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士镇天气预报报准确度高吗

公众:不相信爱情和天气预报;专家:我国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
乐活·趣味阅读
] 字体:【&&】
&&在网上,众多网友吐槽:今后我不再相信两件事,爱情和天气预报;而在记者采访到的专家眼中,我国的天气预报水准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有些比如台风类的预报甚至非常先进。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反差?为什么人们普遍觉得天气预报不准呢?&&最近,全国不是超高温就是大降雨的局势让气象部门又成了焦点,就拿北京市来说,今年增加最多的就是暴雨预警,进入汛期以来差不多两天一次,而去年全年只有3次,今年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7月8日,雷电黄色预警和暴雨蓝色预警分别发布了4次,北京市政府还为此召开常务会议,对即将到来的强降雨天气应对作紧急动员,并提醒市民尽量减少出行,有条件的单位可错峰上下班。&&结果,最终当天虽然也下了一些雨,可是也仅仅就是下雨而已。于是,有人戏称,连北京市政府都被气象台涮了;而气象部门也有自己的难处,他们抱怨:预报对了,大家记不住,预报错了,大家忘不掉。看看记者对于天气预报准确性的解读,或许会对您理解这种状况有所帮助。
&&A、预警频发命中率不高&&入汛以来,北京市民频繁收到关于暴雨的预警信息,仅7月8日当天,雷电黄色预警和暴雨蓝色预警分别发布了4次;据市气象台统计,今年入汛以来,各类气象预警累积发布42次,比去年同期的29次多出13次,其中包括雷电预警19次、暴雨预警20次、高温预警2次和冰雹预警1次,其中增加最多的是暴雨预警,今年差不多两天一次,去年只有3次,今年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有细心的市民发现,虽然气象部门频发预警,但预报中的狂风暴雨并没有来或强度没那么大。以7月8日的预报为例,当天北京市召开防汛工作新闻通报会称,7月9日、10日北京将遭遇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降雨量将达到暴雨到大暴雨量级,局部地区降雨量有可能超过250毫米,并提醒市民尽量减少出行,有条件的单位可错峰上下班。当天北京市政府还为此召开常务会议,对即将到来的强降雨天气应对作紧急动员。事实又如何呢,之后两天虽然北京迎来了降雨,但雨下得稀松平常,和今年入汛以来的多数降水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也没有闹出什么大的动静来,不少人慨叹又被气象部门涮了。&&&&B、再也不相信预报了?&&气象预报到底准不准呢?网上有个“我再也不相信……”的句式,被使用最多的就是:(1)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2)我再也不相信天气预报了。其实说第一句话的人并没有就此规避爱情,而说第二句话的人也没有从此放弃关心第二天的天气预报。有人说这是一个“天有不测风云”与“天有可测风云”并存的年代,预报对了,大家记不住,预报错了,大家忘不掉。有位从事天气预报的气象专家曾说,天气预报,就是八分把握加两分冒险。&&台湾的一位气象学者在其最后一部著作中留下打油诗:昨天报雨今日晴,预报错了得骂名;今天报晴明日晴,预报对了骂未平;可怜天气预报人,终生被骂上天庭……&&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看来,天气预报是一种高级智力游戏,预测科学提供的是一种概率较高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曾任中国气象局气象中心主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表示,如果公众了解预报制作的过程,了解预报中的复杂性,就知道要求它绝对准确是不可能的。&&&&C、降水概率不靠举手表决&&网上有帖子称,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如果说降水概率是70%的话,那就说明当天参加会商的10个天气预报员里,有7个是举手同意会下雨的;还有网帖说,气象预报员更多的是看云识天气、掐指一算、灵机一动,预报就出来了。&&“天气预报是一门严肃严谨的科学。”在李泽椿院士看来,网上的这些帖子内容恰恰说明了大众对天气预报工作还不了解,事实上进行天气预报是一个复杂的智力过程,他介绍说,目前做的天气预报主要是数值预报,是根据大气中变化的物理微粒,计算出大气未来状态的变化,最终加上预报员的实战经验。目前天气预报的核心工具是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初值条件,通过巨型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再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方程组进行求解,进而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作为预报员个人来说,他要认真分析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仅中国气象局的系统就有三万多个自动站的资料汇集到信息中心,气象卫星每15分钟就传回一张图,这些信息都需要预报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合乎科学规律的结论。&&&&D、预报就像大网捞小鱼&&在进行天气预报的过程中,影响最后结果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人类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阴晴冷暖、雨雪风霜,各种天气的产生和变化,都是由大气不断运动造成的,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科学家们还不能真实地描述大气运动的细微结构。其次,气象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气象探测已发展成为覆盖地基、空基、天基的立体观测系统,地面观测站、高空观测站、自动气象站、雷达观测站、气象星组成了时刻监视大气运动和变化的观测网。但这个网络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会有疏漏,就像大网捞小鱼,容易漏掉。&&从事天气预报工作多年的李泽椿感慨,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而最终形成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E、去年台风预测全球第二&&目前国际上准确率及时效性较高的欧洲天气数值预报在1973年成立之初,最多能够预测未来3天的天气情况,经过40年发展,现在的数值预报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平均每10年增加1天有效预报。但有些小概率的天气现象,比如龙卷风,预报的难度是很大的,甚至提前20分钟预报出来就堪称完美状态。&&在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进步很大,2012年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首次低于100公里,略逊于美国,优于日本;2012年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86.5%,连续五年高于85%;最高气温24小时预报准确率74.1%,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80.1%,均为历史最好水平。&&目前,我国气象台会报出未来一周天气走势,这种情况放在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在电视中发布48小时以上的预报信息都需要层层审批,随着预报科学不断发展,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数值预报时效能够再提高两天,这意味着预报员可以提前9天预报大范围的环流形势。 &&F、三天预报是世界水平&&在普通人眼里,天气预报有那么高的准确率吗,对此宋英杰表示,他经常听到有人问他类似问题,“其实对不同气象要素和项目的预报,准确率存在很大差异,如‘明天会下雨吗’与‘明天会下暴雨吗’在气象员听来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只需要定性,晴雨预报即可解决,目前我国晴雨预报的准确率达到85%以上,也就是说预报的内容八成是准确的,而后一个问题需要定性加定量,这样的预报难度就比较大,存在错报的可能性。”&&有关数据支持了宋英杰的上述观点:目前人类对暴雨的监测与预报还有很大困难,国际先进水平一般也只能提前30分钟到1小时作出准确预警,目前,美国对24小时内暴雨的预报,准确率在22%左右,我国24小时暴雨预报的准确率是16%左右。&&李泽椿也认为我国目前的天气预报水平并不差,“以晴雨天气预报为例,还是比较准的,我国头三天的数值预报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不大,而再往后,差距显现,所以才通过不断更新的滚动预报尽可能地弥补。” &&G、夏天预报难度更大&&有人问,天气预报不准是个客观事实,那什么情况下天气预报容易不准呢?对此科学家并不讳言,李泽椿表示,这样的情况并不少,如换季的时候,影响系统的多重性和气象要素的大变率,容易使天气变化出乎预料之外。还有夏季微小尺度天气系统盛行时,大网捞不到小鱼,尺度小、历时短,却往往强度大,这类“漏网之鱼”更容易让人产生天气预报不靠谱的感慨,民间的俗话有形象的概括,如“牛背雨”,一头牛的背上,都有晴雨的差别,“雹打一条线”,线内线外,悲喜两重天。&&当某地处在某个天气系统边缘处也不容易做好预报,看似毫厘之间,天气却有天壤之别。还有地形复杂的地方,如海洋与陆地、山与谷、迎风与背风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雷。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座山,迎风坡抬升凝结,背风坡下沉增温,恍如千里之异。此外气候变化、下垫面即地表生态的改变以及人类排放水平的提升,都可能提高预报的难度。&&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频繁地发生,本来长久沉寂的气象纪录常常轻而易举地被打破,N年不遇的事情,我们经常不期而遇。原本的小概率事件却变得此起彼伏。由于小概率事件的历史样本较少,预报经验累积相对较少,这无疑成为预报难度新的增长点。&&H、极端天气未来会更多&&有网友调侃,为何原来N年不遇的极端天气事件都让我遇上了,我没活多少年呢。对此气候专家坦言,小概率事件增多与全球变暖有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段安民介绍,全球气候变暖后,大气中能量分布发生了变化,如蒸发加大、水循环速率加快等,从而造成极端事件偏多。以干旱和洪涝为例,气候变暖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都会增加,更容易发生蒸发和蒸腾,大气中水汽含量就会增加,可容纳的水分就会增多。这意味着要达到降水条件,就需要更多的水汽。如果大气达不到饱和状态,大气就会不断吸收水分,使得陆地更加干燥,形成干旱。而一旦大气达到饱和状态,由于大气含水量的增加,容易形成强降水,从而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此外,由于南北半球热量、水汽交换加强,气候就更容易变得异常。&&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百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到0.8℃,未来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预计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比20世纪后20年升高0.5℃到0.7℃,到2050年可能升高1.2℃到2.0℃。未来50年我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呈增加趋势,预计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到3%,到2050年可能增加5%到7%。&&段安民说,随着全球变暖,21世纪全球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可能增加。“预计未来大多数陆地区域会更多的处在‘水深火热’当中。”&&&&I、今后少说“局部地区”&&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老奶奶跟小孙子感慨,说“局部地区”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天气预报天天说那里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没有好日子过,谢天谢地我们没有生活在“局部地区”。&&很长时间里天气预报中的上述模糊性表述让公众不满,不过细心的人发现,现在的天气预报具体的时间、地点等描述性词语越来越多,原先一笔带过让人不知所云的现象少多了。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日起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4小时天气预报将不再以12小时为“分水岭”,而是细分为上午、下午、前半夜和后半夜4个时段,公众可以了解到24小时内逐6小时的天气现象、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盛行风向和最大风力,其中降水量将精确到毫米,由此我国正式启动大城市逐6小时精细化天气预报。&&作为首都北京,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告诉记者,以往气象部门在描述大气变化时通常会把全球划分成许许多多的网格,而每一个格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格距。早些年,本市格点间的距离一般都在100公里以上,而现在北京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已从过去的二十几个增加到200多个,天气预报的网格精细度已达到3公里。“精细化预报要求定时、定点、定量,如在预报降雨时,要尽量把什么时间下雨、降雨落区在哪里,雨下到什么时候停,降水量有多大等这些要素定量都报出来,这对我们来说是很高的要求。”乔林说,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度的期望就是气象人努力工作的动力。&&&&J、未来的气象预报趋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段安民表示,未来的天气预报一定是客观化和定量化。向两端发展:远处看得到,近处看得细,时效更长,短期和临近预报更精确。他解释说,未来的天气预报是朝着时间尺度的两端发展。一个是短时和临近的精细化预报,另一个是关注10天以上的长期预报。而长期预报,不仅受到初始场条件的影响,亦受到边界值条件的影响,要想在准确率上提高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被称为“气象先生”的宋英杰也一直关注着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度的看法,他认为,人们对于天气预报的不甚满意是建立在对天气预报依赖度提升的前提下,气象人一方面要以敬畏之心更好地优化预报、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懂得善解人意,以互动的方式与公众沟通,“预报天气,要接通地气,才能增加底气、聚合人气,预报对了,业内人不任意地吹;预报错了,业外人不随意地骂。多一些对错误预报的回溯和反思,少一些对精彩预报的把玩和自赏。预报的准与不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既是事实也是感触,做任何一件事,岂能无怨,但求无悔。”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乐活·趣味阅读
本版标题列表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问题
日&&来源: &&&&字号:|
【主持人】:网友&雪域人&问,现在的天气预报已经越来越准确了,但有时候感觉还是不太准,如何正确看待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问题?
【陈晓刚】:感谢网友对天气预报准确性这个问题的关注。 首先,我们要知道,从理论上说,但凡涉及预测的事情,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这是客观规律,天气预报也不例外。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我们气象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方法在气象领域广泛应用,数值天气预报、卫星云图、高空地面监测系统、天气雷达等科技手段在我州气象业务方面得到较好应用,目前,我州有300多个地面监测站点,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州委政州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积极建设中。我相信,在上级气象部门的指导下,在州委政州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通过我们共同努力,我州的天气预报准确率会进一步提高,为我州气象灾害防御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气象的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因素有哪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因素有哪些?
上传于||文档简介
&&现​在​很​多​人​都​质​疑​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就​说​“​我​再​也​不​相​信​天​气​预​报​了​”​。​其​实​现​在​是​一​个​“​天​有​不​测​风​云​”​与​“​天​有​可​测​风​云​”​并​存​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大​家​一​面​抱​怨​预​报​不​准​,​一​面​又​越​来​越​依​赖​它​。​为​了​满​足​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求​,​因​此​出​现​了​许​多​天​气​预​报​手​机​软​件​,​例​如​:​美​天​气​、​墨​迹​天​气​等​。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被吐槽的天气预报 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80%?
  被的天气预报
  有句话说,人算不如天算。
  身为气象狗,太有感触了。
  稿子白纸黑字出去,一夜工夫,英名碎一地。
  比如,明明预报下雨却是个大晴天,雨呢,雨呢?
  看看预报是个大晴天,结果淋成狗。
  老天爷坑起自己人,还真是毫不含糊。
  但凡天气预报不准,预报员和气象狗一块儿掉坑。
  那么,是天气预报不靠谱么?   (张文华/文)
  准确率80%?
  每一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天气。
  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不关心时尚,不关心美食,但你能不关心天气么?
  可以说,这世上,没有一个人乃至一件东西,敢说自己不受天气影响,无非受影响程度不同罢了。
  所以,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绝对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那么,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多少呢?
  看看官方是怎么说的: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3项指标,历史上首次全部超过80%,分别达到87.5%、80.2%和84.4%;台风路径24小时再创新低,为78公里,继续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这数据,看着还真是欢欣鼓舞啊。
  不过,气象狗拿到这些资料时,第一反应是:真的吗?
  然而,这确实是真的。
  注意,这些个80%,针对的是24小时预报,而非中长期预报。
  反正中长期天气预报的苦头,我是吃够了,每周末写下周天气预报时,逐日的天气预报总是写得很没有把握。
  目前,天气预报都是以数值预报模式为基础的。
  数值预报,就是把观测到的气象数据,输入有关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以其运算结果,来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
  预报员会结合自己的预报经验,在数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做出确定性综合预报。
  以数值预报模式为基础进行短期预报,由于观测数据相对准确精细,天气变化趋势稳定,相当于以相对确定的内容预测不确定的内容,准确度较高。
  而中长期预报,首先要判断大气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不确定性已经很高,再用此不确定性的结果推测不确定的天气情况,预报的准确率必然受到影响。
  这也是为啥我们对那些个80%无感的原因吧。
  也就是说,24小时预报必须准啊,不准要你何用?只是我们更关心接下来三五天的天气,中长期预报啥时候能准确一点?
  下面抖两个内部的小料。
  中国气象先生、中央气象台NO1的天气主持人宋英杰说,都说男人不靠谱,都说预报天气的人不靠谱,那么,中国最不靠谱的,就是预报天气的男人。
  然后,前两天微博上,@天气预报问大家伙儿,大家觉得天气预报从何而来,选项1、ctrl c后ctrl v,然后调个温度,改个天气现象;2、打牌、抓阄等立体式全方位交叉预报,得出结论;3、先看实况,再看数值模式,各种层面和要素挨个分析,再结合历史气候及自身经验(此处省略一万字),或者和首席预报员讨论半小时,纠结中哆哆嗦嗦地给出结论。齐刷刷的评论选2选2必须选2。
  谁在左右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据说,没有一种游戏比天气预报更刺激了,一天颠覆一次预报都有可能,像今年初夏的杭州,有那么几天,每一天的预报都和实况不一样,也是醉了。
  官方说法是:“基于现在的科技水平以及对整个大气,甚至对现在整个气候系统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准确,这是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全世界都是如此。”
  宋英杰说,哪怕一万年后,天气预报也不一定能报准。
  因为准的标准在水涨船高,20年前只要求知道“明天下雨吗”,现在得精准到具体时间具体区域和具体量级(也就是多大的雨),以及什么时候停。
  尤其是,天气预报中的那些疑难杂症,预报准确率嗷嗷叫着往下跌。
  以强对流天气为首,这是预报员们最头疼的。
  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大风、龙卷风等,它的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像暴雨预报准确率,我国只有20%左右,老美也不过25%左右。
  台湾气象学者俞家忠,是这么形容自己的:“昨天报雨今日晴,预报错了得骂名。今日报晴明日晴,预报对了骂未平。可怜天气预报人,一生被骂上天庭。”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世界上,但凡预测的事情,但凡涉及到未来的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这是客观规律。
  那么,是谁在左右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呢?
  和别的学科相比,现代天气预报学科还是太嫩了。
  别扯古代的甲骨文啊或零星一点气象观测记录,那都只是历史的边角料,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百余年的历史。
  而对于目前世界通用的数值预报方法,我国1955年才开始摸索研究,1969年才正式发布短期数值天气预报。
  好吧,我真的不是在为预报员开脱,而是干这行确实不容易,才几十年呢,各种经验啊设备啊都不够完善,他们也确实尽力了,只是玩不过老天爷罢了。
  对啊,就是玩不过老天爷,别看这会儿窗外蓝天白云美得很纯粹,背后的大气运动,可要比这幅画面复杂得多,不然,为啥说变脸跟变天一样呢?
  就这么跟大家说吧,目前为止,人类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仍然很有限。
  “蝴蝶效应”都听说过了吧,小小蝴蝶都如此彪悍,何况城市热岛、温室效应以及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等等对大气的影响,更何况,大气运动本身还存在内在的随机性,想想都很头大。
  就像,你用常规套路去试探老天爷,嘿,老天爷偏不按常理出牌,绝对是吃了哑巴亏。
  有人说,气象部门不是有很先进的计算机么?
  嗯,计算机是很牛逼啊,可数值预报的计算量之大、运算之复杂,也很变态啊,运算起来误差那是避免不了的。
  何况,那帮子学大气物理出身的预报员,不是个个都是IT高手啊。
  好吧,那卫星、雷达呢?
  这些高科技的货,也是有软肋的好嘛。
  像极轨气象卫星离地球较近,分辨率较高,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当它在运动中偏离这个区域时,该区域就暂时成为观测的“盲区”,而有些天气现象可能恰巧就在这个时段发生。
  然后,预报员就要哭啦。
  天气预报只能无限接近完美
  我们有个心态,就是:你是吃这行饭的,预报准了那是应该的,预报不准那是水平问题。
  然后,这种过高的心理预期就会选择性记忆,准的自动略过,不准的记得很清楚(越是记得清楚的就越是突发性的恶劣天气),尤其是如果工作、出行、旅行时摊上了一两次倒霉天气,记忆就会耿耿于怀。
  还有一个情况,在气象监测中,一个观测站的数据要代表一片区域的情况,就像一个老师教的一个班上几十个娃,怎么可能水平都一样啊,可预报出来,某站点说有雨=这一片区域都雨,现实吗?
  马路那边的人淋到雨了,说准,更多地方没下雨,就说天气预报不准,这事在日益发展的城市里头,不要太常见啊。
  不信?想想自己的朋友圈,A说下雨B说阳光好得很这种事是不是很常见?
  那能不能每个街区都设观测站?
  你来造啊?
  成本太大啦。
  总之,天气预报就是一门有局限性的科学,可以无限接近完美,但永远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街谈巷议微信微信号:xinminwangshi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九子大赛是旅游节的品牌项目,今年又...
新能源"萌宠"载新生,上海交大今迎...
昨天,“沪卫-2015C”军警联合...
2015“上海石库门文化之旅”主题...
一场强沙尘暴继续袭扰中东地区,中东...
申城连日来空气质量优良,天空是纯净...
南京江宁有一段数百米的铁路,铁路两...
2015年上海旅游节23辆花车9月...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公众号:klmyqx
克拉玛依气象每日为您奉送最新天气信息。
感谢您阅读天气预报能做到百分百准确吗? ,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高新区天气预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