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谨信啥意思?

>>说说孝悌
来源: &&nbsp&&责任编辑:陈笠翁&&
内容提要:孝,就是孝顺、孝敬父母。《说文》上说:“孝,善事父母者。”意思是:孝,就是要善待父母。鸦雀反哺,羔羊跪乳。
 【图语: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资料图)】
  孝,就是孝顺、孝敬父母。《说文》上说:“孝,善事父母者。”意思是:孝,就是要善待父母。鸦雀反哺,羔羊跪乳。——乌鸦都懂得反过来哺喂年老的父母,羊羔都懂得跪着吃奶。禽兽都知道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如海深、如山重的恩情,何况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
  那么,如何孝敬父母呢?《孝经》上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意思是:孝子要这样侍奉双亲:日常起居生活时要向双亲表达自己的尊敬和敬重,赡养双亲要表现出快乐和高兴,父母生病时要表达自己的担忧,父母去世要表示自己的哀痛,祭祀已故双亲时要表达自己的严肃和敬穆。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些话的意思是,儿女是父母血脉和生命的传承与延续,孝要从爱惜受之父母的身体开始。对父母孝敬,就会对君主忠诚,而后才能立身处世,扬名立万,彰显父母的名声,这就是孝的顶点。古代之所以要把那些孝顺父母、清廉方正的人选拔为官吏,正是因为看到了孝子必会成为忠臣这一点,孝与忠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在今天,我们讲孝特别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日益迫近,“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独生子女造成了典型的“421家庭”( 父母、岳父母4个老人,2个夫妻,1个孩子 )越来越多,亲情的需求和渴求将日益成为一种奢侈品。目前,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老人因家庭分化、配偶去世等,真正变成了“孤家寡人”,子女或因出国、分居,或因生活压力,几乎无暇、无心也无力顾及年迈的父母。加上现代通讯手段的便捷,人际情感及交往模式日渐简化和淡化,“回家看看”往往成为一种空谈或奢望。那些孤单、孤独的老人盼星星、盼月亮地期待着子女回家看看。而子女的回家却是多么的为难和艰难。而即便回了家,也都是匆匆过客,拿父母的家当旅馆。老年人对亲情的渴望和需求还会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如何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提倡孝道是极其重要的。
  当然,在当下,讲孝顺父母,不光是要为父母支付必要的生活费、赡养费,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父母对于亲情的渴盼和对于情感的需求,或许就是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或者哪怕是就在他们身旁呆上一会儿,也能让他们感到莫大的满足和愉悦。
  悌,古代亦作“弟”。“善事兄长之为悌”。就是要善于侍奉兄长,对兄长顺从、友爱。因此,悌中包含了谦逊恭顺的意思。引申开来,就是在家里要善于侍奉和尊重兄长,外出则要尊重长辈,恭敬礼待长者。
  那么,什么是长者、长辈呢?“举凡年长于我、分长于我、职长于我者,推之德行长于我、学问长于我,皆长也。”也就是说,只要是在年纪、辈分、职务、德行、学问等任一方面比我大或高的人都是我的长者,都是我的师长,就都是我应该尊重的人。所以,我们讲悌,就包括了敬重师长、学长、长辈的意思。推崇悌,实际上就是推崇德行、学问等。
  今天,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普遍,亲属关系越来越简化,传统上寻常的兄弟亲缘将日渐消失。那么,讲“悌”就还要讲拥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襟怀。天下人群,熙熙攘攘,要倡导这种宽广的兄弟情怀,倡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气度,倡导与人为善、与人善处的思想和追求。如果,人人争做谦谦君子,以礼待人,那么“天下大同”就不会是一个空想,也不会是一个遥远的梦了。
  《孝经》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试观乌鸟反哺,羔羊跪乳,禽兽尚知孝,可以人而反不如乎?
  君子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
  悌者,所以事长也。无论伯叔姑姊兄嫂师友,凡长于我者,皆应敬以事之,而友爱若弟若妹。
  是悌也者,在家则谓善于事兄,出外则谓善于事长。举凡年长于我,分长于我,职长于我者,固无论已,推之德行长于我,学问长于我,皆长也。&&
【本文责编:陈笠翁】
相关新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中华励志网
您现在的位置:>>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意思是什么?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也是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现代通俗易懂的话语,将中国字的由来形象地描绘出来,从中领悟到字的意境,从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懂得为人的道理。
(点击文字图标阅读内容详情)
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职责。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以。)
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
国家层面关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重要论述: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王岐山指出:“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要吸收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文化营养。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总源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国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治国从治家开始。只有修好身,才能理好家、治好国。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内外长幼有序,讲究道德礼仪。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责任文化,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家国情怀和修齐治平、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把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
领导干部要知古鉴今、心存敬畏和戒惧。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强调“民惟邦本”“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告诫为政者必须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中国传统典籍还有许多官德官箴,告诫为官者,官职越高、权力越大,越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论语》中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不知不学党规党纪,无视规制、不讲廉耻,根本不把国法党规当回事,没有戒惧之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案例,没有一个不是在违法之前首先违纪的。古人云:“自作孽,不可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信守宗旨、心存敬畏、慎独慎微,讲规则、守戒律,决不能无法无天、胆大妄为。
让崇德重礼和遵纪守法相辅而行。徒法不足以自行。治理国家不可能只靠法律。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执行。如果领导干部在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中华历史传统注重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历朝历代既有许多经验,也有不少深刻教训。要借鉴我国古代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刑辅、管权治吏、正心修身等历史经验和思想。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要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历史和文化营养。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实现他律和自律的结合、道德教化和法制手段兼施,让道德和法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实现依法治国。
传统文化相关文章您的位置: &
& &&&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的解释是什么
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的解释是什么
17:15&&自考365 【
  2009年4月自学考试《》真题名词解释第1题
  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
  自考365网校解析答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编辑推荐:
本文转载链接:
欢迎访问:
自考真题库手机应用
& & & & & &
热门搜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孝悌也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