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目标团队定期举行组会有必要吗

中科院党组中心组举行学习会研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当前位置: >> >>
中科院党组中心组举行学习会研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17时54分   来源:中科院网站
【E-mail推荐
2月24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中心组举行学习会,围绕加强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进行研讨。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主持学习会,在京党组中心组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学习会。会议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就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作了专题报告。按照会议安排,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李志刚、中科院副秘书长吴建国分别发言。
吕薇以“外国政府科技经费管理体制与启示”为题,从财政资助科技的原则入手,系统介绍了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的科技经费管理体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财政经费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改进思路和建议。
白春礼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这次学习活动的主题是“加强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支撑和保障‘率先行动’计划的实施”。这个问题既是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中科院工作中亟待认真探索、需要努力破解的难题。
白春礼强调,要把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抓紧抓好;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既要紧密结合我国、中科院实际,又要充分借鉴科技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要发挥中科院作为科技国家队和改革先行者的作用,积极探索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
白春礼要求,全院要进一步坚持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激励,科学合理高效配置资源;要进一步健全和细化制度,强化执行力,严格规范科研经费管理;要着眼“十三五”规划,进一步重视资源争取工作,促进事业持续发展。
白春礼强调,今年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推进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中科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改革、创新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深化科技资源配置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是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重点难点问题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年初的院工作会议上,也将其作为全院今年的重点工作做了部署,必须认真抓好落实。要把这次中心组学习的收获,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动力,转化为推进改革的成果,在这项改革攻坚中取得重要突破和显著成效,为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提供有力保障。
张亚平结合吕薇的报告,就完善科技经费配置与管理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张亚平指出,科技经费管理创新是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应该高度关注国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各项改革措施;还要牢固树立绩效理念,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推进中科院顺利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形成重大产出的内在动力。针对中科院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张亚平指出下一阶段全院应加强战略研究,为党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切实推进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构建“人、财、物、事联动”的经费配置模式;提高全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队伍建设;做好各类资源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绩效水平等四个方面来加强管理。
李志刚在发言中指出,中央对于科研经费管理改革高度重视,完善科技经费管理既是2012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结合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李志刚指出,下一阶段工作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即将出台的《关于改进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将给中科院科研经费管理带来的影响,并据此研究改革新思路和新举措;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和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建设来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监管工作。
吴建国结合分管工作实际谈了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并分析了院科研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吴建国指出,中科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基本情况是:与经费总体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使用效益亟待提高;资源结构性矛盾是经费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资源的统筹调控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2014年,一要科学、理性抓收入。在确保增量的基础上,以解决资金结构性矛盾为突破口,按需争取增量资源;合理规划、统筹项目资源,提高项目争取的质量和有效性。二要合理、合规抓支出。精细预算管理,推动预算执行;以增量激励带动存量消化盘活结存资源;加强院级统筹和服务,汇集碎片化资源,合法合规使资源效益最大化。三要未雨绸缪抓规划。创新资源配置新模式,启动“十三五”资源配置规划研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数据库实验室林子雨老师团队2016年春季学期第2次组会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日周五上午9点到9点30分
会议地点:厦门大学海韵园科研二号楼303室
与会者:林子雨、蔡珉星、谢荣东、罗道文、邓少军、阮榕城、薛倩、魏亮
会议照相:蔡珉星
会议纪要撰写:林子雨
日周五上午9点到9点30分,实验室本学期第2次组会顺利举行。会上,林子雨老师部署了建设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在线课程的重要任务,明确了在线课程建设的目标、方法、要求、周期和任务分工。&&浏览次数
团队建设与团队考核是通信学院近期工作重点,融入团队也是学院对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要求。10月14日下午,应通信学院青年教师联谊分会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朱贻盛教授来我院行健讲坛做了题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报告。
朱贻盛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站长,IEEE高级会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一级子项目、上海科委重大项目、上海市攀登计划等重要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培养的博士生多次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和提名奖。朱贻盛教授带领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成长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在全国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二。
朱贻盛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十几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随后,朱教授以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系为例详细阐述了人才引进的经验和误区,并介绍了引进后的高端人才成长为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对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朱教授还对合理的团队运行和考核机制进行了阐述,包括学术骨干聘任权、学术团队的奖惩机制、学术团队的产生与撤销、团队各级成员的职责等。朱教授的报告对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与会者既受到了启发、又开拓了视野。
通信学院党委书记李祖齐老师进行了总结致辞,对朱教授的报告表示诚挚感谢,并指出通信学院一定会通过团队建设而获得长足的进步。报告会由张新鹏教授主持。通信学院青年教师及部分团队带头人共四十余人聆听了报告,并与朱教授进行了交流。学院副院长严壮志教授也出席了本次行健讲坛。
版权所?上海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地址: 上海市延长路149?行健??邮编: 200072
技术支? 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目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