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珍稀物种 海关的数量越来越少平林灭绝的物种越来越多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动

关注物种保护 人类活动令物种灭绝提速达一千倍(组图)
鸟群飞过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空,带来多样生物和谐共存的信息。  我国物种数量居北半球国家之首,但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有近2000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今年历史罕见的旱情令亚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鱼大面积死亡……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正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进行。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此,本报派出记者到肇庆鼎湖山、韶关车八岭等世界级生物圈保护区进行调查,并走访了大量专家学者,希望以详实的报道、专家的建议唤起民众对生物保护的重视。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ManySpecies,OnePlanet,OneFuture),与今年联合国确定的“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世界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视。
  目前全球共有17291种已知物种有灭绝危险,其中包括鲜为人知的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许多物种甚至在发现前就已经消失。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进行,而人类也正面临着生存基础日益缺失的危险。
  保护物种多样性与人类生存发展紧密相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呼吁每个人都要在保护物种多样性上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投入到这一人类共同使命中来。
  全球都开始行动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但目前人类的努力仍然需要加强。今年5月10日公布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报告指出,44%的陆地生态区域和82%的海洋生态区域没有达到预期的保护目标,其中包括大多数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当今社会,特别是一个到2050年人口将达90亿的星球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人类还需要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迅速、根本且创造性、可持续的”措施,否则当前的地球自然体系将快速退化甚至崩溃。
  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1年发起、1972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着重对人和环境关系进行生态学研究的综合研究计划,其主要目标是探讨生物多样性缺失对于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种缺失。
  人与生物圈理念强调由传统的绝对保护过渡到开放式、多功能的积极保护,将科学知识与管理手段相结合,减少生物多样性缺失,改善生态环境。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目前包括世界上105个国家的529个生物圈保护区。中国已经有28个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在广东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仅为鼎湖山和车八岭两处。
  我国近2000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物种数量居北半球国家第一,是世界四大遗传资源起源中心之一。
  然而,在占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同时,中国面临的物种保护压力也是相当艰巨的,根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2003年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我国有422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其中哺乳动物81种、鸟类75种、鱼类46种、爬行动物31种、植物184种。在该组织2007年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更多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被写进了严重濒危的名单。2007年6月,第14届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公约)缔约国大会上通过了CITES附录,这个附录是受国际贸易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生物名录、我国的1999个动植物种名列其中,占到了CITES附录所收录的物种总数的6%。
  专家认为,人口增长、过度开发、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让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灭绝。
  长白山:过度采挖,野山参濒临灭绝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纳为“人与生物圈”成员之一,是我国最早加入该组织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长白山物种丰富,而由于连年采挖,闻名中外的长白山野山参现在已濒临灭绝。
  野山参是东北三宝之一,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具有补气、生津液之功能,主治虚脱、虚喘、崩漏、失血心悸以及一切元气虚弱等症。在草本植物中,野山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其数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有限。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因价格暴涨,大量采参者蜂拥而至,在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疯狂采挖,导致野山参急剧减少。据悉,如今在吉林省长白山大森林,难觅一棵芦头粗、须根长、参形好的野山参,野山参已经濒临灭绝。
  在采挖野山参的同时,采参者连同草丛蓉、红景天、未成熟的木灵芝等其他珍贵野生植物一同挖走。有关人士提出,当前维护长白山的生态平衡、保护长白山的生物多样性和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迫在眉睫。
  西双版纳:干旱致亚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鱼大片死亡
  西双版纳199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与生物圈”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
  今年历史罕见的旱情给云南地区的动植物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损害:亚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鱼大片死亡,黑颈鹤正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生物学专家认为:由于生态系统整体性强,旱灾的损害影响在短期内无法恢复。
  生活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的野象群通常在每年的2月10~15日之间走出森林,到三岔河中戏水、觅食、补充盐分。野象群会在这里呆上半个月,等其他地方可供它们食用的竹子和树叶长出来后,又一路吃着回到森林。而今年,野象群提早了半个多月出来觅食,一名常年和野象打交道的工作人员推测,因为今年气候干旱,使得森林中食物减少,野象被迫提前走出森林。
  干旱还导致香格里拉纳帕海湿地急剧萎缩,湿地内的高原鱼也因为水少而大量死亡,以高原鱼为主要食物的黑颈鹤,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境。纳帕海是黑颈鹤越冬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因为缺水它3月份的水位已由往年的近3米降到了现在的30厘米。
  (来源:信息时报)
(本文来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9468条
评论6032条
评论4221条
评论4110条
评论4087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哪种动物的灭绝是因为我们人类破坏环境而导致的_百度作业帮
哪种动物的灭绝是因为我们人类破坏环境而导致的
哪种动物的灭绝是因为我们人类破坏环境而导致的
一株植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日,最后一只黑海雀死去后,这种南美洲特有的雀科鸣鸟就此灭绝——在地球上永远永远地消失了.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
比如说渡渡鸟.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的岛国毛里求斯.它们不会飞,因此它们把卵产在地上.当在16世纪,有人带了一些猪来到岛上生活,结果猪在岛上大量繁殖,并且吞食了渡渡鸟的卵.到了1681年,渡渡鸟便在地球上消失了.
从1600年~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年~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麋鹿等物种已不复存在.
我们应该保护生物.
物种不复存在的想法由于与神学相悖,致使许多人难以接受.但
早在十八世纪末以前,博物学家们开始一致同意,在地球历史上,物
种灭绝曾经多次出现.灭绝的走兽,特别是那些一度在地球上四处游
荡的恐龙和其它庞大的野兽.它们遗留的化石使人们张口结舌、目瞪
口呆.达尔文在南美洲发掘出几个“灭绝怪物”的化石.他在《物种
起源》写道:“我想恐怕再也也没有人比我对物种灭绝更加惊奇了.”
目前,科学家认为,物种灭绝一直是生命进程中的一部分.芝加
哥大学古生物学家大卫·劳普David M. Raup估计.以往存活物种的
百分之九十九现在已经灭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劳普和同事杰克·
塞普科普斯基(Jack Sepkoski)详细深入地研究化石记录后,公布
了对物种灭绝“背景”比率的研究结果,即有机体在地球生命史中灭
绝的正常比例.化石记录表明,物种至少经历了五次大消亡或者大灭
绝.从地质学角度来看,在极短的时间内.灭绝的比例急剧地上升.
根据劳普的研究,规模最大的物种灭绝发生在大约 2.25-2.45亿年似
前,消亡的物种竟占存活物种的百分之九十六之多.所有物种的四分
之三,包括最后一代恐龙,在0.65亿年前的大灭绝中消失.
对于这些大灭绝、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
起因是当大陆板块从热带向极地漂移时,全球气候发生的变化.还有
一些科学家宣称.大规模的小行星群或者彗星群与地球相撞,产生世
界范围的尘云,遮住了阳光.致使气温下降,导致了物种大灭绝.地
质学家和古鸟类学家仍然在为这些和其它一些理论找证据.
物种灭绝和物种进化关系密切.达尔文发现,关于物种和生命形
式更替阶段之间的关系,灭绝物种的化石是绝妙的解释.达尔文还意
识到,新物种的产生与现存物种的消亡密切相关.在《物种起源》中
他写道:“新物种的出现和旧物种的消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关于物种灭绝以及它在物种形式(新物种的形成)中的作用,进化论
生物学家不断提供全新的思想.富有影响的思想之一来自哈佛大学的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
馆的奈尔斯·埃尔德雷德(Niles Eldredge).他们的断续性平衡理
论认为,物种进化过程中,每隔一段较长时期的稳定,就会有短期的
急剧变化;其时某些物种灭绝,某些新物种出现.也就是说,在大约
几百万年的时间里,一定数量的物种灭绝后,剧变就会发生,物种灭
绝为新物种提供足够的进化空间.
地球正处于另一次物种大消亡中,小行星绝不是此次灭绝的原因.
目前的大灭绝是非常完善的物种——智人(现代人的学名)活动的结
果.由于生境破坏破坏、环境污染、现代工业的恶果、迅速的人口增
长,致使每天都有几十种动植物灭绝.也许在随之而来的几百万年内,
物种大灭绝为新物种的发展提供了余地.但是,正如达尔文所言,一
个物种消逝后将决不再现”.今天的植物、昆虫等动物一旦灭绝,将
永远不会再次出现.
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把调查到的英国蝴蝶情况推及英国其他昆虫,及整个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那我们显然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在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大灭绝不单是一个物种灭绝,而是很多物种在相对比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即几十万年,或者是几百万年里灭绝了.”蒋志刚博士说.
托马斯说:“昆虫物种量占全球物种量的50%以上,因此它们的大规模灭绝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个噩耗.”
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上已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台湾云豹等物种不复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目前,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前5次灭绝自然而为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5次.
地球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到重创.而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
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第6次灭绝人是祸首
现在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成为罪魁祸首.专家认为,人类是否会列入其中也很难说.
蒋志刚博士也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比如大熊猫种群目前就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
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蒋志刚博士痛心地说:“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虎等这样的大型动物了.”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
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新物种难以产生
现有的物种在不断走向衰亡,新的物种却很难产生.
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但蒋志刚博士认为,生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所以,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
就像虎一样,如果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自由地捕猎,它可能还会进化,产生一种类似虎的新物种,但是现在活动的空间有限,它要生存下来都很难了,就不用说进化了.
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也是其中一员.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消失,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如果人类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灭顶之灾最终时刻的来临,人类会成为幸存者吗?
2050年地球百万物种灭绝
来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初步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他们预计,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由于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绝将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从现在起各国控制全球有害气体排放量的努力将能够拯救更多的物种免遭同样的命运.
高山生物幸存机会大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那些生活在高山地区的生物物种幸存下来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地区的大一些,因为这一地区的物种在全球气候变暖时,可以向更高也更凉爽的地区转移.
那些生活在地势平缓地区的生物,比如在巴西、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生物,它们未来的生存环境将非常脆弱.这些地区的生物要想适应变化了的气候和环境,只能向千里以外的地区转移,而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鸟类最有希望生存
而鸟类靠着强有力的迁徙能力在理论上是最有希望幸存下来的物种之一.为了找到更适于生存的地区,鸟类可以长途飞行,但是由于森林和其他自然条件的恶化,它们并不一定能够找到真正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其结果就是只能面对死亡.
上述科学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的、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生物保护学专家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过低估计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澳12种蝴蝶要消失
科学家们的另一些惊人的发现是,在澳大利亚被纳入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
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研究显示,在该地区的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
欧洲受影响最小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大地区的动植物.但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1870种动植物种,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
新闻链接 科学家提出“性别失衡论”
新华社华盛顿4月21日电 按照科学界流行的看法,恐龙灭绝是外来天体撞击地球所致.但外来天体撞击究竟引发了何种后果直接加速了恐龙灭亡,却众说纷纭.比如,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新提出的一种观点则认为,外来天体撞击引发的气候变冷,有可能造成恐龙后代雄多雌少,恐龙最终因“性别失衡”而走上绝路.
英国利兹大学戴维·米勒教授和同事在新一期美国《生育与不孕》杂志上指出,哺乳动物、鸟类、蛇、绝大多数蜥蜴和一些鱼类,其后代性别是受染色体或基因决定的.以哺乳动物为例,后代遗传了两个X染色体的为雌性,遗传了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的将是雄性.但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一些爬行动物,如鳄鱼和乌龟等,它们下的蛋在孵化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温度将影响到后代性别.研究人员说,恐龙等一些早已灭绝的物种,后代性别很可能也受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
米勒等人认为,距今约6500万年前外来天体撞击地球,很可能使大量尘埃进入地球大气层,全球气候因此变冷,结果导致恐龙的后代中雄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性别比例的失衡可能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推测,哺乳动物雄性中的Y染色体,可能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物种灭绝而进化出来的.这种通过遗传决定性别的机制,可以保障后代中两性比例的平衡.他们认为,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的变暖趋势,有可能给现存一些靠环境温度决定后代性别的物种生存构成威胁.当前位置:
>>>如直方图表示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量,完成下列问题:(..
如直方图表示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量,完成下列问题:(1)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速度加快是在哪一年以后?(2)请你说说鸟类和哺乳类灭绝速度加快的原因.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从表中可以看出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速度加快是在1850年以后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种的数量分别是30、40.以前较慢.(2)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开辟农田,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绝,而一种生物的死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一方面导至更多的生物种生存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使无天敌生物,失去控制,还有外来物种的侵入,生态系统会再次受会再度失去平衡.另外,自然环境的变迁,如地震、火山爆发,海陆变迁等,导致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数量急剧减少.故答案为:(1)在1850年以后;(2)(原因有)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开辟农田,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使鸟类和哺乳类的栖息地丧失,还有滥捕乱杀、偷猎,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等造成的.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直方图表示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量,完成下列问题:(..”主要考查你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且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频临灭绝的原因我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改变或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大熊猫”)、珙桐。
发现相似题
与“如直方图表示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量,完成下列问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3240131611574661033851048173979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珍稀物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