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先用学具什么手机测量长度的工具铅笔的长度

[ID:3-2502544]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
当前位置:
[ID:3-2502544]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
同分类其他资源
资料简介:
==================资料简介======================一、测量1、毫米的认识累计课时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处理练习一第1--3题。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米与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出示例1情景图,看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然后让同学们拿出课本先估计它的长、宽、厚,再进行实际测量,当整厘米数不能表示时,引出毫米,接着具体量一量1毫米有多厚,再出示电话卡等让学生观察。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意义。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压缩包内容:毫米的认识.doc
教案类型:同步授课教案
资料版本:人教版
适用地区:全国
文件大小:14.8KB
考察知识点:
长度及长度的常用单位
长度的单位换算
下载与使用帮助
21世纪教育
中小学教师帮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01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doc 1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01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复习旧知。
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铅笔、橡皮的长度。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厘米与米的大概长度、什么时候用合适,测量时发生什么问题: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10个小手指并排,再与长、宽对照)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3、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直尺上的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四、揭示课题: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直尺上的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学习1厘米=10毫米,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六、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说的对不对。(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
(3)说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测量验证。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练习一第1、2题。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  )  教室长10(  )
玻璃厚5(   )  铁皮厚2(  )
八、思维训练:怎样能比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九、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可以用毫米来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HYPERLINK &http://www.17xxw.com& \t &_blank& ?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象 HYPERLINK &http://www.17xxw.com& \t &_blank& :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大班数学活动与教学反思:谁最长
大班数学活动与教学反思:谁最长
设计意图:暖暖的春天伊始,万物复苏,春季刚到,我班就有幼儿从家带来了各种种子,并迫切要求老师带他们到自己的种植园里去种植。这天,我们准备好了劳动工具,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种植园,看着孩子们三五一群,二四一伙的兴奋劲,我也溶入到孩子们当中,咦!陈子浩他们那伙在干什么?我走过去一听:陈自浩说:&我的白云豆种子比你的花生种子大,我一粒种子可以换你三粒。&婷婷不服气地说:&不能按个大小来换,只能按种子的数量多少换&&&听到孩子们的议论,让我想到我们刚学的数学中的自然测量和&替换&,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过后,我便以陈子浩与婷婷两位小朋友换种子的事组织孩子们来讨论,由此,生成了本次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知道第一次测量的结果处,为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2、使幼儿知道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种子(量具)越长(或越大)测量次数越少,种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测量的次数越多。
3、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4、培养幼儿同伴间互相协作的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一、探索自然测量的方法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使幼儿对测量有一个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这样的结论一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要好的多,此时,教师能够转变了一种教育观---由告诉转向探索,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和适时的指导,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建立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如:用铅笔量桌面的边长,用积木量自己坐的凳子腿的长度。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测量的结果与测量的量具有关,同时,在幼儿能够接受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替换游戏:一只铅笔的长度可以用&&粒白云豆来替换,或桌面的一个边长可以用几只铅笔来代替。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借助种子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孩子们的兴趣很好,也很投入,但由于种子个较小,幼儿的手指肌肉还欠发达,所以在测量时,第一次的结束是第二次的开始点,幼儿较难找到,特别是在用花生米粒测量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选择恰当的量具非常重要,但教师很善于抓住在幼儿当中出现的偶然事件作为教育契机,因此,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投入程度极高,在探索如何测量铅笔时,刚开始孩子们的量法各不相同,此时,教师不是急于告诉孩子们的正确测量方法,而是让幼儿在探索、讨论、引导中获得知识的,教师能够转变一种教育观念:由告诉转向探究。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在活动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尊重幼儿,把幼儿始终放在主体位置,教师的语言亲切、和蔼,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商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来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当然,在活动中量具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物品,教师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该教育契机的作用;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一粒白云豆可以换三粒花生米&、&不能按个的大小换,应按种子的多少来换&等等,这些闪光点和教育契机我们应如何把握都是我们今后探讨、研究的方向。
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 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 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 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 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文档分类: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修改).doc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修改).doc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2页1——3题。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测的方法。
四、变式练习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1、前置作业:
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一、认识直尺
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
“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的设计也厘米的教学相似,采用一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丰富实际测量的经验,巩固长度的概念。
内容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件大小:0 KB
下载次数: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
作者: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
二年级第四册数学
内容(课题或页次)
――分草莓
――小熊购物
――练习二
过河――认识路线
练习课――数一数
拨一拨――练习五
铅笔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
练习六――走进乡村
买电器―回收废电池
5.10――14
小小图书馆――练习七
认识图形(角)――练习八
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欣赏与设计――运白菜
买洗衣机――整理与复习(二)
美丽的植物园――统计图表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4题。
4.想一想、摆一摆。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1)如果每盘放6个呢,怎样列式?出
(2)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
(3)汇报分的结果。
5.试一试。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3)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1.课件演示第3页试一试的第1题。
2.完成试一试(2)。
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1.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上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 试商方法。
挂图、课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草莓)
对,一共有55个草莓。请你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
1.想一想。说一说。
先利用以有的经验估一估,再算一算。
(1)看图说图意。
(2)指名汇报。
(3)怎样列式?
(4)估一估,每盘放几个,你是怎样估计的?
2.试一试,算一算。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
(1)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
(2)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讲给你的同桌听。
(3)议一议:为什么商是6?
1.试一试。
完成第4页的试一试。
2.练一练。
(1)完成第5页的第1题。
(2)完成第5页的第2题。
(3)完成第5页的第3、4、5题。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挂图、课件。
学具:学具盒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 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其次,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摆一摆,说一说。
通过摆一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怎样分配合理?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
3.试一试。
继续通过应用,使学生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
每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
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独立列式解答。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道理。
2.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应用。
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投影片、挂图。
开学已经一周了,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
完成练习一的第1、2、3、4、5、6、7题。
(1)填一填。
a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 )和(& )。
b计算有余数除法,( )一定比(  )小。
c37里面最多有(  )个6,还余(  )
(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a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  )次
①4  ②8  ③9
b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  )条船。
①7  ②8  ③9
二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挂图,实物,课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谁能用讲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至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应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他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3)说一说又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4)教师介绍脱试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1.做一做。
(1)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任选一题,做一做。
(2)指名汇报。
2.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3)说一说。结合刚才的练习,你得到什么结论?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先认真观察,然后说一说图意,最后列试计算。
(2)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完成试一试的第3题。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部试题。
挂图,课件。
课件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花店里的花可真多呀!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都有哪些花?
课件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1.说一说。
初步感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根据你知道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1)学生自由汇报。
(2)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2.算一算。
通过算一算,掌握方法。
教师充分放手,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汇报。
(2)观察综合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汇报。
说一说你又会得到怎样的结论?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1)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
(3)议一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用你喜欢的颜色画一画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在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6+7×3&&& 29-6×2&&&& 54÷9+3&&&& 18-6÷2
2.算一算,看谁算得最准确。
2×6+37&&&& 8×7-34&&&& 42+40÷5
90-54÷6&&& 56-2×6&&&& 40+2×6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7+7+7+7=21+( )×( )=21+( )=( )
(2)65-8-8-8=65-( )×( )=65-( )=( )
2.完成练习题的第4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综合练习。
1.把两个一步算式写成一个两步算式。
4×8=32&&&&&&&&&&&&& 64+20=84
60-32=28&&&&&&&&&&&& 84-72=12
2.完成练习题的第6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熟练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画一画先计算什么,在计算出来。
3.选者正确答案。
综合练习。
列式计算。
1.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挂图,课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1.说一说。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试着做一做。
2.想一想。
由情境入手,领会理解运算顺序。
(1)议一议。
29+25÷9这样列式对吗?
(2)教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3.试一试。
试着做一做(29+25)÷9。
1.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的习题。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
(2)再独力计算。
2.比一比,
16+24÷8&&&&&& 18―9×2& &&&&&&30―6÷3
(16+24)÷8&&&&&&& (18―9)×2&&&&&& (30―6)÷3
(1)在里填“&”、“&”或“=”。
7+7+7+87×4+1&&&&&&& 7×9―7×7+7
30÷5+130÷(5+1)&&&& 9―2×4(9―2)×4
8+32÷8(8+32)÷8&&&& 18+36÷9(18+36)÷9
①(8+6)×7与8+6×7都要先算乘法。 (& )
②81减去6乘以6的积,列式为:(81―6)×6。(& )
③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 )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商议节练习课,进一步巩固带小括号试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先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第一步求什么,再脱式计算。
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2.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3.完成练习三的第3题。
1.综合练习。
①在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 ),后算(&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
②(64―40)÷4要先算(& ),再算(& )。
③29+35÷5要先算(& ),在算(& )。
④算式8×7―5的差式(& ),要使算式等于16,应该列式为(& )。
(2)选一选。
①2+3×4与(2+3)×4的得数(& )。
A.相等&&&&&&& B。不等
②9×(3+4)和6+11―7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 )
A.除法&&&&&&& B。加法&&&&&& C.乘法&&&&&& D.减法
③算式:(6+3)×9的读法是(& )。
A.6与3的和乘9&&&&&&& B.6加上3乘9&&&&&&& C.6加上3的和乘9
(3)列式计算。
①52减去40的商再除以3,商是多少?
②甲数是35,乙数是28,把它们的和平均分成9份,每份多少?
2.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三的第4题。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2)完成练习三的第7题。
三& 方向与路线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制作方向板的纸板。
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现在站在哪里?(学校)
那么,在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聪明,你能填出下面四个建筑物的准确方向吗?
1.说一说。
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请仔细观察,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这些建筑物又在学校的那个方向呢?请你
2.议一议。通过议一议及亲身体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2)议一议。
谁说得对?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明确八个方向。
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方向板。
1.试一试。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那练一练。
完成书中练一练。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挂图、投影片。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我们学校明天要来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学校想让我们班的同学带着这批小客人乘坐1路车去动物园。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向客人介绍一下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1.说一说。
在小组互动中学会认识路线。
(1)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
2.填一填。
通过填一填,进一步明确行驶方向及路线。
(1)自己独立填一填。
(2)小组内说一说。
(3)全班交流。
3.玩一玩。
通过做游戏,是学生进一步明确行车路线。
(1)公布游戏规则。
& 说出游览的起点是什么站,终点是什么站,汽车怎样行驶的。前面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终点是后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起点,手尾接龙,依次进行。
(2)开始游戏。
(3)游戏小结。
1.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中的3道题。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1.综合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通过练习,是同学进一步认识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熟练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捷克我们来商议接练习课,看看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
1.说一说。
(1)你的家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个有哪些建筑物?
(2)你的房间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各摆了哪些家具?
2.完成练习四
(1)先独立完成,在小组交流。
(2)想一想,再回答。
(3)议一议,再说一说。
(4)说给小组同学听。
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1.剪一剪。
2.按图中所给的信息贴一贴。
3.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小区中。
4.小组交流。
四& 生活中的大数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具:挂图、正方形模具。
学具:计数器、学具。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四幅图片,每幅图片都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新知识,谁愿意把他读给大家听。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
1.说一说。
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1)在生活中,由许多这样大的数,你能找出来吗?
(2)于你的同伴说一说。
2.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小组合作数一数。
& 每个同学准备2条小正方体,每条由10个小正方体,5人为一小组,摆出100个小正方体。
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在以每小组摆出的100个小正方体为一层,让10个小组同学把一层正方体逐一放到讲台上,组织同学一层一层地数,数10
(2)看图数一数。
& 意义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
(1)感受一千页的书有多厚。
(2)感受一千人在操场上敬礼升旗会是什么样的?
1.找一找,填一填。
(1)你能在你的计数器上找到?
(2)填一填。独立完成后指明汇报。
(3)数一数。完成说一说的第(1)题。
(4)涂一涂。
2.回家之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具:投影片、计数器
学具:小计数器
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通过在计数器上 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行。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完成试一试(1)。
2.完成试一试(2)。
3.完成试一试(3)。
(1)完成练一练1 。
(2)完成练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比较大小的方法。
&投影片、课件
谈话引入。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在(& )里填上“>”或“<”。
学中做1。试一试。先试着做
4。数学游戏。
5.估一估。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及有关数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数材,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得作用。
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学会了许多有关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上一节练习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看看那个同学学的最出色。
4.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
五&&&&&&& 测量
铅笔有多长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 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
铅笔有多长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4.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记画出两个端点。
4.在(&& 位。
1千米有多长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具:米尺、课件。
学具:表、记录单。
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公路边的里程碑
ii.摩拖车的速度表
iii.限速标志
iv.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1.完成43页的第1题。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能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具:投影片。
学具:每人准备一件最喜欢的物体。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0厘米、1毫米、10毫米……
2.量一量:一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3.填空:(投影显示)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是,可以用(& )作单位。
(2)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570分米-170分米=(& )分米=(& )米
1米-85厘米=(& )厘米
(3)小明身高94厘米,在长(& )厘米,正好身高1米。
(4)用一根长70厘米的铁丝,做了一个每边长都是15厘米的正方形框架,还剩(& )厘米。
(5)3只苹果+4只香蕉+1只梨=1090克
3只苹果+4只香蕉+4只梨=1690克
1只梨重(& )克
(6)先数出5毫米厚度的纸的张数,再算一算。
5厘米厚度的纸约有(& )张 。
20厘米厚度的纸约有(& )张。
1.完成练习6的第1题。
2.完成练习6的第2题。
3.完成练习6的第3题。
完成练习六的实践活动。
整理与复习(一)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具:投影片、挂图。
学具:优秀的作业、作品……
谈话引入。
一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1.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吗?
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出示图2,看图说一说。
仔细看图,说一说个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看图,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
集体汇报。
(3)出示图3。
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重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2)说一说。
a.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
b.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3.评一评。
a.自我评价。
b.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4.忆一忆。
a.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b.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c.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5.写一写。
a.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b.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1.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学习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各种情境挂图和课件。
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玩中学
1.凳上智慧梯。完成46页的第2题。
2.你知道吗?完
1.完成46
2.完成46页的第5题。
3.完成46页的第6题。
15+8=1301300
35813131300
②236-118=
&&&&&&&&& ⑥
二年级第四册数学
教学进度表
教学内容(课题或页次)
――分草莓
――小熊购物
――练习二
过河――认识路线
练习课――数一数
拨一拨――练习五
铅笔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
练习六――走进乡村
买电器―回收废电池
5.10――14
小小图书馆――练习七
认识图形(角)――练习八
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欣赏与设计――运白菜
买洗衣机――整理与复习(二)
美丽的植物园――统计图表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4题。
4.想一想、摆一摆。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1)如果每盘放6个呢,怎样列式?出
(2)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
(3)汇报分的结果。
5.试一试。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3)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1.课件演示第3页试一试的第1题。
2.完成试一试(2)。
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1.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上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 试商方法。
挂图、课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草莓)
对,一共有55个草莓。请你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
1.想一想。说一说。
先利用以有的经验估一估,再算一算。
(1)看图说图意。
(2)指名汇报。
(3)怎样列式?
(4)估一估,每盘放几个,你是怎样估计的?
2.试一试,算一算。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
(1)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
(2)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讲给你的同桌听。
(3)议一议:为什么商是6?
1.试一试。
完成第4页的试一试。
2.练一练。
(1)完成第5页的第1题。
(2)完成第5页的第2题。
(3)完成第5页的第3、4、5题。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挂图、课件。
学具:学具盒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 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其次,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摆一摆,说一说。
通过摆一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怎样分配合理?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
3.试一试。
继续通过应用,使学生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
每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
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独立列式解答。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道理。
2.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应用。
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投影片、挂图。
开学已经一周了,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
完成练习一的第1、2、3、4、5、6、7题。
(1)填一填。
a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 )和(& )。
b计算有余数除法,( )一定比(  )小。
c37里面最多有(  )个6,还余(  )
(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a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  )次
①4  ②8  ③9
b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  )条船。
①7  ②8  ③9
二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挂图,实物,课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谁能用讲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至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应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他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3)说一说又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4)教师介绍脱试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1.做一做。
(1)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任选一题,做一做。
(2)指名汇报。
2.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3)说一说。结合刚才的练习,你得到什么结论?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先认真观察,然后说一说图意,最后列试计算。
(2)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完成试一试的第3题。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部试题。
挂图,课件。
课件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花店里的花可真多呀!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都有哪些花?
课件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1.说一说。
初步感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根据你知道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1)学生自由汇报。
(2)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2.算一算。
通过算一算,掌握方法。
教师充分放手,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汇报。
(2)观察综合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汇报。
说一说你又会得到怎样的结论?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1)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
(3)议一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用你喜欢的颜色画一画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在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6+7×3&&& 29-6×2&&&& 54÷9+3&&&& 18-6÷2
2.算一算,看谁算得最准确。
2×6+37&&&& 8×7-34&&&& 42+40÷5
90-54÷6&&& 56-2×6&&&& 40+2×6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7+7+7+7=21+( )×( )=21+( )=( )
(2)65-8-8-8=65-( )×( )=65-( )=( )
2.完成练习题的第4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综合练习。
1.把两个一步算式写成一个两步算式。
4×8=32&&&&&&&&&&&&& 64+20=84
60-32=28&&&&&&&&&&&& 84-72=12
2.完成练习题的第6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熟练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画一画先计算什么,在计算出来。
3.选者正确答案。
综合练习。
列式计算。
1.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挂图,课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1.说一说。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试着做一做。
2.想一想。
由情境入手,领会理解运算顺序。
(1)议一议。
29+25÷9这样列式对吗?
(2)教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3.试一试。
试着做一做(29+25)÷9。
1.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的习题。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
(2)再独力计算。
2.比一比,
16+24÷8&&&&&& 18―9×2& &&&&&&30―6÷3
(16+24)÷8&&&&&&& (18―9)×2&&&&&& (30―6)÷3
(1)在里填“&”、“&”或“=”。
7+7+7+87×4+1&&&&&&& 7×9―7×7+7
30÷5+130÷(5+1)&&&& 9―2×4(9―2)×4
8+32÷8(8+32)÷8&&&& 18+36÷9(18+36)÷9
①(8+6)×7与8+6×7都要先算乘法。 (& )
②81减去6乘以6的积,列式为:(81―6)×6。(& )
③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 )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商议节练习课,进一步巩固带小括号试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先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第一步求什么,再脱式计算。
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2.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3.完成练习三的第3题。
1.综合练习。
①在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 ),后算(&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
②(64―40)÷4要先算(& ),再算(& )。
③29+35÷5要先算(& ),在算(& )。
④算式8×7―5的差式(& ),要使算式等于16,应该列式为(& )。
(2)选一选。
①2+3×4与(2+3)×4的得数(& )。
A.相等&&&&&&& B。不等
②9×(3+4)和6+11―7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 )
A.除法&&&&&&& B。加法&&&&&& C.乘法&&&&&& D.减法
③算式:(6+3)×9的读法是(& )。
A.6与3的和乘9&&&&&&& B.6加上3乘9&&&&&&& C.6加上3的和乘9
(3)列式计算。
①52减去40的商再除以3,商是多少?
②甲数是35,乙数是28,把它们的和平均分成9份,每份多少?
2.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三的第4题。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2)完成练习三的第7题。
三& 方向与路线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制作方向板的纸板。
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现在站在哪里?(学校)
那么,在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聪明,你能填出下面四个建筑物的准确方向吗?
1.说一说。
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请仔细观察,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这些建筑物又在学校的那个方向呢?请你
2.议一议。通过议一议及亲身体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2)议一议。
谁说得对?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明确八个方向。
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方向板。
1.试一试。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那练一练。
完成书中练一练。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挂图、投影片。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我们学校明天要来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学校想让我们班的同学带着这批小客人乘坐1路车去动物园。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向客人介绍一下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1.说一说。
在小组互动中学会认识路线。
(1)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
2.填一填。
通过填一填,进一步明确行驶方向及路线。
(1)自己独立填一填。
(2)小组内说一说。
(3)全班交流。
3.玩一玩。
通过做游戏,是学生进一步明确行车路线。
(1)公布游戏规则。
& 说出游览的起点是什么站,终点是什么站,汽车怎样行驶的。前面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终点是后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起点,手尾接龙,依次进行。
(2)开始游戏。
(3)游戏小结。
1.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中的3道题。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1.综合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通过练习,是同学进一步认识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熟练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捷克我们来商议接练习课,看看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
1.说一说。
(1)你的家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个有哪些建筑物?
(2)你的房间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各摆了哪些家具?
2.完成练习四
(1)先独立完成,在小组交流。
(2)想一想,再回答。
(3)议一议,再说一说。
(4)说给小组同学听。
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1.剪一剪。
2.按图中所给的信息贴一贴。
3.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小区中。
4.小组交流。
四& 生活中的大数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具:挂图、正方形模具。
学具:计数器、学具。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四幅图片,每幅图片都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新知识,谁愿意把他读给大家听。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
1.说一说。
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1)在生活中,由许多这样大的数,你能找出来吗?
(2)于你的同伴说一说。
2.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小组合作数一数。
& 每个同学准备2条小正方体,每条由10个小正方体,5人为一小组,摆出100个小正方体。
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在以每小组摆出的100个小正方体为一层,让10个小组同学把一层正方体逐一放到讲台上,组织同学一层一层地数,数10
(2)看图数一数。
& 意义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
(1)感受一千页的书有多厚。
(2)感受一千人在操场上敬礼升旗会是什么样的?
1.找一找,填一填。
(1)你能在你的计数器上找到?
(2)填一填。独立完成后指明汇报。
(3)数一数。完成说一说的第(1)题。
(4)涂一涂。
2.回家之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具:投影片、计数器
学具:小计数器
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通过在计数器上 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行。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完成试一试(1)。
2.完成试一试(2)。
3.完成试一试(3)。
(1)完成练一练1 。
(2)完成练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比较大小的方法。
&投影片、课件
谈话引入。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在(& )里填上“>”或“<”。
学中做1。试一试。先试着做
4。数学游戏。
5.估一估。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及有关数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数材,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得作用。
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学会了许多有关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上一节练习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看看那个同学学的最出色。
4.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
五&&&&&&& 测量
铅笔有多长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 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
铅笔有多长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4.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记画出两个端点。
4.在(&& 位。
1千米有多长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具:米尺、课件。
学具:表、记录单。
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公路边的里程碑
ii.摩拖车的速度表
iii.限速标志
iv.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1.完成43页的第1题。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能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具:投影片。
学具:每人准备一件最喜欢的物体。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0厘米、1毫米、10毫米……
2.量一量:一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3.填空:(投影显示)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是,可以用(& )作单位。
(2)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570分米-170分米=(& )分米=(& )米
1米-85厘米=(& )厘米
(3)小明身高94厘米,在长(& )厘米,正好身高1米。
(4)用一根长70厘米的铁丝,做了一个每边长都是15厘米的正方形框架,还剩(& )厘米。
(5)3只苹果+4只香蕉+1只梨=1090克
3只苹果+4只香蕉+4只梨=1690克
1只梨重(& )克
(6)先数出5毫米厚度的纸的张数,再算一算。
5厘米厚度的纸约有(& )张 。
20厘米厚度的纸约有(& )张。
1.完成练习6的第1题。
2.完成练习6的第2题。
3.完成练习6的第3题。
完成练习六的实践活动。
整理与复习(一)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具:投影片、挂图。
学具:优秀的作业、作品……
谈话引入。
一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1.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吗?
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出示图2,看图说一说。
仔细看图,说一说个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看图,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
集体汇报。
(3)出示图3。
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重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2)说一说。
a.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
b.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3.评一评。
a.自我评价。
b.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4.忆一忆。
a.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b.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c.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5.写一写。
a.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b.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1.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学习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各种情境挂图和课件。
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玩中学
1.凳上智慧梯。完成46页的第2题。
2.你知道吗?完
1.完成46
2.完成46页的第5题。
3.完成46页的第6题。
15+8=1301300
35813131300
②236-118=
&&&&&&&&& ⑥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没有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 没有了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度测量工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