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患者广州妈妈带娃看病必备要自己备血?

陈韵岱谈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如何看病-搜狐健康
---------------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韵岱教授
陈韵岱谈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如何看病
  搜狐健康特邀北京安贞医院陈韵岱教授来跟网友们谈谈心血管病患者看病的相关话题。
  【编者按】心血病疾病的表现各种各样,患者往往到了医院不知道挂什么科?在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也抓不住重点,也不知道医生的嘱咐中哪些是必须执行的。听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精彩问答
现场访谈实录
Chapter1: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去看心脏科
  主持人:出现哪些症状的时候,需要去看心血管方面的专家?  陈韵岱:这个问题特别好,首先第一点,现在大家一旦觉得部位,胸前、胸口、胸前驱有点心慌、胸闷、气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心脏,而且要看科一定是心脏科。  当发作的时候有晕厥、头晕,特别明显地干扰到你的生活质量和你的状态了,都需要积极到医院排除,明确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一点也不要吓唬自己,有一些年轻的先生、女士,其实是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为工作生活各方面压力大。这样出现的心慌、不舒服,实际上是一种自身的神经调节上的问题,跟心脏本身的疾病没有关系……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去看心脏科
专家解读看病流程
Chapter2: 专家解读:心脏病的看病流程
  主持人:能不能介绍一下病人到医院看病是什么样的过程,或者医院具体的一套流程是什么样的?  陈韵岱:怎么来看?首先应该大概对医院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否则进去之后,第一个感觉医院像迷宫一样。  到医院看病之前,要上网查一查相关医院的资料,同时要多注意搜索一些相关各种疾病健康的信息,比如说安贞医院是心血管专业很强。  不要寄太大的希望,需要有一点点耐心。另外还要了解医院的医疗问题上有非常隐含性的东西……
Chapter3:如何向医生提出自己的要求?
  主持人:有很多病人看了一些病,去了以后,就会给医生提出一些要求,我要开什么药,我个人有这种经历,大夫就感觉特别不高兴。  陈韵岱:要做一个聪明的患者,你可以尝试性地跟医生沟通,你要了解这项检查有人建议说我做这项检查,我不了解,我要不要做,你在引导医生要回答你的问题,而你不要来了就说我要做什么,你这样是先入为主,那医生会想你都确切了,你找医生来干什么。反过来,别人让你做这个,我请教一下,我这种情况要不要做这个。医生必须回答。   既然来看医生了,首先你是信任他的。这个沟通是互相站在这个立场上比较好……
如何向医生提出自己的要求
什么是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Chapter4:什么是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主持人:请陈教授给网友简单介绍一下心脏介入治疗。  陈韵岱:介入之所以是微创,它体现几点,第一个,我们说是一个小切口,路径是在外周血管。为什么在外围血管呢?我们在大腿的动脉或者上臂也就是胳膊末端的动脉,只要是比较大的动脉都会最后走到心脏,所以说走到心脏前面的主动脉,而心脏血管的冠脉就发育在大动脉上,在供应心脏的血管,也就相当于肝脏、肾脏,都有它的供血血管,冠状动脉就是供应心脏的三支血管。在大腿根,跗骨沟处有穿刺点,用特殊的设备,这个穿刺口在2到3个毫米,进去的外径有6F、7F,是非常小的细的管子,把它建立了外界和血管建立了带阀门……
Chapter5:支架术后应该吃哪些药?
  主持人:能不能谈一下心脏支架介入手术患者应该吃哪些药物?  陈韵岱:这个问题特别好。支架术后的病人第一个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药物,是必须吃,而且终身服用,剂量在100毫克左右。第二个,如果你用的是药物洗脱支架,我们说带药的支架,同时还要用玻利维,用多长时间应该说目前至少一年,如果有条件的话或者说高危的,医生会帮你判断,你应该用更长,这点是非常重要。  第三个就是他汀的药物,对冠心病的病人不在于降脂,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化进展。还有一种是硝酸甘油,硝酸盐,硝酸脂之类的……
支架术后应该吃哪些药
搜狐健康出品 策划:何波 主持:邵沛 制作:唐袁媛  摄影:孙国华“杀医血案”令人心寒 医生为何成了仇视对象?
来源:环球时报-生命时报
作者:袁泉 张彤 瞿晟
  春天万物复苏、充满希望,但发生在哈尔滨的又一起“恶性伤医”事件,却让这个本应阳光灿烂的季节变得灰暗而冰冷。3月23日下午4点半,一位患者将水果刀刺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哈医大一院”)的四名医生,致一死三伤。事件发生后,关于医生生存状况的话题再一次成为焦点。一边是寻医问药,一边是治病救人,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如今却因各种原因变得敌对。在疾病面前,很多人认为患者是弱者,可医生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他们的安全又有谁来保证?
  四名医生倒在患者刀下
  23日下午,哈医大一院住院处5号楼风湿免疫科的大夫们像往常一样给病人诊疗、写病历,走廊里穿梭着护士们忙碌的身影,一切井然有序。4点半,一名男子突然闯入办公室,抡起手中的刀疯狂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务人员。硕士研究生王浩坐在门口,来不及躲闪,被刺中颈动脉,顿时鲜血喷涌而出,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名医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所幸现在都已脱离了生命危险。其中伤势最重的医生叫王宇,刀从右眼角刺入,颅内血肿、右手肌腱断裂。另一位女医生面部被刀划伤。目击此事的一名护士回忆当时的情景,难过又害怕:下午4点半,突然听见走廊有人喊救命,“我一开办公室的门,看见满地是血&&一名男医生趴在地上,另一名男医生面部血肉模糊。”
  事发后,记者从哈尔滨警方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李某今年17岁,内蒙古人。2011年4月,他因患强直性脊柱炎曾在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一周,这次来复诊。该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赵彦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李某是一位同事的病人,23日上午,这位同事带着李某的爷爷前来咨询,当时患者想用“类克”(抗风湿药,主要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赵彦萍根据其病症判断李某的病已有了好转,没必要再用如此昂贵的药,而且李某患有肺结核,即使要用,也得先治好肺结核。于是,她建议患者去哈尔滨胸科医院检查。下午4点,爷孙俩再次来到医院找赵彦萍,并带来检验结果。赵彦萍认为,该患者的肺结核病经过前期治疗虽已好转,但仍需观察3个月再进一步治疗。当时她与老人沟通得挺好,并未产生矛盾,而李某本人一直在屋外等候。赵彦萍接待完该患者几分钟后就下班了,让她没想到的是,悲剧却发生在刚刚接班的几名医生身上。
  好友眼中的王浩:对医生这个职业,他无比崇敬和喜爱
  后经警方审理,李某供认,他觉得医生是在故意刁难他,不给他看病,随即心生不满。正是他的不满,让一位帅气阳光的男孩从此离开了世界。受害者王浩今年28岁,是哈尔滨医科大学09级硕士研究生,刚接到香港大学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书。在同学眼里,他正直、刻苦,从不吝于帮助别人。他说,希望以后能为风湿免疫这个疑难学科的发展尽一份力;他还说,有的医生态度的确不好,等我当了医生,一定会对患者很好。王浩生前的好朋友小毅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王浩无比崇敬和喜爱,下课时,有的同学穿着白大褂打闹,他都会善意地提醒大家。”王浩从内蒙古来哈尔滨求学,一直在外面租房,他的房间不大却很干净,电脑里存着他刚刚完成的硕士毕业论文和他去参加会议、旅游时的照片。就在过世前几天,他苦练了两周“师恩难忘”,最终挑了一幅最满意的送给他即将赴美的导师。
  “他还说,去香港前,想录一首歌送给他同科室的战友。”小毅伤心地说。王浩去世的当天是他奶奶的生日,上午他还给家人报了平安,祝老人生日快乐,下午惨剧就发生了。24日从老家匆匆赶来的王浩母亲,看到儿子遗体,用她的脸紧紧贴着王浩冰冷的面颊哽咽着,控制着不让泪水洒落在他的遗体上。这两天她的眼泪都快哭干了,精神受到极大打击。然而,王浩的父母没有找医院闹,一直在默默忍受丧子之痛。王浩是所有亲人的挚爱,他走了,亲人的也心碎了。
  另一位受伤医生王宇在医院的口碑也非常好,患者没钱交住院费,他自己拿钱垫上,患者硬塞给他红包,他把里面的钱悄悄地打在患者的住院费里。事发当天,王宇不顾自身安危,不但及时提醒病区内其他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注意安全,还坚持与其他同事一起对王浩进行抢救。
  大多医生哀莫大于心死
  事情发生后,舆论一片唏嘘。但令人痛心的是,当绝大多数人强烈谴责行凶者丧心病狂的行为时,少数人却发出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有人将原因归于医生不会沟通,有人认为错必先在医生,还有一些人甚至叫好。腾讯网在转载此事件报道后面,竟然有4018人在网站设置的“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选择了“高兴”,占到总人数的65%。对于医生来说,这些人的不理解、不友善,甚至比行凶者更让人心寒、心碎。
  “这是暴行,滥杀无辜!”透过电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凌锋教授的愤怒清晰地传来。她说,现在的民生问题加上病痛,很多患者把愤怒指向了医生,可这些问题并不是医生的错,他们只能默默背负整个社会的怨气。“医生是辛苦而崇高的职业,寒窗数载,竟然死于非命。这次哈医大一院血案,伤害的绝不仅仅是那几个大夫,而是全国860万医务工作者的心,真是哀莫大于心死。”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伍沪生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患者和医生的共同目的都是治病,不管是否有误解,都不能拔刀相向,我不理解!”在他看来,哈医大一院的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很规范,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疾病,在使用像“类可”这样的生物制剂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筛选,有感染、肺结核、肝炎等疾病的必须先进行治疗,否则可能加重病情。按照我国传染病治疗规范,肺结核也应该去传染病专科医院治疗,病情控制得差不多了,再进行评估,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规范。
  在和多位医生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如今的医患关系让医生们无比恐惧。一位眼科医生说:“看到新闻,我第一时间就去上网查有没有防护设备。”一位麻醉师的反应是:“幸好我们工作在手术室,一般人进不来,还算安全。”更多的医生则是“一边刷网页,一边掉眼泪”,有的劝告同事“晚上值班的时候,记得锁好门”。凌锋说,她的一个学生事发当晚在手术台上忙碌,很晚才回家,第二天是周末,一大早又开始忙。“尽管职业的责任感在支撑着他,但从表情能看出来,他心灰意冷。”哈医大一院一位参与抢救的外科医生写道:“我麻木地在走廊穿行&&面对大多无助而信任的眼神,我努力控制情绪,尽量表现得和蔼而专业。但内心的恐惧却一直在滋长。满医院的患者和家属,仿佛每个人都身藏凶器,可以随时置我于死地。身上揣的柳叶刀(编者注:手术刀,形状如柳叶),不到拇指大小。如果真的遇到袭击,如何抵抗?”
  医生为何成了仇视对象
  从言语暴力,到肢体冲突再到恶性伤人,哈医大一院事件只是近年来不断升级的医患冲突里的一件。据医学专业网站丁香园统计,仅2011年,全国就发生了10起血案,2012年至今又发生了3起。就在哈医大一院血案发生的前一天,西安警方通报,521医院发生持刀砍人案,59岁的住院病人王某因情绪失控,将其妻子及120工作人员等9人砍伤。一项针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花圈烧纸设灵堂、多人围攻威胁医生等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年间,共有11名医务人员被患者杀害。著名医院管理专家、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称,中国目前是全世界医生遭杀害最多的国家。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律师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上对医生的指责开始多起来。一些患者或家属选择和医院对立,从而博取社会的同情。这些行为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会形成“破窗效应”:窗户上有一个破口,就会有更多的石头投向它。
  医患矛盾为何越来越突出?庄一强指出,首先,老百姓就医困难,并且自付比例高,花钱多使得患者将就医理解为消费行为,一有怨气就会爆发。第二,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医院是公立医院,但政府投入仅占医院运营所需费用的10%左右。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被逼“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很多院长必须带着医生去挣钱,不然就要饿死,由此产生医生开大处方、收红包的行为。再次,社会处在急剧变化中,民众对高房价、就业难、就学难、收入不公等问题,找不到明显的宣泄对象,而在就医过程中,医生则成了“替罪羊”。最后,某些媒体的不实报道,让医生群体成为被仇视的对象,虽然绝大多数医生是好的,但无力改变这种弱势的局面。中山大学医学院江丽芳教授还认为,患者对医方信任不足也是原因之一,老百姓健康素养不够,不理解医疗中的不确定性,认为看病花了钱,就必须治好,一旦遇到问题,矛头才会直指医生。
  不能让医生再寒心了
  北京同仁医院一位医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次听到医生被杀的事情,心情总是很“复杂”。一方面,暴力手段令人愤慨;另一方面,反观医学界自身,医生态度差、责任心不强、开大处方、收红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要做的事情太多。
  首先,要严厉打击伤医行为。凌锋说,绝对不能让恶性事件发生之后没有下文,北京同仁医院的徐文医生被伤案件发生后,至今没有公开审理,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很寒心,这种对恶行的宽容就是纵容和妥协。第二,深化医改,从制度上杜绝暴力。庄一强表示,公立、私立医院定位明确,调整医院费用来源和病人自付比例,让医生拥有阳光工资等方法,可以化解很多医患矛盾。第三,进行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公众理性看待医疗结果。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指出,我们要向公众传播这样一种理念:医学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治好,只有医患共同协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第四,加强医患沟通。邓利强说,医生要学习沟通技巧,认真解释医疗行为,主动化解矛盾。医生可以通过简易图解的形式,帮病人理解。最后,教育公众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庄一强认为,在中国的文化中,很多人不能接受“死亡是人生必然终点”这一事实,所以在家人或自己面对患病、病重和死亡时,心理冲击巨大,从而出现愤怒、拒绝心理,宣泄到医生身上。
  其实,对14亿国人而言,医生是接触最多、依赖最深、受益最大地职业之一。暴力事件伤害的何止是几名医生,而是大批等待救治的患者。医患间信任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事,医生需要自律,患者也需要体谅,更重要的是,医疗体制改革仍任重道远,如何保证患者和医生的基本权益,才是治本之策。▲
  国外如何避免医患冲突
  编者的话:救死扶伤的医生本该受到患者的尊重和爱戴,但近期患者和家属“仇视”医生、伤害医护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相比之下,国外医生则是收入很高、最受尊重的职业,他们在解决医患矛盾上有很多好方法值得借鉴。
  美国:医院门口都有安检 装备金属探测仪防止凶器入内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在美国,医患纠纷曾经同样是困扰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社会问题。2001年美国护士学会网上调查发现,此前一年中,17%的护士曾遭受暴力攻击, 57%的护士被威吓或辱骂。针对医生的暴力事件虽然罕见,但由于美国枪支管理较为宽松,一旦发生往往就是“真刀真枪”的恶性事件。对此,美国主要采取的办法是,一方面强化制度和立法,另一方面是加强医院管理。
  2004年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就颁布了第一版《医疗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防止工作场所暴力指南》,该指南就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避免和防范暴力侵入,提出了可操作的指标。“指南”有几方面规定,一是医院的报警防范设施和与警方的合作:如医疗场所必须安装报警钮,配备手持报警器、移动通讯步话机等有效的报警系统;医院大门必须装备金属探测器,以避免凶器入内;必须装备24小时监控系统;设置紧急员工避险房间,保证治疗区有备用出口;家具布置和治疗区陈设应避免妨碍员工脱困,避免设置容易刺激暴力或被利用来行凶的物品。美国各地警方非常注意在医院附近的巡逻,病患家属很难进入治疗区和住院区,进入者都要签到并佩戴通行证等。二是美国的医院多有严格的门禁制度,医院须建立暴力记录的患者“限制访客”名单,并发放给护士站和访客签到处;医院有权了解患者的行为是否有暴力或攻击倾向;建立一个发现有攻击性行为的问题患者记录本。三是对医护人员的建议,如不鼓励佩戴项链等饰品,防止发生冲突时伤及自身等。
  “指南”公布后,各医疗单位加强了防护措施,许多医院还建立了专门调解医患纠纷的机构“伦理委员会”。该机构会就如何治疗、何时停止治疗、采取何种恢复手段等,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医患纠纷发生后也会首先和患者接触,倾听对方意见,并进行充分沟通、协调。这一措施将许多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隐患提前消化,也可在医患矛盾发生后,有效缓解患者方面的抵触情绪。▲
  加拿大:分流病人 减少医患摩擦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在加拿大,患者除非急诊,一般要先看家庭医生,再由家庭医生决定是否进行体检,及是否找专科医生或专门医院就诊。家庭医生其实类似一个“收发室”,疑难杂症和大病都会转去专科医生或医院处,这样一来,病患能直接接触的家庭医生不负治疗责任,负有治疗责任的专科医生、医院又不和病患直接接触,有效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和美国不同,加拿大医院是允许,甚至鼓励患者家属陪护的,但对住院时间控制严格,加上医生是自由职业者,非手术轮候时间一般不在医院,且通常不固定在一个医院里,这些都有效减少了医患摩擦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同样实行严格的医药分家,医院和医生本身只有处方权没有售药权,医院治疗的主要项目均由全民医保支付,医患之间基本不存在金钱往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患矛盾的发生率。▲
  英国:医师自助协会负责处理纠纷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叶 思
  英国99%的居民都通过注册的形式和一位全科医生挂钩,全科医生关注病人全方位的健康。全科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是长期的、稳定的,这使医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采取预防性措施,也使病人和医生之间可以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减少了摩擦,也从根本上减少了医患矛盾的几率。
  英国的医患关系比较和谐,很少有纠纷产生。但由于英国的医生与医院是雇佣关系,如果因为医生的诊疗导致病人受伤害,医生必须直接承担法律责任。可以说,英国医生随时要面对被起诉的风险和高额赔偿。因此,为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同时让患者得到合理赔偿,英国设立了MPS医师自助组织。
  MPS是全世界最大的医生互助责任保险组织之一,拥有24.5万多名会员,会员专业几乎涵盖临床医学的所有领域。会员按期交纳会费,所有会费都将用于处理医疗赔偿案件。MPS可以帮助医生处理病人的投诉,使医生和医院都脱离了赔偿的具体事务。它保护了医生,同时也把保护病人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不袒护医生,不搞“医医相护”。为降低组织自身风险,MPS积极参与对医生的再教育、打击伪劣医疗和揭露庸医,不断淘汰不好的会员,提高会员的医疗和法律水平,保护了更多病人。▲
  日本:设专人聆听患者苦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整形外科) 潘柏林
  日本的医患关系比较融洽,主要得益于三个原因。
  首先,预约制度的存在,使医院很少有人满为患的时候,始终能维持一个适度宽松的环境。
  其次是我认为非常值得一提的一点,在各医院的大楼里,经常能在布告栏上看到“患者服务至上委员会”的字样。这是医院为患者提供一些便利服务以及人文关怀而特设的一个部门,目的是让患者能够享受优质的服务和温暖的关怀。具体实施内容包括提供各种生活供需品、指派护工人员、接待投诉、聆听烦恼、收集患者意见等等,也会定期给医务人员开设一些接待患者技巧的培训。
  委员会有时还会举办一些院内的讲座和活动会,我在日本交流工作期间,就经历过两次由委员会操办的小型音乐会。形式非常简单,就在住院大楼的一层大厅,请几位演奏师演奏几段音乐,住院的病人感兴趣的话,会在护工陪护下前来观看。
  再次,日本的医院都相当重视对患者隐私的保护,相比较之下,国内几乎一片空白。保护患者的隐私体现在很多细节,包括病床必须配帘子,学生见习需要征得患者同意,病历中患者照片涉及隐私部位时用纸帘遮盖等,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矛盾产生。▲
(责任编辑:霍键)
手机看新闻,天天抽大奖
订阅成功!
请查收短信,下载安装搜狐新闻客户端
iPhone看新闻,请用搜狐新闻资客户端!
iPhone看新闻,
健康特别关注
医生要求先做CT,患者腹痛难忍跳楼…[]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刚学会泻血疗法,自己在帮别人看病时,需要有哪些证件呢?_百度知道
刚学会泻血疗法,自己在帮别人看病时,需要有哪些证件呢?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方便好用肯定需要中医师资格证书啊,建议你使用电动拔罐。
刺血排瘀需要好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在全身任何位置排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泻血疗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甲状腺需手术,医院检查血液,发现自己是艾滋病患者,拒绝手术,要求到专门为艾滋病看病的医院做,自己听_百度知道
甲状腺需手术,医院检查血液,发现自己是艾滋病患者,拒绝手术,要求到专门为艾滋病看病的医院做,自己听
自己听到了是艾滋病都吓一直死了,怕自己口水沾到筷子上,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如被批了死刑,同事解释,想想自己生活没有什么不轨的人,现在怎么和孩子老公,一直就没有做手术,吃饭都不敢正常捡菜,连上班甲状腺需手术,要求到专门为艾滋病看病的医院做,拒绝手术,发现自己是艾滋病患者,医院检查血液
提问者采纳
为什么有这个病,自己好好去医院看看
自己皮肤从小就不好,从事客运站工作,洗车,买票检票
噢,可能平常接触原因,有病告诉家里人好好看病,没有什么呀,知道吗要多想想还有家里人支持你
如果愿意我们做个网上朋友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艾滋病患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患者自备药品登记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