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仁义忠信 乐善不倦表现在哪方面

他一生恪守“忠孝仁义”,为何却落得一败涂地 - 今日头条()
他力拔山兮气盖世,却饱受争议,他一生恪守“忠孝仁义”,却又被全盘抹黑,关于他的记载与传说,历代褒贬不一,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西楚霸王——项羽秦朝末年,昏君胡亥当道,奸贼赵高秉政,指鹿为马,遍杀忠良,朝野上下生灵涂炭,乡里之间民不聊生。全国各地老百姓无不揭竿而起,组成义军,反抗暴秦。项羽与刘邦同为义军之一,他们既是一生的朋友,也是一生的敌人。此二人:一个推翻了一个时代,一个却开创了一个时代。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下刘邦的“朋友”项羽。项羽,何许人也?据《史记》记载,生于公元前232年,名籍,字羽,楚国人。此人一生“恪守忠孝仁义”,最后却落得一败涂地,下面我们就“从忠孝仁义”四个方面来了解这位盖世英雄:忠,何谓忠?为臣莫过于忠君。那项羽究竟是否忠君呢?有很多学者会有疑问,项羽弑君,安敢谈忠君?说他弑君,无非两人,一是子婴,二是芈心。子婴乃暴秦末君,人人得而诛之,况且自古民间就流传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童谣。项羽身为楚人,奉后楚怀王芈心之命,奉旨抗秦,诛杀子婴,也是奉旨行事,何乃弑君之说?再者,项羽身为楚人,不忘楚人遗志,杀秦室后裔,岂是弑君?杀子婴不算弑君,那杀芈心,算不算呢?那当然是弑君!但历史上项羽有没有杀芈心太子呢?答案是没有,这个还真没有。据《楚汉春秋》和《项羽本纪》记载,公元前203年,后楚怀王泛舟于江面,被蒙面刺客所杀,并无实际描述乃项羽所为,之所以后来说是项羽所为,是据《高祖本纪》记载,董公三老于江边下棋,闻江面龙舟互有厮杀,皆为青衣蒙面。董公三老年事已高,何以就认定蒙面人是项羽手下英布呢?再者,如此天大的事,竟是高祖刘邦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就凭董公三老片面之言,大举义旗,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事情真伪是否为刘邦杜撰,假借为义帝沉冤之旗,行出师有名之实,我们很难再去佐证,我们只知道此事对刘邦非常有利,引起了楚国上下内乱。是否是刘邦为灭楚国而嫁祸于项羽,我们也很难讲,因无史料记载,只能推测而已。弑杀芈心,既无明确记载,那我们再看项羽有没有这个动机呢?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初期并无芈心太子,芈心太子乃宋义于民间所寻得。芈心太子归位,项羽又是大建宫殿为其居住,又是行三叩九拜之礼,对芈心是尊敬有加,丝毫不敢怠慢。至于以后,推翻暴秦,项羽想用一个西楚霸王的名号,都是先请示芈心,得准而行。如有异心,名号上就能早看出端倪,项羽故意在楚霸王上加上一个“西”字,以表对皇权的尊重,如果直接称楚霸王,那么怀王、霸王,究竟谁才是楚国的王呢?就从这些细节我们就能看出项羽并无弑君之意,历来对芈心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孝,何为孝?《礼记》有云:从爻从子,善事父母也。项羽有没有做到呢?答案是肯定的,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不论是对生父,叔父,亚父,都是孝道有加,风雨不改。项羽的生父项荣在早年随军抗秦的战乱中不幸早亡,项羽继承生父项荣,以及祖父项燕的遗志,决心一生抗秦,至死不渝,这无疑是最大的孝道,为了完成先人的遗愿,不惜用一生去完成。和项羽朝夕相处,并对他日后起义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他的叔父项梁。父子二人,相依为命,项羽自幼在叔父的教导下,熟读各家兵书,为日后抗秦作准备。不幸,项梁在对抗暴秦的的战役中,遭奸人宋义设计限于乱军之中,最后势单力薄,兵败而亡。项羽得知,当即立下重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207年11月,由于宋义在抗秦战争中的畏敌不前,项羽在请示楚怀王芈心之后,以清君侧之名将其诛杀,宋义在齐国担任宰相的子嗣宋襄也未能幸免,也被项羽一并诛杀,以报叔父项梁的在天之灵。由此可见,项羽是个爱憎分明的真君子,在恪守孝道,为叔父报仇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斩草除根,不惜留下心狠手辣的骂名。在生父叔父相继离项羽而去后,项羽最为尊敬的就是他的亚父——范增,范增本为项羽的谋士,由于年长,又在兵法诗书上颇有见解,项羽尊其为亚父,顾名思义就是第二个父亲,或者是仅次于父亲的“父亲”,项羽把对待亲生父母一样的孝道与亚父范增相处,事事躬亲,尤其是在范亚父背疮发作之时,项羽亲自于床前端药递水,悉心照料,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谬论。至于有史家认为范增与项羽之间还是存在猜忌,那只是一家之言,不够客观,就孝道来讲,项羽对范增是尽其所有,所以观其项羽对待生父,叔父,亚父的行为举止上,项羽可谓是一个真真实实的孝子。仁,何为仁?孔圣人认为:仁是所有道德的最高标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那这么高的标准,项羽有没有做到呢?他不仅做到了,还超越了人与人之间这种相亲相爱,甚至于把这种圣人理念也应用到了与动物相处上。宋代著名才女词人,追忆项羽,无不惋惜之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霸王的仁义道德不仅得到了后世的肯定,就在当时也是传唱有加,想当初,项羽起兵抗秦,携八千子弟兵破釜沉舟,何等气概!之所以称之为子弟兵,那是因为这八千将士全是项羽的乡里乡亲,被项羽关心子弟,互相帮助的的仁义道德所感动,决定跟随霸王开创一番事业。如果项羽是一位暴虐的君主,又怎么会有这么多子弟甘心效忠,誓死相随呢?项羽对子弟兵的爱,可以体现为,不论职位高低,凡有陷于重兵之中难以突围的子弟兵,项羽必当首当其冲,亲自驱马去救,无一例外。这一点在《楚汉春秋》有所记载。不仅是自己的子弟兵,就是项羽一生的死对头刘邦当年被秦军围困于沛县,无处容身之时,也是项羽亲率子弟兵,救高祖皇帝于水火。据《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对麾下众将士夸奖项羽解救自己的行动:此举非仁义之士所不为也。人与人相处,项羽讲一个“仁”字,人与动物相处,项羽也是以“仁”待之,这点可以从项羽自刎乌江之前对亭长的托付可以看出。他对死已是坦然,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跟随自己征战沙场多年的乌骓马。临死之前恳求亭长务必好生照料此马,可见项羽与乌骓马的感情之深,乌骓马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人若死,岂能独生!待亭长把船划至江中,乌骓马向天悲亢一声,纵跃而起,跳江,自溺而亡。像这种人与动物之间的仁爱居然能到达此种境界,恐怕孔夫子他老人家也没想到。“仁”分“小仁”与“大仁”,“小仁”于人,“大仁”于天地万物也。楚霸王之举实为“大仁”也!义,何为义?最早对“义”字有所阐述的是管夷吾,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春秋时期大改革家——管仲,据《左传》记载,管夷吾认为:秉持伦理道德,信守承诺,永不相负,可为“义”也。项羽身上正好具备这种气质。刘邦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汉界楚河”的承诺,从背后袭击向守“仁义”的霸王。在霸王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击其暮归,全国统一才终于得逞。霸王纵是死,也不忘往日义气,自刎于江边,把头颅赠予旧日麾下的降将故人,以成全其小人封侯拜相。此乃何等义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项羽一身恪守“忠孝仁义”,却最终一败涂地,何故?君岂不知“忠孝仁义”只为人杰,要做人上人,必须得使用一些非常手段。汉高祖刘邦就深谙此道:他宁可顶着背信弃义伪君子的骂名做人上人,也不做他认为是“沽名钓誉”的人杰。
一代枭雄//@其实我介意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以众生计,为仁//@鑫鑫向 :屠城也能称地上仁?那你说到什么程度才叫不忍?
力拔山兮气盖世//@哲理的山路十八弯 :霸王别姬!
说得好//@手机用户 :还是那句老话,先生存后发展,简单的道理。
屠城也能称地上仁?那你说到什么程度才叫不忍?
霸王别姬!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还是那句老话,先生存后发展,简单的道理。
妇人之仁,不识时不度世,好杀典型低EQ。还叫霸王龙。
通贯古今中外史,占尽天时地利人,发布原创史学研究,仅供参考
用心创作,用心生活。
布袋戏,起源于福建,发展于台湾,是一项特立文化传承
以文字视频为生的吃货,擅长美食、情感、育儿等方面!你若粗犷提问,我必豪放回答
真挚情感故事,深邃人生哲理,追逐平凡生活,开启身边发现之旅。
3分钟超微纪录电影:历史、文化、自然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项羽悲剧性格评析荟萃
项羽悲剧性格评析荟萃
1、项羽是楚国贵族后代,和秦有国仇家恨,年轻时失去贵族地位,后来参加反秦战争,成为西楚霸王。
项羽参加反秦战争为推翻秦做出贡献,司马迁是把他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来写的,他胸怀大志,才气过人,后来又很勇敢,在反秦战争中履历战功,在他身上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即使在他失败的时候,这种力量也会显示出来,另外,他的性格具有刚强豪爽的一面,同时他也缺少头脑,粗俗,有勇无谋,优柔寡断,轻信别人,刚愎自用,同时还有高傲的一面,他爱面子,要的是尊严,缺少政治头脑,没有远见,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是站在复仇的角度上去反秦的,所以在推翻秦王朝以后,并没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同时,项羽有是一个破坏有余,建设不足的人,他不知道反省,知道灭亡时,仍然怨天尤人。
2、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及现实思考
脆弱的生命随时可以消失,一切都可能转瞬即空,归于破灭。然而有许多人的名字却并未随生命的消寂而让人忘怀。项羽应该算上一个。无论是司马迁还是李清照都给与这位"失败"的英雄很高的评价。无可置疑的是在中国漫长的的历史中,也的确不是谁在31岁就能成就如此一分霸业。然而历史不会怀有同情心去选择未来。项羽的失败无论是不是悲剧,我们都不能否认历史的公正性。一切的结局都有其因,项羽的悲剧也终究逃脱不了这一历史法则。
既然要说项羽就不得不与他的对手刘邦做一番细致的比较。
项羽出身于贵族,其祖父项燕是楚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大将,所以即使在国破家道中落,项羽的身上依然保留了所谓的贵族血统的高傲。年少在求学的过程中便暴露了学而不精、轻浮、对问题不加分析、草率的性格。于项羽相比刘邦的出身低贱了太多,骨子里就自然少了几分傲气,这似乎增加了几分亲和力。出身的差异或多或少在成了性格上的不同,而性格上的差异也在影响着二人以后的命运走向不同的轨迹。
首先在对于维持军队的凝聚力上。
项羽凭借自身的威望赢得了极强的政治号召力和资本。起义队伍核心形成快,内部比较稳定,起义过程经过长期的组织和准备。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核心是以项家子弟为主,按现在流行的说法有家族经营之嫌。因此在英布、陈婴等人加入后一切都变的复杂了。由于个起义军的背景和利益的不同,他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虽然可以暂时得到团结和统一。但只要敌人的压力不存在或者反秦斗争遇到严重挫折,内部的各种矛盾就会爆发起来。难以再维持抗秦的联合斗争。相对于刘邦,其人有浓厚的流氓无赖习气,不善于尊重别人这双性格上致命的弱点,但坚决的反秦斗争意识,对人宽容大度,善于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这就是最能争取别人和团结朋友的地方。无论是早期的萧何、夏侯婴、卢纶、曹参、樊哙还是日后的郦食其、韩信都能为其所用,忠心追随便不难看出。
&&&其次项羽具有极其残暴的的性格。
说起残暴就不得不提及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斗争中,包括以后的刘邦与项羽之战中投入兵力最多,战斗最为激烈,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打得最漂亮的一场战斗。项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作战的英勇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项羽成就了军事上统帅的地位,这时的项羽无疑是最辉煌的,但也正是从这里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击杀秦嘉便开始表露了简单粗暴的个性。他虽然在对章邯的问题上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宽大风度,但对待二十万秦军则过于残暴,造成了"新安坑降卒二十万"。秦二十万降卒不满和动荡的迹象这是投降者常有的情形,项羽本可以采取更好的办法处理这个问题而不是这种残酷的手段。杀降者而且是杀二十万,是很不得人心的一件事,在人和战争中杀降者只会孤立自己,促使未降之敌采取更为顽强的态度,增加了关中百姓对起义军的对抗情绪。而刘邦西征推翻了秦朝统治后,没有杀子婴,这种对降者的宽容态度,显然比项羽那种坑杀降者二十万的办法,更有政治远见。因为秦朝被推翻以后,如何处理好为秦朝统治者服务过的大批官吏,这是能不能争取秦国百姓的支持,减少秦朝残余势力的反抗,把政治局面稳定下来的大问题。刘邦对降者的宽容态度就减少了秦朝官吏的反抗。得到了秦朝百姓的支持而项羽采取了残酷镇压的办法,却加深了和秦境百姓的矛盾。把一大批原来秦朝的官吏推向了刘邦的阵营,这也是他后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率先入秦的刘邦忍住了对秦宫的诱惑,约法三章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临时性的措施得到了关中百姓的了解和支持。关中逐渐成为稳定的后方,为刘邦在日后与项羽的斗争中提供了经济上和兵力的支持。项羽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在巨鹿之战中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干。然而有才者只要一次决策失误,也有可能身败名裂。项羽在政治上很幼稚远不如范增有眼光,过于迷信于自己的武力。在进入咸阳后杀子婴及其子族、火烧咸阳;不管从政治上争取秦人的支持,还是从经济和文化延续发展上,都做了一件绝大的蠢事,对他自己和后世也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鸿门宴则又表现了项羽的另一个弱点:草率。刘邦是个流氓,现在有句话叫"我是流氓我怕谁?"刘邦最大的优点是能屈能伸,当他估计但形势对自己不利时,可以作出低三下四的屈尊可怜样子以取得同情。能屈尊殷勤于项伯,不顾生死拜见项羽。而项羽是一个性格上没有主见的人,容易感情激动,也易于轻信人言,改变项羽的决定。刘邦与项羽的这种不坚定性与刘邦的善于随机应变一接触,项羽就会因为轻信刘邦的花言巧语而受骗上当,而刘邦却可以利用项羽的不坚定性,投其所好,轻而易举地改变项羽的决定。刘邦与项羽在性格上的这种不同反差是导致刘邦以弱胜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也多少揭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第一,项羽勇敢善战,但不能重用好的将帅比如钟离昧、范增;所以他只是个勇敢的战士而不是一个好的将帅。第二,项羽对部下慈爱,但在大的政治上并不关心他们,他是一个没有政治远见的人。第三,项羽分封诸侯不公,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第四,项羽军队多但纪律不好,离心离德,难以得到百姓的拥护。
在后世人的研究中也有着不同的见解。自以为是过分相信自己,狭隘的军事报复思想,性格上过分残暴这造成了他脱离百姓。而刘邦取得了农民的支持。关中人口占全国30%,物产占60%。而有人认为是不同的社会利益。项羽代表没落的六国贵族,和大地主的利益而刘邦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具体表现主要是政治格局上,项羽主张落后的分封制,而刘邦推行的是进步的郡县制。另一个原因,刘邦推广了很多维护中小地主利益的措施,而项羽却一味烧杀,损害了中小地主的利益所以招致他们的反对。
纵观历史,人和战争的结束都来自于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人民的力量决定战争的走向,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民。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许多做法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而刘邦顺应了里是的发展,历史的选择是公正的。
在任何时代,统治阶层都该对其子民负责,也就是一个"民本"的思想。在今年的政府记者答问时,面对中国最重要的任务及根本工作是什么时,温家宝总理毫不犹豫地回答"农民问题"这就是一个具有远见的政治眼光,一个国家民为根本,中国也在进行宪政改革,人民的权利将会更好的得到实现,这无疑为中国真正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只有人民真正的成为一个国家得主宰,这个国家才能真正的强盛起来!
3、项羽的悲剧性格
& 一、个人英雄主义倾向
始皇南巡时项羽的一句“彼可取而代也”气魄恢宏,豪气干云。可一想象当时他那种蔑视的神情,与十足的霸气,这也是他自信与自大的综合表现。他完全可以自信,“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但他不该自大。自信使人成功,而自大使人失败。自大的人往往很难看清自己,也更难看清敌人,不知己亦不知彼。这是失败的潜在隐患。而楚汉争霸的另一方刘邦却对自己认识得非常清楚和客观,对于项羽来说,这就非常危险了。而在以后的历史这种自大愈来愈多地体现为狂妄、骄傲、轻敌,且缺乏从善如流的王者气度。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已暴露无遗,不难想见我们的霸王在战场上叱诧风云的时候是多么英气勃发、所向披靡。但是历史需要的,这场中原逐鹿战中所需要的不是一个所向披靡的英雄,而是一个可以重新统一天下、安邦治国的君主。从这一点看来,似乎就注定了项羽终其一生不能称帝的原因。
二、勇武有余,谋事不足
项羽非常喜欢逞匹夫之勇,图一时之快。
韩信在去楚归汉追随刘邦的时候,曾对项羽有这样一番评价:“项王喑恶叱诧,人人皆发;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尔。”④、
根据历史记载,项羽每一场战役上都是身先士卒打头阵,这在客观上当然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但对个人英雄主义倾向非常严重的项羽来说则更相似单纯的为了一时的痛快。司马迁曾批评他是“奋其私智”“欲以力争”,项羽也知道谋大事不能光凭一人之勇,还要斗智斗法,少时他不是要学“万人敌”的兵法么,但是学的却并不怎么样,只能“略知其意”,可是这略知的一点他似乎也并未用上,依旧我行我素,耽其勇武而误于谋略。这种爱逞匹夫之勇的性格在他“悲歌慷慨”吟唱的诗句“力拔山兮气盖世”中同样可以感受到。而我们再看刘邦的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返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谋国求贤,盼望天下英雄尽为我用安邦定国的情怀跃然纸上,并且入关之后为图霸业而克制“贪于财货,好美姬”之欲,鸿门宴上屈居下座而安之若素。相对于刘邦的工于心计,项羽在谋国之策上几乎单纯如孩童了。难怪范增会脱口而叹:“竖子不足与谋!”。
三、妇人之仁与妇人之见
项羽的匹夫之勇是很好理解的,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他又很有些妇人之仁,亚父所说的‘‘君王为人不忍’’也是这种妇人之仁,韩信评价项羽‘‘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也是他的仁爱。虽然项羽没有好好读过几天圣贤书,但毕竟出身贵族,耳濡目染的会沾上鞋‘‘仁义’’的思想。而且他的仁义表现得很不合适,在几次重要的转折点都是因此失利的。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项羽霸业由盛转衰的鸿门宴。虽然项羽没有深远的预见力,但就当下来看,刘邦将会成为日后劲敌这点他还是应该知道的。但是基于心里的仁义与当断不断的性格使然,他并没有果决地下达击杀沛公的命令,甚至默许项伯越僭舞剑,任其保护外敌。鸿门宴上樊哙的出现是一个转折点。如果之前项羽还有犹豫的话,那么听了樊哙的一席话,他就已经坚定了不杀的决心。这就不仅仅是一时的妇人之仁了,这种毫无原则的行为处事,如何能君临天下?
项羽很多时候还会有些妇人之见,小家子气。“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刻弊,忍不能予。”而刘邦动辄封将封土,所谓“与天下同利也”,拉拢谋才的手段,的确有几分王者风范。项羽的妇人之见还表现在嫉贤妒能,不能惟才任用。高祖一次宴请群臣上,酒酣耳热问大家:“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羽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大臣高起、王陵回答:“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利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点点头,又摇摇头,神色得意:“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三者(萧何,韩信,子房),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历史就是这样有情而又无情,项羽的这些妇人之见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最终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终于走向历史的末路。
四、残杀无辜,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度
阶级观念与贵族思想的时时刻刻影响着项羽的行事原则,在鸿门宴上的妇人之仁,在面对贵族观念里视如草芥的天下百姓时却荡然无存,剩余的,只有其天性的残忍嗜杀。且看下《史记》中几个片断:
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
汉二年冬,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这如何是一个君王的作为?在其如此残酷暴虐的行径之下,人心尽失,终于走上了灭亡的绝路。
“政治家是一个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并从事政治活动的人。”而项羽既不具备政治见识也没有政治才能,他的身上有太多任意妄为的孩子气,过于的单纯和不懂事。
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政论家马基维利所说:“一个胜任的君主必须拥有狮子般的凶猛和狐狸般的狡诈,但若两者不能兼得,宁可拥有狐狸般的特色。”马基维利的这段话极好的诠释了项羽刘邦楚汉之争胜败的原因。逐鹿天下,最后刘邦取胜,正如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说:“项羽之暴,沛公之明也。”⑤、刘邦不是什么雄才伟略的君子,但其高明之处在于他的工于心计,善于吸引他人为己所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善于根据情势揣摩人的心理,有较强的凝聚力。其本人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说:“沛工殆天授也.”
从历史必然性的层面上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就要从他说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政治思想说起。项羽出生于没落的贵族之家,从他领导的楚军可以看出,起兵时他们大部分是“豪吏”“吴中豪杰”,他们不可能站在普通农民的阶级立场上,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项羽他所代表的还是旧贵族和领主残余分子的利益,而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把天下带回到周王朝那种诸侯割据一方而又相安的格局。这无疑是一种倒退思想,终将被历史的潮流淘汰。历史不会向后发展,无论项羽的力量多么强大,也不能挽留历史的进程,这就注定了他悲剧的不可避免性。
4、一代楚霸王项羽,自诩“力拔山兮气盖世”,身经百战,无不取胜,却在鸿门宴败于流氓世家刘邦,可悲哉!究其原因有很多:自矜功伐,骄傲虚荣,过分的仁慈软弱,缺乏远见,有勇无谋,才智不足等等。又或者用李宗吾的厚黑学观点来看就是:“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也就是说其失败的病根在于心肠不够黑,同时又受不住气,脸皮不够厚,这是称帝道官的首要忌讳,而刘邦不不同,他心黑得发亮,脸厚得过硬,因此乃能称帝做霸。
&&&&&这些看法和观点都较符合项羽在正史的人物性格所造成的悲剧,但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值得思考的——从命运论的角度来看。命运论是宿命论中的一种,它的主张是人冥冥之中自有命运的安排,即是认为在人类诸多的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而这些定数是无法猜测的。项羽的悲剧也就在于他对命运的一种虔诚与变化。
&&&&&据项羽本纪里记载:项羽的先代是楚国的名将,乃为楚将项燕之侄。年纪轻轻就傲气十足,自命不凡。在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时,就口出狂言:“彼可取而代也”!小小年纪,为什么能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呢?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项羽认为自己是名将世家,有着皇象,命中注定要闯出一番事业来,甚至有统领江山的天生本领,注定要灭秦君,自己当上万人之上的天子,因此才理想宏大。
&&&&&再者,很多的主客观因素都造成了项羽对这种命运论的虔诚,这更增加了他的悲剧性色彩。项羽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吾中弟子皆以惮籍,这些天生的超凡力气,滋长着他的骄傲;在梁父的暗示下,果断杀郡守,夺兵权;他矫杀宋义,夺了领导权;刺杀怀王,夺了君权等等,这些屡次的胜利,让项羽更加坚信自己是命中注定要称霸的。乃至后在鸿门宴中对刘邦的不防设,放虎归山,自信地认为自己的江山指日可待,都是命运的玄念在主宰着楚霸王的意念:楚国名将世家上天注定要坐天子之位。
&&&&&但在鸿门宴之后,却招来了无穷的后患,乃至在亥下之围,悲凉地喊道:“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种对苍天的感叹,也是命归于天的无奈却发字内心的服从。在核下一战,项羽被40多万汉军围困,身边仅有24名骑兵跟随,左右突围,斩杀汉军达500多人,虽然只死两骑,但汉军穷追不舍;当逃跑到乌江边时,被汉军追至,项羽乃欲东渡乌江,亭长也把船靠岸,劝项王再渡乌江,此乃东山再起!但项王却言:“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由此看来,当年血性刚强,充满侠骨的项羽在大败后是如此的顺天由命,冥冥中坚信“天要亡我,非要助我”!这种对自我命运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是由于项羽致命性的战败所造成的。他的悲剧也由此开始了。
&&&&&就在能有路可逃的情况下,项王依然自刎乌江,最后用“天要亡我,而非王我”的命运观来结束一代豪雄。顺天由命的意念贯穿了项羽的一生,无论是年少的狂言与勇略,还是年壮时的节节战胜,最后因一跤之摔就匍匐倒下,走上自我灭亡之路,都充分地体现了项王虔诚的命运论——天之亡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孝忠仁义纹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