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和叙,宅朔方,曰幽都王,平在朔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漢川草廬-十三經-尚書-虞書?堯典
尚書   虞書 ? 堯典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讓于虞舜,作堯典。 尚書序,述尚書所記之時代,并敘之由來。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帝曰:「咨!汝羲曁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釐百工,庶績咸熙。」
帝曰:「疇咨若時登庸?」放齊曰:「胤子朱啟明。」帝曰:「吁!嚚訟,可乎?」
帝曰:「疇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帝曰:「吁!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僉曰:「於,鯀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試可,乃已。」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揚側陋。」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帝曰:「欽哉!」石峁:朔方幽都之城(周文洁文《石峁城址初析》)
春节前我乘火车去北京,顺便给住在介休的老朋友周文洁先生带去了两本《尧文化》浮山专辑,在介休车站与老先生稍许面谈。我向他介绍了有关陕西神木县发现石峁古城址的重大消息,并希望他能对此立即开始进行研究,为《尧文化网》和《尧文化》刊物撰写一篇特稿。周老先生四易其稿,终于送来了大作:《放诸西岳而皆中——石峁城址初析》。作为第一个读者拜读了周先生的文稿,实有近守楼台先得月之感慨。虽说是目前尚未发现史料中对石峁遗址的明确记载,但周先生还是大海捞针,梳理了诸多与石峁遗址相关的历史信息,其研究与分析很是值得一读,现将周先生文稿转录如下,以飨读者。
放诸西岳而皆中
——石峁城址初析
一&&& 新的课题
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秃尾河的北侧山梁,近日挖掘出一古城遗址,城墙全系石块砌造,分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部。总面积400多万平方米,超过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古城,并有玉器、人头骨等遗物,距今4000多年,属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早期,东距黄河20公里,北离长城10多公里;首次发现于1976年,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由省、市、县三级文博机构联合系统调查,2012年实施重点挖掘,同年10月,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联合考察后,公布。
该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神木石峁遗址考古领队孙周勇先生出言谨慎,不赞成“都城”之说,倾向于酋邦、部落、大的集团、大的势力范围所控制的一个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先生表示不知道是哪个集团的;该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商周研究部前部长张天恩先生说:“找不到记载”,等等。三位大师们的谦逊态度,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研讨气氛。
探索石峁古城址的归属、以解决:
1、它由哪个氏族及其酋首们所创建与使用;
2、它与尧都平阳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它在古代的归属,名称等是什么;
4、它是否“都城”,等等。
陕北的神木县紧挨山西省。“秦晋之好”是人们形容二省民众友情的成语,引伸为血缘交融。笔者试以探讨,以尽晋秦亲谊之责,更请教于诸位大师斧正。
二&&& 五个珍贵的概念
高炜先生在《晋西南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中指出,陶寺文化早期为公元前2600年至前2400年,中期为公元前2400年至前2200年,晚期为公元前2200年至前2000年。何驽博士在《陶寺文化谱系研究综论》中的意见与此相似。石峁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就可说明:
1、其是上古黄河中游文化的组成部分;
2、其所在时代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相近;
3、其可能会与尧、舜文化关系密切。
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探讨学问的契机,石峁与陶寺之间虽然相距遥远,但尧文化就是二者的长条纽带。如果能从有关尧、舜的典籍入手,可能对研讨石峁古城址会有所补益。
《书经·尧典》写帝尧执政伊始,首先任命了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官员,奔赴嵎夷、南交、西、朔方等四个不同方向的极远处,他们的使命乃“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当介绍到最后一名时说:“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史记·五帝本纪》中的有关文字与此大致相同,只将“宅朔方”三字改为“居北方”。这就是说,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先生已向我们说明,古籍中所说的“朔方”者,其位置就在帝尧之都平阳一带的北边,也是当年祖国国土的北方。这就将和叔当年所往的“朔方”地区,与平阳之间的方位关系,当先确定下来。
这两段文字的尤为珍贵处,是它们给我们提供了:和叔、朔方、北岳、幽都、星昴等五个不同而又价值连城的概念。其中的“朔方”者,尤为珍贵。
三&&& 古朔方与今朔州
提到“朔方”,容易引人联想到今山西省内的朔州市。但,此乃是一种误解。
今日朔州之地,本名马邑。古朔州原址设置于今河北省蔚县东20里处,南北朝时为避战乱而侨居暂置于此,本为客居。后来以宾代主,唐代改故马邑名为“朔州”。因此,朔州有新与旧之别。但其新、旧二者,均非古之“朔方”。
“朔方”一词,古即有之。明末学者顾祖禹先生在《读史方舆纪要·卷61·夏州城》下注曰:“在镇(榆林)西北200里,东南至绥德州400里。周之朔方,秦为上郡之地,后没于匈奴”;说明“朔方”的概念及其外延,周代以前就已经存在。该书当介绍黄河时,顾先生对“朔方”以大笔挥洒;“大河在榆林卫北千余里,自宁夏卫东北流六百余里,经古丰州之西,又北折而东经三受降城南,三城相去凡八百里。至废东胜州西,乃折而南,其西则榆林之东境,其东山西大同府朔州之西境。又南至黄甫川,而西为延安府府谷县境,东为太原府河曲县境。其间回环曲折三千里,古为朔方地,今谓河套。”这段文字是说:
1、古朔方地区,就是明时的“河套”地区;
2、古朔方涵盖了今内蒙古、宁夏、陕西等三个省、自治区的各一部分领土;
3、今陕西省榆林市府谷、神木等县市,昔年肯定是归属于古“朔方”的范围以内。
顾先生在此写的“河套”,与另一些典籍中所载的,仅包括前、后、西三大套区的“河套”有别,彼等指“小河套”,顾先生写的是“大河套”,历史上此二概念都存在。臧励和等学者编写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云:“河套,今绥远南部,即内蒙古鄂尔多斯,其东、西、北三面距黄河,南限长城,故谓河套,即秦、汉所谓河南地。汉代匈奴恒视河套得失为强弱”,此论与顾说致同。籍载,汉代的朔方古城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乌拉特前旗一蒂。由郭沫若先生主编、地图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中国史稿地图册》中之《西汉时期形势》等图,也是如此绘制标注的。
西汉及其以前的朔方古地,包括有汉时的定襄、云中、五原等郡,战国属赵,筑有“赵长城”。匈奴强大后,渐侵扰入于内地。秦始皇33年,派蒙恬将军领兵斥逐,失地复得,又筑起“秦长城”。后楚汉争锋,匈奴乘机南渡大河,为害边庭。汉武帝元朔二年,派卫青等领兵西渡,历高阙,朔方失而复得。汉武帝听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即筑朔方邑,设立朔方郡,加强了对朔方的建设。匈奴从此日渐衰落,不得不向汉室中国朝廷伏首称臣。因此可以说:
&1.古朔方的方位、范围等都很明确,在中国历史上千真万确的存在过许多年;
&2.古朔方与今朔州绝非一地;
&3.古朔方位于今内蒙古南部伊克昭盟和陕北榆林、延安一带,以及宁夏的东部等广大地区;
&4.古朔方在中国御敌战争史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5.《书经&尧典》写帝尧派遣和叔所往的“宅朔方”绝非虚构,而是重大的政治决策与举措。
考之,西汉时尚无神木县建制,该县领土被昔时的圜阳、圜阴、平定三县所分有。昔时,曾设置过“朔方刺史都”,辖五郡七十四县。其中的“河西郡”领有上述三县之城。这段往事,也佐证了今神木县一带地处古朔方的道理。
&&&&&&&&&&&&
四& &&谁是古北岳
《书经&舜典》和《史记&五帝本纪》均载,羲、和四氏赴任后,域内遭大洪荒,帝尧曾为此询问过“四岳”;“四岳”一词首次出现于典籍中。但其指一人,还是四人?尚扑朔而离迷。
该二文接着介绍说,当虞舜摄政之初,即于岁二月东巡于岱宗,五月南巡于南岳,八月西巡于西岳,十有一月北巡于北岳;其目的是“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就此目的而言,正与帝尧曾经派出羲、和四氏相符合。这就说明:
1、此次虞舜的出巡,走访了东、南、西、北计四大“岳”山;
2、他所走访的对象是羲仲、羲叔、和仲与和叔四者;
3、前文中所写的“四岳”一词,非仅指一地一人,而是四座岳山和其所居住的四大岳伯;
4、该四大岳伯,就是羲、和四氏;
5、其北方岳伯者,当为和叔;
6、该北岳,位于古之朔方。
这种解释与现行的“五岳”之说,出入较大。尤其是“北岳”,更为显著。
原初的典籍里只有“四岳”,并无“五岳”该词。当上古之时,人们居聚于山岳之上,而帝王伯侯门的居所,正是他所辖内的最高处;至今人们仍将领导者及其所在单位称作上级、上头、上边,而将被领导者、被统辖者皆以下级、下头、下边称之,就是此种山岳时代的烙印。“四伯”分头居于“四岳”之上,而与之对应的天子的所在处,自然就是大岳、太岳、泰岳或中岳了。所以,“五岳”一词虽在该二文中没有,但其实体的存在,乃不争的事实。《周礼·夏官》中的“九镇”,分别是九州域内的九座大山,其文虽然对“四岳”与“五岳”未予标注,但那兖州之镇岱山、荆州之镇衡山、雍州之镇吴岳山、并州之镇恒山,不正是那“四大岳山”吗?加上中岳、冀州之镇霍山,“五岳”实际上全有了。
定型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尔雅》,始对“五岳”的名称、范围所在有所落实,但汉代及其以后,具体内容又有所更动,也与今日者有异。所以不能以现行的概念,框套尧舜时代的古体。
对尧舜时代的“四岳”者,历史上曾有人评说过。
1、唐代学者张守节先生在《史记·正义》中,引西汉学者孔安国云:“四岳,即羲、和四子也。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2、南朝宋人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引东汉学者郑玄云:“四岳,四时官,主方岳之事。”
3、唐代学者贾公彦在《周礼正义序》中也指出:“郑玄云:‘四岳,四时之官,始羲、和之时。主四岳者四伯。’”
从上述三段话中,我们领略到:四岳不仅指东、南、西、北四大岳(镇)山,从另一个角度上分析,也泛指四大岳山上的君侯们,他们都是由天子任命的官员,主要任务乃在分掌春夏秋冬的春分、夏至、秋风、冬至四大时令。这与我们前面的介绍相符合。所以:
1、在帝尧时期就有“四岳”、“五岳”的存在,但与如今通行的概念不完全致同;
2、尧舜时代的北岳,不在现今山西省、河北省境内,而在古“朔方”,今内蒙、宁夏、陕西三省、区的交界地带;
3、尧舜时代的北岳伯侯,正是和叔及其裔人;
4、虞舜当年十有一月北巡之所,就包括今神木县在内;
5、被虞舜所询访的北岳伯侯,就是当年负责“正仲冬”的帝尧官员。
五&&& 北海与幽都
《书经·尧典》在言古北岳“宅朔方”之后,还有“曰幽都”三字。这是说朔方是个大范围,幽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把北岳进一步置于“幽都”之内,更为具体了。
“幽都”在那里?
“幽都”不是历史上的“幽州”。
《山海经·海内经·幽都大幽》中,首句即“北海之内有山名幽都。”这里的“之内”二字,应当理解为“之南”,古典籍多以当年的帝都方向为“内”。这一句话,九个字,旨在说明:
1、该“幽都”位于高山地带;
2、该“幽都”北接“北海”地区。
冠之以“北海”之称者,今北京市内有;今广东省雷州半岛之西侧也有;东汉时期今山东省寿光县还称过“北海国”。但依《山海经》的内容分析,其所指者,均非彼等。古典籍中,另有“北海”存在。如:
1、《史记·三王世家》载:“极临北海,西临月氏”。
2、《史记·匈奴传》载:“畄郭吉,迁至北海。”
3、《史记·大宛传》载:“奄蔡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
据此三者,可以断定,古籍中的“北海”,乃昔日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所居聚之地。但,何以称为“北海”?
欲解古之“北海”,当先知古之“海”。
“海”,俱有多、厚、深、大、高、远、濶、硕、博、长等义。在山西省洪洞、赵城一带,至今还流行“海着哩”、“海得很”、“海吃海喝”等语。在古代,人们不仅将一望无际的水域称作“海”,更将那些遼濶无边的沙漠,同样也叫“海”。如:
1、《史记·匈奴传》:“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瀚海而还。”
2、唐太宗贞观年间,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托克托市一带,置军事机构,名为“瀚海都督府”。
3、唐玄宗开元进士陶翰的五言诗《出萧关怀古》,其中有“悠悠五原上,永眺关河前。北虏三十万,此中当控弦。”“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更悲秦楼月,夜夜出胡天。”
所有这些中的“海”,都不是水域,而正是十分缺水的蒙古大沙漠。它们在国土的北方,故名之曰“北海”的。
那么,紧靠其南的古“幽都”地区,自然就是包括今陕北一带在内的黄土高原区了。特别是那神木县,它的北端紧联毛鸟素大沙漠这座“海”,我们将它视为海内、视为“幽都”的组成部分,不太唐突。
六&&& “昂”宿分野的
神木县一带的地名,多有以“峁”字命名者,如石峁、石峁岔、刘家峁、沙峁、碾峁、龙尾峁、高沙峁、杨地峁、后开峁、柏草峁、曹家峁、槐树峁等。据传,在陕西、宁夏、内蒙交界,人们将顶都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丘陵,称作“峁”。
不过,《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等书中查它不到;《甲骨文大字典》、《金文大字典》、《隶书大字典》、《篆书大字典》、《行草大字典》、《中国书法大字典》等内,全没有它。可见当初并无此字,它是后人续造的,很可能与“昴”、“星昴”等概念有关。
西方白虎七宿,依次为奎、娄、胃、昴、毕、觜、参,“昴”列于第四、位居正中。《史记·天官书》中说:“昴曰髦头”,即旗帜,其特征与神木县一带的“峁”极相似。分析如今那些高、陡、顶圆的“峁”地,为当初各氏族领袖们所居,并插竖有“旄头”的地方,使之险要而显眼。
这一大块“峁”的区域,与“星昴”、“昴”有什么关系?
曰:即“昴”之分野。
张守节先生在《史记·正义》中说:“胃、昴,赵之分野”。将“星昴”与“赵”的部分领土(不是全部领土),联系并等同起来。
“赵”是战国七雄诸侯国之一。据东汉学者班固先生的《汉书、地理志》介绍,最盛时期的赵国,领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高阳、鄚、州乡、广平、钜鹿、清河、河间、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大平、定襄、云中、五原、上党26郡。其中是定郡治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领成乐、武进等九县;云中郡治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市东北,领沙陵、阳寿等十一县;五原郡治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达拉特旗东北,领九原、河目等十二县。全系前面所述的“朔方”、“北海”之域,当年“胡人”居聚地。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后称主父),其业绩中的相当部分,就有这一带。根据是:
1、由沈长云等先生编写的《赵国史稿·武灵王时期的赵国疆域》中指出:“陕西北部榆林地区和内蒙古以南的大片领土”,昔时都归赵国;
2、《史记·赵世家》载:赵惠文王三年,赵主父领兵灭中山国,迁其君于肤施,即今日之延安市。说明当年的今延安市及其以北,全归于赵国所有。
就是说,“峁”字地区,与天上的“星昴”上下对应,这个“峁”域,就是当年显示“旄头”、旗帜的“昴”处,是《书经·尧典》中“日短、星昴”之所指。
“峁”,由“昴”演化而来。“星昴”一词,即“昴”的分野,泛指今神木县及其周边一带。
七&&& 秦晋原本为一体
也许有人要说:平阳与神木之间有天崭黄河相隔,和叔等当年难以跨越到达。
其实,秦晋大峡谷、黄河天崭的出现,乃大禹治水以后事。史籍载,帝尧时期吕梁未凿、龙门未开、河出孟门。今陕西、陕西二省昔时原本联为一体,特别是今临汾市辖内,尤当如此。
在上古,天子尧舜与北岳方伯和叔之间的联系,尧都平阳与幽都北岳之间的交往,秦、晋两地民众之间的互惠,频繁而顺畅。
八&&& “幽都”即都
笔者注意到孙周勇先生关于此非“都城”的意见。但,本人坚持认为,此即是“都”。
古之所谓“都城”者,即“国都”。与现在“国”的概念有所不同,昔年有天子之国与诸侯之国的区分。《书经·说命中》写道:“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就是说,无论王国或邦国,都应当置有都城才是。作为一方伯侯,和叔有理由设立国都,此都很可能即名“幽都”。但它与尧都有明显的区别:平阳、陶寺乃帝都、天子之都,万国的中心;石峁之都乃北伯和叔之都,级别低于帝都而高于侯都,北岳范围内各诸侯、邦国、民众的中心。故孙先生所称的酋邦、部落、大的集团、大的势力范围所控制的中心等,其实都应当有“都”。
《春秋·左传·庄公28年》对“都”还有解释:“凡邑,有宗庙先君主曰都,无曰邑”。就是说,凡天子、诸侯们居住、办公之所,副之有专门祭祀祖先神主的庙堂者,才可称之以“都”,否则只能是行宫、行在而称“邑”。据报道,石峁城址内有“皇城台”,即供奉祖先神主的“祠庙”。有此等设施的存在,已是“都城”的品位。
古时,帝都与侯都等均多迁徙,皆不限于一处。和叔的北岳“幽都”者,也绝不会止于一处。石峁城址,只是诸多“幽都”之一。
九&&& 简短的结语
综上所述:
1、古代朔方、河套、赵国新土、星昴分野等概念,其外延多有重叠,它们泛指今内蒙古自治区之伊克昭盟,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陕北的延安市、榆林市一带;
2、古朔方由古北海和古幽都两部地区所组成,古北海即今内蒙古等地的大沙漠;
3、“星昴”演化为“峁”,如今多“峁”的地区,大致为“星昴”的分野;
4、和叔是掌管“北岳”一带领土与诸侯的方伯,它由建都在平阳的帝尧所任命与派遣;
5、北岳、幽都一带,当年乃和叔氏族、邦国的所在地,是当年祖国万邦国土的北方。
6、神木县石峁村古城址,乃当年和叔方伯使用过的,多处都城之一;
7、幽都即都,它于陶寺之间是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帝王与方伯诸侯的关系,接受陶寺帝尧们的领导;
8、《书经·尧典·舜典》关于和叔、朔方、幽都、北岳、星昴等概念的论述,科学有据;
9、现行四岳、五岳等概念,某些地方与尧舜时期相悖;
10、石峁古城址,是黄河文化、龙山文化、尧文化的一部分;
11、陶寺文化与陕西神木石峁城址文化相辅相成,互为印证。
十&&& 题外数语
正文写完了。但有意未尽之感。
初读该则报道之时,如不少同仁一样,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一时冲昏了头脑,难以理解,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困惑;一旦与尧文化相联系,顿然开朗,许多疑团迎刃而解,“柳暗花明又一村”。遥想当初撰写《书经·尧典·舜典》的先辈古人们,似乎预料到数千年以后的今天将要发生什么事,他们已经有所准备安顿一样。那敬崇感恩之意,萦回久久,难以平静。
凡事要讲联系,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四岳文化是尧文化的组成部分,尧文化中包含有四岳文化的内容;四岳文化中也寓存有尧文化的因素。《尧典》、《舜典》中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等,长期以来被一些学者们所怀疑;但,石峁古城址的发现,说明这些人物、事件、地点等,几乎全是真的。随着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深入,将更加证明这一点。疑古者将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再怀疑。中国的古代知识分子是聪明的,但更是严肃而认真负责的。
对尧文化的探讨与开发,不能只限于临汾市内的某一个县或某几个县,而要扩大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去。石峁古城址与古平阳、今临汾市之间远隔千里,那里的新发现,对《尧典》、《舜典》内容的佐证,是临汾市内任何一个县、市、区的古遗址者,都难以作到与替代。反之,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龙山文化研究与开发,最好也能与尧都平阳、陶寺等文化相联系,共同探讨,会更顺利些;对石峁古城址的认识,就是一例。这样一来,将会有“柳暗花明遍地春”更新的局面,使我们的事业更加广阔,更加辉煌。石峁古城址与《尧典》、《舜典》的许多内容相符合,并非巧合,而是必然。
石峁古城址是尧舜时代北岳文化的重要部分。如今北岳有了。那么,尧舜时代的其它三个“岳”、四个“岳”者,当在何处?石峁古城址的开发与研究,将是个极好的先河。
尧文化的理论,放诸四岳而皆中。
限于水平低下,错误在所难免。期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临汾市政协文化研究员
&&&&&&&&&&&&&&&&&&&&&&&&&&&&&&&
&&&&&&&&&&&&&&&&&&&&&&&&&&&&&&
日16时09分止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曰若稽古】尧典(选读)_周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689贴子:
【曰若稽古】尧典(选读)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钦明文思安安(古文)钦明文塞晏晏(今文)注:“威仪表备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 “思”读“塞” “安安”通“晏晏”,:“宽容负载谓之晏”《说文》:“晏,天清也。”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协和万邦己,家族,百姓(百官),万邦。这是递进的顺序。己不立,家不和,何以治国?国不治,何以威慑天下?黎民于变时雍:众民皆变化从上,是以风俗大和(孔传)
上海张学友、王菲演唱会一站式购票!票品安全且真票!立即订购!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按照天上历象之本相观视,教授人民,以便于民间农事。钦,敬。昊天,天空。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闰,中未有,殷人称“十三月” 此一段,为尧指定天文官员,制定历法,指导民事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
帝曰:“畴咨若予采?”曰:“都!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允,信()。厘,理(《诗·臣工》)。整顿百官庶,众(《说文》)。绩,功()。咸,皆。熙,兴盛。众功皆美登,升。庸,功。胤子朱启明子,爵。朱,人名,。启明,开明。嚣讼: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嚣()。讼,争(《说文》),庸() 方鸠僝功:旁聚布功。静言庸违,花言巧语,行为恶劣。象恭滔天,貌似恭敬,罪恶滔天。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方割:普遍的大祸。有能俾乂:有能使治者()。佥:皆(说文)。咈:戾(孔传)。方命圮族,方命:负命(史记)。圮(毁)族。试可乃已:试不可用而已。可:不可(古人语急,)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巽朕位:处我位者()。践朕位(史记)。明明扬侧陋:明明,悉举贵戚。举荐埋没在民间没有名气的人才。师锡:师,众()。锡,易,上对下说或下对上说。谐:和也()。烝烝,美也()厚也(《诗》)。
有一种说法很有些道理尧未必是一个人,也可能是某个势力的头领的名称 就好比,某些史料上说,在夏之前,有
作为的后人,推崇三代之治,主要也是为自己的政治理念铺路,对于当时而言,尧舜也是很遥远的。用古人为自己张目,从古到今,这种事一向不少
明明扬侧陋--明明 是指 举荐有声望的合适人选;扬侧陋 是指举荐鲜为人知的合适人选前一个 明 是动词,与 扬 意思 相近;后一个 明 是形容词,与 侧陋 意思 相反这句通俗的讲就是:只要认为合适,不管什么身份的人选都可以举荐 难怪上次一页书说了句‘悉举贵戚’,原来出处在这。呵呵不过‘在明明德’是没法解释得通的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朔方备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