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小学课堂教学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下载积分:588
内容提示:浅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01|
上传日期: 08:14:4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官方公共微信浅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探索的视野;为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由此可见,现代技术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二。
一、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使数学教学趣味化
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如在复习整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
以一个秋游的见闻贯穿整节课。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一个特殊的秋游活动。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境界。然后在不同的画面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1)画面上原来有13只黄蝴蝶,又飞来的4只花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2)小明跑过来捉蝴蝶,吓跑了9只蝴蝶,还剩下多少只蝴蝶?(3)坐车时,我们班42个同学上车后,还有8个空位,这辆车有多少个座位?(4)原来岸上有18只鸭子,后来有4只到水里游泳,现在岸上还有多少只鸭子?……让学生融情入景,在不同的情景中,发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并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恰当借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课程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
应用多媒体手段,适当拓展课程内容,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地发展。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时,在完成教学目标后,设计了这样一个“了解人民币的历史”环节,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知道中国货币历史久远,夏商时代以海贝为币;金属币始于商代晚期的青铜贝,距今已有3000余年。春秋战国时代,货币文化有很大发展,金属铸币后先后有布币、刀币、有文铜币、金版及有孔圆钱等等,形成文字、形制各具特色多元格局的货币文化。以及发展到现在的第五套人民币,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再现,真实演绎人民币的发展历史,让低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科整合渗透数学美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时,正逢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发行。我抓住这一契机,利用这一热点新闻通过视频转播“福娃”宣传片导入,画面最后定格在五个“福娃”身上,同学们一下子就喊出了“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呢呢”五个“福娃”的名字,教师相机引导交谈,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然后我又让学生欣赏判断世界各国的国旗,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知识面,又通过设计的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进行开放性的训练,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来学习新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想更加体现数学生活化,让学生真实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都藏着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又精心设计了一组图画让学生欣赏,通过欣赏中国的建筑、中国的民间艺术品如剪纸、京剧脸谱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对称的美,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这节数学课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受到了美的教育。&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感受过程,使数学教学体验化
(一)化“单一”为“丰富”
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枫叶、蜻蜓和天平,素材单调,索然无味,难以与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联系。小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于是我创编教材,把高年级学生亲手制作的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呈现前设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结合音乐、旁白呈现画面,在优美的音乐中,旁白富有激情地介绍:“自由自在的鱼群,展翅飞翔的小鸟,翩翩起舞的蝴蝶!”优美音乐、动听介绍、精美画面烘托的氛围把学生带入了声、光、色三位一体的美的境界,他们陶醉了,神情专注,完全被融入到了情境中。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感觉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享受数学中的美,思维很容易就激活了,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二)化“呆板”为“生动”
教材只是一个文本,怎样让文本活起来呢?除了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年级《10的分与合》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10的分与合,为后面10以内的加减法作铺垫。如何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10的分与合练习呢?课件解决了这一问题。我把10的分与合设计成下面火车形状:课件首先呈现两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开着火车出来了,火车“呜呜”地叫着,火车头上方冒着蒸汽,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书上的火车活了!”我趁机问:“小朋友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粮食,每节车厢装10吨,第二节车厢下面装7吨,上面应该装几吨呢?其他的车厢呢?”学生早就按耐不住了,纷纷举手发言,学生答完后,只要用鼠标点击答案,如果答案正确,电脑中的掌声也随即响起,学生得到电脑的肯定,学习热情更高了,随即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多媒体技术化“呆板”为“生动”的魅力,让学生乐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三)化“静”位“动”
在教学一年级《加法的初步认识》的时候,通过学生来校园里浇花和小鸟两幅动画来体现:画面上有三个小朋友在浇花,又跑来两个小朋友;树上有一只小鸟,飞来两只,使学生知道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义。对于减法,通过动画显示小朋友浇完花走了,一只小鸟飞走了,还可利用将减法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后逐渐消失等形象的展示,从而很好地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新颖、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天空。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努力,去开发、研究,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直观性、形象性、智能性等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中国论文网 /1/view-6679625.htm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   1.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时,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一个长方体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先以动画引出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师兄弟产生了意见。为了搞好团结,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内容,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使一些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概念、法则、公式在教学中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复杂为形象简单。   1.在概念、法则、公式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通过信息技术演示桌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从而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由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时边讲解边演示:电脑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同时利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一个组的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藏多少个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例如第十册《统计图》的教学,可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能。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能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能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着基础教学改革,课堂教学需要注入这一新型技术力量,如何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是我们不断努力探究的现实问题。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灵活多变、可控性和交互性强等特点,能很好地增强教学效果,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实施教学。在信息化背景下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已经受到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出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
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如下:论文共分六章来介绍。第一章绪论部分,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第二章是主要理论依据,较详细的介绍了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教学理论等内容,以便对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三章调查在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主要从问卷及访谈调查和课堂教学实例中分析出存在的问题。第四章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在第三章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介绍了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应如何采取策略来教学。第五章依据前面的策略结论分析了两个教学案例。第六章总结了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G623.5【目录】:
中文摘要4-5Abstract5-7目录7-9第一章 绪论9-20 1.1 研究的背景9-11
1.1.1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给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9-10
1.1.2 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改的要求10
1.1.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优化10-11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11-12 1.3 研究现状12-17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1.4 研究方法17-18 1.5 核心概念18-20第二章 理论基础20-25 2.1 学习理论20-22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21
2.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1-22
2.1.3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理论22 2.2 教学理论22-25
2.2.1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23
2.2.2 “主导—主体”教学理论23-25第三章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分析25-36 3.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现状调查25-31
3.1.1 调查目的25
3.1.2 调查设计及实施过程25-27
3.1.3 调查结果分析27-31 3.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36
3.2.1 情境过分渲染 教学冲淡主题31-32
3.2.2 演示喧宾夺主 学生被动接受32-33
3.2.3 教师依赖课件 无心课堂生成33-34
3.2.4 屏显代替板书 学生一片空白34-35
3.2.5 练习重现教材 学生枯燥完成35-36第四章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36-49 4.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原则36-37 4.2 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37-39
4.2.1 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37-38
4.2.2 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38-39 4.3 创新导入设计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39-41
4.3.1 巧用课件动画 激发学生兴趣39-40
4.3.2 利用视听效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0-41 4.4 多样安排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41-46
4.4.1 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 促进理解领悟41-42
4.4.2 运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 突破教学重难点42-44
4.4.3 运用信息技术亲历过程 学生自主探究44-45
4.4.4 运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学生合作学习45-46 4.5 安排合理练习 运用信息技术加深理解已学知识46-49第五章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案例49-60 5.1 《找规律》教学实践与反思49-55
5.1.1 学情分析49
5.1.2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和实施效果49-54
5.1.3 教学反思54-55 5.2 《平移与旋转》教学实践与反思55-60
5.2.1 学情分析55
5.2.2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和实施效果55-58
5.2.3 教学反思58-60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展望60-61附录一61-63附录二63-64附录三64-65参考文献65-68致谢6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绍东;[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杨成,邵敏;[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吴华;马东艳;;[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夏天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7期
刘红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36期
王永锋;何克抗;王以宁;;[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昌敬彪;;[J];吉林农业;2011年08期
莫国平;;[J];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07期
刘爱梅;;[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6期
包龙涛;;[J];科学教育;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宗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张桂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蔡冠群;张新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徐子芳;王金香;王庆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赵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张明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袁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詹苏杭;刘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左建军;徐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王婉玲;;[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琛;赵双;赵桐;;[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王景勤;;[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王玉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朱莹;贾永兴;;[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孙盛萍;杨皓;;[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邰丽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吴於人;倪忠强;王祖源;;[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刘金广;;[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叶建芳;叶建威;;[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熊娟;;[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志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吴洪富;[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刘翔;[D];西南大学;2011年
刘会贵;[D];西南大学;2011年
李凤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高文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汪丽梅;[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林成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米广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姚林群;[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宇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李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明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孟宪翔;[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宋少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发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林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毕红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孟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苏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义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武法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彭绍东;[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11期
韩晓玲,黄勇,李志文;[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曹鹏;[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张海,王以宁;[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宫开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张海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7期
王春鸟;;[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9期
魏孔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6期
赵桂林;;[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12期
朱文芳;;[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辛建国;;[J];成才之路;2011年05期
刘小华;;[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2期
阎雪松;;[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06期
张春莉;;[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沛;;[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樊勤攀;;[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李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肖惜芬;;[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范卫星;;[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庄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江讯;;[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钟金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徐东梅;;[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张廷萍;周翔;;[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陵县仓村中心小学 迂国艳;[N];延安日报;2011年
四川省大邑县韩场镇学校 胡铜 姜栋财;[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贵州省赤水市第八中学
邹华钢;[N];学知报;2011年
永城市马牧一中
郑士进;[N];学知报;2011年
纳雍县雍熙镇大寨小学
王瑶芳;[N];毕节日报;2010年
山东临朐县东城街道办弥南小学
陈美莲;[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驻马店市高新区小界牌小学
沈德旺;[N];学知报;2010年
江苏省盱眙县东阳小学
王贻锦;[N];学知报;2011年
洛阳市新安县实验小学
段存会;[N];学知报;2011年
周东波;[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小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陈钊;[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高静学;[D];吉林大学;2009年
李应博;[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高丹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叶春;[D];武汉大学;2005年
代宏坤;[D];四川大学;2005年
伍正翔;[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朱广君;[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王李;[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晨旭;[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徐辉;[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张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叶仁波;[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王丽娜;[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苗良奇;[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白瑞媛;[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杨波;[D];西南大学;2012年
唐孝菊;[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武友松;[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化后的课堂教学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