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叉韧带重建后康复拆线后能否用手杖代替双拐

运动损伤康复知识科普贴,顺便为我的医生——北医三院运动损伤康复师吕铮盖楼
  楼主开贴的初衷是强调运动损伤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普及几点康复知识;  楼主很早就混天涯的八卦了,大概还在05年左右吧;一直在潜水,极少冒泡,就不用主ID发帖了;  先介绍一下男主吧:  姓名:吕铮  科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擅长:运动创伤的术后康复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关节松动技术  简介:主要负责运动创伤后康复治疗,擅长肢体功能重建,尤其擅长关节松动术治疗。多年的工作积累,扎实的理论依托,独到的治疗技术以及诚恳的工作态度。  个人网站:/  
  楼主在春节前的一个晚上,过十字路口时,被一辆车速约为70码的闯红灯的北京现代挂着羽绒服,先甩在挡风玻璃上,然后人抛物线飞出,落在另一个方向的斑马线上;    这是亲眼目睹楼主被撞飞的同事的描述,楼主已经不记得了,也许是因为昏迷,记忆里根本没有;也许记忆里有,是懦弱的楼主不想面对;    然后楼主因急症被送入当地一家三甲医院,进行各项检查;楼主全身疼痛,膝关节功能受限明显,医院给予静脉点滴,消肿处理;    一周之后,楼主做了前叉韧带下止点复位固定、内侧副韧带止点修复手术,麻醉方式为腰麻,手术时间为三个小时;
  客观地说,术后一周,楼主的手术医院就给带上支具,让楼主在膝关节屈曲角度为30度内活动。  但是,那时的楼主太痛了,并且因为车祸的撞击、手术及术后高烧,弄得人精神、体力、耐受力都特别的差,稍微一动就痛,就开始出汗,脸色蜡黄,家人心疼楼主,便不敢轻易活动楼主的患腿;手术医生因为楼主的膝关节的骨折,也明确告诉楼主在制动静养和功能锻炼上是一对矛盾,制动静养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不利于膝关节屈曲功能的练习;膝关节功能锻炼又对骨折的愈合造成影响。    但是,但是,楼主的手术医院、主治医生、管床大夫都没有给楼主康复计划,没有告诉楼主功能锻炼的方法,这是迄今为止楼主都无法释怀的一件事;    并且,每次楼主在拆线或换药时,管床大夫看到楼主的腿几乎是直的,他要求的直抬腿、屈曲等动作无一完成,便毫无委婉之意地说:这样下去,你的腿就废了…………
  楼主正值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并且楼主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了相当的比例份额;楼主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并且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    但是,这一切,将会因楼主的腿变废而成为泡影……    楼主就这样焦灼、沮丧地度过了人生中最低落、最消沉的一段时间,整天把自己关在卧室,一句话不说,同事、朋友的探望一律拒绝;    一贯要强的楼主,不想别人看到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样子,自己更不想面对自己由风风火火变成废人的样子;    只有在见到儿子时,楼主才会有短暂的一丝笑意,但想到暑期要带儿子去九寨沟看水、去草原骑马的承诺,便心如刀绞……    楼主的家人会背着楼主流泪,楼主自己也悄悄流泪,并且都以为谁都没有发现对方的眼泪……
  后来楼主加入一个关节损伤QQ群,经群里介绍,认识了吕大夫,开始了与吕大夫的相遇、相识的一段渊源;    吕大夫就像他在网站首页的那句话“从来医者父母心,俯首甘为孺子牛”,认真、负责、耐心、细致、自信,并且有些小小的自负;    最初楼主是在网上咨询吕铮大夫,吕大夫每次很细心、耐心、及时答复我提出的问题,并给予了楼主莫大的鼓励,言辞亲切、温和。    后来,楼主发现凭自己根本达不到练习的结果,便来到北京,由吕大夫一对一做康复治疗;
  初来北医三院,给楼主的感觉蛮有沧桑感,但这里的运医、骨科是全国最权威的地方;  吕大夫与他个人网站上的照片相比,人很年轻,帅哥一枚,照片有些显老了的说;楼主到康复大厅的时候,他正在给患者做治疗,很忙碌;康复中心一声一声的惨叫,用“心惊肉跳”来形容当时的楼主并不为过;    第一次,吕大夫就给了楼主一通“杀威棒”。仔细看过楼主的手术记录、片子之后,吕大夫让楼主坐在治疗床上,然后楼主感觉自己的膝关节越来越痛,越来越痛,直到痛得眼前发黑,痛得楼主想,与其这样痛,还不如去死,喊声异常惨烈,持续了一二分钟的时间……然后发现自己的腿可以屈曲40、50度了;  就这样,楼主开始了在康复中心康复的日子……    PS,不是每次都这样痛的,因为楼主制动时间长,膝关节里面组织粘连,吕大夫凭技术、经验撕开粘连组织又不损伤韧带的时候当然是撕心裂肺的;后来的楼主在康复练习时就越来越淡定了╮(╯﹏╰)╭;  按吕大夫对疼痛的习惯划分:0为不痛,100为痛得要死,前几次,楼主的痛都在98左右.
  好像有点伤感啊……发几则楼主在康复中心的笑话吧    康复中心,不是只有痛苦和惨叫的,更多的是温馨、快乐。  楼主屈曲训练前五次,每次都痛得撕心裂肺,其中的某一次,中途抓住吕大夫的手哭求,那叫一个泪流满面啊:  
“今天不掰了——。”  
吕大夫:“不,保质保量,加量不加价。”(某广告语)
  吕大夫给一位小姑娘做屈曲训练时,小姑娘喊得也是异常惨烈,某个雷雨天,小姑娘正在哭喊得惨烈的时候,正好电闪雷鸣,其他患友大笑:  
“吕大夫,你已经人神共愤、天怒人怨了。”  
  吕大夫在给我做伸直训练,几个实习的学生在观摩,G大夫在给他们讲解,我在惨叫;  
吕大夫:“就这样,猜一名著。”  
我:“《罪与罚》吗?”  
吕大夫:“对。”  
我:“我没犯罪啊……”  
吕大夫:“你受罪啊。”  
  一个学生党写的,也是吕大夫的病人。    清明节前的某天,有一个姐姐在弯角度的时候(J大夫的病人吧),边哭边喊J大夫的名字,站一边的的G大夫就说:“额,J大夫你快别让她喊了,这大清明的太渗人了听着。”一会儿他又装成一个女的的声音:“J大夫~~我死得好惨啊~~”  康复中心集体笑翻……  
  还是这个学生党写。  刚到康复中心时,有个很不好的习惯------总是揉伤腿,揉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某次G大夫恶狠狠的瞅着我:“再揉,就把你手剁了……”  一会又说,“有本事出去摸小姑娘大腿去啊,自己在这解什么馋啊……”  我那个汗呢……而吕帅哥一脸的无奈啊……  
  楼主屈曲练习时,一次吕大夫明显改变了力度、进度,楼主痛急眼了,喊:  
“吕大夫,我这是人腿~~~&  
吕大夫:“对啊,我没当火腿。”  
  下面的康复知识均来自吕铮大夫个人网站    膝关节灵活性的基础训练—髌骨松动  发表时间: 发表者:吕铮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主要由髌股关节、胫股关节共同组成。髌骨,即膝盖骨,是膝关节中的重要力学原件。髌股关节,是髌骨与股骨(大腿骨)之间形成的关节,属于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胫股关节,是股骨和胫骨(小腿骨)之间形成的关节。在膝关节运动中,两个关节共同发生运动,为关节的灵活、稳定、发挥力量共同承担责任。  当损伤殃及膝关节时,膝关节往往出现灵活性下降、僵硬、及其他相关不适感,经细心观察即可发现:几乎绝大多数关节活动受限,灵活性受限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髌股关节活动受限——即髌骨粘连,可见髌骨的灵活性,即髌股关节灵活性在整个膝关节功能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涯叔啊,我腿脚还不利落呢,我的回复呢?
  据上所述,髌骨在膝关节屈伸运动中绝非固定不动,而是随整个关节运动而呈现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髌骨在其运动轨迹中不仅上下活动,还有左右活动,有以髌骨纵轴为轴的内外翻动,还有以髌骨中点为轴的转动,活动的幅度也因运动方式、力度以及个体骨骼发育差异等因素而不同,这样看来,如果在膝关节活动性练习中,如果在这一方面的重视不足,可能就会造成比较令人遗憾的结果。  知道了这个方面的重要性以后,如何进行练习呢?一般采用这样的方法:令患者坐在床上,关节下垫个枕头,将关节垫起约15度左右,使髌骨突出于关节最高点,准确定位髌骨的上下内外四缘,由患者自己或协助人员以手掌跟顶住髌骨上缘,向前下方沿髌骨正常轨迹推动,推动时可以用另一只手置于髌骨下缘,体会髌骨被动活动的幅度。由下向上推动的方法类似,患者自己如果不好用力,也可在他人协助下完成。左右方向可以用双手拇指交替用力推动,并互相体会推动时的运动幅度。
  注意:推髌骨练习时,一定要保证是髌骨在发生运动而不是在推动髌骨周围的皮肉发生运动,如果推得力度很大但恰恰没有产生髌骨的运动,练习就成了对髌周组织的剧烈刺激,反而起到了南辕北辙的效果。练习时通常每组每方向15-20次,每天1-2组,在正式屈曲练习前可作为准备活动,在正式练习后也可作为巩固练习成果的有益补充。  怎样让髌骨主动运动起来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充分使大腿“绷劲”,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动作,肌肉收缩越充分,越能够大幅度的调动髌骨发生运动,这种练习非常简单却安全有效,力度适当的话,适合几乎所有涉及或不涉及髌骨的下肢损伤患者,且伤后术后可即刻开始训练,还能获得很好的练习效果,是性价比很高,非常容易进行的好方法。  可知,髌骨活动是安全有效的,任意下肢损伤患者的任何时期都适用,如果运用得法的话,相信会避免或将很多相关的麻烦降低至最小程度。
  可能有人要问,推髌骨为什么要在膝关节微屈的体位下进行呢?如果完全伸直膝关节,是否髌骨周围组织更加放松更加灵活呢?其实可以想象,充分伸膝时,髌骨会在其活动轨迹——股骨滑车中,隐藏起一部分,这时推动髌骨,非但不能有效令其运动,反而会在用力的过程中产生额外的刺激,得不偿失。关节微屈后,髌骨的位置一下凸显出来,这时更加容易定位推动的着力点,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推髌骨时的用力方向。此外,膝关节微屈的体位虽然不是下肢的功能体位,但是下肢最容易放松的体位,这个体位下操作,也利于患者放松,保证练习效果。  总结起来,髌股关节活动是膝关节重要的附属运动之一,是整个膝关节灵活的基础,对于膝关节僵硬的患者来说,万万不能忽视,要把这个项目耐心做好。
  警惕,换马夹了!!!!
  @xiaodongyisheng
10:21:00  警惕,换马夹了!!!!   -----------------------------  C司令,您真不愧是深海啊,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  您让我情何以堪啊……
  膝关节屈曲功能练习方法图解  发表时间: 发表者:吕铮  屈曲功能是膝关节基本活动功能之一,虽然较伸直功能相比,些许的屈曲活动障碍影响稍小,但是屈曲功能如有较大不足,对于日常生活及运动仍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屈曲灵活性不少于60°,在平坦道路上正常步行基本无影响;屈曲灵活性不少于90°,穿脱鞋袜及慢跑基本无影响;屈曲灵活性不少于110°,对上下正常高度台阶基本无影响;屈曲灵活性不少于120°,对蹲便基本无影响。可见,屈曲角度的各个水平阶段,仍对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其不利影响,还是要尽量将屈曲功能练习至接近甚至达到正常水平。练习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图1a  图1b    这是一种我个人常用方法:以患肢为右腿为例,坐在患者身前,左臂置于患者腘窝下方与治疗床之间,起到支点的作用,右臂握住足跟,用力向内侧推动。因股直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的特性,可根据需要令患者采取平卧或坐位(简单地说:坐位主要牵拉关节周围组织,平卧位主要牵拉股直肌),自己双臂还可以根据需要由左臂沿股骨轴向指向远端进行牵伸、由右臂沿胫骨轴向指向远端进行牵伸,以这种轴向牵伸减少练习时关节内压力,以缓解部分疼痛感。同时左臂的支点作用还可以增加推进的力度。注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3个月内一般不进行这个方向的轴向牵伸。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则必须采用这种方法。
  图2  这是另一种我个人常用的手法:以左腿为患肢为例,患者平卧,屈髋,分别以左右双臂置于图示位置,左侧腋窝夹住患肢在自身体重协助下向下施以压力,同时可根据需要右臂以左臂为支点向上提拉,同时左臂向前推,分别实现沿股骨轴向向远端的牵伸及沿胫骨轴向向远端的牵伸。注意事项同上。
  图3a  图3b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屈曲角度超过90°以后,以右侧为患肢为例,立于患者患侧,左臂挽住小腿远端(尽量避免施力于踝关节远端,以免用力的同时形成踝关节过度跖屈造成其损伤),根据需要右手可垫到患者腘窝处,右臂用力下压或右臂将患肢固定于身前,身体右侧倾以体重向下施压。此时右臂起到以下作用:固定患者体位、作为支点强化下压力、作为“楔子”尽量垫开关节间隙,如患者感觉腘窝受压过大,可入图2b所示用软枕头代替手掌塞在腘窝处,起到相似作用,注意事项同上。
  图4    这是一种自行练习屈曲功能的方法,患者仰卧,屈髋,用布带像“绶带”一样套在肩上,带子长度调整至可令小腿基本平行于水平面为宜,依需要将沙袋置于足踝处,充分放松,以小腿自重及沙袋悬吊,一般可做10-15分钟每次,练习时要充分放松,保证效果。
  图5    这也是一种自行练习角度方法,具体姿势及用力方向不必过多介绍,这种方式适用于关节活动阻力较小,灵活性较好的患者(如术后早期患者),此动作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足跟至臀部的距离简单的量化实际角度,较利于根据正常康复计划进行的屈曲练习。
  图6    这种方法适用于膝关节屈曲角度至少不少于90°的患者,患者俯卧,用无弹性布带束于足踝处,以双手用力拉动,实现伸髋位屈膝,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在前方置一滑轮,并悬挂重物代替双手,一般10-20分钟每次。
  以上是我个人常用的一些膝关节屈曲功能训练方法,所有的方法都有如下共性:    1、需要患者充分配合与理解,克服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紧张及肌肉(拮抗肌)紧张,这是保证一切练习安全的前提。  2、练习时避免暴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附加损伤。  3、练习前如果相关拮抗肌不能充分放松或张力较大,可先在一定角度做拮抗肌最大力量等长抗阻2-3次,做至拮抗肌疲劳,可起到抑制拮抗肌紧张及适当的牵拉作用,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涉及伸膝装置损伤早期的患者。  4、其他注意事项及运动量设置方法可见我“关节损伤后活动度(ROM)练习”一文。  如果还有其他好方法,欢迎一起探讨。   
  我的图呢?  图1a
  图1b  
  图2  
    折磨死楼主了,网速太卡,涯叔又太麻烦……  图3a  
  折磨死楼主了,网速太卡,涯叔又太麻烦……  图3a    
  图3b  
  图4  
  图5  
  图6  
  膝关节伸直功能练习方法图解   发表时间: 发表者:吕铮   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在生活和运动中多发意外损伤,伤后如不及时进行合理的功能训练,常常为日后的正常生活埋下功能障碍的隐患。以下介绍的就是膝关节损伤后,针对关节活动度的一些常用方法,这些方法适合患者在家自行练习,简单实用,利用好可以帮助患者重建正常关节活动功能。    膝关节伸直功能:膝关节伸直功能在我个人心目中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能,其地位甚至在屈曲功能之上,因为屈曲角度只要不少于130°,基本日常生活功能都不受很大影响,而伸直功能存在些许差别即直接关系到双侧肢体是否在功能上等长,因而关系到最终能否完全恢复正常步态及能否正常发力,所以要非常重视膝关节的伸直功能。练习方法如下:
  图1  这是自行练习伸直的一种方法,患肢足跟处垫高10-15cm,在大腿远端压重物(既不是髌骨正上方也不是小腿近端),重物的重量以30分钟内达到疼痛忍耐力的极限为宜,整个30分钟要求大腿后群肌肉充分放松,不得用力偷懒。一般每天酌情1-2次。    
  图2  这也是自行练习伸直的一种方法,趴在床边,用软枕头将膝盖垫起来或空在床外,脚踝处挂重物,其余要求和上面一种方法相同,这种方法小腿自重力臂较长,所以较上一种方法刺激更强,要求尤其放松,不得“较劲”。
  图3  这是他人协助练习伸直功能的方法,基本姿势同第一种方法类似,,协助者立于患肢一侧,双手按住大腿远端用力下压,强化伸直角度,注意一定采用图示手法,防止伤及自身腕关节。这种方法要避免暴力按压,仍然以柔和持久力量实施。
  图4  这是另一种他人协助练习伸直功能的方法,基本姿势同第三种方法类似,协助者立于患肢一侧,一侧手臂按压固定臀部,另一只手握住患肢脚踝,沿黑色箭头方向向前下方用力牵拉,这种姿势可以缓解按压伸直时对髌下脂肪组织及滑膜的挤压力,缓解髌腱前方的疼痛感。尤其适用于练习伸直时关节前方有“挤压感”的患者。练习前如果感觉患者不能充分放松或腘绳肌腱张力较大,可先令患者做腘绳肌最大力量等长抗阻2-3次,此法可起到抑制拮抗肌紧张及适当的牵拉作用。
  关于冰敷   发表时间: 发表者:吕铮
  冰敷是关节松动治疗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冰冷刺激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收缩,抑制血液循环,减少伤后出血;局部降温抑制了损伤局部机体自身代谢水平,减少了损伤后局部炎性物质的积累,减轻了炎性反应;冰冷刺激抑制神经传导,具有提高痛阈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降低疼痛的程度。    综上所述可见,冰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创伤后和具有创伤可能的功能练习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及时的冰敷,可以尽量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减轻痛苦,防止功能训练的附加损伤,也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的组织条件。
  冰敷有很多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一次性化学冰袋;2、硅胶冰袋;3、冰水混合物;4、冷疗机。    分析一下,第1种,需要外出购买,一次性不可重复使用,方便,但是温度持续时间较短,且多次使用成本不低,仅仅适用于应急使用。    第2种,需要特别购买,价格不菲,从冷冻室取出后温度可低至零下十几度,直接放于皮肤肯定造成冻伤,隔物冰敷因其热容量低,很快恢复常温,所以温度很难达到更深层的组织,估计有效作用深度不超过十几毫米,貌似使用方便其实效果有限,仅仅适用于浅表损伤或应急使用。    第3种,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家中有冰箱都可以自行制作,通常将冰块和水以1:1的比例混合放在塑料袋中,直接冰敷于皮肤表面,由于温度稳定在0摄氏度,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可以放心使用。使用时一般根据需要冰敷15-20分钟每次,数次每天。这种方式可以尽快将低温传导至深层组织,且效果持续时间长,故特别推荐使用,唯一缺点需要使用时现制,如外出不便则不能使用。    第4中,需要价格高昂的专业治疗仪器,效果相当于方法3,但是可遇不可求,不是哪一家治疗机构都有这样的条件(反正我是见过但是没在实际治疗中用过,因为成本太高了)。    综上可见,使用起来最方便效果最好的还是冰块加水的方法,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效果好,建议大家广泛使用。
  注意,在使用冰水混合物的情况下,冰敷通常在15-20分钟,时间不要长也不要短,这个时间刚好将温度传导到组织位置,过长时间的冰敷能导致血管反射性扩张,反而失去了一部分冰敷的初衷,而且,冰敷毕竟是抑制循环抑制组织代谢的,时间过长不利于组织对炎症的自我治疗,所以冰敷一定要在合理的框架内实施。    题外话:有的患者经常提问:我是否可以热敷或者做具有热效应的治疗以消肿止痛?我的回复是:如果在损伤涉及区域,可触及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下根据局部发热的程度是不建议甚至严禁热敷及一切具有热效应的治疗的,硬要对组织进行加热,只会加重炎症,加重疼痛,反而延缓了治疗的进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患者对自己实际情况作出准确评估并作出正确行动。    注:患处皮肤有伤口时,使用冰水混合物冰敷需要防止水漏出,污染伤口。  
  关节损伤后活动度练习的方法   发表时间: 发表者:吕铮
  关节损伤后,为保证受损组织得以顺利的愈合,同时防止出现二次损伤,通常会针对受损关节或受损部位周围关节进行不同程度的制动。虽然制动的程度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性是不可避免的:制动必然造成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可表现在很多方面(可参照我之前的留帖),此贴特别表述关节活动度(ROM)障碍的相关内容    通常,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制动的程度、制动的手段、损伤的程度、受伤个体的差异等诸多因素有关,要想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为患者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之前,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定,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沟通表达能力、职业要求、慢性病史、受伤史、伤后处理方法、手术方案(如果有)、手术水平(实际评估)、现损伤愈合程度、现功能水平、原功能水平、健侧(一侧肢体损伤)功能水平、患者对自身康复治疗的预期等等(甚至患者生活水平都是需了解的,这关系到患者怎样才能获得对其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案)。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能够清楚的对我们将要面对的患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掌握我们面对的情况,及应对方法,知道“该怎么做”,并大致预期治疗效果。
  通过初期的评价——这当然也是康复治疗的正确步骤,我们要开始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在任何方案实施前,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试想面对一个充满疑惑不解和满心狐疑的患者,医患双方良好的配合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所以这时就需要我们以友好的态度、科学的讲解(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印象,在取得患者的初步信任后,治疗可告启动。    可以想象,经历长时间的制动后,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的关节活动度障碍,在治疗中,为保证治疗效果,不可避免的要对患者适当施以较重的手法,以松解关节粘连、牵拉挛缩组织,故,在施术的同时,必然产生相当程度的疼痛感且无可避免。在开始治疗前,还应该把预防针打好,把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讲清,以免对患者造成过大的刺激。为了保证患者不在第一次治疗后就被击溃信心,治疗的量应循序渐进,由小至大。治疗的开始几次,可以采用相对轻柔的手法,使患者能够比较轻松的适应并有信心继续日后的治疗。    
  待患者已经完全信任自己并确信有此必要时,可逐渐增强训练强度,以加快治疗进程。如上所言,制动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制动后产生的功能障碍,情况可能非常复杂。关节内粘连、周围组织间的粘连,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筋膜、皮肤、瘢痕等)挛缩,都可能导致严重的ROM障碍。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针对ROM的手法一般都会对患者产生强烈的刺激,对相应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损伤,在这样的治疗过程中,疼痛,软组织间毛细血管损伤,关节应激反应(炎性反应),都可能随之出现。这时,就要根据患者反应情况,重新调整训练量了。    要知道,疼痛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患者制造痛苦绝不是我们的目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可以避免的所有疼痛感。治疗过程中,要随时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仔细询问并用心体会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根据观察,一般情况下,患者主观感觉在关节松动手法过程中,对挛缩组织的牵拉痛感、撕裂关节内外粘连产生的钝痛感、关节大量积液导关节内胀痛感、关节内滑膜嵌顿造成的尖锐痛感等是最常见的几种情况。    针对不同的感觉要用不同的方法应对。
  首先,牵拉痛是我个人比较希望患者出现的感觉,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认为在一定范围内,患肢关节粘连的影响已经小于挛缩,只要采用轻柔、持久的牵拉力,经过一定时间的坚持,就能够重新赋予挛缩的软组织一定的生理长度和逐渐趋向正常的张力。此时,决不能过量以及暴力牵拉,否则将适得其反。    由于一些因素,关节及关节周围产生粘连的程度不一,对于初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的细小粘连,可能通过少量次数的大强度手法(即某些教材上所谓4至5级关节松动术),采用快速,小范围(不大幅超越患者极限量)手法,起到撕裂的作用,撕裂时通常会听到细微的“扯断细棉线样声音”,并感觉有一定的“突破感”。对长时间(通常大于三个月)形成的比较顽固的粘连,一般不再使用这种方法,这时的手法仍然要采取较强的手法,以比较长的时间在出现较大阻力处停留,至患者感觉上的极限出现之前再用力推动一个比较小的行程,这样有可能将粘连扯开一部分,如果粘连顽固到相当程度以致无法扯开,那就需要更长期的努力了,坚持,需要医患双方。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会经常感到关节间隙出现尖锐的疼痛感,这很可能是关节内滑膜的反应了。由于刺激导致滑膜充血、滑膜皱襞增生、滑膜的粘连等原因会导致滑膜在运动的过程中,在关节间隙中遭受挤压,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反人体正常关节活动方向的前提下,针对受术关节进行一定的轴向牵拉,结合轴向牵伸的关节松动术,可尽量改善滑膜受压的现象。轴向牵伸是一种常用的关节松动技术,属于关节附属运动,以关节面之间的滑动为多,不同关节适用于沿不同方向的轴向牵伸,至于采用多大量的力量进行操作,有赖于术者的个人体会,难以量化。    至于单纯关节积液造成的胀痛,那基本就是之前的运动量过大造成的,过量积液造成关节内压力增大,就会很难使关节正常运动起来。试想,吹足气的气球也是很难捏动的。这时,暂停治疗吧,适当的制动,冰敷,理疗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等积液自行吸收到一定程度,关节运动功能自然可以趋向正常。如果没有很好的消毒条件,也不建议关节穿刺抽取积液,这种方法对关节的刺激很可能导致关节更加严重的出现积液,要相信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
  也出现过一种患者,明明功能障碍很严重,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却毫无疼痛感,功能也难以改善,这就说明粘连,挛缩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有时,劝说患者适当的放弃也是相对经济的。当然,不能说放就放,那必须是在努力尝试之后经多方斟酌才能做出的无奈决定。    功能练习中绝不会仅仅有这些变化,它们可能集体出现,也可能出现其他新的情况,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体会新情况采取应变方案,增强预知隐患的能力,将隐患扼杀在发生前,以获得最大的效率。    训练量应该多少为宜呢?一天多次?每天一次?还是多天一次?以我个人的经验为例,根据患者伤情,在治疗初期先为其安排每周三至五次的会产生较强刺激的大量训练,训练三至五次后,观察其每次训练时及练后的反应和恢复(消痛、消肿、灵活性)能力,以决定适宜训练量。在数年的从业经历中,既出现过一天多练从不间断的案例,也出现过一周一练休息六天的案例,看来,不能机械的执行既定的康复方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随时变化,才能将患者伤情的变化尽在掌握,并作出正确的处理。要敢于、善于随时怀疑和否定既定的康复方案!要知道,真正的康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处于变化中的,只有掌握了患者病情变化的规律,才能在治疗工作中掌握主动。    以上是本人在运动损伤后关节活动度治疗方面的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如有高手有其他经验,诚盼指正补充。
  如何看待与解决“崴脚”   发表时间: 发表者:吕铮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由于种种原因发生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青壮年的运动损伤、女同志的爱美之心(高跟鞋)、儿童的稚嫩发育、老人的功能退化,种种原因导致,在各色人群当中,这种损伤的发生率都很高,可以说,几乎没有哪个人能够自豪的说:我这一生就没有崴过脚!  崴脚,主要是因为踝关节的结构特点决定的,这个关节并不是很稳定,是在脚面绷直的姿态下尤其容易发生损伤,损伤一般由脚内翻引发,主要容易伤及踝关节外侧的韧带结构。在一次比较严重的扭伤过程中,踝关节外侧韧带往往发生断裂或拉伤,再加上伤后过度的休息、制动,踝关节外侧的软组织不能及时回复其原有强度,这就导致了关节的松弛、不稳定,出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习惯性崴脚”。  关节不稳定不仅会造成反复损伤以及不可避免的痛苦、不便,更会由于反复损伤造成关节周围软骨甚至骨的损伤、退变、增生、以及因此带来的其他隐患,为日后的生活埋下了危险的种子,所以要重视这个问题,以积极的手段解决它。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呢?  我们知道,关节稳定性由韧带和肌肉共同负责,二者功能有机统一才能充分起到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如果其中一方功能缺失,另一方的功能就要尽量增强,去弥补整体功能的缺口,即“代偿”。对于踝关节来说,全面练习其周围前群、后群、外侧肌群,才能有效增强关节稳定性。
抗阻勾脚:以皮筋为阻力,远端固定,套在脚上,从伸直位尽量用力勾到屈曲位,稍作停顿,慢慢放开,反复做20次,休息30秒,共做4-6组,每天1-2次。      
抗阻绷脚:以皮筋为阻力,近端固定(手握),套在脚上,从屈曲位尽量用力绷到伸直位,稍作停顿,慢慢放开,反复做20次,休息30秒,共做4-6组,每天1-2次。      
抗阻足外翻:坐在床上,膝关节屈曲,双腿、膝关节、足跟并拢,脚面稍绷直,用皮筋套住两脚,患脚用力外翻,动作标准、数量同上。      
  方法4  平衡练习:站在专用平衡板(网上及体育用品卖场可以买到)或自制简易平衡垫上,腿伸直,挺胸抬头,重心尽量往上提,用一条腿的力量控制身体平衡,3-5分钟每次,休息30秒,共做2-3次每组,1-2组每天。如果力量尚不能保证安全,可以在身旁寻求他人或扶手保护。如果力量很好完成无困难,可以手持重物完成动作或在板\垫上做0-45°半蹲起以增加难度。注:自制平衡垫可以寻找几个类似大小的空矿泉水瓶,旋紧瓶盖,5-6个绑成一排,放在地上即成简易平衡垫。        
提踵:患侧脚掌踩在台阶上,足跟及足弓在台阶以外,从充分勾脚体位用力提踵直到充分绷脚体位,动作标准、数量同方法1、2,要求尽量在最大行程内完成动作,如果力量有限,可在上肢协助下完成。    力量训练要持之以恒,尽管很枯燥,甚至很痛苦,但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应该尽量坚持,练习到走路稳定、轻快,才能停止。    当然,一旦不幸发生损伤,急性创伤期还是要遵从急性期的处理原则的,要有适当的保护、制动、冰敷。只有合理、科学的休息与适当的康复训练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治疗损伤,并有效防止损伤的复发。    
  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   发表时间: 发表者:吕铮
  增大肌肉体积的原则: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大重量、低次数:    练习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    发展力量和速度: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  力量速度提高:(耐力增长不明显)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耐力:(肌纤维增粗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    耐力:(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30RM的负荷训练。    2.多组数:    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长位移:    完成动作必须先将负荷放到最低体位,充分拉长肌肉,再推至最高体位。即完成肢体的全范围动作。注意:存在疼痛时,可以用较大重量,完成无痛范围内的半程运动以刺激肌肉。    4.慢速度:    完成动作是必须缓慢有控制(练习速度力量除外)。尤其在放下负荷时更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练习肌肉的离心收缩能力,以加强肌肉对关节和肢体的控制能力。
  5.高密度:    “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一般组间休息时间为30秒-90秒)。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    6. 念动一致:
    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肌力练习时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控制动作,感觉肌肉的收缩,注意力密度集中,才能动员更多肌纤维参与收缩,达到充分练习的作用。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    7. 顶峰收缩:    正确的肌力练习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一般为保持2-5秒,以充分刺激肌肉。    8. 持续紧张:    肌力练习中,应在整个一个动作及一组练习中始终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肢体和意识松弛,且总是达到彻底力竭。这样才能保证练习动作的正确、安全和有效。
  %9. 组间放松:    每组动作完成后的组间休息时,都要将肢体伸展放松。以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帮助肌肉内代谢产物的排出。加快肌肉的恢复,以便良好完成下一组动作。    10. 大肌群优先:    肌力练习不能只注意伤病肢体的局部,而应同时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因为练习的交叉作用,以及整体练习可提高肌体的代谢率,在保持整体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同样可促进患侧肢体肌力的加强。建议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等。    11. 充分休息:    一般情况下,训练后营养充分和休息良好,机体恢复到90%需要18小时,完全恢复需要72小时。较小肌肉的恢复相对较快,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48小时就能完全恢复,较大的肌肉,如股四头肌和背部肌肉则需要72小时才能恢复。肌肉没有完全恢复就进行第二次训练会造成过度疲劳及神经和其它系统的损伤。因此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小时。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应有72小时。    12. 宁轻勿假:    为加快练习进程盲目增加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是危险和无效的!肌力练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更决定于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很小,甚至再次造成损伤。因此必须保证动作正确,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
  几种经典的下肢力量练习方式   发表时间: 发表者:吕铮   注意事项:    1.
加强日常生活中针对患侧肢体的保护。    2.
日常生活中应控制运动量,简而言之即“该走的路正常走,无关紧要的运动尽量减少”尽量通过各种手段强化膝关节力量,但是基本应确保“力量练习无痛的原则”。无痛练习方式优先考虑。  3.
如果在某一活动范围内,由于疼痛作用(疼痛弧),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下降,以致控制该范围关节运动的肌群始终无法被唤起(肌肉的失用现象),无法得到有效训练,则可以尝试在疼痛弧内忍痛进行若干次练习,以唤起相关肌群的运动。此时应注意将练习中产生的疼痛控制在耐受范围内,并注意练习后及时予以足量冰敷,并给予其充分休息。    4.
加强健侧肢体力量练习,以起到支撑全身体重,进一步分担患侧肢体所负之体重。    5.
如果有条件应在练习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微微发热时再进行较大量的力量训练,练习后应进行较充分的肌肉牵拉,防止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促进消除疲劳。
  具体方式:    1静蹲:背靠墙,双脚双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下蹲至膝尖与脚尖连线垂直地面,重心置于患侧足跟,自行掌握下蹲深度,基本控制在可在2-3分钟内达到充分疲劳的程度,间隔不超过10秒钟,连续5-10次\组,2组\天。如果想增加难度,可在背后与墙之间放置一软球(不小于排球的尺寸),进行相同标准的练习。这种方法适用于一切对于下肢负重没有限制的患者,如果患肢存在软骨损伤,并在运动中会产生疼痛感,可以通过上下微调角度的方式避开损伤区间,尽量使练习不发生在疼痛弧范围内。    
  2.抗阻伸膝:坐于床边(椅子或器械上),患侧脚踝部负重,在完全伸直至70度范围内行抗阻伸膝练习,动作节奏快上—稍作停顿2秒—慢下,所负重量以在重复动作10-15次范围内可达充分疲劳且不产生疼痛为宜,如疲劳与疼痛发生冲突时,优先控制疼痛,适当延长动作中停顿的时间以加强训练效果。每做10-15次休息半分钟,连续60-90次\组,2组\天。此项练习健侧亦可进行,但应注意适当增加范围及负荷量以作区分。对于下肢非伸膝装置(股四头肌、髌骨、髌腱)损伤早期的患者一般都适用。如果患肢主动伸直功能受限,应着重强化在过伸位至屈膝30度位范围内的抗阻伸膝练习,强化股内侧肌力量,动作标准不变。事实上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体育锻炼中,最后30度的关节控制能力意义最大,这个区域内股内侧肌的力量占据了整个肌群力量的超过一半,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应着重练习这个运动范围内的动作。      
  3.抗阻屈膝:俯卧于床上,患侧脚踝处负重或以皮筋束于其上,进行最大范围内抗阻屈曲,所负重量、动作规格、训练数量与以上“抗阻伸膝”动作相同。这个练习目的是强化大腿后群肌力(腘绳肌),作为前群股四头肌的拮抗肌,后群肌肉在维持整个关节平衡和关节运动可控性的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予以重视,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重建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不做此项练习。其他患者基本适用,且此动作不引起髌股关节面压力增大,对即使是比较严重的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患者依然适用。    
  4.水中练习:背靠池壁,双手扶在岸边,尽量固定好身体,患肢在水里努力伸膝—屈膝,反复练习5-10分钟\次,间隔(休息)不超过半分钟,3-6次\组,有条件3-5组\周。如果想增加难度,可在脚上佩戴一脚蹼,行同样练习。当患肢功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尝试以自由泳姿打水,时间暂不调整。这种方式对于下肢负重受限的患者,半月板修复,软骨承重区损伤,严重髌股关节病,胫骨平台骨折,股骨髁骨折,胫骨骨折及其他承重方向上的骨折患者基本适用,但是在出入水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无条件保证安全者不适用。    5.患侧单足支撑(金鸡独立):患侧单肢充分伸直站立,大腿肌肉充分收缩,膝关节“往后顶”,挺胸收腹收臀抬头,保持平衡,当达到可稳定站立1-2分钟的时候不倒,可尝试脱拐。一般站立5分钟/次,休息间隔10秒,2-3次/组,1-2组/天。当站立超过5分钟仍能够从容保证身体平稳时,可以转移至平衡板上继续此项练习,标准不变。建议平衡板可以以下方法制作:用4-5个空矿泉水瓶旋紧瓶盖,用布绑扎成一排,放在地上,就成为一个单足使用的平衡板了,双足使用制作两个即可。刚上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跌落,力量增强时还可以在板上练习0-45°半蹲起。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下肢负重无任何禁忌者,练习时应尽量保证无痛。
  6.直抬腿练习:坐位或平卧位,大腿肌肉充分收缩,锁死膝关节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间隔10秒,10次/组,3-5组/日。此项练习的关键在于充分伸直膝关节,稍有弯曲练习效果即大打折扣。这种方法适用于几乎一切除伸膝装置损伤的下肢损伤患者。    7.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练习时把手放在大腿尤其是大腿下方稍内侧,体会股内侧肌收缩,务必保证每次收缩都能明确感到。这种练习方法伸直对伸膝装置损伤的患者依然适用,练习时将力量坚持无痛水平即可,其他患者可尽力练习。这种练习方法还有一个意义:收缩肌肉可以引发髌股关节的运动,从而维持了伤后髌骨的灵活性,对防止关节顽固性粘连有较大的作用,同时能够保证肌肉的正常弹性,对整个膝关节的灵活性具备较大作用,建议各种损伤患者勤奋练习。
  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   发表时间: 发表者:吕铮  
  经过日常工作观察,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当中,存在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够掌握正确的用拐方法。拐杖作为下肢的有力支撑,并未能够起到充分的作用,这样,使患者不能得到可靠保护,也不能尽早掌握正确的步态,同时也显得康复工作的“不专业”。    正确的用拐方法,其意义如下:1.最大限度的支持保护患肢;2.促使尽早恢复正常步态;3.保证上肢在操拐时不受额外损伤;4.规范康复流程。  平常使用拐杖时,经常提到“架拐”这个词眼,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撑拐”。使用拐杖前,首先应将拐杖调整至正确高度,具体方法是:将拐杖立于体侧,拐杖的顶端距离腋窝3-5厘米(避免架拐时体重压于拐杖顶端伤及腋窝内各血管、神经),手臂自然下垂,扶手高度位于腕横纹(即手掌和前臂交界处)。此时,前臂屈、伸腕肌群同时用力保持腕关节中立位(避免腕关节于背伸位承重伤及三角软骨盘),再由上肢各部肌群共同发力将身体撑起以实现支持作用。    
  根据患者损伤形式、程度不同,拐杖的使用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如果患者一侧下肢损伤,部分限制负重,采用单拐,连同健患双肢,共“三点”支撑体重,完成步行过程。如果患者一侧下肢损伤,完全限制负重,采用双拐,同健侧肢体,共“三点”支撑体重,患肢悬空,完成步行过程。如果患者双侧下肢损伤,均部分限制负重,采用双拐,连同双侧患肢,共“四点”支撑体重,完成步行过程。如果双侧患肢均完全限制负重,没有办法,只有求助轮椅了。    正常步行过程中,上肢应随下肢脚步交替摆动,具体顺序为“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以,运用单拐步行时,正确的持拐方向应用在健侧,健侧拐杖与患肢等幅、同步运动,力求节奏、步幅接近健侧水平,重心始终跟随迈向前方的肢体,这样才是正确的步态。正确用拐方式下,可以保证始终拐杖跟随患肢运动,且患肢与拐分立与身体两侧,可以具有最大的稳定面,实现最优的保护效果。相反如果持于患侧,要想实现患肢与拐杖同步,步态必然“顺拐”,姿势非常别扭,不利于正常姿态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此时患肢与拐杖处于同侧,距离很近,行动时稳定面仅有正确方式的不足一半,保护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当然,患者不幸刚巧健侧上肢同时受损,此时以其可以接受的方式尽量予以保护就可以了。
  当患者一侧下肢损伤,完全限制负重时,采用双拐”支撑体重,患肢悬空,完成步行过程。此时,双拐应与患肢等幅、同步运动,患肢虽然悬空但凌空模拟正常步态中的屈伸动作,在支持体重的同时维持正常步态习惯。    当患者双侧下肢损伤,均部分限制负重时,采用双拐支撑体重,完成步行过程。此时双拐按照“左拐右腿”,“右拐左腿”的正常顺序,分别与双下肢等幅同步交替伸出,以最大之稳定面积分别实现对肢体的保护。这时的步态完全符合常人习惯,虽然对患者的上下各肢协调性有较高要求,但是通过认真的教授令其自如掌握应不成问题。    以上是患者日常用拐的基本方法,利用得当可使患者获益良多,加强对患者的日常宣教,相信可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半月板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发表时间: 发表者:吕铮  
  半月板损伤诊断明确后,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处置:    1.急性创伤期一般为伤后3-5天,这个时期应该针对膝关节进行足量的冰敷,一般以冰水混合物直接覆于关节皮肤表面,15-20分钟/次,3-5次/天,这是有效限制关节肿胀的方法。同时,应适当制动,持拐少量负重行走并减少行走的量。使用护膝也是一种保护方法。此时期内严谨热敷、按摩、过量活动。  2.如果在急性期保护处置得当,那么关节肿胀将被有效遏制,此时,如关节在活动前后已无明显疼痛感,可以在晚间休息前给予关节适当的热敷处理,此时如有条件可以在医院选择超短波、短波等具有较深穿透性的理疗方式强化消肿止痛。当肿胀得到基本控制且疼痛感不复存在时,开始练习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保证关节运动不对损伤的半月板造成再次伤害。力量练习中以静蹲最为安全有效(如有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3.当力量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时可以酌情循序渐进的恢复一般强度的体育锻炼,直至恢复较高强度运动训练。在整个恢复期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应以无痛作为基本原则,只有无痛才能防止练习中出现对关节的重复损伤。如果不慎在练习中出现疼痛感,应以急性期的处理方法进行冰敷。    4.如果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疼痛,且关节反复交锁、弹响并伴随较为剧烈的疼痛,建议尽快接受关节镜手术修复半月板,防止其继发更加严重的膝关节软骨损伤。只有无痛、无响,无交锁感的半月板损伤才有继续保守治疗的必要!
  吕大夫幽默回复    患者:吕大夫好帅气~~~~~~        楼主:那啥,这位患友,口水先擦一擦……    
您是来看病啊还是来看帅哥啊?  
  患者:像我现在这样的症状,需要多久能完全康复?1年时间够了吗?       吕大夫:就何时才能够康复的问题,打个比方:如果我也不让你看到我本人,只是告诉你“我饭量不大”,你能推算出我一顿饭吃几碗米饭吗?同理,我也无法预测你的康复时间。    楼主:汗……
  患者:还有哦,其实像我们这边的医生都是很倔的。就像我之前说的,如果你去指正医生的错误,或者让医生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去锻炼。他们会很生气,会告诉你到底他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所以。。这点很悲哀啊。我只好自己偷偷的按照您的方法综合锻炼了。只是力度啊,姿势啊肯定都不如您图示的那么专业。这样可行的吧?        吕大夫:医生很倔就不要找他们了嘛,还是建议你自己练习一段时间,看看究竟那一种方式更适合你,尝试2周不行再找他们也不迟啊,医院康复又不是有谁用枪逼你去的。      楼主:膜拜……  
  患者:看来我得回家锻炼了。因为连这边的护士都说她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只有手术前给你提供冰敷,锻炼的时候不提供冰敷,然后康复师倒是有说可以冰敷,但是同时也说像我这样锻炼完膝盖只是微微热的可以不用冰敷。         吕大夫:微微发热就可以不冰敷,那是不是着火了再冰敷呢?!       楼主:着火了要用灭火器的……
  患者:请问您那边有没有像我这样的病人既是胫骨骨折的、又有韧带断裂的。然后还能恢复良好的呢?         吕大夫: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所以,练自己的腿,让别人看去吧。         楼主:再次膜拜……  
  患者:哦,你太厉害了,我是有点瘦弱的体质…       吕大夫:不是我猜出你是瘦弱体质,是有一些人体质比较容易生成瘢痕,术后很难练;这种体质不好,和是否瘦弱倒是没有太大关系,我也不是神仙啊。:)…      楼主:这位患友跑偏了~~~
  患者:我的片子在基地里,就算有,我也很难上传,不如您介绍几位上海医生给我 。         吕大夫:首先,我不认识上海的康复医生。其次,如果你想得到我的帮助,需要把具体伤情、明确诊断告诉我,我还要知道你现在的功能水平,你的训练项目,才能给予你尽量完整的方案。         楼主:这位患友跑得更偏~~~~
  患者:吕大夫,我的腿很僵硬,以前推髌骨感觉很润滑,现在推不动,很紧,不知道什么原因,能是室内温度低的原因吗?没停暖气以前室内温度是25度,停气这半个月室内只有16度,这半个月我的腿度数都没进步,有关系吗?         吕大夫:温度和角度没有直接关系,又不是冰天雪地的天气,还是髌骨不灵活、关节内外有粘连的关系。         楼主:这位患友真orz~~~
者:醋对软骨会有损伤吗?可以吃吗?         吕大夫:随便吃。         楼主:哈哈~~~
  患者:您所强调的控制好,是不是要注意速度以及在某一位置的稳定度,例如做抗阻伸膝的时候,在高点要保持住,不能晃动?       吕大夫:不只是不能晃动,打个比方,像开车,你要想停下来是要靠刹车的,而不是撞倒墙被迫停下来,你能理解吗?         楼主:这个……囧~~~
  骨科康复中一些常见误区   发表时间: 发表者:吕铮
吃哪补哪:经常见到骨折的患者捏着鼻子大喝油乎乎的骨头汤,韧带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大嚼猪手羊蹄的(回民朋友请谅解)。俗话说吃哪补哪,骨头汤和猪手羊蹄真的含有骨质和软组织愈合必须的钙质和胶原吗?经过正常的消化吸收作用,里面的营养成分基本上同普通食物没有太多差别,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及运动量的下降还可能导致体重大幅度飙升,从而加重了关节的负担。这样看,我们的努力可谓得不偿失。其实在受伤后,我们只要正常饮食,适当增加营养,多补充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保证日常活动体力充足就足够了。  2.
揉揉舒服:众所周知,骨科损伤的功能练习往往是需要承受痛苦的,在日常生活中,受损肢体的不适感常常困扰着这些不幸的人。于是乎,经常看到很多患者,除了练习功能之外,用手不停的在不舒服的地方反复揉搓按摩,问一问他们的感受:揉揉舒服!是这样吗?不停的按摩会导致受创关节周围的尤其是肿胀的软组织充血,增加了炎性渗出,造成肿胀加剧,疼痛感加剧,按摩停止以后用不了很长时间,各种加剧的不适感就会重新出现。所以说,在出现不适的时候,最佳的方法是冰敷,休息,要让手尽量远离受伤的部位,让这些部位充分休息,“睡个好觉”。
尽早脱拐:对于下肢损伤的患者来说,拐杖真是又爱又恨,尤其是到了康复治疗的后期,拐杖这东西看着就烦,拿着嫌沉,用着嫌丑,总有一种做残疾人的感觉。其实不然!拐杖作为最常见的下肢助行用具,有着其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在下肢各关节功能障碍期间,下肢作为人从事活动的唯一依靠,仍然要承担正常的体重,其负担并不会因为损伤有所降低,反而因为其本身耐受力下降而在日常活动中受到更多的损害。这时,拐杖的减负作用就显得非常突出,合理使用拐杖,可以将相当一部分体重转移到上肢,合理分配了体力,减少了患关节的损耗,也就创造了更好的康复条件。还有一些患者,由于下肢力量不足,引起了步态失常,久而久之,成了邯郸学步,甚至忘记了正确的走路方式,这时使用拐杖可以使患肢在最小负重的前提下进行尽量好的步态重建。在功能完善以后,自然随着进步而脱掉了拐杖,这时拐才能说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关节退变的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就很困难,使用拐杖或手杖能够尽量减缓关节退变,是一切治疗手段的最前提条件。可见,拐杖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定不要把它看做累赘,功能到了,再和他道别。拐杖有很多种:腋拐、肘拐、拐杖、登山杖、步行杖等都是很好的工具,建议大家认真对待。记住:用拐一时并不代表你是残联的一份子,该用不用会把你更快的推向残联!
多活动才能练好功能:这个情况在很多文章中已经有了详细的阐述。万事皆有度,过犹不及,有时候,过度的活动可能造成患肢损伤加重,自我修复减慢甚至出现更严重的难以弥补的附加损伤。这样,确实要在各种活动之前,把“合理”这个原则放到首要位置。合理的付出才能有理想的收获。否则不仅事倍功半,还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附加损伤,那将有可能成为非常严重的后果。    5.
严格制动好养伤:这个问题也常见于一部分患者,这一部分人(可能是自身性格所限、也可能是无人传授)觉得只有静养才是养伤之道。实际上骨折的愈合、韧带的自我修复,都需要一定的、合理的牵拉挤压或者其他方向的应力刺激,才能尽早的完成,所以保守的面对损伤的部位,一动不敢动,也是常见的一种情况,需要大家警惕。    6.
功能练习多多益善:有时候患者觉得功能练习就是多多益善,唯恐练得轻了,唯恐练得少了,恨不得一天解放全中国,这是不对的。须知,功能练习不是机修工的钣金工作,面对的不是铁板而是活生生的有机体。功能练习都会造成对身体的刺激,有刺激就有应激,人体的反应可能会非常剧烈,过度的反应还可能造成身体的更严重的损害,实在是得不偿失。可见对待人体,要更加温和,根据实际的反应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状态不好,中止练习休息甚至就是最好的方案,当身体说:“我要休息”时,一定要满足这个要求,退一步有时会发现更加海阔天高。    以上是在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果有新的问题需要解释,我会随时丰富这个主题的内容。
  《关节损伤康复指南》  前 言  吕铮大夫,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康复师,擅长运动创伤后康复治疗、肢体功能重建,尤其擅长关节松动术治疗。     吕铮大夫自日开通个人网站/,利用工作之余、自己的休息时间,已经为千余名患者提供了远程免费专业康复指导;     有无数患者慕名到北医三院求助吕大夫,吕大夫利用工休时间,当作他网上咨询的延续,当做义务科普活动,认真、耐心地为患友提供面对面免费专业康复指导;     无论是远程咨询还是面诊,吕大夫耗费的精力、投入的时间、倾注的心血无法用数字体现;并且,在痛苦的康复期间,吕大夫还是千余名患友的精神支柱,因为吕大夫给予的不仅是专业上的技术指导,还有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康复治疗师,对吕大夫来说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有一种为康复事业尽力而为的执著,这或许是吕大夫每天不辞辛劳地耕耘在医院、在好大夫网站,尽力去帮助每一个患者的原因。     吕大夫正如网站首页所说:从来医者父母心,俯首甘为孺子牛。     本册集合了吕大夫网站文章、咨询区回复摘录和患友会精华发言。     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本册能为患友顺利康复带来一点帮助,使患友少走一点弯路,少承受一点不应该承受的痛苦;希望本册能将吕大夫的康复理念宣贯、传递,为康复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如有引用,请注明来自“吕铮大夫个人网站/”。     本册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严禁上传、转载于收费网站或需点数的网站,一经发现,将保留各项法律权利。     吕铮大夫个人网站    吕铮大夫患友会    日
  目 录   膝关节灵活性的基础训练—髌骨松动………………………………4  膝关节屈曲功能练习方法图解………………………………………7  膝关节伸直功能练习方法图解………………………………………11  关于冰敷………………………………………………………………14  关节损伤后活动度练习的原则………………………………………16  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 21  几种经典的下肢力量练习方式………………………………………24  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 29  半月板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33  骨科康复中的一些误区………………………………………………35  简单肩关节松动技术…………………………………………………38  肘关节松动技术………………………………………………………42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方案(手术切开复位)………………………48  股骨颈骨折康复方案(胫骨结节骨牵引保守治疗)………………52  如何看待与解决“崴脚”……………………………………………55  吕 大 夫 语 录…………………………………………………60  康复心态……………………………………… 60  关于手术……………………………………… 62  冰敷与理疗…………………………………… 65  屈曲、伸直、角度、灵活性……………………67  练习量与疼痛度…………………………………73  粘连、弹响、瘢痕、肿胀………………………76  肌力练习……………………………………… 78  关于骨化……………………………………… 86  患友会精华帖分类………………………………88  关于康复……………………………………… 88  关于冰敷……………………………………… 95  度的把握……………………………………… 96  肿胀与积液………………………………………97  拄拐与脱拐………………………………………98  关于步态……………………………………… 98  关于吃药……………………………………… 100  关于护膝……………………………………… 100  关于力量……………………………………… 101  关于屈曲……………………………………… 105  关于伸直……………………………………… 109  关于灵活性………………………………………110  术前注意事项……………………………………111  术后注意事项……………………………………112  关于走路迈步弯腿时卡的现象…………………1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叉韧带重建后康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