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改写成400字的记叙文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诗的侧面描写——唐代诗人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清晨,我前往戴天山
一路隐隐的犬吠和着泉水潺潺,
桃花带露,欲争浓艳
树林深处是这样安静,时不时有鹿儿悠闲
已是中午时分,快到道院
没有听到钟声响起
只看到青山苍色中的翠竹翩跹
挂上碧峰的飞瀑勾弦
没人知道道士去了哪儿
我闲倚着青松,四顾怅然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古诗《游山西村》改写成小故事(记叙文)_小学生作文
古诗《游山西村》改写成小故事(记叙文)
作者: 关注人气:2814℃ []
内容简介:要求:改写《游山西村》为小故事,借助诗意,用第一人称。
附原诗《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本文《古诗《游山西村》改写成小故事(记叙文)》由整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要求:改写《游山西村》为小,借助诗意,用第一人称。
附原诗《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游山西村改写成记叙文
这几天以来,我一直闷闷不乐。为我无法挽救国家危亡而感到惋惜。同时也因我贬官为民和朝廷的软弱感到难过。今天,我准备出去转转。
骑一匹白马走在山间,路两旁的鲜花绿叶都引不起我的注意,不知不觉走到了瓜果飘香的山庄。
正赶上金秋时节,满地火红的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农夫热情的把我领入院中。一入小院,就见院中一摆上几桌酒席,桌旁酒坛里的腊酒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一问才知道,今年大丰收了。每年到此时,村里男女老少就齐聚一堂,庆贺丰收,招待来客。
酒足饭饱,耳酣脸热之际,我暗想:如果国家灭亡,这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不知是否还会到来?想到此,我不禁仰天长叹:报国无门啊!
和乡亲们欢庆完丰收,我又踏上了散步的旅途。一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当我认为无路可走时,前方又出现了一个花红柳绿的山庄。这让我心头为之一振,随即豁然开朗。是啊!人生不也是这样吗??一路坎坷走来,只要不,不懈,就能收获。
2、游山西村改写成作文
宋代的着名爱国诗人也是抗金名将的陆游。一次他带兵抗金打仗又失败了,非常失落。于是他决定出去散散心,骑着他的小毛驴出发了。
那时正是阳春三月,一百花盛开、鸟语花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陆游正怀疑是不是迷路了。忽然柳阴深深鲜花正艳,陆游来到了山西村。顿时陆游好些了,他想:这不正是像抗金失败了又见到光明和一样吗。陆游一进村口,村民都来迎接他,陆游心里非常感动,心想:“我抗金国失败了村民还这么热情的招待我,我一定要抗金!”
一顿丰盛的午饭过后。陆游诗性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游山西村》。
3、游山西村改写成短文
一个明媚的早晨,陆游骑着他的“小刀”牌电瓶车,在小镇的郊外晃悠。两旁是茂密的树,草地上开着美丽的花儿,不时传来的歌声,空气中充满了“大的”。
走了好久好久,前面又是一座山,陆游无奈,只得向前进。
又是走了好久好久,前面是一条河,唉!又要找桥。
还是走了好久好久,陆游不经意的往前看了看,天!又是山!算了,管他继续吧……
又是山,又是水,让陆游烦透了,他大叫:“天啊!走到什么时候才走完?”陆游不管三七二十一,抛下他的电瓶车,坐在一旁休息咯……
陆游左看看,右瞧瞧,发现那边的柳树旁好像有一个洞。陆游好奇,走过去看看,突然,眼前一片漆黑,过了一会儿,走到尽头,出现了光明。
这里又是一个小村庄,这里的村民一见到陆游,就热情地说:“来来来!尊敬的客人,欢迎来我们这儿,去我家吧!”“不,去我家。”“还是我家好,什么都有。”陆游惊呆了,没想到当地人如此热情,便和村民走到家中,准备用餐。
嗬!这儿的菜还挺不错的!肥猪、烤羊、美酒,香喷喷的,陆游的鼻子都要跑到菜那儿了。一位村民拿来了“女儿红”,大把大把的喝了起来,喝的脸红红的。陆游也不甘示弱,喝啊喝啊,喝完了一瓶!
吃饱喝足,陆游起身,准备告辞。众人纷纷与他告别。
陆游出来了,感触深刻,便写下了这首人心之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玉环县城关中心小学:董益铭
>> 不是您想要的?去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小学生作文网站内导航“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一首五言律诗,据专家考定,写作该诗的时候诗人还不到20岁。戴天山(又名大康山)固山势高峻直插云天而得名,位于今天四川省江油县,是李白青少年生活的地方。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括述访友末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到抒发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势的感情。可以这么说:这首诗是一幅山水画,是一首友情曲,请让我们一齐来欣赏: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这是诗歌的首联,(律诗由八句组成四联,名称依次叫:首联、领联、颈联、尾联)一开篇作者就以清幽的音响和绚丽的色彩营造出浓浓的诗意。
诗人很简单就启程起路了,这时大地还在晨曦中甜睡,四无人语,一片寂静,只听到潺潺的流淌的溪水声和偶尔从远处传来的几声汪汪的狗叫声。诗人走呀走呀,天渐渐亮起来了。只见路边的桃花那红朴朴的脸上挂着明净清亮的露珠,在朝阳映照下,显得格外浓艳。
&&诗人用短短的十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清新恬静而又生机盎然的山乡清晨图。不光用字简洁,表现的角度,手法和含义的丰富更值得我们咀嚼。
&表现的角度:先写所闻:犬吠,水声。后写所见:桃花带露(再细心玩味,穿行于盛开的桃花林中,必然嗅到花香芬芳,那么,准确来说是写了听觉,视觉,嗅觉的感受了)。所闻所见,这摄取的角度,暗中也交代了时间顺序,由晨光来露到旭日初生。
&表现的手法:动、静相衬,写出了山乡的宁静和山林的寂僻。“犬吠水声中”是天亮之前的耳中所闻,这时除了朦胧的路影之外:对环境的其余感受只能依靠听觉了。有农村生活体会的人大概都知道,乡间夜晚最常听到的是狗叫声,这里是山村,当然也少不了山泉溪流之声,水声潺潺,间杂着时有时无,时远时近的狗叫声,写出了山乡黎明特有的宁静,明明有声,为什么还说写出了山乡黎明的宁静呢?这是用动的字面写出静的境界,是寓静于动,以动衬静。在文字艺术上不少作家都善于运用这一“相反相成”的手法。
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鹿柴》和大散文家朱自清的名作《荷塘月色》。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不见人”,按理应静寂无声,但诗人一个“响”字,表现出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的特殊效果。这就是动反衬静,相反却相成。
&朱自清《荷塘月色》指写月下荷塘那令人陶醉的宁静夜色。在一片寂静中,作者却写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这一笔令整个画面更显得静谧了。试想:假如荷塘边正在搭台唱戏,能听到蝉声蛙声吗?说起以动衬静的手法,人们经常提起南朝五籍《入若耶溪》中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和鸟鸣的动更衬得山林的幽静,的确写得不错,然而这两句诗却被批评家指摘为上下二句语意重复。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用谢元贞的一句诗“风定花犹落”与“鸟鸣山更幽”集成一对,使上句静中见动意,下句动中见静意,因而传为美谈。细细欣赏李白这两句诗“犬吠水声中”以动衬静,本来以李白的才情,刻意从风声、人踪、鸟鸣、花落等音响中凑足以动衬静的一联,绝非难事,但李白却从视觉的角度,写出生来娇艳的桃花,经过露水沐浴,在朝阳的金光照耀下,浓妆艳抹,逗人喜爱的图景:桃花带露浓。这是一幅静景,读者从中可以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山林寂僻,人迹罕至。在车水马龙的烦嚣都市,何来这静美?----作者这里巧妙地为道士隐居生活的情趣作了铺垫,从句意上,上联写动,下联写静,相映成趣,内容也更为丰富了。
这一联含义丰富,既直接写景,也间接叙事抒情,内容包含的信息至少有如下四个方面:
&交代访友的季节----桃花开放的阳春三月;&说明诗人出发的时间;初步透露出诗人与道士之间友谊非泛泛之交&--为访友而远行,固然与路程较远有关,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访友情切,急于见面,说明要造访的必定是一位挚友吧。诗人赶路的心情很愉快,人逢喜事精神爽,故此所见所闻都有是美的,当然这喜,也是为下文”不遇”的愁而蓄势。访友的心情越迫切,憧憬会面的喜悦之情越浓。”不遇”的愁就更重!筑水库拦截水流,堤坝越高,势能越大----文章的高手就懂得这种”蓄势”之道,欲抑先扬,欲扬先抑.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前三句把南宋小朝廷统治下的临安府歌舞升平的畸形繁华景象”扬”到极点,但结尾处发聋振聩的一声断喝,贬斥了苟且偷生,不图恢复中原的南宋君臣.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
&当诗人怀着高兴而急迫的心情,走进山里,快到道士的住处时,眼前却呈现了出乎料的景象:树林深处时有鹿出现,中午时分却不闻钟声传来(古时有的地方正午鸣钟报时)。看来道士外出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这两句诗,明白如话,不加藻饰,如一泓山泉,看似平淡,掬入口中品尝,却有别样的甘冽,“平平常常却是真”疏朗清新的诗风,在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静夜思》中有着精当的表现。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诗仅二十个字,明白如话。但夜深人静,月色如霜(秋凉,心伤)月圆人相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浑若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痕迹。说“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清新而又有韵味,主要表现在用字不晦涩,但通过景物烘托环境气氛,委婉地抒发自己访友不遇的惆怅心情。“烘托”是采用绘画技法的一种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有时画太阳,画月亮,并不直接画出其实体,而在太阳或月亮的边缘画上云影、光晕,从而使读者感知到并没有实际画出的日、月之象。在文学创作中,往往是通过侧面描写,巧妙地刻画没有直接出场的主体。
& 如汉代乐府《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中并没有直接写罗敷的外貌,但通过各式人等对她美貌的惊叹,乃至出魂失态的行状,烘托出这位绝色佳人倾国倾城的容貌。
&&&戴天山道士是位隐逸之士,原避尘嚣,其居住的幽静的环境气氛如何表现呢?李白用“树深时见鹿”一语以烘托点染,大家知道,鹿是胆小怕人的动物,但“时见”,足可以说明环境之深幽了。另外,这一“深”字,也透露出诗人的隐隐不安:如此清幽的景象是否意味着友人不在家呢?——心境已不如起程时的开朗轻快了。
“溪午不闻钟”一句,即使叙事:到了中午还听不到钟声,又是抒情:经过半天的跋涉,在山溪边小憩,心情按理应欢畅的,却因“不闻钟”而泛起思绪的波澜。诗人在撩泼溪水,远眺友人故所时盼望与失望交织的惆怅心理,是可想而知的。
&&这一句诗,短短五个字,时间(午)、地点(溪)、事情(不闻钟——“访友不遇”)以及人物的心境都概括在内了,可说是用语简明精当的范例。 &
&“野竹分青蔼,飞泉挂碧峰 ”
&午时已过,诗人猜道士只是暂时外出,不久就要回来,决定等候下去。空暇间,便察看起道士的住处。只见房前舍后,野住遍生,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远处青翠的山峰上,一缕清泉从封顶倒挂下来。
&这一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其“炼字”功力更另人叫绝。且看一个“分”字和“挂”字的妙用:
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进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
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历代文人大都推崇炼字,即对一句中某一两个词着力琢磨,即试图以一两个单词为中心体现整句的形象、气氛和音律杜甫就自称:“为人性僻耿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以下的诗篇内有流传千古的名句,我们可以从中体会“炼字”对文句的妙用。(加点的字是作者精心推敲的字眼)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王安石《迫船瓜州》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这一联,不仅“炼字”出色,其内容的深层含义也值得玩味。道士选择这地方居住,诗人也以激赏的笔意谱写这清幽的环境,可见两人的意趣相投,绝非泛泛之交。另外,古人常把竹子视为高洁的象征。苏东坡就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物如其人”,道士的居处,竹子环绕,更说明他气韵的清雅脱俗了。这诗句含蓄地表现出诗人对道士的敬重。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山野地方,人迹稀少,向谁打听道士的去向呢?已是下午时分,诗人万般无奈,只能倚松长叹,心中的愁苦是不难想象的。
& & “无人”,已隐约道出身体疲劳,饥肠辘辘,加上连问讯的人都找不到的愁闷之情,等,还是去,举棋难定,更是愁上加愁。诗人最后把“愁”字点出,不单单是尾联破题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诗人心理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诗人正是年青,干脆笔饱墨浓、淋漓尽致地把“愁”字大书出来,使访友不遇之愁形象化了。如果说,单用一个“愁”字来描写自己的心情还嫌抽象的话,那么,添上“倚两三松”这形象具体的描写,就使读者恍佛看到诗人一会儿凭着这一棵松树极目远眺,一会儿又靠着另一棵松树唉声叹气,诗人自然率直地使自己焦躁不安、急切难耐的形状和剧烈的内心活动、浓重的胸中愁情跃然纸上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李白刚步入文学津门的初始之作,虽然没有他日后的成名之作那样广泛流传,但也反映了诗人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造诣。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有两点值得注意:
&#9312;语言清新雅淡,纯朴自然,全篇没有一个生难怪僻的字,没有堆砌典故引用成语,通俗流畅,明白如话,表现出纯真的友情,描写了恬静清秀的景色。李白后来称赞别人的诗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实诗人自己更能典型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
&#9313;章法波澜曲折、引人入胜。常言道:“文如看山不喜平”,诗也一样。这首五言律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句四十个字,却写得时起时伏,饶有情趣。&
首联:喜悦之情溢于表;颔联:欢愉之情转为惆怅之感; 颈联:放眼四周,风物殊佳,内心得到慰籍; 尾联:友人久久未归,日已向暮,终于隐入无限的失望愁苦之中。
&&以上情节的发展、情绪的变化固然是真切的表述,但组合到诗篇之中,又暗中契合了古代诗文“起承转合”的章法。律诗分四联,这四联的名称就隐含着这种章法要求,首联为“起”,讲究下笔切题,颔联为“承”(颔,即脸的下部,即下巴部位,颔骨的作用就是承托),讲究承上启下,第三联叫颈联(意义在“转”,因为脖子是可以转动的),讲究转出新意,拓展诗的意境。尾联为“合”,即収拢全诗,点明题旨。
&&我们再看看李白该诗,完全切合这章法。首联写清晨赶路,已暗点“访”字。颔联的出句承上写欣赏野外情趣的欢愉心情,对句已微露“不遇”的惆怅,承上启下。颈联没有找着写如何如何苦闷,却荡开一笔,写绝胜的风光。尾联,收拢思绪,以“愁”字点破题面“不遇”的意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历来文学批评家论章法,特别注意“转”“合”二步,所谓“转要转得开”,拓展出新的意境,不能再在起承二联的意境上原地翻跟斗;“合要合得拢”,不能只顾拓展,忘却收拢。李白此诗,转合二步处理极为简洁。格律诗中的律诗(8句,4联)和绝句(4句),从章法上来讲,是有共通之处。我们不妨再欣赏一首七律名篇〈〈黄鹤楼〉〉(崔颢)和另一首绝佳作〈〈登鹳鹤楼〉〉,从章法上拓展我们鉴赏古典诗歌的视野。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合处是,烟波江山使人愁。
&&这是一首被受推崇的名作。据说李白也为之低首,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但此诗的前四句真实并不出众。四句诗只咏了“仙人骑鹤飞升”一事。而且重复内容拓展新的意景用了三个“黄鹤一词,颇受讥议,其成功之处在于颈联写景。避开了前两联咏史的内容,拓展新的意境,正如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论律诗第三联所说的:
“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尾联因景生情,扣住登高临远的意境,以所见所感,把古今、人、事、情、景融于一炉,收束全文。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首句入题写景,起出一个开阔壮美的意境。第二句承上以酣畅的笔墨写景形成珠联璧合的一联。第三句是神来之笔,笔锋陡转,直抒胸中之感,大大拓展了诗的意境。第四句用一“上”字,扣住题面的“登”,点明了乃登高临远之感,以收束诗,同时揭示出当存高远的人生哲理。四句诗起承转合,章法分明,堪称典范!
&当然,从词韵绵长,含蓄浑远的角度来评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还略感不足。譬如结尾一句。突出了一个“愁”字。固然是直抒胸臆。但似乎过于直露,一览无余。难以达到“结尾如撞钟,余韵不尽”的艺术效果。
&&一般来说,口头语言讲求简捷明快,书面语言贵在含蓄有韵味。我们可以试比较李白成年以后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就可知艺术表现力的高低之分了。
&&&当然,能做到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如上文分析到的李白的《静夜诗》,可算是上上之作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东。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这首诗是闺中女子思念远游人,盼他早归的情态,笔致疏淡而曲折变化,“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更融会了叙事、写景、抒情各种手法,创造出含蓄蕴藉的意境。如果写到此处即止住就好极了,败笔出自最后一句,“肠断“二字过于直露了韵味顿时变得索然寡淡,可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
上一篇:下一篇:
165.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缘:因为。   3.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2然ran   1.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2.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例解]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例解]   “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4.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例解]   “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3重点难点梳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这类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而,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4春   子规啼[二],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三],则见双燕斗衔泥[四]。   夏   俏冤家,在天涯[五]。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六]。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七]。蛾眉淡了教谁画[八],瘦岩岩羞带石榴花[九]。   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十]。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一一]。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一二],淅零零细雨打芭蕉[一三]。    冬   雪纷华,舞梨华[一四]。再不见烟村四五家[一五],密洒堪图画[一六]。看疏林噪晚鸦[一七5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6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简析] 本篇是元人小令的名作,被称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悲落叶于劲秋',秋天景色本来就易于触发愁思,加以时值黄昏,人在旅途,就因见而感,因感而思,有思而作。作品虽然体制短小,但由于所描绘的景物、表达的情思都颇具普遍意义。因而成为一直传唱的典范作品。马致远历漂泊生涯二十多年,这支小令是他体验、感触的凝聚,历久不衰绝非偶然。 本篇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诗中的'鸡8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9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栏角。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   惊飙动幕。   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10图书四部(四库)  古代图书分类方法,清代的《四库全书》是这种分类法中影响最大的一种。 它包括经史子集四部。经部,包括13经在内的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及其注疏等解释经书的作品; 小学著作(即语言文字学著作)。如《诗经》、《论语》、《孟子》、《春秋三传》、《说文解字》等。史部, 除《春秋》及其《春秋三传》等以外的史书,也含地理、官职著作。如《战国策》、《水经注》。子部,除《论语》、 《孟子》等以外的诸子著作及宗教、科技著作。如《韩非子》、《梦溪笔谈》、《本草纲目》。集部, 除《诗经》等以外的诗文词赋
&#183;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9322;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9323;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183;纪念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
姓名 单位 电话
1、在19世纪末叶, 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2、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是在 上。
3、抗日战争中直接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的人是 。
4、1942年延安整风的方针是 。
5、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十
&#183;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相关阅读:
中秋节诗歌33首
中秋节诗歌:月下独酌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夜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节诗歌:南斋玩月 中秋节诗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登楼望月 &#183;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相关阅读:
中秋节诗歌33首
中秋节诗歌:月下独酌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夜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节诗歌:南斋玩月 中秋节诗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登楼望月 中秋节诗歌:关山月 中秋节诗词:水调歌头 中秋节诗歌:夜思 中秋节诗词:西江月 中秋节诗歌:月夜 中秋节诗&#183;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相关阅读:
中秋节诗歌33首
中秋节诗歌:月下独酌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夜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节诗歌:南斋玩月 中秋节诗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登楼望月 中秋节诗歌:关山月 中秋节诗词:水调歌头 中秋节诗歌:夜思 中秋节诗词:西江月 中秋节诗歌:月夜 中秋节诗词: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中秋节诗歌:&#183;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相关阅读:
中秋节诗歌33首
中秋节诗歌:月下独酌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夜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节诗歌:南斋玩月 中秋节诗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登楼望月 中秋节诗歌:关山月 中秋节诗词:水调歌头 中秋节诗歌:夜思 中秋节诗词:西江月&#183;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相关阅读:
中秋节诗歌33首
中秋节诗歌:月下独酌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夜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节诗歌:南斋玩月 中秋节诗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登楼望月 中秋节诗歌:关山月 中秋节诗词:水调歌头 中秋节诗歌:&#183;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关阅读:
中秋节诗歌33首
中秋节诗歌:月下独酌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夜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节诗歌:南斋玩月 中秋节诗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登楼望月 中秋节诗歌:关山月 中秋节诗词:水调歌头 中秋节诗歌:夜思 中秋节诗词:西江月 中秋节诗歌:月夜 中秋节诗词: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中秋节诗歌:嫦娥 中秋节诗词&#183;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相关阅读:
中秋节诗歌33首
中秋节诗歌:月下独酌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夜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节诗歌:南斋玩月 中秋节诗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登楼望月 中秋节诗歌:关山月 中秋节诗词:水调歌头 中秋节诗歌:夜思 中秋节诗词:西江月 中秋节诗歌:月夜 中秋节诗词: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中秋节诗歌&#183;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相关阅读:
中秋节诗歌33首
中秋节诗歌:月下独酌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夜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诗歌: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节诗歌:南斋玩月 中秋节诗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中秋节诗歌:中秋月 中秋节诗歌:中秋登楼望月 中秋节诗歌:关山月 中秋节诗词:水调歌头 中秋节诗歌:夜思 中秋节诗词:西江月 中秋节诗歌:月夜 中秋节诗词: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中秋节诗歌
上传资料赚稿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