡车工的工资大概是人民币350元/月左右。昨天他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清单,有技术含量的工人,工资大概是800-1200元之间。这给我的感觉是以往大家提到“进口纱”三个字,就像刚才陈总所说的一样,进口纱市场三分天下:纯棉纱16s以下的巴基斯坦做,32s、40s的是印度人的天下,60s以上的是中国人的天下。再过三五年以后,可能他们的色纺纱、涡流纺等将不断地来抢占我们国内企业的市场,苏总(德州集团苏建军理事长)你好不容易搬到了宁夏,搞不好你屁股还没坐热,就被他们反超了,我觉得很有这个可能。
我举个例子,如意要收购的巴基斯坦Masood
公司(马苏德纺织厂有限公司)原来是我们公司的一个供应商,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Masood 公司的销售是讲山东话的,而我们国家要买进口纱的企业给我发的邮件却是英文,倒过来了。再过三五年我们转移到宁夏、新疆后就再也没有地方可退。所以我认为我们对“进口纱”三个字要重新定义,进口纱不再是纯棉的低档纱,很有可能三五年后在座的诸位,你们一半的企业会到巴基斯坦或者印度去做,这是一个趋势,所以我觉得三五年以前的进口纱和三五年以后的进口纱已经不是同一个概念。将来的趋势可能是除了纯棉纱以外,各种各样的纱线,比如花式纱、功能性纱线等都会出现。我看王总今天请来的一家印度公司――专门供应原液着色的有色纤维,这也是未来的一个亮点。
纺纱业不是原子弹,未来的进口纱不论是数量还是品种结构,都要重新定义。
吴法新:关于营销方面,印巴等国家也发展的非常快,我很赞成孙伟挺董事长刚才说的一句话,这个行业不在于你投入多少钱,而在于你投入了多少精力。我以前老板的公司就在孙总公司的楼上,以前我每个礼拜都会花一些时间和这位老板喝喝茶,聊聊天,当时他说的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他说“纺纱这个东西并不是原子弹”,你没有制造原子弹的技术和条件就肯定造不出来,但是纺纱不一样,只要用心,肯定能纺出纱,关键在于你花了多少心思。我们回过头来聊聊这位巴基斯坦棉二代,他现在吃住在中国,完全跟中国人学,而且我想我们的技术人员也不是没有被他们给挖走的可能,这个东西毕竟不是原子弹!所以我觉得将来的进口纱不论是从量上,还是从品种结构上,都要重新定义。有兴趣去巴基斯坦做纺纱的企业,我们可以相互沟通。
纱做得好,不如纱卖得好,创新营销很重要。
吴法新:我还想说的一点是创新营销。关于创新营销,我做了一个实验,今年7-8月份,我请了4个惠州大学的学生,完全没有任何纺织经验,连纱都不知道。我让他们到我们公司来卖纱,因为我发现一个现象,工程师是卖不好纱的,客户一投诉,他会觉得很有道理,会觉得这个纱条干是不好等等。但是我的目的不是要把纱做得好,而是要卖得好,因为纱做得好并没有用,要卖得好才行。这四名大学生,我通过一个星期的试验,培训他们什么叫纱、什么是布、什么是精梳等等,第二个星期开始卖纱。她们用电话、QQ、邮件、微信,甚至用到Facebook来卖纱,现在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的预期是觉得能给我们带来一点新的客户就可以了,但现在这四位女孩每个星期都能卖出一个柜的纱。她们每卖出一个货柜的纱,我给她们提成2000块,她们一个月差不多能拿到8000块的工资。这件事情给我的启发是如果利用互联网等新的营销模式,所带来的营销成果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认为纱做得好,不如纱卖得好!之前一位西方工厂的销售经理告诉过我一句话:如果一家工厂生产不出客户所要的纱,那么这家的工厂的机器就是一堆废铁;同时,如果你能生产处这样的纱,但是你卖不掉,那些机器就还是一堆废铁。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我把我的主要精力放到了卖纱上,也劝年轻人不要再从事纺织业。
纺织服装业将迎接“冰桶挑战”!
吴法新:谈到未来的趋势,我有几句话要与大家分享,一是刚才说到的“三分天下”;还有就是纺织行业,包括服装业将要迎接“冰桶挑战”,至少在5年以内,就如同炒股票一样,个别企业会好,但是大盘一定不好。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自己的孩子或者亲戚朋友的孩子高考填志愿,请不要再填纺织专业。
王果刚:吴总对行业的看法真的是非常悲观。
吴法新:我要培养出来的人是卖纱的而不是做纱的,你们纱做的好,不如我卖得好,谢谢大家!
王果刚:第三位是来自于上海维鲨实业有限公司的张永强董事长,他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和建筑专业,毕业后很早就进入张江高科进行政府管理和开发区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后来进入上海市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因此他有非常广泛的阅历。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可能搞纺纱的人都知道,他的父亲是我们国内非常著名的针布专家,创办的“白鲨针布”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梳理针布企业之一。但是张总是自己独立运营国际贸易业务,特别是进口纱业务方面,他花了很大的心思和功夫。接下来,我们一起听听张总有关进口纱后市的高见。
(张永强先生)
纺织行业将是永远不落的太阳,但是总体需求量及产品结构值得企业思考。
中国纺织业的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
张永强:谢谢王总,也谢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前面两位都是我的前辈,陈总非常年轻,但是国泰华已经做到了这样的规模,我们都非常敬佩。我是这方面的新人,可以说是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从建筑行业到信息行业,然后又到了现在的纺织行业。进入纺织行业是在我对IT行业感到非常悲观的时候,我以前在上海市信息办做过整个上海市光纤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我还拿过上海市建筑工程方面的奖项,当时是黄菊亲自为我颁的奖。我于04年开始进入纺织行业,到现在已经10年,主要的任务是将我们国产的设备卖到国外,目前白鲨针布在全球已经建立40多个分销点。我真正进入纱线行业是2012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的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所以可能我的一些想法能给大家有所借鉴。
有一句话叫做“站在月球上看地球”,讲的实在一点是“站在市场看生产”,而现在纱线的销售一般都是站在纱线行业看纱线,所以我比较倾向于服装协会杨晓东副秘书长的看法:一定要站在服装的角度来看纱线,从这个角度反过来看我们到底要不要做纱线。衣食住行,“衣”字当头,所以我觉得纺织行业是永远不落的太阳,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但是总体的需求量,因为地球上总共只有这么多人,这么多人需要多少服装,需要多少产品,或者说需要什么品种的产品,这些都是有一个总量的关系。在这个总量关系里,我们来看供应的体系,以前几乎是中国供应着全球所有的体系,在中国纺织业发展最迅猛的时候,欧洲、美国等国家大量的纺织厂纷纷倒闭,可能比我们今年还要惨。我们白鲨公司于2008年收购了西班牙布鲁哈针布公司,收购的时候,当时欧洲的纺织行业基本上要完事了,到今天为止,欧洲基本上没有了纺织业,这中间的过程其实是中国在替代的过程。2004年我曾去看过美国的一家纺纱厂,5万锭规模总共只有50个人,整个的生产设备全部是自动化的,从棉条桶到粗纱、细纱整个的生产过程没有一个人。当时他们这种生产模式也没有维持多久。现在我们整体来看,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纺织业的高速发展主要是依靠中国的低成本来给西方等国家提供服务,但是现在这种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
纱线、坯布等标准品定会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转移。
由于国内棉价的回归,中国在纯棉30s-40s纱线领域的优势将继续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但印度也正在生产高支纱。
张永强:现在我们来看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尤其是印度拥有11亿人口,他们要发展经济,那么纺织业一定是他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力,目前在他们GDP的构成中,纺织业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要是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的话,比如以美国人或者欧洲人眼光来看,他们是需要服装的,但是服装从哪里来?现在可能主要是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这些国家的面料从哪里来?很大一部分从中国而来。面料的原料供应,即纱线又从哪里来?刚才吴法新总经理所说的“三分天下”的看法我很赞同,标准品现在看来一定是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转移,这里所谓的“标准品”也包括了坯布等产品。现在我们的棉纱竞争国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而从纱线的趋势来看,21s以下的产品我觉得中国基本上不用再生产了,我指的是环锭纺,气流纺可能还稍好一点,这一块我们认为主要是巴基斯坦人的空间;20s-40s之间,或者说30s-40s之间,如果加上关税,这一块印度的优势更大一些。在30s-40s以上的这个领域,如果中国棉花价格降到一定程度以后,中国将还会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维持。但是再往上走,中国并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因为300s的纱线印度也生产。印度的一家企业,也是使用我们白鲨针布的客户,拥有50万纱锭规模,生产100s-300s的纱线。
王果刚:印度也生产高支纱?
张永强:对!从这个点来看,实际上我们也能理解一件事,就是说通过对比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前方在哪里,首先是中国的国内市场,内需市场拥有13亿的庞大消费群体,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消失的。纺织行业在这个大的消费群体下,我们国家的关税是会自我保护的,比如纱线进口到中国来,是要征收17%的增值税和3.5%的关税,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这块市场是会自我保护和自我生存的。另外就是从全球供应这一块来看我们的特色能否再维持几年,这是我的基本建议。
未来纺织业将向资源全球化、交易网络化及服务品牌化发展。
张永强:目前的局势首先是资源全球化,第二是交易在未来一定会网络化。现在一进入纱线交易市场之后,我发现我们在现实中的交易成本是非常高的,交易成本主要源于资金成本,比如国内纱厂很多时候都有放账,时间一长,资金成本是大家所承受不了的,所以这一块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非常欣赏的一句话是“网络化的销售一定会带来付款的及时性和银行介入的信用的可控性”。所以未来的棉纱销售,包括进口纱线的销售由于远距离,未来一定会通过网络来实现交易的可控性。第三个是服务的品牌化,未来支撑买和卖的,中间需要有品牌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一来整个的交易当有信用体系建立起来的时候,整个服务体系就会非常简单,包括国际发运这一块,有可能大家确定要买了,有可能国内就近就会有库存供应,由远处的外方给你提供。这种方式我已经看到有人正在实施。
吴法新:王总,我再补充一句,刚才张总有提到进口纱原来是在生产地销售,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我们最近正在谈的一些工厂现在都变成消费地销售了,因为在生产地销售要承担中间运输过程中的价格波动风险以及其他的一些风险。这也给了我一个提示,即如何跳出传统纺织?我们可能要建立一些大型的货仓,将香港货仓的那些运到这边来,让客户亲眼看到,亲手摸到。当然这个过程也会增加一些成本和风险,但是从生产地销售变成消费地销售的这个趋势是肯定的。
王果刚:感谢三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我简单归纳一下三位的观点:第一,行情非常悲观和低迷;第二,未来20s以下的低支纱领域是巴基斯坦人的天下,20s-40s之间可能印度人的优势会比较明显,但是我们要警惕的是高支纱不是只有中国人在生产,印度现在也在往高支纱方向发展,此外巴基斯坦也在生产色纺纱和多种纤维的混纺纱;第三,张总特别推崇现代化、网络化的销售模式,值得大家关注。再次感谢三位嘉宾!
--------------------------------------------------------------------------------------------------------------------------------
本文系中国纱线网原创文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font color=#16-5-26 0:01:42)[<font color=#ff]&&<font color=#16-5-24 15:32:09)[<font color=#ff]&&<font color=#16-5-11 14:58:01)[<font color=#ff]&&<font color=#16-4-29 10:12:32)[<font color=#ff]&&<font color=#16-4-25 9:09:34)[<font color=#ff]&&<font color=#16-2-25 9:04:24)[<font color=#ff]&&<font color=#16-1-30 9:51:43)[<font color=#ff]&&<font color=#16-1-27 13:20:01)[<font color=#ff]&&<font color=#16-1-22 12:24:22)[<font color=#ff]&&<font color=#16-1-8 10:01:49)[<font color=#ff][相关评论]
&该信息当前没有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班牙橄榄油品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